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872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718CN102587295ACN102587295A21申请号201210090772X22申请日20120330E01D21/1020060171申请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地址230041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北路434号72发明人刘武生李彬程静敏徐雪松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代理人何梅生54发明名称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下承式挂篮上增设侧模侧移装置、斜撑丝杆、水平丝杆、侧模纵梁、可伸缩肋架和吊杆分别对下承式挂篮的。
2、侧模、底模和内模进行微调,使其满足箱梁截面尺寸,并用主桁架锁定机构将挂篮主桁固定。本发明加快了挂篮调整时间,提高连续梁线型控制的精度,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可以调节下承式挂篮模板满足不同箱梁截面尺寸。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2页21一种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其特征是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中部与位于后上横梁22的侧部的“C”型挂钩22A之间设置一转动铰19,在所述主桁架上弦杆5A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调节所述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的顶撑高度使主。
3、桁架5能够以转动铰19为中心转动,以使得主桁架5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分体设置侧模翼缘模板1和侧模模板2,在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与侧模模板2之间采用铰链连接,使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和侧模模板2可分别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在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的底部设置翼缘模板纵梁3,所述翼缘模板纵梁3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前上横梁4上,后端通过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相连接;在所述侧模纵梁3与主桁架下弦杆5B之间设置斜撑丝杆6,调节所述斜撑丝杆6的长度使所述侧模翼缘模板1处在设定高度上;设置由横梁8、位于横梁8中的横向滑道9和“L”形限位挡板10构成的侧模侧移机构7,所述横梁8的前端焊接在侧模模板2的背部,所述横向。
4、滑道9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上,横梁8可在所述横向滑道9上横向滑移,在所述横梁8与横向滑道9之间设置紧固螺栓8A;“L”形限位挡板10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外侧,在所述“L”限位挡板10的直立板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杆11与“L”限位挡板10上直立板中的内螺纹配合构成调节丝杠;所述螺杆11的前端抵于横梁8的尾部端板,调整螺杆11使横梁8在横向滑道9中滑移,并带动侧模模板2侧移在设定位置上;在主桁架下弦杆5B的底部和侧模模板2之间设置水平丝杆12,通过调整水平丝杆12以设置侧模模板2的垂直度;挂篮底模13的前端通过底模前吊杆与前上横梁4连接,调整底模前吊杆的长度以调整挂篮底模13的前端的提。
5、吊高度;挂篮底模13的后端在两侧分别通过底模侧部吊杆与主桁架下弦杆5B相连接,挂篮底模13的中部通过底模中部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相连接;内模模板14连接在内模桁架15上,所述内模桁架15在横向上分段设置为宽度可调;在内模桁架15的底部设置定滑轮16,所述定滑轮16支撑在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滑梁17上,并可沿内模滑梁17纵向移动;所述内模滑梁17由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吊装,并可在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中纵向滑移;所述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分别通过前吊杆和后吊杆吊装在前上横梁4和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C上;在主桁架5尾部侧面与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23D之间处设置用于锁定主桁架5的。
6、主桁架锁定机构21。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的调整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过程进行A、侧模调节首先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后端顶升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使主桁架5绕转动铰19转动,以使得主桁架5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从而调整侧模模板2达到设计高度,完成主桁架5的调整后,将精轧螺纹钢穿过主桁架锁定机构21和已权利要求书CN102587295A2/2页3浇筑梁段梁体腹板23D,并锁定主桁架5;然后调节侧模侧移装置7中的螺杆11,使侧模模板2的中轴线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的中轴线处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完成时将横梁8与横向滑道9通过紧固螺栓8A锁定;调整水平丝杆12的长度使侧模模板2垂直度符合要求;最。
7、后通过调整斜撑丝杆6的长度调节侧模翼缘模板1达到设定高度,再将侧模纵梁3的后端通过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处,将侧模纵梁3的前端固定在前上横梁4上完成定位;B、底模调节底模13的后端通过吊杆分别锚固在主桁架下弦杆5B上和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上,并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贴合,调节吊杆使底模13的前端达到设计标高;C、内模移动及调节首先在前上横梁4上安装前吊耳18A,移动内模滑梁17至前上横梁4的下方,通过内模14下方的定滑轮16将内模14移动就位,然后通过调整内模桁架15的宽度使内模14满足宽度要求;最后通过调整前吊杆和后吊杆的长度,使内模14的后端与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C。
8、贴合,前端达到设计标高,完成内模14的调整。权利要求书CN102587295A1/5页4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下承式挂篮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更具体地说是应用在连续梁下承式挂篮施工中的挂篮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连续梁施工中,由于场地受到限制不能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往往采用悬臂式挂篮进行施工,常用的挂篮从受力结构上分为上承式挂篮和下承式挂篮。其中,上承式挂篮主要由三角挂篮、菱形挂篮、弓弦式挂篮以及混合式挂篮等等;申请号为2011100513297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中的下承式挂篮及其应用”,其具有两片倒梯形主桁架,由上弦杆、下弦杆、。
9、连接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的竖杆和斜杆构成;在上弦杆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梁翼缘板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在上弦杆的中部与后上横梁之间设置后上吊杆,上弦杆的前端与前上横梁连接,在下弦杆的中部与后下横梁之间设置后下吊杆,在前上横梁与前下横梁之间以前吊杆连接;平行设置的各底篮纵梁固定连接在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之间,挂篮底模固定在底篮纵梁上,挂篮侧模位于主桁架的内侧。但是,由于存在以下原因,实际施工中,这种下承式挂篮精度难于控制00031、由于主桁架的固定设置,主桁架前端标高难以调整到设计位置。00042、由于挂篮侧模腹板模板和侧模翼缘板模板设计成整体结构,相应的调节只能是在下承式挂篮移动过程中调整。
10、轨道位置实现挂篮侧模腹板模板的调节。但轨道本身在施工中容易发生横向位移,导致侧模腹板模板偏离原设计位置,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侧模腹板模板偏离设计位置则难于纠正,虽然可以通过重新调整轨道再移动挂篮,但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工,难度很大。00053、挂篮侧模腹板模板和侧模翼缘板模板的整体设置使得无法对侧模腹板模板单独进行垂直度调节,梁体浇筑过程中侧模模板变形较大,必须通过加强侧模模板的脊梁来增大刚度,这样做法大大增加了侧模重量,加大了挂篮加工成本。00064、下承式挂篮的悬挂结构不能有效防止挂篮偏移。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及调整方法,以使下承。
11、式挂篮的调整快速、精确,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0008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9本发明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的结构特点0010在主桁架上弦杆的中部与位于后上横梁的侧部的“C”型挂钩之间设置一转动铰,在所述主桁架上弦杆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调节所述上弦杆顶撑千斤顶的顶撑高度使主桁架能够以转动铰为中心转动,以使得主桁架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0011分体设置侧模翼缘模板和侧模模板,在所述侧模翼缘模板与侧模模板之间采用铰说明书CN102587295A2/5页5链连接,使所述侧模翼缘模板和侧模模板可分别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0012在所述侧模翼。
12、缘模板的底部设置翼缘模板纵梁,所述翼缘模板纵梁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前上横梁上,后端通过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相连接;在所述侧模纵梁与主桁架下弦杆之间设置斜撑丝杆,调节所述斜撑丝杆的长度使所述侧模翼缘模板处在设定高度上;0013设置由横梁、位于横梁中的横向滑道和“L”形限位挡板构成的侧模侧移机构,所述横梁的前端焊接在侧模模板的背部,所述横向滑道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上,横梁可在所述横向滑道上横向滑移,在所述横梁与横向滑道之间设置紧固螺栓;“L”形限位挡板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的外侧,在所述“L”限位挡板的直立板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杆与“L”限位挡板上直立板中的内螺纹配合构成调节丝杠;所述螺杆的前端。
13、抵于横梁的尾部端板,调整螺杆使横梁在横向滑道中滑移,并带动侧模模板侧移在设定位置上;0014在主桁架下弦杆的底部和侧模模板之间设置水平丝杆,通过调整水平丝杆以设置侧模模板的垂直度;0015挂篮底模的前端通过底模前吊杆与前上横梁连接,调整底模前吊杆的长度以调整挂篮底模的前端的提吊高度;挂篮底模的后端在两侧分别通过底模侧部吊杆与主桁架下弦杆相连接,挂篮底模的中部通过底模中部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相连接;0016内模模板连接在内模桁架上,所述内模桁架在横向上分段设置为宽度可调;在内模桁架的底部设置定滑轮,所述定滑轮支撑在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滑梁上,并可沿内模滑梁纵向移动;所述内模滑梁由前吊耳和后吊耳吊。
14、装,并可在前吊耳和后吊耳中纵向滑移;所述前吊耳和后吊耳分别通过前吊杆和后吊杆吊装在前上横梁和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上;0017在主桁架尾部侧面与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之间处设置用于锁定主桁架的主桁架锁定机构。0018本发明下承式挂篮模板微调系统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过程进行0019A、侧模调节首先在主桁架上弦杆的后端顶升上弦杆顶撑千斤顶使主桁架绕转动铰转动,以使得主桁架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从而调整侧模模板达到设计高度,完成主桁架的调整后,将精轧螺纹钢穿过主桁架锁定机构和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并锁定主桁架;然后调节侧模侧移装置中的螺杆,使侧模模板的中轴线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的中轴线处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完成。
15、时将横梁与横向滑道通过紧固螺栓锁定;调整水平丝杆的长度使侧模模板垂直度符合要求;最后通过调整斜撑丝杆的长度调节侧模翼缘模板达到设定高度,再将侧模纵梁的后端通过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处,将侧模纵梁的前端固定在前上横梁上完成定位;0020B、底模调节底模的后端通过吊杆分别锚固在主桁架下弦杆上和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上,并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贴合,调节吊杆使底模的前端达到设计标高;0021C、内模移动及调节首先在前上横梁上安装前吊耳,移动内模滑梁至前上横梁的下方,通过内模下方的定滑轮将内模移动就位,然后通过调整内模桁架的宽度使内模满足宽度要求;最后通过调整前吊杆和后吊杆的长度,使内模的后端与已浇。
16、筑梁段梁体顶板贴合,前端达到设计标高,完成内模的调整。0022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00231、本发明中翼缘板模板标高可控,使翼缘板厚度能够得到精确控制;说明书CN102587295A3/5页600242、本发明实现了侧模模板的水平移动,使挂篮模板调整更方便快捷;00253本发明使挂篮主桁架可以围绕跨中支点转动,使箱梁梁面标高易于调节控制;00264本发明中侧模模板可调节垂直度,使挂篮模板的调整更加方便快捷;00275本发明通过设置挂篮锁定机构可以有效防止挂篮偏移;00286本发明中应用于下承式挂篮微调系统的调整方法可以大大节约挂篮调整的时间,减少人工费用投入,提高作业人员环境,。
17、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0029图1为本发明系统构成主视示意图;0030图2为本发明系统构成侧视示意图;0031图3为本发明中侧模结构示意图;0032图4为本发明中主桁架结构示意图;0033图5A为本发明中侧模侧移机构示意图;0034图5B为本发明中侧模侧移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0035图5C为本发明中横梁与横向滑道配合结构示意图;0036图6为本发明内模支撑结构示意图;0037图7为本发明内模结构示意图;0038图中标号1侧模翼缘模板、2侧模模板、3翼缘模板纵梁、4前上横梁、5主桁架、5A主桁架上弦杆、5B主桁架下弦杆、6斜撑丝杆、7侧模侧移机构、8横梁、8A紧固螺栓、9横向滑道、10为“L”形限。
18、位挡板、11螺杆、12水平丝杆、13挂篮底模、14内模模板、15内模桁架、16定滑轮、17内模滑梁、18A前吊耳、18B后吊耳、19转动铰、20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1主桁架锁定机构、22后上横梁、22A为“C”型挂钩、23A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B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C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D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具体实施方式0039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A,本实施例是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中部与位于后上横梁22侧部的“C”型挂钩22A之间设置一转动铰19,“C”型挂钩22A是与后上横梁22固定连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尾部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的底面之间设置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
19、0,调节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使主桁架5能够以转动铰19为中心转动,以使得主桁架5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0040参见图1、图2和图3,分体设置侧模翼缘模板1和侧模模板2,在侧模翼缘模板1与侧模模板2之间采用铰链连接,使侧模翼缘模板1和侧模模板2可分别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在侧模翼缘模板1的底部设置翼缘模板纵梁3,翼缘模板纵梁3的前端固定设置在前上横梁4上,后端通过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相连接;在侧模纵梁3与主桁架下弦杆5B之间设置斜撑丝杆6,调节斜撑丝杆6的长度可以调整侧模翼缘模板1处在设定高度上。0041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A、图5B和图5C所示,设置由横梁8、位于横梁8中。
20、的横向滑道9和“L”形限位挡板10构成的侧模侧移机构7,横梁8的前端焊接在侧模模板2的背部,横向滑道9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上,横向滑道9置于横梁8中,横梁8可说明书CN102587295A4/5页7沿着横向滑道9滑移,在横梁8与横向滑道9之间设置紧固螺栓8A;“L”形限位挡板10固定焊接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外侧,在“L”限位挡板10的直立板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杆11与“L”限位挡板10中直立板上的内螺纹配合构成调节丝杠;螺杆11的前端抵于横梁8的尾部端板,调整螺杆11使横梁8在横向滑道9中滑移,并带动侧模模板2侧移在设定位置;0042参见图1,在主桁架下弦杆5B的底部和侧模模板2之间设置水。
21、平丝杆12,调整水平丝杆12以设置侧模模板2的垂直度。0043参见图1和图2,挂篮底模13的前端通过底模前吊杆与前上横梁4连接,通过调整底模前吊杆的长度以调整挂篮底模13的前端的提吊高度;挂篮底模13的后端在两侧分别通过底模侧部吊杆与主桁架下弦杆5B相连接,挂篮底模13的中部通过底模中部吊杆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相连接。0044参见图1、图6和图7,内模模板14连接在内模桁架15上,内模桁架15在横向上分段设置为宽度可调;在内模桁架15的底部设置定滑轮16,定滑轮16支撑在沿纵向设置的内模滑梁17上,并可沿内模滑梁17上纵向移动;内模滑梁17由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吊装,并可在前吊耳1。
22、8A和后吊耳18B中纵向滑移;前吊耳18A和后吊耳18B分别通过前吊杆和后吊杆吊装在前上横梁4和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C上;在前上横梁4上设置用于调节前吊耳18A吊装高度的千斤顶;0045参见图4,在主桁架5的尾部侧面与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23D之间处设置用于锁定主桁架5的主桁架锁定机构21。0046调整过程00471、侧模调节首先在主桁架上弦杆5A的后端顶升上弦杆顶撑千斤顶20使主桁架5绕转动铰19转动如图2所示,以使得主桁架5的前端处在设定高度上,从而使侧模模板2调整达到设计高度,主桁架可以围绕跨转动铰19转动,使箱梁梁面标高易于调节控制。完成主桁架5的调整后,将精轧螺纹钢穿过主桁架锁定机构。
23、21和已浇筑梁段梁体腹板23D,并锁定主桁架5,可防止挂篮偏移;然后调节侧模侧移装置7中的螺杆11,使侧模模板2的中轴线与已浇筑梁段梁体的中轴线处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完成后将横梁8与横向滑道9通过紧固螺栓8A进行锁定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以此有效防止侧模模板2的偏移;调整水平丝杆12的长度使侧模模板2符合垂直度要求如图1所示,实现侧模模板2的水平移动和微调,使挂篮模板调整更方便快捷;最后通过调整斜撑丝杆6的长度调节侧模翼缘模板1达到设定高度上,再将侧模纵梁3的后端通过吊杆锚固在已浇筑梁段梁体翼缘板23A处,将侧模纵梁3的前端固定在前上横梁4上完成定位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翼缘板模板标高。
24、可控,使翼缘板厚度能够得到精确控制;00482、底模调节底模13的后端通过吊杆分别锚固在主桁架下弦杆5B上和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上,并与已浇筑梁段梁体底板23B贴合,调节吊杆使底模13的前端达到设计标高如图1所示;00493、内模移动及调节首先在前上横梁4上安装前吊耳18A,移动内模滑梁17至前上横梁4的下方,通过内模14下方的定滑轮16将内模14移动就位,然后通过调整内模桁架15的宽度使内模14满足宽度要求;最后通过调整前吊杆和后吊杆的长度,使内模14的后端与已浇筑梁段梁体顶板23C贴合,前端达到设计标高,完成内模14的调整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说明书CN102587295A5/5页80050在挂篮调整完毕后,进行连续梁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施工,完成本段梁体施工完成后,进行挂篮前移,并重复以上所述步骤直至全部连续梁施工。说明书CN102587295A1/6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587295A2/6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2587295A103/6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587295A114/6页12图4图5A说明书附图CN102587295A125/6页13图5B图5C图6说明书附图CN102587295A136/6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2587295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