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0410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6807.5

申请日:

2014.08.18

公开号:

CN104186528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日:20140818|||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1/00; A01P7/04; A01N43/40(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51/00

申请人: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泽伟; 张志伟; 朱刚; 陈佛祥; 王礼文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24号小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代理人:

张汉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其余为常用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0~10∶1,氯噻啉和烯啶虫胺重量总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0%。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其中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0~10:1,氯噻啉和烯啶虫胺重量总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剂型是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业上害虫中的应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

说明书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氯噻啉和烯啶虫胺为有效成分农药组合物,主要应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
背景技术
农业害虫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环保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氯噻啉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它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死亡。氯噻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飞虱等有很高的活性。
烯啶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在自发放电后扩大隔膜位差,并最后使突触隔膜刺激下降,结果导致神经的轴突触隔膜电位通道刺激消失,致使害虫麻痹死亡,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白粉虱、蚜虫、梨木虱、叶蝉、蓟马活性较高。
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病虫草害抗药性的产生,是农业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发明人对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氯噻啉和烯啶虫胺进行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围对害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组合物及应用目前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及实际防治效果 较差,提供一种高效、低毒、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有利于害虫综合治理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将该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业上杀虫的用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成分由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成的农药组合物,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0~10:1。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制成包括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的应用剂型,氯噻啉和烯啶虫胺重量总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0%。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去离子水、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加工中常用的各种助剂,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的试验进行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通常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用的其他使用技术。例如常用的农药使用方法:喷雾法、毒饵法、种子处理法、种子包衣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熏烟法、涂抹法等。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应用时应注意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用药。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虫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了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或克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害虫的综合治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 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实施例中所述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
生物测定实施例: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药剂采用95%氯噻啉原药、95%烯啶虫胺原药。
稻飞虱是从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镇石圳村田间采集的水稻稻飞虱若虫虫源,带回室内饲养2代3龄若虫作毒力测定虫源。
参照《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及NY/T1154.11-2008标准中的方法,采用浸渍法。选取新鲜水稻苗3株,在供试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温,外包保鲜膜,置于玻璃(Φ200×30mm)中,每浓度4次重复。然后用毛笔接入用乙醚轻度麻醉的稻飞虱3龄若虫,每管40±2头,管口用白纱布扎紧。处理完毕,置于观察室内。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根据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72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并进行记录,试虫死亡判断标准为以毛笔轻轻接触试虫无反应计为死亡。
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表1、氯噻啉与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

药剂名称及配比LC50(mg/L)ATITTICTC氯噻啉8.57100--烯啶虫胺7.24118.37--氯噻啉:烯啶虫胺(10:1)6.93123.67101.67121.63氯噻啉:烯啶虫胺(5:1)6.71127.72103.06123.93氯噻啉:烯啶虫胺(3:1)6.23137.56104.59131.52氯噻啉:烯啶虫胺(1:1)6.08140.95109.19129.10氯噻啉:烯啶虫胺(1:3)5.53154.97113.78136.21氯噻啉:烯啶虫胺(1:5)5.46156.96115.31136.12氯噻啉:烯啶虫胺(1:10)5.41158.41116.70135.74

由表1可以看出,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分别以10:1、5:1、3:1、1:1、1:3、1:5、1:10组合对稻飞虱CTC值为121.63、123.93、131.52、129.10、136.21、136.12、135.74,说明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合有增效作用。
制备方法实施例1:20%氯噻啉·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将上述材料按比例粗粉碎后进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20%氯噻啉·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制备方法实施例2:30%氯噻啉·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干法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制即得30%氯噻啉·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制备方法实施例3:10%氯噻啉·烯啶虫胺悬浮剂。

将上述材料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10%氯噻啉·烯啶虫胺悬浮剂。
制备方法实施例4:12%氯噻啉·烯啶虫胺水乳剂。


将上述配方中原药、溶剂、乳化剂溶解成均匀油相;将上述配方中水溶性组分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制得12%氯噻啉·烯啶虫胺水乳剂。
田间试验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
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老坑村,试验时间为2013年5月,采用喷雾法。采用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作为对照药剂,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施药后3天、7天各调查一次防治效果,记录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合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20%氯噻啉·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30%氯噻啉·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0%氯噻啉·烯啶虫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优于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说明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合物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52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6528A21申请号201410406807522申请日20140818A01N51/00200601A01P7/04200601A01N43/4020060171申请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6000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24号小区72发明人吴泽伟张志伟朱刚陈佛祥王礼文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44231代理人张汉青54发明名称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其余为常用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氯噻。

2、啉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0101,氯噻啉和烯啶虫胺重量总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0。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528ACN104186528A1/1页21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其中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0101,氯噻啉和烯啶虫胺重量总和在除草组。

3、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剂型是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业上害虫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权利要求书CN104186528A1/6页3一种含有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农药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以氯噻啉和烯啶虫胺为有效成分农药组合物,主要应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背景技术0002。

4、农业害虫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环保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0003氯噻啉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它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死亡。氯噻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飞虱等有很高的活性。

5、。0004烯啶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在自发放电后扩大隔膜位差,并最后使突触隔膜刺激下降,结果导致神经的轴突触隔膜电位通道刺激消失,致使害虫麻痹死亡,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白粉虱、蚜虫、梨木虱、叶蝉、蓟马活性较高。0005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病虫草害抗药性的产生,是农业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发明人对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氯噻啉和烯啶虫胺进行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围对害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0006。

6、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组合物及应用目前尚无报道。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及实际防治效果较差,提供一种高效、低毒、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有利于害虫综合治理的农药组合物。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将该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业上杀虫的用途。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成分由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成的农药组合物,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0101。0010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制成包括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的应用剂型,氯噻啉和烯啶虫胺重量总和在除草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90。0011本发明提供的农。

7、药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去离子水、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加工中常用的各种助剂,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的试验进行确定。说明书CN104186528A2/6页40012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0013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通常采用喷雾的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用的其他使用技术。例如常用的农药使用方法喷雾法、毒饵法、种子处理法、种子包衣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熏烟法、涂抹法等。0014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应用时应注意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

8、用药。0015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00161、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虫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了成本。00172、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或克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具体实施方式001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

9、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0019实施例中所述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比。0020生物测定实施例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联合毒力测定试验。0021试验药剂采用95氯噻啉原药、95烯啶虫胺原药。0022稻飞虱是从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镇石圳村田间采集的水稻稻飞虱若虫虫源,带回室内饲养2代3龄若虫作毒力测定虫源。0023参照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及NY/T1154112008标准中的方法,采用浸渍法。选取新鲜水稻苗3株,在供试药液中浸渍30秒后,取出自然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温,外包保鲜膜,置于玻璃20030MM中,每浓度4次重复。然后。

10、用毛笔接入用乙醚轻度麻醉的稻飞虱3龄若虫,每管402头,管口用白纱布扎紧。处理完毕,置于观察室内。0024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根据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72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并进行记录,试虫死亡判断标准为以毛笔轻轻接触试虫无反应计为死亡。0025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

11、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0026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0027理论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说明书CN104186528A3/6页50028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0029表1、氯噻啉与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0030药剂名称及配比LC50MG/LATITTICTC氯噻啉857100烯啶虫胺72411837氯噻啉烯啶虫胺101693123671016712163氯噻啉烯啶虫胺51671127721030612393氯噻啉烯啶虫胺3162。

12、3137561045913152氯噻啉烯啶虫胺11608140951091912910氯噻啉烯啶虫胺13553154971137813621氯噻啉烯啶虫胺15546156961153113612氯噻啉烯啶虫胺1105411584111670135740031由表1可以看出,氯噻啉和烯啶虫胺分别以101、51、31、11、13、15、110组合对稻飞虱CTC值为12163、12393、13152、12910、13621、13612、13574,说明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合有增效作用。0032制备方法实施例120氯噻啉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00330034将上述材料按比例粗粉碎后进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

13、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20氯噻啉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0035制备方法实施例230氯噻啉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0036说明书CN104186528A4/6页60037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干法粉碎、造粒、干燥、筛分制备制即得30氯噻啉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0038制备方法实施例310氯噻啉烯啶虫胺悬浮剂。00390040将上述材料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10氯噻啉烯啶虫胺悬浮剂。0041制备方法实施例412氯噻啉烯啶虫胺水乳剂。00420043说明书CN104186528A5/6页70044将上述配方中原药、溶剂、乳化剂溶解成均匀油相;将上述配方中水溶性组分和去离子水混合。

14、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制得12氯噻啉烯啶虫胺水乳剂。0045田间试验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0046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老坑村,试验时间为2013年5月,采用喷雾法。采用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作为对照药剂,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施药后3天、7天各调查一次防治效果,记录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0047表2、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合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00480049说明书CN104186528A6/6页80050由表2可以看出,20氯噻啉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30氯噻啉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0氯噻啉烯啶虫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效果优于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说明氯噻啉和烯啶虫胺组合物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说明书CN10418652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