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9797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7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05916.6

申请日:

2012.10.23

公开号:

CN102913000A

公开日:

2013.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3/06申请日:20121023|||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3/06; E02D29/045

主分类号:

E04G23/06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发明人:

张鑫; 贾强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王吉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轴线应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的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和移位轨道为框架柱或墙体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顶端为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该方法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既有建筑,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使移位轨道兼做地下空间的构件,节约了建筑材料。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其特征是,从使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地下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和拟建地下室墙体的轴线应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的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和移位轨道为移位建筑的框架柱或墙体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和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为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
轨道梁的刚度应保证建筑物移位过程的挠曲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2)当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和拟建地下室墙体与移位建筑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轴线不能全部重合时,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建成单梁、单轨道,并在上方布置滚轴和托换梁;相应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承重墙的荷载通过与托换梁相连的连系梁,从移位建筑物承重构件两侧的托换梁传递到拟建地下车库柱顶端托换梁上;轴线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仍然按照顶端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的方法;
3)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
4)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

说明书

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移位技术,尤其是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资源,成为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新建建筑物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多已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大量的既有建筑因为历史的原因,缺少前瞻性而未设计地下停车场等,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停车难。因此,对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开发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建筑物移位技术是将既有建筑整体移位至新址,解决了城市发展中拆迁和保留之间的矛盾,保护了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但在移位过程中,需要将移位用轨道从建筑物原址一直铺设至新址,为了保证轨道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刚度),轨道通常做成和原建筑物基础一样宽度和埋深的条形基础,当建筑物移到位后,该轨道通常会填埋、弃用。如果移位轨道下的软土层很厚,为了保证轨道的刚度,通常将软土层全部挖出,露出坚硬土层后才施工移位轨道,移位轨道的工程量巨大,移位后弃用会造成巨大浪费。另外,移位后原址通常需建新的建筑物,新建筑物地下室建造过程中需要将移位轨道拆除、清理, 又会增加额外的费用。
建筑物移位采用的托换梁多采用两侧夹住原墙体或框架柱的形式。因此,移位轨道也多是在原墙体或框架柱两侧的双轨道的形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果将其保留为新建地下空间的结构构件,还占用了可利用空间,降低了空间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该方法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既有建筑,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使移位轨道兼做地下空间的构件,节约了建筑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从使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多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地下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轴线应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的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和移位轨道为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墙体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为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
轨道梁的强度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荷载,还应考虑作为新建地下车库顶梁时作用的荷载;轨道梁的刚度应保证建筑物移位过程的挠曲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2)当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与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轴线不能全部重合时,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建成单梁、单轨道,并在上方布置滚轴和托换梁;相应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承重墙的荷载通过与托换梁相连的连系梁,从移位建筑物承重构件两侧的托换梁传递到拟建地下车库柱顶端托换梁上;轴线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仍然按照顶端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的方法;
3)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
4)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移位轨道和新建建筑物的地下室合二为一,既能保证移位建造的安全,又降低了工程造价。本发明在移位建筑物过程中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既有建筑,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使移位轨道兼做地下空间的构件,节约了建筑材料。单排柱柱顶两侧悬挑双轨道的设计与最初双轨道的方案相比减少了对地下空间的占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拟建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平面图;
图2是拟建地下室、地下车库和移位建筑的立面图;
图3是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重合时,车库柱和移位建筑剖面图;
图4是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重合时,托换梁和连系梁的平面布置图;
图5是部分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不重合时,车库柱和移位建筑剖面图;
图6是部分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不重合时,托换梁和连系梁的平面布置图;
其中1——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2——拟建地下室墙体;3——从柱上挑出的支撑移位轨道的牛腿;4——移位轨道;5——托换梁;6——滚轴;7——移位建筑的框架柱(或承重墙);8——连系梁,9. 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从使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多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贮藏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轴线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7的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5和移位轨道4为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顶端为向两侧悬挑(即从柱上挑出的支撑移位轨道)的牛腿3,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4;
轨道梁的强度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荷载,还应考虑作为新建地下车库顶梁时作用的荷载;轨道梁的刚度应保证建筑物移位过程的挠曲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2)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
3)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
实施例2:
如图1、2、5、6所示,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从使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多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地下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当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与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7的轴线不能全部重合时,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9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顶端建成单梁、单轨道,并在上方布置滚轴7和托换梁5;相应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承重墙7的荷载通过与托换梁5相连的连系梁8,从移位建筑承物重构件两侧的托换梁5传递到拟建地下车库柱顶端托换梁上;
2)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
3)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913000A43申请公布日20130206CN102913000ACN102913000A21申请号201210405916622申请日20121023E04G23/06200601E02D29/04520060171申请人山东建筑大学地址25010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临港开发区凤鸣路72发明人张鑫贾强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代理人王吉勇54发明名称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轴线应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的。

2、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和移位轨道为框架柱或墙体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顶端为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该方法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既有建筑,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使移位轨道兼做地下空间的构件,节约了建筑材料。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其特征是,从使用功能。

3、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地下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和拟建地下室墙体的轴线应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的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和移位轨道为移位建筑的框架柱或墙体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和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为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

4、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轨道梁的刚度应保证建筑物移位过程的挠曲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当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和拟建地下室墙体与移位建筑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轴线不能全部重合时,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建成单梁、单轨道,并在上方布置滚轴和托换梁;相应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承重墙的荷载通过与托换梁相连的连系梁,从移位建筑物承重构件两侧的托换梁传递到拟建地下车库柱顶端托换梁上;轴线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即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仍然按照顶端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的方法;3)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

5、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4)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权利要求书CN102913000A1/3页3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移位技术,尤其是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资源,成为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新建建筑物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多已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大量的既有建筑因为历史的原因,缺少前瞻性而未设计地下停车场等,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停车难。因此,对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

6、的开发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0003建筑物移位技术是将既有建筑整体移位至新址,解决了城市发展中拆迁和保留之间的矛盾,保护了有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但在移位过程中,需要将移位用轨道从建筑物原址一直铺设至新址,为了保证轨道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刚度),轨道通常做成和原建筑物基础一样宽度和埋深的条形基础,当建筑物移到位后,该轨道通常会填埋、弃用。如果移位轨道下的软土层很厚,为了保证轨道的刚度,通常将软土层全部挖出,露出坚硬土层后才施工移位轨道,移位轨道的工程量巨大,移位后弃用会造成巨大浪费。另外,移位后原址通常需建新的建筑物,新建筑物地下室建造过程中需要将移位轨道拆除、清理,又会增加额外的费用。

7、。0004建筑物移位采用的托换梁多采用两侧夹住原墙体或框架柱的形式。因此,移位轨道也多是在原墙体或框架柱两侧的双轨道的形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果将其保留为新建地下空间的结构构件,还占用了可利用空间,降低了空间使用效率。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该方法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既有建筑,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使移位轨道兼做地下空间的构件,节约了建筑材料。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从使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多建成贮藏室功。

8、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地下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轴线应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的轴线重合;由于托换梁和移位轨道为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墙体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为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说明书CN102913000A2/3页4的两侧的轨道。

9、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轨道梁的强度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荷载,还应考虑作为新建地下车库顶梁时作用的荷载;轨道梁的刚度应保证建筑物移位过程的挠曲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当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与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轴线不能全部重合时,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室墙体)顶端建成单梁、单轨道,并在上方布置滚轴和托换梁;相应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承重墙的荷载通过与托换梁相连的连系梁,从移位建筑物承重构件两侧的托换梁传递到拟建地下车库柱顶端托换梁上;轴线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拟建地下。

10、室墙体)仍然按照顶端向两侧悬挑的牛腿,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的方法;3)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4)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移位轨道和新建建筑物的地下室合二为一,既能保证移位建造的安全,又降低了工程造价。本发明在移位建筑物过程中完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既有建筑,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使移位轨道兼做地下空间的构件,节约了建筑材料。单排柱柱顶两侧悬挑双轨道的设计与最初双轨道的方案相比减少了对地下空间的占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附图说明0008图1是拟建地下室和地下车库的平面图;图2是拟建地下室、地下。

11、车库和移位建筑的立面图;图3是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重合时,车库柱和移位建筑剖面图;图4是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重合时,托换梁和连系梁的平面布置图;图5是部分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不重合时,车库柱和移位建筑剖面图;图6是部分移位轨道和地下车库柱轴线不重合时,托换梁和连系梁的平面布置图;其中1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2拟建地下室墙体;3从柱上挑出的支撑移位轨道的牛腿;4移位轨道;5托换梁;6滚轴;7移位建筑的框架柱(或承重墙);8连系梁,9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0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从使。

12、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多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贮藏室建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为保证移位轨道能作为新建车库的构件使用,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轴线和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7的轴线重合;说明书CN102913000A3/3页5由于托换梁5和移位轨道4为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两侧的双梁、双轨道的形式,拟建地下。

13、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顶端为向两侧悬挑(即从柱上挑出的支撑移位轨道)的牛腿3,支撑上方的两侧的轨道梁,轨道梁上铺槽钢作为移位轨道4;轨道梁的强度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荷载,还应考虑作为新建地下车库顶梁时作用的荷载;轨道梁的刚度应保证建筑物移位过程的挠曲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将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接;3)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0011实施例2如图1、2、5、6所示,建筑物移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从使用功能上,移位后建筑物下方地下空间多建成贮藏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物周围的地下空间多建成地下车库,地下室建。

14、成后为条形基础的多道墙体的地下空间,而地下车库部分为了车辆进出、停放方便,建成大空间的梁、板、柱组成的框架结构,即将移位建筑物的移位轨道建设成为带地下空间的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当拟建地下结构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与移位建筑物移位方向上的承重构件7的轴线不能全部重合时,轴线不重合的拟建地下结构9承重构件(拟建地下车库框架柱1、拟建地下室墙体2)顶端建成单梁、单轨道,并在上方布置滚轴7和托换梁5;相应移位建筑物的框架柱或承重墙7的荷载通过与托换梁5相连的连系梁8,从移位建筑承物重构件两侧的托换梁5传递到拟建地下车库柱顶端托换梁上;2)移位建筑物至新建地下室顶的就位位置,移位建筑物与新建地下室相连。00123)施工新建地下车库和地下室的顶板。0013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说明书CN102913000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913000A2/3页7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913000A3/3页8图6说明书附图CN10291300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