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转塔及应用该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固定转塔。本发明 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背景技术
许多工程机械需要采用转塔装置实现工作时臂架的转动, 以保证工程机械工作中 臂架的工作灵活性。 转塔装置通常包括固定转塔、 转台和回转机构等几大部分 ; 固定转塔作 为转塔装置的主体, 是承载转台和支腿的基体 ; 转台通过回转机构可以相对于固定转塔转 动, 从而起到带动臂架转动的作用。
请参考图 1,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固定转塔的结构示意图 ; 下面 以混凝土泵车为例, 结合附图简要介绍这种固定转塔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 如图 1 所示, 该固定转塔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结构相对规整的箱型 结构, 其固定连接于工程机械的底盘上, 转台通过回转支承安装于固定转塔上, 在固定转塔 上设置有摆动支腿安装座 1′和伸缩支腿安装座 2′, 分别用于安装摆动支腿和伸缩支腿。 当工程机械完成运输转场、 到达工作地点后, 只需将连接于固定转塔四角的支腿展开, 起到 支撑整机的作用 ; 将安装于固定转塔中部的回转台转动, 从而带动臂架转动使其达到合适 的工作角度。
然而, 上述箱型结构的固定转塔的体积大、 质量大、 使用原材料较多, 其结构较笨 重, 并且泵车在工作过程中砼活塞运动对固定转塔的冲击较大, 箱型结构的固定转塔易震 动, 且产生的噪声较大, 且散热性能不佳。
有鉴于此, 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 另辟蹊径设计一种新型的固定转塔, 使其在承 载各个支腿和转台的同时, 还具有体积小、 质量轻, 结构简单, 并且具有抗震性、 散热性好的 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固定转塔, 使其在承载各个 支腿和转台的同时, 还具有结构简单、 体积小、 抗震性和散热性好的优点。本发明要解决的 另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转塔, 用于工程机械, 包括转台架, 所 述转台架与所述工程机械的转台连接, 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台架下方的支腿架, 所述支腿 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臂, 各所述连接臂的外端分别与所述工程机械的支腿铰接 ;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相交, 或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的延长线相交。
优选地, 所述连接臂的数目为四个, 四个所述连接臂相交成 X 型支腿架。
优选地, 所述 X 型支腿架中, 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连接臂为一体成型的第一整体 臂, 另外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连接臂为一体成型的第二整体臂。
优选地, 所述第一整体臂由第一立板、 第二立板、 第一上盖板和第一下盖板围成,且所述第一整体臂设有第一槽口 ; 所述第二整体臂由第三立板、 第四立板、 第二上盖板和第 二下盖板围成, 且所述第二整体臂设有第二槽口 ; 在所述 X 型支腿架的交叉位置, 所述第一 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配合卡接。
优选地, 所述第一上盖板和所述第二上盖板为一体成型的 X 型上盖板, 所述第一 下盖板和所述第二下盖板为一体成型的 X 型下盖板。
优选地, 所述 X 型上盖板的交叉连接处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 X 型下盖板的交叉连接 处设有第三通孔。
优选地, 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固定有筋板 ; 所述第三立板和所述第 四立板之间固定有所述筋板。
优选地, 所述第一整体臂和所述第二整体臂的两端均设有支腿安装座 ; 所述支腿 安装座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整体臂和所述第二整体臂两端的上、 下两侧的向外伸出的横板, 所述横板上设有用于铰接所述支腿的销轴的第一通孔。
优选地, 所述连接臂的数目为四个, 其中两个所述连接臂相交于第一连接点, 另外 两个所述连接臂相交于第二连接点 ; 还包括中间臂, 所述中间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点、 第二连接点连接。 优选地, 所述连接臂的数目为四个, 任意一个所述连接臂的端部连接于其第一相 邻连接臂的中部, 其第二相邻连接臂的端部连接于该连接臂的中部, 以使四个连接臂围成 四边形。
优选地, 所述转台架与四个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优选地, 所述支腿架的下方还连接有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的底端与所述工程机械 的底盘固定连接。
优选地, 每相邻两个连接臂之间固定有加强板。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固定转塔, 其包括固定于转台架下方的支腿架, 支腿架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臂, 各连接臂的外端分别与工程机械的支腿铰接 ; 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臂相 交, 或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臂的延长线相交。
采用这种结构, 将转台与转台架回转连接, 将支腿与上述连接臂铰接, 即可实现臂 架的回转和对整机的支撑作用, 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箱型结构的固定转塔, 这种结构的固定 转塔结构大大简化, 使得固定转塔的耗材减少, 散热性能增强。 此外, 在工作时, 转台上的载 荷通过转台架直接传递到固定转塔, 并通过连接臂传递到支腿, 力传导路径较短, 产生的震 动较小 ; 与此同时, 砼活塞运动产生的冲击带来的震动也相对较小, 增强了固定转塔的抗震 性。
由此可见, 这种结构的固定转塔同样能够起到连接转台、 支腿的作用, 并且具有结 构简单紧凑, 抗震性强、 散热性较好的特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 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转塔。
由于上述固定转塔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因此, 包括该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也应当 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固定转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所提供固定转塔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图 2 中支腿架的第一整体臂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图 2 中支腿架的第二整体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图 2 中 X 型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为图 2 中 X 型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
图 7 为图 2 中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所提供固定转塔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
图 9 为本发明所提供固定转塔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
图 10 为本发明所提供工程机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 1 中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
摆动支腿安装座 1′ ; 伸缩支腿安装座 2′ ;
图 2 至图 10 中的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
转台架 1 ; 连接臂 2 ; 支撑臂 3 ; 底盘 4 ;
安装架 11 ; 第一立板 21 ; 第二立板 22 ; 第三立板 29 ; 第四立板 20 ; 第一槽口 211 ; 第二槽口 201 ; 加强板 23 ; 横板 24 ; 筋板 25 ; X 型上盖板 26 ; X 型下盖板 27 ; 中间臂 28 ; 第一 通孔 241 ; 第二通孔 261 ; 第三通孔 27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固定转塔, 使得该固定转塔在承载各个 支腿和转台的同时, 还具有结构简单、 体积小、 抗震性和散热性好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个 核心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以混凝土泵车的固 定转塔为例,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 2, 图 2 为本发明所提供固定转塔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固定转 塔, 包括转台架 1, 该转台架 1 与工程机械的转台连接 ; 还包括固定于转台架 1 下方的支腿 架, 支腿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臂 2, 各连接臂 2 的外端分别与工程机械的支腿铰接 ; 任意相 邻的两个连接臂 2 相交, 或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臂 2 的延长线相交。
采用这种结构, 将转台与转台架 1 回转连接, 将支腿与上述连接臂 2 铰接, 即可实 现臂架的回转和对整机的支撑作用, 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箱型结构的固定转塔, 这种结构的 固定转塔结构大大简化, 使得固定转塔的耗材减少, 散热性能增强。 此外, 在工作时, 转台上 的载荷通过转台架 1 直接传递到固定转塔, 并通过连接臂 2 传递到支腿, 力传导路径较短, 产生的震动较小 ; 与此同时, 砼活塞运动产生的冲击带来的震动也相对较小, 增强了固定转 塔的抗震性。
由此可见, 这种结构的固定转塔同样能够起到连接转台、 支腿的作用, 并且具有结 构简单紧凑, 抗震性强、 散热性较好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未具体限定连接臂 2 的具体数目和具体结构 形式, 也并未限定固定转塔与混凝土泵车底盘的连接方式, 事实上, 凡是采用连接臂 2 连接 支腿, 起到简化结构, 增强抗震性和散热性的固定转塔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固定转塔的连接臂 2 的具体数目和具体结构形式。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连接臂 2 的数目为四个, 四个连接臂 2 相交成 X 型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 即工程机械的四个支腿均采用上述连接臂 2 与固定转塔铰接, 使得每个支 腿的力传导路径均变短, 最大限度地减少固定转塔的耗材, 增强固定转塔的散热性能。此 外, 四个连接臂 2 相交呈 X 型能够加强支腿架的强度, 保证支腿架结构的可靠性, 增强支腿 架的工作稳定性。
请参考图 3 和图 4, 图 3 为图 2 中支腿架的第一整体臂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图 2 中支腿架的第二整体臂的结构示意图。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X 型支腿架中, 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臂 2 为 一体成型的第一整体臂, 另外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臂 2 为一体成型的第二整体臂。
具体的方案中, 第一整体臂由第一立板 21、 第二立板 22、 第一上盖板和第一下盖 板围成, 且第一整体臂设有第一槽口 211 ; 第二整体臂由第三立板 29、 第四立板 20、 第二上 盖板和第二下盖板围成, 且第二整体臂设有第二槽口 201 ; 在 X 型支腿架的交叉位置, 第一 槽口 211 与第二槽口 201 配合卡接。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由两个立板和两个盖板围成的整 体臂既能保证与支腿铰接的强度, 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 且质量较轻、 加工制造过程方便的 特点。此外, 通过第一槽口 211 和第二槽口 201 配合卡接的结构能够保证第一整体臂和第 二整体臂的相对位置的固定性, 使四个连接臂 2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提高 X 型支腿架的工作 稳定性。 将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臂 2 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固定转塔的结构紧凑, 强度较 大, 并且在工作中固定转塔整体受力更加流畅, 力传导路径进一步缩短, 从而更进一步增强 了固定转塔的抗震性和结构的可靠性。当然, 上述第一整体臂和第二整体臂并不仅限于上 述具体结构形式, 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整体臂。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支腿架的具体结构形式。请参考图 5 和图 6, 图 5 为图 2 中 X 型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 图 6 为图 2 中 X 型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 上述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可以为一体成型的 X 型上盖板 26, 第一下盖板和第二下盖板可以为一体成型的 X 型下盖板 27。 具体的方案中, 可以先将第 一立板 21 和第二立板 22 围成第一桶状结构, 将第三立板 29 和第四立板 20 围成第二桶状 结构 ; 在第一立板 21 和第二立板 22 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开口向上的第一槽口 211, 在第三立 板 29 和第四立板 20 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开口向下的第二槽口 201 ; 然后将第一桶状结构和 第二桶状结构在第一槽口 211、 第二槽口 201 位置处配合卡接, 形成 X 型桶状结构 ; 最后在 X 型桶状结构的上、 下两侧对应安装 X 型上盖板 26、 X 型下盖板 27, 最终形成上述 X 型支腿 架。这样, X 型上盖板 26 和 X 型下盖板 27 分别覆盖支腿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这使得连接 臂 2 的强度进一步增大, 其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在工作中能够提供更大的支撑力, 进一步增 强其强度和抗震性。
进一步的方案中, 上述 X 型的上盖板 26 和下盖板 27 的交叉处还可以分别设置第 二通孔 261 和第三通孔 271。 当安装于转台架 1 中的回转装置为液压控制时, 可以将回转装 置的输送管路等设置在转台架 1 下方的第二通孔 261 和第三通孔 271 形成的通道中。这种 布置方式使得固定转塔包含更多的容纳空间, 具有结构布局合理的优点。
特别说明的是, 本文中出现的 “X 型” 是从宏观上描述四个连接臂 2 相交而成的支
腿架的形状, 并非特指几何意义上的两两对角相等的 X 型, 而是包括四个夹角均相等、 两两 对角相等或四个夹角均不相等的泛指的 “X 型” 。因此, 上述四个连接臂 2 相交而成的 X 型 支腿架中, 可以将相对的两个连接臂 2 呈直线设置, 也可以将上述相对的两个连接臂 2 呈折 线设置 ; 在上述相对两个连接臂 2 为一体成型的整体臂的具体实施方式中, 可以将一个整 体臂设置为直线形状, 也可以将一个整体臂设置为折线形状,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 实际 工作环境自行选择 X 型支腿架的具体形式。
此外, 上述转台架 1 的前端还可以焊接有用于连接工程机械的减速器的安装架 11, 这样可以将减速器直接安装于转台架 1 的前端, 方便了减速器的安装。
在更进一步的方案中, 上述第一立板 21 和第二立板 22 之间还可以固定有多个筋 板 25, 第三立板 29 和第四立板 20 之间也可以固定有多个筋板。采用筋板 25 能够进一步增 加连接臂 2 的强度, 保证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上述第一整体臂和第二整体臂的两端均设有支腿安装 座, 支腿铰接在支腿安装座上。具体地, 支腿安装座包括设于第一整体臂和第二整体臂两 端的上、 下两侧的向外伸出的横板 24, 横板 24 上设有用于铰接支腿的第一通孔 241。采用 这种结构, 当需要在固定转塔上安装支腿时, 只需将支腿的端部放置于上、 下两侧的横板 24 之间, 然后向上述第一通孔 241 中插装贯穿支腿的竖直销轴, 再配以配套的限制销轴上下 移动的限位部件, 即可方便地实现支腿与固定转塔的安装, 拆卸过程相反即可。由此可见, 采用这种结构简单的支腿安装座, 能够方便地实现支腿的安装和拆卸, 以较为简单的方式 实现固定转塔与支腿的铰接。 当然, 上述支腿安装座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形式, 还可以为其 他结构。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支腿架的具体结构形式。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上述 X 型支腿架并不仅限于包括四个连接臂 2 且相对 二者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 还可以将四个连接臂均为独立结构的支腿架。用户可以根据需 要自行选择。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上述固定转塔还可以仅包括两个连接臂 2, 即固定转塔 的一部分仍采用现有技术的箱形结构, 并在其上连接有两个连接臂 2, 具体的, 两个连接臂 2 可以设于固定转塔的前侧、 后侧、 左侧或右侧。相对于现有技术, 简化了固定转塔的结构, 这些结构的支腿架同样能够实现减小力传导路径, 减小振动、 增强散热性的功能。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如图 8 所示, 图 8 为本发明所提供固定转塔的另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 连接臂 2 的数目为四个, 其中两个连接臂 2 相交于第一连接点, 另外两个连接臂 2 相交于第二连接点 ; 还包括中间臂 28, 中间臂 28 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 点、 第二连接点连接。
采用中间臂 28 连接各个连接臂 2 的结构既能保证各个连接臂 2 连接的稳定性, 又 能适当加长固定转塔沿中间臂 28 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适用于不同参数要求的工程机械, 使 得在工程机械达到相同的支撑面积时能够适当减短各个支腿的长度, 起到节省生产成本的 效果。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如图 9 所示, 图 9 为本发明所提供固定转塔的又一种更 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 上述支腿架的连接臂 2 的数目为四个, 任意一个连接臂 2 的端部 连接于其第一相邻连接臂的中部, 其第二相邻连接臂的端部连接于该连接臂的中部, 在四
个连接臂 2 围成四边形。
采用这种结构, 每个连接臂 2 与其相邻连接臂在多处连接, 能够进一步保证支腿 架的强度和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 “连接臂的中部” 并非特指连接臂的中间部位, 而是泛指除去连接臂的两端点以外的任意位置。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固定转塔的其他具体结构形式。
请参考图 7, 图 7 为图 2 中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如图 7 所示, 上述连接臂 2 下方连接有支撑臂 3 ; 该支 撑臂 3 下端支撑于工程机械的底盘。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即采用四个支撑臂 3 将固定转塔 的连接臂 2 支撑起一定高度, 这使得四个支撑臂 3 中间形成中空结构, 这大大增强了固定转 塔的通风散热性, 并且四个连接臂 2 形成的这个空间可以用来放置油箱等其他体积较小的 部件。由此可见, 这种结构的固定转塔具有结构紧凑, 布局合理, 且能增强自身的通风散热 性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也并未限定支撑臂 3 支撑于混凝土泵车底盘的具体支撑方式, 其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还可以采用螺栓等固定连接于底盘上。 当然, 上述固定转 塔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形式, 例如还可以将固定转塔的连接臂 2 的下端面直接焊接于混凝 土泵车的底盘上, 这样使得固定转塔的竖直高度较低, 进一步降低混凝土泵车的工作重心, 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 在包括四个连接臂 2 的支腿架中, 如图 2 所示, 上述转 台架 1 可以与四个连接臂 2 均固定连接。这样, 转台架 1 在多处与支腿架连接, 能够进一步 增强固定转塔的强度, 保证其工作稳定性。
具体的方案中, 上述转台架 1 和支腿架可以固定连接。例如, 二者可以焊接于一 体。总结而言, 上述固定转塔中, 所有部件均可以采用焊接方式与其相邻部件固定连接, 焊 接于一体的固定转塔具有结构简单, 加工制造方便的优点, 保证固定转塔强度较大, 并且能 够节省大量的螺栓螺母等各种连接组件。 当然, 上述固定转塔中, 也可以采用相邻部件通过 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这种固定连接方式具有拆卸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的方案中, 上述支腿架中, 每相邻两个连接臂 2 之间可以固定有加强板 23。 与筋板 25 的作用类似, 加强板 23 能够进一步增强支腿架的强度, 保证转台转动过程中固定 转塔的工作稳定性。
请参考图 10, 图 10 为本发明所提供工程机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10 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 其包括底盘 4 和设于底盘 4 上的固定 转塔, 固定转塔安装于底盘 4 上。
由于上述固定转塔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因此, 包括该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也应当 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在此不再赘述。
更具体地, 上述工程机械可以具体为混凝土泵车。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具体实施方 式仅以混凝土泵车为例具体介绍了包括上述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的有益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固定转塔及应用该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进行了详细 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
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