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属于油田开发三次采油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物驱技术是提高水驱开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聚合物驱(HPAM)的主要机理
是通过增加水相粘度(μw)改善水油流度比(M),增大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聚合物
驱技术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均有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但是在确定聚合物驱技术的核心参数-聚合物应用浓度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聚合物驱
流度比(地下原油粘度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比值,也即粘度比)的确定不准确。一般认为当M
≤1时,即地下原油粘度μo小于等于聚合物溶液粘度μw,驱替为类活塞推进,驱油效果良好,
然而现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流度比的确定与地下原油粘度有关,并不一定是M≤1,
当地下原油粘度差别较大时,要求的流度比也有所差异。二是聚合物在地下运移时溶液粘
度的确定不准确。聚合物驱流度比是聚合物溶液在地下运移时的实际粘度决定的,而非实
验室测定值。聚合物溶液从地面配制到炮眼剪切,再到油藏运移过程中的热氧降解,其粘度
值已远远小于地面配制时的粘度,并且应用聚合物驱的油藏条件不同,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保留率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油藏中地下原油的粘度(μo)和油藏温度,确定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的流度
比(M)及聚合物溶液的全程粘度保留率(n);
2)根据下式1计算得到聚合物驱应用的聚合物粘度(μP),并根据聚合物溶液粘度
与浓度关系确定聚合物应用浓度;
式1:μP=μo/(M·n);
式中:μP为聚合物驱应用的聚合物粘度,mPa·s;μo为地下原油粘度,mPa·s;M为聚
合物驱的流度比;n为聚合物溶液的全程粘度保留率,%。
步骤1)中确定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可采用已公开发明专利文献(公布号
CN104343429A,一种确定聚合物驱粘度比的方法)中的方法,也可采用如下方法:取油藏中
地下原油,测定其粘度;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聚合物溶液,并于油藏温度下测定其粘度,同
时计算地下原油对应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比(地下原油粘度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比
值,也即粘度比);油藏条件下利用地下原油及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岩心驱油实验(见SY-
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得到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驱替时的提高采收率
结果,绘制提高采收率与流度比的关系曲线,确定曲线的拐点值(可参考文献《数字曲线拐
点的自动确定》,等),即为聚合物驱的流度比(M)。
步骤1)中聚合物溶液的全程粘度保留率(n)由下式2计算得到;
式2:n=n1·n2·n3;
式中:n为聚合物溶液的全程粘度保留率,%;n1为聚合物溶液从配制站到注入井
口的粘度保留率,%;n2为聚合物溶液经注入井炮眼剪切后的粘度保留率,%;n3为聚合物溶
液在地层中运移热氧降解后的粘度保留率,%。
式2中,n1、n2可分别取经验值85%、75%,n3与油藏温度有关,由下式3计算得到;
式3:n3=(-0.005t+1.15)×100%;
式中:n3为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运移热氧降解后的粘度保留率,%;t为油藏温度,
℃。
步骤2)中确定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为: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聚合物溶液,并于
油藏温度下测定其粘度,以聚合物溶液粘度对其浓度作回归分析,得到聚合物溶液粘度与
浓度的关系曲线;将聚合物驱应用的聚合物粘度代入关系曲线,计算得到聚合物应用浓度。
所述聚合物可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疏水缔合聚合物(如AP-P4、AT-
420等)、耐温抗盐聚合物(如KYPAM、BHY、ZL-Ⅱ等),等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确定不同油藏条件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具体
油藏的地下原油粘度和油藏温度,系统做流度比与提高采收率的岩心驱油实验,由此确定
该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需要的流度比;确定聚合物溶液从地面配制注入到聚合物油井产出
全过程的粘度保留率,这个注入产出过程包括聚合物配制、地面注入、炮眼剪切和油藏运移
过程中的热氧降解;2)根据岩心驱油实验确定的流度比和注入产出过程中聚合物溶液的粘
度保留率,计算出该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应用的粘度值,再根据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浓度的
关系,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该方法适用油藏温度范围40~80℃,油藏地下原油粘
度范围2~1000mPa·s,聚合物浓度范围600~2500mg/L。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提高采收率与流度比的关系图;
图2为双河油田IV1-3层系聚合物驱动态曲线;
图3为下二门H2Ⅱ油组聚合物驱的动态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仅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以双河油田IV1-3层系聚合物驱为例。双河油田Ⅳ1-3层系地质储量795.91万吨,
油层温度79.6℃,地下原油粘度6.5mPa·s,地层水总矿化度7530mg/L。
本实施例中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浓度的关系
用现场注入污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聚合物3630S(法国SNF公司产品)溶液,在油
藏温度(80℃)条件下用美国生产的DV-ⅢBrookfield粘度计(零号转子,转速6r/min)测定
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见表1),以聚合物溶液粘度对其浓度作回归分析,得到聚合物
溶液粘度(Y)与浓度(X)的关系曲线:Y=2E-05X2-0.0008X+2.6798。
表1聚合物3630S溶液的粘浓关系(80℃,6r/min)
2)确定聚合物驱的流度比(M)
流度比为地下原油粘度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比值,是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需要确定的基本参数,根据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及地下原油粘度计算流度比(见下
表2)。双河油田IV1-3层系油藏条件下,利用地下原油及配制的聚合物溶液进行系统的岩心
驱油实验(见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得到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驱替
时的提高采收率结果(见表2)。绘制提高采收率与流度比的关系曲线(见图1),拟合关系式
为:y=6.6572x-0.431,式中:y为提高采收率值(%),x为流度比。确定曲线的拐点值为0.45,
将该拐点值作为IV1-3层系聚合物驱流度比的上限值,也即双河油田IV1-3层系聚合物驱的
流度比应控制在0.45以下。
表2流度比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
3)确定聚合物溶液的全程粘度保留率(n)
聚合物溶液从地面配制注入到聚合物油井产出,全过程共经历3个阶段,每个阶段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都有一定的损失,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和粘度保留率在不断下降。根据系
统的研究结果,IV1-3层系聚合物驱不同阶段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保留率如下:
第一阶段:从配制站到注入井口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为85%,即n1;
第二阶段:经过注入井炮眼剪切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为75%,即n2;
第三阶段: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运移伴随着聚合物的热氧降解,其粘度保留率与
油藏温度有关,双河油田IV1-3层系油藏温度为79.6℃,则IV1-3层系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保
留率n3的计算见下式:
n3=(-0.005×79.6+1.15)×100%=75%。
聚合物溶液的全程粘度保留率是以上三个阶段粘度保留率的乘积,计算过程见下
式:
n=n1·n2·n3=85%×75%×75%=47.8%;
由结果可知,聚合物溶液在油藏中起到驱油作用的粘度是地面配制粘度的
47.8%,这也是聚合物驱注入方案确定聚合物浓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4)确定聚合物驱应用的聚合物粘度(μP)
IV1-3层系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应用的聚合物粘度的计算过程见下式:
μP=μo/(M·n)=6.5/(0.47×47.8%)=30.2mPa·s;
5)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应用浓度
根据步骤1)中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浓度的关系曲线(Y=2E-05X2-0.0008X+
2.6798),计算得到粘度30.2时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193.2mg/L,也即IV1-3层系聚合物驱
聚合物浓度应选择在1200mg/L以上。
现场应用实例
油藏条件不同,特别是地下原油粘度和油藏温度不同时,聚合物驱技术大幅度提
高采收率所需要的流度比是不同的。河南油田每个油藏进行聚合物驱时,都要进行系统的
室内研究,具体确定每个油藏聚合物驱应用的聚合物浓度值(方法同实施例1)。河南油田不
同区块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值和聚合物浓度值如下表3所示。
表3河南油田不同区块聚合物驱的流度比值和聚合物浓度值
实例1:双河油田IV1-3层系聚合物驱
双河油田Ⅳ1-3层系地质储量795.91万吨,注聚井49口,对应采油井79口,油层温
度79.6℃,地下原油粘度6.5mPa·s,地层水总矿化度7530mg/L。2007年5月开始注聚,聚合
物注入浓度1400mg/L,流度比为0.34;到2014年12月,注入孔隙体积0.67PV。从图2聚合物驱
动态曲线看,聚合物驱日产油大幅度上升,日产油由144.2t上升到320.2t;含水大幅度下
降,含水由97.1%下降到含水93.2%。双河油田IV1-3层系聚合物驱累计增油28.98万t,提
高采收率4.20%。聚合物驱注入浓度1400mg/L,流度比控制在0.34,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
效果。
实例2:双河油田Ⅲ油组聚合物驱
双河油田Ⅲ油组地质储量353万t,注聚井18口,对应采油井30口。油层温度76.0
℃,地下原油粘度6.5mPa·s。2006年7月开始注聚合物,注入浓度1400mg/L,流度比为0.33;
到2014年12月,注入孔隙体积0.77PV。双河油田Ⅲ油组聚合物驱日产油由日产油88.6t上升
到167.8t;含水由96.2%下降到含水90.7%。双河油田Ⅲ油组聚合物驱累计增油19.64万t,
提高采收率5.82%。聚合物驱注入浓度1400mg/L,流度比控制在0.33,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
用效果。
实例3: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聚合物驱
下二门H2Ⅱ油组地质储量259万t,注聚井10口,对应采油井26口。藏温度50℃,地
下原油粘度72.6mPa·s,渗透率2.33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0.92,综合含水93.2%,采出程度
37.4%。2006年6月下二门H2Ⅱ油组进行聚合物驱,聚合物驱使用聚合物浓度1900mg/L,流
度比为1.03。注入聚合物0.94PV,含水由93.2%下降到84.5%,日产油由44.9t上升到86.0t
(见图3),累计增油16.70万t,提高采收率10.1%。聚合物驱注入浓度1900mg/L,流度比控制
在1.03,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