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将本申请的判定系统应用在IC标签读取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IC标签读取系统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实施方式1涉及的IC标签读取系统包含上级服务器100、阅读器200、天线ANT1~ANT4、IC标签10。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将天线ANT1~ANT4彼此区别来说明的情况下,假设记载为天线ANT。
上级服务器100汇总由阅读器200读取的IC标签10的信息,并传递给业务应用程序。
上级服务器100和阅读器200通过有线或无线的LAN、WAN、或者其他的网络而连接。阅读器200连接多个天线ANT,并通过经由天线ANT的无线通信来进行指令、应答的收发,由此与IC标签1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指令、应答的收发按照被预先确定的协议来进行。例如,作为使用860~960MHz的通信频带的UHF带IC标签用的标准协议而使用ISO18000-6类型C等的规格。
阅读器200自发地进行动作,按照预先被分配的条件重复进行IC标签10的读取。在IC标签10的读取时,阅读器200通过被连接的天线ANT以固定的电波强度与处于电波到达范围的1个或者多个IC标签10进行通信。阅读器200以预先分配的定时将从IC标签10接收的数据返回给上级服务器100。
上级服务器100将要从阅读器200发送的数据按照预先分配的程序进行处理。
IC标签10具有存储固有的识别数据(Identifier,以下称为ID)的存储器、执行预定的处理的IC芯片、以及可无线通信的天线等。IC标签10被贴在应通过ID而识别的物品上、或者被人所持有。另外,IC标签10可以保存与添付对象有关的数据(例如物品的种类或制造日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IC标签10是使用了UHF带的通信频带的电波方式,通过接收从阅读器200的天线ANT发送的高频而产生电流。所产生的电流在整流后作为被调整的供电电压而被供给IC标签10的各个部,IC标签10能够进行动作。
此外,上述的动作是涉及没有内置电池的无源型的IC标签的,但是也能够使用内置电池的有源型的IC标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与阅读器200连接的多个天线ANT能够负责天线ANT的读取范围的异或区域而作为判定区域A1、A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要通过门G1的IC标签10的读取区域示出了由2片天线ANT1、ANT2而形成判定区域A1的情况。即使对于用于读取要通过门G2的IC标签10的判定区域A2也是同样的。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分别通过2片天线ANT负责一个判定区域的构成,但可以设为1片天线ANT负责一个判定区域,也可以设为3片以上的天线负责一个判定区域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4片天线ANT1~ANT4由1台阅读器200管理的构成,但天线的片数、阅读器的台数也能够适当地设定。
图2是说明判定区域A1、A2的具体例子的构成图。判定区域A1例如是运送添加了IC标签10的物品的装卸车或台车所通过的门G1。对于判定区域A2也是同样的。
例如在配送中心等,为了向配送目的地不同的货车装入物品而设置多个门G1、G2,为了由各门G1、G2读取IC标签100而设置天线ANT1~ANT4。门G1、G2的识别信息作为判定区域A1、A2而由阅读器200以及上级服务器100管理。
此外,在运输添加了IC标签10的物品的装卸车或台车通过门G1时,该IC标签10不只被天线ANT1、ANT2读取,还有可能被天线ANT4读取。另外,在运输添加了IC标签10的物品的装卸车或台车通过门G2时,该IC标签10不只被天线ANT3、ANT4读取,也有可能被天线ANT1读取。
因此,在本申请中,如后所述,通过进行使用了读取图案的基准数据的相似度判定,能够判定通过了门G1、G2中的哪一个。
图3是说明上级服务器100和阅读器200的硬件构成的框图。上级服务器100包括控制部1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通信部104、存储部105、显示部106、以及操作部107,并且它们经由总线而被彼此连接。
控制部101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等。在具有MPU的情况下,也存在ROM 102和RAM 103被组入到控制部101的情况下。
控制部101按照预定的定时,适当地将保存在ROM 102或者存储部105上的计算机程序读出到RAM 103上并执行,并且控制上述的硬件各部的动作。
ROM 102预先保存为了实现本申请的判定方法而需要的计算机程序、为了使上述的硬件各部进行动作而需要的计算机程序。
RAM 103例如是DRAM(Dynamic RAM,动态RAM)、SRAM(Static RAM,静态RAM)、闪存等,暂时存储基于控制部1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而产生的各种数据(例如运算结果、读取数据、各种参数)。
通信部104经由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而与阅读器200进行数据通信,并接收阅读器200读取的IC标签10的数据。
操作部107具有为了操作者操作上级服务器100而需要的输入接口。显示部106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按照来自控制部101的指示,显示上级服务器100的动作状况、经由操作部107而被输入的信息、应该向操作者通知的信息等。
显示部106和操作部107用于提供与操作者的接口。上级服务器100可以构成为经由网络从其他设备进行操作输入、向其他设备进行输出,不一定需要具有显示部106和操作部107。
存储部105是如硬盘或闪存那样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存储部105存储从阅读器200收集的基准数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ROM 102中保存为了实现本申请的判定方法而需要的计算机程序、为了使硬件各部进行动作而需要的计算机程序,但是也可以设为在存储部105中保存这些计算机程序。
接着,对阅读器200的硬件构成进行说明。阅读器200包括控制部201、通信部202、RF部203、存储部204、外部输入输出部206,它们经由总线而被相互连接。
在RF部203上连接从IC标签10获取数据的天线ANT。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阅读器200的RF部203连接天线ANT1~ANT4。
阅读器200的控制部201按照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04的动作步骤经由RF部203以及天线ANT与IC标签10进行无线通信。存储部204是如硬盘或者闪存那样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
外部输入输出部206接收来自光学传感器、触感传感器等传感器250的输入,提供用于针对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的外部设备的控制装置输出信号的接口。传感器250检测物品和人的通过,由此阅读器200通过外部输入输出部206能够识别到物品和人的通过,并能够控制标签读取处理的开始和结束等。
阅读器200按照以下的步骤在与IC标签1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阅读器200首先进行存在于天线ANT的可读取范围的IC标签10的搜索(备品目录)。即,阅读器200从天线ANT输出表示搜索指令的无线信号。接收了阅读器200所发送的搜索指令的IC标签10被向各部提供电压,在成为可动作之后,作为对搜索指令的应答而将自己的识别数据(标签ID)发送给阅读器200。
由此,阅读器200能够识别IC标签10的标签ID,并能够在阅读器200和IC标签1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在阅读器200发送搜索指令时,在天线ANT的可通信范围内存在多个IC标签10、10、…、10的情况下,由于多个IC标签10、10、…、10同时发送对搜索指令的应答,因此能够发生彼此的应答发生干扰、阅读器200无法接收应答的状况(冲突)。
为了避免该情况,在阅读器200和IC标签10上安装冲突回避功能。在冲突发生了的情况下,按照在阅读器200和IC标签10之间被确定的冲突回避协议,对来自IC标签10的应答暂时进行抑制等,通过阅读器200从最终残留的一个IC标签10接收包含标签ID的应答来进行IC标签10的识别。在没有残留未应答的IC标签10的情况下,按照从阅读器200连续发送的指令,依据同样的冲突回避的步骤来一个个地进行标签ID的识别。作为结果,阅读器200能够获取能应答的IC标签10的所有的标签ID。
在IC标签10除了标签ID之外还具有物品等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在阅读器200和IC标签10之间还收发数据读取指令或数据写入指令,能够进行数据的读出和写入。
阅读器200按照事先指定的条件自发地重复发送搜索指令。IC标签10每次接收搜索指令都发送所存储的数据。因此,阅读器200每次发送搜索指令,存在于被连接的天线ANT的可读取范围的IC标签10每次进行应答,如果在电波环境上没有问题,则阅读器200接收各IC标签10所应答的次数量的数据。
阅读器200和上级服务器100使用按照该标签ID重复接收的时间序列的图案来进行不需要标签读取滤波处理。
图4是对上级服务器100和阅读器200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的框图。保存在上级服务器100的应用程序111例如使用阅读器200所读取的标签的信息来进行与生产、物流、在库管理等各种业务对应的处理。
标签数据处理部113将从阅读器200报告的标签ID等数据变形为应用程序111所要求的形式,具有交接作用。
在存储部105中存储上级服务器100能够接收标签数据的阅读器200的信息(阅读器信息)、阅读器200负责的判定区域的信息(判定区域信息)。
通信部104通过按照有线或者无线的各种协议的步骤与阅读器200进行通信。
阅读器200按照在使用中事先设定的读取控制设定自发地进行动作,进行IC标签10的读取。
读取控制设定被保存在阅读器200的存储部204中,在读取要使用的1个或者多个天线ANT及其順序、从各个天线ANT重复发送搜索指令的次数或时间、针对所读取的标签ID的ID以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描述读写用指令的指定等。
读取控制部211从存储部204加载读取控制设定的内容,按照被描述的控制步骤对与各个天线ANT对应的RF部203进行控制以发送IC标签10的搜索(备品目录)指令,并读取来自IC标签10的应答。
基准数据生成部212根据阅读器200事前收集的作为理想的读取图案的假定图案等的信息生成滤波中的基准数据。被生成的基准数据被记录在存储部105。
标准化处理部213将在使用时获取的标签应答作为每个标签ID的时间序列数据而进行处理,并在通过后述的标准化处理修正了时间序列数据之后传递给相似度判定部214。
相似度判定部214对从标准化处理部213传递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存储在存储部204的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并计算与最适当的簇数据的相似度。对于相似度判定部214进行的相似度判定的处理步骤在后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接着,对于标准化处理部213处理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说明。
阅读器200按照存储在存储部204的读取控制设定重复使用一个或者多个天线ANT,并重复发行搜索(备品目录)指令。各搜索指令的应答结果与所使用的天线、所读取的标签ID的列表、列表的个数、读取所花费的时间(通常是几十~几百毫秒)等信息一起被传递给标准化处理部213。此时,搜索指令的应答结果按照每个判定区域、按照每个标签ID而被汇总,并作为时间序列顺序的数据而暂时被存储在标准化处理部213内的存储器中。将被存储在该标准化处理部213内的存储器的时间序列的数据称为读取图案(パタ一ン)。
另外,标准化处理部213获取按照每个天线ANT在各次被读取的IC标签10的个数的和,并用所读取最低1个IC标签10的读取次数去除,由此计算每个天线ANT的平均读取次数,并保持在内部的存储器中。
图5的(a)和(b)是表示读取图案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的(a)是表示在判定区域A1(门G1)的读取图案的一个例子,图5的(b)是表示在判定区域A2(门G2)的读取图案的一个例子。如上所述,在门G1中2片天线ANT1、ANT2负责判定区域A1,在门G2中2片天线ANT3、ANT4负责判定区域A2。
在各自的读取图案中,行方向(横轴)的T1、T1+a1、…、T1+a11表示时刻的序列,阅读器200表示发行了搜索指令的时刻。在本实施方式中,阅读器200在各时刻将发行搜索指令的天线按照天线ANT1、ANT2、ANT3、ANT4的顺序进行切换,并重复发行搜索指令。搜索指令不一定是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发行,可以以阅读器200的控制部201进行控制的适当的定时发行。此外,a1、a2、...、a11是几十毫秒(msec)左右的时间。
另外,读取图案的列方向(纵轴)的左端描述了所读取的IC标签10的标签ID。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读取具有id1~id4的标签ID的IC标签10。
在读取图案的各栏所示的标号A~C是分别表示天线ANT1、ANT2、ANT3的标号。此外,作为表示天线ANT4的标号是D,但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基于天线ANT4的读取是没有的。另外,空栏表示IC标签10的读取是没有的。
图5的(a)所示的读取图案示出了以下图案:在时刻T1、T1+a4、T1+a8中,天线ANT1发行了搜索指令的结果是读取具有id1的标签ID的IC标签10和具有id2的标签ID的IC标签10,在时刻T1+a1、T1+a5、T1+a9中天线ANT2发行了搜索指令的结果是读取具有id3的标签ID的IC标签10和具有id4的标签ID的IC标签10。另一方面,如图5的(b)所示的读取图案是表示以下图案:在时刻T1+a2、T1+a6中,天线ANT3发行了搜索指令的结果是读取具有id1的标签ID的IC标签10和具有id2的标签ID的IC标签10。
为了将读取图案的各行作为标号列而进行表示描述,将空栏用下划线表示描述,例如也能够将判定区域A1中的id1的行如“A_ _ _A_ _ _A_ __”那样来进行表示描述。
另外,在使天线输出两级地变化的情况下,在输出大时用大写字母如“A”那样进行表示描述,在输出小时用小写字母如“a”那样进行表示描述。
在图5的例子中,在行方向(横轴)获取时刻的序列,但是也能够在横轴上具有搜索指令的发行次数。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避免复杂,设为在横轴上具有搜索指令的发行次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使用时读取的每个标签的读取图案与事先收集并存储的基准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求出相似度来更可靠地决定判定区域。
图6是表示每个天线ANT的平均读取次数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表示在构成门G1的天线ANT1的平均读取次数是1.9次、在天线ANT2的平均读取次数是2.0次。另外,表示在构成门G2的天线ANT3的平均读取次数是1.9次、关于天线ANT4没有读取。
接着,对基准数据进行说明。在生成基准数据时,如与使用时相同,预先使各阅读器200进行动作,通过与使用时同样的积载方式配置或移动添加了IC标签10的物品配置,并进行数据的收集。按照各个判定区域进行多次(例如5次~10次)的读取,并且上级服务器100基于所收集的数据生成基准数据。
图7是表示基准数据的生成步骤的流程图。首先,事前准备基准数据生成用标签组。具体的是与使用时同样积载添加了标签的多个物品,由此构成基准数据生成用标签组,通过与使用时同样的移动单元进行移动或者配置。作为移动单元能够使用装卸车、台车、传送带等。
阅读器200以与通常使用时同样的条件(移动速度等)进行基准数据生成用标签组的读取(步骤S11)。此时,基准数据生成部212对读取控制部211给出指示并连续地进行IC标签10的搜索(备品目录)。
IC标签10的搜索结果被返回给基准数据生成部212。基准数据生成部212以搜索结果为基础计算每个标签ID的读取图案和每个天线的平均读取片数,并暂时保存(步骤S12)。
使基准数据生成用标签组通过各门,使读取IC标签10的处理重复预定次数。基准数据生成部212每次执行读取处理都计算读取图案和平均读取次数,并将计算结果按照每个标签ID、每个判定区域来进行保存。
阅读器200的读取控制部211判定步骤S12的处理后预定次数的读取处理是否结束了(步骤S13),在预定次数的读取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S13:否),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11。
在预定次数的读取处理结束了的情况下(S13:是),阅读器200按照各判定区域进行读取图案的聚簇(步骤S14)。在聚簇中能够使用已知的各种聚簇方法。例如,作为成为基准的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能够使用以下的方法。首先,比较两个读取图案的每个的标号列,如果任一个都是“_”或者一个是“_”则加0、如果是“_”以外的相同的标号(例如同时是“A”、同时是“B”等)则加1、如果是不同的标号则加-1(负1),通过将所得的整数值用整体的读取次数去除来求出临时的相似度。并且,错开读取图案来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将最大的相似度作为两个读取图案的相似度而求出。
如此,计算各读取图案间的相似度并进行聚簇,来生成几个典型的读取图案的簇。
阅读器200的基准数据生成部212在进行聚簇之后计算各簇中的平均读取片数(步骤S15)。即,基准数据生成部212按照每个天线对在各簇中关于附带在包含在簇中的各读取图案的每个天线的平均读取片数取平均。通常,由于所有尝试读取的读取图案被包含在簇中,因此只要按照每个天线ANT取平均读取次数的平均就可以。
基准数据生成部212在进行以上处理之后将簇以及附带在簇中的每个天线的平均读取片数作为基准数据保存在存储器中(步骤S16)。
接着,对使用时的标签读取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使用时的标签读取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阅读器200的读取控制部211例如接收来自上级服务器100的读取开始指示,并按照存储在存储部204的读取控制设定依次使用与阅读器200连接的天线ANT来重复进行在各判定区域的搜索(备品目录)处理(步骤S21)。
此外,可以设为使用传感器250来检测人和物品的通过、并给出搜索处理的开始触发的构成。该情况下,可以省略来自上级服务器100的读取开始指示的输入处理。
读取控制部211反复执行IC标签10的搜索处理以及对标准化处理部213的搜索结果的报告。标准化处理部213在等待由读取控制部211报告的搜索结果(IC标签10的读取结果),并在满足被给出的结束条件之前暂时存储由读取控制部211报告的搜索结果(步骤S22)。这里,能够将基于阅读器200的标签读取没有固定时间用做结束条件。
另外,可以使用传感器250将不能检测通过判定区域的人和物品作为结束条件。
标准化处理部213判定是否满足结束条件(步骤S23),在不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23:否),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1。
在判定为满足结束条件的情况下(S23:是),标准化处理部213在选择所读取的标签ID中一个未处理的标签ID的基础上(步骤S24),生成具有该标签ID的IC标签10的读取图案Px,并计算每个天线ANT的平均读取片数(步骤S25)。
例如,在设为通过两个天线ANT1、ANT2交替进行IC标签10的读取的情况下,天线ANT1、ANT2下的平均读取片数n_a、n_b通过下式计算。
【数式1】
n_a=(Σj=0uni)/c_a]]>(i=1+j×2)
n_b=(Σj=0u-1ni)/c_b]]>(i=2+j×2)
这里,ni是第i回次的读取结果中的读取片数,c_a是表示通过天线ANT1进行标签读取所相符的次数,c_b表示通过天线ANT2进行标签读取所相符的次数。另外,u是将由该标准化处理处理的标签读取的全部次数用2去除所得的值的整数部。
此外,数式1是表示天线片数是2片的情况下在各天线的平均读取片数的式子,但是即使对于天线片数是3片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读取片数。
标准化处理部213是在步骤S25的处理后从基准数据中选择一个簇Ck。初始值设为k=1,将基准数据的所有簇数设为n(步骤S26)。
接着,标准化处理部213使用基准数据的簇Ck对读取图案Px进行标准化(步骤S27)。假设在步骤S27执行的标准化处理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通过标准化处理部213标准化的读取图案N(Pk)被通知给阅读器200的相似度判定部214。
相似度判定部214计算由标准化处理部213标准化的读取图案N(Pk)和簇Ck的相似度Skx(步骤S28)。相似度Skx的计算步骤能够使用与基准数据生成时同样的步骤。即,比较被标准化的读取图案N(Pk)的标号列和簇Ck所具有的标号列,如果任一个都是“_”或者一个是“_”则加0,如果是“_”以外的相同标号(例如同时是“A”、同时是“B”等)则加1,如果是不同的标号则加-1(负1),通过将所得的整数值用整体的读取次数去除求出暂时的相似度。并且,将比较对象与时间轴方向错开来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将最大的相似度作为两者的相似度Skx而求出。
在基于相似度判定部214的相似度Skx的计算结束了的情况下,标准化处理部213使计算器k的值加1(步骤S29),并判定是否满足k≤n的条件(步骤S30)。在不满足k≤n的条件的情况下(S30:否),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7。
在满足k≤n的条件的情况下(S30:是),选择相似度Skx中最大的k(步骤S31)。
接着,判读是否存在未处理的标签ID(步骤S32),在存在未处理的标签ID的情况下(S32:是),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4。在没有未处理的标签ID的情况下(S32:否),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
标准化处理部213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被选择的读取图案的标准化。图9是表示标准化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标准化处理中,如果是某个固定范围内的变动,则假设相同时间内的读取次数与平均读取片数成反比。
当将读取图案Px、针对簇Ck的每个天线的平均读取片数分别设为(n_a,n_b)以及(nk_a,nk_b)时,作为Ck与Px的平均读取片数之比的倒数如下所述计算出标准化系数γk(步骤S271)。
【数式2】
γk=(n_a+n_b)/(nk_a+nk_b)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标准化系数γk之所以取为Ck与Pk的平均读取片数之比的倒数,是因为作为标准化处理的对象的平均读取次数与平均读取片数处于成反比的关系。
使用该标准化系数γk通过以下步骤来生成对读取图案Px标准化的标准化读取图案N(Px)。
首先,将全部读取次数是w的读取图案Px(以下为长度w的读取图案Px)如Px=c(1)c(2)c(3)…c(w)那样用标号列表示记载(步骤S272)。
这里,在c(1)、c(2)、c(3)…、c(w)的各个中加入识别所读取的天线ANT的“A”、“B”等标号、或者表示没有读取的“_”的标号。c(1)设为加入“_”以外的标号。
接着,根据读取图案Px生成部分图案pp(Px,y)(步骤S273)。在设为天线片数是s片(通常以s≤4来使用)时,如下所述将第y个(1≤y≤s)天线ANT的部分图案pp(Px,y)如下给出。
【数3】
pp(Px,y)=c(y)c(y+s)c(y+2s)···c(y+h×s);y≤rc(y)c(y+s)c(y+2s)···c(y+(h-1)×s);y>r]]>
这里是h=int(w/s)、r=mod(w,s)。int(w/s)表示w/s的实数值的整数部分(即,舍弃小数点第一位以后的值)。mod(w,s)表示将s设为除数的w的余数。
例如,在读取图案Px是“A_A B A_A_A_A”的情况下,部分图案pp(Px,1)如“AAAAAA”来表示描述,部分图案pp(Py,2)如“_B_ _ _”来表示描述。这里,一般并不是y=1时对应天线ANT1(标号列“A”)、y=2时与天线ANT2(标号列“B”)对应。
在将读取图案Px的长度(文字数)设为w时,标准化后的读取图案N(Px)的长度w’如下所述进行计算(步骤S27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假定如果平均读取片数增加则读取次数(长度)减少的关系,通过将表示平均读取片数之比的倒数的γk与读取图案Px的长度w进行乘法运算,来如下所述确定标准化后的长度w’。
【数4】
w′=int(w×γk)
将读取图案Px的长度w和标准化后的读取图案N(Px)的长度w’的差分d(w)=w’-w分配给各部分图案,如下所述,扩展或者缩短读取图案Px(步骤S275)。
接着,对标准化处理部213中的读取图案Px的扩展处理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读取图案Px的扩展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在d(w)>0的情况下,标准化处理部213执行以下的各步骤的处理来进行读取图案Px的扩展。首先,在设为h’=int((d(w)+r)/s)、r’=mod(d(w)+r,s)、并将第y个(1≤y≤s)天线ANT的部分图案pp(Px,y)的长度设为h_y的情况下,如下所述计算扩展部分图案pp(Px,y)之后的、新的部分图案pp’(Px,y)的长度h’_y(步骤S281)。
【数5】
这里,当设为γ’=h’(y)/h(y)、pp(Px,y)=c(1)c(2)c(3)…c(h(y))时,pp’(Px,y)如下被构成。
首先,作为初始值,设定i=i’=1、j=j’=1、m=2、x=()(空字符文字列)(步骤S282)。
接着,判定是否满足int(i×γ’)≥m的条件(步骤S283),在满足的情况下(S283:是),在设为i’=int(i×γ’)的基础上(步骤S284),将c(j),…,c(i)通过下面的步骤转换成c’(j’),...,c(i’)。
在不满足int(i×γ’)≥m的条件的情况下(S283:否),使到后述的步骤S293的处理之后。
这里,设为c’(j’)=c(j)、…、c’(j’+p)=c(i),并设为p=i-j、p’=i’-j’-p(步骤S285)。
判定c(i)是否是“_”(步骤S286),在c(i)不是“_”的情况下(S286:否),对c(i)重复操作p’次,与c’(j’+p)连结(步骤S287)。
在c(i)是“_”(S286:是)、c(i+1)存在的情况下(S288:是),将c(i)重复(p’-1)次,并在与c’(j’)…c’(j’+p)连结的基础上,最后连结c(i+1)的值(步骤S289)。
在c(i)是“_”(S286:是)、c(i+1)不存在的情况下(S288:否),将c(i)重复p’次,与c’(j’)…c’(j’+p)连结(步骤S290)。
在步骤S287、步骤S289、步骤S290的各处理之后,将c’(j’)…c’(i’)与x连结(步骤S291)。即,生成x=x·c’(j’)…c’(i’)。
接着,在设为j=i+1、j’=i’+1的基础上(步骤S292),使i以及m的值加1(步骤S293),并判定是否为i>h_y(步骤S294)。
在不是i>h_y的情况下(S294:否),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83,在是i>h_y的情况下(S294:是),结束本流程图的处理。
以上对读取图案Px的扩展处理进行说明,但即使在缩短读取图案Px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与扩展处理同样的步骤获取缩短后的读取图案N(Px)。读取图案Px的缩短处理在d(w)<0的情况下执行。
此外,在d(w)=0的情况下N(Px)=Px。即,在标准化前后对读取图案的长度不产生转换的情况下,直接将标准化前的读取图案Px设为标准化后的读取图案N(Px)。
如上所述,通过执行d(w)>0的读取图案Px的扩展处理、d(w)<0的读取图案Px的缩短处理、将d(w)=0的标准化前的读取图案设为标准化后的读取图案的处理,标准化处理部213生成标准化的读取图案N(Px)。通过如上所述的步骤能够保持原来的读取图案Px的文字列的均衡,并获得将读取图案Px设为扩展或者缩短的读取图案N(Px)。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贴附IC标签10的物品的移动速度在使用时和基准数据收集时大致相同,标准化在使用时获取的读取图案。但是,以阅读器200获取的数据为基础能够估计物品的移动速度,在考虑移动速度时也能够对读取图案进行标准化。
在实施方式2中,对考虑贴附有IC标签10的物品的移动速度来标准化读取图案的构成进行说明。
物品的移动速度能够通过根据由读取控制部211报告的读取结果的列表来测量天线通信范围内的读取开始和读取结束的时间间隔进行估计。不过,移动以匀速运动为前提。
在将基准数据获取时的读取开始和读取结束的时间间隔设为T_k、在使用时的读取开始和读取结束的时间间隔设为T的情况下,时间间隔之比αk能够通过αk=T_k/T来计算。
当将通过标签读取而获得的读取图案Px的长度(全部读取次数)设为w时,进行读取图案Px的扩展或者缩短,以使标准化后的长度为w’=int(w×γk×αk)。这里,γk是在实施方式1说明的、表示基准数据生成时和使用时的平均读取片数之比的倒数的系数。
按照标准化后的长度为w’的方式来扩展或者缩短读取图案Px的手法是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的。即,将读取图案Px的长度w和标准化后的读取图案N(Px)的长度w’的差分分配给由读取图案Px生成的部分图案的每一个,扩展或者缩短读取图案Px。
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不需要贴附IC标签10的物品的移动速度在基准数据收集时和使用时之间大致是相同的为前提,因此能够不被使用方式所左右而防止判定精度的劣化。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在阅读器200侧进行基准数据的生成、读取图案的标准化、相似度判定的各个处理的系统构成,但是可以设为在上级服务器100侧进行的构成。
在实施方式3中,以经由阅读器200而获取的IC标签10的检测结果为基础,对上级服务器100进行基准数据的生成、读取图案的标准化、相似度判定的各个处理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1是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上级服务器100和阅读器200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的框图。阅读器200按照读取控制设定自发地进行动作,并进行IC标签10的读取。读取控制部211从存储部204加载读取控制设定的内容,并按照所描述的控制步骤针对与各个天线ANT对应的RF部203发送IC标签10的搜索(备品目录)指令来进行控制,并读取来自IC标签10的应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读取的标签ID的信息经由通信部202发送给上级服务器100。
上级服务器100包括基准数据生成部112,所述基准数据生成部112以通过通信部104所接收的来自阅读器200的标签ID的数据为基础来生成基准数据。基准数据的生成方法与实施方式1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上级服务器100的标签数据处理部113包括:将通过通信部104而新接收的、来自阅读器200的标签ID的数据标准化的标准化处理部113a,以及以标准化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与基准数据的相似度判定的相似度判定部113b。标准化处理部113a执行的标准化处理以及相似度判定部113b执行的相似度判定处理与实施方式1的阅读器200实施的标准化处理以及相似度判定处理是完全相同的。
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对现场设置的阅读器的构成简单化,提高在现场的设置的灵活性。
所有的实施例和相关条件言辞的目的都在于为了使得更加容易理解本发明,其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内容为准。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到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以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