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前序部分的手持式工具机。背景技术 已经公知了设有一个中间法兰及一个传动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 其中一个转换装 置被设置在中间法兰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 尤其是锤钻和 / 或锤凿, 设有一个中间法兰及一 个传动单元, 该传动单元具有一个支承在中间法兰上的转换装置。
本发明提出, 转换装置被设置来用于转换传动单元的至少三个传动级。在本发明 方面对于 “传动单元”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单元, 该单元具有部件的可运动连接部分及被设置 来用于力和 / 或转矩的传递和 / 或转换和 / 或用于部件的导向。这里一个 “中间法兰” 尤 其被定义为一个构件, 该构件被设置来支撑传动部件、 如一个电动机轴, 一个锤管, 一个中 间轴和 / 或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传动部件。中间法兰也可与手持式工具机壳体作成 一体。这里对于 “转换装置”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按键, 一个拨动开关, 一个弹簧和 / 或尤其 有利地为一个杠杆。但也可以为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装置。这里一个 “传动级” 被 定义为一个传动装置的各个构件的一个特定布置, 其中不同的传动级被设置来用于具有不 同工作模式的手持式工具机的一个工作模式, 尤其如钻孔、 冲击钻孔和 / 或凿钎。通过根据 本发明的构型可提供手持式工具机对操作人员友好型的操纵, 此外该手持式工具机可作到 结构紧凑、 节省构件及成本上有利。
本发明还提出, 传动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转换套筒, 该转换套筒可借助转换装置移 动。在这方面对于 “转换套筒”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圆柱体, 它被支承在一个轴、 尤其一个中 间轴上和 / 或由该轴导向和 / 或被设置用于 : 可被配置给所述工作模式中的至少一个。通 过转换套筒的实施方式可结构简单地实现工作模式的转换。 传动单元以有利的方式设有另 一转换套筒, 由此可结构简单地使至少两个工作模式相互脱耦。
此外有利的是, 两个转换套筒支承在一个轴上。在这方面对于一个 “轴” 尤其应理 解为一个部件, 它被设置来用于传递旋转运动和 / 或力和 / 或用于支承构件。这些构件可 无相对转动地设置在该轴上。此外该轴可通过连接装置分开成两个轴区段。该轴优选由一 个中间轴构成, 但也可考虑为专业人员认为合乎要求的其它轴的构型。通过将这些转换套 筒共同地支承在一个轴上, 可紧凑且结构上简单地实现传动级的转换。
有利的还在于, 转换套筒中的至少一个在轴向上 - 该轴向相对中间轴的纵向延伸 方向平行地延伸 - 可移动地被支承。通过可移动地支承可节省位置地实现传动级的耦合和 / 或脱耦。
在本发明的另一构型中, 转换装置具有一个用于装配一个操作部件的装配区域。 这里对于 “装配区域”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区域, 该区域例如具有一个槽, 一个凸缘, 一个螺纹
和 / 或专业人员认为合乎要求的其它耦合造型, 在其上一个构件, 例如一个操作部件可有 效地尤其形状锁合、 力锁合和 / 或材料锁合地与转换装置连接。在这方面对于操作部件尤 其应理解为一个部件, 例如一个按键, 一个杠杆, 一个拨动开关和 / 或尤其有利地为一个旋 转开关, 它可由操作者操作, 并优选地设在手持式工具机壳体的外侧上。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 构型可简单及对操作者友好地实现传动机构的操作。
此外还提出, 该手持式工具机设有一个支承部位, 它用于将转换装置可转动地支 承在中间法兰上。这里对于 “支承部位”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位置, 例如一个接触部位和 / 或 一个孔, 它确定了转换装置的一个摆动轴线、 一个旋转轴线和 / 或一个偏转轴线。转换装置 可相对一个构件 - 该构件例如沿该摆动轴线、 旋转轴线和 / 或偏转轴线设置 - 运动及可相 对该构件摆动和 / 或转动和 / 或偏转。此外对于 “设置” 应理解为专门的装备和 / 或设计。 通过支承部位的实施方式可结构上简单地提供短的转换路径。
当转换装置被配合在两个转换套筒之间的一个中间空间中时, 可有利地达到节省 位置的布置。这里对于 “中间空间”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区域, 该区域在一个方向上, 优选地 在手持式工具机的轴向上位于两个构件、 如两个转换套筒之间和 / 或这些构件在至少一个 工作模式中相互间隔开。中间空间优选地注有空气。通过转换装置配合在中间空间中可有 利地及节省构件地对于三个传动级的转换使用单个转换装置。 此外还提出, 在至少一个传动级中不受力地实现在中间空间中的配合。这里对于 “不受力地” 尤其应理解为转换装置在与中间空间的配合状态中位于一个平衡位置中, 在此 情况下无力作用在转换装置上, 尤其在轴向上没有力作用在转换装置上。由此可结构上简 单地达到转换装置在一个传动级、 优选地在冲击钻孔的传动级中的一个磨损小的位置。
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构型在于, 该手持式工具机设有一个弹簧单元, 它用于至少在 一个工作模式中用弹簧力加载转换套筒。在这方面对于 “弹簧单元” 尤其应理解为具有至 少一个弹簧的单元, 其中该弹簧用于能量的存储, 该能量可转换成运动, 尤其转换成其它构 件、 例如一个转换套筒的运动。该弹簧优选地构造成螺旋弹簧, 但也可以考虑其它的弹簧, 如一个板簧, 一个扭力弹簧, 一个碟形弹簧和 / 或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弹簧。通过该 弹簧单元可结构简单地存储转换力及可达到传动单元的构件的磨损小的转换。
此外还提出, 在至少一个工作模式中弹簧力与转换力相反地作用。 这里对于 “转换 力” 尤其应理解为一个力, 该力是对于转换装置和 / 或一个转换套筒的转换运动所必需使用 的, 尤其由操作者发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可结构上简单地在释放一个可转换的 构件的—如尤其是转换套筒的—转换行程时, 该构件回移到原始位置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可从以下的附图说明中得到。在附图中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 例。附图, 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组合地包括多个特征。专业人员可符合目的地个别地考察这 些特征及总结出有意义的其它组合。
附图表示 :
图1: 一个手持式工具机的概要视图,
图2: 在冲击钻孔工况中的图 1 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单元,
图3: 图 2 中的一个细节图,图4: 在冲击工况中的图 1 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单元的一个细节图, 及 图5: 在钻孔工况中的图 1 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传动单元的一个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表示包括一个壳体 36, 一个主手把 38 及一个马达单元 40 的锤钻形式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 10。在壳体 36 中还设有一个中间法兰 12 及一个传动单元 14, 其中传动单元 14 具有一个支承在中间法兰 12 上的转换装置 16, 它被设置来用于转换传动 单元 14 的至少三个传动级 ( 参照图 2 至 5)。
图 2 表示手持式工具机 10 的一个部分区域。在图 2 中未示出的壳体 36 中在轴向 24 上在未示出的马达单元 40 与一个刀具接收器 42 之间设置有或支承着中间法兰 12 及传 动单元 14。
马达单元 40 的驱动转矩通过驱动轴及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传递到一个中间轴形 式的轴 22 上 ( 未示出 ), 由此使一个与锤管 46 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从动管 44 旋转地被驱 动及冲击机构 48 平移地被驱动。一个在这里未详细示出的刀具被设置在刀具接收器 42 中 及在传动单元 14 的钻孔工况中借助刀具接收器 42 与从动管 44 的无相对转动的耦合而转 动。轴 22 相对锤管 46 平行地延伸及在垂直方向 50 上看布置在锤管 46 的下面。
冲击机构 48 具有一个支承在轴 22 上的摆动传动装置 52 及一个在从动管 44 中在 轴向 24 上可运动地被导向的锤, 该锤例如通过一个空气垫将其冲击能量输送给一个冲击 装置及由此输送给轴向上可移动地支承的刀具 ( 未示出 )。
传动单元 14 还具有一个转换套筒 18 及另一转换套筒 20, 它们可借助转换装置 16 移动。这两个转换套筒 18, 20 在轴向 24 上可运动地支承在轴 22 上。转换套筒 18 设置在 轴 22 的一个向着刀具接收器 42 的区域 54 中及转换套筒 20 设置在一个向着摆动传动装置 52 的区域 56 中。
转换装置 16 被设置在中间法兰 12 上及具有一个孔 58 形式的装配区域 26, 用于 装配一个操作部件 28。该操作部件 28 被布置在壳体 36 的外侧 60 上及借助一个未示出的 连接单元穿过壳体 36 中的孔 62 形状锁合地配合在转换装置 16 的装配区域 26 或孔 58 中 ( 也参见图 1)。此外转换装置 16 具有一个孔 64 形式的支承部位 30, 它被设置来使转换装 置 16 可转动地支承在中间法兰 12 上。在孔 64 中安装一个连接部件 66, 该连接部件确定了 一个轴线 68, 转换装置 16 可绕该轴线偏转。
在图 2 及 3 所示的手持式工具机 10 或传动单元 14 的冲击钻孔工况中, 转换装置 16 用一个由孔 58 向着轴 22 的方向延伸的凸缘 70 配合在两个转换套筒 18, 20 之间的中间 空间 32 中, 其中, 在中间空间 32 中的配合不受力地实现。传动单元 14 还具有一个弹簧单 元 34, 它包括两个弹簧 72 及 74 及它被设置来 : 在冲击钻孔模式中用弹簧力加载转换套筒 18, 20, 或在钻孔模式中用弹簧力加载转换套筒 18, 或在凿钎模式中用弹簧力加载转换套筒 20。
弹簧 72 在轴向 24 上被设置在转换套筒 18 与一个和轴 22 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传 动齿轮 76 之间及用其各一个轴向端部支撑在转换套筒 18 上与传动齿轮 76 上。传动齿轮 76 在轴 22 的向着刀具接收器 42 的区域 54 中, 在与轴向 24 平行延伸的轴 22 的轴向上被固 定地设置在轴 22 上及与一个齿轮 78 啮合, 该齿轮将轴 22 的旋转运动传递到锤管 46 上或刀具接收器 42 上及由此传递到刀具上。齿轮 78 可转动地设置在锤管 46 上及通过一个过 载离合器 80 与该该锤管形成有效连接。
弹簧 74 在轴向 24 上被设置在转换套筒 20 与摆动传动装置 52 的一个支承在轴 22 上的轴承体 82 之间及用其各一个轴向端部支撑在转换套筒 20 上与轴承体 82 上。在传动 单元 14 的冲击钻孔的传动级中, 弹簧 72, 74 用弹簧力加载转换套筒 18, 20, 由此使转换套筒 18, 20 受压并用它们未示出的内齿部分与一个携转轮廓 84 形成配合, 该携转轮廓形成轴 22 的连接装置。轴 22 具有两个轴区段 94 及 100, 它们通过一个具有携转轮廓 84 的构件相连 接。携转轮廓 84 无相对转动地及轴向固定地与轴 22 的一个区域 86 连接, 该区域被设置在 中间空间 32 中。携转轮廓 84 可被设置在一个与轴 22 的区域 86 无相对转动地固定的单独 构件上或组合在轴区段 94 和 / 或 100 之一中。
图 4 中表示手持式工具机 10 的传动单元 14 的一个凿钎位置。为了使手持式工具 机 10 的传动单元 14 由图 2 及 3 中所示的冲击钻孔位置转换到一个在其中传动单元 14 仅 提供凿钎工况的传动位置, 将通过这里未示出的操作部件 28 使转换装置 16 在转动方向 88 上或在顺时针方向上绕轴线 68 偏转。通过该偏转运动使转换装置 16 由其平衡位置运动出 来及使凸缘 70 的表面 90 与转换套筒 18 的表面 92 形成接触。通过如此施加的压紧力使转 换套筒 18 在轴向 24 上抵抗弹簧 72 的弹簧力在轴 22 上向着传动齿轮 76 的方向运动, 由此 使弹簧 72 压紧及使转换套筒 18 的内齿部分与携转轮廓 84 脱离配合。由此轴 22 的轴区域 94( 参见图 2) 与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脱耦及不发生转矩向锤管 46 或向刀具接收器 42 及向 刀具的传递。转换套筒 20 的配合未受影响地被保持, 由此继续地发生转矩向摆动传动装置 52 的平移变换及可实现传动单元 14 的凿钎工况。 如果转换装置 16 通过操作部件 28 的操作又偏转回到冲击钻孔的传动级中或回到 其平衡位置中 ( 参见图 2 及 3), 因为弹簧 72 的弹簧力与转换装置 16 的转换力相反地作用, 则转换套筒 18 在轴向 24 上向着转换套筒 20 的方向移动及又与携转轮廓 84 相配合。
图 5 则表示手持式工具机 10 的传动单元 14 的钻孔位置 14。为了使手持式工具 机 10 的传动单元 14 由图 2 及 3 所示的冲击钻孔位置转换到一个在其中传动单元 14 仅允 许钻孔工况的传动位置, 将通过这里未示出的操作部件 28 使转换装置 16 在转动方向 88 上 或在逆时针方向上绕轴线 68 偏转。由于该偏转运动使转换装置 16 由其平衡位置运动出来 及使凸缘 70 的表面 90 与转换套筒 20 的表面 98 形成接触。通过如此施加的压紧力使转换 套筒 20 在轴向 24 上抵抗弹簧 74 的弹簧力在轴 22 上向着摆动传动装置 52 的轴承体 82 的 方向运动。其结果是使弹簧 74 压紧及使转换套筒 20 的内齿部分与携转轮廓 84 脱离配合。 由此轴承体 82 或摆动传动装置 52 与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脱耦及不发生转矩向摆动传动装置 52 及由此向冲击机构 48 的传递, 由此使刀具得不到冲击动量。转换套筒 18 的配合未受影 响地被保持, 由此继续地发生转矩通过轴 22 向锤管 46 或刀具接收器 42 及刀具的旋转传递 及可实现传动单元 14 的钻孔工况。
转换套筒 20 在轴向上向转换套筒 18 的方向的返回运动与转换套筒 18 的返回运 动类似地通过弹簧 74 的弹簧力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