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541627A43申请公布日20140129CN103541627A21申请号201310480593122申请日20131015E06B3/16200601E06B1/16200601E04C1/0020060171申请人苏州金阳铝业有限公司地址215500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辛庄镇工业园区1幢72发明人黄显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1代理人李涛54发明名称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包括呈对称结构的型材主体,所述型材主体分隔构成内型腔和外槽,所述内型腔的侧壁在横截面上呈弧状,所述内型腔内的顶端设有第一爪槽。
2、,所述内型腔内的底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爪槽,所述外槽的两壁为平直型,所述外槽两壁的下部设有第三爪槽,所述外槽内与所述内型腔共用的底板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且稳定、安装方便紧凑、耐腐蚀性高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541627ACN103541627A1/1页21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包括呈对称结构的型材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主体分隔构成内型腔和外槽,所述内型腔的侧壁在横截面上呈弧状,所述内型腔内的顶端设有第一爪槽,所述内型腔内的底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爪槽。
3、,所述外槽的两壁为平直型,所述外槽两壁的下部设有第三爪槽,所述外槽内与所述内型腔共用的底板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其特征在于,是由铝合金材料经模具整体挤压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其特征在于,表面设有静电喷涂防腐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主体的壁厚为14MM。权利要求书CN103541627A1/2页3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铝型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背景技术0002目前,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
4、应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现有的型材易出现裂胶的现象,防渗漏性差,耐腐蚀性能不好,保养维修费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具有结构简单且稳定、安装方便紧凑、耐腐蚀性高等优点。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包括呈对称结构的型材主体,所述型材主体分隔构成内型腔和外槽,所述内型腔的侧壁在横截面上呈弧状,所述内型腔内的顶端设有第一爪槽,所述内型腔内的底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爪槽,所述外槽的两壁为平直型,所述外槽两壁的下部设有第三爪槽,。
5、所述外槽内与所述内型腔共用的底板上设有若干加强凸起。0005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铝合金建筑型材是由铝合金材料经模具整体挤压成型。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铝合金建筑型材的表面设有静电喷涂防腐层。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型材主体的壁厚为14MM。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包括呈对称结构的型材主体,所述型材主体分隔构成内型腔和外槽,所述内型腔的侧壁在横截面上呈弧状,所述内型腔内的顶端设有第一爪槽,所述内型腔内的底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爪槽,所述外槽的两壁为平直型,所述外槽两壁的下部设有第三爪槽,所述外槽内与所述内型腔共用的底板上设有若干加。
6、强凸起,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且稳定、安装方便紧凑、耐腐蚀性高等优点。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内型腔,2、第一爪槽,3、第二爪槽,4、第三爪槽,5、外槽。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1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说明书CN103541627A2/2页4一种铝合金建筑型材,包括呈对称结构的型材主体,型材主体分隔构成内型腔1和外槽5,内型腔1的侧壁在横截面上呈弧状,内型腔1内的顶端设有第一爪槽2,内型腔1内的底部的两端设有第二爪槽3,外槽5的两壁为平直型,外槽5两壁的下部设有第三爪槽4,外槽5内与内型腔1共用的底板上设有两个加强凸起。所述的铝合金建筑型材是由铝合金材料经模具整体挤压成型,且其表面设有静电喷涂防腐层,所述型材主体的壁厚为14MM。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且稳定、安装方便紧凑、耐腐蚀性高等优点。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3541627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54162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