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785145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37545.X

申请日:

2007.02.14

公开号:

CN101016699A

公开日:

2007.08.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D06P 5/2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上海长胜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变更后: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1106 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3318号变更后:201604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松公路1058弄88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6P5/24(2006.01); D06P5/20(2006.01); B41M3/12(2006.01)

主分类号:

D06P5/24

申请人:

上海长胜纺织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博文

地址:

201106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33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是在冷转移印花机上进行的;被印织物在转移印花后和固色前,将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上,阻隔空气与织物的接触,并将薄膜覆盖好的织物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将塑料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上的移印花冷固色法,使得织物在转移和堆放过程中,印花图案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和沾污,防止固色时助剂水份流失,提高冷转移染料与织物的键合固色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用蒸化焙烘固色或冷堆固色,其特征是:
被印织物在转移印花后和固色前,将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上,阻隔空气与织物的接触;并将薄膜覆盖好的织物卷绕成卷轴,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其特征是:
所述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是在冷转移印花机上进行的,先将成卷的薄膜卷芯串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薄膜经导辊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转印后的织物印花面密合,并随织物一起运动,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的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其特征是:
所述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薄膜,其幅宽应大于或等于织物幅宽+10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其特征是:
所述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薄膜为塑料薄膜;选用非极性或极性极弱的,表面张力小于35mN/m的塑料薄膜,为聚四氟乙烯类、聚乙烯类、聚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其特征是:
所述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薄膜为干法或湿法纺丝成网工艺构成的无纺布,或卷筒型硫酸纸薄膜。

说明书

说明书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行业中的印染业,具体是指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它是在转移印花后和固色前,将料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后,再进行固色的一种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转移印花工艺由于其能在织物上体现层次丰富、颜色逼真的照片效果,其印制的精美效果甚至与电脑喷印媲美,且工艺相比传统的印染行业先进和节能,它对于环境更加友好。在实际生产中,转移印花工艺有许多工序组成,通过转移印花程序后的印花织物要进行固色,较常用的是蒸化焙烘固色或冷堆固色法。针对以往在印染行业中纤维素纤维与尼龙织物常规使用活性染料,因而在冷转移印花中也基本采用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印得的织物暴露在空气中,常常会引起变色.这一现象习惯称“风印”。同时在冷转移印花生产时,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和冷转移图案剥离所需湿度以及固色织物含潮率之间的差异造成空气中的水份会和接触的物质间进行水份交换,也就是说干燥的空气能够从含有水份的材质中吸收水份,直至达到水份交换的动态平衡。因此在冷转移过程中,水溶性转移色浆会因织物含潮率中水份的损失,造成预定工艺要求转移不够,造成固色率下降。据测试,测量前湿布含水为2.3g/m2,一分钟后为2.2g/m2,差值达0.1g/m2,  实际水分值与相对水份差值达20.9,产品质量因水份的蒸发而不稳定。另外转移印花工艺中,印花织物在固色前到固色程序这一中间过程中,织物堆放和转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印花图案交叉污染和沾污的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冷转移印花工艺中因固色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如活性染料印得的织物暴露空气中,常常会引起变色;水溶性转移色浆会因织物含潮率中水份的损失,造成固色率下降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它将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从而改进了固色条件,使常用的蒸化焙烘固色或冷堆固色顺利完成,解决了这些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一些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在冷转移印花的固色工序中,增加了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这一步骤,使得织物在转移和固色过程中,印花图案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和沾污,防止固色时助剂水份流失,提高冷转移染料与织物的键合固色率。本发明所述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是用蒸化焙烘固色或冷堆固色。被印织物在转移印花后和固色前,将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上,阻隔空气与织物的接触;并将薄膜覆盖好的织物卷绕成卷轴,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所述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是在冷转移印花机上进行的,先将成卷的薄膜卷芯串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薄膜经导辊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转印后的织物印花面密合,并随织物一起运动,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的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所述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薄膜,其幅宽应大于或等于织物幅宽+10cm。
在冷转移印花工艺中,通过转移印花程序后,印花织物在固色前,增加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这一步骤,使得织物在转移和固色过程中,印花图案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和沾污,防止固色时碱液水份流失,提高冷转移染料与织物的键合固色率。同时由于薄膜所起的包覆作用阻碍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还原气体对冷转移印花染料的破坏,本发明从技术上保证了冷转移印花织物的鲜艳度与彩色还原的逼真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冷转移印花机的塑料薄膜覆盖工艺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导辊,      2-薄膜,    3-卷取架
4-织物印花面,5-主轧辊,  6-织物与转印纸,
7-上轧辊,    8-已转印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薄膜(PE)。
规格:0.02mm厚度,1.6~1.8m幅宽,每卷长1000m,转印织物幅宽1.5m。
见图1所示,在冷转移印花机台上,将成卷的聚乙烯塑料薄膜2放置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转移印花时让塑料薄膜2,经导辊1同步喂入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7与5转印后的织物印花面4印花表层密合,随织物一起运动,并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3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这样织物成卷时,就不容易发生印花图案的交叉污染和沾污,并把它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
实施例2
选用塑料薄膜--聚丙烯薄膜(PP)薄膜。
规格:0.05mm厚度,1.6~1.8m幅宽,每卷50kg,约长800米左右,转印织物幅宽1.5m。
见图1所示,在冷转移印花机台上,将成卷的聚丙烯塑料薄膜2放置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转移印花时让塑料薄膜2,经导辊1同步喂入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7与5转印后的织物转印面4印花表层密合,随织物一起运动,并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3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这样织物成卷时,就不容易发生印花图案的交叉污染和沾污,并把它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
上述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塑料薄膜,其幅宽应大于或等于织物幅宽+10cm。塑料薄膜为非极性或极性极弱的,表面张力小于35mN/m的塑料薄膜;为聚四氟乙烯类,或聚乙烯类,或聚丙烯类,或聚氯乙烯类。
在这两实施例中,塑料薄膜直接与织物印花面接触,因此要求该塑料薄膜具有不吸墨,不渗透,有阻隔空气防止水份蒸发作用的特点。对于不渗透这个特点,大多数常见的塑料薄膜都能做到,然而对于不吸墨与气密性的特点,就对塑料薄膜的极性和表面张力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油墨的溶剂为极性溶剂,且表面张力为:乙醇22mN/m,醋酸乙酯24mN/m,而水为72mN/m。因此当薄膜的表面能高于或接近35-42mN/ms时,会附着溶剂型油墨;当薄膜的表面能高于40-48mN/ms时,会附着水溶性墨;当薄膜的表面能不低于50-65mN/ms时,会附着水基墨。本发明的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塑料薄膜可使用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非极性或极弱极性的,表面张力均小于35mN/m的塑料薄膜。
实施例3
选用塑料薄膜--低密度聚乙烯。
规格:吹塑级IPE--0.05mm,宽度1800mm,20Kg/卷,转印织物幅宽1.65m。
见图1所示,在冷转移印花机台上,将成卷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2放置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转移印花时让塑料薄膜2,经导辊1同步喂入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7与5转印后的织物转印面4印花表层密合,并随织物一起运动,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3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这样织物成卷时,就不容易发生印花图案的交叉污染和沾污,并把它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
IPE薄膜的抗张强度低,拉伸伸长率大,特别是0.03mm以下的薄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一般采用0.05以上厚度)。但由于该薄膜环保,无增塑剂类添加剂,一般应用在毛巾,床上用品等织物转移印花上,有时也用于牛仔布,平绒等厚重织物上。可重复使用多次,有效防止沾污和阻隔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对图案的还原性损伤,以及减少水份蒸发,提高转移率与固色率。
实施例4
选用无纺布织物,该织物含有涂层的干法成网工艺构成的无纺布组成的薄膜,用在化纤织物上。
规格:重量为35g/m2无纺布,幅宽为1800mm,长度200m,转印织物幅宽1.6m。
见图1所示,在冷转移印花机台上,将成卷的无纺布组成的薄膜2放置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  转移印花时让无纺布薄膜2,经导辊1同步喂入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7与5转印后的织物转印面4印花表层密合,随织物一起运动,并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3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这样织物成卷时,就不容易发生印花图案的交叉污染和沾污,并把它进行蒸化焙烘固色。
实施例5
选用纸张-硫酸纸作为薄膜。
规格:定量在25g/m2,卷筒型,宽度在2200mm的木浆经硫酸处理拒油疏水纸,长度2000m,转印织物幅宽1.65m。
见图1所示,在冷转移印花机台上,将成卷的木质素纸组成的薄膜2放置于转移印花机固定架的气胀轴上。转移印花时让木质素纸薄膜2,经导辊1同步喂入和通过上与主两轧辊7与5转印后的织物转印面4印花表层密合,随织物一起运动,并在转移印花机的卷取架3上共同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这样织物成卷时,就不容易发生印花图案的交叉污染和沾污,并把它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
在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所述覆盖于织物印花面的薄膜可以用塑料薄膜,也可用干法或湿法纺丝成网工艺构成的无纺布,如各种干湿涂层处理的无纺布,已及硫酸纸张。除此以外,还可用蜡光纸防油纸构成的薄膜,但由于价格和性能上的问题,一般不常选用。

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冷转移印花固色中的薄膜应用技术是在冷转移印花机上进行的;被印织物在转移印花后和固色前,将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上,阻隔空气与织物的接触,并将薄膜覆盖好的织物卷绕成卷轴,再用胶带封住薄膜与织物二端,并缠绕封住织物外层的薄膜进行蒸化焙烘固色;或将卷轴低速转动,进行冷堆固色。将塑料薄膜覆盖于织物印花面上的移印花冷固色法,使得织物在转移和堆放过程中,印花图案不会发生交叉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