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7733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0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14188.5

申请日:

2008.10.31

公开号:

CN101918289A

公开日:

2010.1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5D 83/0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富吉包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大阪府变更后权利人:日本爱媛县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209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3/08申请日:20081031|||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3/08; A47K7/00; A47K10/20; A47K10/42

主分类号:

B65D83/08

申请人:

富吉包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鹿仓善和; 渡边彰久; 山本英治; 坂东健司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7.11.02 JP 2007-28573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1)包括:多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2)、包装湿片材(2)且形成有片材取出口(31)的柔软的薄膜袋(3)、覆盖片材取出口(31)且能剥离地粘贴在上述薄膜袋(3)的表面上的标签(5),通过将标签(5)从薄膜袋(3)剥离而开封片材取出口(31),并且使粘接层(53)在薄膜袋(3)的表面的片材取出口(31)的周围暴露出,在粘接层(53)和薄膜袋(3)的表面之间夹设有基材(54),基材(54)由压缩强度比构成薄膜袋(3)的薄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湿片材软包装体, 其包括 : 多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 包装上述湿片材且形成 有片材取出口的柔软的薄膜袋、 覆盖上述片材取出口且能剥离地粘贴在上述薄膜袋的表面 上的标签, 通过将上述标签从上述薄膜袋剥离而使上述片材取出口开封, 并且能使粘接层在上述 薄膜袋的表面的、 上述片材取出口的周围暴露出,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接层和薄膜袋的表面之间夹设有基材, 上述基材由压缩强度比构成上述薄膜袋的薄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薄膜袋上形成有俯视环状的切入线, 通过将上述标签从上述薄膜袋剥离, 能使由上述切入线包围的区域与上述标签一起从 上述薄膜袋脱离, 从而上述片材取出口开封。
3: 一种湿片材软包装体用标签, 其覆盖形成在薄膜袋上的片材取出口, 该薄膜袋包装 有多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 其特征在于, 该标签具有依次层叠第 1 基材、 第 1 粘接层、 第 2 基材、 第 2 粘接层而成的层叠体, 上述第 2 基材由压缩强度比构成上述薄膜袋的薄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 形成有俯视环状的切缝, 该切缝是沿厚度方向切入上述第 1 粘接层、 第 2 基材和第 2 粘 接层而形成的, 上述切缝形成为能围绕上述片材取出口的大小的环状, 位于比上述环状的切缝靠外侧的位置的第 1 基材伪粘接在第 1 粘接层上。

说明书


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包装袋包装浸渗有药剂、 酒精等液体的湿片材 (wet sheet) 而成的 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 (label)。背景技术
     公知有这样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 将浸渗有酒精等液体的湿片材折叠, 将该折叠起 来的湿片材层叠多张再用柔软的薄膜袋将其包装起来。
     在该薄膜袋上形成有用于逐张取出被包装了的湿片材的片材取出口。并且, 为了 防止液体从上述片材取出口挥发, 在薄膜袋的表面上粘贴有呈密封状覆盖上述片材取出口 的粘接标签。
     上述用薄膜袋包装湿片材而成的湿片材软包装体的使用方法大致分为下述两类。
     第 1 使用方法 : 使用能再粘贴到薄膜袋上的标签作为上述粘接标签, 将该粘接标 签从薄膜袋剥离而使片材取出口开封, 从该片材取出口取出湿片材后, 将该粘接标签再粘 贴到原处保管湿片材。该使用方法成本低、 简单, 但由于反复进行粘接标签的剥离和再粘 贴, 导致气密性降低而使湿片材容易干燥, 而且由于薄膜袋柔软, 导致难以取出湿片材。
     第 2 使用方法 : 剥离粘接标签, 在薄膜袋的表面粘贴具有能密闭片材取出口的开 闭盖的合成树脂制的密封构件, 打开该密封构件的开闭盖取出湿片材后, 关闭开闭盖而保 管湿片材。 采用该使用方法, 开闭盖的气密性不易随使用频率而降低, 而且由于密封构件为 合成树脂制, 因此容易取出湿片材。
     作为上述第 2 使用方法所使用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公知有在封入袋 ( 相当于本发 明的薄膜袋 ) 内收纳湿纸巾的层叠体且用密封件密闭湿纸巾取出口而成的湿纸巾包装体 ( 日本特许文献 1 的第 0018 段等 )。
     该湿纸巾包装体通过在剥离了密封件时残留在封入袋上表面部侧的粘接剂上粘 贴具有盖板的塑料制模具材料 ( 相当于本发明的密封构件 ) 来使用 ( 日本特许文献 1 的第 0030 段等 )。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许第 3190273 号公报
     但是, 上述公报所记载的湿纸巾包装体, 在所粘贴的模具材料和粘接剂的面的层 间产生微小的间隙, 液体会从该间隙挥发, 因此, 存在湿纸巾容易过快地干燥这样的问题。
     具体而言, 设在柔软的封入袋上表面上的粘接剂容易追随封入袋变形, 而塑料制 的模具材料是难以弯曲地平面式的。 因此, 在向封入袋按压模具材料时, 多是在封入袋和粘 接剂呈波纹状歪斜的状态 ( 产生了褶皱的状态 ) 下将上述模具材料粘接在粘接剂上, 容易 在粘接剂的面和模具材料的层间产生微小的间隙。当这样地产生间隙时, 液体会从该间隙 挥发, 湿纸巾过快地干燥, 因此, 寻求改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在薄膜袋的粘接层上粘贴具有开闭盖的密封构件而成的湿片材软包装体时, 能使密封构件和粘接层没有间隙地密接。
     本发明是一种湿片材软包装体, 其包括 : 多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 包装上述湿片 材且形成有片材取出口的柔软的薄膜袋、 覆盖上述片材取出口且能剥离地粘贴在上述薄膜 袋的表面上的标签, 通过将上述标签从上述薄膜袋剥离而使上述片材取出口开封, 并且使 粘接层在上述薄膜袋的表面的、 上述片材取出口的周围暴露出,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接层 和薄膜袋的表面之间夹设有基材, 上述基材由压缩强度比构成上述薄膜袋的薄膜的压缩强 度高的薄膜构成。
     在此, 上述压缩强度按照 JIS P 8126 进行测量。
     在使用上述湿片材软包装体时, 通过剥离标签而使片材取出口开封, 并且使粘接 层在该片材取出口的周围暴露出。通过从该粘接层的表面按压具有开闭盖的密封构件, 能 将密封构件的背面粘贴在粘接层上。
     上述湿片材软包装体, 在粘接层和薄膜袋的表面之间夹设有基材, 该基材由压缩 强度比构成薄膜袋的薄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 因此, 上述基材与薄膜袋相比刚性较 高, 难以变形。因此, 在将上述密封构件按压于粘接层时, 被刚性较高的基材支承的粘接层 不易呈波纹状歪斜, 能将密封构件的背面没有间隙地粘贴在粘接层的表面上。 该粘贴有密封构件的湿片材软包装体能通过打开开闭盖而从片材取出口取出湿 片材。 另一方面, 粘贴有密封构件的湿片材软包装体通过关闭开闭盖来保管湿片材, 能如上 所述地将密封构件的背面没有间隙地粘贴在粘接层的表面, 因此能抑制液体挥发, 能长时 间地保持湿片材的湿润状态。
     本发明优选的湿片材软包装体在上述薄膜袋上形成有俯视环状的切入线, 通过将 上述标签从上述薄膜袋剥离, 能使由上述切入线包围的区域与上述标签一起从上述薄膜袋 脱离, 从而上述片材取出口开封。
     上述优选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通过剥离标签能去掉由俯视环状的切入线包围的区 域, 因此, 能在薄膜袋上形成由比较大的开口构成的片材取出口。因此, 能容易地取出湿片 材。
     另外, 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用标签覆盖形成在薄膜袋上的片材取出口, 该薄 膜袋包装多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 其特征在于, 该标签具有依次层叠第 1 基材、 第 1 粘接 层、 第 2 基材、 第 2 粘接层而成的层叠体, 上述第 2 基材由压缩强度比构成上述薄膜袋的薄 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 沿厚度方向切入上述第 1 粘接层、 第 2 基材和第 2 粘接层而形 成俯视环状的切缝, 上述切缝形成为能围绕上述片材取出口的大小的环状, 上述环状的切 缝外侧的第 1 基材能伪粘接于第 1 粘接层。
     上述湿片材软包装体用标签以使环状的切缝对位于围绕薄膜袋的片材取出口的 方式通过第 2 粘接层粘贴于薄膜袋的表面上。
     构成上述标签的层叠体, 利用环状的切缝沿厚度方向切入第 1 粘接层、 第 2 基材和 第 2 粘接层, 且该切缝外侧的第 1 基材能伪粘接于第 1 粘接层。因此, 当将标签从薄膜袋剥 离时, 层叠体以切缝和该切缝外侧的第 1 基材和第 1 粘接层的层间为界被分离。因此, 在薄 膜袋的表面侧围绕片材取出口地残留有第 1 粘接层、 第 2 基材和第 2 粘接层 ( 从上方起依 次 ), 第 1 粘接层在薄膜袋的表面侧暴露出。 将密封构件的背面粘贴在该暴露出的第 1 粘接 层的表面上。
     第 2 基材由压缩强度比构成薄膜袋的薄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 因此, 在将 密封构件按压于上述暴露出的第 1 粘接层的表面时, 第 1 粘接层不易产生波纹状歪斜, 能将 密封构件的背面没有间隙地粘贴于第 1 粘接层的表面。
     另外, 上述湿片材软包装体用标签切入到第 1 粘接层, 因此, 在如上述那样分离层 叠体时, 能防止第 1 粘接层的粘接剂像拉丝那样延伸。 附图说明
     图 1 表示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的一实施方式, 是从俯视侧看该软包装体的立 体图。
     图 2 是图 1 的 I-I 剖视图 ( 横向剖视图 )。
     图 3 是标签的俯视图。
     图 4 是图 3 的 II-II 剖视图。
     图 5 是图 3 的 III-III 剖视图。
     图 6 是表示正在剥离湿片材软包装体的标签的中途状态的、 省略了一部分的横向 剖视图。
     图 7 是表示从湿片材软包装体上剥离了标签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一并表示剥离 了标签后所粘贴的密封构件。
     图 8 是图 7 的 IV-IV 剖视图。
     图 9 是表示在粘接层上粘贴了密封构件的湿片材软包装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 10 是表示湿片材软包装体的另一使用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 11 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标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 1 及图 2 中, 附图标记 1 表示湿片材软包装体, 该湿片材软包装体 1 包括 : 多 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 2、 包装上述湿片材 2 且形成有片材取出口 31 的柔软的薄膜袋 3、 覆 盖上述片材取出口 31 且能剥离地粘贴在上述薄膜袋 3 的表面上的标签 5。
     该湿片材软包装体 1, 通过剥离标签 5 而如图 7 所示地使俯视环状的粘接层 53( 标 签 5 的第 1 粘接层 53) 在薄膜袋 3 的表面暴露出。如图 9 所示, 该湿片材软包装体 1 通过 将具有开闭盖 91 的密封构件 9 的背面粘贴在上述暴露出的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来使用。
     下面, 分别具体说明各构成要素。说明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1。
     上述湿片材 2 的液体没有特别限定, 能根据用途适当选择。例如, 可举出水、 酒精、 表面活性剂、 除菌剂、 抗菌剂、 防腐剂、 香料等液体。 可以单独使用上述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 以上。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1 由于密封构件的密接性优良, 因此, 即使使用极易挥发的 液体 ( 例如酒精浓度 30%以上 ( 优选酒精浓度 50%以上 ) 的酒精水溶液等 ) 也能防止湿 片材 2 的过快干燥。
     上述湿片材 2 只要具有吸液性 ( 吸水性及 / 或吸油性 ), 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 可 以使用包含具有吸液性的材料的无纺布、 纺布、 纸、 多孔质薄膜等。作为上述具有吸液性的 材料, 例如可以使用棉等天然纤维、 纸浆、 丙烯酸系、 聚烯烃系、 纤维素系、 PVA 系等合成树脂( 或合成树脂薄膜 ) 等。
     上述湿片材 2 以折叠为适当的形状、 重合多张的状态 ( 片材集合体的状态 ) 收纳 在薄膜袋 3 内。
     薄膜袋 3 由具有柔软性及耐液性的薄膜构成。另外, 在本发明中, 所谓薄膜包含通 常被称作片的单片体。
     构成薄膜袋 3 的薄膜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材质。典型的可 以举出在层叠有金属薄膜的基底薄膜上层叠密封层而成的层叠薄膜等。作为上述基底薄 膜, 例如可以举出蒸镀铝而成的合成树脂薄膜 ( 例如铝蒸镀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等。 作为上密封层, 可以举出聚乙烯层等。
     薄膜袋 3 的薄膜厚度通常为 30μm ~ 100μm 左右。
     用上述薄膜包装片材集合体, 将该薄膜的端部粘接 ( 热密封等 ) 而形成上述薄膜 袋 3。该薄膜袋 3 的形态通常为枕形包装, 也可以为其它包装形态。
     在该薄膜袋 3 的一面上形成有用于取出上述片材集合体的各湿片材 2 的片材取出 口 31。
     片材取出口 31 由形成在薄膜袋 3 上的俯视环状的切入线 32 形成。通过去掉由该 切入线 32 包围的区域而形成片材取出口 31。 上述俯视环状的切入线 32 实际上为没有端部的无端状切入线, 除了图示的俯视 椭圆形之外, 还可以形成为俯视圆形、 俯视矩形、 俯视三角形等其它任意的形状。
     另外, 片材取出口 31 并不限于由上述俯视环状的切入线 32 形成的情况, 例如也可 以由形成在薄膜袋 3 上的有端状的切入线 ( 例如俯视直线状、 俯视锯齿状等的切入线 ) 构 成, 或者由形成在薄膜袋 3 上的穿孔构成。
     片材取出口 31 只要由能取出所收纳的湿片材 2 的大小的开口或切缝等构成, 没有 特别限定。
     作为上述切入线 32, 优选半切线 ( 沿薄膜袋 3 的厚度方向呈截面大致 V 字形切入 的非贯通的切入线 )。当然, 切入线 32 例如也可以为缝纫机线 ( 如缝纫针的缝纫轨迹那样 断续地形成沿薄膜袋 3 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较短的贯通线而成的切入线 ), 也可以为贯通线 等。
     另外, 在切入线 32 为缝纫机线、 贯通线的情况下, 由于在薄膜袋 3 的表面上以覆盖 其片材取出口 31 的方式粘贴有标签 5, 因此, 能利用薄膜袋 3 密封包装湿片材 2。
     以覆盖上述片材取出口 31 的方式在上述薄膜袋 3 的表面上能剥离地粘贴有湿片 材软包装体用的标签 5。
     如图 3 ~图 5 所示, 该标签 5 为俯视大致椭圆形的多层结构体。
     标签 5 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定为上述形状, 例如为俯视圆形、 俯视大致矩形等任意 形状。另外, 标签 5 的一缘部延伸出。该延伸出部分为利用为抓取部 5a 的部分。
     另外, 通过仅使第 1 基材 52 的一缘部延伸到第 2 基材 54 的缘部的外侧, 也能将该 第 1 基材 52 的一缘部利用为抓取部。
     标签 5 的层结构具有从上方到下方依次层叠图案印刷层 51、 第 1 基材 52、 第1粘 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第 2 粘接层 55 而成的层叠体。
     在该层叠体上形成有俯视环状的切缝 57。该切缝 57 通过沿厚度方向切入上述层
     叠体中的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及第 2 粘接层 55 而形成。
     该俯视环状的切缝 57 形成为能围绕片材取出口 31 的大小。
     另外, 以上述切缝 57 为基准, 在该切缝 57 的外侧 ( 远离标签 5 的中心的一侧 ) 层 叠有剥离层 56。该剥离层 56 形成在第 1 基材 52 和第 1 粘接层 53 层间的位于上述切缝 57 外侧的位置。
     上述第 1 基材 52 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可以使用聚酯薄膜等合成树脂薄膜、 纸、 合成 纸等薄膜、 层叠两张以上薄膜而成的层叠薄膜、 层叠金属蒸镀层而成的层叠薄膜等。
     图案印刷层 51 优选设在上述第 1 基材 52 的表面上。当然, 图案印刷层 51 也可以 设在第 1 基材 52 的背面上。图案印刷层 51 为利用以往公知的印刷法印刷期望的图案而成 的层。
     第 2 基材 54 由压缩强度比构成薄膜袋 3 的薄膜的压缩强度高的薄膜构成。只要 满足该条件, 构成第 2 基材 54 的薄膜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薄膜。构 成第 2 基材 54 的薄膜与构成薄膜袋 3 的薄膜的关系能相对选择, 例如可以举出双轴延伸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双轴延伸聚酯薄膜、 双轴延伸聚丙烯薄膜、 发泡聚酯薄膜、 发泡聚丙 烯薄膜、 合成纸等。 构成第 2 基材 54 的薄膜的压缩强度的具体值例如为 10N ~ 80N, 优选为 20N ~ 70N。另一方面, 构成薄膜袋 3 的薄膜的压缩强度例如为 0.2N ~ 30N。
     其中, 上述压缩强度是按照 JIS P 8126 测量的数值。在该 JIS P 8126 中, 在圆形 的细长的槽中插入试验片而做成筒状, 对该试验片沿垂直方向施加载荷, 测量直至试验片 被破坏的载荷。
     另外, 构成第 2 基材 54 的薄膜优选耐溶剂性优异的薄膜。这是由于 : 在使用溶剂 型粘接剂作为第 2 粘接层 55 的情况下, 能防止第 2 基材 54 被该粘接剂侵蚀。
     第 2 基材 54 的厚度根据薄膜的材质不同, 但通常为 30μm ~ 200μm 左右。
     上述第 1 粘接剂层 53 以固体状设于第 2 基材 54 的整个表面上。该第 1 粘接层 53 的背面被以足够的粘接力粘接于第 2 基材 54 的表面上。
     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的由切缝 57 围绕的区域与第 1 基材 52 密接。因此, 第1 基材 52 和第 2 基材 54 在由切缝 57 围绕的区域通过第 1 粘接层 53 一体地粘接在一起。
     另外, 第 1 粘接层 53 表面和第 1 基材 52 背面的粘接强度比第 2 粘接层 55 背面和 薄膜袋 3 表面的粘接强度大。
     另一方面, 在第 1 基材 52 背面的切缝 57 的外侧设有剥离层 56。因此, 在切缝 57 的外侧, 设于第 1 基材 52 上的剥离层 56 的背面能剥离地和与该剥离层 56 的背面相对的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密接。另外, 在抓取部 5a 处, 在第 1 基材 52 和第 1 粘接层 53 之间也夹 设有剥离层 56。
     该剥离层 56 是能与第 1 粘接层 53 伪粘接的层。
     在此, 所谓伪粘接是指用一点力就能层间剥离的程度的较弱地附着的状态。
     通过在第 1 基材 52 背面的从第 1 基材 52 的周缘到切缝 57 的范围内涂敷剥离剂 来形成剥离层 56。
     作为上述剥离剂, 例如可以举出包含硅、 超微粒子等的溶剂型或乳胶型的树脂溶 液、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溶液、 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等印刷墨水等。
     剥离层 56 的厚度通常为 0.5μm ~ 5μm 左右。
     第 2 粘接层 55 设在第 2 基材 54 的整个背面上。该第 2 粘接层 55 的表面被以足 够的粘接力粘接在第 2 基材 54 的背面。
     上述第 1 粘接层 53 及第 2 粘接层 55 通过涂敷各种粘接剂而形成。
     构成第 1 粘接层 53 和第 2 粘接层 55 的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压敏型粘 接剂等。另外, 所谓压敏型粘接剂是指在较弱的压力下瞬间产生粘接力。作为该压敏型粘 接剂的材质, 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粘接剂、 橡胶系粘接剂等。
     另外, 上述压敏型粘接剂根据涂敷前的性质分类, 可以使用热熔型粘接剂、 溶剂型 粘接剂、 乳胶型粘接剂等。
     热熔型粘接剂是通过加热熔融而能涂敷的粘接剂。热熔型粘接剂通常含有基础 聚合物和增粘剂, 根据需要含有蜡、 稳定剂等添加剂。作为热熔型粘合剂的基础树脂, 例 如可以举出乙烯 - 醋酸乙烯酯系树脂等烯烃系树脂、 乙烯 -( 甲基 ) 丙烯酸酯系树脂、 乙 烯 -( 甲基 ) 丙烯酸系树脂等丙烯酸系树脂 ; 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BS)、 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IS)、 苯乙烯 - 乙烯 - 丁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EBS)、 苯乙烯 - 乙烯 - 丙烯 -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EPS) 等热塑性弹性体 ; 合成橡胶 ; 聚酯 等等。另外, 作为增粘剂, 例如举出松香系树脂、 萜烯系树脂、 石油树脂等。 溶剂型粘接剂是能通过凹版涂敷等印刷、 各种涂料机涂敷的粘接剂, 涂敷后干燥 后被使用。 溶剂型粘接剂是是将基础聚合物和增粘剂 ( 根据需要含有添加剂 ) 溶解在甲苯、 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而成的。作为溶剂型粘接剂的基础聚合物, 可以举出乙烯 - 醋酸乙 烯酯共聚物、 丙烯酸系树脂、 热塑性弹性体、 合成橡胶等。增粘剂如上述例示那样。
     第 1 粘接层 53 优选使用热熔型粘接剂。这是由于 : 热熔型粘接剂在涂敷后比较柔 软, 因此, 在使用湿片材软包装体 1 时, 粘贴在第 1 粘接层 53 表面上的密封构件容易良好地 与该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密接。
     使用了该热熔型粘接剂的第 1 粘接层 53 表面的肖氏 A 硬度优选为 20 ~ 70 左右。 其中, 肖氏 A 硬度是指按照 JIS K 7215 测量的值。
     另外, 与密封构件的背面相对的第 1 粘接层 53 的粘接力优选为 2 ~ 8N/25mm 左 右。 这是由于 : 当上述粘接力过小时, 密封构件可能被不经意地剥离, 当粘接力过大时, 卸下 密封构件后难以再利用。
     另外, 第 1 粘接层 53 优选使用含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SIS) 或丙烯酸系树脂的热熔型粘接剂。这是由于 : 含有 SIS 或丙烯酸系树脂 的热熔型粘接剂的耐酒精性较高, 即使用于包装含有酒精的湿片材 2 的薄膜袋 3, 也不易使 粘接力下降。另外, 含有 SIS 或丙烯酸系树脂的热熔型粘接剂由于相对于聚丙烯成形品的 粘接性较高, 因此, 能将聚丙烯制的密封构件良好地粘接于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 第 2 粘接层 55 优选使用溶剂型粘接剂。这是由于 : 涂敷后的溶剂型粘 接剂与热熔型粘接剂相比较硬, 因此, 在暴露出的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粘贴密封构件时, 比较硬的第 2 粘接层 55 和刚性较高的第 2 基材 54 合作能防止层叠在它们之上的第 1 粘接 层 53 产生波纹状歪斜。
     如图 2 所示, 上述标签 5 以用切缝 57 围绕薄膜袋 3 的切入线 32( 片材取出口 31) 的方式使由切缝 57 包围的区域与片材取出口 31 相对应地、 通过第 2 粘接层 55 粘贴在薄膜
     袋 3 的表面上。
     在使用上述湿片材软包装体 1 时首先剥离标签 5。
     具体而言, 用手指捏住标签 5 的抓取部 5a 的第 1 基材 52。另外, 在抓取部 5a 处, 在第 1 基材 52 和第 1 粘接层 53 之间夹设有剥离层 56, 因此, 当用手指捏住抓取部 5a 时, 仅 第 1 基材 52 被卷起, 能容易地捏住抓取部 5a 的第 1 基材 52。
     如图 6 所示, 以该抓取部 5a 为起点剥开标签 5。
     构成上述标签 5 的层叠体通过利用环状的切缝 57 切入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和第 2 粘接层 55 而形成, 并且在第 1 基材 52 和第 1 粘接层 53 的层间的、 该切缝 57 的外 侧设有剥离层 56。因此, 由上述切缝 57 包围的区域 58( 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和第 2 粘接层 55 的被切缝 57 包围的区域 58) 被以切缝 57 为界从层叠体分离, 该区域 58 与第 1 基材 52 成为一体而被从薄膜袋 3 剥离, 并且切缝 57 外侧的第 1 基材 52 被从层叠体剥离。
     构成上述标签 5 的层叠体切入到第 1 粘接层 53, 因此, 在以切缝 57 为界将上述区 域 58 分离时, 能防止第 1 粘接层 53 的粘接剂像拉丝那样延伸。
     另外, 由上述切缝 57 包围的区域 58 的第 2 粘接层 55 的背面粘接在薄膜袋 3 的由 切入线 32 包围的区域 33, 因此, 例如由半切线构成的切入线 32 被完全切断时, 由该切入线 32 包围的区域 33 被同时卷取。
     在去掉了由切入线 32 包围的区域 33 之后, 片材取出口 31 开封。
     在如上所述地剥离了标签 5 后, 如图 7 及图 8 所示, 在薄膜袋 3 的表面上围绕开封 了的片材取出口 31 地残存有俯视环状的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及第 2 粘接层 55 的层 叠物。
     因此, 环状的第 1 粘接层 53 在薄膜袋 3 的表面侧的片材取出口 31 的周围暴露出。
     将下述密封构件 9 的背面粘贴在该暴露出的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
     密封构件 9 为背面为平坦状的平板构件, 在该密封构件 9 的背面的中央部形成有 开口, 设有用于开闭该开口的开闭盖 91。该开口是能够取出湿片材的足够大小的开口。开 闭盖 91 通过合叶部等安装在密封构件 9 上, 通过使开闭盖 91 处于闭状态, 能气密地闭塞密 封构件 9 的开口。
     密封构件 9 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例示出合成树脂、 金属等。通常, 密封构件 9 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
     通过将上述密封构件 9 的背面按压在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 而将密封构件 9 的 背面与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粘接起来。
     在该第 1 粘接层 53 的下方存在有由压缩强度比构成薄膜袋 3 的薄膜的压缩强度 高的薄膜构成的第 2 基材 54, 因此, 在将上述密封构件 9 按压于第 1 粘接层 53 上时, 被刚性 较高的第 2 基材 54 支承的第 1 粘接层 53 不易产生波纹状歪斜, 因此, 能将密封构件 9 的背 面没有间隙地粘贴在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 ( 参照图 9)。
     粘贴了该密封构件 9 的湿巾软包装体 1, 能通过打开开闭盖 91 从片材取出口 31 取 出湿片材 2。另一方面, 通过关闭开闭盖 91 来保管湿片材。如上所述, 将密封构件 9 的背面 没有间隙地粘贴在围绕片材取出口 31 的俯视环状的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上, 因此, 液体也 不会从密封构件 9 和薄膜袋 3 之间挥发, 能长时间地保持湿片材 2 的湿润状态。
     在所有的湿片材 2 都使用完了之后, 将上述密封构件 9 从湿片材软包装体 1 上剥离下来再应用于新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1。
     另外, 上述密封构件 9 由平板构件构成, 但例如如图 10 所示, 具有开闭盖 91 的密 封构件 9 也可以形成为容器 92 的盖。该密封构件 9 的背面形成为平坦状, 且在能闭塞容器 92 的开口的大小的平板的周缘形成有供与容器 92 的凸缘部 93 相嵌合的嵌合部 94。容器 92 形成为具有能收容供湿片材软包装体 1 的足够的容积的凹状, 在开口周缘部形成有凸缘 部 93。
     该容器形态的密封构件 9 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 将密封构件 9 的背面粘贴在第 1 粘接层 53 的表面, 然后使盖密封构件 9 与容器 92 嵌合。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湿巾软包装体用的标签 5 具有依次层叠第 1 基 材 52、 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第 2 粘接层 55 而成的层叠体, 利用切缝 57 沿厚度方向 切入该层叠体的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和第 2 粘接层 55, 但也可以利用切缝 57 沿厚 度方向仅切入第 2 基材 54 和第 2 粘接层 55( 不切入到第 1 粘接层 53)。
     另外,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用的标签 5 具有依次层叠第 1 基材 52、 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第 2 粘接层 55 而成的层叠体, 也可以利用切缝 57 沿 厚度方向切入该层叠体的第 1 基材 52 的一部分、 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和第 2 粘接层 55。 具体而言, 如图 11 所示, 构成标签 5 的层叠体具有第 1 基材 52、 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第 2 粘接层 55, 但第 1 基材 52 由具有上薄膜 521 和下薄膜 522 的至少两层的层 叠薄膜构成。另外, 在上薄膜 521 和下薄膜 522 的层间设有粘接层 523, 通过该粘接层 523 使上薄膜 521 和下薄膜 522 一体化。另外, 可以在下薄膜 522 的表面设置图案印刷层 ( 未 图示 ), 也可以在上薄膜 521 的背面或表面设置图案印刷层。
     切缝 57 通过沿厚度方向切入第 1 基材 52 的下薄膜 522、 第 1 粘接层 53、 第 2 基材 54 和第 2 粘接层 55 而形成。
     该标签 5 的切缝 57 越过第 1 粘接层 53 形成到第 1 基材 52 的一部分, 因此, 能利 用该切缝 57 沿厚度方向可靠地分断第 1 粘接层 53。因此, 在以切缝 57 为界分离上述区域 58 时, 能更可靠地防止第 1 粘接层 53 的粘接剂像拉丝那样延伸。
     上述另一实施方式的标签 5 例如按照下述方法制造。
     在第 2 基材 54 的背面涂敷粘接剂而设置第 2 粘接层 55, 且在第 2 基材 54 的表面 涂敷粘接剂而设置第 1 粘接层 53。另一方面, 预先在第 1 基材 52 的一部分的、 下薄膜 522 的背面的规定范围内涂敷剥离剂而设置环状的剥离层 56。将设有上述剥离层 56 的下薄膜 522 的背面载置在设于上述第 2 基材 54 的表面上的第 1 粘接层 53 上, 将两者粘接起来而获 得层叠物。接着, 使用切刀等从该层叠物的下薄膜 522 的表面 ( 或第 2 粘接层 55 的背面 ) 大致沿着剥离层 56 的内侧地形成俯视环状的切缝 57。通过形成该切缝 57, 沿厚度方向切 入整个上述层叠物。最后, 通过粘接层 523 将上薄膜 521 层叠粘接在下薄膜 522 的表面上, 能制造图 11 所示的层结构的标签 5。
     采用该制造方法, 能容易地形成切缝 57, 因此优选。
     另外, 将日本特许出愿第 2007-285738 号 (2007 年 11 月 2 日申请 ) 的全部内容通 过参照引用在本申请说明书中。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在薄膜袋的表面暴露出的粘接层由比薄膜 袋难以变形的基材支承。因此, 在薄膜袋的表面暴露出的粘接层和密封构件之间难以产生 间隙, 能防止液体从密封构件和粘接层之间挥发。
     因此, 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在剥离标签、 粘贴密封构件之后, 能长时间地保 持湿片材的湿润状态。
     另外, 通过将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用标签用于上述湿片材软包装体, 能构成 能长时间地保持湿片材的湿润状态的湿片材软包装体。

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片材软包装体及该软包装体用标签.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湿片材软包装体(1)包括:多张浸渗有液体的湿片材(2)、包装湿片材(2)且形成有片材取出口(31)的柔软的薄膜袋(3)、覆盖片材取出口(31)且能剥离地粘贴在上述薄膜袋(3)的表面上的标签(5),通过将标签(5)从薄膜袋(3)剥离而开封片材取出口(31),并且使粘接层(53)在薄膜袋(3)的表面的片材取出口(31)的周围暴露出,在粘接层(53)和薄膜袋(3)的表面之间夹设有基材(54),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