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09915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9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87953.4

申请日:

2011.11.29

公开号:

CN102493671A

公开日:

2012.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G 23/02申请公布日:201206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3/02申请日:20111129|||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3/02

主分类号:

E04G23/02

申请人: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滕鑫; 张云超; 陆辉; 成克锦; 顾靖; 王巍; 曹根喜

地址: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耀华路25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有木结构,以及遮风挡雨。古民居建筑移植异地重建后,与原来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的保护结构,罩住由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木结构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徽居文化,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用来为之遮风挡雨。外加保护结构不仅在结构上满足现代设计安全要求,使用上赋予其现代化的使用功能,同时在外观上与原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 由混凝土外墙 (4) 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3) 组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混凝土外墙 (4) 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3) 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 构、 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 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有木结构, 以及遮风挡雨。
2: 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其施工步骤如下 : (1) 古民居建筑拆解前, 对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专业的勘察测绘, 拆解后对原木 构件进行妥善的逐件勘测、 编号、 入库 ; (2) 对原有木构件进行修补、 加固或者更换 ; (3) 移植地基础设备层 (1) 施工 ; (4) 室内木结构 (2) 搭设 ; 在平地将各榀木构件连接好, 然后由东往西以榀为单位进行安装 ; (5) 当整体木结构全部竖起后, 对整体结构进行水平、 垂直度进行测试 ; (6) 安装完成之后, 对古建筑现有的木结构, 进行整理和修复, 以保证修复整理完毕之 后的木结构满足修复标准。 (7) 施工保护 木结构拼装完成后用塑料泡沫将安装完毕的主梁全部包裹起来, 以防止混凝土浇捣的 时候所产生的污染和轻微的碰撞 ; (8) 混凝土结构施工 保护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木结构外侧和屋顶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浇筑混凝土外墙 (4) 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3), 并铺设屋面瓦 ; (9) 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 开始进行屋面部位轩掾、 望板、 掾以及石磉的安装。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室内木结构 (2) 搭设过程中, 木结构竖起后必须先后对竖起的各榀进行临时加固, 保证其 结构竖立时的安全。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整体木结构 (2) 的水平垂直达到要求时, 用剪刀撑、 斜撑和 8 号铁丝对整体木结构进行剪 刀式斜拉加固。

说明书


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古代民居建筑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尤其是一种采用外加混凝土 保护结构对古代民居建筑实施整体搬迁至新址重建保护的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古代民居建筑的保护方法发展至今, 除了常规的就地对原建筑进行 “修旧如旧” 的 修缮改建以外, 出现了一种旧建筑改建再生利用的新形式, 即将原旧建筑的基本构件与建 筑细部元素拆卸修缮后, “移栽” 至其它基地内重建, 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我国古代民居 建筑蕴含的独特民俗、 文化与内涵。 古代民居建筑经移植重建后, 在满足现代服务功能的同 时, 应尽可能地保护和复原原有的建筑形式。 因此, 需要一种采用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对古 代民居建筑实施整体搬迁至新址重建保护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古代民居建筑整体搬迁异地重建时, 对旧建筑进行现代化改建过 程中建筑外形保存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该结构及方法采用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的外加保护结构, 罩住由修缮后 的原建筑木构、 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 原有木结构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 由 混凝土结构为之遮风挡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 构, 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 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浇筑在修缮 后的原建筑木构、 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 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 的原有木结构, 以及遮风挡雨。
     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如下 :
     (1) 古民居建筑拆解前, 对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专业的勘察测绘, 拆解后对 原木构件进行妥善的逐件勘测、 编号、 入库 ;
     (2) 对原有木构件进行修补、 加固或者更换 ;
     (3) 移植地基础设备层施工 ;
     (4) 室内木结构搭设 ;
     在平地将各榀木构件连接好, 然后由东往西以榀为单位进行安装 ;
     木结构竖起后必须先后对竖起的各榀进行临时加固, 保证其结构竖立时的安全 ;
     (5) 当整体木结构全部竖起后, 对整体结构进行水平、 垂直度进行测试 ;
     在木结构的水平垂直达到要求时, 对结构进行强度加固, 方法有剪刀撑、 斜撑、 8号 铁丝剪刀式斜拉加固等 ;
     (6) 安装完成之后, 对古建筑现有的木结构, 进行整理和修复, 以保证修复整理完 毕之后的木结构满足修复标准 ;
     (7) 施工保护木结构拼装完成后用塑料泡沫将安装完毕的主梁全部包裹起来, 以防止混凝土浇 捣的时候所产生的污染和轻微的碰撞。
     (8) 混凝土结构施工
     保护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木结构外侧和屋顶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浇筑混凝土外墙 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并铺设屋面瓦 ;
     (9) 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 开始进行屋面部位轩掾、 望板、 掾以及石磉的安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古民居建筑移植异地重建后, 与原来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 板屋面板组成的保护结构, 罩住由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 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 木结 构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徽居文化, 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用来为之遮风挡雨。外加保护结构 不仅在结构上满足现代设计安全要求, 使用上赋予其现代化的使用功能, 同时在外观上与 原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这种为古建筑提供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 存在以下两点特点 :
     1. 外保护结构的墙体要采用原建筑的马头墙形式, 屋面折板形式要与原建筑的坡 度、 天井留孔等形式一致。
     2. 室内不允许出现新建竖向承重构件, 屋盖板四周支承在外墙上, 外保护结构技 术的实现取决于原建筑的空间跨度与高度。原建筑高度较高, 则 “外保护罩” 的墙体稳定性 将成为技术难点 ; 如果原建筑空间跨度较大, 则外保护结构屋盖的结构承载能力成为技术 难点。
     这种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旧建筑改建再生持续利用的新思路, 丰富了旧建筑 再生的技术内容, 可以为今后类似旧建筑的 “移植” 再生提供借鉴。 附图说明
     图 1 是基础设备层施工图 ; 图 2 是内部木梁架的搭设施工图 ; 图 3 是外墙与屋盖折板的施工, 并铺设屋面瓦施工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 由混凝土外墙 4 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3 组 成, 混凝土外墙 4 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3 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 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 架体系外, 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有木结构, 以及遮风挡雨。
     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如下 :
     (1) 古民居建筑拆解前, 对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专业的勘察测绘, 拆解后对 木构件进行妥善的逐件勘测、 编号、 入库 ;
     (2) 对原有木构件进行修补、 加固或者更换 ;
     (3) 移植地基础设备层 1 的施工 ( 图 1) ;
     (4) 室内木结构 2 搭设 ( 图 2) ;
     在平地将各榀木构件连接好, 然后由东往西以榀为单位进行安装 ;
     木结构竖起后必须先后对竖起的各榀进行临时加固, 保证其结构竖立时的安全 ;(5) 当整体木结构全部竖起后, 对整体结构进行水平、 垂直度进行测试 ;
     在整体木结构的水平垂直达到要求时, 对结构进行强度加固, 方法有剪刀撑、 斜 撑、 八号铁丝剪刀式斜拉加固等 ;
     (6) 安装完成之后, 对古建筑现有的木结构 2, 进行整理和修复, 以保证修复整理 完毕之后的木结构满足修复标准 ;
     (7) 施工保护
     木结构拼装完成后用塑料泡沫将安装完毕的主梁全部包裹起来, 以防止混凝土浇 捣的时候所产生的污染和轻微的碰撞。
     (8) 混凝土结构施工 ( 图 3)
     保护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木结构外侧和屋顶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浇筑混凝土外墙 4 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 3, 并铺设屋面瓦 ;
     (9) 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 开始进行屋面部位轩掾、 望板、 掾以及石磉的安装。

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93671A43申请公布日20120613CN102493671ACN102493671A21申请号201110387953422申请日20111129E04G23/02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地址200126上海市浦东新区耀华路251号72发明人滕鑫张云超陆辉成克锦顾靖王巍曹根喜54发明名称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

2、有木结构,以及遮风挡雨。古民居建筑移植异地重建后,与原来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的保护结构,罩住由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木结构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徽居文化,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用来为之遮风挡雨。外加保护结构不仅在结构上满足现代设计安全要求,使用上赋予其现代化的使用功能,同时在外观上与原建筑风格保持一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由混凝土外墙4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外墙4和混凝土折板。

3、屋面板3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有木结构,以及遮风挡雨。2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如下1古民居建筑拆解前,对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专业的勘察测绘,拆解后对原木构件进行妥善的逐件勘测、编号、入库;2对原有木构件进行修补、加固或者更换;3移植地基础设备层1施工;4室内木结构2搭设;在平地将各榀木构件连接好,然后由东往西以榀为单位进行安装;5当整体木结构全部竖起后,对整体结构进行水平、垂直度进行测试;6安装完成之后,对古建筑现有的木结构,进行整理和修复,以保证修复整理完毕之后的木结构满足修复。

4、标准。7施工保护木结构拼装完成后用塑料泡沫将安装完毕的主梁全部包裹起来,以防止混凝土浇捣的时候所产生的污染和轻微的碰撞;8混凝土结构施工保护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木结构外侧和屋顶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浇筑混凝土外墙4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3,并铺设屋面瓦;9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屋面部位轩掾、望板、掾以及石磉的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木结构2搭设过程中,木结构竖起后必须先后对竖起的各榀进行临时加固,保证其结构竖立时的安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体木结构2的水平垂直达到要求时,用剪刀撑、。

5、斜撑和8号铁丝对整体木结构进行剪刀式斜拉加固。权利要求书CN102493671A1/3页3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古代民居建筑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用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对古代民居建筑实施整体搬迁至新址重建保护的保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古代民居建筑的保护方法发展至今,除了常规的就地对原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改建以外,出现了一种旧建筑改建再生利用的新形式,即将原旧建筑的基本构件与建筑细部元素拆卸修缮后,“移栽”至其它基地内重建,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蕴含的独特民俗、文化与内涵。古代民居建筑经移植重建后,在满足现代。

6、服务功能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护和复原原有的建筑形式。因此,需要一种采用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对古代民居建筑实施整体搬迁至新址重建保护的施工方法。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是要解决古代民居建筑整体搬迁异地重建时,对旧建筑进行现代化改建过程中建筑外形保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及方法采用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的外加保护结构,罩住由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原有木结构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由混凝土结构为之遮风挡雨。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

7、,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有木结构,以及遮风挡雨。0005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00061古民居建筑拆解前,对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专业的勘察测绘,拆解后对原木构件进行妥善的逐件勘测、编号、入库;00072对原有木构件进行修补、加固或者更换;00083移植地基础设备层施工;00094室内木结构搭设;0010在平地将各榀木构件连接好,然后由东往西以榀为单位进行安装;0011木结构竖起后必须先后对竖起的各榀进行临时加固,保证其结构竖立时的安全;00125当整体木结构。

8、全部竖起后,对整体结构进行水平、垂直度进行测试;0013在木结构的水平垂直达到要求时,对结构进行强度加固,方法有剪刀撑、斜撑、8号铁丝剪刀式斜拉加固等;00146安装完成之后,对古建筑现有的木结构,进行整理和修复,以保证修复整理完毕之后的木结构满足修复标准;00157施工保护说明书CN102493671A2/3页40016木结构拼装完成后用塑料泡沫将安装完毕的主梁全部包裹起来,以防止混凝土浇捣的时候所产生的污染和轻微的碰撞。00178混凝土结构施工0018保护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木结构外侧和屋顶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浇筑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并铺设屋面瓦;00199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开。

9、始进行屋面部位轩掾、望板、掾以及石磉的安装。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21古民居建筑移植异地重建后,与原来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由混凝土外墙与混凝土折板屋面板组成的保护结构,罩住由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木结构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徽居文化,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用来为之遮风挡雨。外加保护结构不仅在结构上满足现代设计安全要求,使用上赋予其现代化的使用功能,同时在外观上与原建筑风格保持一致。0022这种为古建筑提供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存在以下两点特点00231外保护结构的墙体要采用原建筑的马头墙形式,屋面折板形式要与原建筑的坡度、天井留孔等形式一致。00242室内不允许出现新建竖向。

10、承重构件,屋盖板四周支承在外墙上,外保护结构技术的实现取决于原建筑的空间跨度与高度。原建筑高度较高,则“外保护罩”的墙体稳定性将成为技术难点;如果原建筑空间跨度较大,则外保护结构屋盖的结构承载能力成为技术难点。0025这种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旧建筑改建再生持续利用的新思路,丰富了旧建筑再生的技术内容,可以为今后类似旧建筑的“移植”再生提供借鉴。附图说明0026图1是基础设备层施工图;0027图2是内部木梁架的搭设施工图;0028图3是外墙与屋盖折板的施工,并铺设屋面瓦施工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由混凝土外墙4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3组成,混凝土外墙4和混凝土折板。

11、屋面板3浇筑在修缮后的原建筑木构、配件组成的自承重梁架体系外,用于罩住用来表达建筑艺术与民居文化的原有木结构,以及遮风挡雨。0030一种古代民居的外加混凝土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00311古民居建筑拆解前,对建筑风貌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专业的勘察测绘,拆解后对木构件进行妥善的逐件勘测、编号、入库;00322对原有木构件进行修补、加固或者更换;00333移植地基础设备层1的施工图1;00344室内木结构2搭设图2;0035在平地将各榀木构件连接好,然后由东往西以榀为单位进行安装;0036木结构竖起后必须先后对竖起的各榀进行临时加固,保证其结构竖立时的安全;说明书CN102493671A3。

12、/3页500375当整体木结构全部竖起后,对整体结构进行水平、垂直度进行测试;0038在整体木结构的水平垂直达到要求时,对结构进行强度加固,方法有剪刀撑、斜撑、八号铁丝剪刀式斜拉加固等;00396安装完成之后,对古建筑现有的木结构2,进行整理和修复,以保证修复整理完毕之后的木结构满足修复标准;00407施工保护0041木结构拼装完成后用塑料泡沫将安装完毕的主梁全部包裹起来,以防止混凝土浇捣的时候所产生的污染和轻微的碰撞。0042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30043保护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木结构外侧和屋顶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浇筑混凝土外墙4和混凝土折板屋面板3,并铺设屋面瓦;00449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屋面部位轩掾、望板、掾以及石磉的安装。说明书CN102493671A1/1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9367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