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带和安全带装置.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78747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5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80036512.7

申请日:

2006.11.22

公开号:

CN101278084A

公开日:

2008.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03D 15/00登记生效日:2018062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高田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均胜安全系统日本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都|||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3D15/00(2006.01); B60R22/12(2006.01)

主分类号:

D03D15/00

申请人:

高田株式会社

发明人:

嶋崎定幸; 多林逸男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5.11.28 JP 342631/200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田军锋;王爱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织带和使用该织带的安全带装置中,提高了耐磨损性。在对沿软带大致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经(102)和沿软带大致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纬(103)进行织造而构成的织带(101)中,通过使经丝(102)和纬丝(103)中的至少一方由含有(例如具有熔点相对低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和熔点相对高的高熔点单纤维成分(207)的)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构成,能够提高纤维束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织带(101)整体的耐磨损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织带,通过对大致沿软带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纤维束和大致沿软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纤维束进行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纤维束和所述第二纤维束中的至少一方为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纤维束为含有普通合成纤维丝的纤维束,所述第二纤维束为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熔敷型丝具有熔点相对低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和熔点相对高的高熔点单纤维成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熔敷型丝的外周部具有所述低熔点单纤维成分。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熔点单纤维成分的熔点为250℃以上、260℃以下,所述低熔点单纤维成分的熔点为160℃以上、不足250℃。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中,将一方的纤维束相对于另一方的纤维束的每英寸的纬密设为20根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纤维束和所述第二纤维束中的至少一方为使用无捻长丝设置交络的纤维束。

8.  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约束乘员的织带;
能够卷绕所述织带的卷绕装置;
连接在固定侧部件上的带扣;和
舌片,设在所述织带上,并与所述带扣扣合;
所述织带通过对大致沿软带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纤维束和大致沿软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纤维束进行织造而成,并且所述第一纤维束和所述第二纤维束中的至少一方为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

说明书

说明书织带和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大致正交的多个纤维束以带状织成的织带,特别涉及耐载荷强度高的织带以及使用该织带作为安全带软带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约束重物、用于将多个材料等捆绑在一起的带体,广泛使用以高强度纤维织造的织带。这种织带的一个公知利用例为用于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在车辆等的座椅上的安全带装置的织带。
安全带装置的软带,除了要求可在车辆碰撞时约束乘员身体的耐载荷性的基本性能以外,还要求考虑佩戴时的舒适性、从作为织带卷绕装置的卷收器的拉出性等各种性能。因此,以往提出了对用于织带的纤维及其织造结构等进行改良的各种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59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从其性质上来说,织带通常不是短暂性使用的制品,而是反复使用的制品。例如,在上述安全带装置的例子中,乘员在上车时佩戴,并在下车时解开,在用于搬运材料、重物时,也是在对象物进行约束、捆绑后解开,下次使用时再捆装。
根据这样反复捆装、解开,并且在使用时施加有较大张力的性质,希望织带具有尽可能大的耐磨损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磨损性的织带以及使用该织带的安全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是一种织带,其对沿织带大致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纤维束和沿织带大致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纤维束进行织造而成,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中的至少一方为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
由于使用具有加热而熔敷的特性的热熔敷型丝构成第一纤维束或第二纤维束时,通过进行加热处理熔敷到另一方的第二纤维束或第一纤维束上而强力地结合,因而提高了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耐磨损性。
第二发明的织带,在上述第一发明中,第一纤维束由含有普通合成纤维丝的纤维束构成,第二纤维束由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构成。
由于第一纤维束由普通合成纤维丝的纤维束构成,而且在第二纤维束中使用热熔敷型丝,以增大纤维束的强度,因而与双方都使用普通纤维束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应地提高强度和耐磨损性。
第三发明的织带,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中,其中,热熔敷型丝具有熔点相对低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和熔点相对高的高熔点单纤维成分。
通过进行加热处理而使低熔点单纤维成分熔融,熔敷到另一方的第二纤维束或第一纤维束上而强力地结合,因而提高了强度。
第四发明的织带,在上述第三发明中,其中,热熔敷型丝的外周部具有低熔点单纤维成分。
通过进行加热处理而使外周部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熔敷到其他的单丝或纤维束上而强力地结合,因而提高了强度。
第五发明的织带,在上述第三或第四发明中,其中,高熔点单纤维成分的熔点为250℃以上、260℃以下,低熔点单纤维成分的熔点为160℃以上、250℃以下。
由此,假如通过在150℃~230℃的温度下进行300秒~180秒的固化,能够在无损高熔点单纤维成分强度的情况下使低熔点单纤维成分熔融,从而可得到熔敷的结合作用。
第六发明的织带,在上述第一至第五发明的任一项中,其中,在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中,将其中一方的纤维束相对于另一方的纤维束的每英寸的纬密设为20根以下。
通过将其中一方的纤维束的纬密减少到20根以下,能够使与其进行织造的另一方的纤维束的织完时的曲折形状变得平缓,能够缓和曲线部的应力集中,从而能够提高强度。
第七发明的织带,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发明中的任一项中,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中的至少一方由使用无捻长丝设置交络的纤维束构成。
由于第一纤维束或第二纤维束含有热熔敷型丝,并且具有交络,因此即使不使用高价的加捻丝线,仅使用无捻长丝,也能够提高强度和耐磨损性。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第八发明的安全带装置,包括:用于约束乘员的织带;能够卷绕该织带的卷绕装置;连接在固定侧部件上的带扣;和舌片,设在织带上,并与带扣扣合;织带,对沿织带大致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纤维束和沿织带大致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纤维束进行织造而成,并且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中的至少一方为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
在本申请第八发明的安全带装置中,由于使用具有通过加热进行熔敷的特性的热熔敷型丝构成织带的第一纤维束或第二纤维束,通过进行加热处理而熔敷到另一方的第二纤维束或第一纤维束上而强力地结合,从而能够提高强度和耐磨损性。
根据本发明,在织带以及使用该织带的安全带装置中,能够提高织带的强度和耐磨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连同乘员一起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该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装置的整体简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织带的外观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织带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织带的纬丝的断面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6是以透视方式表示在织带的纬丝中使用的热熔敷型丝的束的剖面的图。
图7是表示热熔敷型丝的加热处理(热定形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中的(a)是在织带中放大表示由(b)中的虚线圆所示的无捻长丝的纬丝的一部分的图,(b)是表示纬丝和经丝的交叉部分的图。
图9中的(a)是普通织带的织造结构的侧面剖视图,(b)是该实施方式的织带的织造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安全带装置
2 安全带
3 卷收器装置
4 舌片
5 带扣装置
101 织带
102 经丝(第一纤维束)
103 纬丝(第二纤维束)
104 单丝
105 交络
204 热熔敷型丝
206 低熔点单纤维成分
207 高熔点单纤维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表示将本发明的织带应用于安全带装置的软带的例子,说明通用的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实施方式以及用作该安全带装置中的软带的织带的实施方式。
安全带装置的实施方式
首先,对织带适用的安全带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连同乘员一起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在图1中,安全带装置1包括作为软带的安全带2、卷绕该安全带2的一端且可拉出的卷收器装置3、可滑动地设在安全带2上的舌片4和与该舌片4扣合的带扣装置5。
安全带2,作为软带,由对沿其大致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经丝(第一纤维束)和沿大致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纬丝(第二纤维束)进行织造的织带构成,如上所述,其一端被卷收器装置3卷绕,并且在中途穿过肩部固定器6后,另一端通过止动器7可转动地连接在车体8一侧。
图2是表示卷收器装置3的整体简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2中,该卷收器装置3包括:框架9;卷绕安全带2的卷轴10;由可扭转变形的材料构成的扭杆11;检测到紧急时刻产生的较大车辆减速度而起动的减速度检测单元12;至少阻止卷轴10的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的锁定机构13;具有螺旋弹簧的弹簧单元14;在紧急时刻起动而产生安全带卷绕扭矩的预张紧装置15;和向卷轴10传递预张紧装置15的安全带卷绕扭矩的轴套16。
锁定机构13具有可摆动地保持棘爪17的锁定底座18和锁定齿轮19。锁定齿轮19,采用公知结构即可,从而省略详细结构的图示,通常情况下其与扭杆11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紧急时刻根据减速度检测单元12的动作停止而在与扭杆11之间产生相对旋转差,从而使棘爪17与框架9侧壁上的内齿轮20卡合。结果,阻止了锁定底座18(即卷轴10)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另外,此时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在急剧拉出安全带2时,锁定机构13的锁定底座18也相对于锁定齿轮19向安全带拉出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可以与上述同样地阻止安全带2的拉出。
在卷轴10的内周侧(具体为径向中心侧)沿轴向贯通地以间隙配合方式配置扭杆11。并且,该扭杆11具有第二扭矩传递部21和第一扭矩传递部22,上述第二扭矩传递部21位于扭杆11的轴向的一侧(图2的左侧),以不能与卷轴10的轴向另一侧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卷轴10的轴向一侧卡合;上述第一扭矩传递部22位于扭杆11的轴向另一侧(图2的右侧),以不能与锁定底座18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其卡合(即能够一体旋转地支撑在锁定底座18上),因此扭杆11起到旋转连接卷轴10和锁定机构13的功能。
卷轴10包括卷绕安全带2的主体圆筒部10a和外径比该主体圆筒部10a大的大径圆筒部10b,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9的两侧壁之间。并且,平时通过弹簧单元14的螺旋弹簧的力,经由轴套23、扭杆11、扭杆11的第二扭矩传递部21以及轴套16向安全带卷绕方向对卷轴10施力。通过这种结构,扭杆11的轴向一侧(图2的左侧)与卷轴10可一体旋转地连接。而且,在预张紧装置15工作时,由预张紧装置15产生的安全带卷绕扭矩经由轴套16传递到卷轴10,由此卷轴10将安全带2卷绕规定量。
另外,在卷轴10和锁定底座18的轴部18a之间设有环状的相对旋转锁定部件24。在相对旋转锁定部件2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未图示),其与形成在锁定底座轴部18a上的外螺纹(未图示)啮合,并且以不能相对旋转而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到卷轴10的轴向孔中。卷轴10相对于锁定底座18向安全带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时,相对旋转锁定部件24与卷轴10一体旋转而向图2中的右方移动。
返回图1,在基本结构如上的安全带装置1中,乘员25克服卷收器装置3的卷绕力而从其中拉出安全带2,并将设在该安全带2上的舌片4与带扣装置5扣合,从而佩戴安全带2。由图1中的单点划线表示此佩戴状态。于是,乘员25的胸部和下腹部这2处被安全带2缠住,结果被约束在座椅26上。
上述结构的安全带装置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构成安全带2(软带)即织带的经丝和纬丝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含有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
由于使用具有通过加热而熔敷的特性的热熔敷型丝构成经丝或纬丝时,通过进行加热处理熔敷到另一方的经丝或纬丝上而强力地结合,因而提高了强度(在后文描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热熔敷型丝,提高了织带的纤维束的强度和耐磨损性。
下面详细说明纬丝中含有热熔敷型丝的本发明的织带的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织带的外观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织带的放大侧视图。在图3中,本实施方式的织带101是沿图中纵向较长的带状的布材料,在该图中表示在端部没有安装舌片等任何部件的状态。
另外,如图4所示,织带通过对沿其大致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经丝102和沿大致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纬丝103(图中网状部分)进行织造而成。形成如下的织造结构:纬丝以沿织带101的宽度方向往返的配置方式大致笔直地走行,相对于此,在平行配置的纬丝103之间交叉地以蛇行形状织入多个经丝102。
经丝102和纬丝103都是由多个单丝104(单纤维,最小单位的一根丝)成束的纤维束,其中,经丝102由普通的合成纤维丝构成,典型的为,通过利用对苯二酸和乙二醇进行的酯化反应而制造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而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聚合物构成。相对于此,纬丝103含有热熔敷型丝。上述经丝和纬丝由未加捻而以一定间隔的交络相互缠结的无捻长丝构成。
图5(a)至(c)是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织带的上述纬丝103的截面结构的例子的图。
在上述图5(a)、图5(b)、图5(c)中,纬丝103均为如下的无捻长丝的纤维束:在构成上述纬丝的多个单丝中,大约3分之1含有热熔敷型丝204,其他单丝为普通合成纤维丝205。
在图5(a)的例子中,在纬丝103的截面结构中,在一侧(图示右侧)聚集成束地配置热熔敷丝204,在另一侧(图示左侧)聚集成束地配置普通合成纤维丝205。
在图5(b)的例子中,在纬丝103的截面结构中,在图示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聚集成束地配置热熔敷型丝204,在其两侧(图示左侧和右侧)左右均匀各自成束地配置普通合成纤维丝205。该例子是消除了图5(a)中的图示左右方向的偏差(不均匀性)而进行纺纱时的例子。
在图5(c)的例子中,在纬丝103的截面结构中,在图示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中心侧聚集成束地配置热熔敷型丝204,在其周围侧(外周侧)大致均匀各自成束地配置普通合成纤维丝205。该例子是从图5(b)不仅消除了图示左右方向的偏差(不均匀性)而且还消除了图示上下方向的偏差(不均匀性)而进行纺纱时的例子。
图6是适宜性地以立体方式表示上述热熔敷型丝204的束的详细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在图6中,热熔敷型丝204典型地构成下述二重结构体:如图6所示,熔点相对高的高熔点单纤维成分207的整个外周面被作为套部的熔点相对低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覆盖、包围。高熔点单纤维成分207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例如由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和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使用对苯二酸、间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酯化反应制成)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热熔敷型丝204(单丝)形成束的纤维体即所谓复丝用作纬丝的一部分。对由这种纬丝构成的织带101加热时,热熔敷型丝204中构成低熔点单纤维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熔融,邻接的单丝之间和复丝之间相互熔敷,从而提高了织带101整体的刚性。
此外,在该热熔敷型丝204中,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的熔点随着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率也就是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例如在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率为1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90%)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熔点为230℃的热熔敷型丝;在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率为3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70%)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熔点为160℃的热熔敷型丝。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使用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率为30%且熔点为160℃的热熔敷型丝。
图7是表示上述热熔敷型丝204的加热处理(热定形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对上述结构的纬丝103和经丝102进行织造(步骤S10),并进行规定的提浸染色(步骤S20)和干燥处理(步骤S30)后,例如在200℃的温度下施行200秒的固化,在进行染色处理的同时仅使低熔点单纤维206熔融(步骤S40),从而在纬丝103中,使热熔敷型丝204之间或普通合成纤维丝205熔敷结合,进而与另一方的经丝102熔敷结合(参照上述图5)。然后,冷却至规定的温度(步骤S50),进行定寸裁剪处理(步骤S60)后,经过打包处理(步骤S70)而结束处理。如上所述,由于使用具有加热而熔敷的特性的热熔敷型丝204构成纤维束时,通过进行加热处理如上所述地熔敷到另一方的纤维束上而强力地结合,因而提高了强度。
另一方面,以下对无捻长丝进行说明。图8(a)是放大表示图8(b)中的由虚线所示的纬丝103的一部分的图,图8(b)是表示纬丝103和经丝102的交叉部分的图,如图8(a)所示,以规定间隔设有相互缠绕的状态的交络105,从而能够避免单丝104之间分离,以便维持纤维束的状态。可根据单丝的粗细、根数而适当设定交络105的间隔。虽然省略了详细的放大图示,但与纬丝103一样,在经丝102上也以规定的间隔设有相互缠结的交络。通过形成这种无捻长丝,无需加捻工序,因而可以形成制造成本相应地降低并且强度和耐磨损性提高的纤维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织带101,由于如上所述能够在纬丝103中使用热熔敷型丝204而提高了纤维束的强度,因而能够提高耐磨损性。此时,特别是通过将纬丝103和经丝102中的其中一方的纤维束相对于另一方的纤维束的每英寸纬密减少到20根以下,与其进行织造的另一方的纤维束织完时的曲折形状变得平缓,能够缓和曲线部的应力集中,从而能够提高强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由于纬丝103含有热熔敷型丝204,而且还具有交络105,因此即使不使用高价的加捻丝线,仅使用无捻长丝,也能够确保强度和耐磨损性。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由于热熔敷型丝204的外周部具有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通过进行加热处理使外周部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熔敷到其他的单丝或纤维束上而强力地结合,因而提高了强度。
并且,利用、进而应用这种提高强度和提高耐磨损性的效果时,还能够使织带101的强度保持在正常程度,并且使纬丝103或经丝102的纤维束根数减少得低于正常水平。例如,如图9(a)所示,在通常情况下为了确保织带的强度,必须要以狭窄的纬密间隔对多个纬丝103进行打纬而提高织带整体的密度,但如图9(b)所示,即使是减少纬丝103的根数、扩大纬密间隔、且减少经丝根数的织造结构,也能够将织带101的强度保持在正常程度。由此,能够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实现织带101整体的轻量化,其减轻了所间拔的纤维束的量。
并且在该应用例中,将纬丝103和经丝102中的其中一方的纤维束相对于另一方的纤维束的每英寸的纬密减少至20根以下的情况下,除了如上所述地缓和曲线部的应力集中而提高了强度以外,特别是在轻量化效果显著的减少经丝102的纤维束数量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少纬丝103的纬密来保持经丝102的强度。关于因纬丝103的纬密减少导致的织带大致宽度方向的刚性降低,由于通过使纬丝103中含有高收缩型合成纤维丝204而能够补偿至正常水平,因而应用于安全带装置时能够防止安全带发生弯曲、反转、卡住等,从而还具有提高拉出性能的效果。
另外,各单纤维成分206、207的熔点不限定于上述值,高熔点单纤维成分207的熔点优选为250℃~260℃左右,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的熔点优选为160℃~不足250℃左右。由此,例如通过在150℃~230℃的温度下进行300秒~180秒的固化,能够在无损高熔点单纤维成分207的强度的情况下使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7熔融,从而可得到熔敷的结合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经丝102采用普通合成纤维丝的纤维束,而且纬丝103采用热熔敷型丝204,以增大纤维束的强度,从而与双方都采用普通纤维束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强度。
另外,关于织造结构,也可以使作为第二纤维束的纬丝103由普通合成纤维丝的纤维束构成,作为第一纤维束的经丝102由热熔敷型丝204构成。并且,也可以使纬丝103、经丝102都采用热熔敷型丝204,或者即使是分别仅一部分含有热熔敷型丝204的结构也是有效的。而且,关于无捻长丝,可以使经丝102和纬丝103都是加捻丝线,也可以仅使经丝102和纬丝103的一方为加捻丝线。
以上完成了对本发明的织带和安全带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严格地限定本发明的内容,可根据本发明的主旨对细节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围绕在用于车辆等的安全带装置的织带中利用织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织带的用途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捆绑建筑材料等的重物、悬吊安全带、线束等其他用于约束身体的用具等以及在运输中使用的通用带。

织带和安全带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织带和安全带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织带和安全带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带和安全带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带和安全带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织带和使用该织带的安全带装置中,提高了耐磨损性。在对沿软带大致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经(102)和沿软带大致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纬(103)进行织造而构成的织带(101)中,通过使经丝(102)和纬丝(103)中的至少一方由含有(例如具有熔点相对低的低熔点单纤维成分(206)和熔点相对高的高熔点单纤维成分(207)的)热熔敷型丝的纤维束构成,能够提高纤维束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织带(101)整体的耐磨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