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压缩机及包括该旋转压缩机的电器产品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转压缩机及包括该旋转压
缩机的电器产品。
背景技术
滚子式压缩机包括气缸、设置在气缸内的滚动活塞、设置在气缸上下两端的气缸
盖以及设置在气缸内壁的滑板,随着滚动活塞在气缸内的滚动,滚动活塞、气缸内壁及滑板
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压缩腔。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滑板靠近压缩腔的一侧的气缸内壁上开设排气口,然而,现有
方案在排气阶段基元容积的容积变化率逐渐减小,在排气前期排气速度较大,而排气后期
排气速度较小。
使用现有方案排气口,当滚动活塞转过排气口时,排气口容积内残留的高压气体
回流到吸气腔内造成吸气回流,存在较大余隙容积,造成重复做功等效率损失问题。
而且,在排气前期排气速度较大,排气阻力较大,造成压缩机能效较低。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存在的余隙容积较大、以及压缩机
能效较低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其能够减小余隙容积、提高压
缩机能效。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转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气缸、分别设置在气缸两端的上盖和下盖以
及设置在所述气缸内的滚动活塞和滑板,所述气缸的内腔由所述滚动活塞和所述滑板分隔
为吸气腔和压缩腔,所述气缸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压缩腔相连通的主排气通道,所述上盖和
所述下盖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辅助排气通道、和用于控制所述辅助排气通道开闭的辅助排气
阀;所述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位于预设区域内,所述预设区域为
由所述滚动活塞与气缸的接触点在吸气口结束侧时所述滚动活塞的外圆、所述滚动活塞的
内圆距离所述气缸的内壁最近点的转动轨迹、以及所述滑板靠近所述压缩腔的一侧延长线
围成的封闭区域;当所述旋转压缩机处于排气阶段、且所述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
压缩腔相通时,所述辅助排气阀打开、以进行排气。
优选地,当所述旋转压缩机处于压缩阶段和排气阶段之间的阶段、且所述辅助排
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腔相通时,所述辅助排气阀关闭、以使所述辅助排气通道具有
共振腔消声作用。
优选地,所述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预设区域的边界之
间保持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预设区域内设有多个所述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辅助排气通道为多个,且全部所述辅助排气通道共用一个所述进气
口。
优选地,所述辅助排气通道包括小截面部和与所述小截面部相连接的大截面部,
所述小截面部的进气口为所述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所述大截面部的出气口设有所述辅
助排气阀。
优选地,所述小截面部和所述大截面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大截面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小截面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大截面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小截面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器产品,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旋
转压缩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随着滚动活塞在气缸内的滚动,气缸的内腔由滚动活
塞和滑板分隔为吸气腔和压缩腔,气缸内壁设有主排气通道,当压缩机处于排气阶段时,主
排气通道打开,进行排气。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在上盖和下盖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辅
助排气通道、和用于控制辅助排气通道开闭的辅助排气阀。该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位于预设区域内,该预设区域为由滚动活塞与气缸的接触点在吸气口结
束侧时滚动活塞的外圆、滚动活塞的内圆距离气缸的内壁最近点的转动轨迹、以及滑板靠
近所述压缩腔的一侧延长线围成的封闭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平面是指与气缸的轴心线相垂直的平面、即气缸的横截面。
上述预设区域是指在气缸的同一横截面内上述各个轮廓线围成的封闭区域。
上述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滚动活塞的端面配合,根据滚动活塞的运动规律形
成通、断状态,由于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设置上述预设区域内,能够保证在进入压缩阶段
之后,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压缩腔连通。
同时能够保证在排气阶段结束至滚动活塞与气缸内壁的接触点到达吸气口的结
束侧之间的阶段,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与气缸的吸气口断开,这样不会造成吸气阶段辅
助排气通道内的制冷剂回流,从而辅助排气通道不会造成余隙容积。
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保持主排气通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增
设辅助排气通道,可以降低排气速度,进而降低排气能耗损失,提升能效。还可以在保持相
同排气速度的基础上,在增设辅助排气通道后,可以减小主排气通道尺寸,进而减小余隙容
积,提升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投影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由打开至关闭过程中第一状态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由打开至关闭过程中第二状态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由打开至关闭过程中第三状态示意
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由打开至关闭过程中第四状态示意
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预设区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设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设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设置示意图;
图1-图10中:
气缸—11、上盖—12、下盖—13、主排气通道—14、辅助排气通道—15、辅助排气
阀—16、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小截面部—18、大截面部—19、滚动活塞—20、滑板—
21、吸气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压缩机,其能够减小余隙容积、提高压
缩机能效。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转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
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
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气缸11、上盖12、下盖13、
滚动活塞20及滑板21,其中,滚动活塞20伸入至气缸11的内腔中,滑板21设置在气缸11的内
壁上,上盖12和下盖13用于密封气缸11的内腔。气缸11的内腔由滚动活塞20和滑板21分隔
为吸气腔和压缩腔,气缸11的内壁设有与压缩腔相连通的主排气通道14,主排气通道14设
置在靠近滑板21的排气侧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盖12和下盖13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辅助排气通道15、
和用于控制辅助排气通道15开闭的辅助排气阀16。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位置位于预设区域内,如图6中的阴影区域所示,预设区域为由滚动活塞20与气缸11的
接触点在吸气口22的结束侧时滚动活塞的外圆a、滚动活塞20的内圆距离气缸11的内壁最
近点的转动轨迹b、以及滑板21靠近压缩腔的一侧延长线c围成的封闭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平面是指与气缸11的轴心线相垂直的平面、即气缸11的横
截面。上述预设区域是指在气缸11的同一横截面内上述各个轮廓线围成的封闭区域。上述
吸气口22的结束侧,是指滚动活塞20滚动时与吸气口22最后接触的一侧。
上述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与滚动活塞20的端面配合,根据滚动活塞20的运动
规律形成通、断状态,请参考图2至图5,当滚动活塞20转过吸气结束角β(吸气口的结束侧与
滑板之间的圆心角)后,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逐渐与压缩腔连通,在排气阶段末期,辅
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又逐渐关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在一个旋转周期经历关闭(θ
2-β)——逐步连通(β-θ)——完全连通(θ-θ1)——逐步关闭(θ1-θ2)四个阶段。由于辅助排
气通道的进气口17设置上述预设区域内,能够保证在进入压缩阶段之后,辅助排气通道的
进气口17与压缩腔连通。
同时能够保证在排气阶段结束至滚动活塞20与气缸11内壁的接触点到达吸气口
22的结束侧之间的阶段,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与气缸11的吸气口22断开,这样不会造
成吸气阶段辅助排气通道15内的制冷剂回流,从而辅助排气通道15不会造成余隙容积。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保持主排气通道14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通
过增设辅助排气通道15,可以降低排气速度,进而降低排气能耗损失,提升能效。还可以在
保持相同排气速度的基础上,在增设辅助排气通道15后,可以减小主排气通道14尺寸,进而
减小余隙容积,提升能效。
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中,辅助排气通道15还可以具有共振腔消声作用,具体
可如下设置。当旋转压缩机处于压缩阶段和排气阶段之间的阶段、且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
口17与压缩腔相通时,辅助排气阀16关闭、以使辅助排气通道15具有共振腔消声作用。
如此设置,当压缩机处于压缩阶段和排气阶段之间的阶段时,辅助排气通道的进
气口17与压缩腔连通,高压制冷剂能够进入到辅助排气通道15中,而由于辅助排气阀16处
于关闭状态,辅助排气道起到共振腔的作用,能够降低振动和噪音。
另外,本实施例中,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预设区域的边
界之间保持预设距离δ,如图10所示。该预设距离δ构成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与滚动活
塞20之间的密封距离,即保证了在压缩机吸气结束的瞬间,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仍然
处于被滚动活塞20密封的状态,避免了辅助排气通道15因密封不严,而造成其内部气体回
流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区域内可以设有多个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当然,也可设
置一个辅助排气通道的进气口17。辅助排气通道1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全部辅助排气通
道15可以共用一个进气口。
为了提高辅助排气通道15的消声减振效果,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辅助排气通
道15包括小截面部18和与小截面部18相连接的大截面部19,小截面部18的进气口为辅助排
气通道的进气口17,大截面部19的出气口设有辅助排气阀16。
如此设置,被压缩的高压气体由小截面部18进入大截面部19,气流速度可得到迅
速降低,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消声减振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小截面部18和大截面部19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
中,小截面部18和大截面部19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为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如图10所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大截面部19的延伸方向和小截面部18的延伸方
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垂直,本文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产品,设有压缩机,该压缩机为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
的旋转压缩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器产品可以具体为空调器、冰箱、冷水机
等。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器产品,其压缩机能够减小余隙容积、提高压缩机能效。该
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压缩机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
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