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窗.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05904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19377.0

申请日:

2012.03.15

公开号:

CN103547761A

公开日:

2014.01.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6B 3/54申请日:20120315授权公告日:20150617终止日期:201603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6B 3/54申请日:20120315|||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54

主分类号:

E06B3/54

申请人:

AHC系统窗户有限公司; 朱哲佑

发明人:

朱哲佑

地址:

韩国首尔市

优先权:

2011.03.18 KR 10-2011-0024528; 2011.04.27 KR 10-2011-003954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岳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气密窗,在将门窗插入于门窗框时,能够确保用于倾斜地插入的空间,设置门窗后,能够阻断连通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来提高绝热性、防止噪声流入室内,详细地,上述上侧框架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的设置部设置的设置端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在活动框架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上述卡定端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的弯曲端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相连接的本体端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设置可在上侧框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滑动方式工作的活动框架,以便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时,使得门窗的上部末端插入于位于上部的框架的内部,以将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具有容易地设置门窗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
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
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上述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上述弹性单元(90)以两末端自由的方式被上侧框架(30)支撑,或者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被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两末端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或圆锥形螺旋弹簧中的某一种构成。

5.
  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
以滑动开闭的方式形成没有窗框的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中央下部形成有分割端(84),在卡定端(81)与分割端(84)之间形成有多个导槽(85),
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设置门窗(10)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上述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上述弹性单元(90)以两末端自由的方式被上侧框架(30)支撑,或者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被固定。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两末端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或圆锥形螺旋弹簧中的某一种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螺旋弹簧构成,利用将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固定并结合于上侧框 架(30)或活动框架(80),来防止弹性单元(80)移动。

10.
  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
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在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上侧孔(33),
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形成有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设置端(31)的下部面紧贴的本体端(82),活动孔(86)在与上侧孔(33)的同一线上贯通本体端(82),在上述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
当在两末端分别贯通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上侧孔(33)和活动框架(80)的活动孔(86)的螺纹轴(87)紧固螺帽(88),使上述活动框架(80)与上侧框架(30)的下部紧贴,并使螺纹轴(87)与螺帽(88)相连接,并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上述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海棉构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的弹性单元(90)由螺旋形态的弹簧构成,上述弹簧的上部端附着于上侧框架(30)的内顶面,弹簧的下部端固定于活动框 架(80)的外顶面。

14.
  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
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形成有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一个轨(20),
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在相邻的上述门窗(10)的活动框架(80)互不干涉的状态下,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构成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一个槽(20)。

16.
  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
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并构成与上述设置端(31) 的内部面相连接的中间端(34),在上述中间端(34)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34a),
在插入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贯通孔(34a)的连接端(80a)的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分别形成有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放置在中间端(34)的上部卡定端(80a)和放置在弯曲端(32)的下部卡定端(80b),
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上部卡定端(80a)和下部卡定端(80b)卡定在中间端(34)和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说明书

气密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滑动方式开闭的气密窗,尤其涉及在将门窗插入于门窗框时,能够确保用于倾斜地插入的空间,设置门窗后,能够阻断连通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来提高绝热性、防止噪声流入室内的气密窗。
背景技术
通常,多户型住房和公寓等各种建筑物设有滑动窗,上述滑动窗具有自然采光功能、能够从室内观望室外的功能及用于室内通风的功能。
这种滑动窗将外部与内部相连接起来,当打开门窗时,能够在室内享受来自外部的舒适的空气和阳光,当关闭门窗时,能够隔绝外部的噪声和恶劣的空气、暴雨、寒风、炎夏盛暑、劲风。即,就滑动窗而言,其隔音性、气密性、水密性及绝热性非常重要。
以往的滑动窗包括:窗框,由具有轨的上下水平窗框架和左右垂直窗框架形成,并固定于墙壁;门窗,以能够左右开闭的方式设在上述窗框,由具有轨槽的上下水平窗框架和左右垂直窗框形成;马海毛,分别设在上述轨槽的内部前后方。
具有上述结构的滑动窗中,门窗的轨槽分别插入于窗框的轨,此时设在轨槽的马海毛分别与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紧贴来赋予隔音效果和防风效果。
但是,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滑动窗,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a形成门窗1,使门窗1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的上侧框架3、下侧框架4、左侧框架5、右侧框架6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
这种上述以往的滑动窗利用以下结合方式,当对上述门窗框7进行施工之后,设置门窗1时,将门窗1的上部端插入于门窗框7的上侧框架3的内部,使得门窗1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的上部。
但是,上述以往的滑动窗存在以下问题:若要将门窗设在门窗框,上侧框架的内部长度需要较长,由此,在设置门窗之后,若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则门窗的上部端与上侧框架隔开较大间隔,致使绝热性下降、使噪声 流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是考虑到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侧框架,设置可在上侧框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滑动方式工作的活动框架,以便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时,使得门窗的上部末端插入于位于上部的框架的内部,以将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来容易地设置门窗。
并且,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之后,能够使设在上侧框架的内部的活动框架借助自重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来防止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连通,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
与此同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之间设置弹性单元,借助弹力向下部推动活动框架使其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来更加紧密地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
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利用螺纹轴和螺帽来将常规的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相结合,能够提高通用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形成门窗,使门窗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的上侧框架、下侧框架、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上述门窗框的上侧框架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的设置部设置的设置端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在活动框架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上述卡定端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的弯曲端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相连接的本体端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当将上述活动框架插入于上侧框架的内部,来使卡定端卡定在弯曲端,使得上述上侧框架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的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时,上述门窗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设在门窗框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若设置了上述门窗,则活动框架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与上侧框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设置可在上侧框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滑动方式工作的活动框架,以便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时,使得门窗的上部末端插入于位于上部的框架的内部,以将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具有容易地设置门窗的效果。
并且,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之后,能够使设在上侧框架的内部的活动框架借助自重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具有能够防止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连通,并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之间设置弹性单元,借助弹力向下部推动活动框架使其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具有能够更加紧密地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效果。
并且,利用螺纹轴和螺帽来将常规的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相结合,具有能够提高通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以往的滑动窗设在门窗框的顺序图。
图2是具有窗框的门窗设在门窗框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2的A-A线的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气密窗的剖视图。
图4是在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沿上下方向工作的工作图。
图5是在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随着在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具有窗框的门窗设在门窗框的顺序及随着在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
图8是没有窗框的无框窗设在门窗框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沿着图2的B-B线的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气密窗的剖视图。
图10是在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沿 上下方向工作的工作图。
图11是在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表示随着在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没有窗框的门窗设在门窗框的顺序及随着在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
图14是弹性单元的实施示例图。
图15a是示出用在各种形态的上侧框架和活动框架的弹性单元的各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b是表示各种形态的上侧框架和活动框架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活动框架不直接卡定在上侧框架,而是利用连接单元来进行连接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是在图16设置门窗时的工作图。
图18中示出弹性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9是在图18设置门窗时的工作图。
图20是各种形态的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借助弹性单元相连接的剖视图。
图21是形成有一个轨的活动框架在上侧框架上下移动的剖视图。
图22是在其他形态的上侧框架适用活动框架的剖视图。
图23是形成有轨槽的活动框架在上侧框架上下移动的剖视图。
图24是适用其他形态的活动框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最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当将门窗插入于门窗框时,能够确保用于倾斜地插入的空间,设置门窗后,能够连通阻断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来提高绝热性、防止噪声流入室内。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附图,对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的详细的说明如下。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气密窗涉及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首先,在本发明中,将说明两种形态的门窗10,其中,一个是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另一个是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对所使用的上侧框架30的结构进行说明。
1、就与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一起使用的上侧框架30而言,首先,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此时,上述弯曲端32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向设置端31的两末端下部面下部方向延伸的延伸端32a的下部末端。
并且,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 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
在这里,上述活动框架80构成为,以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式剖切截面的状态下,横宽的长度小于上侧框架30的延伸端32a的分隔距离,使得活动框架80能够沿着上侧框架30的长度方向或在上侧框架30的内部沿着上下方向滑动。
2、如图8至图10所示,与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一起使用的上侧框架30为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以滑动开闭的方式形成没有窗框的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首先,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此时,上述弯曲端32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向设置端31的两末端下部面下部方向延伸的延伸端32a的下部末端。
并且,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的卡定端81形成于两末端。
形成在这种下部开放的匚字形活动框架80,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中央下部形成分割端84,在卡定端81与分割端84之间形成多个导槽85。
如图5至图7和图11至图13所示,不管设置于上侧框架30的门窗10有没有上述窗框11,都可在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
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
如图14及图15a所示,作为一实施例,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上述弹性单元90以两末端自由的方式被上侧框架30支撑,或者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被固定。
在这里,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其两末端扁平,在弹性单元9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支撑端91,支撑端91能够支撑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参照图14的(a)部分)
与此同时,作为再一实施例,上述弹性单元90由两末端直径相同的螺旋 弹簧(参照图14的(b)部分)或圆锥形螺旋弹簧(参照图14的(c)部分)中的某一种构成。
并且,也可以由螺旋弹簧构成上述弹性单元90,可通过将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上下一末端或两末端固定并结合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来防止弹性单元80移动。
如图15所示,上述支撑端91可以不固定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而作为自由端维持,也可以仅将上述支撑端91的一末端固定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从而在加压时,推动上述支撑端91的另一末端来进行加压。
此时,将窗户框架100构成为,沿着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上述弹性单元90,可按一列或多列配置的方式设置多个上述弹性单元90,在弹性板的情况下,加长长度。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6至图19所示,活动框架80不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并被卡定,而是利用螺纹轴87和螺帽88来进行连接。
在这里,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在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上侧孔33。
并且,形成有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设置端31的下部面紧贴的本体端82,活动孔86在与上侧孔33的同一线上贯通本体端82。
并且,下部开放的匚字形活动框架80中,在上述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
与此同时,在两末端分别贯通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上侧孔33和活动框架80的活动孔86的螺纹轴87紧固螺帽88。
此时,上述上侧框架30和活动框架80大部分以长度较长的形态制成,使得上侧孔33和活动孔86形成于两末端部分,从而可利用手或紧固工具在通过上侧孔33和活动孔86露出的螺纹轴87的两末端紧固螺帽88。
另一方面,优选地,上述螺纹轴87呈圆柱形态,仅限于螺纹轴87的两末端形成外螺纹端,螺纹轴87也可以构成为,其一末端形成有如钉子或铆钉等头部,其另一末端形成有外螺纹端。
并且,向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
此时,上述弹性单元90构成为,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
这种上述弹性单元90由海棉由海棉等具有缓冲力的缓冲部件构成,来构成窗户框架100A。
如图20所示,插入于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的弹性单元90由螺旋形态的弹簧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弹簧的上部端附着于上侧框架30的内顶面,而弹簧的下部端固定于活动框架80的外顶面。
如图21至图23所示,作为又一实施例,涉及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此时,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并且,形成有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一个轨20,从而构成窗户框架100B。
并且,就上述活动框架80而言,可形成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卡定端81,卡定端81放置在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一个槽20。
如图24所示,作为还一实施例,涉及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
在这里,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
此时,构成与上述设置端31的内部面相连接的中间端34,在中间端34的中央形成贯通孔34a。
并且,在插入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贯通孔34a的连接端80a的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分别形成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放 置在中间端34的上部卡定端80a和放置在弯曲端32的下部卡定端80b,从而构成窗户框架100B。
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工作及作用进行的说明如下。
如图5至图7所示,为了设置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首先,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由此完成上侧框架30。
随后,利用将上述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以四方框形态连接的方式进行结合,从而固定于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由此结束门窗框70的施工。
接着,在对上述门窗框70进行施工之后,用于设置门窗10的常规的方式利用以下结合方式:将门窗10的上部端插入于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门窗10的下部端向下侧框架40的上部放置。
由此,若要在上述门窗框70设置门窗10,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的内部空间高度需要较高。
即,在本发明中,在将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情况下,在上侧框架30的内部,以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活动框架80,当设置上述门窗10时,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使得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来确保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此时,在形成于上述门窗10的窗框11的轨槽11a插入轨20的同时向上部推动活动框架80。
并且,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使得轨20紧密地插入于轨槽11a的内部并紧贴,从而具有能够阻断室内及室外之间来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优点。
如图11至图13所示,为了设置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首先,上述门窗框70的施工方式与用于设置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的方式相同,将无框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方式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
即,在本发明中,在将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情况下,在上侧框架30的内部,以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活动框架80,当设置上述门窗10时,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使得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来确保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 40。
此时,在形成在上述门窗10的窗框11的导槽85的内部插入的同时向上部推动活动框架80。
并且,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使得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的上部末端紧密地插入于导槽85的内部并紧贴,从而具有能够阻断室内与室外相连通来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优点。
共同地,在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设置弹性单元90的情况下,当设置门窗10时,若借助推动力向上部移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使其压缩之后,将门窗10放置在下侧框架40,则当门窗10向下部移动时,弹性单元90恢复,使得活动框架80向下部移动,从而与门窗10的上部端紧贴。
即,活动框架80因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性回弹力快速向下部移动,并恢复到原位置,活动框架80因卡定端81卡定在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而无法再向下部移动,同时也不对位于门窗10的上部的窗框11或上部端进行加压。
如图16至图19所示,不将活动框架80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而卡定,而利用螺纹轴87和螺帽88进行连接的窗户框架100A的工作如下。
首先,使上述活动框架80与上侧框架30的下部紧贴,并利用螺纹轴87和螺帽88进行连接。
随后,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
接着,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如图21至图23所示,另一方面,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
即,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
此时,在相邻的上述门窗10的活动框架80互不干涉的状态下,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由此,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这种上述活动框架80以独立于与门窗10相结合的相邻的活动框架80的方式上下移动,因此不产生干涉现象。
如图24所示,即,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上部卡定端80a及下部卡定端80b卡定在中间端34和弯曲端32。
并且,当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
并且,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此时,若门窗10向上部推动上述活动框架80,则上述活动框架80随着螺纹轴87向上部移动,或者与螺纹轴87一起向上部移动,借助与螺纹轴87相结合的螺帽88,防止与上侧框架30结合的活动框架80向下部脱离。
像这样,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
即,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上述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但也可以借助弹性单元90的弹力被推动,并快速恢复到下部。
以上,例举并示出特定的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气密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气密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气密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密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密窗.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547761A43申请公布日20140129CN103547761A21申请号201280019377022申请日20120315102011002452820110318KR102011003954820110427KRE06B3/5420060171申请人AHC系统窗户有限公司地址韩国首尔市申请人朱哲佑72发明人朱哲佑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岳雪兰54发明名称气密窗57摘要本发明涉及气密窗,在将门窗插入于门窗框时,能够确保用于倾斜地插入的空间,设置门窗后,能够阻断连通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来提高绝热性、防止噪声流入室内,详细地,上述上侧框。

2、架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的设置部设置的设置端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在活动框架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上述卡定端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的弯曲端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相连接的本体端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设置可在上侧框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滑动方式工作的活动框架,以便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时,使得门窗的上部末端插入于位于上部的框架的内部,以将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具有容易地设置门窗的效果。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101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12/00186120120。

3、315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128503KO20120927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8页附图2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8页附图2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547761ACN103547761A1/4页21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

4、)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

5、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上述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上。

6、述弹性单元(90)以两末端自由的方式被上侧框架(30)支撑,或者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被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两末端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或圆锥形螺旋弹簧中的某一种构成。5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形成没有窗框的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

7、而形成弯曲端(32),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中央下部形成有分割端(84),在卡定端(81)与分割端(84)之间形成有多个导槽(85),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权利要求书CN103547761A2/4页3(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

8、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设置门窗(10)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上述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上。

9、述弹性单元(90)以两末端自由的方式被上侧框架(30)支撑,或者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被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两末端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或圆锥形螺旋弹簧中的某一种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螺旋弹簧构成,利用将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固定并结合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来防止弹性单元(80)移动。10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

10、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在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上侧孔(33),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形成有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设置端(31)的下部面紧贴的本体端(82),活动孔(86)在与上侧孔(33)的同一线上贯通本体端(82),在上述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当在两末端分别贯通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上侧孔(33)和活动框架(80)的活动孔(86)的螺纹轴(87)紧固螺帽(88),使上述活动框架。

11、(80)与上侧框架(30)的下部紧贴,并使螺纹轴(87)与螺帽(88)相连接,并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

12、撑上述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单元(90)由海棉构成。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权利要求书CN103547761A3/4页4(80)之间插入的弹性单元(90)由螺旋形态的弹簧构成,上述弹簧的上部端附着于上侧框架(30)的内顶面,弹簧的下部端固定于活动框架(80)的外顶面。14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

13、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形成有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一个轨(20),当将上述活动框。

14、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在相邻的上述门窗(10)的活动框架(80)互不干涉的状态下,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密窗,其特征在于,构成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上。

15、述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上述卡定端(81)放置在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一个槽(20)。16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上述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并构。

16、成与上述设置端(31)的内部面相连接的中间端(34),在上述中间端(34)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34A),在插入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贯通孔(34A)的连接端(80A)的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分别形成有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放置在中间端(34)的上部卡定端(80A)和放置在弯曲端(32)的下部卡定端(80B),当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来使上部卡定端(80A)和下部卡定端(80B)卡定在中间端(34)和弯曲端(32),使得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

17、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权利要求书CN103547761A4/4页5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权利要求书CN103547761A1/8页6气密窗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滑动方式开闭的气密窗,尤其涉及在将门窗插入于门窗框时,能够确保用于倾斜地插入的空间,设置门窗后,能够阻断连通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来提高绝热性、防止噪声流入室内的气密窗。背景技术0002通常,多户型住房和公寓等各种建筑物设有。

18、滑动窗,上述滑动窗具有自然采光功能、能够从室内观望室外的功能及用于室内通风的功能。0003这种滑动窗将外部与内部相连接起来,当打开门窗时,能够在室内享受来自外部的舒适的空气和阳光,当关闭门窗时,能够隔绝外部的噪声和恶劣的空气、暴雨、寒风、炎夏盛暑、劲风。即,就滑动窗而言,其隔音性、气密性、水密性及绝热性非常重要。0004以往的滑动窗包括窗框,由具有轨的上下水平窗框架和左右垂直窗框架形成,并固定于墙壁;门窗,以能够左右开闭的方式设在上述窗框,由具有轨槽的上下水平窗框架和左右垂直窗框形成;马海毛,分别设在上述轨槽的内部前后方。0005具有上述结构的滑动窗中,门窗的轨槽分别插入于窗框的轨,此时设在轨。

19、槽的马海毛分别与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紧贴来赋予隔音效果和防风效果。0006但是,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滑动窗,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A形成门窗1,使门窗1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的上侧框架3、下侧框架4、左侧框架5、右侧框架6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007这种上述以往的滑动窗利用以下结合方式,当对上述门窗框7进行施工之后,设置门窗1时,将门窗1的上部端插入于门窗框7的上侧框架3的内部,使得门窗1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的上部。0008但是,上述以往的滑动窗存在以下问题若要将门窗设在门窗框,上侧框架的内部长度需要较长,由此,在设置门窗之后,若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则门窗。

20、的上部端与上侧框架隔开较大间隔,致使绝热性下降、使噪声流入。发明内容0009技术问题0010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是考虑到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侧框架,设置可在上侧框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滑动方式工作的活动框架,以便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时,使得门窗的上部末端插入于位于上部的框架的内部,以将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来容易地设置门窗。0011并且,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之后,能够使设在上侧框架的内部的活动框架借助自重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来防止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连通,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0012与此同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之间设。

21、置弹性单元,借说明书CN103547761A2/8页7助弹力向下部推动活动框架使其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来更加紧密地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0013并且,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利用螺纹轴和螺帽来将常规的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相结合,能够提高通用性。0014解决问题的手段001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密窗,其特征在于,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形成门窗,使门窗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的上侧框架、下侧框架、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上述门窗框的上侧框架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的设置部设置的设置端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形。

22、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在活动框架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上述卡定端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的弯曲端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相连接的本体端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当将上述活动框架插入于上侧框架的内部,来使卡定端卡定在弯曲端,使得上述上侧框架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的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时,上述门窗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设在门窗框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若设置了上述门窗,则活动框架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与上侧框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0016发明的效果0017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设置可在上侧框架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滑动方式工作的活动框。

23、架,以便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时,使得门窗的上部末端插入于位于上部的框架的内部,以将上述门窗放置在下侧框架,具有容易地设置门窗的效果。0018并且,在将门窗设在门窗框之后,能够使设在上侧框架的内部的活动框架借助自重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具有能够防止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连通,并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效果。0019与此同时,在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之间设置弹性单元,借助弹力向下部推动活动框架使其与门窗的上部末端紧贴,具有能够更加紧密地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效果。0020并且,利用螺纹轴和螺帽来将常规的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相结合,具有能够提高通用性的效果。附图说明0021图1是将以往的滑动窗设在门窗框的顺序图。0。

24、022图2是具有窗框的门窗设在门窗框的主视图。0023图3是表示沿着图2的AA线的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气密窗的剖视图。0024图4是在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沿上下方向工作的工作图。0025图5是在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0026图6是表示随着在用于设置具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0027图7是表示具有窗框的门窗设在门窗框的顺序及随着在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说明书CN103547761A3/8页8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0028图8是没有窗。

25、框的无框窗设在门窗框的主视图。0029图9是表示沿着图2的BB线的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气密窗的剖视图。0030图10是在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沿上下方向工作的工作图。0031图11是在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单元的状态的剖视图。0032图12表示随着在用于设置没有窗框的门窗的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0033图13是表示没有窗框的门窗设在门窗框的顺序及随着在上侧框架的内部设置的活动框架的上下工作弹性单元工作的剖视图。0034图14是弹性单元的实施示例图。0035图15A是示出用在各种形。

26、态的上侧框架和活动框架的弹性单元的各种实施例的剖视图。0036图15B是表示各种形态的上侧框架和活动框架的剖视图。0037图16是表示活动框架不直接卡定在上侧框架,而是利用连接单元来进行连接的实施例的剖视图。0038图17是在图16设置门窗时的工作图。0039图18中示出弹性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0040图19是在图18设置门窗时的工作图。0041图20是各种形态的上侧框架与活动框架借助弹性单元相连接的剖视图。0042图21是形成有一个轨的活动框架在上侧框架上下移动的剖视图。0043图22是在其他形态的上侧框架适用活动框架的剖视图。0044图23是形成有轨槽的活动框架在上侧框架上下移动的剖。

27、视图。0045图24是适用其他形态的活动框架的剖视图。0046附图标记的说明00470048说明书CN103547761A4/8页9具体实施方式0049最优选实施方式0050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当将门窗插入于门窗框时,能够确保用于倾斜地插入的空间,设置门窗后,能够连通阻断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空间,来提高绝热性、防止噪声流入室内。0051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附图,对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的详细的说明如下。0052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气密窗涉及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

28、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0053首先,在本发明中,将说明两种形态的门窗10,其中,一个是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另一个是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对所使用的上侧框架30的结构进行说明。00541、就与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一起使用的上侧框架30而言,首先,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0055此时,上述弯曲端32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向设置端31的两末端下部面下部方向延伸的延伸端32A的下部末端。0056并且,形成有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

29、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0057在这里,上述活动框架80构成为,以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式剖切截面的状态下,横宽的长度小于上侧框架30的延伸端32A的分隔距离,使得活动框架80能够沿着上侧框架30的长度方向或在上侧框架30的内部沿着上下方向滑动。00582、如图8至图10所示,与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一起使用的上侧框架30为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以滑动开闭的方式形成没有窗框的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

30、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0059首先,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说明书CN103547761A5/8页100060此时,上述弯曲端32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于向设置端31的两末端下部面下部方向延伸的延伸端32A的下部末端。0061并且,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的卡定端81形成于两末端。0062形成在这种下部开放的匚字形活动框架80,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中央下部形成分割端84,在卡定端81与分割端84之间形成多个导槽8。

31、5。0063如图5至图7和图11至图13所示,不管设置于上侧框架30的门窗10有没有上述窗框11,都可在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0064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0065如图14及图15A所示,作为一实施例,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上述弹性单元90以两末端自由的方式被上侧框架30支撑,或者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一末端被固定。0066在这里,上述弹性单元90呈半圆筒形状,其两末端扁平,在弹性单元9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支撑。

32、端91,支撑端91能够支撑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参照图14的(A)部分)0067与此同时,作为再一实施例,上述弹性单元90由两末端直径相同的螺旋弹簧(参照图14的(B)部分)或圆锥形螺旋弹簧(参照图14的(C)部分)中的某一种构成。0068并且,也可以由螺旋弹簧构成上述弹性单元90,可通过将上述弹性单元90的上下一末端或两末端固定并结合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来防止弹性单元80移动。0069如图15所示,上述支撑端91可以不固定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而作为自由端维持,也可以仅将上述支撑端91的一末端固定于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从而在加压时,推动上述支撑端91的另一末端。

33、来进行加压。0070此时,将窗户框架100构成为,沿着上侧框架30或活动框架80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上述弹性单元90,可按一列或多列配置的方式设置多个上述弹性单元90,在弹性板的情况下,加长长度。0071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6至图19所示,活动框架80不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并被卡定,而是利用螺纹轴87和螺帽88来进行连接。0072在这里,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在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以贯通方式形成有上侧孔33。0073并且,形成有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设置端31的下部面紧贴的本体端82,活动孔86在与上侧孔33的同一线上贯通本体端。

34、82。0074并且,下部开放的匚字形活动框架80中,在上述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有多个轨20。0075与此同时,在两末端分别贯通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上侧孔33和活动框架80的活动孔86的螺纹轴87紧固螺帽88。0076此时,上述上侧框架30和活动框架80大部分以长度较长的形态制成,使得上侧孔33和活动孔86形成于两末端部分,从而可利用手或紧固工具在通过上侧孔33和活动孔86露出的螺纹轴87的两末端紧固螺帽88。0077另一方面,优选地,上述螺纹轴87呈圆柱形态,仅限于螺纹轴87的两末端形成外说明书CN103547761A106/8页11螺纹端,螺纹轴87也可以构成为,其一末端形成有如钉子或铆钉等。

35、头部,其另一末端形成有外螺纹端。0078并且,向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插入弹性单元90。0079此时,上述弹性单元90构成为,当设置门窗10时,在上侧框架30支撑弹性单元90的同时被上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活动框架80借助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力向下部恢复。0080这种上述弹性单元90由海棉由海棉等具有缓冲力的缓冲部件构成,来构成窗户框架100A。0081如图20所示,插入于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的弹性单元90由螺旋形态的弹簧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弹簧的上部端附着于上侧框架30的内顶面,而弹簧的下部端固定于活动框架80的外顶。

36、面。0082如图21至图23所示,作为又一实施例,涉及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形成有轨20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0083此时,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0084并且,形成有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有卡定端81,卡定端81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

37、82的下部面形成有一个轨20,从而构成窗户框架100B。0085并且,就上述活动框架80而言,可形成多个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的活动框架80,在活动框架80的两末端形成卡定端81,卡定端81放置在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并被卡定,在与上述卡定端81相连接的本体端82的下部面形成一个槽20。0086如图24所示,作为还一实施例,涉及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以滑动开闭的方式由窗框11形成门窗10,使门窗10结合并移动的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形成四方框用于设在建筑物,来构成门窗框70。0087在这里,上述上侧框架30呈下部开放的匚字形,以紧贴方式在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

38、设置的设置端31的两末端向下部延伸而形成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相向而形成弯曲端32。0088此时,构成与上述设置端31的内部面相连接的中间端34,在中间端34的中央形成贯通孔34A。0089并且,在插入于上述上侧框架30的贯通孔34A的连接端80A的上部末端和下部末端分别形成活动框架80,在上述活动框架8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放置在中间端34的上部卡定端80A和放置在弯曲端32的下部卡定端80B,从而构成窗户框架100B。0090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工作及作用进行的说明如下。0091如图5至图7所示,为了设置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首先,将上述活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卡定端81卡。

39、定在弯曲端32,由此完成上侧框架30。0092随后,利用将上述上侧框架30、下侧框架40、左侧框架50及右侧框架60以四方框形态连接的方式进行结合,从而固定于建筑物200的设置部201,由此结束门窗框70的施工。说明书CN103547761A117/8页120093接着,在对上述门窗框70进行施工之后,用于设置门窗10的常规的方式利用以下结合方式将门窗10的上部端插入于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门窗10的下部端向下侧框架40的上部放置。0094由此,若要在上述门窗框70设置门窗10,门窗框70的上侧框架30的内部空间高度需要较高。0095即,在本发明中,在将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设在。

40、门窗框70的情况下,在上侧框架30的内部,以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活动框架80,当设置上述门窗10时,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使得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来确保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0096此时,在形成于上述门窗10的窗框11的轨槽11A插入轨20的同时向上部推动活动框架80。0097并且,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使得轨20紧密地插入于轨槽11A的内部并紧贴,从而具有能够阻断室内及室外之间来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优点。0098如图11至图13所示,为了设置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首先,上述门窗框70的施工方式。

41、与用于设置具有窗框11的门窗10的方式相同,将无框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方式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0099即,在本发明中,在将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情况下,在上侧框架30的内部,以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活动框架80,当设置上述门窗10时,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使得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来确保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0100此时,在形成在上述门窗10的窗框11的导槽85的内部插入的同时向上部推动活动框架80。0101并且,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使得没有窗框11的无框窗10的上部末端紧密地插入于。

42、导槽85的内部并紧贴,从而具有能够阻断室内与室外相连通来提高绝热性并阻断噪声的优点。0102共同地,在上述上侧框架30与活动框架80之间设置弹性单元90的情况下,当设置门窗10时,若借助推动力向上部移动的活动框架80对上述弹性单元90进行加压使其压缩之后,将门窗10放置在下侧框架40,则当门窗10向下部移动时,弹性单元90恢复,使得活动框架80向下部移动,从而与门窗10的上部端紧贴。0103即,活动框架80因上述弹性单元90的弹性回弹力快速向下部移动,并恢复到原位置,活动框架80因卡定端81卡定在上侧框架30的弯曲端32而无法再向下部移动,同时也不对位于门窗10的上部的窗框11或上部端进行加压。

43、。0104如图16至图19所示,不将活动框架80放置在上述上侧框架30而卡定,而利用螺纹轴87和螺帽88进行连接的窗户框架100A的工作如下。0105首先,使上述活动框架80与上侧框架30的下部紧贴,并利用螺纹轴87和螺帽88进行连接。0106随后,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说明书CN103547761A128/8页130107接着,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0108如图21至图23所示,另一方面,将上述活动框架80。

44、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卡定端81卡定在弯曲端32。0109即,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0110此时,在相邻的上述门窗10的活动框架80互不干涉的状态下,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0111由此,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0112这种上述活动框架80以独立于与门窗10相结合的相邻的活动框架80的方式上下移动,因此不产生干涉现象。0113如图24所示,即,将上述活。

45、动框架80插入于上侧框架30的内部,使得上部卡定端80A及下部卡定端80B卡定在中间端34和弯曲端32。0114并且,当将上述上侧框架30的两侧与连接于下侧框架60的左侧框架40及右侧框架50相连接之后,设置门窗10时,上述门窗10的上部端将活动框架80上推,来确保用于将门窗10设在门窗框70的内部的富余空间的同时使门窗10的下部端放置在下侧框架40。0115并且,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0116此时,若门窗10向上部推动上述活动框架80,则上述活动框架80随着螺纹轴87向上部移动,或者与螺纹轴87一起向上部移动,借助与螺纹轴87相结合的。

46、螺帽88,防止与上侧框架30结合的活动框架80向下部脱离。0117像这样,若设置了上述门窗10,则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并紧贴,来阻断室内及室外。0118即,若结束了门窗10的设置,则上述活动框架80借助自重向下部移动,但也可以借助弹性单元90的弹力被推动,并快速恢复到下部。0119以上,例举并示出特定的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说明书CN103547761A131/21页14图1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142/21页15图2说明书附图CN1035。

47、47761A153/21页16图3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164/21页17图4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175/21页18图5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186/21页19图6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197/21页20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08/21页21图9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19/21页22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210/21页23图11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311/21页24图12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412/21页25图13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513/21页26图14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614/21页27图15A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715/21页28图15B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816/21页29图16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2917/21页30图17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3018/21页31图18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3119/21页32图19图20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3220/21页33图21图22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3321/21页34图23图24说明书附图CN103547761A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