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N环烷基甲基2氨基噻唑5甲酰胺.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7688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25589.0

申请日:

2008.11.19

公开号:

CN101918383A

公开日:

2010.12.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D 277/56申请公布日:201012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77/56申请日:20081119|||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77/56; A01N43/78

主分类号:

C07D277/56

申请人: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森岳; 仓桥真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11.20 JP 2007-30013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梁谋;林毅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式(1)代表的酰胺化合物:其中R1和R2独立代表氢原子或甲基;Cy1代表C3-C6环烷基,所述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 其中 R1 和 R2 独立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 Cy1 代表 C3-C6 环烷基。
2: 权利要求 1 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Cy1 代表环己基。
3: 权利要求 1 或 2 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1 代表氢原子。
4: 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项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2 代表氢原子。
5: 权利要求 1 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1 代表氢原子, R2 代表甲基, Cy1 代表环己基。
6: 一种植物病害控制剂, 所述植物病害控制剂包含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项的酰胺化合 物作为活性成分。
7: 一种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将有效量的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项的酰胺 化合物施用于植物或土壤的步骤。
8: 权利要求 1-5 中任一项的酰胺化合物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用途, 所述用途通过将酰 胺化合物施用于植物或土壤完成。

说明书


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 N- 环烷基甲基 -2- 氨基噻唑 -5- 甲酰 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酰胺化合物及其控制植物病害的用途。背景技术 迄今, 已发展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药物, 已发现具有植物病害控制作用的化合物 并投入实际应用。
     发明公开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的化合物。
     解决问题的方式
     作为本发明人尝试发现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的化合物而努力研究的结 果, 已发现下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因此, 已完成本发 明。
     也就是说, 本发明提供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
     其中 R1 和 R2 独立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 Cy1 代表 C3-C6 环烷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 物” ), 包含本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植物病害控制剂 ( 下文称为 “本控制剂” ); 和控制植物 病害的方法, 包括将有效量的本化合物施用于植物或土壤上 ( 下文称为 “本控制方法” )。
     发明的作用
     本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 因此可用作植物病害控制剂的活性成 分。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Cy1 代表的 C3-C6 环烷基实例包括环丙基、 环丁基、 环戊基和环己基。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实例包括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Cy1 是环丙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Cy1 是环丁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Cy1 是环戊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Cy1 是环己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1 是氢原子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1 是甲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2 是氢原子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2 是甲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2 是甲基, Cy1 是环丙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2 是甲基, Cy1 是环丁基 ;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2 是甲基, Cy1 是环戊基 ; 和 2 1
     式 (1) 代表的酰胺化合物, 其中 R 是甲基, Cy 是环己基。
     在本文中, 有时用一种通用结构式代表两种或多种异构体。此类结构式包括所有 异构体, 如几何异构体、 旋光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 及异构体混合物。
     下文将解释本化合物的制备过程。
     化合物 (1) 可以例如按照过程 1 至过程 3 制备。
     过程 1
     可在脱水缩合剂的存在下, 通过使化合物 (3) 或其盐 ( 如盐酸盐和氢溴酸盐 ) 与 化合物 (4) 反应制备化合物 (1) 或其盐 ( 如盐酸盐 )。
     其中 R1 和 R2 独立代表氢原子或甲基 ; Cy1 代表 C3-C6 环烷基。
     本反应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用于反应的溶剂实例包括醚如四氢呋喃 ( 下文有时称为 “THF” )、 乙二醇二甲醚和 叔丁基甲醚 ( 下文有时称为 “MTBE” ); 脂族烃如己烷、 庚烷和辛烷 ; 芳族烃如甲苯和二甲苯 ; 卤代烃如氯苯 ; 酯如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 ; 腈如乙腈 ; 酰胺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 下文有 时称为 “DMF” ); 亚砜如二甲基亚砜 ( 下文有时称为 “DMSO” ); 及其混合物。
     用于反应的脱水缩合剂实例包括例如 1- 乙基 -3-(3- 二甲基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盐酸盐 ( 下文称为 “WSC” )、 ( 苯并三唑 -1- 基氧基 ) 三 ( 二甲基氨基 )六氟磷酸盐 ( 下文称为 “BOP 剂” ) 和 1, 3-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每摩尔化合物 (4) 通常使用比例为 1-3 摩尔的化合物 (3), 通常使用比例为 1-5 摩 尔的脱水缩合剂。
     反应温度通常为 0-200℃, 反应时间通常为 1-24 小时。
     如果需要, 当 BOP 剂用于反应时, 反应可在碱的存在下进行。碱的实例包括叔胺如 三乙胺和二异丙基乙胺 ; 和含氮芳族化合物如吡啶和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每摩尔化合物 (4) 通常使用比例为 1-10 摩尔的碱。
     在反应完成之后, 可通过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后处理如将水加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 着用有机溶剂提取、 干燥和浓缩有机层等, 分离化合物 (1)。可将由此分离的本化合物 (1) 层析、 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过程 2
     可在碱的存在下, 通过使化合物 (3) 或其盐 ( 如盐酸盐和氢溴酸盐 ) 与化合物 (5) 或其盐 ( 如盐酸盐 ) 反应制备化合物 (1) :其中 R1、 R2 和 Cy1 如上文限定。
     本反应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用于反应的溶剂实例包括醚如 THF、 乙二醇二甲醚和 MTBE ; 脂族烃如己烷、 庚烷和 辛烷 ; 芳族烃如甲苯和二甲苯 ; 卤代烃如氯苯 ; 酯如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 ; 腈如乙腈 ; 酰胺 如 DMF ; 亚砜如 DMSO ; 及其混合物。
     用于反应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钠和碳酸钾 ; 叔胺如三乙胺和二异 丙基乙胺 ; 和含氮芳族化合物如吡啶和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每摩尔化合物 (5) 通常使用比例为 1-3 摩尔的化合物 (3), 通常使用比例为 1-10 摩尔的碱。
     反应温度通常为 -20 至 140℃, 反应时间通常为 0.1-24 小时。
     在反应完成之后, 可通过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后处理如用有机溶剂提取反应混合 物, 接着干燥和浓缩有机层, 分离化合物 (1)。 可将由此分离的本化合物 (1) 层析、 再结晶等 进一步纯化。
     过程 3
     可用化合物 (6) 例如按照以下流程制备化合物 (1)。
     其中 R1、 R2 和 Cy1 如上文限定。
     步骤 (I-1)
     可在脱水缩合剂的存在下, 通过使化合物 (6) 与化合物 (3) 或其盐 ( 如盐酸盐和 氢溴酸盐 ) 反应制备化合物 (7)。
     本反应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用于反应的溶剂实例包括醚如 THF、 乙二醇二甲醚和 MTBE ; 脂族烃如己烷、 庚烷和 辛烷 ; 芳族烃如甲苯和二甲苯 ; 卤代烃如氯苯 ; 酯如乙酸丁酯和乙酸乙酯 ; 腈如乙腈 ; 酰胺
     如 DMF ; 亚砜如 DMSO ; 及其混合物。
     用于反应的脱水缩合剂实例包括如 WSC、 BOP 剂和 1, 3-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每摩尔化合物 (6) 通常使用比例为 1-3 摩尔的化合物 (3), 通常使用比例为 1-5 摩 尔的脱水缩合剂。
     反应温度通常为 0-200℃, 反应时间通常为 1-24 小时。
     如果需要, 当 BOP 剂用于反应时, 可在碱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碱的实例包括叔胺如 三乙胺和二异丙基乙胺 ; 和含氮芳族化合物如吡啶和 4- 二甲基氨基吡啶。
     每摩尔化合物 (6) 通常使用比例为 1-10 摩尔的碱。
     在反应完成之后, 可通过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后处理如将水加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 着用有机溶剂提取、 干燥和浓缩有机层, 分离化合物 (7)。可将由此分离的本化合物 (7) 层 析、 再结晶等进一步纯化。
     步骤 (I-2)
     可通过将化合物 (7) 中的 1, 1- 二甲基乙基氨基甲酸酯基脱保护制备化合物 (1)。
     例如, 当用酸进行脱保护时, 通常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
     溶剂的实例包括芳族烃如甲苯和二甲苯 ; 卤代烃如二氯甲烷、 氯仿和氯苯 ; 亚砜 如 DMSO ; 醇如甲醇、 乙醇和 2- 甲基乙醇 ; 酮如丙酮、 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 ; 水; 及其 混合物。 用于反应的酸的实例包括无机酸如盐酸和硫酸 ; 和有机酸如三氟乙酸、 对甲苯磺 酸和甲磺酸。
     每摩尔化合物 (7) 使用比例为 1 摩尔至过量的酸。
     反应温度通常为 0-150℃, 反应时间通常为 0.1-24 小时。
     在反应完成之后, 可通过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后处理如用有机溶剂提取反应混合 物, 接着干燥和浓缩有机层, 分离化合物 (1)。 可将由此分离的本化合物 (1) 层析、 再结晶等 进一步纯化。
     一些用于制备本化合物的中间体是市售获得或者公开于已知文献等的化合物。
     虽然本控制组合物可以只由本化合物组成, 但通常通过将本化合物与载体 ( 如固 体、 液体或气体载体 ) 和配制助剂如表面活性剂、 粘合剂、 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 作为制剂 形式使用, 如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性颗粒剂、 流动性浓缩剂、 颗粒剂、 干燥的流动性浓缩剂、 乳油、 水性液体制剂、 油剂、 烟雾剂、 气雾剂、 微胶囊等。 此类制剂通常包含 0.1-99%重量、 优 选 0.2-90%重量的本化合物。
     用于配制过程的固体载体实例包括黏土 ( 如高岭土、 硅藻土、 合成水合氧化硅寿 山石黏土、 膨润土、 酸性黏土和滑石 ) 及其它无机矿物 ( 如绢云母、 石英粉、 硫磺粉、 活性 炭、 碳酸钙和水合二氧化硅 ) 的细粉或颗粒 ; 液体载体的实例包括例如水、 醇 ( 如甲醇和乙 醇 )、 酮 ( 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 )、 芳族烃 ( 如苯、 甲苯、 二甲苯、 乙苯和甲基萘 )、 脂族或脂环 族烃 ( 如正己烷、 环己酮和煤油 )、 酯 ( 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 )、 腈 ( 如乙腈和异丁腈 )、 醚 ( 如二氧六环和二异丙基醚 )、 酰胺 ( 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 ) 和卤代烃 ( 如二氯 乙烷、 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 )。
     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例如烷基硫酸酯、 烷基磺酸酯、 烷基芳基磺酸酯、 烷基芳基 醚及其聚氧乙烯化产物、 聚氧乙二醇醚、 多元醇酯和糖醇衍生物。
     用于配制的助剂实例包括例如粘合剂、 分散剂、 增稠剂、 湿化剂、 增量剂和抗氧化 剂。 具体实例包括例如酪蛋白、 明胶、 多糖 ( 如淀粉、 阿拉伯胶、 纤维素衍生物和海藻酸 )、 木 质素衍生物、 膨润土、 糖、 合成水溶性聚合物 ( 如聚乙烯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酸 )、 PAP( 酸性异丙基磷酸酯 )、 BHT(2, 6- 二叔丁基 -4- 甲基酚 )、 BHA(2- 叔丁基 -4- 甲氧基酚 和 3- 叔丁基 -4- 甲氧基酚的混合物 )、 植物油、 矿物油和脂肪酸及其酯。
     虽然对施用本控制剂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没有具体限制, 但通过处理植物如叶 敷、 处理种植位置如土壤处理和处理种子如种子消毒举例说明本方法。
     本控制剂还可采用与其它杀真菌剂、 杀虫剂、 杀螨剂、 杀线虫剂、 除草剂、 植物生长 调节剂、 安全剂、 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的混合物形式使用。 还可不将其混合而是在使用此类其 它化学剂的同时使用本控制剂。
     与本控制剂一同使用的杀真菌剂实例包括以下。
     (1) 唑杀真菌剂 :
     丙环唑、 丙硫菌唑、 三唑醇、 咪鲜胺、 戊菌唑、 戊唑醇、 氟硅唑、 烯唑醇、 糠菌唑、 氟环 唑、 苯醚甲环唑、 环唑醇、 叶菌唑、 氟菌唑、 氟醚唑、 腈菌唑、 腈苯唑、 己唑醇、 氟喹唑、 灭菌唑、 双苯三唑醇、 抑霉唑、 粉唑醇、 硅氟唑、 种菌唑等 ; (2) 胺杀真菌剂 :
     丁苯吗啉、 十三吗啉、 苯锈啶、 螺环菌胺等 ;
     (3) 苯并咪唑杀真菌剂 :
     多菌灵、 苯菌灵、 噻菌灵、 甲基硫菌灵等 ;
     (4) 二甲酰亚胺杀真菌剂 :
     腐霉利、 异菌脲、 乙烯菌核利等 ;
     (5) 苯胺嘧啶杀真菌剂 :
     嘧菌环胺、 嘧酶胺、 嘧菌胺等 ;
     (6) 苯基吡咯杀真菌剂 :
     拌种咯、 咯菌腈等 ;
     (7)Strobilurin 杀真菌剂 :
     醚菌酯、 嘧菌酯、 肟菌酯、 氟嘧菌酯、 啶氧菌酯、 唑菌胺酯、 醚菌胺、 pyribencarb、 苯 氧菌胺、 oryzastrobin、 烯肟菌酯等 ;
     (8) 苯基酰胺杀真菌剂 :
     甲霜灵、 精甲霜灵 (metalaxyl-M) 或精甲霜灵 (mefenoxam)、 苯霜灵、 精苯霜灵 (benalaxyl-M) 或 kiralaxyl 等 ;
     (9) 羧酸酰胺杀真菌剂 :
     烯酰吗啉、 丙森锌、 苯噻菌胺、 双炔酰菌胺、 valiphenal ;
     (10) 甲酰胺杀真菌剂 :
     萎锈灵、 灭锈胺、 氟酰胺、 噻呋酰胺、 呋吡菌胺、 啶酰菌胺、 吡噻菌胺、 氟吡菌酰胺、 bixafen ;
     (11) 其它杀真菌剂 :
     乙霉威 ; 福美双 ; 氟啶胺 ; 代森锰锌 ; 百菌清 ; 克菌丹 ; 苯氟磺胺 ; 灭菌丹 ; 喹氧灵 ;
     环酰菌胺 ; 唑菌酮 ; 咪唑菌酮 ; 苯酰菌胺 ; 噻唑菌胺 ; 唑磺菌胺 ; 氰霜唑 ; 苯菌酮 ; 环氟菌胺; proquinazid ; 磺菌胺 ; 氟吡菌胺 ; 疫霜灵 ; 霜脲氰 ; 戊菌隆 ; 甲基立枯磷 ; 环丙酰菌胺 ; 双氯氰菌胺 ; 氰菌胺 ; 三环唑 ; 咯喹酮 ; 烯丙异噻唑 ; 异噻菌胺 ; 噻酰菌胺 ; tebufloquine ; 哒菌清 ; 春雷霉素 ; 嘧菌腙 ; 四氯苯酞 ; 井冈霉素 ; 恶霉灵 ; 双胍辛胺乙酸盐 ; 稻瘟灵 ; 恶喹 酸; 土霉素 ; 链霉素 ; 碱式氯化铜 ; 氢氧化铜 (II) ; 碱式硫酸铜 ; 有机铜 ; 硫磺等 ;
     式 (A) 代表的吡唑甲酰胺化合物 :
     其中 X1 代表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 X2 代表甲基、 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 Q 代表下列任一基团 ;
     式 (B) 代表的 α- 烷氧基苯基乙酸化合物 :其中 X3 代表甲基、 二氟甲基或乙基 ; X4 代表甲氧基或甲基氨基 ; X5 代表苯基、 2- 甲 基苯基或 2, 5- 二甲基苯基 ;
     和式 (C) 代表的吡唑啉酮化合物 :
     其中 X6 代表甲氧基、 乙氧基、 丙氧基、 2- 丙烯氧基、 2- 丙炔氧基、 3- 丁烯氧基、 3- 丁 7 8 炔氧基、 甲硫基、 乙硫基或 2- 丙烯基硫基 ; X 代表 1- 甲基乙基或 1- 甲基丙基 ; X 代表 2- 甲
     基苯基或 2, 6- 二氯苯基。
     与本控制剂使用的杀虫剂实例包括以下。
     (1) 有机磷化合物 :
     乙酰甲胺磷、 磷化铝、 butathiofos、 硫线磷、 氯氧磷、 毒虫畏、 毒死蜱、 甲基毒死蜱、 杀螟腈 : CYAP、 二嗪磷、 DCIP( 二氯二异丙基醚 )、 酚线磷 : ECP、 敌敌畏 : DDVP、 乐果、 甲基毒 虫畏、 乙拌磷、 EPN、 乙硫磷、 丙线磷、 乙嘧硫磷、 倍硫磷 : MPP、 杀螟硫磷 : MEP、 噻唑硫磷、 安硫 磷、 磷化氢、 异柳磷、 异 唑磷、 马拉硫磷、 倍硫磷亚砜、 杀扑磷 : DMTP、 久效磷、 二溴磷 : BRP、 异砜磷 : ESP、 对硫磷、 伏杀硫磷、 亚胺硫磷 : PMP、 甲基嘧啶磷、 哒嗪硫磷、 喹硫磷、 稻丰散 : PAP、 丙溴磷、 丙虫磷、 丙硫磷、 吡唑硫磷、 蔬果磷、 硫丙磷、 丁基嘧啶磷、 双硫磷、 杀虫畏、 特丁 硫磷、 甲基乙拌磷、 敌百虫 : DEP、 蚜灭磷、 甲拌磷、 硫线磷等 ;
     (2) 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
     棉铃成、 恶虫威、 丙硫克百威、 BPMC、 甲萘威、 克百威、 丁硫克百威、 地虫威、 乙硫苯 威、 仲丁威、 苯硫威、 苯醚威、 呋线威、 异丙威 : MIPC、 速灭威、 灭多威、 灭虫威、 NAC、 杀线威、 抗 蚜威、 残杀威 : PHC、 XMC、 硫双灭多威、 灭杀威、 涕灭威等 ;
     (3) 合成除虫菊酯化合物 : 氟丙菊酯、 烯丙菊酯、 四氟苯菊酯、 高效氟氯氰菊酯、 联苯菊酯、 乙氰菊酯、 氟氯氰 菊酯、 三氟氯氰菊酯、 氯氰菊酯、 溴氰菊酯、 顺式氰戊菊酯、 醚菊酯、 甲氰菊酯、 氰戊菊酯、 氟 氰戊菊酯、 三氟醚菊酯、 氟氯苯菊酯、 氟氰胺菊酯、 溴氟醚菊酯、 炔咪菊酯、 苄氯菊酯、 炔丙菊 酯、 除虫菊酯、 苄呋菊酯、 sigma- 氯氰菊酯、 氟硅菊酯、 七氟菊酯、 四溴菊酯、 四氟苯菊酯、 胺 菊酯、 苯醚菊酯、 苯醚氰菊酯、 顺式氯氰菊酯、 反式氯氰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 炔呋菊酯、 氟胺氰菊酯、 2, 3, 5, 6- 四氟代 -4-( 甲氧基甲基 ) 苄基 (EZ)-(1RS, 3RS ; 1RS, 3SR)-2, 2- 二 甲基 -3- 丙 -1- 烯基环丙烷羧酸酯、 2, 3, 5, 6- 四氟代 -4- 甲基苄基 (EZ)-(1RS, 3RS ; 1RS, 3SR)-2, 2- 二甲基 -3- 丙 -1- 烯基环丙烷羧酸酯、 2, 3, 5, 6- 四氟代 -4-( 甲氧基甲基 ) 苄基 (1RS, 3RS ; 1RS, 3SR)-2, 2- 二甲基 -3-(2- 甲基 -1- 丙烯基 ) 环丙烷羧酸酯等 ;
     (4) 沙蚕毒素化合物 :
     杀螟丹、 杀虫磺、 杀虫环、 杀虫单、 杀虫双等 ;
     (5) 新烟碱化合物 :
     吡虫啉、 烯虫灵、 啶虫脒、 噻虫嗪、 噻虫啉、 呋虫胺、 噻虫胺等 ;
     (6) 苯甲酰脲化合物 :
     氟啶脲、 双三氟虫脲、 丁醚脲、 除虫脲、 氟啶蜱脲、 氟环脲、 氟虫脲、 氟铃脲、 八氟脲、 双苯氟脲、 多氟脲、 氟苯脲、 杀铃脲、 triazuron 等 ;
     (7) 苯基吡唑基化合物 :
     乙酰虫腈、 乙虫腈、 氟虫腈、 氟吡唑虫 (vaniliprole)、 pyriprole、 pyrafluprole 等;
     (8)Bt 毒素杀虫剂 :
     活芽孢、 产生的结晶毒素及其由苏云金杆菌衍生的混合物 ;
     (9) 肼化合物 :
     环虫酰肼、 氯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虫酰肼等 ;
     (10) 有机氯化合物 :
     艾氏剂、 狄氏剂、 除螨灵、 硫丹、 甲氧滴滴涕等 ;
     (11) 天然杀虫剂 :
     机械油和硫酸烟碱 ;
     (12) 其它杀虫剂 :
     阿维菌素 B、 溴螨酯、 噻嗪酮、 溴虫清、 灭蝇胺、 D-D(1, 3- 二氯丙烯、 甲氨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 喹螨醚、 吡氟硫磷、 烯虫乙酯、 烯虫丙酯、 茚虫威、 恶虫酮、 弥拜菌素 -A、 吡蚜酮、 啶虫丙醚、 吡丙醚、 多杀菌素、 氟虫胺、 唑虫酰胺、 唑蚜威、 氟虫双酰胺、 lepimectin、 砷酸、 硫 线磷、 氰氨化钙、 多硫化钙、 氯丹、 DDT、 DSP、 嘧虫胺、 氟啶虫酰胺、 flurimfen、 杀螨脒、 二硫代 氨基甲酸铵、 威百亩、 溴甲烷、 呋虫胺、 油酸钾、 protrifenbute、 螺甲螨酯、 硫磺、 氰氟虫腙、 螺虫乙酯、 pyrifluquinazone、 spinetoram、 氯虫苯甲酰胺 )、
     下式 (D) 代表的化合物 :
     其中 R1 代表 Me、 Cl、 Br 或 F ;
     R2 代表 F、 Cl、 Br、 C1-C4 卤代烷基或 C1-C4 卤代烷氧基 ;
     R3 代表 F、 Cl 或 Br ;
     R4 代表 H、 一种或多种卤素原子、 CN、 SMe、 S(O)Me 或 C1-C4 烷基、 C3-C4 烯基、 C3-C4 炔基或被 S(O)2Me 和 OMe 任选取代的 C3-C5 环烷基烷基 ;
     R5 代表 H 或 Me ;
     R6 代表 H、 F 或 Cl ; 和
     R7 代表 H、 F 或 Cl ;
     和
     下式 (E) 代表的化合物 :
     其中 X 代表 Cl、 Br 或 I。
     与本控制剂一同使用的杀螨剂 ( 杀螨活性成分 ) 实例包括例如灭螨醌、 双甲 脒、 苯螨特、 联苯肼酯、 溴螨酯、 灭螨猛、 乙酯杀螨醇、 CPCBS( 杀螨酯 )、 四螨嗪、 丁氟螨酯、 三氯杀螨醇、 依杀螨、 苯丁锡、 苯硫威、 唑螨酯、 嘧螨酯、 苄螨醚、 噻螨酮、 炔螨特 : BPPS、 浏
     阳霉素、 哒螨酮、 嘧螨醚、 吡螨胺、 三氯杀螨砜、 螺螨酯、 螺甲螨酯、 螺虫乙酯、 磺胺螨酯和 cyenopyrafen。
     与本控制剂一同使用的杀线虫剂 ( 杀线虫剂活性成分 ) 实例包括例如 DCIP、 噻唑 硫磷、 左旋咪唑、 异硫氰酸甲酯、 甲噻嘧啶和 imicyafos。
     与本控制剂一同使用的安全剂 ( 安全剂活性成分 ) 实例包括例如 1, 8- 萘酐、 解草 胺腈、 解草腈、 氟草肟、 解草安、 解草嗪、 二氯丙烯胺、 解草 草丹、 解毒喹、 解草唑、 吡唑解草酯和双苯
     唑、 解草啶、 杀草隆、 苄草隆、 哌唑酸。与本控制剂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成分 ) 实例包括例如乙烯 利、 矮壮素、 甲哌啶等。
     还可通过同时或在不同时间将本控制剂和某种除草剂一同施用于具有一定程度 抗除草剂性的作物, 以有效和省力的方式获得高 “作物生长改良作用” 。这里, “作物生长改 良作用” 表示因为控制了昆虫、 病害和杂草等对作物的损害导致作物产量增加的作用。
     具体来讲, 将本控制剂和咪唑啉酮除草剂如灭草烟同时或在不同时间施用于抗咪 唑啉酮基除草剂的作物, 如 Clearfield 油菜籽, 以改良 Clearfield 油菜籽的生长。 而且, 将本控制剂和草甘膦同时或在不同时间施用于抗草甘膦的作物, 如 RoundupReady 棉花和 以改良 RoundupReady 玉米和 RoundupReady2 大豆的生长。而且, 将 RoundupReady2 大豆, 本控制剂和草胺膦同时或在不同时间施用于抗草胺膦的作物, 如 LibertyLink 玉米, 以改 良 LibertyLink 玉米的生长。
     虽然本控制剂的施药剂量根据气候条件、 制剂形式、 何时、 如何和何处施用本 控制剂、 目标病害、 目标作物等而改变, 对本控制剂中本化合物而言, 施药剂量通常为 2 2 1-500g/1000m 、 优选 2-200g/1000m 。当本控制剂采用乳剂、 可湿粉剂、 悬浮剂等形式时, 通常将其用水稀释后施用。在这种情况下, 本化合物稀释后的浓度通常为 0.0005-2 %重 量, 优选 0.005-1%重量。当本控制剂采用粉剂、 粒剂等形式时, 可以不稀释即施用。在用 于种子时, 对于本控制剂中本化合物而言, 施药剂量通常为 0.001-100g/ 公斤种子, 优选 0.01-50g/ 公斤种子。
     本控制剂可用作控制农田如旱田、 稻田、 草坪和草皮、 果园等中植物病害的组合 物。本控制剂能够控制其中种植下列 “作物” 等的农田等的植物病害。
     农作物 : 玉米、 水稻、 小麦、 大麦、 黑麦、 燕麦、 高粱、 棉花、 大豆、 花生、 荞麦、 甜菜、 油 菜、 向日葵、 甘蔗、 烟草等。
     植物 : 茄科 ( 如茄子、 番茄、 青椒、 红辣椒和马铃薯 )、 葫芦科 ( 如黄瓜、 南瓜、 胡瓜、 西瓜和甜瓜 )、 十字花科 ( 如日本萝卜、 芜菁、 山葵、 苤蓝、 白菜、 甘蓝、 芥菜、 西兰花和菜花 )、 菊科 ( 如牛蒡、 茼蒿、 球状朝鲜蓟和莴苣 )、 百合科 ( 如大葱、 洋葱、 大蒜和芦笋 )、 伞形科 ( 如 胡萝卜、 欧芹、 芹菜和欧洲防风草 )、 藜科 ( 如菠菜和唐莴苣 )、 薄荷科 ( 如紫苏、 薄荷和罗 勒 )、 草莓、 甘薯、 山药、 芋头、 麻疯树等。
     花和装饰植物。
     观叶植物。 果树 : 梨果类 ( 如苹果、 梨、 日本梨、 木瓜和榅桲 )、 核果类 ( 如桃、 李、 油桃、 梅、 黄 桃、 杏和西梅 )、 柑橘果类 ( 如温州蜜桔、 橙、 柠檬、 酸橙和葡萄柚 )、 坚果树 ( 如栗子、 核桃、 榛子、 杏仁、 开心果、 腰果和澳洲坚果 )、 浆果 ( 蓝莓、 酸果蔓、 黑莓和树莓 )、 葡萄、 日本柿、 橄
     榄、 枇杷、 香蕉、 咖啡、 椰枣、 椰子等。
     除了果树之外的其它树 : 茶树、 桑树、 观花树木和灌木、 街树 ( 如日本白蜡木、 桦 树、 观花山茱萸、 桉树、 银杏树、 丁香树、 枫树、 橡树、 白杨树、 中国紫荆、 台湾香枫、 悬铃树、 榉 树、 日本侧柏、 冷杉、 日本铁杉、 杜松、 松树、 日本云杉和日本紫杉 ) 等。
     上文提到的 “作物” 还包括通过标准育种法或基因重组技术被赋予抗除草剂如 HPPD 抑制剂 ( 如异 唑草酮 )、 ALS 抑制剂 ( 如咪草烟和噻吩磺隆 )、 EPSP 合成酶抑制剂、 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溴苯腈和麦草畏抗性的那些作物。
     通过标准育种法获得抗药性的 “作物” 实例包括抗咪唑啉酮基除草剂 ( 如咪草烟 ) 的 Clearfield 油菜、 抗磺酰脲基 ALS 抑制型除草剂如噻吩磺隆的 STS 大豆等。另外, 通过 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抗药性的作物实例包括抗草甘膦和草丁膦的玉米品种, 在市场上的商品 名为 RoundupReady 、 RoundupReady2 和 LibertyLink 。
     上文提到的 “作物” 还包括其中基因重组技术已经能够合成例如称为芽孢杆菌属 的选择性毒素。
     在此类转基因植物中产生的毒素实例包括来自蜡样芽胞杆菌和日本甲虫芽胞杆 菌的杀虫蛋白 ; 来自苏芸金芽胞杆菌的杀虫蛋白如 δ- 内毒素 ( 如 Cry1Ab、 Cry1Ac、 Cry1F、 Cry1Fa2、 Cry2Ab、 Cry3A、 Cry3Bb1 和 Cry9C)、 VIP1、 VIP2、 VIP3 和 VIP3A ; 来自线虫的毒素 ; 由动物产生的毒素, 如蝎毒素、 蜘蛛毒素、 蜂毒和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 ; 丝状真菌毒素 ; 植 物凝集素 ; 凝集素 ; 蛋白酶抑制剂如胰蛋白酶抑制剂、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patatin、 半胱 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木瓜蛋白酶抑制剂 ; 核糖体失活蛋白 (RIP) 如蓖麻毒素、 玉米 -RIP、 相思豆毒素、 rufin、 皂素和 priodin ; 类固醇代谢酶如 3- 羟基类固醇氧化酶、 蜕皮类固 醇 -UDP- 葡糖基转移酶和胆固醇氧化酶 ; 蜕皮激素抑制剂 ; HMG-COA 还原酶 ; 离子通道抑制 剂如钠通道抑制剂和钙通道抑制剂 ; 保幼激素酯酶 ; 利尿激素受体 ; 芪合酶 ; 联苄基合酶 ; 甲壳酶和葡聚糖酶。
     在此类基因修饰作物中产生的毒素还包括杂交毒素、 部份缺陷的毒素和杀虫蛋白 如 δ- 内毒素蛋白 ( 如 Cry1Ab、 Cry1Ac、 Cry1F、 Cry1Fa2、 Cry2Ab、 Cry3A、 Cry3Bb1 和 Cry9C)、 VIP1、 VIP2、 VIP3 和 VIP3A 的修饰毒素。通过采用重组技术通过此类蛋白中不同区域的新 组合产生杂交毒素。已知的部份缺陷毒素是 Cry1Ab, 其中一部分氨基酸序列缺陷。在修饰 毒素中, 天然毒素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被置换。
     此类毒素和能够合成此类毒素的转基因植物的实例描述于 EP-A-0 374 753、 WO 93/07278、 WO 95/34656、 EP-A-0 427 529、 EP-A-451 878、 WO 03/052073 等。
     在此类转基因植物中包含的毒素抵抗鞘翅目对植物的虫害、 双翅目对植物的虫害 和鳞翅目对植物的虫害。
     另外, 已知有包含一种或多种抗虫害基因和能够产生多种毒素的转基因植物。其 中一些可市售获得。此类转基因植物的实例包括例如 YieldGard ( 能够产生 Cry1Ab 毒素 的玉米品种 )、 YieldGard Rootworm ( 能够产生 Cry3Bb1 毒素的玉米品种 )、 YieldGard Plus ( 能 够 产 生 Cry1Ab 和 Cry3Bb1 毒 素 的 玉 米 品 种 )、 Herculex I ( 能 够 产 生 抗 Cry1Fa2 毒素和草胺膦的膦丝菌素 N- 乙酰转移酶 (PAT) 的玉米品种 )、 NuCOTN33B( 能够产 生 Cry1Ac 毒素的玉米品种 )、 Bollgard I ( 能够产生 Cry1Ac 毒素的玉米品种 )、 Bollgard II ( 能够产生 Cry1Ab 和 Cry2Ab 毒素的玉米品种 )、 VIPCOT ( 能够产生 VIP 毒素的玉米品种 )、 NewLeaf ( 能够产生 Cry3A 毒素的马铃薯品种 )、 NatureGard Agrisure GT Advantage(GA21 草甘膦抗药特性 )、 Agrisure CBAdvantage(Bt11 玉米螟 (CB) 特性 ) 和 Protecta 。
     上文提到的 “作物” 还包括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具备产生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病原 体物质的能力的那些作物。
     已知抗病原体物质的实例是 PR 蛋白等 (PRPs, EP-A-0 392 225)。此类抗病原体 物质和能够产生它们的转基因植物描述于 EP-A-0 392225、 WO 95/33818、 EP-A-0 353 191 等。
     由转基因植物产生的此类抗病原体物质的实例包括离子通道抑制剂如钠通道抑 制剂和钙通道抑制剂 ( 例如已知由病毒产生的 KP1、 KP4 和 KP6 毒素 ) ; 芪合酶 ; 联苄基合酶 ; 甲壳酶 ; 葡聚糖酶 ; PR 蛋白 ; 和由微生物产生的抗病原体物质如肽类抗生素、 具有杂环的抗 生素和涉及抗植物病害的蛋白因子 ( 称为植物抗病基因, 描述于 WO03/000906) 等。
     上文提到的 “作物” 还包括下列品系 : 通过标准育种技术或基因重组技术具备上述 抗除草剂、 抗虫害、 抗病等一种或多种特性的品系 ; 和通过在具有类似或不同性质的转基因 植物之间进行杂交育种而遗传母株的一种或多种性质的品系。
     可用本发明控制的植物病害实例包括例如真菌病。 更具体来讲是下文列出的植物 病害, 但并非限于那些病害。
     本控制方法通常在方法中实施, 其中以上文提到的方式施用本控制剂。
     水稻的稻瘟病 ( 稻瘟病菌 )、 胡麻叶斑病 ( 宫部旋孢腔菌 )、 玉米纹枯病 ( 立枯丝 核菌 ) 和水稻恶苗病 ( 藤仓赤霉菌 ) ;
     小麦病害 : 白粉病 ( 小麦白粉菌属 )、 疮痂病 ( 禾谷镰孢, 燕麦镰孢, 黄色镰孢, 雪 腐 镰 孢 )、 锈 病 ( 条 锈 菌, 杆 锈 菌, 叶 锈 菌 )、 雪 腐 病 ( 雪 腐 镰 刀 菌 )、 Typhula snow blight(Typhula sp.)、 散黑粉病 ( 散黑粉菌 )、 腥黑穗病 ( 网腥黑粉菌 )、 纹枯病 ( 基腐病 菌 )、 云纹病 ( 禾生球腔菌 )、 颖枯病 ( 颖枯壳多孢 ) 和褐斑病 ( 褐斑病菌 ) ;
     大麦病害 : 白粉病 ( 大麦白粉菌 )、 疮痂病 ( 禾谷镰孢, 燕麦镰孢, 黄色镰孢, 雪腐 镰孢 )、 锈病 ( 条锈菌, 杆锈菌, 柄锈菌 )、 散黑粉病 ( 散黑粉菌 )、 褐斑病 ( 禾草云斑病 )、 网 状斑点病 ( 圆核腔菌 )、 斑枯 ( 禾旋孢腔菌 )、 叶条纹病 ( 禾内脐蠕孢 ) 和丝核菌属 ( 立枯 丝核菌 ) 的幼苗立枯病 ;
     柑橘的黑变病 ( 柑桔间座壳菌 )、 疮痂病 ( 柑桔痂圆孢菌 ) 和青霉腐病 ( 指状青 霉, 柑橘青霉 ) ;
     苹果的花疫病 ( 花腐病 )、 黑腐病 ( 苹果黑腐皮壳 )、 白粉病 ( 白叉丝单囊壳 )、 黑 斑病 ( 链格孢苹果病变型 )、 疮痂病 ( 黑星病菌 ) 和炭疽病 ( 炭疽病菌 ) ;
     梨的疮痂病 ( 黑星菌, 黑星菌 )、 黑斑病 ( 链格孢日本梨病变型 ) 和锈病 ( 梨胶 孢);
     桃的褐腐病 ( 褐腐病菌 )、 疮痂病 ( 嗜果枝孢 ) 和褐纹病 ( 拟茎点霉 ) ; 葡萄的炭 疽病 ( 炭疽病菌 )、 炭疽病 ( 炭疽病菌 )、 白粉病 ( 葡萄白粉菌 )、 锈病 ( 叶锈菌 )、 黑腐病 ( 葡萄黑腐病菌 ) 和霜霉病 ( 葡萄生轴霜霉 ) ;
     日本柿子的炭疽病 ( 柿盘孢子菌 ) 和叶斑病 ( 柿角斑病菌, 柿叶球腔菌 ) ; 甜瓜和 黄瓜的炭疽病 ( 葫芦科刺盘孢菌 )、 白粉病 ( 苍耳单丝壳 )、 蔓枯病 ( 蔓枯病菌 )、 茎腐病 ( 尖镰孢 )、 霜霉病 ( 古巴假霜霉菌 )、 疫霉腐病 ( 疫霉属 ) 和幼苗立枯病 ( 腐霉属 ) ;
     番茄的早疫病 ( 索兰尼链格孢, 叶霉病 ( 叶霉病菌 ) 和叶枯病 ( 晚疫病菌 ) ; 茄子 的褐斑病 ( 褐纹病菌 ) 和白粉病 ( 瓜类白粉病菌 ) ;
     十字花科蔬菜的链格孢叶斑病 ( 日本链格孢 ) 和白斑病 ( 白斑病菌 ) ;
     大葱锈病 ( 葱柄锈菌 ) ;
     大豆的紫斑病 ( 紫斑病菌 )、 麻皮病 ( 大豆痂囊腔菌 )、 豆荚和茎疫病 ( 大豆北方 茎溃疡病菌 ) 和锈病 ( 豆薯层锈菌 ) ;
     扁豆炭疽病 ( 菜豆炭疽病菌 ) ;
     花生的叶斑病 ( 球座孢菌 )、 叶斑病 ( 落花生尾孢 ) 和小斑病 ( 齐整小核菌 ) ;
     豌豆白粉病 ( 豌豆白粉菌 ) ;
     马铃薯的早疫病 ( 索兰尼链格孢 )、 晚疫病 ( 致病疫霉 ) 和黄萎病 ( 黄萎轮枝孢, 大丽轮枝菌, 变黑轮枝菌 ) ;
     草莓白粉病 ( 葎草单丝壳 ) ;
     茶树的网疱状叶枯病 ( 网状外担子菌 )、 茶白星病 (Elsinoe leucospila)、 阔叶树 轮斑病 ( 刺葵拟盘多毛抱属真菌 ) 和炭疽病 ( 茶炭疽病菌 ) ;
     烟草的褐斑病 ( 长柄链格孢 )、 白粉病 ( 烟草白粉病菌 )、 炭疽病 ( 烟草刺盘孢 )、 霜霉病 ( 烟草霜霉菌 ) 和疫腐病 ( 烟草疫霉 ) ;
     甜菜的叶斑病 ( 甜菜尾孢菌 )、 叶枯病 ( 瓜亡革菌 ) 和根腐病 ( 瓜亡革菌 ) ;
     玫瑰的黑斑病 ( 蔷薇双壳菌 ) 和白粉病 ( 蔷薇单丝壳 ) ;
     菊花的叶枯病 ( 菊壳针孢菌 ) 和白锈病 ( 菊花柄锈菌 ) ;
     洋葱的灰霉病 ( 灰霉菌, 葱细丝葡萄孢, 拟葱鳞葡萄孢 )、 灰霉颈腐病 ( 葱腐葡萄 孢 ) 和洋葱小核颈腐病 ( 葱鳞葡萄孢 ) ;
     各种作物的灰霉病 ( 灰霉菌 ) 和茎腐病 ( 核盘菌 ) ;
     日本萝卜的链格孢叶斑病 ( 甘蓝链格孢 ) ;
     草坪草的币斑病 (Sclerotinia homeocrpa)、 褐斑病和大斑病 ( 立枯丝核菌 ) ; 和
     香蕉的叶斑病 ( 香蕉黑条叶斑病菌、 香蕉生球腔菌、 香蕉假尾孢菌 )。 实施例 通过制备实施例、 配制实施例和测试实施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不应视为限 制本发明。所有 “份数” 都是重量份数。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1
     向 5mL 吡啶内加入 1.5g 2- 氨基噻唑 -5- 甲酸盐酸盐、 0.49g 1- 羟基苯并三唑、 0.69g WSC 和 0.30g 环己基甲胺, 将混合物回流加热 5 分钟, 接着在室温下搅拌 4 小时。将 反应混合物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内, 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先后用水和饱和盐水 洗涤, 然后用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55g N- 环己 基甲基 -2- 氨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1)” )。本化合物 (1)
     H-NMR(CDCl3)δ : 0.92-1.29(5H, m), 1.52-1.76(6H, m), 3.23(2H, t, J = 6.2Hz), 5.29(2H, br s), 5.78(1H, br s), 7.46(1H, s).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2
     向 4mL DMF 内加入 0.50g 2- 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酸、 0.56g 1- 羟基苯并三 唑、 0.80g WSC 和 0.47g 环己基甲胺, 将混合物在 100℃搅拌 2 小时。将反应混合物静置, 冷 却至约室温, 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内, 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先后用水和饱和盐水 洗涤, 然后用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58g N- 环己 基甲基 -2- 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2)” )。
     本化合物 (2)
     1H-NMR(CDCl3)δ : 0.91-1.30(5H, m), 1.49-1.76(6H, m), 2.49(3H, s), 3.22(2H, t, J = 6.4Hz), 5.28(2H, br s), 5.54(1H, br s).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3
     向 15mL DMF 内加入 1.3g 2- 氨基噻唑 -5- 甲酸盐酸盐、 0.50g 1- 羟基苯并三唑、 0.66g WSC、 0.32g(1S)-1- 环己基乙胺和 2.0g 三乙胺, 将混合物回流加热 2 小时。将反应 混合物静置, 冷却至约室温, 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内, 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先后 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后用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 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26g N-[(1S)-1- 环己基乙基 ]-2- 氨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3)” )。所 得本化合物 (3) 的对映体过量是 93% ee。用手性柱 ( 由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制造的 CHIRALCEL OF(4.6mm 直径 ×25cm 长 )) 测定本化合物 (3) 的对映体过量, 测定 条件是柱温 : 室温, 检测器 UV 波长 : 254nm, 流速 : 1.0mL/min, 洗脱剂 : 己烷 /2- 丙醇= 2/1。
     本化合物 (3)
     1H-NMR(CDCl 3) δ : 0.94-1.43(8H , m) , 1.65-1.79(6H , m) , 3.95-4.04(1H , m) , 5.19(2H, br s), 5.49(1H, d, J = 8.2Hz), 7.44(1H, s).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4
     向 10mL DMF 内加入 1.0g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 酸、 0.57g(1S)-1- 环己基乙胺和 1.0g WSC,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8 小时。加入硅胶后, 减压浓缩反应混合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1.25g N-[(1S)-1- 环己基乙
     15基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酰胺。
     N-[(1S)-1- 环 己 基 乙 基 ]-2-[(1, 1- 二 甲 基 乙 氧 基 ) 羰 基 氨 基 ]-4- 甲 基 噻 唑 -5- 甲酰胺
     H-NMR(CDCl 3 ) δ : 0.95-1.42(8H ,m) , 1.49-1.83(15H ,m) , 2.64(3H ,s) , 3.96-4.05(1H, m), 5.43(1H, d, J = 8.8Hz), 10.37(1H, br s).
     向 5mL 三氟乙酸内加入 0.96g N-[(1S)-1- 环己基乙基 ]-2-[(1, 1- 二甲基乙氧 基 ) 羰基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酰胺,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2 小时。减压浓缩反应 溶液。将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加入所得残留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用硫酸 镁干燥, 减压浓缩。将所得残留物先后用己烷和 MTBE 洗涤以得到 0.57g N-[(1S)-1- 环己 基乙基 ]-2- 氨基噻唑 -4- 甲基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4)” )。所得本化合物 (4) 的对映体过量是 90% ee。用手性柱 ( 由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制造的 CHIRALCEL OF(4.6mm 直径 ×25cm 长 )) 测定本化合物 (4) 的对映体过量, 测定条件是柱温 :
     1室温, 检测器 UV 波长 : 254nm, 流速 : 1.0mL/min, 洗脱剂 : 己烷 /2- 丙醇= 2/1。
     本化合物 (4)
     H-NMR(CDCl 3 ) δ : 0.93-1.44(8H ,m) , 1.63-1.81(6H ,m) , 2.49(3H ,s) , 3.94-4.03(1H, m), 5.30(1H, d, J = 8.8Hz), 5.35(2H, br s).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5
     向 0.30g 2- 氨基噻唑 -5- 甲酸、 2mL DMF、 1.2g 三乙胺和 0.44g 环丙基甲胺盐酸 盐的混合物内加入 1.1g BOP 剂,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加入硅胶后, 减压浓缩反应 混合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将所得固体依次用己烷、 MTBE、 饱和碳酸氢钠水溶 液和水洗涤以得到 0.085g N- 环丙基甲基 -2- 氨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5)” )。
     本化合物 (5)
     1H-NMR(DMSO-d6)δ : 0.16-0.20(2H, m), 0.39-0.43(2H, m), 0.91-1.00(1H, m), 3.03(2H, dd, J = 6.2, 6.2Hz), 7.41(2H, br s), 7.60(1H, s), 8.15(1H, t, J = 5.6Hz).
     16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6
     向 10mL THF 内加入 0.80g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 噻唑 -5- 甲酰氯、 0.33g 1- 环丁基乙胺盐酸盐和 0.80g 三乙胺,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8 小时。 将稀释的盐酸 加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先后用水和盐水洗涤, 用硫酸镁干燥, 然后减压浓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75g N-(1- 环丁基乙基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 噻唑 -5- 甲酰胺。
     N-(1- 环丁基乙基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 噻唑 -5- 甲酰胺
     H-NMR(CDCl3)δ : 1.11(3H, d, J = 6.3Hz), 1.58(9H, s), 1.74-2.07(6H, m), 2.24-2.35(1H, m), 4.07-4.16(1H, m), 5.38(1H, d, J = 8.5Hz), 7.83(1H, s), 10.63(1H, br s).
     向 5mL 三氟乙酸内加入 0.60g N-[(1- 环丁基 ) 乙基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 噻唑 -5- 甲酰胺,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4 小时。减压浓缩反应混合物, 将饱和 碳酸氢钠水溶液加入所得残留物内, 过滤收集形成的固体。将所得固体用 MTBE 洗涤以得到 0.42g N-(1- 环丁基乙基 )-2- 氨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6)” )。
     本化合物 (6)
     1H-NMR(DMSO-d6)δ : 0.98(3H, d, J = 6.6Hz), 1.60-1.95(6H, m), 2.26-2.37(1H, m), 3.82-3.92(1H, m), 7.38(2H, br s), 7.61-7.62(1H, m), 7.66-7.70(1H, m).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7
     向 0.30g 2- 氨基噻唑 -5- 甲酸、 2mL DMF、 1.2g 三乙胺和 0.62g 1- 环戊基乙胺盐 酸盐的混合物内加入 1.1g BOP 剂,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加 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先后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后用硫酸镁 干燥, 减压浓缩。将所得固体用乙酸乙酯洗涤以得到 0.12g N-(1- 环戊基乙基 )-2- 氨基噻 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7)” )。
     1本化合物 (7)H-NMR(DMSO-d6)δ : 1.08(3H, d, J = 6.5Hz), 1.13-1.28(2H, m), 1.43-1.70(6H, m), 1.84-1.93(1H, m), 3.69-3.78(1H, m), 7.37(2H, br s), 7.62(1H, s), 7.78(1H, d, J =
     178.7Hz).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8
     向 0.30g 2- 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酸、 1.1g 三乙胺和 0.64g 1- 环丁基乙胺盐 酸盐的混合物内加入 1.0g BOP 剂,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水加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先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后用硫酸 镁干燥, 减压浓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14g N-(1- 环丁基乙基 )-2- 氨 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8)” )。
     本化合物 (8)
     H-NMR(DMSO-d6)δ : 0.97(3H, d, J = 6.6Hz), 1.60-1.99(6H, m), 2.28(3H, s), 2.30-2.38(1H, m), 3.81-3.90(1H, m), 7.10(1H, d, J = 8.5Hz), 7.25(2H, br s).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9
     向 0.30g 2- 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酸、 1.1g 三乙胺和 0.56g 1- 环戊基乙胺盐 酸盐的混合物内加入 1.0g BOP 剂,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水加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先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后用硫酸 镁干燥, 减压浓缩。用乙酸乙酯使所得固体再结晶以得到 0.09g N-(1- 环戊基乙基 )-2- 氨 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9)” )。
     本化合物 (9)
     1H-NMR(DMSO-d6)δ : 1.07(3H, d, J = 6.5Hz), 1.10-1.27(2H, m), 1.42-1.70(6H, m), 1.86-1.95(1H, m), 2.29(3H, s), 3.67-3.75(1H, m), 7.21(1H, d, J = 8.7Hz), 7.24(2H, br s).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10
     向 0.30g 2- 氨基噻唑 -5- 甲酸、 2mL DMF、 1.2g 三乙胺和 0.56g 环戊基甲胺的混合 物内加入 1.1g BOP 剂,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加入反应混合 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将有机层先后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后用硫酸镁干燥, 减压 浓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12g N- 环戊基甲基 -2- 氨基噻唑 -5- 甲酰 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10)” )。
     本化合物 (10)
     1H-NMR(DMSO-d6)δ : 1.15-1.25(2H, m), 1.44-1.69(6H, m), 2.03-2.10(1H, m), 3.07(2H, dd, J = 7.2, 6.0Hz), 7.39(2H, br s), 7.59(1H, s), 8.05(1H, t, J = 5.6Hz).
     本化合物的制备实施例 11
     向 0.30g 2- 氨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酸、 2mL DMF、 1.1g 三乙胺和 0.51g 环戊基 甲胺盐酸盐的混合物内加入 1.0g BOP 剂,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将饱和碳酸氢钠水 溶液加入反应混合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先后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后用 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对所得残留物进行硅胶柱层析以得到 0.11g N- 环戊基甲基 -2- 氨 基 -4- 甲基噻唑 -5- 甲酰胺 ( 下文称为 “本化合物 (11)” )。
     本化合物 (11)
     1H-NMR(DMSO-d6)δ : 1.16-1.26(2H, m), 1.45-1.67(6H, m), 2.04-2.12(1H, m), 2.30(3H, s), 3.02-3.09(2H, m), 7.27(2H, br s), 7.46(1H, t, J = 5.0Hz).
     中间体的制备实施例 1
     向 10mL THF 内 加 入 0.8g 2-[(1, 1- 二 甲 基 乙 氧 基 ) 羰 基 氨 基 ]-5- 甲 酰 氯、 0.27g(1S)-1- 环己基乙胺和 0.80g 三乙胺,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 8 小时。将水加入反应 混合物内, 接着用乙酸乙酯提取。 将有机层先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盐水洗涤, 然 后用硫酸镁干燥, 减压浓缩。将所得固体用己烷洗涤以得到 0.94g cfN-[(1S)-1- 环己基乙 基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 噻唑 -5- 甲酰胺。
     N-[(1S)-1- 环己基乙基 ]-2-[(1, 1- 二甲基乙氧基 ) 羰基氨基 ] 噻唑 -5- 甲酰胺
     1H-NMR(CDCl3)δ : 0.97-1.44(8H, m), 1.48-1.81(15H, m), 4.00-4.05(1H, m), 5.48(1H, d, J = 8.9Hz), 7.84(1H, s), 10.49(1H, br s).
     配制实施例 1
     将 50 份任何一种本化合物 (1)-(11)、 3 份木质素磺酸钙、 2 份月桂基硫酸镁和 45 份合成水化二氧化硅充分研磨和混合以得到可湿粉剂。
     配制实施例 2
     将 20 份任何一种本化合物 (1)-(11) 和 1.5 份三油酸山梨醇酯与 28.5 份含 2 份 聚乙烯醇的水溶液混合, 用湿式制粉法将混合物粉化。然后, 向其内加入 40 份含 0.05 份黄 原胶和 0.1 份硅酸铝镁的水溶液, 再加入 10 份丙二醇, 接着搅拌和混合以得到可流动制剂。
     19配制实施例 3
     将 2 份任何一种本化合物 (1)-(11)、 88 份高岭土和 10 份滑石粉充分研磨和混合 以得到粉尘制剂。
     配制实施例 4
     将 5 份任何一种本化合物 (1)-(11)、 14 份聚氧乙烯苯乙烯苯基醚、 6 份十二烷基苯 磺酸钙和 75 份二甲苯充分混合以得到乳油。
     配制实施例 5
     将 2 份任何一种本化合物 (1)-(11)、 1 份合成水化二氧化硅、 2 份木质素磺酸钙、 30 份膨润土和 65 份高岭土充分研磨和混合, 然后向其内加入水, 接着充分揉捏和粒化干燥以 得到粒剂。
     配制实施例 6
     将 10 份任何一种本化合物 (1)-(11)、 35 份含 50 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铵盐的白 炭和 55 份水混合, 用湿式制粉法将混合物粉化以得到粉尘制剂。
     配制实施例 7
     将 40 份 任 何 一 种 本 化 合 物 (1)-(11)、 5 份 丙 二 醇 ( 由 Nakarai Tesque Inc. 制 造 )、 5 份 Soprophor FLK( 由 Rhodia Nikka Co., Ltd. 制 造 )、 0.2 份 Antifoam C Emulsion( 由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制造 )、 0.3 份 Proxel GXL( 由 Arch Chemicals Inc. 制造 ) 和 49.5 份离子交换水混合以制备散装浆料。向 100 份浆料内加入 150 份玻璃 珠 ( 直径 1mm), 接着用冷水冷却粉化 2 小时。 粉化后, 过滤除去玻璃珠以得到用于处理种子 的可流动制剂。
     在混合之后, 向其内加入水, 接着充分揉捏和粒化干燥以得到粒剂。
     配制实施例 8
     将 50 份 任 何 一 种 本 化 合 物 (1)-(11)、 38.5 份 NN 高 岭 土 ( 由 Takehara Kagau Kogyo Co., Ltd. 制造 )、 10 份 Morwet D425 和 1.5 份 Morwer EFW( 由 Akzo Nobel 制造 ) 混 合以得到 AI 预混料。用气流磨研磨预混料以得到用于处理种子的粉尘制剂。
     下面, 通过测试实施例显示本化合物控制植物病害的功效。
     这里, 通过在测试时肉眼观察测试植物的损害面积, 比较用本化合物处理的测试 植物与未处理植物的损害面积, 评估控制作用。
     测试实施例 1
     测试抗番茄晚疫病 ( 致病疫霉 ) 的预防作用
     将砂土装在塑料盆内, 将番茄种子 ( 品种 : Patio) 种在其中, 在温室中生长 20 天。 将苗移植在另一个塑料盆内, 在温室中再生长 15 天。按照配制实施例 6 将任何一种本化 合物 (1)-(4) 和 (6)-(10) 加工成可流动制剂。然后用水稀释制剂以形成具有指定浓度 (500ppm) 的溶液, 将溶液喷洒在番茄苗的叶部份上, 以便将足量溶液施用在番茄苗叶子的 表面上。在风干至叶子上的稀释溶液干燥之后, 喷雾接种致病疫霉芽孢的水混悬液。接种 之后, 将苗在高湿度和 12℃下放置 1 天, 在温室中再培养 4 天。然后, 检测损害面积。
     用本化合物 (1)-(4) 和 (6)-(10) 处理植物上损害面积比未处理植物上损害面积 小 30%。
     工业适用性如上所述, 本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 因此可用作植物病害控制剂 的活性成分。21

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N环烷基甲基2氨基噻唑5甲酰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N环烷基甲基2氨基噻唑5甲酰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N环烷基甲基2氨基噻唑5甲酰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N环烷基甲基2氨基噻唑5甲酰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N环烷基甲基2氨基噻唑5甲酰胺.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式(1)代表的酰胺化合物:其中R1和R2独立代表氢原子或甲基;Cy1代表C3-C6环烷基,所述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植物病害控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