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耐久性的轮胎模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标的物大体上涉及一种轮胎模具,且更具体来说,涉及具有用于防止在从
模具移除轮胎时损害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的特征的轮胎模具。
背景技术
在轮胎生产过程中,生胎被放置到轮胎模具中且经受热量和压力。通常,轮胎模具
由与位于其间的轮胎合拢或接合在一起的两个半部形成。使用蒸汽来加热模具且对内部
气囊加压以迫使生胎在某一预定时间段上牢固地抵靠着轮胎模具,在所述时间段期间,
固化轮胎且将特征模制到胎面中且可能地也模制到轮胎的侧壁中。
在所述预定时间段之后,打开轮胎模具以从模具移除轮胎。模具的用于(例如)将
凹槽、胎纹沟槽以及其它特征模制到轮胎的胎面中的部分在固化和模制过程期间必然突
出到橡胶材料中。为了便于从模具的两个半部移除轮胎,模具的某些部分(有时被称作
胎面模具区段)可相对于模具半部移动。由此,当从轮胎模具移除轮胎时,胎面模具区
段可以移动以便从(例如)胎面和侧壁脱离且脱出例如凹槽和胎纹沟槽等特征。
基于在轮胎模具的两个半部被分开以便打开轮胎模具时胎面模具区段相对于彼此
的位置,用于轮胎模具的两种类型的构造可以被称作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在第一类型
中,当打开模具且移除轮胎时,任一模具半部的胎面模具区段通常偏置成远离彼此且朝
向模具半部的分开线。当此类模具闭合时,迫使胎面模具区段返回与彼此接触且与偏置
相逆。
在第二类型中,当打开模具且移除轮胎时,任一模具半部的胎面模具区段通常偏置
成与彼此接触且远离模具半部的分开线。更具体来说,当从模具移除经固化轮胎时,胎
面模具区段可以移动以便使轮胎脱离。例如,胎面模具区段可以是可朝向模具半部的分
开线且远离彼此而移动的,由此轮胎可以与模具半部分开。然而,一旦与轮胎分开,胎
面模具区段就偏置回到远离轮胎模具的分开线且与彼此接触的位置中。
对于第二类型,在模制操作期间可能发生某些问题。当在固化操作之后移除轮胎时,
胎面模具区段偏置回与彼此接触,如刚刚所描述。不幸的是,当胎面模具区段返回到此
原始位置时,胎面模具区段的侧面之间的接触可能导致损害。此问题在具有模制到侧壁
中的复杂特征的轮胎制造中可能是尤其尖锐的。这些特征可能导致胎面模具区段在轮胎
提升出模具时“粘住”且将胎面模具区段中的一个或多个从其原始位置拖动得更远。一旦
脱离,胎面模具区段就以较大的力偏置回到原始位置,这可能在胎面模具区段与彼此进
行接触的位置处损害胎面模具区段。此类损害可能给胎面模具区段留下伤痕且不利地影
响轮胎的外观。此第二类型的轮胎模具仅用作所属领域中的问题中的一个的实例。其它
轮胎模具类型也可能具有在模具区段之间的损害的问题。
因此,具有用于保护胎面模具区段的特征的轮胎模具将是有用的。更具体来说,具
有用于在轮胎移除后在胎面模具区段返回到与彼此接触时保护胎面模具区段使其不损
害彼此的特征的轮胎模具将是有益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有用于保护胎面模具区段不受损害的特征的轮胎模具。一个或
多个冲击吸收器定位在胎面模具区段之间,且用于在随着从所述轮胎模具移除轮胎此类
胎面模具区段偏置回到其原始位置中时阻止所述胎面模具区段的肩状物之间的接触。通
过阻止此类接触,保护胎面模具区段不受可以影响经固化轮胎的外观的损害。本发明的
另外目标和优点将部分在以下描述中进行阐述,或可以从所述描述中显而易见,或可以
通过实践本发明来习得。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具有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的轮胎模具。所述
轮胎模具包含模具主体。多个离散胎面模具区段围绕模具主体周向定位。每个胎面模具
区段包含一对相对肩状物,其经配置以在轮胎模具在闭合位置中时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
具区段的相对肩状物邻接。每对肩状物包含第一肩状物和第二肩状物。
至少一个冲击吸收器由第一肩状物支撑。所述冲击吸收器经配置以用于移动进出第
一肩状物且朝向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偏置。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由第二肩状物支撑。
所述接触元件定位成在轮胎模具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两者中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
区段的冲击吸收器接触。
参考以下描述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
得到更好的理解。并入在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
实施例,并且与所述描述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针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完整且令人能够实现的揭示(包含其最佳模
式)在说明书中得到阐述,所述揭示参考附图,在所述附图中:
图1图示本发明的轮胎模具的模具主体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俯视图。对于此视图,胎
面模具区段示出在闭合位置中。此俯视图可以表示第二模具主体的任一第一模具主体。
图2图示本发明的震动组合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示例性震动组合件的侧视图。
图4提供如沿着图3的线4-4截取的图2和3的示例性震动组合件的部分截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示例性胎面模具区段的一个肩状物的端视图。
图6是示出相对肩状物的图5的示例性胎面模具区段的另一端视图。
图7是当模具在闭合位置中时在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之间的界面的俯视图。
图8是如在例如从轮胎模具移除轮胎时可能出现的分开的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
的另一俯视图。
图9A是具有第一和第二模具主体(例如,顶部和底部模具主体)的示例性模具的
截面视图和示出当轮胎模具在闭合位置中时胎面模具区段相对于模具主体的位置的示
例性胎面模具区段的端视图。
图9B也是图9A的示例性模具主体的截面视图和示出当移除轮胎以便使胎面模具区
段沿着箭头F的方向移位远离模具主体时胎面模具区段相对于模具主体的位置的示例性
胎面模具区段的端视图。
图10是当轮胎模具在打开位置中时在先前图式的示例性胎面模具区段之间的界面
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当例如移除轮胎以便提升且分开胎面模具区段时先前图式的示例性胎
面模具区段的相对位置的在所述胎面模具区段之间的界面的另一侧视图。图10和11的
侧视图沿着胎面模具区段的与模具主体进行接触的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文所陈述,在某些模具构造(例如第二类型的轮胎模具等)中,即使当打开模
具且不存在轮胎时,胎面模具区段也偏置成与彼此接触。对于这些模具构造,在模制操
作期间可能发生某些问题。当在固化操作之后移除轮胎时,由于偏置,胎面模具区段在
其移动回到接触中时可能损害彼此。此问题在具有模制到侧壁中的复杂特征的轮胎制造
中可能是尤其尖锐的。这些特征可能导致胎面模具区段在轮胎提升出模具时“粘住”且将
胎面模具区段中的一个或多个从其原始位置拖动得更远。一旦脱离,胎面模具区段就以
较大的力偏置回到原始位置,这可能在胎面模具区段与彼此进行接触的位置处损害胎面
模具区段。此类损害可能给胎面模具区段留下伤痕且不利地影响轮胎的外观。
如下文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有用于在胎面模具区段朝向彼此移动时保
护其不受损害的特征的轮胎模具。一个或多个冲击吸收器定位在胎面模具区段之间,且
用于在随着从轮胎模具移除轮胎此类胎面模具区段偏置回到其原始位置中时阻止所述
胎面模具区段的肩状物之间的接触。通过阻止此类接触,保护胎面模具区段不受可以影
响经固化轮胎的外观的损害。尽管本发明可以与第二类型的轮胎模具一起使用,但其并
不限于此类第二类型且可以(例如)与其中希望提供抵抗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的冲击的
保护的多种不同模具类型一起使用。出于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目的,现在将详细地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在图式中图示出。每个实例是为了解释
本发明而提供,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在不脱离
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以及改变。举例来说,被说
明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的特征可以与另一实施例一起使用以产生再一实施例。因
此,希望本发明涵盖如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化。
图1提供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型(上文提及)的轮胎模具100的示
例性第一模具主体102的俯视图。轮胎模具100包含具有与图1中示出的视图实质上一
致的第二模具主体104(见图9A和9B)。第一模具主体102和第二模具主体104可相对
于彼此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如本文中所使用,“打开位置”意指模具在用于
放置生胎以用于(例如硫化和模制)的位置中;且“闭合位置”意指轮胎在用于(例如)
固化和模制的所需位置中在模具中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对于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闭
合位置中时,第一和第二模具主体102和104可以接合在一起以沿着分开线接触,其中
在如所属领域中已知的固化过程期间生胎(未图示)定位在其间。在打开位置中,可以
从轮胎模具100移除轮胎或(如果不存在轮胎)模具准备好接纳轮胎。
如图1中所示,多个第一离散胎面模具区段106围绕第一模具主体102周向定位(周
向方向由箭头C指示而径向方向由箭头R指示),其中每个模具区段106与两个其它模
具区段106周向相邻而定位。对于轮胎模具100,多个第二离散模具区段106也围绕第
二模具主体104(见图9A和9B)定位且将具有与图1实质上一致的俯视图。如图1中
所示的具有胎面模具区段106的第一模具主体102将作为举例使用,应理解,第二模具
主体104将在各种重要方面具有相同的构造和操作。对于轮胎模具100的此示例性实施
例,示出具有用于对胎面塑形的模具特征112和114以及轮胎的其它特征的九个胎面模
具区段106。然而,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外观和/或不同胎面
特征的不同数目的胎面模具区段。尽管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任何特定的胎面特征的轮胎,
但用于胎肩的模具特征114可以(例如)导致胎面模具区段106在轮胎从模具100移除
时粘到所述轮胎。
轮胎模具100在图1中示出,其中胎面模具区段106示出在当模具主体102和104
在闭合位置中(其中轮胎(未图示)定位在其间)以便迫使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
沿着界面110与彼此接触时所述胎面模具区段将占用的位置中。每个胎面模具区段106
包含一对相对肩状物116、118,其经配置以在轮胎模具100在如所示的闭合位置中时在
一对界面110处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的相对肩状物116、118邻接。例如,
胎面模具区段106a的第一肩状物116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b的第二肩状物118
邻接。类似地,胎面模具区段106a的第二肩状物118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c
的第一肩状物116邻接。
凹口162位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之间,其中定位有震动组合件130。现
在参考图2、3和4,说明震动组合件130的示例性实施例。震动组合件130包含冲击吸
收器120,其至少部分被接纳在外壳134内且可沿着轴线A-A在外壳134内滑动。提供
第一紧固件132以用于将震动组合件130固定到胎面模具区段106。例如,第一紧固件
132的表面142(图3)可以配备有螺纹或用于互补附接到胎面模具区段106的其它特征。
外壳134包含边缘136(图4),其被接纳到形成于第一紧固件132中的凹槽138中以便
连接外壳134与所述第一紧固件。
冲击吸收器120包含朝向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延伸穿过在外壳134的朝外
面144中的孔口146的远端148。远端148具有磨圆的接触表面150,如下文将进一步
描述。冲击吸收器120还包含具有朝外表面154的环状凸缘152(图4),所述环状凸缘
经配置以接触外壳134且限制冲击吸收器120沿着箭头O的方向移动出外壳134。冲击
吸收器可沿着箭头O和箭头I两者(出和进)的方向相对于外壳134移动,但由偏置部
件140在箭头O的方向上朝向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推动。更具体来说,偏置部
件140沿着以与朝外表面154相反的方式定位的朝内表面156接触环状凸缘152。由此,
偏置部件140可以构造为(例如)压缩在外壳134和环状凸缘152的朝内表面156之间
的弹簧,以便使冲击吸收器120沿着箭头O的方向偏置且与外壳134接触,如图所示。
当冲击吸收器120的远端148与周向相邻的模具区段106进行接触时,可以迫使冲击吸
收器120在箭头I的方向上沿着轴线A-A滑动以便进一步压缩偏置部件140。
如图5中示出,每个冲击吸收器120(连同震动组合件130)由每个胎面模具区段
106的第一肩状物116支撑。对于此示例性实施例,每个胎面模具区段106包含沿着Z
轴(与模具主体102和104移动以打开和闭合轮胎模具100所沿相同的方向)间隔开的
一对冲击吸收器120。然而,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沿着胎面模具区段的肩状
物使用不同数目的冲击吸收器120。冲击吸收器120连同震动组合件130被接纳到形成
于第一肩状物116中的第一开口168中且沿着Z轴间隔开,如图所示。作为举例,第一
紧固件132(与如先前描述的冲击吸收器120相连接)可以用于通过第一开口168将冲
击吸收器120固定到胎面模具区段106。
现在参考图5和8,每个胎面模具区段106的第一肩状物116包含第一接触表面158,
其经配置用于与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胎面模具区段106a和106b作为举例示
出在图8中,且连同106c用作在此描述中的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的实例)的
第二接触表面160接触。第一凹入部分164(形成总凹口162的部分)径向朝胎面模具
区段106a中的第一接触表面158外定位。第二凹入部分166(形成总凹口162的部分)
径向朝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b中的第二接触表面160外定位。如图5中示出,
对于胎面模具区段106的此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开口168a(连同冲击吸收器120)完全
位于凹入部分164内,而第一开口168b(连同另一冲击吸收器120)部分位于凹入部分
164内且部分位于第一接触表面158内。同步销178位于第一开口168a和168b之间,
如图所示,所述同步销的操作将在下文描述。
如图6中示出,一对接触元件122由每个胎面模具区段106的第二肩状物118支撑。
对于此示例性实施例,接触元件122沿着Z轴间隔开且被接纳到形成于第二肩状物118
中的一对第二开口170a和170b中。如同冲击吸收器120一样,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中,可以沿着胎面模具区段的肩状物使用不同数目的接触元件122。每个接触元件122
包含经对准用于与由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支撑的冲击吸收器120接触的冲击吸
收器接触表面124。每个接触元件122与第二紧固件172(图11)相连接,所述第二紧
固件用于通过第二肩状物118中的对应的开口170将接触元件122固定到胎面模具区段
106。并且,对于此示例性实施例,接触元件122时非偏置的,因为没有弹簧或其它偏
置元件用于支撑接触元件122。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冲击吸收器120和接
触元件122由(例如)表面硬化钢构造。
现在参考图6和8,对于胎面模具区段106的此示例性实施例,第二开口170a(连
同接触元件122)完全位于第二凹入部分166内。第二开口170b(连同另一接触元件122)
部分位于第二凹入部分166内且部分位于第二接触表面160内。用于接纳同步销178的
狭槽180位于第一孔170a和170b之间,如图所示,所述狭槽的操作将在下文描述。
图7和9A示出在闭合位置中以便固化和模制轮胎200的轮胎模具100。在此类闭
合位置中,胎面模具区段106a的第一接触表面158在界面110处接合周向相邻的胎面
模具区段106b的第二接触表面160,同时第一凹入部分164和第二凹入部分166形成凹
口162。同时,对于每个震动组合件130,在冲击吸收器120的远端148上的磨圆的接
触表面150与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b的接触元件122的冲击吸收器接触表面124接
触。在此闭合位置中,冲击吸收器120可以略微压低到外壳134中。
图8和9B描绘在其中轮胎200正从轮胎模具200移除从而导致在轮胎200移除时
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的分开的位置中的轮胎模具100。在通过分开第一模具主
体102与第二模具主体104来打开模具之后,轮胎200被移除,这导致胎面模具区段106
在如图9B中示出的箭头F的方向上沿着截头锥形表面174远离背面176而移动。轮胎
200的此类移除还导致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a和106b彼此分开某一距离,如图8中
所描绘。例如,如图所示,第一接触表面158可以如所示断开与第二接触表面160的接
触。
轮胎模具100的一个或多个偏置元件(未图示)连接在胎面模具区段106与其对应
的模具主体102或104之间。当轮胎200被移除时,这些偏置元件将在与图9B中示出
的箭头F相反的方向上推动胎面模具区段106。因此,当轮胎200移除时,胎面模具区
段106脱离且将被朝向对应的模具主体102和104的背部176推动。在不存在冲击吸收
器120和接触元件122的情况下,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例如106a和106b)的接
触表面158和160将冲击彼此,从而有可能损害所述胎面模具区段且影响随后模制的轮
胎的外观。例如,胎面模具区段106可以由铝构造,所述铝可能容易被此类冲击损害。
然而,如图8中示出,冲击吸收器120的远端148沿着周向方向C延伸略微超过第
一接触表面158。因此,当胎面模具区段106a和106b沿着截头锥形表面174朝向背面
176且朝向彼此移动时,胎面模具区段106a的冲击吸收器120将与胎面模具区段106b
的接触元件122发生冲击,以便防止在此类胎面模具区段之间的可能有损害的冲击。轮
胎模具100的胎面模具区段106a和106b随后将返回到图10中示出的位置。
更具体来说,图10描绘在移除轮胎200且使轮胎模具100处于开放位置中之后胎
面模具区段106a和106b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沿着胎面模具区段106a的第一肩状
物116的冲击吸收器120与沿着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b的第二肩状物118的接
触元件122接触。同时,当轮胎模具100在图10中示出的打开位置中时,微小的间隙
182可能存在于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158和160之间(与图7中示出的闭合位置相比,
其中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158和160与彼此接触)。因此,对于轮胎模具100的此示例
性实施例,冲击吸收器120和接触元件124保持与彼此接触而不管模具100是在打开位
置(图10)还是闭合位置(图7和9A)中,且仅在轮胎自所述模具移除时(图8、9B
和11)可以分开。
现在参考图10和11,每对周向相邻的胎面模具区段106包含用于接纳到狭槽180
中的相对应的同步销178。更具体来说,对于此示例性实施例,每个胎面模具区段106
的第一肩状物116包含沿着周向方向C从其突出的同步销178。同步销178被接纳到由
周向相邻的模具区段106的第二肩状物118界定的狭槽180中。在胎面模具区段106如
本文中所描述沿着截头锥形表面174移动期间,同步销178和狭槽180确保周向相邻的
胎面模具区段(例如106a和106b)保持与彼此对准。更重要的是,销178和狭槽180
确保冲击吸收器120和接触元件122保持实质上沿着周向方向C与彼此相邻,使得当移
除轮胎时在将区段106推动到图10中示出的打开位置时,每个胎面模具区段106的肩
状物将得到保护。
尽管已关于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和其方法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应了解,
在获得对前述内容的理解之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产生对此类实施例的改
变、变体及等效物。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作为举例而非作为限制,并且本发明并不排
除包含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本文所揭示的教示将容易明白的对本发明的此类修
改、变化和/或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