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栽培领域,尤其是栽培基质领域,具体为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
质。
背景技术
栽培基质是指能够替代土壤环境而固定植物根系的固体基质,栽培基质能够提供
作物机械支持和营养物质供应的固体介质。普通常用无机的栽培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
棉、沙、聚氨酯等;有机基质有泥炭、稻壳炭、树皮等。蔬菜基质栽培技术以其省工省力、省水
省肥、优质高效、环保少污染以及避免连作障碍等优点正逐渐被广大菜农所认可。但存在保
水不佳,营养成分释放过快、抗病能力弱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具有保水性能
佳、营养丰富且稳定释放、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该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
的:
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基质的组成成分
为:椰粉30-35%,菌渣30-35%,海蛎壳粉10-15%,养殖垫料20-25%。
进一步地,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基质的
组成成分为,椰粉30-35%,菌渣25-28%,海蛎壳粉10-15%,茶叶细粉5-7%,养殖垫料20-
25%。
优选地,所述椰粉为椰壳粉,粒度为0.1-0.3cm。
优选地,所述海蛎壳粉的粒度为0.1-0.3cm。
优选地,所述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的制作步骤包括:
(1)将椰壳抽丝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0.3cm的碎屑为椰粉料,将上述椰粉料
进行洗盐处理,然后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椰粉;
(2)取木腐型食用菌的废弃料,即食用菌收获后残留的培养基废弃物,添加益生
菌,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菌渣;
(3)取海蛎壳,洗净,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0.3cm的碎屑作为海蛎壳粉;
(4)收集干燥的泡过的茶叶废渣,用研磨机研磨成150-200目的细粉,加水保持湿
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成茶叶细粉;
(5)取养殖垫料,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垫料;
(6)将上述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按一定量的配比混合均匀,送入
造型机,压制成型。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包括放线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乳酸菌、酵母菌、哈次木
霉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养殖垫料是采用微生物零排放发酵床法的养殖场生产的固体废弃
物,主要原料是谷壳、椰纤维的混合垫料,其中含有淡紫拟青霉、无致病力的尖孢镰刀菌两
种生防菌。
优选地,所述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的发酵时间均为30-60天,发酵
时的含水量均为40-6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本发明中,茶叶细粉吸湿性好,能够提高基质的保水性
能,起到保水剂的效果;菌渣和垫料具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也具有质地疏松的特质,
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够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
2、透气性能好,基质整体均衡度高。垫料中含有的椰纤维,有助于增强基质组分间
的交联,提高基质内部的连接强度,便于根系固定;海蛎壳粉的支撑强度更好,但其缝隙较
大,一般不利于保水,而茶叶细粉的添加能够很好的弥补海蛎壳粉之间的缝隙,使得整个基
质的透气保水的均衡度达到较佳的水平。
3、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本发明中的有机基质中,椰粉具有较高的磷元素和钾元
素含量,茶叶细粉含有较高的氮元素,而垫料具有大量的有机质和丰富的氮元素、磷元素、
钾元素,菌渣内含丰富的菌丝和蛋白质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钙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以及多
种微量元素。因此,本发明的的有机基质不仅提供了大量碳氢化合物、纤维素等有机营养,
而且提供了充分的无机营养,具有丰富营养价值,无需额外施用其他肥料。
4、营养成分稳定释放。传统的土壤培养需要定期施肥,需要控制好所施肥料的浓
度,否则容易造成烧苗。而本申请的基质中的菌渣含有益生菌,能够随着发酵不断产生代谢
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能够为植物提供营养,且随着益生菌的生长缓慢
而稳定的释放,起到类似缓释剂的效果,能够保证植物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均有充足的养分,
无需施肥就可以保证基质中含有稳定含量的生物肥料,为植物提供充足养分的同时避免烧
苗的情况,方便省心。
5、抗病能力强。本发明的垫料中含有的淡紫拟青霉、无致病力的尖孢镰刀菌,是一
类生防菌,淡紫拟青霉具有强大的杀灭线虫的生防能;无致病力的尖孢镰刀菌对真菌具有
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些生防菌能够有效抑制基质中的病原菌,减少植物染病的几率,促进植
物健康生长。
6、具有合适的pH值。椰粉、椰壳料、垫料pH为酸性,茶叶细粉、海蛎壳粉、菌渣pH值
则显碱性,通过适当的配比,可以使基质的pH值稳定在适合植物生长的5.5-6.5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基质的组成成分为,椰粉
32.5%,菌渣32.5%,海蛎壳粉12.5%,养殖垫料22.5%。
其制作步骤包括:
(1)将椰壳抽丝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0.3cm的碎屑为椰粉料,将上述椰粉料
进行洗盐处理,然后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椰粉;
(2)取木腐型食用菌的废弃料,即食用菌收获后残留的培养基废弃物,添加固氮
菌、乳酸菌、解磷菌,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菌渣;
(3)取海蛎壳,冲洗,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后,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
0.3cm的碎屑作为海蛎壳粉;
(4)收集干燥的泡过的茶叶废渣,用研磨机研磨成150-200目的细粉,加水保持湿
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成茶叶细粉;
(5)取养殖垫料,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垫料;
(6)将上述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按上述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送
入造型机,压制成型。
上述的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的发酵时间均为30天,发酵时的含水
量均为40%。
实施例2
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基质的组成成分为,椰粉30%,
菌渣25%,海蛎壳粉15%,茶叶细粉5%,养殖垫料25%。
其制作步骤包括:
(1)将椰壳抽丝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0.3cm的碎屑为椰粉料,将上述椰粉料
进行洗盐处理,然后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椰粉;
(2)取木腐型食用菌的废弃料,即食用菌收获后残留的培养基废弃物,添加固氮
菌、乳酸菌、解磷菌,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菌渣;
(3)取海蛎壳,冲洗,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后,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
0.3cm的碎屑作为海蛎壳粉;
(4)收集干燥的泡过的茶叶废渣,用研磨机研磨成150-200目的细粉,加水保持湿
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成茶叶细粉;
(5)取养殖垫料,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垫料;
(6)将上述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按上述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送
入造型机,压制成型。
上述的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的发酵时间均为45天,发酵时的含水
量均为50%。
实施例3
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基质的组成成分为,椰粉
32.5%,菌渣26.5%,海蛎壳粉12.5%,茶叶细粉6%,养殖垫料22.5%。
其制作步骤包括:
(1)将椰壳抽丝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0.3cm的碎屑为椰粉料,将上述椰粉料
进行洗盐处理,然后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椰粉;
(2)取木腐型食用菌的废弃料,即食用菌收获后残留的培养基废弃物,添加固氮
菌、乳酸菌、解磷菌,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菌渣;
(3)取海蛎壳,冲洗,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后,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
0.3cm的碎屑作为海蛎壳粉;
(4)收集干燥的泡过的茶叶废渣,用研磨机研磨成150-200目的细粉,加水保持湿
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成茶叶细粉;
(5)取养殖垫料,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垫料;
(6)将上述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按上述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送
入造型机,压制成型。
上述的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的发酵时间均为30天,发酵时的含水
量均为40%。
实施例4
一种通用型栽培有机基质,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基质的组成成分为,椰粉35%,
菌渣28%,海蛎壳粉10%,茶叶细粉7%,养殖垫料20%。
其制作步骤包括:
(1)将椰壳抽丝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0.3cm的碎屑为椰粉料,将上述椰粉料
进行洗盐处理,然后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椰粉;
(2)取木腐型食用菌的废弃料,即食用菌收获后残留的培养基废弃物,添加固氮
菌、乳酸菌、解磷菌,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菌渣;
(3)取海蛎壳,冲洗,用0.1%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后,破碎,筛分,选取粒度为0.1-
0.3cm的碎屑作为海蛎壳粉;
(4)收集干燥的泡过的茶叶废渣,用研磨机研磨成150-200目的细粉,加水保持湿
润,堆放发酵腐熟,制作成茶叶细粉;
(5)取养殖垫料,加水保持湿润,堆放发酵腐熟,制成垫料;
(6)将上述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按上述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送
入造型机,压制成型。
上述的椰粉、菌渣、海蛎壳粉、茶叶细粉、垫料的发酵时间均为60天,发酵时的含水
量均为60%。
实施例5
实验:将含有生防菌的养殖垫料和不含生防菌的养殖垫料进行对比试验。对同一
环境下不同基质长出的黄瓜、生菜、豆角植株的患病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与普通的栽培
基质相比,使用含有生防菌的基质栽培的黄瓜、生菜、豆角植株的患病率降低了20.1%、
19.9%和23.5%,且长势较好。可见,本发明的有机基质抗病能力强,能够减少所栽培植物
的患病几率,促使植物健康成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