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87490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78940.6

申请日:

2014.11.24

公开号:

CN104680125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6K 9/00登记生效日:201808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麦克思智慧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英国科维岱信托服務公司,卡斯楚街30号,维克汉斯凯1区,洛德镇,托托拉岛,英属维京群岛变更后权利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合作路689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K 9/00申请日:20141124|||公开

IPC分类号:

G06K9/00; G06K9/20

主分类号:

G06K9/00

申请人:

麦克思智慧资本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娟

地址:

英属维京群岛托托拉岛洛德镇维克汉斯凯1区卡斯楚街30号科维岱信托服務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34

代理人:

汪飞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指纹识别元件。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信号接收层、基板、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信号接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另一侧。所述信号发送层与信号接收层为压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至少之一为透明导电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能够在组装好后检测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的良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指纹识别元件,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信号接收层、基板、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信号接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另一侧,所述信号发送层与信号接收层为压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至少之一为透明导电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层靠近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层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透明导电层。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单层透明导电材料。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锌、聚乙撑二氧噻吩、碳纳米管、银纳米线以及石墨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包括由依次层叠的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导电材料。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送层与信号接收层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阻抗低于150欧姆。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70%。

15.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之指纹识别元件以及连接垫,所述连接垫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电性连接并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连接至外部电路。

说明书

说明书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装置以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国防、消防、电子等不同领域。一种典型的物质波式感测元件为超声波传感器,其由基板、形成在基板上的压电元件以及形成在压电元件上的电极构成。然而,在制作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时,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中基板、压电元件以及电极贴合后容易产生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但很难检测到所述颗粒或气泡,致使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生产良率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指纹识别元件。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信号接收层、基板、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信号接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另一侧。所述信号发送层与信号接收层为压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至少之一为透明导电层。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所述指纹识别元件以及连接垫。所述连接垫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电性连接并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连接至外部电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能够在组装好后通过目视或影像检测的方式检测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III-III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沿图4中VI-VI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沿图7中IX-IX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沿图10中XII-XII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沿图13中XV-XV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指纹识别装置 200、300、400、500、600 指纹识别单元 210、310、410、510、610 连接垫 220、320、420、520、620 第一电极层 211、311、411、511、611 信号接收层 212、312、412、512、612 第一胶体层 213、313、413、513、613 基板 214、314、414、514、614 第二胶体层 215、315、415、515、615 第二电极层 216、316、416、516、616 信号发送层 217、317、417、517、617 第三电极层 218、318、418、518、618 薄膜晶体管阵列 214a、314a、414a、514a、614a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200的俯视图。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00包括指纹识别元件210以及连接垫220。所述连接垫220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用于识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之上的指纹。所述连接垫220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连接至外部电路。
图2为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III-III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211、信号接收层212、第一胶体层213、基板214、第二胶体层215、第二电极层216、信号发送层217以及第三电极层218。所述信号接收层212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层213粘贴在所述基板214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216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215粘贴在所述基板21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基板214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214a。
所述第二电极层2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218设置在所述信号发送层217的上下两侧。所述信号发送层217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层217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第二电极层2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218用于对所述信号发送层2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217在所述第二电极层216与第三电极层218共同施加电压时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出的声波为超声波。
所述第一电极层211形成在所述信号接收层212上。所述信号接收层212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层212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信号接收层212用于接收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之上的手指反射回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211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14a。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14a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层211所传导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化成指纹的灰度图像。
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极层2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218对所述信号发送层2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217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当手指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上面时,所述超声波被手指反射至所述信号接收层212,受手指指纹上凹与脊的形状影响,被反射的超声波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述信号接收层212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14a,所述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14a将所述电信号转化为指纹的灰度图像,从而获得指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11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层211的材质为单层透明导电材料或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单层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锌(ZnO)、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碳纳米管(CNT)、银纳米线(AgNW)以及石墨烯。所述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依次层叠的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层211涂布于所述信号接收层212上。所述第二电极层216与第三电极层218的材质为不透明导电材料,如银。所述第二电极层216与第三电极层218分别涂布于所述信号发送层217的两侧。
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11是透明的,当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组装好后,能够通过目视或影像检测的方式从所述第一电极层211的一侧检测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与指纹识别装置200的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11的阻抗低于150欧姆,以使该第一电极层211具有更佳的传导率。同时,所述第一电极层211的可见光穿透率介于10%至99%之间,以使得在检测时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70%。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300的俯视图。所述指纹识别装置300包括指纹识别元件310以及连接垫320。所述连接垫320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用于识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之上的指纹。所述连接垫320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连接至外部电路。
图5为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沿图4中VI-VI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311、信号接收层312、第一胶体层313、基板314、第二胶体层315、第二电极层316、信号发送层317以及第三电极层318。所述信号接收层312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层313粘贴在所述基板314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316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315粘贴在所述基板31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基板314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314a。
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318设置在所述信号发送层317的上下两侧。所述信号发送层317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层317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318用于对所述信号发送层3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317在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共同施加电压时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出的声波为超声波。
所述第一电极层311形成在所述信号接收层312上。所述信号接收层312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层312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信号接收层312用于接收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之上的手指反射回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311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314a。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314a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层311所传导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化成指纹的灰度图像。
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318对所述信号发送层3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317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当手指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上面时,所述超声波被手指反射至所述信号接收层312,受手指指纹上凹与脊的形状影响,被反射的超声波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述信号接收层312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314a,所述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214a将所述电信号转化为指纹的灰度图像,从而获得指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311的材质为不透明导电材料,如银。所述第一电极层311涂布于所述信号接收层312上。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的材质为单层透明导电材料或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单层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锌(ZnO)、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碳纳米管(CNT)、银纳米线(AgNW)以及石墨烯。所述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依次层叠的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导电材料。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分别涂布于所述信号发送层317的两侧。
由于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是透明的,当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组装好后,能够通过目视或影像检测的方式从所述第三电极层318的一侧检测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与指纹识别装置300的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的阻抗均低于150欧姆,以使该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具有更佳的传导率。。同时,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的可见光穿透率均介于10%至99%之间,以使得在检测时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3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316与第三电极层318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70%。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400的俯视图。所述指纹识别装置400包括指纹识别元件410以及连接垫420。所述连接垫420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用于识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之上的指纹。所述连接垫420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连接至外部电路。
图8为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沿图7中IX-IX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8与图9,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411、信号接收层412、第一胶体层413、基板414、第二胶体层415、第二电极层416、信号发送层417以及第三电极层418。所述信号接收层412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层413粘贴在所述基板414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416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415粘贴在所述基板41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基板414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414a。
所述第二电极层4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418设置在所述信号发送层417的上下两侧。所述信号发送层417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层417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第二电极层4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418用于对所述信号发送层4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417在所述第二电极层416与第三电极层418共同施加电压时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出的声波为超声波。
所述第一电极层411形成在所述信号接收层412上。所述信号接收层412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层412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信号接收层412用于接收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之上的手指反射回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414a。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414a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层411所传导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化成指纹的灰度图像。
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极层4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418对所述信号发送层4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417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当手指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上面时,所述超声波被手指反射至所述信号接收层412,受手指指纹上凹与脊的形状影响,被反射的超声波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述信号接收层412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414a,所述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414a将所述电信号转化为指纹的灰度图像,从而获得指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的材质为单层透明导电材料或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单层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锌(ZnO)、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碳纳米管(CNT)、银纳米线(AgNW)以及石墨烯。所述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依次层叠的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层411涂布于所述信号接收层412上。所述第二电极层416与第三电极层418分别涂布于所述信号发送层417的两侧。
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是透明的,当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组装好后,能够通过目视或影像检测的方式从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层418的一侧检测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与指纹识别装置400的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的阻抗均低于150欧姆,以使该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具有更佳的传导率。同时,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的可见光穿透率均介于10%至99%之间,以使得在检测时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4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411、第二电极层416以及第三电极层418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70%。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500的俯视图。所述指纹识别装置500包括指纹识别元件510以及连接垫520。所述连接垫520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用于识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之上的指纹。所述连接垫520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连接至外部电路。
图11为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沿图10中XII-XII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1与图12,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511、信号接收层512、第一胶体层513、基板514、第二胶体层515、第二电极层516、信号发送层517以及第三电极层518。所述信号接收层512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层513粘贴在所述基板514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516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515粘贴在所述基板51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基板514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514a。
所述第二电极层5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518设置在所述信号发送层517的上下两侧。所述信号发送层517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层517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第二电极层5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518用于对所述信号发送层5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517在所述第二电极层516与第三电极层518共同施加电压时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出的声波为超声波。
所述第一电极层511形成在所述信号接收层512上。所述信号接收层512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层512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信号接收层512用于接收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之上的手指反射回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511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514a。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514a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层511所传导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化成指纹的灰度图像。
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极层5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518对所述信号发送层5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517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当手指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上面时,所述超声波被手指反射至所述信号接收层512,受手指指纹上凹与脊的形状影响,被反射的超声波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述信号接收层512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514a,所述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514a将所述电信号转化为指纹的灰度图像,从而获得指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511与第二电极层516的材质为不透明导电材料,如银。所述第一电极层511涂布于所述信号接收层512上。所述第三电极层518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所述第三电极层518的材质为单层透明导电材料或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单层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锌(ZnO)、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碳纳米管(CNT)、银纳米线(AgNW)以及石墨烯。所述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依次层叠的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导电材料。所述第二电极层516与第三电极层518分别涂布于所述信号发送层517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516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层517靠近基板514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层518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层518远离基板514的一侧。
由于所述第三电极层518是透明的,当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组装好后,能够通过目视或影像检测的方式从所述第三电极层518的一侧检测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中从第三电极层518至第二电极层516之间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与指纹识别装置500的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层518的阻抗低于150欧姆,以使该第三电极层518具有更佳的传导率。同时,所述第三电极层518的可见光穿透率介于10%至99%之间,以使得在检测时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5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优选地,所述第三电极层518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70%。
请参阅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600的俯视图。所述指纹识别装置600包括指纹识别元件610以及连接垫620。所述连接垫620与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用于识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之上的指纹。所述连接垫620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连接至外部电路。
图14为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的分解示意图,图15为沿图13中XV-XV切割线所做的剖面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4与图15,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611、信号接收层612、第一胶体层613、基板614、第二胶体层615、第二电极层616、信号发送层617以及第三电极层618。所述信号接收层612通过所述第一胶体层613粘贴在所述基板614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616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615粘贴在所述基板61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基板614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614a。
所述第二电极层6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618设置在所述信号发送层617的上下两侧。所述信号发送层617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层617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第二电极层6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618用于对所述信号发送层6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617在所述第二电极层616与第三电极层618共同施加电压时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出的声波为超声波。
所述第一电极层611形成在所述信号接收层612上。所述信号接收层612为压电材料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接收层612的材质为聚二氟亚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所述信号接收层612用于接收被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之上的手指反射回的声波,并将所述声波转化为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611用于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614a。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614a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极层611所传导的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转化成指纹的灰度图像。
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极层616与所述第三电极层618对所述信号发送层617施加电压,所述信号发送层617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当手指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上面时,所述超声波被手指反射至所述信号接收层612,受手指指纹上凹与脊的形状影响,被反射的超声波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述信号接收层612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至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614a,所述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614a将所述电信号转化为指纹的灰度图像,从而获得指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为透明导电层。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的材质为单层透明导电材料或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单层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锌(ZnO)、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碳纳米管(CNT)、银纳米线(AgNW)以及石墨烯。所述多层复合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依次层叠的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层611涂布于所述信号接收层612上。所述第二电极层616的材质为不透明导电材料,如银。所述第三电极层618所述第二电极层616与第三电极层618分别涂布于所述信号发送层617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层616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层617靠近基板614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层618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层618远离基板614的一侧。
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是透明的,当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组装好后,能够通过目视或影像检测的方式从所述第一电极层611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层618的一侧检测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从而提升所述指纹识别元件610与指纹识别装置600的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的阻抗低于150欧姆,以使该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具有更佳的传导率。同时,所述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的可见光穿透率介于10%至99%之间,以使得在检测时能够方便地观察到所述指纹识别元件210中是否存在颗粒或气泡等不良状况。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611与第三电极层618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70%。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指纹识别元件。所述指纹识别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信号接收层、基板、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与信号接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层、信号发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另一侧。所述信号发送层与信号接收层为压电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三电极层至少之一为透明导电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识别元件及指纹识别装置能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