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09849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13304.7

申请日:

2011.12.09

公开号:

CN102493545A

公开日:

2012.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10申请日:20111209|||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10; C02F1/52

主分类号:

E03F5/10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尤学一; 张志成; 季民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杜文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包括:混合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沉淀池和集水池,所述的混合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内各设置一个搅拌装置,其中,所述的混合池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混合池通过第一过水孔与第一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一絮凝池通过第二过水孔与第二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通过第三过水孔与第三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连通的过水孔,所述的沉淀池与集水池通过顶部溢流堰口连通,所述的集水池设置有出水管。本发明建设成本低,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混合池 (1)、 第一絮凝 池 (21)、 第二絮凝池 (22)、 第三絮凝池 (23)、 沉淀池 (3) 和集水池 (4), 所述的混合池 (1)、 第一絮凝池 (21)、 第二絮凝池 (22)、 第三絮凝池 (23) 内各设置一个搅拌装置 (5), 其中, 所 述的混合池 (1) 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 (17), 混合池 (1) 通过第一过水孔 (24) 与第一絮凝池 (21) 连通, 所述的第一絮凝池 (21) 通过第二过水孔 (25) 与第二絮凝池 (22) 连通, 所述的 第二絮凝池 (22) 通过第三过水孔 (26) 与第三絮凝池 (23) 连通,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 (22) 和第三絮凝池 (23) 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 (3) 连通的过水孔 (6), 所述的沉淀池 (3) 与 集水池 (4) 通过顶部溢流堰口 (12) 连通, 所述的集水池 (4) 设置有出水管 (18)。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 沉淀池 (3) 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沉淀池 (3) 内进行维修的人孔 (1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进 水管 (17) 内设置有用于去除大的杂物的格栅 (16)。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 二絮凝池 (22) 和第三絮凝池 (23) 的下部与沉淀池 (3) 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沉淀 池 (3) 进行冲洗的多个冲洗口 (7), 所述的多个冲洗口 (7) 上安装有闸门。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沉 淀池 (3) 内设置有实现絮凝体与雨水分离的斜管组件 (8), 所述的斜管组件 (8) 将沉淀池 (3) 分割为进水区 (31) 和出水区 (32), 所述的进水区 (31) 通过多个过水孔 (6) 与第二絮 凝池 (22) 和第三絮凝池 (23) 连通, 所述的进水区 (31) 通过斜管组件 (8) 与出水区 (32) 连通, 所述的出水区 (32) 通过顶部溢流堰口 (12) 与集水池 (4) 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斜 管组件 (8) 与水平面呈 60°夹角。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沉 淀池 (3) 的底面形成有一段斜坡结构, 在该斜坡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 V 型槽 (9), 每一 个 V 型槽 (9) 对应一个过水孔 (6)。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 沉淀池 (3) 内临近集水池 (4) 处设有集泥坑 (10), 所述的集泥坑 (10) 内设置有排污泥泵 (11), 所述的排污泥泵 (11) 连通设置在沉淀池 (3) 池壁上的排泥管 (19)。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集 水池 (4) 的底面上设置有雨水泵 (13), 所述的雨水泵 (13) 通过管路连通设置在集水池 (4) 池壁上的出水管 (18)。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集 水池 (4) 上还设置有溢流管 (14)。

说明书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污水调蓄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强化混凝沉淀技术与雨水调蓄 池结合起来, 使得雨水得到调蓄的同时, 增加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的具有混凝沉 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污染是城市面对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地表高污染负荷的高度城市化 地区, 即使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初期雨水的直接排放也将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损害。 在一 些实施了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其周边水体的污染情况改善不是 十分明显。降雨形成的初期径流含有大量污染物, 如 BOD、 SS、 TN、 TP、 重金属等污染物。
     目前, 无论是分流制雨水系统或者合流制排水系统中, 修建雨水、 合流污水大型调 蓄池, 或巨型地下调蓄隧道, 已是国外大城市常见的控制雨水径流和合流污水溢流污染的 方法, 已在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中广泛应用。
     在城市雨水利用中, 常根据排水系统的汇水面积和该排水区域的用地性质, 设置 一定容积的调蓄池。 在溢流前, 将合流制污水和分流制初期雨水排至调蓄池。 待洪峰消退之 后再调蓄池内的截流污水排入污水管, 从而减少溢流次数及溢流水量, 降低下游排水干管、 泵站的设计容量, 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目前的国内外调蓄池设计与规范要求体积较大, 占地 面积也相对较大。使之在城市的适用受到限制。
     一般的雨污水调蓄池只是依靠重力的自然沉淀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 但是要是达 到满意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很长, 导致调蓄池的设计体积很大, 增加了占地面积和建 造费用。
     “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9(25) : 106-108) 中对 初期雨水径流的水质监测发现, 其可生化性较差, 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 COD, 且 SS 对 COD 的贡 献率较大。因此, 若采取强化混凝沉淀技术去除污染物, 可大大减小调蓄池设计容积, 提高 调蓄效率。 混凝沉淀工艺是目前的主要的水处理方法, 也是应用最早的、 最广泛的水处理技 术。混凝就是水中的胶体粒子和细小的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沉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颗 粒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对初期雨水的浊度、 COD 的去除率较高, 均可达 90%以上, 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 池。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包括 : 混 合池、 第一絮凝池、 第二絮凝池、 第三絮凝池、 沉淀池和集水池, 所述的混合池、 第一絮凝池、 第二絮凝池、 第三絮凝池内各设置一个搅拌装置, 其中, 所述的混合池的进水口连接进水 管, 混合池通过第一过水孔与第一絮凝池连通, 所述的第一絮凝池通过第二过水孔与第二絮凝池连通,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通过第三过水孔与第三絮凝池连通,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和 第三絮凝池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连通的过水孔, 所述的沉淀池与集水池通过顶部溢流 堰口连通, 所述的集水池设置有出水管。
     在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沉淀池内进行维修的人孔。
     所述的进水管内设置有用于去除大的杂物的格栅。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的下部与沉淀池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 沉淀池进行冲洗的多个冲洗口, 所述的多个冲洗口上安装有闸门。
     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实现絮凝体与雨水分离的斜管组件, 所述的斜管组件将沉 淀池分割为进水区和出水区, 所述的进水区通过多个过水孔与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连 通, 所述的进水区通过斜管组件与出水区连通, 所述的出水区通过顶部溢流堰口与集水池 连通。
     所述的斜管组件与水平面呈 60°夹角。
     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面形成有一段斜坡结构, 在该斜坡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 V 型槽, 每一个 V 型槽对应一个过水孔。
     在所述的沉淀池内临近集水池处设有集泥坑, 所述的集泥坑内设置有排污泥泵, 所述的排污泥泵连通设置在沉淀池池壁上的排泥管。
     所述的集水池的底面上设置有雨水泵, 所述的雨水泵通过管路连通设置在集水池 池壁上的出水管。
     所述的集水池上还设置有溢流管。
     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对初期雨水的浊度、 COD 的去除率较 高, 均可达 90%以上。 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可用于城市自来水处理中, 将 强化混凝沉淀技术与雨水调蓄池结合起来, 使得雨水得到调蓄的同时, 增加初期雨水中污 染物的去除效率, 减少雨水在调蓄池中的停留时间, 可显著提高调蓄池效率。 在实现雨污水 调蓄的同时, 通过对雨水的处理解决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问题。 本发明建设成本低, 在降 雨历时较大时更为明显, 同时占地面积也大大减小, 非常适用于土地面积紧缺大中城市中。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的俯视图 ; 图 2 是图 1 的 A-A 剖面图 ; 图 3 是图 1 的 B-B 剖面图 ; 图 4 是降雨历时与改进后的调蓄池与传统调蓄池体积比的关系曲线图。 图中 : 1: 混合池 2: 絮凝池 21 : 第一絮凝池 22 : 第二絮凝池 23 : 第三絮凝池 24 : 第一过水孔 25 : 第二过水孔 26 : 第三过水孔 3: 沉淀池 31 : 进水区 32 : 出水区 4: 集水池 5: 搅拌装置 6 : 过水孔4CN 102493545 A
     说8: 斜管组件 10 : 集泥坑 12 : 顶部溢流堰口 14 : 溢流管 16 : 格栅 18 : 出水管 20 : 排泥管明书3/4 页7: 冲洗口 9: V 型槽 11 : 污泥泵 13 : 雨水泵 15 : 人孔 17 : 进水管 19 : 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做出详细 说明。
     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将强化混凝沉淀技术与雨水调蓄池 结合起来, 使得雨水得到调蓄的同时, 增加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减少雨水在调蓄 池中的停留时间, 可显著提高调蓄池效率。 在实现雨污水调蓄的同时, 通过对雨水的处理解 决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问题。 如图 1、 图 2、 图 3 所示, 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 包括 : 混合 池 1、 第一絮凝池 21、 第二絮凝池 22、 第三絮凝池 23、 沉淀池 3 和集水池 4。混合池 1 的作 用是使混凝剂与雨水的充分混合。在池内安装有搅拌装置 5, 搅拌装置 5 是由电动机经减 速机驱动搅拌器对水进行搅拌, 其中的搅拌器为浆板式。混合时间为 10 ~ 20s, G = 500 ~ -1 1000 (G 为速度梯度 )。絮凝池的作用是让原水与混凝剂混合之后经反应过程形成大而密 实的絮凝体。絮凝池利用搅拌装置 5 对水进行搅拌, 搅拌装置 5 是由电动机经减速机驱动 搅拌器对水进行搅拌, 其中的搅拌器采用垂直轴形式。絮凝池中采用 3 挡搅拌装置, 各搅拌 装置之间用隔墙分开, 上下交错开孔, 以防止水流短路。沉淀池 3 的作用是实现絮凝体与雨 水的分离, 使雨水得到澄清。
     所述的混合池 1、 第一絮凝池 21、 第二絮凝池 22、 第三絮凝池 23 内各设置一个搅拌 装置 5, 其中, 所述的混合池 1 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 17, 所述的进水管 17 内设置有用于去除 大的杂物的格栅 16。混合池 1 通过第一过水孔 24 与第一絮凝池 21 连通, 所述的第一絮凝 池 21 通过第二过水孔 25 与第二絮凝池 22 连通,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 22 通过第三过水孔 26 与第三絮凝池 23 连通,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 22 和第三絮凝池 23 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 3 连通的过水孔 6, 所述的沉淀池 3 与集水池 4 通过顶部溢流堰口 12 连通, 所述的集水池 4 设 置有出水管 18。在所述的沉淀池 3 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沉淀池 3 内进行维修的人孔 15。
     所述的第二絮凝池 22 和第三絮凝池 23 的下部与沉淀池 3 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 实现对沉淀池 3 进行冲洗的多个冲洗口 7, 所述的多个冲洗口 7 上安装有闸门。
     所述的沉淀池 3 内设置有实现絮凝体与雨水分离的斜管组件 8, 所述的斜管组件 8 与水平面呈 60°夹角。 所述的斜管组件 8 将沉淀池 3 分割为进水区 31 和出水区 32, 所述的 进水区 31 通过多个过水孔 6 与第二絮凝池 22 和第三絮凝池 23 连通, 所述的进水区 31 通 过斜管组件 8 与出水区 32 连通, 所述的出水区 32 通过顶部溢流堰口 12 与集水池 4 连通。
     所述的沉淀池 3 的底面形成有一段斜坡结构, 在该斜坡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 V 型槽 9, 每一个 V 型槽 9 对应一个过水孔 6。
     在所述的沉淀池 3 内临近集水池 4 处设有集泥坑 10, V 型槽以一定的坡度坡向集 泥坑。所述的集泥坑 10 内设置有排污泥泵 11, 所述的排污泥泵 11 连通设置在沉淀池 3 池 壁上的排泥管 19。
     所述的集水池 4 的底面上设置有雨水泵 13, 所述的雨水泵 13 通过管路连通设置在 集水池 4 池壁上的出水管 18, 所述的集水池 4 上还设置有溢流管 14。设置溢流管 14, 以便 在流量很大时及时排出雨水。
     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与一般的调蓄池相比 :
     对于一般调蓄池的体积 V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
     V = 10Afφ
     式中 : V- 集水区的面积, 104m2 ;
     f- 调蓄量, mm ;
     φ- 径流系数。
     以天津市纪庄子排水系统为例, 取集水区的面积 A 为 110×104m2, 调蓄量 f 取 3mm, 3 3 径流系数 φ 取 0.8, 则需要的调蓄池体积为 2640m , 泵组的流量为 0.73m /s, 则排空时间约 为 1 小时。
     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反应时间约为 5min, 沉淀时间约为 10min, 调蓄池停留时间大 约为 15min。若高强度降雨持续 1 小时, 这样调蓄池的体积比传统调蓄池容积减小约 3/4。 进而我们得到降雨历时改进后的调蓄池与传统调蓄池体积比的关系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可知, 本发明与传统的调蓄池相比减少了建设成本, 在降雨历时较大时更 为明显, 同时占地面积也大大减小, 非常适用于土地面积紧缺大中城市中。
     混凝沉淀处理对初期雨水的浊度、 COD 的去除率较高, 均可达 90%以上。大大的降 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的工作过程 :
     降雨时, 雨水在加药 ( 聚合氯化铝, 建议值 25 ~ 35mg/L) 的进水管 17 中经过格栅 16 去除大的杂物后进入混合池 1, 混合池 1 中平均 G( 速度梯度 ) 值一般为 500 ~ 1000s-1, 絮凝池, 絮凝池中平均 G 值一般为 50 ~ 100s-1 和平均 GT(T 为絮凝时间 ) 值一般在 104 ~ 105 范围内, 为适应絮凝体形成规律, 第一絮凝池内搅拌强度最大, 而后逐格减小, 从而速度 梯度 G 值也相应由大到小。
     絮凝池通过过水口 6 进入沉淀池 3 中, 水流从下而上通过斜管组件 8, 絮体在斜管 上沉淀下来, 颗粒累计到一定程度时, 便自动滑下, 进入池底的 V 型槽 9 中, 通过 V 型槽进入 集泥坑 10 中通过排泥泵 11 排出。清水通过顶部溢流堰口 12 流入集水池 4 中。集水池中 设置雨水泵 13, 对于雨量小时处理后的雨水可以通过雨水泵抽入到管网中。当雨量超过调 蓄池容积时可以通过溢流管 14 排出, 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沉淀池冲洗时, 可以选择后期较为清洁的雨水进行冲洗。关闭进入沉淀池中冲洗 口 7 的闸门, 在不加药剂的情况下待絮凝池中的水位较高时, 再打开闸门, 使其在合适开启 度的情况下, 利用水流冲力冲洗 V 型槽, 以使污泥得到清除。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93545A43申请公布日20120613CN102493545ACN102493545A21申请号201110413304722申请日20111209E03F5/10200601C02F1/5220060171申请人天津大学地址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72发明人尤学一张志成季民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代理人杜文茹54发明名称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57摘要一种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包括混合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沉淀池和集水池,所述的混合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内各设置一个搅。

2、拌装置,其中,所述的混合池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混合池通过第一过水孔与第一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一絮凝池通过第二过水孔与第二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通过第三过水孔与第三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连通的过水孔,所述的沉淀池与集水池通过顶部溢流堰口连通,所述的集水池设置有出水管。本发明建设成本低,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

3、于,包括混合池1、第一絮凝池21、第二絮凝池22、第三絮凝池23、沉淀池3和集水池4,所述的混合池1、第一絮凝池21、第二絮凝池22、第三絮凝池23内各设置一个搅拌装置5,其中,所述的混合池1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17,混合池1通过第一过水孔24与第一絮凝池21连通,所述的第一絮凝池21通过第二过水孔25与第二絮凝池22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22通过第三过水孔26与第三絮凝池23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22和第三絮凝池23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3连通的过水孔6,所述的沉淀池3与集水池4通过顶部溢流堰口12连通,所述的集水池4设置有出水管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

4、征在于,在所述的沉淀池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沉淀池3内进行维修的人孔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17内设置有用于去除大的杂物的格栅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絮凝池22和第三絮凝池23的下部与沉淀池3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沉淀池3进行冲洗的多个冲洗口7,所述的多个冲洗口7上安装有闸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内设置有实现絮凝体与雨水分离的斜管组件8,所述的斜管组件8将沉淀池3分割为进水区31和出水区32,所述的进水区31通过多个。

5、过水孔6与第二絮凝池22和第三絮凝池23连通,所述的进水区31通过斜管组件8与出水区32连通,所述的出水区32通过顶部溢流堰口12与集水池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组件8与水平面呈60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面形成有一段斜坡结构,在该斜坡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V型槽9,每一个V型槽9对应一个过水孔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沉淀池3内临近集水池4处设有集泥坑10,所述的集泥坑10内设置有排污泥泵11,所述的排污泥泵11连通。

6、设置在沉淀池3池壁上的排泥管19。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池4的底面上设置有雨水泵13,所述的雨水泵13通过管路连通设置在集水池4池壁上的出水管1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池4上还设置有溢流管14。权利要求书CN102493545A1/4页3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污水调蓄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强化混凝沉淀技术与雨水调蓄池结合起来,使得雨水得到调蓄的同时,增加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背景技术0002初期雨水污染是城市。

7、面对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地表高污染负荷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即使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雨水的直接排放也将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损害。在一些实施了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其周边水体的污染情况改善不是十分明显。降雨形成的初期径流含有大量污染物,如BOD、SS、TN、TP、重金属等污染物。0003目前,无论是分流制雨水系统或者合流制排水系统中,修建雨水、合流污水大型调蓄池,或巨型地下调蓄隧道,已是国外大城市常见的控制雨水径流和合流污水溢流污染的方法,已在国内外许多大城市中广泛应用。0004在城市雨水利用中,常根据排水系统的汇水面积和该排水区域的用地性质,设置一定容积的调蓄池。在溢流前,。

8、将合流制污水和分流制初期雨水排至调蓄池。待洪峰消退之后再调蓄池内的截流污水排入污水管,从而减少溢流次数及溢流水量,降低下游排水干管、泵站的设计容量,降低工程造价。但是目前的国内外调蓄池设计与规范要求体积较大,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使之在城市的适用受到限制。0005一般的雨污水调蓄池只是依靠重力的自然沉淀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但是要是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很长,导致调蓄池的设计体积很大,增加了占地面积和建造费用。0006“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中国给水排水20091925106108中对初期雨水径流的水质监测发现,其可生化性较差,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且SS对COD的贡献率较大。。

9、因此,若采取强化混凝沉淀技术去除污染物,可大大减小调蓄池设计容积,提高调蓄效率。混凝沉淀工艺是目前的主要的水处理方法,也是应用最早的、最广泛的水处理技术。混凝就是水中的胶体粒子和细小的悬浮物的聚集过程,沉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悬浮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000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包括混合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凝池、沉淀池和集水池,所述的混合池、第一絮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三絮。

10、凝池内各设置一个搅拌装置,其中,所述的混合池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混合池通过第一过水孔与第一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一絮凝池通过第二过水孔与第二说明书CN102493545A2/4页4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通过第三过水孔与第三絮凝池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连通的过水孔,所述的沉淀池与集水池通过顶部溢流堰口连通,所述的集水池设置有出水管。0009在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沉淀池内进行维修的人孔。0010所述的进水管内设置有用于去除大的杂物的格栅。0011所述的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的下部与沉淀池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沉淀池进行冲洗的多个冲洗口,所述的多个。

11、冲洗口上安装有闸门。0012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实现絮凝体与雨水分离的斜管组件,所述的斜管组件将沉淀池分割为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的进水区通过多个过水孔与第二絮凝池和第三絮凝池连通,所述的进水区通过斜管组件与出水区连通,所述的出水区通过顶部溢流堰口与集水池连通。0013所述的斜管组件与水平面呈60夹角。0014所述的沉淀池的底面形成有一段斜坡结构,在该斜坡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V型槽,每一个V型槽对应一个过水孔。0015在所述的沉淀池内临近集水池处设有集泥坑,所述的集泥坑内设置有排污泥泵,所述的排污泥泵连通设置在沉淀池池壁上的排泥管。0016所述的集水池的底面上设置有雨水泵,所述的雨水泵通过管路。

12、连通设置在集水池池壁上的出水管。0017所述的集水池上还设置有溢流管。0018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可用于城市自来水处理中,将强化混凝沉淀技术与雨水调蓄池结合起来,使得雨水得到调蓄的同时,增加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减少雨水在调蓄池中的停留时间,可显著提高调蓄池效率。在实现雨污水调蓄的同时,通过对雨水的处理解决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问题。本发明建设成本低,在降雨历时较大时更为明显,同时占地面积也大大减小,非常适用于土地面积紧缺大中城市中。附图说明0019图1是本发明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

13、水调蓄池的俯视图;0020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0021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0022图4是降雨历时与改进后的调蓄池与传统调蓄池体积比的关系曲线图。0023图中00241混合池2絮凝池002521第一絮凝池22第二絮凝池002623第三絮凝池24第一过水孔002725第二过水孔26第三过水孔00283沉淀池31进水区002932出水区4集水池00305搅拌装置6过水孔说明书CN102493545A3/4页500317冲洗口8斜管组件00329V型槽10集泥坑003311污泥泵12顶部溢流堰口003413雨水泵14溢流管003515人孔16格栅003617进水管18出水管003719排泥管2。

14、0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0038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做出详细说明。0039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将强化混凝沉淀技术与雨水调蓄池结合起来,使得雨水得到调蓄的同时,增加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减少雨水在调蓄池中的停留时间,可显著提高调蓄池效率。在实现雨污水调蓄的同时,通过对雨水的处理解决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问题。004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包括混合池1、第一絮凝池21、第二絮凝池22、第三絮凝池23、沉淀池3和集水池4。混合池1的作用是使混凝剂与雨水的充分混合。在池内安装有搅拌装置5,搅拌装置5是。

15、由电动机经减速机驱动搅拌器对水进行搅拌,其中的搅拌器为浆板式。混合时间为1020S,G50010001G为速度梯度。絮凝池的作用是让原水与混凝剂混合之后经反应过程形成大而密实的絮凝体。絮凝池利用搅拌装置5对水进行搅拌,搅拌装置5是由电动机经减速机驱动搅拌器对水进行搅拌,其中的搅拌器采用垂直轴形式。絮凝池中采用3挡搅拌装置,各搅拌装置之间用隔墙分开,上下交错开孔,以防止水流短路。沉淀池3的作用是实现絮凝体与雨水的分离,使雨水得到澄清。0041所述的混合池1、第一絮凝池21、第二絮凝池22、第三絮凝池23内各设置一个搅拌装置5,其中,所述的混合池1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17,所述的进水管17内设置有用。

16、于去除大的杂物的格栅16。混合池1通过第一过水孔24与第一絮凝池21连通,所述的第一絮凝池21通过第二过水孔25与第二絮凝池22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22通过第三过水孔26与第三絮凝池23连通,所述的第二絮凝池22和第三絮凝池23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沉淀池3连通的过水孔6,所述的沉淀池3与集水池4通过顶部溢流堰口12连通,所述的集水池4设置有出水管18。在所述的沉淀池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沉淀池3内进行维修的人孔15。0042所述的第二絮凝池22和第三絮凝池23的下部与沉淀池3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沉淀池3进行冲洗的多个冲洗口7,所述的多个冲洗口7上安装有闸门。0043所述的沉淀池3内设置有实现。

17、絮凝体与雨水分离的斜管组件8,所述的斜管组件8与水平面呈60夹角。所述的斜管组件8将沉淀池3分割为进水区31和出水区32,所述的进水区31通过多个过水孔6与第二絮凝池22和第三絮凝池23连通,所述的进水区31通过斜管组件8与出水区32连通,所述的出水区32通过顶部溢流堰口12与集水池4连通。0044所述的沉淀池3的底面形成有一段斜坡结构,在该斜坡结构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V型槽9,每一个V型槽9对应一个过水孔6。说明书CN102493545A4/4页60045在所述的沉淀池3内临近集水池4处设有集泥坑10,V型槽以一定的坡度坡向集泥坑。所述的集泥坑10内设置有排污泥泵11,所述的排污泥泵11连通设。

18、置在沉淀池3池壁上的排泥管19。0046所述的集水池4的底面上设置有雨水泵13,所述的雨水泵13通过管路连通设置在集水池4池壁上的出水管18,所述的集水池4上还设置有溢流管14。设置溢流管14,以便在流量很大时及时排出雨水。0047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与一般的调蓄池相比0048对于一般调蓄池的体积V采用以下公式计算0049V10AF0050式中V集水区的面积,104M2;0051F调蓄量,MM;0052径流系数。0053以天津市纪庄子排水系统为例,取集水区的面积A为110104M2,调蓄量F取3MM,径流系数取08,则需要的调蓄池体积为2640M3,泵组的流量为073M3/S。

19、,则排空时间约为1小时。0054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反应时间约为5MIN,沉淀时间约为10MIN,调蓄池停留时间大约为15MIN。若高强度降雨持续1小时,这样调蓄池的体积比传统调蓄池容积减小约3/4。进而我们得到降雨历时改进后的调蓄池与传统调蓄池体积比的关系如图4所示。0055由图4可知,本发明与传统的调蓄池相比减少了建设成本,在降雨历时较大时更为明显,同时占地面积也大大减小,非常适用于土地面积紧缺大中城市中。0056混凝沉淀处理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0057本发明的具有混凝沉淀功能的雨污水调蓄池的工作过程0058降雨时,雨水在加药。

20、聚合氯化铝,建议值2535MG/L的进水管17中经过格栅16去除大的杂物后进入混合池1,混合池1中平均G速度梯度值一般为5001000S1,絮凝池,絮凝池中平均G值一般为50100S1和平均GTT为絮凝时间值一般在104105范围内,为适应絮凝体形成规律,第一絮凝池内搅拌强度最大,而后逐格减小,从而速度梯度G值也相应由大到小。0059絮凝池通过过水口6进入沉淀池3中,水流从下而上通过斜管组件8,絮体在斜管上沉淀下来,颗粒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进入池底的V型槽9中,通过V型槽进入集泥坑10中通过排泥泵11排出。清水通过顶部溢流堰口12流入集水池4中。集水池中设置雨水泵13,对于雨量小时处理后的雨水可以通过雨水泵抽入到管网中。当雨量超过调蓄池容积时可以通过溢流管14排出,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雨水对水体的污染。0060沉淀池冲洗时,可以选择后期较为清洁的雨水进行冲洗。关闭进入沉淀池中冲洗口7的闸门,在不加药剂的情况下待絮凝池中的水位较高时,再打开闸门,使其在合适开启度的情况下,利用水流冲力冲洗V型槽,以使污泥得到清除。说明书CN102493545A1/2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93545A2/2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9354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