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薄膜,例如转移薄膜或成层薄膜或含有 这种薄膜的塑料体以及在这种塑料体上或 这种塑料体内制造一种多色图象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塑料体,它设计成薄膜的形式,例如转移薄膜,尤其热压印薄膜,或成层薄膜,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在这种塑料体上或这种塑料体内制造多色图象的方法。
由WO 96/35585已知塑料体,确切地说实心体或层状体的各种设计,它们总是含有一种由不同色料组成的混合物。在那里介绍的实施例中,色料混合物由三种色料成分亦即黄色料、品红色料和青色料组成。通过激光处理在塑料体上实现着色标志(Farbmarkierung)。这种着色标志通过色料借助激光处理脱色(Bleichung)形成。激光条件分别专门通过改变波长调整,以获得规定的颜色。要使用的各特殊的波长事先通过在着色剂上的光吸收测量确定,具体而言确定在着色剂吸收极大值时的吸收波长。总是使用那些只有唯一的一个吸收极大值的着色剂。由此应保证在激光处理时获得一种颜色,这种颜色与此激光相对应,而激光处理的持续时间和激光强度对于各种颜色可有相同地值。在所介绍的这种具有由黄色料、品红色料和青色料组成的色料混合物的实施例中,为了激光处理采用波长430nm的紫色激光、波长470nm的蓝色激光、波长575nm的黄色激光以及波长650nm的称为橙色的激光。以此方式借助激光处理通过相应地调整激光波长在其他激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能在塑料体上造成不同的着色标志。这些颜色通过复杂地混合在各自的激光波长下同时脱色的色料形成。存在的缺点是,没有提供能生成全部颜色的方法的论述。
在WO 98/19868中说明了一种造成着色标志的相应的工作方法,但其中专门使用黄色料、品红色料和青色料,它们在第一步可借助紫外光活化,而只是在接着的第二步中才脱色。
在未先公开的DE 19955383A2中介绍了一种通过激光处理造成着色标志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2坐标具有聚焦装置的射束偏转设备工作,在这里采用一种特别的反射镜。要作标记的物体有一种由青色料、品红色料和黄色料组成的混合物,这些色料通过红色激光、绿色激光或蓝色激光有选择地脱色。重要的是,在此方法中没有规定使用一种设计为转移薄膜或成层薄膜的薄膜,优选地多层薄膜,或使用这种加在一底物上的薄膜。
由WO 94/12352同样已知在一塑料体上,此塑料体含有一种色料混合物以及可设计为实心体或层状体,通过用不同波长的激光处理造成彩色的着色标志。这种颜色的生成这样进行,即,这些色料在激光处理中它们的颜色通过颜色转换而改变。激光条件总是随机选择。在这里也没有提供有目的地造成任意颜色的方法。如此生成的颜色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由EP0327508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在两个分开的上下叠置的层内含有一种对激光敏感的染色剂A和一种对激光不敏感的染色剂B,或作为替换方式在一公共的层内含有这两种染色剂A、B,以及通过激光处理使染色剂A脱色,而染色剂B不脱色或仅少量失色。通过激光处理获得一种着色标志。此方法没有规定改变与波长有关的激光条件,以及它只能获得一种单色的标志,亦即一种最多是双色的图象。
由EP0190997B1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在一个设计为金属薄片的护套的塑料层内或在一塑料板内含有一种添加物,这种添加物在激光处理时应变色,确切地说,或通过颜色转换从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或变换成黑色。用这种方法不可能造成有不同颜色的着色标志。
由DE3738330A1已知一种用于有色料涂层的表面激光书写的方法,其中,色料涂层的色料在不同的温度下改变其内部分子结构并提供不同的颜色。通过激光照射局部达到特殊的表面温度,由此获得着色的激光标记。
GB2240948A同样介绍了证件的激光书写。在这里激光书写通过去除不同的色层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激光标记看起来是着色的标记。
DE4131964A1介绍了包括金属层和全息图结构的多层薄膜的激光书写。这种书写通过局部破坏带有全息图的金属层实现。
由EP0420261已知一种有全息图结构的热压印薄膜,它通过激光处理为了可靠防伪而使之个性化。在这里借助激光束进行材料或颜色的改变或在薄膜的层状结构中去除局部区。在这里没有规定多色标志。
由EP0416664B1已知通过在塑料体或薄膜层内用激光作标记造成黑色标志。这种标志通过包含在塑料中对激光敏感的成分三硫化钼因激光引起的黑化形成。
DE4410431介绍了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在证件上通过激光书写加上与个人有关的数据,其中,证件有一种按转移法加上的防复制部分。在激光书写时加上形式上为数字行的符号,其中一部分数字行加在防复制部分内,以及另一部分数字行加在证件的一个连接的区域内。激光书写通过在防复制部分的金属层内的局部非金属化(Demetallisierung)以及通过证件被处理区域的黑化实现。
EP0219011B1介绍了一种激光书写证件的专用方法。在此方法中,在证件不同的透明层内借助激光加上黑色标记。在互相协同作用的透明层内以此方式获得视差图象。
由DE19522397A1已知通过激光处理含色料的塑料层造成明亮的标记。这通过所含的色料激光脱色实现。
此外,例如由EP0537668和DE8130861U1已知,在转移薄膜的层状结构中通过激光处理局部去除一些层,以获得书写标记。
例如由EP0741370B1、DE4333546A1或US4911302还已知,通过激光处理层状体,造成材料因激光感应熔化而形成的标记,以便将这些标记随后再在熔化状态转移到另一物体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前言所述类型的塑料体,在此塑料体上或塑料体内可通过激光处理有目的地造成多种不同的颜色标志,优选地能生成按全色图类型有全部任意颜色的标记。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制造这种塑料体的方法。
本发明此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的塑料体及按权利要求9的方法达到。
塑料体有一种包括至少三种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这些成分的每一种分别是一种着色剂,例如一种色料或另一种着色剂。这些色料大多涉及不可溶解的优选无机的着色剂。另一些着色剂例如是有机着色剂。这些大多是可溶解的。可以采用一些混合物,其中作为着色剂仅仅有一些色料或仅仅有另一些着色剂或有色料和另一些着色剂。构成混合物成分的着色剂在下文中简称成分。重要的是成分的一种或多种可以借助激光器在分别针对这些成分专用的激光条件下脱色。换句话说,为了第一种成分的脱色采用第一种激光条件,例如第一种特殊的激光波长;为了第二种成分的脱色采用第二种激光条件,例如第二种特殊的激光波长,以及为了第三种成分的脱色采用第三种激光条件,例如第三种特殊的激光波长。这些为不同的成分脱色所使用的专用的激光条件或激光波长彼此各不相同。此外它们按这样的方式选择,即,使得在针对一种成分专用的激光条件例如特殊的激光波长的情况下,分别只能使这一种成分或优先只能使这一种成分脱色,与此同时其余成分不能被脱色或基本上不会被脱色。由此可以在激光处理时在第一步总是专门只使一种成分脱色,而令其余成分保持不变。
若使用了一种三成分的混合物,亦即塑料体的颜色在第一步之前由三种成分构成。在第一步的激光处理后,物体在被处理部位的颜色由两种在第一步激光处理时未被脱色的成分构成,以及有可能除此之外还由在第一步根据处理情况已或多或少大量脱色的成分的余色构成。优选地颜色的形成通过在塑料体内,亦即在塑料层内或整个实心的塑料体内混合存在的成分的减色法混合实现。不同的成分可以在一层内互相紧密掺混地存在,或可以多层地上下混合地存在。
在这种塑料体上或这种塑料体内制造一种多色图象的方法规定,在第一步通过激光照射塑料体的一个部位在针对例如(三种)成分之一专用的激光条件下只使这一种成分脱色;以及在第二步通过激光照射塑料体的同一部位在针对(三种)成分的另一种专用的激光条件下只是使此另一种成分脱色。因此在第一步除了已脱色的第一种成分外留下其他(两种)未脱色的成分,所以颜色由这(两种)未脱色的成分构成,有可能在第一种成分未完全脱色的情况下附加地再与仅或多或少脱色的第一种成分的余色一起构成。在第二种成分被脱色的第二步后,若原来使用的是一种三成分混合物,则还只留下一种成分,因此颜色只是由此留下的成分构成。这适用于下列情况,即,在前面已进行的步骤中其余的成分已完全脱色。否则,亦即在第一步第一种成分未完全脱色以及在第二步第二种成分未完全脱色时,第二步后的颜色附加地再由在第一和第二步中只是或多或少脱色的第一和第二种成分的余色构成。
此外,作为可能的第三步规定,在针对第三种成分,亦即迄今未脱色的成分的情况下激光处理塑料体的同一部位,其中,塑料体的这同一个部位在对于此第三种成分专用的激光条件,例如特殊的波长下,只是使此第三种成分脱失。因此在此第三步后,在所涉及的部位全部三种成分脱色或根据脱色度或多或少脱色。于是这一部位取决于一种可能着色的背景层或在塑料体内或在塑料体的此同一层内还可能的其他成分,看起来是无色的或染色的,在极端情况下在白色背景下看起来是白色的。
此外,可能采取其他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分别用特殊的激光条件各使一种或多种其他成分脱色。优选地规定,一般在第n步通过激光照射塑料体同一部位,在针对n种成分中其他另一种时只是使此第n种成分脱色。
根据所选择的成分和特殊的激光条件,还可以规定在激光照射时至少成分之一有变色。
在各个步骤中激光处理时分别规定,在激光照射时通过控制激光条件,尤其激光波长、激光强度和/或照射时间,调整要达到的脱色度或变色。
在各个步骤中分别采用的激光条件,优选地在方法实施前通过用各种成分的试验经过实验确定和/或优化。在选择激光条件时的准则优选地是要达到的脱色结果。在各步骤中要使用的激光条件的选择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即,使该成分在用于脱色的激光波长下吸收激光,为此,此成分在该波长下有吸收极大值,优选地有多个吸收极大值之一或优选地有其唯一的或其最大的吸收极大值。但这种选择也可以这样进行,即,使成分在用于脱色的激光波长时吸收激光,但此成分在此波长没有吸收极大值,而是此波长处于吸收极大值之外或此成分的多个吸收极大值之外。
为了能用一种包括比较少的色料成分的色料混合物加工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仍能造成尽可能多的优选地全部颜色,有利的是,一种成分是青色料和/或一种成分是品红色料和/或一种成分是黄色料。优选地在此色料混合物中含有青色料、品红色料及黄色料。在一些特殊的实施例中,色料混合物涉及一种包括仅仅三种色料成分,优选地青色料、品红色料和黄色料的混合物。利用这三种颜色通过减色法混合可生成全部颜色。通过在各步骤中各色料成分的专门脱色,可以例如在第一步造成蓝色,只要在此第一步只是或优选地只是使黄色料成分脱色;或可以在第一步造成绿色,只要在此第一步只是或优选地只是使品红色料成分脱色;或可以在第一步造成红色,只要在此第一步只是或优选地只是使青色料成分脱色。然后在另一个步骤中造成青、品红或黄的颜色,为此使留下的在第一步未脱色的色料成分中的另一种脱色,换句话说,若在第一步造成的是蓝色并因而青和品红在第一步未被脱色,那么在第二步可以这样生成青色,即,在第二步使品红成分脱色。其他颜色的生成按相应的方式进行,因此在减色法混合中适用:a)青+品红+黄→黑b)青+品红→蓝c)青+黄→绿d)黄+品红→红
混合颜色a)存在于激光处理前,亦即在第一步之前。塑料体看起来是黑或灰的。混合颜色b)或c)或d)存在于第一步之后,亦即塑料体在第一步中进行过激光处理的部位已经有一种蓝的或绿的或红的着色标志。在第二步后,亦即当在第二步在此同一部位实施第二步激光处理时,在塑料体这一部位的着色标志是青或黄或品红的颜色,这要看在第一步后在此部位的两种未脱色的色料成分中那一种未在第二步中脱色。然后为了在第三步在此部位获得一种无色或透明的标志,在此同一部位实施第三步,也就是说在第三步用该色料专用的激光条件使留下的尚未脱色的色料脱色。
以此方式可以在任何部位通过在此同一部位逐步的激光处理,分别造成有任何所期望颜色的着色标记。以此方式可以相继在塑料体彼此并列的部位进行处理,并由此在塑料体上通过并列配置的着色标志造成一种多色图象,优选地一种所谓的全色图。
也可以取代上面说明的包括色料成分青色料、品红色料和黄色料的色料混合物,使用一种相应的包括一些不表示色料的着色剂的着色剂混合物,也就是一种由青着色剂、品红着色剂和黄着色剂作为成分组成的着色剂混合物。在这里它可按相同的方式加工,其中,在各步骤中使用对于有关的着色剂专用的激光条件。
为了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激光处理,优选地采用脉冲式多倍频固体激光器、光学参量振荡器(OPO′s)和脉冲式紫外激光器(例如受激二聚物激光器)。在激光处理时优选地调整激光束的强度和/或脉冲持续时间,使得在没有可看出的塑料体材料损伤的情况下产生最大程度的脱色效果或最大程度的颜色改变。此方法可使用于实心塑料体,但也可用于转移薄膜,尤其热压印薄膜,或用于成层薄膜。当在转移薄膜或成层薄膜上使用时可采取措施得到有利的结果,即可将这些薄膜施加在多种材料上,例如金属、木材等,以装饰任意的物体。采用这些薄膜导致只需较少的着色剂或色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着色剂或色料只须存在于一个薄层内。通过使用这些薄膜还可以例如借助压印法在任意大的物体上只是局部敷层。
在激光处理时采用当脉冲持续时间从5至20ns时优选地在0.05与0.5J/cm2之间的能量密度,在这里,脱色结果还可由脉冲数决定。具有色料混合物的对激光敏感的层可以全面地,但也可以只是区域性地存在于转移薄膜或成层薄膜上。
下面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优选的实施例。
其中:
图1至5分别包括对激光敏感的层的不同热压印薄膜剖面图;
图6至10分别包括对激光敏感的层的不同成层薄膜剖面图。
图1至5中表示的薄膜涉及热压印薄膜。图1中的热压印薄膜包括载体薄膜1、分离层2、保护层3、激光敏感层4、背景层5以及胶粘层6。
载体薄膜1优选地涉及厚度为6至100μm,优选地厚度为19至38μm的聚酯薄膜。在此载体薄膜1上叠置层2至6。在制造热压印薄膜时它们按已知的方法施加。
分离层2是一个隔离层。它优选地设计为一种在发热时变软的层,在将热压印薄膜加在底物上时它允许其他层与载体薄膜1分离。分离层2一般有厚度最多1μm。
保护层3设计为保护漆层。在这里它涉及一种透明的漆层,它的任务是基本上保护用热压印薄膜装饰的物品自由表面免遭机械损伤和化学作用。这一层厚优选地在1至2μm之间。
激光敏感层4设计为所谓第一色漆层。在这里它涉及一种厚度优选为3至10μm通过色料或另一些着色剂染色的漆层。此色漆层的色料或另一些显色系统或着色剂,可借助于一种其波长优选地在可见光范围的激光束按选择脱色,和/或可通过颜色转换改变颜色。优选地此漆层4的色料浓度在固体的3和15%之间。此漆层4的粘结剂通过激光的作用在视觉上不允许改变,所以在照射的部位只形成颜色的对比标志,而没有可看出的对薄膜的损伤。薄膜既不在表面也不在内部发生可看出的损坏。
背景层5设计为所谓第二色漆层。此层染成与激光敏感层4不同的颜色。当激光敏感层4是黑色或灰色时,层5例如是白色或象牙色的。层5主要用作在激光敏感层4内通过激光照射生成的颜色光亮的后备层。层5的层厚优选地在5至20μm之间或在15至20μm之间。
也存在着可能性,与激光敏感层一样背景层5不是沿热压印薄膜的整个面积并因而不是沿整个要装饰的有相同的颜色状况的表面设置。确切地说,层4和5可以个别并因而也不同地由不同染色的区域组成。
胶粘层6涉及一种在转移薄膜中一般的和已知的厚度从约1至10μm的胶粘层,在这里,用于热压印薄膜的胶粘层按这样的方式组成,即,它只有在适当加热时才是有粘性的。
层2至6可按下列配方制造:
分离层2(隔离层):甲苯 99.5份酯蜡(滴点90℃) 0.5份
保护层3(保护漆层):甲乙酮 61.0份Diaketonalkohol 9.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Tg=122℃) 18.0份聚乙烯分散体(23%在二甲苯内)(软化点140℃) 7.5份高分子弥散添加剂(40%,胺值20) 0.5份增光剂(硅酸铝) 4.0份
激光敏感层4(第一色漆层):甲乙酮 34.0份甲苯 26.0份乙酸乙酯 13.0份硝酸纤维素(低粘度,65%在乙醇内) 20.0份线型聚氨酯(Fp.>200℃ 3.5份高分子弥散添加剂(40%,胺值20) 2.0份例如:色料蓝15∶4 0.5份
色料红57∶1 0.5份
色料黄155 0.5份
背景层5(第二色漆层):甲乙酮 40.0份甲苯 22.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Fp.=60℃) 2.5份聚氯乙烯(Tg:89℃) 5.5份聚氯乙烯(Tg:40℃) 3.0份弥散添加剂(50%,酸值51) 1.0份二氧化钛(d=3.8-4.2g/cm3) 26.0份
胺粘层6:甲乙酮 55.0份甲苯 12.5份乙醇 3.5份聚乙酸乙烯酯(软化点80℃) 6.0份丁基-/甲基丙烯酸甲酯(Tg:80℃) 8.0份甲基丙烯酸乙酯类树脂(Tg:63℃) 3.0份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Tg:80℃) 5.0份不饱和聚酯类树脂(软化点103℃) 3.5份二氧化硅 3.5份
取代这种热压印薄膜也可以使用另一种转移薄膜。它可以有与上述热压印薄膜一样的结构。
转移薄膜(在这里的具体情况下为热压印薄膜)优选地按传统的方式加在一底物上,确切地说按这样的方式,即,将胶粘层6面朝底物表面。然后在热压印时胶粘层6与底物表面构成粘结。之后在热压印时的热作用下分离层2软化后将载体薄膜1除去。因此在按此方式施加在底物表面上的热压印薄膜中,保护层3构成压印薄膜背对底物的上表面。
在图2至4中表示的热压印薄膜有一个与图1中的薄膜不同设计的背景层。在图2的举例中背景层设计为反射层5r。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反射层设计为金属的反射层。此反射层对于规定的光谱范围可以是透明的或部分透明的。它可以有比其他层更高的折射率,并因而有更高的反射率。在图3的举例中设一个层5c作为附加的漆层,它优选地是透明的。此外设一反射层5r,它局部有衍射或全息图结构5b。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结构5b设计为漆层5c和胶粘层6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层的组成部分。按另一种方式或附加地,衍射结构也可以设计为漆层5c和/或激光敏感层4和/或胶粘层6的组成部分。衍射结构在这些情况下可如图示的那样设计为局部的,但也可以设计为连续的层。在图4的举例中,在背景层5c中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设压印图5d以及在激光敏感层中侧向与此压印图5d错开地设一有限的激光敏感的区域4a。
图5表示具有一种经变更的层结构的热压印薄膜。这种层的结构类似于图3中的层结构,但在这里改变了层的排列次序,确切地说按这样的方式,即将激光敏感层4布置在反射层5面朝底物的那一侧。这些层按下列顺序叠置:
载体薄膜1、分离层2、保护层3、中间层5c、反射层5、激光敏感层4、背景层7以及胶粘层6。在激光敏感层4、反射层5和中间层5c彼此相邻的区域设计衍射结构5b。它可以设计为衍射光栅。在图5所表示的实施例中,衍射结构5b在薄膜制造时构成,为此首先将衍射结构冲压在中间层5c中,然后例如通过蒸汽喷镀施加反射层5r。反射层5在衍射结构之外的部分设计为平整的反射层5r。它优选地有层厚<1μm。沿一些规定的视角它至少对于一些规定的光谱范围是透明的或部分透明的。在加上了反射层5r后,施加激光敏感层4。如此制成的衍射结构5b设计在层5c和4一些彼此直接毗邻的区域内。在观察衍射结构时,取决于照明的角度和视角,产生变化的光学效果。
在图5a所示的薄膜中各层的位置按下列顺序:载体层1、分离层2、保护层3、激光敏感层4、反射层5r、激光敏感层4、附加的漆层7以及胶粘层6。设计在反射层5r两面的激光敏感层4可以设计成一致的,也就是说反射层布置在此总的激光敏感层内。但这些激光敏感层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在激光敏感层4和反射层5r一些彼此毗邻的区域内设计衍射结构5b。作为替换的方式,结构5b也可以设计为全息图结构。在这种实施例中更有效地防伪可这样达到,即,令两个激光敏感层在衍射或全息图结构处邻接,它们可设计为相同或不同。可选择设置的漆层7在这里设计为透明层或光亮的后备层。作为替换方式,也可以取消漆层7和胶粘层6,以及在图5a中表示在反射层5r下面的第二激光敏感层4设计为激光敏感的胶粘层。
在图5b的薄膜中各层的位置按下列顺序:载体薄膜1、分离层2、激光敏感层4、附加的漆层5c、反射层5r、胶粘层6。层5c和6可由一致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构成。激光敏感层4在本实施例中涉及一种保护漆层,它设计为对激光敏感的,为此它含有类似的相关色料。在附加的漆层5c、反射层5r和胶粘层6一些彼此毗邻的区域内设计衍射结构。它可以设计为衍射光栅。作为替换,结构5b也可以设计为全息图结构。
在转移薄膜,在本例中为压印薄膜,加在底物上后进行激光处理,以便在激光敏感层4内造成透明和/或着色的标志。为了在激光敏感层4内的一个规定的位置造成规定的标志,优选地着色标志,将此部位用激光束照射。
在具有按图5的层状结构的薄膜进行激光处理的情况下,激光照射通过包括衍射结构5b在内的反射层进行。激光束从上方优选地垂直对准薄膜平面。反射层5r尤其在垂直入射时可透过激光束。在其余区内构成反射层5r的层的光栅或全息图结构5b也可透过激光束,但在这种情况下射束在衍射结构处可或多或少以及部分反射。在其余区内构成反射层5r的层下面、仍处于衍射结构5b范围内并设在其下方的激光敏感层4,通过在规定的部位激光的作用由于脱色使颜色改变而发生变化。
下面说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相关的激光敏感层内所进行的脱色过程。
在脱色时,第一步造成一种蓝或绿或红的着色标志,为此,此部位用规定的激光波长照射,这一激光波长使一种规定的色料成分脱色。
为了造成蓝色,只允许黄色料成分脱色。为此使用蓝色激光。为了脱色需要有规定的最低强度。此外不允许超过某个脉冲持续时间。为了在第一步获得绿的着色标志,只允许品红色料成分脱色。为此使用绿色激光。为了在第一步获得红的着色标志,只允许青色料成分脱色。为此使用红色激光。
为了在此部位造成青色或品红色或黄色的着色标志,在第二步此部位用激光处理,确切地说用一种使在此部位尚未脱色的色料成分之一脱色的激光波长。若在第一步造成一种蓝的着色标志,则在此部位青色料成分和品红色料成分没有脱色。为了在此部位造成青色,品红色料成分必须在此第二步中脱色。为此用绿色激光来实现。由此在此部位得到一种青色的标志。
如果在第二步应获得一种品红色的标志而不是这种青色的标志,则在第一步造成的蓝的着色标志必须用红的激光处理。由此使在此位置的青色料脱色,因此品红色料不脱色地留在此部位。其结果是在此部位得到品红色的标志。
按相应的方式,可以由一种在第一步生成的由留在那里未脱色的青色料和黄色料构成的绿的着色标志,造成一种青色的标志或黄色的标志,确切地说这要通过用蓝色激光或红色激光进行处理。
按相应的方式可以将在第一步生成的红的着色标志在第二步变换成黄色或品红色的标志,确切地说这要通过在第二步用绿色激光或蓝色激光进行激光处理。
为了在经第一和第二步处理的部位获得一个透明的部位,亦即当背景层5是白色时获得一白色的部位,此部位必须在第三步用一种激光处理,它的波长调整为使在此部位经第二步后留下的未脱色的色料成分脱色,换句话说,黄的着色标志必须用蓝的激光、品红色的标志必须用绿色激光、以及青色的标志必须用红色激光脱色。
然后按相同的方式处理在激光敏感层4中其它相邻的部位,以便在压印薄膜的层4中造成其他着色标志。以此方式可以制造一种全色图象。
也可以采用激光处理,使在激光敏感层内的一种或多种着色剂通过变色造成着色标志或全色图象。此激光处理可按相应的方式通过顺序的工艺步骤进行。作为着色剂,亦即显色的物质,可考虑用色料。它们大多是不可溶解的以及通常涉及无机物质。但作为着色剂也可考虑大多溶解的有机的着色剂。变色分别在特殊的激光条件下完成,当激光处理时在各步骤中使用这些激光条件。
转移薄膜为生成着色标志的激光处理也可以在薄膜安放之前进行,确切地说尤其在保护层3设计为一种对于激光束为不透明或只部分透明的层、或一种对于激光束在规定的波长范围不透明的层、或设有一附加的吸收紫外光的保护层的情况下。因此激光处理在薄膜安放之前进行,为此将激光束对准薄膜背面,亦即对准背景层5或胶粘层6,并因而从另一侧处理激光敏感层4,以便在那里以相同的方式造成着色标志。在这些应用中,背景层5和胶粘层6对于涉及的激光束是透明的或至少部分透明。
按相应的方式也可在成层薄膜内造成着色标志。在图6至10中表示了这些成层薄膜。图6中的成层薄膜包括一个所谓的覆盖薄膜(Overlay-Folie)30、一个可选择的中间层31、一个激光敏感层40、一个同样可选择的构成背景层的中间层50、以及一个胶粘层60,它同样是可取舍的。在成层过程中,成层薄膜以其面朝底物表面的胶粘层60安放在底物上。通过胶粘层60构成与底物表面的粘结。之后,覆盖薄膜30构成上部保护层,它的背对底物的表面构成此薄膜的外表面。因此,在成层薄膜贴上后覆盖薄膜30留在那里。它相当于图1所示压印薄膜的保护层3。激光敏感层40相当于激光敏感层4,亦即图1中压印薄膜的第一漆层4。中间层50相当于背景层5,亦即图1中压印薄膜的第二漆层5。胶粘层60相当于图1中压印薄膜的胶粘层6。图7和8中的成层薄膜表示图6所示成层薄膜的改型,其中,背景层按与图2和3所示的热压印薄膜中的背景层同样的方式变更。
图9中的成层薄膜有一种彼此叠置的各层顺序与图6至8相比经修改的分层结构。各层的顺序与图5所示热压印薄膜的结构相应。在这里层70是一个可取舍的背景层。
图9a表示一种与图9所示实施例相比经修改的实施例,它有一种与图5a中热压印薄膜的结构相应的分层顺序。
图10中的成层薄膜表示图9所示成层薄膜的一种改型。在此实施例中,覆盖薄膜30设有一个加在它上面的热压印薄膜。安放在那里的热压印薄膜通过热压印薄膜相应的层代替在图9所示的成层薄膜中采用的层31、50或50r、40、70和60。在为制成此成层薄膜所使用的热压印薄膜中,与图5所示压印薄膜不同,按相反的顺序布置反射层5r和激光敏感层4,所以在图10的成层薄膜中,与图9所示的成层薄膜相应,反射层5r被安置在激光敏感层4背对底物的那一侧上。
与所表示的其余实施例一致的是,在图10的成层薄膜中同样在层4和5彼此毗邻的一些区域内设计有衍射结构5b。在这里,漆层5设计为透明层。
图10a的成层薄膜与图10所示的成层薄膜结构上是类似的。但在图10a的实施例中覆盖薄膜30设有一个加在它上面的热压印薄膜,这一热压印薄膜在结构上与图5a所示实施例的热压印薄膜类似。施加在覆盖薄膜30上的热压印薄膜通过热压印薄膜相应的层替代在图9a的成层薄膜中所采用的分层31、40、50、50r、40、70和60。图10a中的成层薄膜的分层有下列顺序:覆盖薄膜30、胶粘层6、可选择的漆层5、激光敏感层4、反射层5r、激光敏感层4、附加的漆层5c以及保护层3。设在反射层5r两侧的激光敏感层4可以设计成一致的,换句话说此反射层5r被安置在此总的激光敏感层内。但激光敏感层4也可以设计为不同的。在这里漆层5设计为透明层或设计为光亮的后备层。
图10b中的成层薄膜表示了一种实施例,其中在覆盖薄膜30上同样加上一热压印薄膜。此加上的热压印薄膜的设计与图5所示的薄膜类似。它通过热压印薄膜的各层替代在图9a所示成层薄膜中所采用的分层31、40、50或50r、40、70和60。图10b中的成层薄膜的分层有下列顺序:覆盖薄膜30、胶粘层6、可选择的漆层7、激光敏感层4、反射层5r、附加的漆层5c以及保护层3。在这里漆层7设计为透明层或光亮的后备层。
成层薄膜的激光处理按与针对转移薄膜已说明的同样的方式进行,亦即通过包含在激光敏感层40内的色料或另一些着色剂相应地逐渐脱色,或通过色料或另一些着色剂相应地变色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