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6063207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4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38165.9

申请日:

2017.03.09

公开号:

CN106934729A

公开日:

2017.07.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 50/08申请日:20170309|||公开

IPC分类号:

G06Q50/08(2012.01)I; G06F17/50

主分类号:

G06Q50/08

申请人: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付士峰; 赵占山; 陈朝阳; 隋宝龙; 张艺晶; 楚艳峰; 高辉; 谷峪; 董志冬; 苏利全; 袁杰; 安乐; 武龙飞; 李铁纯; 刘子毅; 漆成; 赵文谦; 于恒超; 国玉; 化燕忠; 陈帅

地址: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大车行村(河北省建筑科学研发中心6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代理人:

夏素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工程质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将上述检测值替换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上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检测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可以生成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检测结果报告。本发明由于根据BIM模型进行建筑检测鉴定,使服务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同时服务于检测鉴定阶段,提高检测工作准确性和效率,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
检测建筑构件;
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
将所述检测值替换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
建筑信息模型;
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检测族为用于对建
筑构件进行回弹和剔凿的回弹剔凿族、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钻芯的钻芯族和用于对建筑构
件进行贯入的贯入族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
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对应
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
根据所述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对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进行随机抽样,得到所述待
检测建筑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调整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显示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
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具体为:
当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符合所述预设要求时,判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合
格;否则,判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不合格。
6.一种建筑检测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
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
检测信息获得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
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值替换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所述待
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
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果判断所
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检测族为用于对建
筑构件进行回弹和剔凿的回弹剔凿族、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钻芯的钻芯族和用于对建筑构
件进行贯入的贯入族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模
块包括:
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
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对应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
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对所述第一建筑信息
模型进行随机抽样,得到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颜色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显示颜色。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检
测鉴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符合所述预设要求时,判定所述第一
建筑信息模型合格;否则,判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不合格。

说明书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质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时代的产物已为多个行业带来诸
多益处。建筑业信息化有助于节约成本,提升工程建设生产效率。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为建筑业带来了第一次革命,相比于第一次革命,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改变生产工具的同时也改变了生产
方式和工作思维。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将建筑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
为策划与规划、勘察与设计、施工与监理、运行与维护、拆除或改造以及加固五个阶段。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对已有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已经成为了一种
普遍的需求,建筑的检测鉴定是建筑加固改造和运维的重要技术基础,但是传统BIM主要服
务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无法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阶段BIM无法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的问题,提供一
种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
检测建筑构件;

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

将所述检测值替换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
建筑信息模型;

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检测鉴定装置,包括:

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
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

检测信息获得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

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值替换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所述待
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

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果判断所
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
首先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
检测建筑构件;进一步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将该检测值替换第
一建筑信息模型中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对第二建筑信息模
型进行检测;根据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果判断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本发明
由于根据BIM模型进行建筑检测鉴定,使服务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同时服务于
检测鉴定阶段,提高检测工作准确性和效率,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根据检测鉴定
结果对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以及改造,大大提升建筑的使用安全性,适合实际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
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图1所示方法一个具体示例中建筑检测鉴定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检测鉴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
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
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
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步骤S101,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
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

这里,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
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具体地,建筑构件为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承重构件,以框架结构为例,框架结构的承
重构件包括横梁、柱和基础。

进一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待检测建筑构件,根据检测内容统计出检测费用并
显示检测费用明细。检测费用的统计,需要根据规定的检测费用要求确定。

步骤S102,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

这里,检测族为服务于建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阶段的族单元。

具体地,检测族包括回弹剔凿族、钻芯族、贯入族、钢结构的应变片族和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拉拔族等。

建筑构件的检测值包括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钢筋配置、抗力作用效用比值等。

进一步,根据获得的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生成检测方案,方便后续处理。

步骤S103,将所述检测值替换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
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

这里,根据现场检测的真实数据替换掉设计值,得到真实数据对应的建筑信息模
型。

步骤S104,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具体地,检测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检测第二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参数是否满足
要求。

步骤S105,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
否合格。

这里,显示分析过程和结论,最后全部整合到一个word报告中,即生成检测鉴定报
告。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在报告制作过程中人为出现的细节失误,保证制作报告的效率和质
量。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建筑检测鉴定方法,由于根据BIM模型进行建筑检测鉴
定,使服务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同时服务于检测鉴定阶段,提高检测工作准确
性和效率,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对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以及
改造,大大提升建筑的使用安全性,适合实际应用。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检测族为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回弹和剔凿的
回弹剔凿族、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钻芯的钻芯族和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贯入的贯入族中的
任意一个或多个。

这里,回弹指通常物理反弹,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形,当压力释放时所
产生的还原或近还原的状态的物理变化。具体地,混凝土回弹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
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
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检测工作的剔凿指用平刀、铲刀等仪器去除固定范围内的砂浆抹灰,使内部承重
结构部分裸露出来。

钻芯是利用专用钻机,从结构混凝土中钻取芯样拿到实验室进行试验以检测混凝
土强度或观察混凝土内部质量的方法。

具体地,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族获得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若既有
族不能满足上述功能,可补建族。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
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对应
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

根据所述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对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进行随机抽样,得到所述待
检测建筑构件。

这里,随机抽样按照随机的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
率被选入作为研究的对象,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具体地,根据第一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以及上述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
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相应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
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建筑检测鉴定方法还包括步骤:

调整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显示颜色。使待检测建筑构件在平面视图和三维视图中区
别于其它构件,方便后续处理。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当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符合所述预设要求时,判
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合格,否则,判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不合格。

具体地,全部整合到一个word报告中,即检测鉴定报告,避免很多在报告制作过程
中人为出现的细节失误,保证制作报告的效率和质量。

实施例二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方法,以下详细阐述一个本发明建筑检测鉴定方法的应用实例。

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创建回弹剔凿族、钻芯族和贯入族,回弹剔凿族对建筑构件进行回弹和剔
凿,钻芯族对建筑构件进行钻芯,贯入族对建筑构件进行贯入。

这里,回弹指通常物理反弹,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形,当压力释放时所
产生的还原或近还原的状态的物理变化。具体地,混凝土回弹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
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
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检测工作的剔凿指用平刀、铲刀等仪器去除固定范围内的砂浆抹灰,使内部承重
结构部分裸露出来。

钻芯是利用专用钻机,从结构混凝土中钻取芯样拿到实验室进行试验以检测混凝
土强度或观察混凝土内部质量的方法。

步骤S202,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中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
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BIM1对应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

这里,BIM1为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在无模型情况下,可按设计深度建立BIM1模型,
其中各参数按设计值以及规范规定取值。

具体地,根据BIM1的建筑结构,以及50344中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
应关系,确定相应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目标建筑
构件抽样比例。

步骤S203,根据上述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对BIM1进行随机抽样,得到BIM1中的
待检测建筑构件。

这里,建筑构件为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承重构件,以框架结构为例,框架结构的承重
构件包括横梁、柱和基础。

进一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待检测建筑构件,根据检测内容统计出检测费用并
显示检测费用明细。检测费用的统计,需要根据规定的检测费用要求来确定。

步骤S204,调整上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显示颜色。

具体地,被抽取的建筑构件通过改变其显示颜色,使其在平面视图和三维视图中
区别于其它构件,工作人员可直观的从三维模型上找到待检测建筑构件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S205,根据上述弹剔凿族、钻芯族和贯入族获得上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
值。

这里,建筑构件的检测值包括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钢筋配置、抗力作用效用比
值等。

步骤S206,将上述检测值替换BIM1中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BIM2。

这里,根据现场检测的真实数据替换掉设计值,得到真实数据对应的建筑信息模
型。

步骤S207,检测BIM2是否符合预设要求。

具体地,检测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检测第二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参数是否满足
要求。

步骤S208,当检测BIM2符合上述预设要求时,判定BIM1合格,否则,判定BIM1不合
格。

步骤S209,显示上述检测鉴定结果,并生成检测鉴定报告。

这里,将上述判断结果全部整合到一个word报告中生成检测鉴定报告,避免很多
在报告制作过程中人为出现的细节失误,保证制作报告的效率和质量。

其中,可以对上述检测鉴定过程进行动画模拟,例如将上述检测鉴定过程做成
flash动画视频。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创建检测族,根据50333标准确定BIM1中的待检测建筑
构件;根据创建的检测族获得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将该检测值替换BIM1中待检测建
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BIM2;对BIM2进行检测;当检测BIM2符合预设要求时,判定BIM1合格,
否则,判定BIM1不合格;最后显示检测鉴定结果,并生成检测鉴定报告。本实施例由于根据
BIM1模型进行建筑检测鉴定,使服务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1模型同时服务于检测鉴
定阶段,提高检测工作准确性和效率,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对
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以及改造,大大提升建筑的使用安全性,适合实际应用。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
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
定。

实施例三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检
测鉴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3,该装置包括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模块301、检测信息获得模块302、第二
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303、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检测模块304和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
模块305。

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模块301,用于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
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

检测信息获得模块302,用于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

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生成模块303,用于将所述检测值替换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
中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

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检测模块304,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
要求。

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的检测结
果判断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预设检测族为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回弹和剔凿的
回弹剔凿族、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钻芯的钻芯族和用于对建筑构件进行贯入的贯入族中的
任意一个或多个。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模块301包括目标建
筑构件抽样比例确定单元3011和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单元3012。

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确定单元3011,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
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对应的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

待检测建筑构件确定单元301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建筑构件抽样比例对所述第一
建筑信息模型进行随机抽样,得到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检测鉴定装置还包括:

颜色调整模块306,用于调整所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显示颜色。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当检测所述第二建筑信息模型符合所述预设要求时,所
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模块305判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合格,否则,所述第一建
筑信息模型检测鉴定模块305判定所述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不合格。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建筑检测鉴定装置,由于根据BIM模型进行建筑检测鉴
定,使服务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同时服务于检测鉴定阶段,提高检测工作准确
性和效率,满足现有建筑的检测鉴定需求,根据检测鉴定结果对建筑进行适当的加固以及
改造,大大提升建筑的使用安全性,适合实际应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
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
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
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
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
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
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
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
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
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
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
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
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
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
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
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
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
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
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
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
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
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
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
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
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
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
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
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适用于工程质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检测鉴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存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抽样比例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待检测建筑构件;根据预设检测族获得待检测建筑构件的检测值;将上述检测值替换第一建筑信息模型中上述待检测建筑构件的设计值,生成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检测第二建筑信息模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是否合格,可以生成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检测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