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0416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13982.2

申请日:

2013.09.12

公开号:

CN104067959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30912|||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A01K63/04; A23K1/18; A01K67/033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柏如发; 朱清顺; 邓燕飞; 李濛

地址: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7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4)泥鳅水花苗下塘;(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a.投喂活轮虫阶段;b.驯食阶段;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本发明通过建造合理的苗种培育池,强化水质管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投喂活轮虫和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泥鳅苗种的营养来源,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提高到5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
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40cm,堆施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肥水。
(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
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0-15c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1m,施用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轮虫培育,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
(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
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等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
(4)、泥鳅水花苗下塘;
水温变幅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
(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
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使土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生态习性,通过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投喂活轮虫提供适口的活饵料,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当泥鳅苗培育至体长5-7cm时,大规格苗种培育完成。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权利要求1第(1)所述动力系统为在苗种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
(2)权利要求1第(2)所述动力系统为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
(3)权利要求1第(3)所述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
a投喂活轮虫阶段;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前,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
b驯食阶段;
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
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
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说明书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具体讲是一种利用土池和不同投饵技术进行泥鳅大规格苗种(体长5-7cm)培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又称鳅、土溜、泥龙狗。泥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调中益气,壮阳收痔等功效,素有“水中人参”之称。长久以来,泥鳅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泥鳅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的一个新热点。国内自1958年黄海水产研究所成功开展泥鳅人工繁殖以来,人工繁殖技术日趋完善,但苗种培育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泥鳅早期发育过程中因其消化道和呼吸器官的特殊发育模式以及生长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致使泥鳅苗对适口饵料和水质等生态条件的要求较高,实际生产中泥鳅水花苗到大规格苗种(体长5-7cm)的培育成活率较低,有的甚至不到10%。目前泥鳅养殖的苗种还在较大程度地依赖野生苗种,随着野生泥鳅生存环境的破坏,野生苗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因此,规模化人工繁育泥鳅苗种是泥鳅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苗种培育技术的改进,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是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泥鳅苗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问题,根据泥鳅的生理、生态习性,提出了一种合理、可操作性强、可规模化培育泥鳅大规格苗种的方法。采取建造合理的苗种培育池,强化水质管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投喂活轮虫和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泥鳅苗种的营养来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
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40cm,堆施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肥水。
(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
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0-15c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1m,施用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轮虫培育,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
(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
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等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
(4)、泥鳅水花苗下塘;
水温变幅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
(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
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使土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生态习性,通过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投喂活轮虫提供适口的活饵料,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当泥鳅苗培育至体长5-7cm时,大规格苗种培育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动力系统为在苗种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
所述步骤(2)中的动力系统为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
所述步骤(5)中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
a投喂活轮虫阶段;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前,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
b驯食阶段;
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
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
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安装动力系统,让培育池水体动起来,既有利于增加池水的溶氧,又加速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转化,结合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池中设置水葫芦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遮阴。本发明采取以上措施为泥鳅苗种培育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投喂活轮虫和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均衡性,根据泥鳅不同生长阶段食性的转变,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了泥鳅苗种培育后期天然饵料的不足。本发明通过投喂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了泥鳅苗种培育的营养来源。
3、本发明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化苗种培育的营养来源,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提高到50%。
4、本发明培育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说明:图1是泥鳅苗种培育池示意图,该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在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池中设置由多个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约占池面的1/3。
图2说明:图2是轮虫培育池示意图,该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5-20cm;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
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防止青蛙等敌害侵入;在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泥鳅水花下塘前15d,用75kg/667m2的生石灰清塘;7d后加注经40目筛绢网过滤的新水40cm,堆施经发酵的畜粪肥150-200kg/667m2,进行肥水(图1)。
(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
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5-20cm;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图2)。泥鳅水花下塘前15d,用75kg/667m2的生石灰清塘;7d后加注经40目筛绢网过滤的新水1m,施用经发酵的畜粪肥400-500kg/667m2,进行培育轮虫,确保泥鳅水花下塘时,轮虫达到高峰期。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
(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
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等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
(4)、泥鳅水花苗下塘;
土池水温变幅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多个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约占池面的1/3。
(5)、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
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采取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确保培育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的生理、生态习性,整个苗种培育分为以下3个阶段进行。
a投喂活轮虫阶段;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前,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采用功率为2.2kw、口径10cm的潜水泵连接一个网目为300目、直径60cm、长6m的筛绢网袋收集轮虫。
b驯食阶段;
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
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
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期在开启动力系统,开机遵循增氧机的“三开两不开”原则。
生产实践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满足泥鳅水花苗到大规格苗种阶段的生理、生态的需求,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存活率提高到50%。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具体实施方案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795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67959A21申请号201310413982222申请日20130912A01K61/00200601A01K63/04200601A23K1/18200601A01K67/03320060171申请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地址210017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79号72发明人柏如发朱清顺邓燕飞李濛54发明名称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

2、4泥鳅水花苗下塘;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A投喂活轮虫阶段;B驯食阶段;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本发明通过建造合理的苗种培育池,强化水质管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投喂活轮虫和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泥鳅苗种的营养来源,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提高到50。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7959ACN104067959A1/1页21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培育池为东。

3、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40CM,堆施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肥水。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015C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1M,施用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轮虫培育,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等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等按一定的比例。

4、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4、泥鳅水花苗下塘;水温变幅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使土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生态习性,通过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投喂活轮虫提供适口的活饵料,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当泥鳅苗培育至体长57CM时,大规格苗种培育完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

5、泥鳅大规格苗种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权利要求1第1所述动力系统为在苗种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2权利要求1第2所述动力系统为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3权利要求1第3所述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A投喂活轮虫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CM前,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B驯食阶段;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

6、,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权利要求书CN104067959A1/4页3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具体讲是一种利用土池和不同投饵技术进行泥鳅大规格苗种体长57CM培育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隶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又称鳅、土溜、泥龙狗。泥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调中益气,壮阳收。

7、痔等功效,素有“水中人参”之称。长久以来,泥鳅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泥鳅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的一个新热点。国内自1958年黄海水产研究所成功开展泥鳅人工繁殖以来,人工繁殖技术日趋完善,但苗种培育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泥鳅早期发育过程中因其消化道和呼吸器官的特殊发育模式以及生长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致使泥鳅苗对适口饵料和水质等生态条件的要求较高,实际生产中泥鳅水花苗到大规格苗种体长57CM的培育成活率较低,有的甚至不到10。目前泥鳅养殖的苗种还在较大程度地依赖野生苗种,随着野生泥鳅生存环境的破坏,野生苗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因此,规模化人工繁育泥鳅苗种是泥鳅养殖业可持续。

8、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苗种培育技术的改进,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是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泥鳅苗种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针对目前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问题,根据泥鳅的生理、生态习性,提出了一种合理、可操作性强、可规模化培育泥鳅大规格苗种的方法。采取建造合理的苗种培育池,强化水质管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投喂活轮虫和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泥鳅苗种的营养来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0004一种提高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0005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0006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566。

9、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40CM,堆施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肥水。0007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0008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015CM;安装动力系统。生石灰清塘后蓄水深1M,施用发酵过的畜肥,进行轮虫培育,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0009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0010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等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等按一定的。

10、比例说明书CN104067959A2/4页4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00114、泥鳅水花苗下塘;0012水温变幅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00135、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0014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使土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生态习性,通过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投喂活轮虫提供适口的活饵料,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当泥。

11、鳅苗培育至体长57CM时,大规格苗种培育完成。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动力系统为在苗种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0016所述步骤2中的动力系统为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0017所述步骤5中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分为3个阶段0018A投喂活轮虫阶段;0019泥鳅苗体长小于2CM前,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0020B驯食阶段;0021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

12、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0022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0023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251、安装动力系统,让培育池水体动起来,既有利于增加池水的溶氧,又加速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转化,结合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池中设置水葫芦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遮阴。本发明采取以上措施为泥鳅苗种培育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00262、投喂活轮虫和原池培育天然饵料,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饵料的适口性和。

13、营养均衡性,根据泥鳅不同生长阶段食性的转变,驯食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弥补了泥鳅苗种培育后期天然饵料的不足。本发明通过投喂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相衔接,优化了泥鳅苗种培育的营养来源。00273、本发明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化苗种培育的营养来源,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成活率提高到50。00284、本发明培育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0029图1说明图1是泥鳅苗种培育池示意图,该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说明书CN104067959A3/4页52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在培育池对角线。

14、位置,沿池壁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池中设置由多个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约占池面的1/3。0030图2说明图2是轮虫培育池示意图,该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520CM;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具体实施方案0031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321、泥鳅苗种培育池的设计和肥水;0033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2。

15、5667M2,深10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810CM;池埂四周安装20目聚乙烯网片高1M,防止青蛙等敌害侵入;在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2台功率07522KW、口径3810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20CM,组装成动力系统。泥鳅水花下塘前15D,用75KG/667M2的生石灰清塘;7D后加注经40目筛绢网过滤的新水40CM,堆施经发酵的畜粪肥150200KG/667M2,进行肥水图1。00342、轮虫培育池的设计和轮虫培育0035轮虫培育池为东西向长方形土池,面积5667M2,深15M,池角呈弧形,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池底淤泥为1520CM。

16、;在轮虫培育池对角线位置,沿池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水平设置两台没入水中10CM用2台功率22KW、口径15CM的潜水泵,没入水中50CM,组装成动力系统图2。泥鳅水花下塘前15D,用75KG/667M2的生石灰清塘;7D后加注经40目筛绢网过滤的新水1M,施用经发酵的畜粪肥400500KG/667M2,进行培育轮虫,确保泥鳅水花下塘时,轮虫达到高峰期。通过不断地抽取轮虫和开启动力系统搅动水体,让轮虫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峰期。00363、泥鳅人工配合饲料的制作;0037将蚯蚓、黄粉虫、新鲜蚕蛹等优质蛋白源与麦麸、麦芽粉及诱食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人工配合饲料,并被粉碎成200300目的粉状颗粒,作。

17、为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人工配合饲料。00384、泥鳅水花苗下塘;0039土池水温变幅2026,选择同批次、23日龄开始平游的泥鳅水花,肥水下塘,放养密度2030万尾/667M2。泥鳅水花下塘后,在池中设置由多个竹框固定消毒过的水葫芦,约占池面的1/3。00405、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0041泥鳅苗种培育过程中,采取开启动力系统、追施生物有机肥、施用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措施,确保培育池水质保持“肥、活、嫩、爽”。根据泥鳅的生理、生态习性,整个苗种培育分为以下3个阶段进行。0042A投喂活轮虫阶段;说明书CN104067959A4/4页60043泥鳅苗体长小于2CM前,投喂人工培育的活轮虫,采用功率。

18、为22KW、口径10CM的潜水泵连接一个网目为300目、直径60CM、长6M的筛绢网袋收集轮虫。0044B驯食阶段;0045泥鳅苗体长2CM后,投喂活轮虫的同时,开始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对泥鳅进行驯食,逐渐加大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活轮虫的投喂量。0046C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阶段;0047待泥鳅苗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活轮虫,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期在开启动力系统,开机遵循增氧机的“三开两不开”原则。0048生产实践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满足泥鳅水花苗到大规格苗种阶段的生理、生态的需求,可使泥鳅大规格苗种的培育存活率提高到50。004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具体实施方案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说明书CN104067959A1/2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7959A2/2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79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