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79800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56150.7

申请日:

2006.12.29

公开号:

CN101210388A

公开日:

2008.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6N 3/04公开日:2008070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6N3/04; D06N7/04

主分类号:

D06N3/04

申请人:

昆山渤扬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昭福

地址: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春江路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明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其利用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之后,再混合进入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随后将待涂布材料以湿式涂层方式,单面或双面涂布于纺织布材表面,并在编织布材表面形成至少一可透湿纺织布材的阻燃隔热层,最后加以烘干;藉此,该阻燃隔热层可以吸热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不仅能同时吸收热量、烟雾,而且让纺织布材受到包覆而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包含有一纺织布材及至少一层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其特征在于:
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包含有膨胀性石墨、含磷或含氮化合物及发泡基材,且阻燃隔热透湿涂层采用湿式技术涂布在该纺织布材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其特征在于,该纺织布材为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其特征在于,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涂布在该纺织布材的双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其特征在于,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的发泡基材为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或压克力胶材。

5.  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一.以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
二.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
三.将待涂布材料以湿式涂层方式,涂布于纺织布材表面;以及
四.烘干;
藉由前述步骤在纺织布材表面形成至少一阻燃隔热透湿涂层,且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吸热后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的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步骤时,形成粘度2000cps~3500cps的湿式待涂布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烘干步骤时,将阻燃隔热透湿涂层与纺织布材在140℃~150℃的温度下烘干,且设定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烘干后的重量达到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整体重量的35%~70%。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以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步骤时,采用中性膨胀性石墨、聚磷酸胺及红磷;
在进行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步骤时,以PU聚氨酯胶、粉状阻燃剂、发泡剂、促进剂、平滑剂、DMF二甲基甲酰胺、依色深调配的色浆及最后加入的架桥剂进行混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性膨胀性石墨加入重量3KG、聚磷酸胺加入重量2KG及红磷加入重量1KG;而该PU聚氨酯胶加入重量100KG、粉状阻燃剂加入重量30~50KG、该发泡剂加入重量2~3KG、该促进剂加入重量1~1.5KG、该平滑剂加入重量1KG、该DMF二甲基甲酰胺适量加入、该色浆加入重量1~3KG及该架桥剂加入重量3~5KG。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最后增加表面抗水处理。

说明书

说明书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布,特别是指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其能同时吸收热量、烟雾,而且让纺织布材受到包覆而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
背景技术
现今的防火布于工业及商业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多,除了作为防火效果之外,其更有提高避难生存率及减低延烧机率等优点,因此,防火布对于现今各种产业应用的重要性也不言可喻。
目前防火布的产业惯用名称为“阻燃纺织物”,而市场上已经出现二种现有的设计,其一为永久性阻燃纺织物、另一为后整理阻燃纺织物,现将现有的产品优缺点作如下说明:
永久性阻燃纺织物——即为透过纺织技术在人造纺织物纤维及纺丝作业之中适时加入阻燃剂在纤维内,并形成永久性的阻燃效果,以上技术设计在实用后仍有下列问题产生:
其一,永久性阻燃纺织物技术仅能实现在人造纺织物上,现有技术仍然无法利用天然纤维制造出永久性阻燃纺织物;
其二,由于人造纺织物纤维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具毒性的浓烟,不仅造成逃生的阻碍,且具毒性的浓烟同样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
其三,此种人造纺织物纤维在燃烧时会受热溶化,并且产生溶滴现象人造纺织物的溶化滴出,并于溶滴处再度产生二次燃烧,此问题实为一重要缺陷。
后整理阻燃纺织物——即为利用纺织物编织完成后的制程进行加工,采用浸覆、涂覆、贴合等技术在纺织物表面生成具阻燃效果的阻燃剂,此种后整理阻燃纺织物所使用的阻燃剂可分为有机系阻燃剂与无机系阻燃剂;有机系阻燃剂例如:溴系、氯系、卤系或是非卤系磷酸酯类;无机系阻燃剂例如:氢氧化铝、氧化锑、氢氧化镁、硼酸锌等等;以上技术设计在实用后却仍有下列问题产生:
其一,前述有机系含溴、卤元素的产品会在燃烧后产生有毒性的气体,而无机系阻燃剂产生的燃烧气体则会有致癌危险性,目前在欧洲议会于2000年起更公告禁用三氧化二铝、五溴二苯醚、八溴联苯醚、十溴联苯醚及卤素阻燃剂,可见前述后整理阻燃纺织物必须立即进行改良,否则将会失去市场;
其二,此种后整理阻燃纺织物还是会在燃烧时受热溶化,并且产生溶滴现象人造纺织物的溶化滴出,并于溶滴处再度产生二次燃烧,此问题为目前难以克服的重要缺陷。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前述相关议题,本发明发明人基于过去在防燃设备领域所累积的研发技术与经验,从避免毒烟、防止二次燃烧的角度下手,终于发展出一种全新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收热量、烟雾,且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包含有一纺织布材及至少一层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其特征在于: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包含有膨胀性石墨、含磷或含氮化合物及发泡基材,且阻燃隔热透湿涂层采用湿式技术涂布在该纺织布材表面。本发明利用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之后,再混合进入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并在编织布材表面形成至少一可透湿纺织布材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
由于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可以吸热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不仅能同时吸收热量、烟雾,而且让纺织布材受到包覆而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可以多层叠置使用,并且可逐层吸热膨胀形成多层多孔性结构,更加确保阻隔高热及毒烟的效果。
本发明所用的纺织布材可为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可涂布在该纺织布材的双面上;所述的发泡基材可为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或压克力胶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的制造方法。
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步骤即为本发明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一.以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
二.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
三.将待涂布材料以湿式涂层方式,涂布于纺织布材表面;
四.烘干。
藉由前述步骤可以在编织布材表面形成至少一可透湿纺织布材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且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可以吸热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不仅能同时吸收热量、烟雾,而且让纺织布材受到包覆而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能够让纺织布材透气且透湿,而若是产品有耐湿、耐水解需求时,本发明可以在前述步骤之后进行表面抗水处理,增加本发明的耐水解的能力。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进行所述的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步骤时,可形成粘度2000cps~3500cps的湿式待涂布材料;在进行烘干步骤时,可将阻燃隔热透湿涂层与纺织布材在140℃~150℃的温度下烘干,且可设定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烘干后的重量达到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整体重量的35%~70%;在进行以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步骤时,可采用中性膨胀性石墨、聚磷酸胺及红磷;在进行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步骤时,可以以PU聚氨酯胶、粉状阻燃剂、发泡剂、促进剂、平滑剂、DMF二甲基甲酰胺、依色深调配的色浆及最后加入的架桥剂进行混合。
本发明在进行以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步骤时,可采用:中性膨胀性石墨加入重量3KG、聚磷酸胺加入重量2KG及红磷加入重量1KG;而在进行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步骤时,可采用:PU聚氨酯胶加入重量100KG、粉状阻燃剂加入重量30~50KG、该发泡剂加入重量2~3KG、该促进剂加入重量1~1.5KG、该平滑剂加入重量1KG、该DMF二甲基甲酰胺适量加入、该色浆加入重量1~3KG及该架桥剂加入重量3~5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之后,再混合进入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并在编织布材表面形成至少一可透湿纺织布材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由于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可以吸热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不仅能同时吸收热量、烟雾,而且让纺织布材受到包覆而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造方法步骤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受热后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示意图。
10纺织布材
20阻燃隔热透湿涂层
21多孔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的制造方法详细步骤说明如下(图1):
一.以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首先将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依比例组合;
二.混合于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将前述组合的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加入发泡基材之中,并且形成粘度2000cps~3500cps的湿式待涂布材料;
三.将待涂布材料以湿式涂层方式,涂布于纺织布材表面:以湿式布层技术配合发泡将粘度2000cps~3500cps的待涂布材料涂布于一纺织布材表面形成阻燃隔热透湿涂层;
四.烘干:将阻燃隔热透湿涂层与纺织布材在140℃~150℃的温度下烘干,且设定各阻燃隔热透湿涂层烘干后的重量达到整体重量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重量的35%~70%。
实施例1
本发明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的实施例1如下,请一并参阅图2(双面涂布)及图3的实施例1受热后状态,本发明的纺织布材10的双面皆涂布一层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包含有膨胀性石墨、含磷或含氮化合物及发泡基材,且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采湿式技术涂布能够让纺织布材10透气且透湿。
该纺织布材10则为人造纤维或天然纤维;
该燃隔热透湿涂层20的发泡基材则为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或压克力胶材。
前述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内含的膨胀性石墨、含磷或含氮化合物及发泡基材会在受热时产生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21,并且该多孔性结构21会同时吸收热量、有毒烟雾,在双面二层多孔性结构21的逐次膨胀阻隔之下,本发明能有效增加逃生机率,降低火场扩散范围及灾后损失;而且膨胀后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的多孔性结构21会让纺织布材10受到包覆阻绝,不仅会有隔热效果,而且能防止纺织布材10溶化产生熔滴现象,进而避免二次燃烧产生。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所示的本发明于纺织布材10单面涂布该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的实施例2,基本上采用单面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同样会产生效果,故也应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一。
前述阻燃隔热透湿涂层20的细部原料调制范例与制造方法的结合如下表:

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隔热透湿涂层布及其制造方法,其利用膨胀性石墨与含磷或含氮化合物组合之后,再混合进入发泡基材之中成为待涂布材料,随后将待涂布材料以湿式涂层方式,单面或双面涂布于纺织布材表面,并在编织布材表面形成至少一可透湿纺织布材的阻燃隔热层,最后加以烘干;藉此,该阻燃隔热层可以吸热膨胀形成多孔性结构,不仅能同时吸收热量、烟雾,而且让纺织布材受到包覆而不会产生二次燃烧及熔滴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