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5768822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6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41895.1

申请日:

2015.09.30

公开号:

CN105133173A

公开日:

2015.12.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4B 37/00申请公布日:201512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4B 37/00申请日:20150930|||公开

IPC分类号:

D04B37/00

主分类号:

D04B37/00

申请人:

冯加林; 冯天元; 巫友群

发明人:

冯加林; 冯天元; 巫友群

地址:

226625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邓府巷18号2幢17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代理人:

吴静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所述线圈推移机构包括推板和推板传动单元,所述推板设置在与槽针对接的转移针上方且处于能触接转移针上的线圈位置,推板传动单元连接推板并传动推板与转移针板和缝盘机或转移针板和槽针板同步的运动,且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针距,推板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下一针距的往复运动。优点是:线圈转移可靠准确,不会出现漏针,推动推板运动的往复运动单元即使做多方向的运动也仅需一个动力驱动,且结构简单,组成零件少,使运动准确性高、动作可靠且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设置在欲转移线圈的转移针板与接收线圈的缝盘机或槽针板的上方,所述转移针板上均布有转移针并位于缝盘机针盘相切位置处或槽针板平行一侧,所述针盘沿周向均布有槽针,所述槽针板上均布有槽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推移机构包括推板和推板传动单元,所述推板设置在与槽针对接的转移针上方且处于能触接转移针上的线圈位置,推板传动单元连接推板并传动推板与转移针板和缝盘机或转移针板和槽针板同步的运动,且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针距,推板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下一针距的往复运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宽度为至少两个转移针针距时,推板前端为依转移针针距为阶梯宽度并按横移方向依次向前伸出的阶梯状,或为按转移针板横移方向逐渐向前端伸出的斜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包括至少一层弹性板或非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为通过弹性变形而柔性地作用于转移针及转移针上线圈的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传动单元设置在缝盘机或槽针板上,并包括第一往复运动单元和第二往复运动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往复运动包括推板往复于第一工作行程和第一返回行程的第一往复运动和推板往复于第二工作行程和第二返回行程的第二往复运动;推板的第一往复运动由第一往复运动单元传动,推板的第二往复运动由第二往复运动单元传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行程推板由转移针的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所述第一返回行程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复运动单元包括摆杆、滑块、滑轨、传动销和滑槽,所述摆杆可转动连接于缝盘机的机架上,所述滑块连接推板并可滑动地置于滑轨中,摆杆的摆动端与滑块通过传动销和滑槽滑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行程推板由转移针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并同时做随转移针板横移的复合运动,所述第二返回行程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并同时做与所述横移相反方向移动的复合运动。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8所述的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往复运动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轮、连接杆、摆块、第一摆杆、至少两第二摆杆、连杆、弹簧、端面设有凸轮面的偏心轮以及可转动和滑动的输出轴,至少两第二摆杆平行设置且下端铰接所述连杆,所述推板固定在连杆上,连接杆一端铰接在偏心轮的偏心一侧,另一端与摆块的一端连接,摆块另一端及第二摆杆的一端在输出轴连接一第二摆杆的一端上并随输出轴转动,第二摆杆与第一摆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偏心轮设有凸轮面的一侧,且该第一摆杆一端受弹簧压制,使第一摆杆两端分别触靠在偏心轮的凸轮面和摆块的一端面上。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机械,具体涉及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
背景技术
毛衫编织物其衣片和衣领以及附件是分开编织的,然后由缝盘机进行缝合,缝合前需要将编织好的衣领及附件转移到缝盘机上。
目前欲将由编织横机编织的衣领及附件转移到缝盘机上一般采用手工的方法,由于衣领及附件一般采用比较致密的针法进行编织,因此要转移的线圈多而密集,非眼睛好操作细致的人不能胜任,而且工作效率受到操作人员的能力限制,一旦操作时间长了,即使再好的操作能手也可能会出现漏针,因此用人工完成所述线圈的转移无论在效率和质量上都不能达到较高要求,而且用人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毛衫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转移织物线圈的转移针板和接收转移线圈的缝盘机或槽针板,在线圈对目转移时,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的槽针对接,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相对运动着的转移针板和缝盘机之间或转移针板和槽针板之间提供一种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移到对应的槽针上。
本发明的目的由下述的线圈推移机构实现: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设置在欲转移线圈的转移针板与接收线圈的缝盘机或槽针板的上方,所述转移针板上均布有转移针并位于缝盘机针盘相切位置处或槽针板平行一侧,所述针盘沿周向均布有槽针,所述槽针板上均布有槽针,其中,所述线圈推移机构包括推板和推板传动单元,所述推板设置在与槽针对接的转移针上方且处于能触接转移针上的线圈位置,推板传动单元连接推板并传动推板与转移针板和缝盘机或转移针板和槽针板同步的运动,且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针距,推板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下一针距的往复运动。
为了使推板能更好地推抵线圈,所述推板宽度为至少两个转移针针距时,推板前端为依转移针针距为阶梯宽度并按横移方向依次向前伸出的阶梯状,或为按转移针板横移方向逐渐向前端伸出的斜面状。
所述推板包括至少一层弹性板或非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为通过弹性变形而柔性地作用于转移针及转移针上线圈的板。
进一步地,所述推板传动单元设置在缝盘机或槽针板上,并包括第一往复运动单元和第二往复运动单元。
所述推板的往复运动包括推板往复于第一工作行程和第一返回行程的第一往复运动和推板往复于第二工作行程和第二返回行程的第二往复运动;推板的第一往复运动由第一往复运动单元传动,推板的第二往复运动由第二往复运动单元传动。
所述第一工作行程推板由转移针的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所述第一返回行程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
所述第一往复运动单元包括摆杆、滑块、滑轨、传动销和滑槽,所述摆杆可转动连接于缝盘机的机架上,所述滑块连接推板并可滑动地置于滑轨中,摆杆的摆动端与滑块通过传动销和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工作行程推板由转移针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并同时做随转移针板横移的复合运动,所述第二返回行程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并同时做与所述横移相反方向移动的复合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往复运动传动机构包括偏心轮、连接杆、摆块、第一摆杆、至少两第二摆杆、连杆、弹簧、端面设有凸轮面的偏心轮以及可转动和滑动的输出轴,至少两第二摆杆平行设置且下端铰接所述连杆,所述推板固定在连杆上,连接杆一端铰接在偏心轮的偏心一侧,另一端与摆块的一端连接,摆块另一端及第二摆杆的一端在输出轴连接一第二摆杆的一端上并随输出轴转动,第二摆杆与第一摆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偏心轮设有凸轮面的一侧,且该第一摆杆一端受弹簧压制,使第一摆杆两端分别触靠在偏心轮的凸轮面和摆块的一端面上。该复运动机构采用一个动力驱动同时机构结构简单,从而使制造成本降低,且运动准确可靠。
本发明采用了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每同步运动一对应针距,推板同时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之间或与槽针板之间进行一次往复运动,将线圈一针一针地由转移针推移到槽针上,使线圈转移可靠准确,不会出现漏针;同时推动推板运动的往复运动单元带动推板的运动不仅是一个直线的往复运动,而且包含复合运动的往复运动,但仅用一个动力驱动,且组成零件少,结构简单,使运动准确性高、动作可靠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对目转移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转移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转移针针尖与槽针针尖对接示意图(图中转移针未画出弯曲变形的状态);
图4是一种推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推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转移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的推板由两层弹性薄片构成;
图7是一种复合式往复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往复运动机构的右视图;
图9是一种叠加式往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采用齿轮、齿条往复移动机构的叠加式往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叠加式往复驱动机构的A向视图;
图12是推板做往复运动初始的位置;
图13是推板在做往复运动的前行程中,推板前端压制转移针的情形;
图14是推板在做往复运动的前行程中,推板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送到槽针的情形;
图15是传动推板沿转移针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往复运动机构传动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涉及本发明的另一种自动对目转移装置的俯视示意。
图中:1-转移针板,11-转移针,111-转移针针杆前端的凹槽,112-转移针上的安装部,2-缝盘机,21-槽针,22-针盘,3-推板,31、32-弹性板,5-第二往复运动传动机构(叠加式),51-转移针方向往复机构,511-转移针方向滑动导轨,512-转移针方向齿轮,513-转移针方向齿条,514-转移针方向滑块,515-电机,52-转移针板横移方向往复机构,521-转移针板横移方向导轨,522-转移针板横移方向滑块,523-转移针板横移方向齿条,524-转移针板横移方向齿轮,525-电机,6-第二往复运动传动机构,60-偏心轮,601-偏心轮的凸轮面,61-连杆,62-摆块,63-第一摆杆,631-轴承,64-弹簧,65-输出轴,66-第二摆杆,7-第一往复运动机构,71-摆杆,711-设置在该摆杆71上的滑槽,72-滑块,721-销,8-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针对如图1、图2和图16所示的自动对目转移装置而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种线圈自动对目转移装置,具有缝盘机2、转移针板1,缝盘机2具有转动的针盘22和沿针盘均布的槽针21,转移针板1设置于缝盘机针盘22一侧的切向位置处(图1所示的τ位置处),并可沿该切向方向横向移动,其上设置有若干平行均布的转移针11,推板3设置在转移针11与槽针21对接位置处(τ位置处的)的转移针11上方,在对接位置处转移针11与槽针21对接,如图3。
缝盘机2的针盘22的转动和转移针板1的横向移动是同步的,即:缝盘机2的针盘22每转动一槽针针距,转移针板1同步横向移动一转移针针距,槽针针距和转移针针距可以相同或不相同,这使得相同或不相同针距的转移针板与针盘都能很方便地进行线圈对目转移。在缝盘机2和转移针板1同步进行转动和横向移动时,推板3进行与缝盘机2的转动和转移针板1的横向移动节拍同步的往复运动,以将转移针11上的线圈推送到槽针21上。即:缝盘机2针盘22每转动一槽针21针距,转移针板1同步横向移动一转移针11针距时,推板3则同步地在针盘22与转移针板1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
线圈经推板3从转移针11推移到槽针21上时,为了使当前转移针11(即τ位置处)与槽针21实现对接,并使即将转移到τ位置处的转移针11做好对接准备,推板3可设计成如图4所示结构,推板3沿转移针板1横向移动方向的宽度为至少两个转移针针距,推板前端为依转移针针距为阶梯宽度并按横向移动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依次向前伸出的阶梯状,也可以设成按转移针板1横向移动方向逐渐向前端伸出的斜面状,如图5。
图6是一个优选的推板结构,该实施方案中推板3由两层弹性板31、32构成,弹性板31、32只要设计得足够薄,例如用0.3mm厚的钢板,少许施力,该钢板上就会产生弯曲弹性变形;对于多层弹性板,从上至下每下一层的板的前端滞后于上一层板的前端,使得每层板作用于转移针11上线圈的不同部位,使推板3对线圈的推移更可靠。因此第二层弹性薄板32的前端稍滞后于第一层弹性薄板31的前端,通过推板3的弹性变形而柔性地作用于转移针11上,将转移针11上的织物线圈推抵至对应槽针21上。如图2所示,推板3用一层非弹性材料板制作,该推板3通过一层非弹性板作用于转移针11上,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移到对应槽针21上。如同上述用多层弹性板构成推板3一样,可用多层非弹性板构成推板3,其构成结构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推板有对应的传动机构传动,根据推板的不同运动轨迹由不同的传动机构传动。
图7、8给出了传动推板做复合往复运动的第二往复运动机构6,该往复运动机构包括端面设有凸轮面的偏心轮60、连接杆61、摆块62、第一摆杆63、第二摆杆66、连杆67、弹簧64和输出轴65,动力通过偏心轮60的转轴带动偏心轮60转动,连接杆61一端通过球铰链铰接在偏心轮60的偏心一侧,另一端通过轴销与摆块62的一端转动连接,摆块62另一端则连接在输出轴65上,并与该输出轴65一同转动,输出轴65可转动和可轴向滑动地支承在对应的轴承孔中(未画出),第一摆杆63设置在偏心轮60设有凸轮面的一侧,且第一摆杆63中部铰接在连接于缝盘机的机架8上,两端分别触靠在偏心轮的凸轮面601和摆块62的一端面621上,为了减少触靠时的摩擦,第一摆杆63的两端分别设置轴承631,通过轴承631触靠在偏心轮的凸轮面601上。弹簧64使摆块62上的端面621紧紧触靠在第一摆杆63的下端,使得第一摆杆63的上端紧紧触靠在偏心轮60的凸轮面601上。偏心轮60转动时,由于偏心距及连接杆61的传动,摆块62依输出轴65的轴心线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65转动。两第二摆杆66平行设置且下端铰接连杆67(参见图1、6),其中一第二摆杆66的上端连接输出轴65,推板3固定在连杆67上,输出轴65转动带动第二摆杆66摆动,使推板3做往复的平移动。而输出轴65的转动由偏心轮60通过连接杆61及摆块62带动,偏心轮60的转动还通过凸轮面601推动第一摆杆63绕铰接点转动,第一摆杆63的下端推动摆块62及输出轴65向左侧轴移,弹簧64使输出轴65向右侧回位,这样,输出轴65做轴向的往复移动,连接在输出轴65上的第二摆杆66随输出轴65的轴向往复移动,即做转移针板1横向移动方向的往复移动。
上述第二往复运动机构6使推板3在既做转移针方向又做横向移动方向的多方向复合运动时只需一个动力带动偏心轮60,就可完成所需的多向复合运动,减少了电机使用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机构结构简单且运动准确可靠。
本发明的第二往复运动机构还可以做成如图9所示的一种叠加式往复运动机构5,该往复运动机构由转移针方向往复机构51和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往复机构52组成,推板3与转移针方向往复机构51连接,而转移针方向往复机构51设置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往复机构52之上,这样推板3在随转移针方向往复机构51做转移针11方向往复运动(图中双箭头方向的运动)的同时还随转移针板做横向移动方向(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往复运动,即沿导轨521的往复运动。
图9所示的一种叠加式往复运动机构,采用齿轮、齿条往复机构,如图10、11所示。其中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往复机构52包括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导轨521、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滑块522、设置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滑块522一侧的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齿条523和与此相啮合的齿轮524,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齿轮524则由电机525驱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导轨521和电机525设置在固定缝盘机2的机架8上,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导轨521的端面呈燕尾形,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滑块522通过对应的燕尾槽滑动连接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导轨521上,并沿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导轨521做转移针板1横向移动方向的移动。而转移针方向往复机构51包括转移针方向齿轮512、转移针方向齿条513和滑动连接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滑块522对应滑槽中的转移针方向滑动导轨511,转移针方向齿轮512由固定在转移针方向滑块514上的电机515驱动,在转移针方向齿轮512转动时,转移针方向齿条513通过与该齿轮的啮合做转移针11方向的移动,连接在转移针方向齿条513上端的推板3则随之做转移针方向移动,并随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滑块522做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运动。
在缝盘机2和转移针板1同步进行转动和横向移动时,推板3进行与缝盘机2的转动和转移针板1的横向移动节拍同步的往复运动。即:缝盘机针盘22每转动一槽针针距,转移针板1同步横向移动一转移针针距时,推板3则同步地做一次往复运动。推板3一次往复运动包含从转移针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并同时做随转移针板横向移动的复合运动的第二工作行程,和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并同时做与所述横向移动相反方向移动的复合运动的第二返回行程。推板3在工作行程中,首先压向转移针11,如图12,在压触到转移针11时,针杆产生向下的弹性弯曲变形,而被下方的磁性吸盘41吸住,此时转移针11上凹槽111正好包容缝盘机2上与该转移针11对应的槽针21的针尖部,使转移针11和槽针21实现两针光滑对接,如图13,继续前行的推板3,将转移针11上的织物线圈9完全无障碍地推至与该转移针11对接的槽针21上,如图14,完成工作行程。然后开始返回行程,推板3做从槽针21后退背离针盘22的直线运动同时做与转移针板1横向移动方向相反回到初始位置的直线运动,当推板3脱离转移针11后,推板3再继续后退的同时做沿转移针板横向移动方向相反的快速横向移动,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一次往复运动,然后重复下一针距的单位时间内的复合运动,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转移针板1上的所有线圈全部转移。
如图15,推板3也可仅做沿转移针方向的第一往复运动,由第一往复运动机构传动,推板3不随转移针板横向移动,只做在对接位置处沿转移针方向的的径向运动,将对接位置处的转移针11上的线圈推送到对应的槽针21上。该沿转移针方向往复运动的推板由对应的第一往复运动机构7传动,推板3一次往复运动包含从转移针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的第一工作行程,和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的第一返回行程。其第一往复运动机构如图1。该第一往复运动机构7包括由动力驱动的摆杆71、设置在该摆杆71上的滑槽711、设有销721的滑块72,该滑块72滑动设置在机架上的一滑轨73中,滑块72上的销721滑动置于摆杆71上的滑槽711中,摆杆71往复运动时,通过滑槽711与销721的相对滑动带动滑块72沿滑轨73滑动,从而带动推板3的往复移动,用以通过推板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送到对应槽针上。
如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线圈自动对目转移装置,该装置与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线圈自动对目转移装置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用一个槽针板8来替代缝盘机上的针盘,而缝盘机在所述对接位置处的切向运动相当于槽针板8的横向移动运动,其转移线圈的工作机理完全相同,同样的槽针板8每横向移动一槽针针距,转移针板1则沿与槽针板平行方向同步横向移动一转移针针距,在槽针板8和转移针板1同步进横向移动时,推板3进行与槽针板8和转移针板1横向移动节拍同步的往复运动,而所述槽针与转移针对接位置有若干个,因此设置于对接位置处的推板3则有更多的选择位置,而工作过程与上述第一种对目转移装置完全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对上述实施例的简单变换仍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用于织物线圈自动对目转移的线圈推移机构,所述线圈推移机构包括推板和推板传动单元,所述推板设置在与槽针对接的转移针上方且处于能触接转移针上的线圈位置,推板传动单元连接推板并传动推板与转移针板和缝盘机或转移针板和槽针板同步的运动,且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针距,推板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