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脊椎手术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年纪的增长,身体内硬组织及软组织的退化在所难免,随着身体当中不同
部位的老化,影响到日常的作息生活的程度亦大不相同,其中,椎间盘的老化所带来的下背
部疼痛可谓是最为恼人的几种症状的一。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位于两个椎骨(vertebrae)之间的结缔组织,作为
两个椎骨之间的缓冲区,减缓椎骨活动时所产生的张力及压力,以避免脊椎受到过度强烈
的力量冲击而产生损伤及疼痛。椎间盘一般由两个部份组成,中心部份称为髓核
(nucleus),主要提供椎间盘吸震的能力,其外围另受附着在相邻的椎骨上名为纤维环
(annulus)的韧带所包围,当髓核开始失去吸收水份的能力变成脱水状时,其随即失去吸震
的能力,此时人体活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就会直接作用在脊椎的骨头结构上,破坏纤维环的
结构,导致整个椎间盘的支撑力及结构弱化,最后造成椎骨直接性的压迫,而产生机械性的
下背部疼痛,更甚者,椎间盘的老化会使得椎间盘周遭的神经孔变得狭窄或是脊髓腔周遭
韧带变得松弛,因而压迫到神经根导致严重的神经性疼痛,都会造成患者的不适。
目前用以治疗严重椎间盘退化的手术方式以脊椎融合手术(Spinal fusion
surgery)为主,其先以椎间盘切除术(Discectomy)将椎骨之间已老化的椎间盘进行取出,
而后于椎间盘切除之后于二个椎体间所腾出的空间放置入移植物,最后再以椎弓螺钉内固
定器对椎骨进行固定,使椎骨融合在一起。其中,所使用的移植物可为由他人所捐赠的异体
移植骨,或为由自己身体所取得的自体移植骨,而其植入的形式,可为将整块骨头以楔子
(wedge)的形式进行植入,或以一种将自体骨放置于椎间融合器(fusion cage)之间,以载
体的形式放置于体内,以达到刺激两椎骨融合的目的。
利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手术的所以是目前处理椎间盘相关病症的主流手
术,因为其不仅可以于手术后马上恢复椎间盘的高度及椎体正常弧度,使脊椎重量分配重
新获得平衡,更能于椎体角度回复之后减少椎间盘周遭的神经孔的压迫,立即减缓神经压
迫所带来的神经疼痛,同时,椎间融合器提供了稳定性极高的环境以提供两椎骨的融合,且
手术风险低,在功效及安全性都有优势的情况下,自然为目前处理椎间盘相关病症的首选。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椎间融合器仍有一些亟需改善的缺点存在。首先,目前的椎间融
合器在植入后与脊椎骨的接触面积相当小,导致椎间融合器于手术过程中的位置因为摩擦力
来源的不稳定而有所偏移,尽管目前已有部分的椎间融合器将其顶面及底面设计为锯齿状以
增加椎间融合器与椎骨之间的摩擦力,但效果仍然有限。再者,由于目前椎间融合器自椎间盘
处的开口植入体内,其椎间融合器的高度与开口的大小势必相当接近,因此当椎间融合器完
成手术顺利植入之后,在未能有良好的固定下,有一定的风险性会从椎间盘的手术开口处滑脱
出来,轻则影响椎骨自体复原的效率,严重者可能会进一步压迫到神经产生不可预期的伤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于手术过程中提供高操作稳定度,并且于手术完成后不会自
手术开口滑脱出来的椎间融合器,以提供椎间融合手术更佳的手术品质,即成为相关领域
中亟欲突破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其藉由将椎间
融合器与可固化性材料共同操作,使该可固化性材料自该椎间融合器的容置空间扩散至顶
面及底面,增加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椎间融合器于手术操作过程中
的稳定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其藉由于该椎
间融合器的侧边枢接一侧翼件,并使该侧翼件于植入椎间盘部位后展开,以达到使该椎间
融合器于手术完成之后不会自椎间盘部位滑脱出来的目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藉由扩展的该
侧翼件所提供的型体变化及该可固化性材料所提供的接触力,使该椎间融合器更为稳固的
结合于两椎骨之间。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其置于
一上椎骨体及一下椎骨体之间,其结构包含有一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具有前端面的
一注入口及内部的一容置空间,其中,该注入口连通该容置空间,另外,该椎间融合装置另
包含有一可固化性材料,其从该椎间融合器的注入口注入并进入充填于该容置空间内。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该椎间融合器具有至少纵向方向的一上贯穿孔
及下贯穿孔,该上贯穿孔、该下贯穿孔连通该容置空间,且该上贯穿孔、该下贯穿孔分别具
有一上容置空间、一下容置空间,该可固化性材料通过该容置空间而进入充填于该上容置
空间或该下容置空间内,该进入充填于该上容置空间或该下容置空间的该可固化性材料将
接触该上椎骨体或该下椎骨体。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椎间融合器具有至少一侧穿孔,一侧翼件枢接
于该椎间融合器并位于该侧穿孔。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侧翼件被注入该容置空间内的可固化性材料推
动枢转而往侧边展开。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侧翼件相对枢接位于该侧穿孔的前端缘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可固化性材料选自于非晶型磷酸钙、低结晶型
磷酸钙、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钙、磷酸二氢钙、偏磷酸钙、七钙磷酸盐、二水合磷酸氢钙、
四钙磷酸盐、八钙磷酸盐、焦磷酸钙、磷酸三钙、半水合硫酸钙、二水合硫酸钙、多醣类、核
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肽物质、果酸聚合物、内酯聚合物、胺基酸聚合物、酸酐聚合物、
原酸酯聚合物、酸酐亚胺共聚物、原碳酸酯聚合物、聚羟基烷酸酯、二氧环己酮聚合物、磷酸
酯聚合物、聚左乳酸、混旋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甘醇酸、聚(左旋乳酸-乳酸)共聚物、
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聚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聚戊内酯、聚丁内酯、聚丙烯
酸、聚羧酸、聚烯丙基胺盐酸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乙烯亚胺、聚丙烯延胡索酸
盐、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聚酸甲酯、碳纤维、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2-乙
基-2-恶唑啉)、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海藻
酸、阿拉伯胶、瓜尔胶、黄原胶、明胶、几丁质、几丁聚醣、醋酸几丁聚醣、乳酸几丁聚醣、硫酸
软骨素、N,O-羧甲基几丁聚醣、葡聚醣、纤维蛋白胶、甘油、玻尿酸、玻尿酸钠、纤维素、葡萄
糖胺、蛋白聚糖、淀粉、乳酸、热可逆水胶、甘油磷酸钠、胶原蛋白、糖原质、角蛋白及丝蛋白
所构成的群组中之一者或其任意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可固化性材料为一热塑性流体。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椎间融合器的注入口处具有一用与一注射器相
连结的结合装置。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亦揭示了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
其包括有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包括有前端面的一注入口及内部的一容置空间,
该注入口连通该容置空间,同时,该椎间融合器具有至少横向方向的一侧穿孔,该侧穿孔连
通该容置空间,以及,该椎间融合装置包含有至少一侧翼件,该侧翼件枢接于该椎间融合器
并位于该侧穿孔处,使该侧翼件具有向外展开的接触连结效果。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一可固化性材料,该可固化性
材料并充填于该上容置空间或该下容置空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侧翼件被注入该容置空间内的可固化性材料推
动枢转而往侧边展开。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的操作状态俯
视图及右视图;
图2A及图2B: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椎间融合装置的椎间融合器的顶面侧视图及
底面侧视图;
图3: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与操作装置结合的侧视图;
图4:其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侧视图;
图5:其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侧视图;以及
图6: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的操作状态俯视图。
【图号对照说明】10、20 椎间融合装置
110、210 椎间融合器
111、211 注入口
112 容置空间
113、213 上贯穿孔
1131 上容置空间
114 下贯穿孔
1141 下容置空间
115 侧穿孔
1151 侧容置空间
116、216 侧翼件
120 可固化性材料
130 植入器具
140 椎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
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在本发明中,针对目前椎间融合器于手术过程中的位置因为摩擦力来源的不稳定
而有所偏移,或是手术结束后容易从手术开口处滑脱出来的状况,提供一种新颖的定位结
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及其椎间融合的定位结合方法。该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取
一椎间融合器与一填充材料共同操作,该椎间融合器具有一中央容置空间并连通一上开口
及一下开口的装置,当该椎间融合器于脊椎手术过程中于一目标定位区域设置完成之后,
该充填材料接着从该椎间融合器的该容置空间及该上下开口被递送至该目标定位区域,以
增加与周边环境的接合面积,且藉由该充填材料的限位性质以提高整体椎间融合装置的稳
定性,克服一般椎间融合装置因为摩擦力来源的不稳定而于手术过程中有所偏移的情事;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其进一步设置至少一侧开口并枢接设置一侧翼件,当该
填充材料从该至少一侧开口推出时可展开该侧翼件,让整体椎间融合装置的面积增大,以
克服一般椎间融合装置手术结束后容易从手术开口处滑脱出来的状况。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其所包含的元件、性质及其设
置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发明图示图1A及图1B,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
合装置的操作状态俯视图及右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
合装置10,设置于两椎骨体之间,包含有一椎间融合器110及一填充材料120,藉由该椎间融
合器110及该填充材料120所提供与上下椎骨体接合的接触面积,以提供该定位结合椎骨的
椎间融合装置10于椎骨之间进行定位结合时所需的摩擦力及稳定性。
请续参阅发明图示图2A及图2B,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装置的椎间融
合器的顶面侧视图及底面侧视图,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10,
其椎间融合器110的结构包含有位于前端面的一注入口111、于椎间融合器内部的一容置空
间112及纵向方向的至少一贯穿孔,该至少一贯穿孔可为一上贯穿孔113或为一下贯穿孔
114,其中,该上贯穿孔113具有一上容置空间1131,而该下贯穿孔114具有一下容置空间
1141,又其中,该注入口111、该上容置空间1131或该下容置空间1141分别与该容置空间112
相互连通。
请续参阅发明图示图3,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与操作装置结合的
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椎间融合器110,该注入口111不仅为该填充材料120
进入该椎间融合器110内部的入口,更可与不同的操作器械进行结合,以达到本案所提供的
椎间融合装置10其定位结合椎骨的目的。举例而言,该椎间融合器110可藉由该注入口111
与一植入装置130进行结合,藉由该植入装置130将该椎间融合器110自体外递送至患处,并
进一步以敲击等植入方式将该椎间融合器110放置入椎间盘部位,以达到递送该椎间融合
器110至目标区域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椎间融合器110亦可藉由该注入口111与一
填充材料注射器(未绘示)进行结合,藉由该填充材料注射器(未绘示)可将该填充材料120
经由该注入口111递送至该椎间融合器110,并依循前述的充填方向进行充填及扩散,藉以
达到将该填充材料120递送至患部以进行椎骨定位结合的目的。基于上述的原则,本发明所
提供的该注入口111,其能以紧接合、螺接或卡接的形式与不同的操作器械进行结合,更甚
者,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注入口111具有一结合装置,用以与该填充材料注射器(未绘示)或该
植入装置130相连结。
请续参阅发明图示图4,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侧视图,如图
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椎间融合器110,其进一步可设置有至少一侧穿孔115,该至少一侧
穿孔115并包含有一侧容置空间1151,其同样与该容置空间112相互连通,藉由该至少一侧
穿孔115及该一侧容置空间1151的设置,可引导经由该注入口111进入该容置空间112的该
填充材料120向该至少一侧穿孔115溢散流动,当该填充材料120于该椎间融合器110的侧边
进行充填并限缩该该椎间融合器110的可移动范围时,可有效扩增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定位
结合椎骨椎间融合装置10的横向宽度,使该椎间融合装置10整体的横向宽度较该椎间融合
装置10植入时的手术植入口的横向宽度来得大,可有效避免一般椎间融合器于手术完成后
从手术植入口滑脱而出的情事。
请续参阅发明图示图5,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侧视图,如图
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椎间融合器110,进一步设置有一侧翼件116,其中,该侧翼件116以
枢接的形式接合于该椎间融合器110的上,并设置于该至少一侧穿孔115的处。基于上述的
特性,当进入该容置空间112的该填充材料120受该至少一侧穿孔115引导向该椎间融合器
110的侧边溢散流动时,该侧翼件116会受该填充材料120的推动枢转而往侧边展开,其展开
的翼展不仅能有效扩增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定位结合椎骨椎间融合装置10的横向宽度,更能
对该填充材料120的流动方向进行限制,因此该侧翼件116不仅能达到避免从手术植入口滑
脱而出的目的,更能有效的控制该填充材料120于脊髓腔体内流动并对该椎间融合器110限
位时的范围。
承续上段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侧翼件116于一较佳的实施状态中,枢接于该侧
穿孔115的前端缘处,亦即该椎间融合器110的前端位置,与该注入口111同侧。基于上述的
设计,当该侧翼件116受该填充材料120的推动枢转而往侧边展开时,其展开的翼展不仅有
效避免该脊椎融合装置自植入口滑脱而出,同时亦能有效避免该填充材料120自植入口溢
流至身体其他组织导致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危害。
本发明所提供的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10,该填充材料120为一具有流动
性的材料,所述的具有流动性的材料不限制于以流体的形式呈现,任何分散性及流动性足
以流动于该容置空间112、该上容置空间1131、该下容置空间1141及该侧贯穿容置空间1151
的材料皆可定义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填充材料120。基于上述的内容,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填
充材料120可为一充填颗粒、一可固化性材料或一热塑性流体。
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一充填颗粒,其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及分散性以分布于该椎
间融合器内部及脊髓腔体内部。其参与该定位结合椎骨的方式藉由将该椎间融合器内部及
脊髓腔体内部的空间全部填满,使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失去可移动的空间而固定
于脊髓腔体内部。基于上述的特性,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充填颗粒,其可为一陶瓷颗粒。
又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可固化性材料为一具有流动性,且会因时间或温度环
境改变等因素而产生固化反应的一种材料。基于上述原则,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固化性材料
其以一流体的形式呈现,所述的流体可为液体、胶体、熔融状态的塑料或聚合物溶液等,但
所述的流体形式不应以此为限。另外,为能达到前述因时间或温度环境改变等因素而产生
固化反应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流体又以热塑性流体或参杂固化剂的流体为较佳。基于
上述原则,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填充材料120,其选自于非晶型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低结晶型磷酸钙(poorly crystalline calcium phosphate)、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羟基磷灰石钙(carbonated apatite,calcium-deficient
hydroxyapatite)、磷酸二氢钙(monocalcium phosphate)、偏磷酸钙(calcium
metaphosphate)、七钙磷酸盐(heptacalcium phosphate)、二水合磷酸氢钙(di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四钙磷酸盐(tetracalcium phosphate)、八钙磷酸盐
(octacalcium phosphate)、焦磷酸钙(calcium pyrophosphate)、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半水合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二水合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dihydrate)、多醣类(polysaccharides)、核酸(nucleic acids)、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蛋白质(proteins)、多肽物质(polypeptides)、果酸聚合物(poly(α-
hydroxy acids))、内酯聚合物(poly(lactones))、胺基酸聚合物(poly(amino acids))、酸
酐聚合物(poly(amino acids))、原酸酯聚合物(poly(orthoesters))、酸酐亚胺共聚物
(poly(anhydride-co-imides))、原碳酸酯聚合物(poly(orthocarbonates))、聚羟基烷酸
酯(poly(α-hydroxy alkanoates))、二氧环己酮聚合物(poly(dioxanones))、磷酸酯聚合
物(poly(phosphoesters))、聚左乳酸(poly(L-lactide),PLLA)、混旋聚乳酸(poly(D,L-
lactide),PDLLA)、聚乙醇酸(polyglycolide,PGA)、聚乳酸-甘醇酸(poly(lactide-co-
glycolide,PLGA)、聚(左旋乳酸-乳酸)共聚物(poly(L-lactide-co-D,L-lactide))、聚乳
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poly(D,L-lactide-co-trimethylene carbonate))、聚羟
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聚戊内酯
(poly(δ-valerolactone))、聚丁内酯(poly(γ-butyrolactone))、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聚羧酸(polycarboxylic acid)、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oly(allylamine
hydrochloride))、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聚丙烯延胡索酸盐(polypropylene
fumarate)、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聚
乙烯(polyethylene)、聚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碳纤维(carbon fibers)、聚
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lpyrrolidone)、聚(2-乙基-2-恶唑啉)(poly(2-ethyl2-oxazoline))、聚环氧乙
烷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合物(poly(ethylene oxide)-co-poly(propylene oxide)block
copolymer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amide)、海藻酸(alginic acid)、阿拉伯胶(arabic gum)、瓜尔胶(guar gum)、黄原胶
(xantham gum)、明胶(gelatin)、几丁质(chitin)、几丁聚醣(chitosan)、醋酸几丁聚醣
(chitosan acetate)、乳酸几丁聚醣(chitosan lactate)、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N,O-羧甲基几丁聚醣(N,O-carboxymethyl chitosan)、葡聚醣(dextran)、纤维
蛋白胶(fibrin glue)、甘油(glycerol)、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玻尿酸钠(sodium
hyaluronate)、纤维素(cellulose)、葡萄糖胺(glucosamine)、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淀粉(starch)、乳酸(lactic acid)、热可逆水胶(pluronic)、甘油磷酸钠(sodium
glycerophosphate)、胶原蛋白(collagen)、糖原质(glycogen)、角蛋白(keratin)及丝蛋白
(silk fibroin)所构成的群组中之一者或其任意的组合。较佳者,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可固
化性材料,为一生物可吸收性材料或一生物可降解性材料。
以下,请复参阅发明图示图1A、图1B及第2图,用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定位结
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10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该定位结合椎
骨的椎间融合装置10中,该填充材料120从该椎间融合器110结构前端的该注入口111进行
注入,之后进入与该注入口111连通的该容置空间112并开始进行充填,同时,于该填充材料
120充填该容置空间112的过程中,或是当该容置空间112被填满之后,部分的该填充材料
120会流动扩散至与该容置空间112连通的该上容置空间1131或该下容置空间1141,接着自
该上贯穿孔113或该下贯穿孔114溢流出该椎间融合器110,此时溢流出的该填充材料120会
接触一椎骨140,以增加该椎间融合器110与该椎骨140的接触面积,另外,当溢流出的该填
充材料120越多时,则该填充材料120亦会沿着该椎间融合器110的一上表面(未绘示)及一
下表面(未绘示)向该椎间融合器110的前端及后端延伸,提供更多的接触表面积,藉由上述
的过程以达到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椎间融合装置10增加其稳定性的目的,并形成本发明第一
实施例的该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10。
接着,请参阅发明图示图5及图6,图6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结合椎骨
的椎间融合装置的操作状态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另外一种形式的椎间融合装置
20,其同样设置于两椎骨体之间,结构包含一椎间融合器210及枢接于该椎间融合器210的
至少一侧翼件216,其中,该椎间融合器20包括有前端面的一注入口211及内部的一容置空
间(未绘示),该注入口211连通该容置空间(未绘示),该椎间融合器210具有至少横向方向
的一侧穿孔(未绘示),该侧穿孔(未绘示)连通该容置空间(未绘示),另外,该至少一侧翼件
216枢接于该椎间融合器20的上,并设置于该至少一侧穿孔(未绘示)的处,使该至少一侧翼
件216具有向外展开的接触连结效果。因此,当该椎间融合装置20设置到定位时,可对其施
以外力或惯性力使该至少一侧翼件216产生形变,而产生形变的该至少一侧翼件216将与该
椎骨140的边壁接触或抵住该椎骨140的边壁而产生摩擦力或抗力,以达到增加椎间融合装
置20于椎体内的稳定性的目的。基于上述原则,本发明所提供的该至少一侧翼件216并不限
于枢接于该椎间融合器210的前端或后端,亦即,该至少一侧翼件216不限于枢接于该至少
一侧穿孔(未绘示)的前端缘或后端缘。
承续上段所述的椎间融合装置20,其亦可于该椎间融合器210中设置连通该容置
空间(未绘示)的一上贯穿孔213及一下贯穿孔(未绘示),该上贯穿孔213及该下贯穿孔(未
绘示)分别具有一上容置空间(未绘示)及下容置空间(未绘示),同时与该填充材料120共同
操作,使该侧翼件216可受该填充材料120推动枢转,而向该椎间融合器210侧边展开。其中,
与该填充材料120共同操作的该椎间融合装置20,其元件设置的相对位置、元件之间相互作
动的方向以及所达成的功效,皆与该椎间融合装置10相同,故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提供了一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能有效克服现
有技术下因椎间融合器与椎骨接触面积不足以及椎间融合器宽度不足,所导致的植入时稳
定性不足以及植入后容易自椎间盘滑脱等缺点。本发明藉由提供一可固化性材料搭配椎间
融合器中上下贯穿孔的结构,使该可固化性材料经由不断的充填而与上下椎骨接触,以提
升整体结构与椎骨的接触面积、摩擦力以及粘着力,有效的提升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
装置于手术初期所需要的稳定度。再者,其亦藉由于椎间融合器上设置侧穿孔及侧翼件的
设计,不仅提升了椎间融合装置整体的横向宽度以避免在手术完成后自手术部位滑脱而
出,更能在与该可固化性材料共同使用时,有效控制该可固化性材料的充填方向,避免该可
固化性材料与手术部位以外的人体组织接触,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因此,本发明确实提供一
种定位结合椎骨的椎间融合装置,其兼具手术操作的高稳定度及高安全性,提升相关领域
的技术水准,具备专利申请所需的要件。
上文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
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