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9714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17246.0

申请日:

2011.07.29

公开号:

CN102901145A

公开日:

2013.01.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4D 13/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葛林变更后权利人: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广成路22幢乙单元401室变更后权利人:213024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怀德南路68号登记生效日:201410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D 13/02申请日:20110729|||公开

IPC分类号:

F24D13/02; E04F15/02

主分类号:

F24D13/02

申请人:

葛林

发明人:

葛林; 葛鑫琰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广成路22幢乙单元4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电热地板、安装座、插接阻挡件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和龙骨线路。在安装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系统时,先将各个安装座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平行设置铺设在地面上,再将处理好的各相应的龙骨线路放入相应的安装座的插座槽部中,将各龙骨线路的第一龙骨插座与相应的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进行防水插接配合且电连接;最后通过插接阻挡件将各电热地板固定连接在相应的安装座上,且电热地板通过其插头组件与相应的龙骨线路的龙骨插座相互防水插接配合且电连接,最终各电热地板则以并联的方式工作,当电源接通时,所有电热地板一起发热用来取暖,即便是某一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的电热地板工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电热地板,包括底板(11)和上板(12),上板(12)由其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端面上而构成地板主体(10);地板主体(10)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前侧连接部和后侧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地板主体(10)在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使用时间接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扣接槽部;2个扣接槽部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主体(10);2个扣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地板主体(10)还在左右两端各设有1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2个安装槽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安装槽和右侧安装槽;
底板(11)为基本呈长方体形的板体,底板(11)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11‑1),上部凹槽(11‑1)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底板(11),且上部凹槽(11‑1)的左部与左侧安装槽相接通,上部凹槽(11‑1)的右部与右侧安装槽相接通;
电热片(13)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防水式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13)设置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中;
插头组件(14)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141)和右插头组件(142);每个插头组件(14)均包括插头座(14‑1)、导电铜片(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包括插孔部(14‑1‑1)和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的引出部(14‑1‑2),引出部(14‑1‑2)的端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14‑1‑3);铜插针(14‑3)与导电铜片(14‑2)电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该插头座(14‑1)形成一体式构件;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铜插针(14‑3)铅垂设置,且铜插针(14‑3)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14‑1‑1)中,铜插针(14‑3)的头部位于插孔部(14‑1‑1)的内腔中;
每个插头组件(14)设置在地板主体(10)的相应一个安装槽中,且由各自的插头座(14‑1)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地板主体(10)上;
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左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左插头组件(141)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左插头组件(141)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右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右插头组件(142)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右插头组件(142)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2‑1),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和位于主体部(12‑1)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12‑2);所述扣接槽部(12‑2)分为左侧扣接槽部(12‑21)和右侧扣接槽部(12‑22);上板(12)的插接榫部(12‑3)即为地板主体(10)的前侧连接部,上板(12)的插接槽部(12‑4)即为地板主体(10)的后侧连接部,上板(12)的左侧扣接槽部(12‑21)即为地板主体(10)的左侧扣接槽部,上板(12)的右侧扣接槽部(12‑22)即为地板主体(10)的右侧扣接槽部;
上板(12)的左右2个扣接槽部(12‑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12‑2‑1)、下支撑部(12‑2‑2)和上侧阻挡部(12‑2‑3);各扣接槽部(12‑2)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主体部(12‑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
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左侧扣接槽部(12‑21)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下支撑部(12‑2‑2)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左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2‑5);
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右侧扣接槽部(12‑22)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下支撑部(12‑2‑2)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2‑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2条纵向槽;分别是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且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1‑2)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
所述电热片(13)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2片长条形铜皮(13‑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3)和2个焊点(13‑4);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电热地板(1)的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13‑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13‑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及铜皮(13‑2)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13‑2)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4)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露出的铜皮上;上板(12)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1)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12‑7);所述底板(11)的与上述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该2个长条状通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11‑2)和右侧插接孔(11‑3);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的位于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的位于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12‑7)相对应;
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引出部(14‑1‑2)有2个,分别从插头座(14‑1)的前后两侧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与上板(12)的相应一个插头孔(12‑7)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12‑7)中,引出部(14‑1‑2)与底板(11)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14‑1‑1)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插孔部(14‑1‑1)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14‑1‑4);插孔部(14‑1‑1)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
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导电铜片(14‑2)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导电铜片(14‑2)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14‑2)的2个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相应一个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电极通过焊点(13‑4)分别与位于底板(11)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
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地板(1)、安装座(2)、插接阻挡件(31)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龙骨线路(400);
电热地板(1)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电热地板(1)包括底板(11)、上板(12)、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上板(12)由其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端面上而构成地板主体(10);地板主体(10)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前侧连接部和后侧连接部;地板主体(10)在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使用时间接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扣接槽部;2个扣接槽部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主体(10);2个扣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地板主体(10)还在左右两端各设有1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2个安装槽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安装槽和右侧安装槽;
底板(11)为基本呈长方体形的板体,底板(11)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11‑1),上部凹槽(11‑1)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底板(11),且上部凹槽(11‑1)的左部与左侧安装槽相接通,上部凹槽(11‑1)的右部与右侧安装槽相接通;
电热片(13)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防水式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13)设置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中;
插头组件(14)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141)和右插头组件(142);每个插头组件(14)均包括插头座(14‑1)、导电铜片(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包括插孔部(14‑1‑1)和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的引出部(14‑1‑2),引出部(14‑1‑2)的端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14‑1‑3);铜插针(14‑3)与导电铜片(14‑2)电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该插头座(14‑1)形成一体式构件;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铜插针(14‑3)铅垂设置,且铜插针(14‑3)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14‑1‑1)中,铜插针(14‑3)的头部位于插孔部(14‑1‑1)的内腔中;
每个插头组件(14)设置在地板主体(10)的相应一个安装槽中,且由各自的插头座(14‑1)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地板主体(10)上;
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左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左插头组件(141)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左插头组件(141)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右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右插头组件(142)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右插头组件(142)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安装座(2)的条数由电热地板(1)的数量和安装座(2)自身的长度所确定,且每条安装座(2)是单个的安装座(2),或者是由数个安装座(2)前后相接构成;每个安装座(2)均为长条状的挤塑件经后加工得到的塑料一体件,安装座(2)包括2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22),2个插座槽部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座槽部(21)和右插座槽部(23),并且左插座槽部(21)、燕尾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3)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插座槽部(22)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左插座槽(21‑1),燕尾槽部(22)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位于上部的燕尾槽段(22‑1)和位于下部的截面呈矩形的安装槽段(22‑2),右插座槽部(24)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右插座槽(23‑1);
插接阻挡件(31)的数量与电热地板(1)的数量相对应,各插接阻挡件(31)均包括位于上部的阻挡部(31‑1)和位于下部的插接部(31‑2),且下部的插接部(31‑2)的左右外侧形状与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2)的燕尾槽段(22‑1)的形状相对应,上部的阻挡部(31‑1)的上部的左右外侧形状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锁扣槽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将插接阻挡件(31)的插接部(31‑2)插入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2)中,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结构;
供电线路(600)有1条,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头(6)和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每个供电插头(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钉(62);座体(61)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62)固定在座体(61)中;第一电线(71)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72)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71)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一电线(71)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72)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二电线(7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
龙骨线路(400)的数量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数量相同;每条龙骨线路(400)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龙骨插座(4)和一根电线(5);每个龙骨插座(4)均包括插座座体(41)和铜套(42);插座座体(41)是注塑一体件,铜套(42)固定在插座座体(41)中,与电线(5)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41)与电线(5)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电线(5)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各龙骨线路(400)的位于前端的第一龙骨插座(4‑1)的铜套(42)的内径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各龙骨线路(400)的其余龙骨插座(4)的铜套(42)的内径与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的外径相对应;使用时,各龙骨线路(400)位于将供电线路(600)的各供电插头(6)插在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形成相互密封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龙骨插座(4)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将各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插在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形成相互密封连接固定,且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插入各相应的龙骨插座(4)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在安装电热地板系统的过程中,各条安装座(2)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铺设固定在地面上,各条安装座(2)相互间平行设置; 
在固定各个安装座(2)前,在各条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和右插座槽部(23)中各穿入一条龙骨线路(400);各条龙骨线路(400)的位于前端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各相应安装座(2)的前端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龙骨插座(4);并在安装座(2)中设置相应数量的插接阻挡件(31); 
将电热地板(1)以与安装座(2)相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2)上,也即电热地板(1)按其长度方向沿左右向放置,并且设置在装有龙骨线路(400)的从左至右依次相邻而称为左侧安装座、中间安装座和右侧安装座的3条安装座(2)上;
从上向下将所述电热地板(1)的左侧插头组件(14)插入位于左侧的安装座(2)的右插座槽部(23)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将所述电热地板(1)的右侧插头组件(14)插入位于右侧的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所述电热地板(1)的中部则坐落在位于中间安装座(2)上;
再分别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位于所述电热地板(1)右侧的右侧电热地板和位于所述的电热地板(1)左侧的左侧电热地板;当安装好右侧电热地板和左侧电热地板后,所述电热地板(1)的右端部位与右侧电热地板的左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右卡槽,所述电热地板(1)的左端部位与左侧电热地板的右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左卡槽;然后将已经位于右侧安装座(2)的燕尾槽(23‑1)中的位于最前端的一个右侧的插接阻挡件(31)沿燕尾槽(23‑1)从后向前移动到上述右卡槽中,将已经位于左侧安装座(2)的燕尾槽段(22‑1)中的位于最前端的一个左侧的插接阻挡件(31)沿燕尾槽段(22‑1)从后向前移动到上述左卡槽中,从而所述电热地板(1)的右端部位被相应的插接阻挡件(31)锁定在右侧安装座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所述电热地板(1)的左端部位被相应的插接阻挡件(31)锁定在左侧安装座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完成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排上的各个电热地板的安装;
再按照上述方法完成各排的电热地板(1)的安装,前后相邻的2排电热地板(1)之间,各电热地板(1)还与相邻的电热地板(1)通过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和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相互插接连接配合。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包括左侧板(2‑1)、左连接板(2‑2)、第一中侧板(2‑3)、中间连接板(2‑4)、第二中侧板(2‑5)、右连接板板(2‑)6和右侧板(2‑7);安装座(2)的左侧板(2‑1)、第一中侧板(2‑3)、第二中侧板(2‑5)和右侧板(2‑7)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在长度上相等;
安装座(2)的左连接板(2‑2)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左侧板(2‑1)的右侧中部上,左连接板(2‑2)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3)的左侧中部上;安装座(2)的中间连接板(2‑4)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3)的右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2‑4)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5)的左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2‑4)开有沿前后向分布的圆心位于中间连接板(2‑4)中部上的多个用于固定安装座(2)的上下贯通中间连接板(2‑4)的固定孔(2‑4‑1);安装座(2)的右连接板(2‑6)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5)的右侧中部上,右连接板(2‑6)还从左方连接在右侧板(2‑7)的左侧中部上,且在水平高度上与左连接板(2‑2)的水平高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得左侧板(2‑1)的上部、左连接板板(2‑2)和第一中侧板(2‑3)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以及相应的左插座槽(21‑1),使得第一中侧板(2‑3)、中间连接板(2‑4)和第二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燕尾槽部(22)以及相应的燕尾槽段(22‑1)和安装槽段(22‑2),使得右侧板(2‑7)的上部、右连接板(2‑6)和第二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座(2)的右插座槽部23以及相应的右插座槽(23‑1);
第一中侧板(2‑3)的上部为燕尾槽左部,第一中侧板(2‑3)的上部的右侧设有燕尾槽左槽,该燕尾槽左槽由前后向的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2‑3‑1)和位于第一斜面(2‑3‑1)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一支撑面(2‑3‑2)组成,第一斜面(2‑3‑1)与第一支撑面(2‑3‑2)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2‑3‑1)与水平面的夹角α1为20度至70度;
第二中侧板(2‑5)的上部为为燕尾槽右部,第二中侧板(2‑5)的上部的左侧设有燕尾槽右槽,该燕尾槽右槽由前后向的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2‑5‑1)和位于第二斜面(2‑5‑1)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二支撑面(2‑5‑2)组成,第二斜面(2‑5‑1)于第二支撑面(2‑5‑2)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2‑5‑1)与水平面的夹角α2为20度至70度,燕尾槽左槽和燕尾槽右槽属于燕尾槽段(22‑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2‑1),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和位于主体部(12‑1)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12‑2);所述扣接槽部(12‑2)分为左侧扣接槽部(12‑21)和右侧扣接槽部(12‑22);上板(12)的插接榫部(12‑3)即为地板主体(10)的前侧连接部,上板(12)的插接槽部(12‑4)即为地板主体(10)的后侧连接部,上板(12)的左侧扣接槽部(12‑21)即为地板主体(10)的左侧扣接槽部,上板(12)的右侧扣接槽部(12‑22)即为地板主体(10)的右侧扣接槽部;
上板(12)的左右2个扣接槽部(12‑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12‑2‑1)、下支撑部(12‑2‑2)和上侧阻挡部(12‑2‑3);各扣接槽部(12‑2)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主体部(12‑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
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左侧扣接槽部(12‑21)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下支撑部(12‑2‑2)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左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2‑5);
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右侧扣接槽部(12‑22)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下支撑部(12‑2‑2)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2‑6)。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2条纵向槽;分别是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且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1‑2)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
所述电热片(13)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2片长条形铜皮(13‑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3)和2个焊点(13‑4);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电热地板(1)的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13‑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13‑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及铜皮(13‑2)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13‑2)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4)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露出的铜皮上;上板(12)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1)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12‑7);所述底板(11)的与上述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该2个长条状通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11‑2)和右侧插接孔(11‑3);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的位于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的位于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12‑7)相对应;
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引出部(14‑1‑2)有2个,分别从插头座(14‑1)的前后两侧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与上板(12)的相应一个插头孔(12‑7)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12‑7)中,引出部(14‑1‑2)与底板(11)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14‑1‑1)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插孔部(14‑1‑1)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14‑1‑4);插孔部(14‑1‑1)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
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导电铜片(14‑2)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导电铜片(14‑2)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14‑2)的2个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相应一个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电极通过焊点(13‑4)分别与位于底板(11)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座体(41)包括主体部(41‑1)、连接部(41‑2)和注塑连接部(41‑3);主体部(41‑1)的形状为工字形,连接部(4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连接部(41‑2)设有与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卡接槽(14‑1‑3)相应的作为插头卡接部(41‑2‑1)的环形凸出部位,连接部(41‑2)还具有位于插头卡接部(41‑2‑1)的上方的能设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将多个相同的铜套(42)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铜套(4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铜套(42)位于插座座体(41)的内腔中,且铜套(42)的下部外侧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中,铜套(42)的上部从上方与插座座体(4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4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龙骨插座(4);连接在同一根电线(5)上的各个龙骨插座(4)构成一条相应的龙骨线路(400);龙骨线路(400)的长度根据安装座(2)的长度进行设置,裸露出的引出线的电线(5)的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
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和注塑连接部(61‑3);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下部上设有与龙骨插座(4)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相应的卡接槽(61‑2‑1);将一组多个供电插钉(62)按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的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的,且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将另一组多个供电插钉(62)按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的距离等间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的上,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且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沿护套线(7)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座(2)的2个插座槽部之间的距离;将各供电插钉(62)和护套线(7)的包括一股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62)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61‑1)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62)的向下穿过护套线(7)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座体(6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6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头(6);使用时,护套线(7)中的2根电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从而使得同一组的两个供电插头(6)的一个成为正极供电插头,另一个成为负极供电插头;
安装时,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中设有相应的密封圈;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中设有相应的密封圈;各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电热地板(1)的相应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插头卡接槽(14‑1‑4)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各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相应的供电插头(6)的座体(61)的连接套部(61‑2)的卡接槽(61‑2‑1)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说明书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地板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取暖方式,它是将电热材料铺设在地板下面,通过对电热材料加热而使地板供热。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826C(申请号92114554.3)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该地板是在地板块中设有水平方向的2个通孔,将电热线穿入通孔中,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通孔的端口采用喇叭口。为了更加安全,地板块可加入阻燃材料,或者地板块采用木粉、石棉粉和适量粘合剂压制而成。虽然该文献未对如何进行电热线的接线进行描述,但从上述“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内容中可以推断其电热线是逐块穿过地板块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在安装中也会损坏电热线,还有就是一旦某处的电热线有损坏而不导通,则所有地板块都不能发热。
中国专利文献CN2495931Y公开了一种发热地板,该地板是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强化地板块和盘旋预埋在其中的电发热导线构成,在强化地板块的左端面上有纵向凸起,右端面上有纵向凹槽,纵向凸起可与纵向凹槽相匹配,在强化地板块上端面的左右两边各安有一个插头,下端面与上端面插头对应位置各安有一个插座,插头与插座相匹配,且上下端面的左右两组插头和插座分别与电发热导线的两端相连,在导线中串联有热保护器。这种电热地板系统的不足在于:在相邻地板之间采用插头插座的供电方式不可靠,这是因为地板的厚度通常不超过1.2厘米,要在这样一个高度之中设置插头和插座,必须设计专门的插头与插座,即使是这样插头与插座相互接触的距离也很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接触不好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发热,而且会造成安全隐患。这种结构的地板系统一旦某处的插头插座不导通,则会造成一排电热地板块都不能发热。
中国专利文献CN101078295A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包括实木地板基层、地板基层下的防潮层,地板基层上依次设置的铝箔反射层、环氧树脂绝缘层、远红外线电发热层、环氧树脂绝缘传热层、实木面板层以及耐磨面漆层,远红外线电发热层采用的是红外线发热纸制作,并塑封在绝缘层和绝缘传热层中,只将电源连接线留在塑封层的外端。在通过聚氨酯胶将上述环氧树脂塑封与实木地板基层及实木面板层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电热地板结构;该电热地板使用时铺设在室内地面上,再将其中的电源连接线并联连接,然后根据需要串联一带有开关的温度控制器,实现自动控温,地板表面温度在25‑40℃范围内。当室内无人时,可根据需要将温度控制器调至低温状态下或切断电源。该文献中的电热地板之间采用并联方式进行供电,虽然解决了一处电连接失效后会导致所有地板或一排地板电连接同时失效的后果,但是所有地板的电源连接线并联在一起,一方面在连接电源线时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电源线的走线设定好,需要在地面上开凿线槽,安装很不方便,有安全性隐患;并且该电热地板通过聚氨酯胶将环氧树脂塑封与实木地板基层及实木面板层粘结在一起,由于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材质不同,各自的热胀冷缩率也不同,所以当温度有变化时会导致各层之间开裂。而且上述几种电热地板均不防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使用寿命较长和防水性较好的电热地板。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时安装简便、安全性高、防水性较好、后续维修保养方便、电热地板可更换,而且在使用时即便地板系统中某块电热地板损坏不能工作也不会影响其他电热地板的正常工作的电热地板系统。
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电热地板,包括底板和上板,上板由其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上而构成地板主体。地板主体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前侧连接部和后侧连接部。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电热片和插头组件。地板主体在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使用时间接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扣接槽部。2个扣接槽部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主体。2个扣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地板主体还在左右两端各设有1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2个安装槽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安装槽和右侧安装槽。
上述底板为基本呈长方体形的板体,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上部凹槽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底板,且上部凹槽的左部与左侧安装槽相接通,上部凹槽的右部与右侧安装槽相接通。
上述电热片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防水式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凹槽中。
上述插头组件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和右插头组件。每个插头组件均包括插头座、导电铜片和铜插针。插头座为注塑一体件,包括插孔部和连接在插孔部上的引出部,引出部的端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铜插针与导电铜片电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注塑时与该插头座形成一体式构件。导电铜片的端头从插头座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的连接孔中。铜插针铅垂设置,且铜插针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中,铜插针的头部位于插孔部的内腔中。
上述每个插头组件设置在地板主体的相应一个安装槽中,且由各自的插头座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地板主体上。
上述电热片的左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的上部凹槽的左部的与地板主体的左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左插头组件的基座的连接孔的上方,将左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的端头与电热片的左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上述电热片的右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的上部凹槽的右部的与地板主体的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右插头组件的基座的连接孔的上方,将右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的端头与电热片的右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板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前侧的插接榫部、位于主体部后侧的插接槽部和位于主体部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所述扣接槽部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上板的插接榫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前侧连接部,上板的插接槽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后侧连接部,上板的左侧扣接槽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左侧扣接槽部,上板的右侧扣接槽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右侧扣接槽部。
上述的上板的左右2个扣接槽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下支撑部和上侧阻挡部。各扣接槽部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从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上。
上述的左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上,从而使得左侧扣接槽部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上。左侧扣接槽部的下支撑部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从左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内侧限位部和下支撑部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
上述的右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上,从而使得右侧扣接槽部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上;右侧扣接槽部的下支撑部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的右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内侧限位部和下支撑部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
以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2条纵向槽,分别是前纵向槽和后纵向槽,且前纵向槽和后纵向槽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
上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长条形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电热地板的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露出的铜皮上。上板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板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所述底板的与上述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该2个长条状通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和右侧插接孔。底板的左侧插接孔与位于上方的上板的左侧插头孔共同形成地板主体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的左侧插接孔的位于上板的左侧插头孔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相对应。底板的右侧插接孔与位于上方的上板的右侧插头孔共同形成地板主体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的右侧插接孔的位于上板的右侧插头孔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相对应。
上述各插头组件的插头座的引出部有2个,分别从插头座的前后两侧连接在插孔部上。插头座的插孔部与上板的相应一个插头孔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中,引出部与底板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插孔部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插孔部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
上述各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的上端与导电铜片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导电铜片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的插孔部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的2个端头从插头座中伸出而位于相应一个引出部的连接孔中。各相应的电热片的电极通过焊点分别与位于底板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电热地板、安装座、插接阻挡件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和龙骨线路。
上述电热地板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电热地板包括底板、上板、电热片和插头组件。上板由其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上而构成地板主体。地板主体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前侧连接部和后侧连接部。地板主体在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使用时间接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扣接槽部。2个扣接槽部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主体。2个扣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地板主体还在左右两端各设有1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2个安装槽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安装槽和右侧安装槽。
上述底板为基本呈长方体形的板体,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上部凹槽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底板,且上部凹槽的左部与左侧安装槽相接通,上部凹槽的右部与右侧安装槽相接通。
上述电热片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防水式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设置在底板的上部凹槽中。
上述插头组件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和右插头组件。每个插头组件均包括插头座、导电铜片和铜插针。插头座为注塑一体件,包括插孔部和连接在插孔部上的引出部,引出部的端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铜插针与导电铜片电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注塑时与该插头座形成一体式构件。导电铜片的端头从插头座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的连接孔中。铜插针铅垂设置,且铜插针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中,铜插针的头部位于插孔部的内腔中。
上述每个插头组件设置在地板主体的相应一个安装槽中,且由各自的插头座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地板主体上。
上述电热片的左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的上部凹槽的左部的与地板主体的左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左插头组件的基座的连接孔的上方,将左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的端头与电热片的左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上述电热片的右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的上部凹槽的右部的与地板主体的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右插头组件的基座的连接孔的上方,将右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的端头与电热片的右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所述安装座的条数由电热地板的数量和安装座自身的长度所确定,且每条安装座是单个的安装座,或者是由数个安装座前后相接构成。每个安装座均为长条状的挤塑件经后加工得到的塑料一体件,安装座包括2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2个插座槽部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座槽部和右插座槽部,并且左插座槽部、燕尾槽部和右插座槽部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插座槽部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左插座槽,燕尾槽部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位于上部的燕尾槽段和位于下部的截面呈矩形的安装槽段,右插座槽部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右插座槽。
上述插接阻挡件的数量与电热地板的数量相对应,各插接阻挡件均包括位于上部的阻挡部和位于下部的插接部,且下部的插接部的左右外侧形状与安装座的燕尾槽部的燕尾槽段的形状相对应,上部的阻挡部的上部的左右外侧形状与相应的电热地板的锁扣槽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将插接阻挡件的插接部插入安装座的燕尾槽部中,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结构。
上述供电线路有1条,供电线路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头和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每个供电插头均包括座体和供电插钉。座体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固定在座体中。第一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供电插头的供电插钉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供电插头的供电插钉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与相应的第一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与相应的第二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
上述龙骨线路的数量与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的数量相同。每条龙骨线路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龙骨插座和一根电线。每个龙骨插座均包括插座座体和铜套。插座座体是注塑一体件,铜套固定在插座座体中,与电线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与电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电线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各龙骨线路的位于前端的第一龙骨插座的铜套的内径与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的供电插钉的外径相对应,各龙骨线路的其余龙骨插座的铜套的内径与电热地板的插头组件的铜插针的外径相对应。使用时,各龙骨线路位于将供电线路的各供电插头插在各龙骨线路的相应的龙骨插座上,形成相互密封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头的供电插钉插入各相应的龙骨插座的铜套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将各电热地板的插头组件插在各龙骨线路的相应的龙骨插座上,形成相互密封连接固定,且各插头组件的铜插针插入各相应的龙骨插座的铜套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上述电热地板系统的各条安装座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铺设固定在地面上,各条安装座相互间平行设置。 
上述各条安装座的左插座槽部和右插座槽部中各穿入一条龙骨线路。各条龙骨线路的位于前端的第一龙骨插座位于各相应安装座的前端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龙骨插座;并在安装座中设置相应数量的插接阻挡件。 
上述电热地板以与安装座相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上,也即电热地板按其长度方向沿左右向放置,并且设置在装有龙骨线路的从左至右依次相邻而称为左侧安装座、中间安装座和右侧安装座的3条安装座上。从上向下将所述电热地板的左侧插头组件插入位于左侧的安装座的右插座槽部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的相应的龙骨插座上,将所述电热地板的右侧插头组件插入位于右侧的安装座的左插座槽部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的相应的龙骨插座上。所述电热地板的中部则坐落在位于中间安装座上。
上述同样的方法安装位于所述电热地板右侧的右侧电热地板和位于所述的电热地板左侧的左侧电热地板;当安装好右侧电热地板和左侧电热地板后,所述电热地板的右端部位与右侧电热地板的左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右卡槽,所述电热地板的左端部位与左侧电热地板的右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左卡槽。然后将已经位于右侧安装座的燕尾槽中的位于最前端的一个右侧的插接阻挡件沿燕尾槽从后向前移动到上述右卡槽中,将已经位于左侧安装座的燕尾槽段中的位于最前端的一个左侧的插接阻挡件沿燕尾槽段从后向前移动到上述左卡槽中,从而所述电热地板的右端部位被相应的插接阻挡件锁定在右侧安装座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所述电热地板的左端部位被相应的插接阻挡件锁定在左侧安装座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完成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排上的各个电热地板的安装。
上述再按照上述方法完成各排的电热地板的安装,前后相邻的2排电热地板之间,各电热地板还与相邻的电热地板通过位于主体部前侧的插接榫部和位于主体部后侧的插接槽部相互插接连接配合。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安装座包括左侧板、左连接板、第一中侧板、中间连接板、第二中侧板、右连接板板和右侧板。安装座的左侧板、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和右侧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在长度上相等。
上述安装座的左连接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左侧板的右侧中部上,左连接板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的左侧中部上。安装座的中间连接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的右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的左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开有沿前后向分布的圆心位于中间连接板中部上的多个用于固定安装座的上下贯通中间连接板的固定孔。安装座的右连接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的右侧中部上,右连接板还从左方连接在右侧板的左侧中部上,且在水平高度上与左连接板的水平高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得左侧板的上部、左连接板板和第一中侧板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的左插座槽部以及相应的左插座槽,使得第一中侧板、中间连接板和第二中侧板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的插接部的燕尾槽部以及相应的燕尾槽段和安装槽段,使得右侧板的上部、右连接板和第二中侧板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座的右插座槽部23以及相应的右插座槽。
上述第一中侧板的上部为燕尾槽左部,第一中侧板的上部的右侧设有燕尾槽左槽,该燕尾槽左槽由前后向的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和位于第一斜面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一支撑面组成,第一斜面与第一支撑面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1为20度至70度。
上述第二中侧板的上部为为燕尾槽右部,第二中侧板的上部的左侧设有燕尾槽右槽,该燕尾槽右槽由前后向的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和位于第二斜面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二支撑面组成,第二斜面于第二支撑面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2为20度至70度,燕尾槽左槽和燕尾槽右槽属于燕尾槽段。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板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前侧的插接榫部、位于主体部后侧的插接槽部和位于主体部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所述扣接槽部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上板的插接榫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前侧连接部,上板的插接槽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后侧连接部,上板的左侧扣接槽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左侧扣接槽部,上板的右侧扣接槽部即为地板主体的右侧扣接槽部。
上述上板的左右2个扣接槽部包括均沿上部主体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下支撑部和上侧阻挡部。各扣接槽部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从主体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上。
上述左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上,从而使得左侧扣接槽部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上。左侧扣接槽部的下支撑部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从左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内侧限位部和下支撑部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
上述右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上,从而使得右侧扣接槽部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上。右侧扣接槽部的下支撑部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的内侧限位部的右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的上侧阻挡部、内侧限位部和下支撑部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2条纵向槽。分别是前纵向槽和后纵向槽,且前纵向槽和后纵向槽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
所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长条形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个焊点。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电热地板的底板的上部凹槽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露出的铜皮上;上板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板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所述底板的与上述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该2个长条状通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和右侧插接孔。底板的左侧插接孔与位于上方的上板的左侧插头孔共同形成地板主体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的左侧插接孔的位于上板的左侧插头孔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相对应。底板的右侧插接孔与位于上方的上板的右侧插头孔共同形成地板主体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的右侧插接孔的位于上板的右侧插头孔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相对应。
上述各插头组件的插头座的引出部有2个,分别从插头座的前后两侧连接在插孔部上。插头座的插孔部与上板的相应一个插头孔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中,引出部与底板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插孔部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插孔部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
上述各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的上端与导电铜片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导电铜片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的插孔部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的2个端头从插头座中伸出而位于相应一个引出部的连接孔中。各相应的电热片的电极通过焊点分别与位于底板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的导电铜片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插座座体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注塑连接部。主体部的形状为工字形,连接部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电热地板的插头组件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连接部设有与电热地板的插头组件的插头卡接槽相应的作为插头卡接部的环形凸出部位,连接部还具有位于插头卡接部的上方的能设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圈槽。将多个相同的铜套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铜套和电线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形成一体件,其中的铜套位于插座座体的内腔中,且铜套的下部外侧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中,铜套的上部从上方与插座座体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的主体部与电线的伸出插座座体的主体部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龙骨插座。连接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各个龙骨插座构成一条相应的龙骨线路;龙骨线路的长度根据安装座的长度进行设置,裸露出的引出线的电线的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
上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的座体包括座体主部、连接套部和注塑连接部。连接套部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的下侧上;连接套部的内壁下部上设有与龙骨插座的连接部的插头卡接部相应的卡接槽。将一组多个供电插钉按电热地板的长度的一半的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中的第一电线的,且供电插钉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将另一组多个供电插钉按电热地板的长度的一半的距离等间钉在护套线中的第二电线的上,供电插钉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且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个供电插钉之间的沿护套线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座的2个插座槽部之间的距离。将各供电插钉和护套线的包括一股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注塑时与该座体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的向下穿过护套线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的轴线部位上。座体与相应的护套线的伸出座体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头。使用时,护套线中的2根电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从而使得同一组的两个供电插头的一个成为正极供电插头,另一个成为负极供电插头。
上述插头组件的插头座的第一密封圈槽中设有相应的密封圈,龙骨插座的插座座体的第二密封圈槽中设有相应的密封圈。各龙骨插座的插座座体的连接部的插头卡接部位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插头组件的插头座的插头卡接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龙骨插座的插座座体的连接部的插头卡接部位于相应的供电插头的座体的连接套部的卡接槽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电热地板以设置在其上板和底板构成的内部腔体中的电热片作为发热元件,还在底板左右两端靠内的部位各设有一个上下向的插头孔,插头孔中设有插头组件,插头组件的铜插针通过导电铜片和铜皮与电热片的左右电极的相应的一个电极电连接;电热地板还在其上板左右两端各设有扣接槽部。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系统(简称为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安装座是通过挤塑再进行机加工后得到,长度为1米至6米不等,实际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或拼接,形成与所铺设的房间的长度或宽度相等的位于一直线上的统称为一条安装座的一个或数个安装座;在一个房间中,设有数条安装座,各条安装座相互平行;安装座上设有位于左右向的中部的燕尾槽部和位于燕尾槽部的左右侧的各1个插座槽部,安装座为固定电热地板和安装地板供电系统提供了基础。本发明的地板系统中的插接阻挡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一块电热地板的宽度,在使用中,插接阻挡件的下部插接在安装座的燕尾槽部中,插接阻挡件的上部左侧与位于插接阻挡件的左侧的电热地板的扣接槽部相配合,从而使得插接阻挡件在右上方对该左侧的电热地板形成了阻挡定位;同时,插接阻挡件的上部右侧与位于插接阻挡件的右侧的电热地板的扣接槽部相配合,从而使得插接阻挡件在左上方对该右侧的电热地板形成了阻挡定位;再有,在插接阻挡件的长度等于电热地板的宽度时,插接阻挡件的上部还能够对与其前后侧相接触的相应的电热地板进行阻挡;通过插接阻挡件的插接和阻挡,可以将相应结构的电热地板方便地安装在安装座上。本发明的地板供电系统包括1条供电线路和数条龙骨线路,供电线路上的供电插头的个数通常与龙骨线路的条数相同,龙骨线路的条数通常是安装座条数的2倍再少2条,或者可以另外制作专门的只有1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的安装座,用于设置在房间的2个侧边上,每个侧边的安装座只设置1条龙骨线路,而本发明所述的每个安装座则仍设置2条龙骨线路;每条龙骨线路上的龙骨插座的数量通常是铺设在相应1条安装座上的电热电板的数量的一半再加上位于该条安装座的1个端部的用于与供电线路相连接的1个端头龙骨插座。安装本发明的地板供电系统时,将各条龙骨线路的各个龙骨插座设置在相应一条安装座的插座槽中,将供电线路的各个供电插头由其供电插钉插接固定在相应1条龙骨线路上的端头龙骨插座的铜套中,在将电热地板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同时,将电热地板的位于板端的插头组件的铜插针插接在龙骨线路上的相应1个龙骨插座的铜套中,如此,则完成了地板供电系统的安装。由此可见,安装本发明的电热地板和相应的地板系统的操作简便易行,这为高质量安装电热地板系统提供了保证。
(2)在安装本发明的地板系统时,首先安装的是安装座。可以通过在地面钻孔后放入塑料膨胀管,再用螺钉将安装座固定在地面上。由于安装座采用塑料材质,故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木材的用量,而且安装座的插接部位用挤塑方法制得,不仅可方便地得到较为复杂的截面形状,而且塑料材质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地板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对热胀冷缩进行自动调整,另外,在确定电热地板和安装座的尺寸时,也可预先留下供材料伸缩的间隙,而使得地板系统在各种环境温度下有相应的自动调整能力,确保地板系统的平整。
(3)在将电热地板安装于安装座上时,不需要打钉,是一种无钉卡装式的电热电板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由于采用插接技术,使得地板系统在后续的维修和保养中,通过相应的工具从安装槽中伸入插接阻挡件的下部相应的插接阻挡件的端头处,便可将插接阻挡件轻松地勾出拆下,既不会损坏地板和安装座,也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
(4)本发明的电热片设置在电热地板的底板的凹槽中,电热地板的底板与上板的材质相同且通过聚氨酯热熔胶直接粘结成为一体,避免了不同材质之间相互粘结受热胀冷缩影响而产生开裂的问题;还通过粘结剂使得电热片的上侧面粘结在上部面板上,以及使得电热片的下侧面粘结在下部主体上,结构可靠。
(5)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的每一块均为一个独立的发热单元,即使某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电热地板的工作,而且更换方便。
(6)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的电热片的导电发热层和铜皮被压实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使导电发热层和铜皮与空气隔绝,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热片的使用寿命。
(7)本发明的地板供电系统中的供电线路是由多个供电插头和1根含有2根电线的护套线组成,并且优选的密封方式是护套线的相应一段和相应的供电插钉在相应一个供电插头的座体注塑时作为嵌件而与该座体连为一体,从而在护套线和供电插头的座体之间具有完全的密封防水性;地板供电系统中的每条龙骨线路由多个龙骨插座和1根电线组成,并且优选的密封方式是电线的相应一段和相应的铜套在相应一个龙骨插座的插座座体注塑时作为嵌件而与该插座座体连为一体,从而在电线和龙骨插座的插座座体之间具有完全的密封防水性;每块电热地板的插头组件在与龙骨线路的相应的龙骨插座安装配合时,以及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与相应的龙骨线路的端头龙骨插座安装配合时,均采用两道密封,大大提高了相互之间连接的密封防水性,上述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得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防水性非常好,即使发生意外的漏水情况,或天气潮湿室内湿度大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本系统的正常工作,从根本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在启动本发明的地板供电系统后,迅速将水份赶走。
(8)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的电热片的导电发热层优选800至1000目的石墨粉作为主要的导电材料,使得整个电热片的不同部位的温度非常接近,最大的温度差值也能保持在1度以内,从而整个电热片发热较为均匀,而且作为电极的铜皮通过导电胶紧密贴合在碳墨层上,避免了电极处产生较大的电流,使电极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前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热地板的电热片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1为图7中的上板的示意图;
图7‑2为图7中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7‑3为图7‑2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7中的插头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从图1的正前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的前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C‑C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插接阻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插接阻挡件与图11所示的安装座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从图15的前侧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龙骨线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龙骨插座中的铜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龙骨线路安装在图10所示的安装座中的示意图;
图20为图9所示的电热地板的插头组件安装在图17所示的龙骨线路的相应一个龙骨插座上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D‑D剖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供电线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与图17所示的龙骨线路的龙骨插座相互配合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4为图22的E‑E剖视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系统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相同的相邻两块电热地板与相应的插接阻挡件和安装座组装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27为从图25的E向对电热地板系统进行观察时图25的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龙骨插座的铜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铜套展开后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电热地板1,地板主体10, 
底板11,上部凹槽11‑1,前纵向槽11‑1‑1,后纵向槽11‑1‑2,左端插接孔11‑2,右端插接孔11‑3,
上板12,主体部12‑1,扣接槽部12‑2,左侧扣接槽部12‑21,右侧扣接槽部12‑22,内侧限位部12‑2‑1,下支撑部12‑2‑2,上侧阻挡部12‑2‑3,插接榫部12‑3,插接槽部12‑4,左锁扣槽12‑5,右锁扣槽12‑6,插头孔12‑7,
电热片13,导电发热层13‑1,铜皮13‑2,环氧树脂外层13‑3,焊点13‑4,
插头组件14,左侧插头组件141,右侧插头组件142,插头座14‑1,插孔部14‑1‑1,引出部14‑1‑2,连接孔14‑1‑3,插头卡接槽14‑1‑4,第一密封圈槽14‑1‑5,导电铜片14‑2,铜插针14‑3,
安装座2,左侧板2‑1,左连接板2‑2,第一中侧板2‑3,第一斜面2‑3‑1,中间连接板2‑4,固定孔2‑4‑1,第二中侧板2‑5,第二斜面2‑5‑1,右连接板2‑6,右侧板2‑7, 
左插座槽部21,左插座槽21‑1,燕尾槽部22,燕尾槽段22‑1,安装槽段22‑2,右插座槽部23,右插座槽23‑1, 
插接阻挡件31,T形阻挡部31‑1,倒V形插接部31‑2,
龙骨插座4,第一龙骨插座4‑1,第二龙骨插座4‑2,第三龙骨插座4‑3,插座座体41,主体部41‑1,连接部41‑2,插头卡接部41‑2‑1,第二密封圈槽41‑2‑2,注塑连接部41‑3,铜套42,伸缩缝42‑1,接线筒43,
电线5,
供电插头6,座体61,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卡接槽61‑2‑1,注塑连接部61‑3,供电插钉62,
护套线7,第一电线71,第二电线72,
对称面100,
第一电热地板101,第二电热地板102,第三电热地板103,
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第三安装座203,
龙骨线路400,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第二类龙骨线路402,
供电线路6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描述方式的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描述,以地板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图1中的左下方为前侧,右上方为后侧。
(实施例1、电热地板)
见图1至图4和图7,本实施例的电热地板1包括底板11、上板12、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
见图1、图3和图7,上板12为木质的同质一体件,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2‑1,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和位于主体部12‑1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12‑2。插接榫部12‑3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电热地板的插接槽部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插接槽部12‑4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电热地板的插接榫部互连接配合的部位。2个扣接槽部12‑2的结构形状基本相同,且均沿地板的宽度方向也即前后方向贯穿地板的上板12。
见图10,2个扣接槽部12‑2包括均沿上板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12‑2‑1、下支撑部12‑2‑2和上侧阻挡部12‑2‑3。各扣接槽部12‑2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主体部12‑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位于主体部12‑1左侧的扣接槽部12‑2称为左侧扣接槽部12‑21,位于主体部右侧的扣接槽部12‑2称为右侧扣接槽部12‑22。
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左侧扣接槽部12‑21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下支撑部12‑2‑2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2‑5。
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右侧扣接槽部12‑22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下支撑部12‑2‑2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是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2‑6。
见图7‑1,上板1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12‑7。
见图7‑2和图7‑3,各上部凹槽11‑1的开口向上,且位于底板11的板体11‑1的上侧。2条上部凹槽11‑1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11,分前后设置,它们是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且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1‑1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本实施例为0.7毫米)。
见图7‑2,和图7‑3,底板11为木质的同质一体件,底板11的与上板12的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的插接孔,该2个插接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11‑2和右侧插接孔11‑3;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的位于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的位于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12‑7相对应。
见图5和图6,电热片13的制作方法是:将导电发热材料(本实施例采用的导电发热材料为800目至1000目的石墨粉)和树脂粘结剂(如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聚胺酯树脂粘结剂,或三聚氰胺粘结剂等,本实施例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搅拌均匀得到导电涂料,其中,导电发热材料占导电涂料总重量的20%‑85%。然后将导电涂料按照方带状的形状在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薄板厚度为0.2毫米,其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1比1)上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印刷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并使印刷层在11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温度下,在1分钟内进行固化,且导电发热层13‑1的宽度为电热地板1的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相应的前纵向槽11‑1‑1的槽宽的1/2至3/4(本实施例的导电发热层13‑1的宽度为电热地板1的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相应的前纵向槽11‑1‑1的槽宽的2/3)。在导电发热层固化完毕后,立即将一条0.05毫米厚的铜皮13‑2覆盖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之上,而将另一条0.05毫米厚的铜皮13‑2覆盖在导电发热层的右端之上,然后用压机将另一块同样的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在16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的温度、20MPa的压力下,使得上层的环氧树脂薄板与下层的环氧树脂薄板粘结固定在一起,而使带状导电发热层13‑1和铜皮13‑2被压实真空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使石墨粉的游离最小,两块环氧树脂薄板则形成环氧树脂外层13‑3,从而得到厚度为0.5毫米的碳墨薄板。再在碳晶薄板位于各块铜皮13‑1下侧中部用钻头轻轻打磨掉表面的环氧树脂层,使铜皮13‑1裸露出来,再在碳墨薄板的裸露出来的铜皮13‑2上密封设置含有助焊剂的焊料(本实施例的焊料为焊锡)从而成为焊点13‑4,而制得电热片13。将各相同的电热片13分别设置在下部主体11的相应的上部凹槽11‑1中,各焊点与相应的下部主体11的插接孔的两端相对应,且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1上。上部面板12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下部主体11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构成地板主体10。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碳晶粉代替上述石墨粉,该碳晶粉由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26524.3的文献所公开。
见图2和图9,插头组件14有2个,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分为左侧插头组件141和右侧插头组件142。每个插头组件均包括插头座14‑1、导电铜片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包括插孔部14‑1‑1和连接在插孔部14‑1‑1前后两侧上的引出部14‑1‑2,各引出部14‑1‑2的端头部位均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14‑1‑3。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与上板12的相应一个插头孔12‑7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12‑7中,引出部14‑1‑2与底板11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14‑1‑1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部件,插孔部14‑1‑1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14‑1‑4。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
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导电铜片14‑2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铜插针14‑3和导电铜片14‑2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插头座14‑1形成一体件。导电铜片14‑2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14‑2的两翼被包覆在引出部14‑1‑2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铜插针14‑3铅垂设置,且铜插针14‑3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14‑1‑1中,铜插针14‑3的头部位于插孔部14‑1‑1的内腔中;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电极通过焊点13‑4分别与位于底板11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再在连接孔14‑1‑3中注入绝缘胶进行防水密封,从而使得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
(实施例2、电热地板系统)
见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在进行电热地板系统描述时,其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向相同,即以图11中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图11中左下方为前侧,右上方为后侧,也即以图12的上下左右方向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
见图27,本实施例的电热地板系统包括电热地板、安装座2、插接阻挡件31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龙骨线路400。电热地板采用实施例1的电热地板1。
见图11,本实施例的安装座2为长条状的挤塑件经后加工得到的塑料一体件,通常长度为1米至6米不等,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房间大小情况进行现场裁切或将数根安装座2依次进行首尾拼接,形成与所铺设的房间的长度或宽度相等的安装座(本实施例按照较小的房间来描述,即1个安装座2的长度略小于房间的长度来描述)。图25中所示的各安装座2的前后向的长度4米,按照电热地板1的宽度为15厘米来计算,在安装座2的长度上需铺设26块电热地板1(图25中所画出的示意的安装座2的长度较短,只能铺设4块电热地板1)。
见图11和图12,安装座2由2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22组成,2个插座槽部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座槽部21和右插座槽部23,并且左插座槽部21、燕尾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3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插座槽部21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左插座槽21‑1,燕尾槽部22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位于上部的燕尾槽段22‑1和位于下部的截面呈矩形的安装槽段22‑2,右插座槽部23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右插座槽23‑1。安装座2相对于对称面100对称设置,所述的对称面100为前后向的经过燕尾槽部22中央的铅垂面。
见图12,安装座2包括左侧板2‑1、左连接板2‑2、第一中侧板2‑3、中间连接板2‑4、第二中侧板2‑5、右连接板板2‑6和右侧板2‑7。
见图12和图13,安装座2的左侧板2‑1、第一中侧板2‑3、第二中侧板2‑5和右侧板2‑7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在长度上相等。
安装座2的左连接板2‑2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左侧板2‑1的右侧中部上,左连接板2‑2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3的左侧中部上;安装座2的中间连接板2‑4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3的右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2‑4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5的左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所述的对称面100经过中间连接板2‑4的左右向的中央;中间连接板2‑4开有沿前后向分布的圆心位于对称面100上的多个用于固定安装座2的上下贯通中间连接板2‑4的固定孔2‑4‑1。安装座2的右连接板2‑6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5的右侧中部上,右连接板2‑6还从左方连接在右侧板2‑7的左侧中部上,且在水平高度上与左连接板2‑2的水平高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得左侧板2‑1的上部、左连接板板2‑2和第一中侧板2‑3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以及相应的左插座槽21‑1,使得第一中侧板2‑3、中间连接板2‑4和第二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燕尾槽部22以及相应的燕尾槽段22‑1和安装槽段22‑2,使得右侧板2‑7的上部、右连接板2‑6和第二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座2的右插座槽部23以及相应的右插座槽23‑1。
第一中侧板2‑3的上部为燕尾槽左部,第一中侧板2‑3的上部的右侧设有燕尾槽左槽,该燕尾槽左槽由前后向的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2‑3‑1和位于第一斜面2‑3‑1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一支撑面2‑3‑2组成,第一斜面2‑3‑1与第一支撑面2‑3‑2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2‑3‑1与水平面的夹角α1为20度至70度(本实施例为45度)。
第二中侧板2‑5的上部为为燕尾槽右部,第二中侧板2‑5的上部的左侧设有燕尾槽右槽,该燕尾槽右槽由前后向的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2‑5‑1和位于第二斜面2‑5‑1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二支撑面2‑5‑2组成,第二斜面2‑5‑1于第二支撑面2‑5‑2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2‑5‑1与水平面的夹角α2为20度至70度(本实施例为45度)。
见图14至图16和图26,插接阻挡件31为挤塑一体件,其横截面形状是上部基本呈T形、下部基本呈倒V形的沿前后向设置的插接阻挡件,分为位于上部的T形阻挡部31‑1和位于下部的倒V形插接部31‑2,且下部的倒V形插接部31‑2的左右外侧形状与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2的燕尾槽段22‑1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将插接阻挡件31的下部的倒V形插接部31‑2的2个插脚沿着前后向插入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2的燕尾槽段22‑1中,而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结构。插接阻挡件31的长度与电热地板1的宽度相同,插接阻挡件31的T形阻挡部31‑1的上部的左右外侧形状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左锁扣槽12‑5、右锁扣槽12‑6(图10)的形状相对应。通常情况下,插接阻挡件31在使用时由其T形阻挡部31‑1同时对位于其左右侧的2块电热地板进行限位阻挡,也即插接阻挡件31由其T形阻挡部31‑1对位于其左侧的电热电板的右端在右侧和上下侧进行限位和阻挡,而对位于其右侧的电热地板的左端在左侧和上下侧进行限位和阻挡。
见图17至图21,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龙骨线路400有多条,每2条龙骨线路400与相应一个安装座2相对应,也即龙骨线路400安装在相应的一个安装座2的一个插座槽中。龙骨线路4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龙骨插座4(图中只画出3个示意)和一根电线5。电线5中的铜导线为单根铜芯线。龙骨线路400的各个龙骨插座4按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称为第一龙骨插座4‑1、第二龙骨插座4‑2、第三龙骨插座4‑3、……(共有14个龙骨插座)。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安装座2的前端,作为龙骨线路400与供电线路600电连接的部位。从第二龙骨插座4‑2起,龙骨线路400的各个龙骨插座4则作为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进行电连接的部位。
各龙骨线路400按照第一龙骨插座4‑1与第二龙骨插座4‑2之间的距离的不同分为第一类龙骨线路401和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一龙骨插座4‑1和第二龙骨插座4‑2之间的距离为电热地板1宽度的一半再加8毫米至12毫米(本实施例为10毫米),其它相邻的龙骨插座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为电热地板1的宽度的2倍再加3毫米至8毫米(本实施例为5毫米)。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一龙骨插座4‑1和第二龙骨插座4‑2之间的距离为电热地板1宽度的1.5倍再加8毫米至12毫米(本实施例为10毫米),其它相邻的龙骨插座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为电热地板1的宽度的2倍再加3毫米至8毫米(本实施例为5毫米)。
每个龙骨插座4均包括插座座体41和铜套42。铜套42的内径与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的外径相对应,铜套42上部沿竖直方向等间隔设有3至5条伸缩缝42‑1(本实施例为4条)。插座座体4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41包括主体部41‑1、连接部41‑2和注塑连接部41‑3。主体部41‑1的形状为工字形,连接部4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连接部41‑2设有与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卡接槽14‑1‑4相应的作为插头卡接部41‑2‑1的环形凸出部位,连接部41‑2还具有位于插头卡接部41‑2‑1的上方的能设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图21中未画出第二密封圈)。将多个相同的铜套42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铜套4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电线5不割断)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铜套42位于插座座体41的内腔中,且铜套42的下部外侧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中,铜套42的上部位于连接部41‑2中,铜套42的上部从上方与插座座体4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与电线5的伸出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4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龙骨插座4。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得到在同一根电线5上连接有14个(也可以是其它数量)龙骨插座4的一条相应的龙骨线路400。若龙骨线路400的龙骨插座4的数量多于需要的数量,则可以将多余的龙骨插座4进行裁切,并将裁切后裸露出的铜导线的电线5的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用绝缘包布进行包覆)。
见图22至图24,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头6和一根护套线7。护套线7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中的铜导线为铜丝绞合线。每2个供电插头6为1组。每个供电插头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钉62。座体6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和注塑连接部61‑3。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下部上设有与龙骨插座4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相应的卡接槽61‑2‑1。
将一组多个供电插钉62等间隔(所述间隔等于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也即相邻2个安装座2之间的距离)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上,且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将另一组多个供电插钉62等间隔(所述间隔等于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上,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
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沿护套线7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座2的2个插座槽部之间的距离。将各供电插钉62和护套线7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62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61‑1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62的向下穿过护套线7的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座体6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6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头6。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以每2个靠近的供电插头6形成一组供电插头、且由多组供电插头与护套线7相连而组成的供电线路600。使用时,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第二电线72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从而使得同一组的两个供电插头6的一个成为正极供电插头,另一个成为负极供电插头。
见图25及图27,本实施例的电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2有多根(图25中只画出4个安装座),按从左至右的方式确定图中各个安装座2次序,分别是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在固定安装座2时,将各个安装座2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铺设在地面上,各个安装座2相互间平行设置。使螺钉由安装座2的安装辅助孔2‑6‑1进入安装座2的主腔体2‑1中,再通过安装座2的固定孔2‑2‑1旋入预设在地面下的塑料膨胀螺栓的胀管中,而将安装座2固定在地面上。
在固定各个安装座2前,先在相应的经过裁剪并进行过端头绝缘密封的处理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各个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上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中安装设置一个相应的密封圈,再将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放入各相应的单数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4,同一个安装座2中分属不同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左右相邻的2个龙骨插座4处于沿左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然后在相应的经过裁剪并进行过端头绝缘密封的处理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各个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上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中安装设置一个相应的密封圈,再将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穿入各相应的双数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4,同一个安装座2中分属不同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左右相邻的2个龙骨插座4处于沿左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各条龙骨线路400的第一龙骨插座4‑1均位于各相应安装座2的前端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
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个数与设置在各个安装座2中的龙骨线路400的数量相对应。将各供电插头6插在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第一龙骨插座4‑1上,各第一龙骨插座4‑1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相应的供电插头6的座体61的连接套部61‑2的卡接槽61‑2‑1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第一龙骨插座4‑1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见图25,将电热地板1以与安装座2相垂直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安装座2上。并按照从左向右和从前向后的次序(或者按照从右向左和从后向前的次序)进行安装,在图25中画出了第一电热地板101、第二电热地板102和第三电热地板103位于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上的示意图。
以安装图中的第一电热地板101为例,先在第一安装座201和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部21的左插座槽21‑1和右插座槽部23的右插座槽23‑1中各穿入一条第一类龙骨线路401。在第零安装座200和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部21的左插座槽21‑1和右插座槽部23的右插座槽23‑1中各穿入一条第二类龙骨线路402。在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的燕尾槽部22的燕尾槽段22‑1中均插入相应数量(该数量为相应安装座2中相应的龙骨线路400上的龙骨插座的数量减去2得到)的插接阻挡件31,按照各插接阻挡件31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依次称为第一插接阻挡件31、第二插接阻挡件31、第三插接阻挡件31……。
按照电热地板1在安装座2上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依次称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也即在各安装座2的第一位置上设置第一排电热地板,在各安装座2的第二位置上设置第二排电热地板,在各安装座2的第三位置上设置第三排电热地板……。对于在各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21‑1和右插座槽23‑1的前端设置龙骨线路400的第一龙骨插座4‑1的部位称为第零位置。
安装第一电热地板101时,第一电热地板101处于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的第一位置,而与其相关联的处于第一位置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相应部位的情况是:第一安装座201的燕尾槽段22‑1的第一位置设有第一插接阻挡件31。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3‑1中设置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3‑1的第零位置,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3‑1的第一位置。第二安装座202只是对第一电热地板101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三安装座203的燕尾槽段22‑1的第一位置设有第一插接阻挡件31。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21‑1中设置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21‑1的第零位置,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21‑1的第一位置。
在安装第一电热地板101前,先在电热地板1的各个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上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中安装好相应的密封圈。然后将第一电热地板101由其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放置在3个相邻的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上,并将该第一电热地板101的左侧插头组件141插入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部23中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将第一电热地板101的右侧插头组件142插入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部21中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各第二龙骨插座4‑2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第一电热地板101的相应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插头卡接槽14‑1‑4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插入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位于第一电热地板101右侧的电热地板1(以下称为右侧电热地板1,图中未画出)。当安装好右侧电热地板1后,第一电热地板101的右端部位与右侧电热地板1的左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右卡槽。第一电热地板1的左端部位与位于其左侧电热地板(图中未画出)的右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左卡槽;然后将已经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燕尾槽段22‑1中的第一插接阻挡件31由槽中的第一位置的后方向前进入燕尾槽段22‑1中的第一位置,第一插接阻挡件31的倒V形插接部31‑2的2个插脚则处于安装座2的燕尾槽段22‑1中,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的结构,第一插接阻挡件31的T形阻挡部31‑1则插入第一电热地板101与右侧电热地板1共同形成的右卡槽中,从而第一电热地板101的右端部位被插接阻挡件31锁定在第三安装座203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完成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的各个电热地板的安装。
然后再安装位于第一电热地板101的后侧一排电热地板,当安装第二电热地板102时,按上述相类似的方法进行安装,其中,第二电热地板102处于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和第二安装座202的第二位置,安装在第零安装座200的第二位置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相应部位的情况与上述安装在第一安装座201的第一位置上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相应部位的情况相同,第零安装座200的燕尾槽段22‑1的第二位置上设有第二插接阻挡件31。第零安装座202的右插座槽23‑1中设置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零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3‑1的第零位置,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零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3‑1的第二位置。第一安装座201只是对第二电热地板102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二安装座202的燕尾槽段22‑1的第二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阻挡件31。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21‑1中设置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21‑1的第零位置,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21‑1的第二位置。在安装第二电热地板102前,先在第二电热地板102的各个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上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中安装好相应的密封圈。然后将第二电热地板102由其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放置在3个相邻的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和第二安装座202上,并将该第二电热地板102的左侧插头组件141插入位于第零安装座200的右插座槽部23中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将第二电热地板102的右侧插头组件142插入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部21中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各第二龙骨插座4‑2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第二电热地板102的相应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插头卡接槽14‑1‑4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插入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安装好第二电热地板102后,在第二电热地板102的后侧施加水平的沿前后方向的力将第二电热地板102推向前侧相应的已安装好的电热地板(其中包括第一电热地板101),通过第二电热地板102的插接榫部12‑3插入相应的电热地板的插接槽部形成前后向相邻的电热地板间的相互插接配合。从而按照从左向右,从前向后的安装次序完成整个房间的电热地板的安装。位于同样3根安装座2上的电热地板1则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在位于所述的电热地板的左右两侧的安装座2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400上,从而每一个电热地板1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单元。当电源接通时,所有电热地板1一起发热用来取暖,即便是某一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的电热地板1的正常工作而且所有接头之间全部防水连接。
(实施例3、电热地板系统)
见图28和图29,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龙骨插座4还包括接线筒43,接线筒43与铜套42为同材质一体件,制作该一体件时先将一小块矩形铜片44沿宽度方向开设一条或两条折弯槽44‑2(本实施例为两条),且保留一小段铜片做为连接部44‑1。再在位于右侧的铜片上等间隔水平开设3至5条凹槽(本实施例为3条)。然后将该铜片沿宽度方向卷成筒状,从而形成位于连接部44‑1左侧的接线筒43和位于连接部44‑1右侧的铜套42,铜片上等间隔水平开设的3条凹槽则成为铜套42的伸缩缝42‑1。然后将铜套42部分沿连接部44‑1向上折成与接线筒43相互垂直,从而形成接线筒43与铜套42一体件。再将该一体件的接线筒43套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并夹紧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该接线筒43与铜套42一体件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电线5不割断)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901145A43申请公布日20130130CN102901145ACN102901145A21申请号201110217246022申请日20110729F24D13/02200601E04F15/0220060171申请人葛林地址213000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广成路22幢乙单元401室72发明人葛林葛鑫琰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代理人翁坚刚54发明名称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电热地板、安装座、插接阻挡件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和龙骨线路。在安装本发明的电热地板系统时,先将各个。

2、安装座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平行设置铺设在地面上,再将处理好的各相应的龙骨线路放入相应的安装座的插座槽部中,将各龙骨线路的第一龙骨插座与相应的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进行防水插接配合且电连接;最后通过插接阻挡件将各电热地板固定连接在相应的安装座上,且电热地板通过其插头组件与相应的龙骨线路的龙骨插座相互防水插接配合且电连接,最终各电热地板则以并联的方式工作,当电源接通时,所有电热地板一起发热用来取暖,即便是某一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的电热地板工作。51INTCL权利要求书9页说明书20页附图2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9页说明书20页附图20页1/9页21一种电热地板。

3、,包括底板(11)和上板(12),上板(12)由其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端面上而构成地板主体(10);地板主体(10)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前侧连接部和后侧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地板主体(10)在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使用时间接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扣接槽部;2个扣接槽部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主体(10);2个扣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地板主体(10)还在左右两端各设有1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2个安装槽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安装槽和右侧安装槽;底板(1。

4、1)为基本呈长方体形的板体,底板(11)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111),上部凹槽(111)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底板(11),且上部凹槽(111)的左部与左侧安装槽相接通,上部凹槽(111)的右部与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电热片(13)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防水式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13)设置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中;插头组件(14)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141)和右插头组件(142);每个插头组件(14)均包括插头座(141)、导电铜片(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包括插孔部(1411)和连接在插孔部(1411。

5、)上的引出部(1412),引出部(1412)的端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1413);铜插针(143)与导电铜片(142)电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该插头座(141)形成一体式构件;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铜插针(143)铅垂设置,且铜插针(143)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1411)中,铜插针(143)的头部位于插孔部(1411)的内腔中;每个插头组件(14)设置在地板主体(10)的相应一个安装槽中,且由各自的插头座(141)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地板主体(10)上;电热片(。

6、13)的左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左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左插头组件(141)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左插头组件(141)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右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右插头组件(142)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

7、)的上方,将右插头组件(142)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21),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和位于主体部(121)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122);所述扣接槽部(122)分为左侧扣接槽部(1221)和右侧扣接槽部(1222);上板(12)的插接榫部(123)即为地板主体(10)的前侧连接部,上板(12)的插接。

8、槽部(124)即为地板主体(10)的后侧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2/9页3连接部,上板(12)的左侧扣接槽部(1221)即为地板主体(10)的左侧扣接槽部,上板(12)的右侧扣接槽部(1222)即为地板主体(10)的右侧扣接槽部;上板(12)的左右2个扣接槽部(12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1221)、下支撑部(1222)和上侧阻挡部(1223);各扣接槽部(122)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主体部(12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

9、使得左侧扣接槽部(1221)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下支撑部(1222)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左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25);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右侧扣。

10、接槽部(1222)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下支撑部(1222)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

11、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2条纵向槽;分别是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且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12)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3)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2片长条形铜皮(13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3)和2个焊点(134);导电发热。

12、层的宽度为电热地板(1)的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13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13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及铜皮(132)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132)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4)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露出的铜皮上;上板(12)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1)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127);。

13、所述底板(11)的与上述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该2个长条状通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3/9页4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112)和右侧插接孔(113);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的位于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

14、)的位于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引出部(1412)有2个,分别从插头座(141)的前后两侧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与上板(12)的相应一个插头孔(127)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127)中,引出部(1412)与底板(11)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1411)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插孔部(1411)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1414);插孔部(1411)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各插头组件(14)的。

15、导电铜片(142)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导电铜片(142)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导电铜片(142)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的塑料材质中,导电铜片(142)的2个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相应一个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电极通过焊点(134)分别与位于底板(11)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5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地板(1)、安装座(2)、插接阻挡件(31)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龙骨线路(。

16、400);电热地板(1)的数量满足铺设面积的要求,各电热地板(1)包括底板(11)、上板(12)、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上板(12)由其下端面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端面上而构成地板主体(10);地板主体(10)在前后两侧设有使用时用于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前侧连接部和后侧连接部;地板主体(10)在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使用时间接与相邻电热地板相互连接的扣接槽部;2个扣接槽部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均沿地板的短边方向贯穿地板主体(10);2个扣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扣接槽部和右侧扣接槽部;地板主体(10)还在左右两端各设有1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2个安装槽按照所处的左右。

17、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安装槽和右侧安装槽;底板(11)为基本呈长方体形的板体,底板(11)的上表面上设有开口向上的上部凹槽(111),上部凹槽(111)沿地板的长边方向贯穿底板(11),且上部凹槽(111)的左部与左侧安装槽相接通,上部凹槽(111)的右部与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电热片(13)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防水式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13)设置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中;插头组件(14)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141)和右插头组件(142);每个插头组件(14)均包括插头座(141)、导电铜片(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

18、,包括插孔部(1411)和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的引出部(1412),引出部(1412)的端头部位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1413);铜插针(143)与导电铜片(142)电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该插头座(141)形成一体式构件;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从插头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4/9页5座(141)中伸出而位于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铜插针(143)铅垂设置,且铜插针(143)的尾部被密封在插孔部(1411)中,铜插针(143)的头部位于插孔部(1411)的内腔中;每个插头组件(14)设置在地板主体(10)的。

19、相应一个安装槽中,且由各自的插头座(141)通过粘结剂粘结固定在地板主体(10)上;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左部的与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左插头组件(141)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左插头组件(141)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设有朝向下方的露出部位,该露出部位位于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右部的与地板主体(。

20、10)的右侧安装槽相接通的部位,且该暴露部位位于右插头组件(142)的基座的连接孔(1413)的上方,将右插头组件(142)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与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电连接固定在一起,并在所述电连接处覆盖防水密封胶,从而使得该电连接处的所有裸露在外的金属部位均处于封闭防水状态;安装座(2)的条数由电热地板(1)的数量和安装座(2)自身的长度所确定,且每条安装座(2)是单个的安装座(2),或者是由数个安装座(2)前后相接构成;每个安装座(2)均为长条状的挤塑件经后加工得到的塑料一体件,安装座(2)包括2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22),2个插座槽部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座槽部(。

21、21)和右插座槽部(23),并且左插座槽部(21)、燕尾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3)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插座槽部(22)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左插座槽(211),燕尾槽部(22)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位于上部的燕尾槽段(221)和位于下部的截面呈矩形的安装槽段(222),右插座槽部(24)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右插座槽(231);插接阻挡件(31)的数量与电热地板(1)的数量相对应,各插接阻挡件(31)均包括位于上部的阻挡部(311)和位于下部的插接部(312),且下部的插接部(312)的左右外侧形状与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2)的燕尾槽段(221)的形状相对应,上部的阻挡部(。

22、311)的上部的左右外侧形状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锁扣槽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将插接阻挡件(31)的插接部(312)插入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2)中,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结构;供电线路(600)有1条,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头(6)和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每个供电插头(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钉(62);座体(61)为注塑一体件,供电插钉(62)固定在座体(61)中;第一电线(71)依次与各个呈单数设置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电线(72)依次与各个呈双数设置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

23、)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电线(71)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一电线(71)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第二电线(72)在使用时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第二电线(7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均为在铜丝绞合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5/9页6龙骨线路(400)的数量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数量相同;每条龙骨线路(400)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龙骨插座(4)和一根电线(5);每个龙骨。

24、插座(4)均包括插座座体(41)和铜套(42);插座座体(41)是注塑一体件,铜套(42)固定在插座座体(41)中,与电线(5)电连接,并且插座座体(41)与电线(5)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所述电线(5)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而构成的电线;各龙骨线路(400)的位于前端的第一龙骨插座(41)的铜套(42)的内径与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的外径相对应,各龙骨线路(400)的其余龙骨插座(4)的铜套(42)的内径与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的外径相对应;使用时,各龙骨线路(400)位于将供电线路(600)的各供电插头(6)插在各龙骨线。

25、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形成相互密封连接固定,且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钉(62)插入各相应的龙骨插座(4)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将各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插在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形成相互密封连接固定,且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插入各相应的龙骨插座(4)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在安装电热地板系统的过程中,各条安装座(2)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铺设固定在地面上,各条安装座(2)相互间平行设置;在固定各个安装座(2)前,在各条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和右插座槽部(23)中各穿入一条龙骨线路(400。

26、);各条龙骨线路(400)的位于前端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各相应安装座(2)的前端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龙骨插座(4);并在安装座(2)中设置相应数量的插接阻挡件(31);将电热地板(1)以与安装座(2)相垂直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2)上,也即电热地板(1)按其长度方向沿左右向放置,并且设置在装有龙骨线路(400)的从左至右依次相邻而称为左侧安装座、中间安装座和右侧安装座的3条安装座(2)上;从上向下将所述电热地板(1)的左侧插头组件(14)插入位于左侧的安装座(2)的右插座槽部(23)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将所述电热地板(1)的右侧插头组件(14。

27、)插入位于右侧的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龙骨插座(4)上;所述电热地板(1)的中部则坐落在位于中间安装座(2)上;再分别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位于所述电热地板(1)右侧的右侧电热地板和位于所述的电热地板(1)左侧的左侧电热地板;当安装好右侧电热地板和左侧电热地板后,所述电热地板(1)的右端部位与右侧电热地板的左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右卡槽,所述电热地板(1)的左端部位与左侧电热地板的右端部位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左卡槽;然后将已经位于右侧安装座(2)的燕尾槽(231)中的位于最前端。

28、的一个右侧的插接阻挡件(31)沿燕尾槽(231)从后向前移动到上述右卡槽中,将已经位于左侧安装座(2)的燕尾槽段(221)中的位于最前端的一个左侧的插接阻挡件(31)沿燕尾槽段(221)从后向前移动到上述左卡槽中,从而所述电热地板(1)的右端部位被相应的插接阻挡件(31)锁定在右侧安装座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所述电热地板(1)的左端部位被相应的插接阻挡件(31)锁定在左侧安装座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完成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排上的各个电热地板的安装;再按照上述方法完成各排的电热地板(1)的安装,前后相邻的2排电热地板(1)之。

29、间,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6/9页7各电热地板(1)还与相邻的电热地板(1)通过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和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相互插接连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包括左侧板(21)、左连接板(22)、第一中侧板(23)、中间连接板(24)、第二中侧板(25)、右连接板板(2)6和右侧板(27);安装座(2)的左侧板(21)、第一中侧板(23)、第二中侧板(25)和右侧板(27)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在长度上相等;安装座(2)的左连接板(22)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左侧板(21)的右侧中。

30、部上,左连接板(22)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3)的左侧中部上;安装座(2)的中间连接板(24)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3)的右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24)还从左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5)的左侧中部靠下的部位上;中间连接板(24)开有沿前后向分布的圆心位于中间连接板(24)中部上的多个用于固定安装座(2)的上下贯通中间连接板(24)的固定孔(241);安装座(2)的右连接板(26)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5)的右侧中部上,右连接板(26)还从左方连接在右侧板(27)的左侧中部上,且在水平高度上与左连接板(22)的水平高度相等;上述结构使。

31、得左侧板(21)的上部、左连接板板(22)和第一中侧板(23)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1)以及相应的左插座槽(211),使得第一中侧板(23)、中间连接板(24)和第二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燕尾槽部(22)以及相应的燕尾槽段(221)和安装槽段(222),使得右侧板(27)的上部、右连接板(26)和第二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座(2)的右插座槽部23以及相应的右插座槽(231);第一中侧板(23)的上部为燕尾槽左部,第一中侧板(23)的上部的右侧设有燕尾槽左槽,该燕尾槽左槽由前后向的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231)和位于。

32、第一斜面(231)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一支撑面(232)组成,第一斜面(231)与第一支撑面(232)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231)与水平面的夹角1为20度至70度;第二中侧板(25)的上部为为燕尾槽右部,第二中侧板(25)的上部的左侧设有燕尾槽右槽,该燕尾槽右槽由前后向的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251)和位于第二斜面(251下方的前后向的朝向上方的第二支撑面(252)组成,第二斜面(251)于第二支撑面(252)之间由内凹的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251)与水平面的夹角2为20度至70度,燕尾槽左槽和燕尾槽右槽属于燕尾槽段(2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

33、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21),位于主体部(121)前侧的插接榫部(123)、位于主体部(121)后侧的插接槽部(124)和位于主体部(121)左右两侧的扣接槽部(122);所述扣接槽部(122)分为左侧扣接槽部(1221)和右侧扣接槽部(1222);上板(12)的插接榫部(123)即为地板主体(10)的前侧连接部,上板(12)的插接槽部(124)即为地板主体(10)的后侧连接部,上板(12)的左侧扣接槽部(1221)即为地板主体(10)的左侧扣接槽部,上板(12)的右侧扣接槽部(1222)即为地板主体(10)的右侧扣接槽部;上板(12)的左右2个。

34、扣接槽部(122)包括均沿上部主体(12)的前后方向伸展的且长度相同的内侧限位部(1221)、下支撑部(1222)和上侧阻挡部(1223);各扣接槽部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7/9页8(122)均由各自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主体部(121)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左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左侧扣接槽部(1221)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下支撑部(1222)从左侧连接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下部上;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

35、部(1223)从左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1221)的左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右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左侧扣接槽部(1221)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25);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从右侧连接在主体部(121)上,从而使得右侧扣接槽部(1222)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121)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下支撑部(1222)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下部上;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

36、3)从右侧连接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内侧限位部(1221)的右侧部的上部上,且该上侧阻挡部(1223)的下侧左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沿前后方向贯穿上板(12)的凹槽,从而在右侧扣接槽部(1222)的上侧阻挡部(1223)、内侧限位部(1221)和下支撑部(1222)之间形成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2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底板的分前后设置的2条纵向槽;分别是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且前纵向槽(1111)和后纵向槽(1112)的大小相同;上部凹槽(112)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

37、3)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均包括1条方带状导电发热层(131)、2片长条形铜皮(13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3)和2个焊点(134);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电热地板(1)的底板(11)的上部凹槽(111)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13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13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

38、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及铜皮(132)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132)的一段的缺口;2个焊点(134)分别密封设置在相应的露出的铜皮上;上板(12)从上方通过聚氨酯热熔胶与底板(11)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2)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下的2个圆柱形盲孔形式的插头孔(127);所述底板(11)的与上述插头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2个长条状通孔,该2个长条状通孔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插接孔(112)和右侧插接孔(113);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与位于上方的。

39、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左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左侧插接孔(112)的位于上板(12)的左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左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与位于上方的上板(12)的右侧插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8/9页9头孔(127)共同形成地板主体(10)的右侧安装槽,且底板(11)的右侧插接孔(113)的位于上板(12)的右侧插头孔(127)下方的部位的形状与右侧插头孔(127)相对应;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引出部(1412)有2个,分别从插头座(141)的前后两侧连接在插孔部(1411)上。

40、;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与上板(12)的相应一个插头孔(127)相对应,且粘结固定在该插头孔(127)中,引出部(1412)与底板(11)的相应一个插接孔相对应;插孔部(1411)为开口向下的外形呈圆柱形的壳体,插孔部(1411)的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圆环状插头卡接槽(1414);插孔部(1411)的内部上侧设有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为主体呈U形的具有两翼的一体件;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导电铜片(142)的上部中央铆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导电铜片(142)的主体部被包覆在插头座(141)的插孔部(1411)的塑料。

41、材质中,导电铜片(142)的2个端头从插头座(141)中伸出而位于相应一个引出部(1412)的连接孔(1413)中;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电极通过焊点(134)分别与位于底板(11)的插接孔中的插头组件(14)的导电铜片(142)的端头焊接固定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座体(41)包括主体部(411)、连接部(412)和注塑连接部(413);主体部(411)的形状为工字形,连接部(4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连接部(412)设有与电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卡接槽(1413)相应的作为插头卡接部。

42、(4121)的环形凸出部位,连接部(412)还具有位于插头卡接部(4121)的上方的能设置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将多个相同的铜套(42)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铜套(4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其中的铜套(42)位于插座座体(41)的内腔中,且铜套(42)的下部外侧被紧密包围在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中,铜套42的上部从上方与插座座体(4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与电线。

43、(5)的伸出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4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龙骨插座(4);连接在同一根电线(5)上的各个龙骨插座(4)构成一条相应的龙骨线路(400);龙骨线路(400)的长度根据安装座(2)的长度进行设置,裸露出的引出线的电线(5)的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和注塑连接部(613);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下部上设有与龙骨插座(4)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

44、1)相应的卡接槽(6121);将一组多个供电插钉(62)按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的距离等间隔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的,且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一电线(71)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一电线(71)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将另一组多个供电插钉(62)按电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的距离等间钉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的上,供电插钉(62)的尾部向下依次穿过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上方。

45、的表皮,第二电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9/9页10线(72)中的铜丝绞合线、第二电线(72)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和护套线(7)的位于下方的表皮后,其头部由于径向尺寸较大而被阻挡在护套线(7)的位于上方的表皮的上方,且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个供电插钉(62)之间的沿护套线(7)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座(2)的2个插座槽部之间的距离;将各供电插钉(62)和护套线(7)的包括一股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钉(62)的上端的头部被包覆在座体主部(611)的塑料材质中,供电插钉(62)的向下穿过护套线(7)的。

46、下部则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座体(61)的部位的外表之间通过因注塑而连为一体的注塑连接部(613)而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头(6);使用时,护套线(7)中的2根电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从而使得同一组的两个供电插头(6)的一个成为正极供电插头,另一个成为负极供电插头;安装时,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第一密封圈槽(1415)中设有相应的密封圈;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中设有相应的密封圈;各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电热地板(1)的相应。

47、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插头卡接槽(1414)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相应的供电插头(6)的座体(61)的连接套部(612)的卡接槽(6121)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2901145A101/20页11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背景技术0002目前,电热地板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取暖方式,它是将电热材料铺设在地板下面,通过对电热材料加热而使地板供热。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34826C(申请号92。

48、1145543)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该地板是在地板块中设有水平方向的2个通孔,将电热线穿入通孔中,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通孔的端口采用喇叭口。为了更加安全,地板块可加入阻燃材料,或者地板块采用木粉、石棉粉和适量粘合剂压制而成。虽然该文献未对如何进行电热线的接线进行描述,但从上述“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内容中可以推断其电热线是逐块穿过地板块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在安装中也会损坏电热线,还有就是一旦某处的电热线有损坏而不导通,则所有地板块都不能发热。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495931Y公开了一种发热地板,该地板是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强化地板块和盘旋预埋在其中。

49、的电发热导线构成,在强化地板块的左端面上有纵向凸起,右端面上有纵向凹槽,纵向凸起可与纵向凹槽相匹配,在强化地板块上端面的左右两边各安有一个插头,下端面与上端面插头对应位置各安有一个插座,插头与插座相匹配,且上下端面的左右两组插头和插座分别与电发热导线的两端相连,在导线中串联有热保护器。这种电热地板系统的不足在于在相邻地板之间采用插头插座的供电方式不可靠,这是因为地板的厚度通常不超过12厘米,要在这样一个高度之中设置插头和插座,必须设计专门的插头与插座,即使是这样插头与插座相互接触的距离也很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接触不好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发热,而且会造成安全隐患。这种结构的地板系统一旦某处的插头插座不导通,则会造成一排电热地板块都不能发热。0005中国专利文献CN101078295A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包括实木地板基层、地板基层下的防潮层,地板基层上依次设置的铝箔反射层、环氧树脂绝缘层、远红外线电发热层、环氧树脂绝缘传热层、实木面板层以及耐磨面漆层,远红外线电发热层采用的是红外线发热纸制作,并塑封在绝缘层和绝缘传热层中,只将电源连接线留在塑封层的外端。在通过聚氨酯胶将上述环氧树脂塑封与实木地板基层及实木面板层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电热地板结构;该电热地板使用时铺设在室内地面上,再将其中的电源连接线并联连接,然后根据需要串联一带有开关的温度控制器,实现自动控温,地板表面温度在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