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0685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79075.1

申请日:

2010.12.09

公开号:

CN102561501A

公开日:

2012.07.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3F 3/02申请公布日:201207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3/02申请日:20101209|||公开

IPC分类号:

E03F3/02; E03F5/02; E03F5/04

主分类号:

E03F3/02

申请人:

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颂一

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99号c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水井(2),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连,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本发明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有压管道漏水湿陷问题,同时可以补充现有湿陷性黄土地区检漏管沟标准图集的缺失,具有安全、实用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水井(2),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检漏管沟(1)底面设置有5‰的坡度,向集水井(2)方向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检漏井(3)与集水井(2)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集水井(2)、检漏井(3)、通气孔(4)每隔40~60米敷设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

说明书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比较普遍的工程地质条件,其土质特点和工程危害表现为遇水浸湿时,使黄土发生增湿软化效应,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极大,因此需要解决给排水管道的检漏问题。

陕西某电解铝厂所属地貌为黄土塬塬边台地, 整个厂区处于半填半挖非岩质边坡,除厂区东南部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大部分地段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表现为黄土在上敷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黄土会发生显著附加下沉。 地基湿陷等级为Ⅳ级,全厂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分布在16.9至27米之间,平均厚度为20米,属于严重湿陷性黄土区。

目前我国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及给排水标准图仅介绍了防护距离内给排水管道的检漏方法,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第3.2.4条规定: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压力管道与各类建筑之间的防护距离宜按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值采用。因此在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总图位置无法满足压力管道安装的防护距离时,压力管道需要全部设置在检漏管沟内,而如何布置压力管道的检漏管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压力管道漏水湿陷等不足,同时可补充现有湿陷性黄土地区检漏管沟标准图集的缺失。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内,检漏管沟顶部设置通气孔、检漏井,检漏管沟底部设置集水井,排水管设置在集水井内、并与雨水检查井相通。

检漏管沟底面设置有5‰的坡度,向集水井方向降低。

检漏井与集水井对应设置。

集水井、检漏井、通气孔每隔40~60米敷设一个。

本发明在集水井上部设检漏井,通过日常巡视检漏井发现管道漏损,及时检修管道;检漏管沟顶部设置的通气孔用于工作人员在检漏管沟内检修管道通气用,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管道发生爆管漏水时,水汇流至集水井,通过排水管排至雨水检查井,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排至污水处理站或厂外;集水井、检漏井、通气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隔一定距离敷设,一般每隔50米设置一个。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漏水湿陷问题,具有安全、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水井2,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连,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

检漏管沟1按5‰坡度坡向集水井2,集水井2上部设检漏井3,管道有漏损时通过日常巡视检漏井3发现管道有漏损,及时检修管道;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的通气孔4用于工作人员在检漏管沟1内检修管道通气用,避免造成工作人员沟内发生窒息;管道发生爆管漏水时,水汇流至集水井2,通过排水管7排至附近的雨水检查井5,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集水井2、检漏井3、通气孔4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隔40~60米敷设一个。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61501A43申请公布日20120711CN102561501ACN102561501A21申请号201010579075122申请日20101209E03F3/02200601E03F5/02200601E03F5/0420060171申请人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地址100093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99号C座72发明人张颂一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代理人吴无惧54发明名称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

2、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水井(2),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连,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本发明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有压管道漏水湿陷问题,同时可以补充现有湿陷性黄土地区检漏管沟标准图集的缺失,具有安全、实用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水井(2。

3、),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检漏管沟(1)底面设置有5的坡度,向集水井(2)方向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检漏井(3)与集水井(2)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集水井(2)、检漏井(3)、通气孔(4)每隔4060米敷设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其特征在于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权利要求书CN102561501A1/2页3湿。

4、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背景技术0002湿陷性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比较普遍的工程地质条件,其土质特点和工程危害表现为遇水浸湿时,使黄土发生增湿软化效应,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极大,因此需要解决给排水管道的检漏问题。0003陕西某电解铝厂所属地貌为黄土塬塬边台地,整个厂区处于半填半挖非岩质边坡,除厂区东南部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大部分地段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表现为黄土在上敷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黄。

5、土会发生显著附加下沉。地基湿陷等级为级,全厂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分布在169至27米之间,平均厚度为20米,属于严重湿陷性黄土区。0004目前我国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及给排水标准图仅介绍了防护距离内给排水管道的检漏方法,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第324条规定地基湿陷等级为、级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压力管道与各类建筑之间的防护距离宜按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值采用。因此在地基湿陷等级为、级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土层的厚度大于12M时,总图位置无法满足压力管道安装的防护距离时,压力管道需要全部设置在检漏管沟内,而如何布置压力管道的检漏管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发。

6、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检漏管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压力管道漏水湿陷等不足,同时可补充现有湿陷性黄土地区检漏管沟标准图集的缺失。0006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内,检漏管沟顶部设置通气孔、检漏井,检漏管沟底部设置集水井,排水管设置在集水井内、并与雨水检查井相通。0007检漏管沟底面设置有5的坡度,向集水井方向降低。0008检漏井与集水井对应设置。0009集水井、检漏井、通气孔每隔4060米敷设一个。0010本发明在集水井上部设检漏井,通过日常巡视检漏井发现管道漏损,及时检修管道;检漏管沟顶部设置的通气孔用于工作人员在检漏管沟内。

7、检修管道通气用,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管道发生爆管漏水时,水汇流至集水井,通过排水管排至雨水检查井,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排至污水处理站或厂外;集水井、检漏井、通气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隔一定距离敷设,一般每隔50米设置一个。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压力管道漏水湿陷问题,具有安全、实用等优点。说明书CN102561501A2/2页4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0013图2为本发明的AA剖面图。0014图3为本发明的BB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本发明的实施例厂区压力管道设置在检漏管沟1内,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通气孔4、检漏井3,检漏管沟1底部设置集。

8、水井2,排水管7设置在集水井2内、并与雨水检查井5相连,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0016检漏管沟1按5坡度坡向集水井2,集水井2上部设检漏井3,管道有漏损时通过日常巡视检漏井3发现管道有漏损,及时检修管道;检漏管沟1顶部设置的通气孔4用于工作人员在检漏管沟1内检修管道通气用,避免造成工作人员沟内发生窒息;管道发生爆管漏水时,水汇流至集水井2,通过排水管7排至附近的雨水检查井5,压力管道渗漏水最终通过厂区雨排水管道6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厂外;集水井2、检漏井3、通气孔4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隔4060米敷设一个。说明书CN102561501A1/1页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56150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