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576811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52531.6

申请日:

2015.09.01

公开号:

CN105196335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6D 3/20申请日:20150901|||公开

IPC分类号:

B26D3/20; F23K3/00; F23G7/00

主分类号:

B26D3/20

申请人: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盛洪产; 叶明华; 张忠梅; 徐效灿

地址:

311418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灵桥镇春永路1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属于污泥入炉输送技术领域,污泥不会在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污泥仓中的污泥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本发明先对污泥进行压紧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然后从一号压紧污泥块上裁切下裁切污泥块,再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最后通过高压推力气压和围墙保护气流筒共同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送到燃烧炉中。污泥不会在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污泥仓中的污泥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设有电磁阀的一号管,还包括二号管、三号管、四号管、五号管、六号管、七号管和八号管;一号管的下端、二号管的右端和三号管的左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三号管的右端、四号管的下端和五号管的上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五号管的下端、六号管的右端、七号管的上端和八号管的左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所述二号管的管心线与三号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A上;所述四号管的管心线、五号管的管心线和七号管的管心线均落在同一条竖直直线B上;所述六号管的管心线与八号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C上;在二号管的左端设有一号气缸,在二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一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一号活塞;在四号管的上端设有二号气缸,在四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二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二号活塞;在七号管的下端设有三号气缸,在七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三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三号活塞;在六号管的左端设有能朝六号管内提供高压推力气压的气压推力投送器;在六号管管腔内的右上端管壁上水平朝右设有上刀槽,在六号管管腔内的右下端管壁上水平朝右设有下刀槽,在上刀槽内和下刀槽内分别设有上气缸和下气缸,并且上气缸的伸缩杆和下气缸的伸缩杆分别水平朝右布置,在上气缸的伸缩杆上和下气缸的伸缩杆上分别水平朝右固定连接有刀口朝右的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一号气缸的控制端、二号气缸的控制端、三号气缸的控制端、气压推力投送器的控制端、上气缸的控制端和下气缸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上刀槽的右端和下刀槽的右端分别设有上刮落孔和下刮落孔,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分别滑动布置在上刮落孔内和下刮落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八号管的上表面上朝上设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设有能上下转动的上下转动机构,在上下转动机构上设有击落喷气口朝右下方布置的击落喷气头,所述击落喷气头的击落喷气口呈向下弯折的半圆弧状,所述击落喷气口的竖直中心线与八号管的右端口的竖直中 心线在同一个竖直面内;一台二号气泵的出气软管与所述击落喷气头相连通;所述上下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和二号气泵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击落喷气头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摄像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八号管的右端口正前方设置有前无叶风扇,所述前无叶风扇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前无叶风扇的引入气流进风孔端朝向所述八号管的右端口布置,所述前无叶风扇的风孔圈的内圈直径大于所述八号管的外管直径。

6.  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的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将一号管的上端连接在污泥仓下端的出料口上,并关上电磁阀,并把燃烧炉的炉进料孔布置在八号管的右端口正前方;
设一号管的下端口与二号管的右端口的连接处为D处,设三号管的右端口与四号管的下端口的连接处为E处,设三号管的右端口与五号管的上端口的连接处为F处,设六号管的右端口与五号管的下端口的连接处为G处,设六号管的右端口与七号管的上端口的连接处为H处;
一号活塞的右端部向右移动能到达的最右端处位于E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上移动能到达的最上端处位于E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下移动能到达的最下端处位于G处;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上移动能到达的最上端处位于F处;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下移动能到达的最下端处位于H处;
设一号活塞的右端部的初始位置在D处,设二号活塞的下端部的初始位置在E处,设三设号活塞的上端部的初始位置在F处;
(6-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电磁阀,让污泥仓中干化后的污泥从污泥仓的出料口经一号管流入到三号管中,当三号管中装满污泥关闭电磁阀;然后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伸长把一号活塞的右端部移动到三号管中对污泥进行压紧后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
(6-3)然后,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和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同时向下移动,或者三号 活塞的上端先向下移动到五号管的管腔内后,二号活塞的下端再往下移动到五号管的管腔内;在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往下移动的过程中,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将位于二号活塞的下端部正下方的一号压紧污泥块进行裁切得到裁切污泥块;
(6-4)当二号活塞的下端和三号活塞的上端均在五号管的管腔内后,三号活塞的上端停止不动,二号活塞的下端继续往下移动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
(6-5)然后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下移动到H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下移动将二号压紧污泥块推入到六号管的右端口H处;
(6-6)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一号气泵向环形腔输入气流从而在环形腔的环形口喷射出横截面呈圆筒状的围墙保护气流筒;
(6-7)气压推力投送器启动后瞬间向六号管的管腔中输入高压推力气压形成高压推力气流将二号压紧污泥块从八号管的管腔中推出后投入到燃烧炉中;并且二号压紧污泥块从八号管的管腔中推出后,二号压紧污泥块会受到围墙保护气流筒的保护,使从二号压紧污泥块上分离下来的污泥碎块不会逃逸到围墙保护气流筒外而出现污泥碎块的飞溅,从而使污泥碎块也被送入到燃烧炉中;
(6-8)然后让一号活塞的右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D处,让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E处,让三设号活塞的上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F处;
(6-9)至此,输送装置完成一次污泥从污泥仓到燃烧炉的污泥输送作业;若重复步骤(6-2)至步骤(6-8),污泥入炉输送装置即可实现对污泥从污泥仓到燃烧炉的污泥输送作业直至污泥输送作业结束。

说明书

说明书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入炉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泥焚烧技术中,污泥都是通过污泥入炉输送管路输送到燃烧炉的。由于污泥中一般都含有水份,含有水分的污泥易在污泥入炉输送管路中形成搭桥。所以现有的污泥入炉输送管路存在污泥搭桥的堵塞现象,导致污泥仓中的污泥不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污泥入炉输送管路存在污泥搭桥的堵塞现象,导致污泥仓中的污泥不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不会在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先让污泥仓中的污泥形成污泥块后再将污泥块输送到燃烧炉中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包括控制器和设有电磁阀的一号管,还包括二号管、三号管、四号管、五号管、六号管、七号管和八号管;一号管的下端、二号管的右端和三号管的左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三号管的右端、四号管的下端和五号管的上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五号管的下端、六号管的右端、七号管的上端和八号管的左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所述二号管的管心线与三号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A上;所述四号管的管心线、五号管的管心线和七号管的管心线均落在同一条竖直直线B上;所述六号管的管心线与八号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C上;在二号管的左端设有一号气缸,在二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一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一号活塞;在四号管的上端设有二号气缸,在四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二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二号活塞;在七号管的下端设有三号气缸,在七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三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三号活塞;在六号管的左端设有能朝六号管内提供高压推力气压的气压推力投送器;在六号管管腔内的右上端管壁上水平朝右设有上刀槽,在六号管管腔内的右下端管壁上水平朝右设有下刀槽,在上刀槽内和下刀槽内分别设有上气缸和下气缸,并且上气缸的伸缩杆和下气缸的伸缩杆分别水平朝右布置,在上气缸的伸缩杆上和下气缸的伸缩杆上分别水平朝右固定连接有刀口朝右的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一号气缸的控制端、二号气缸的控制端、三号气缸的控制端、气压推力投送器的控制端、上气缸的控制端和下气缸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方案先对污泥进行压紧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然后从一号压紧污泥块上裁切下裁切污泥块,再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上切刀在上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二号活塞分离,下切刀在下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三号活塞分离。最后通过高压推力气压和围墙保护气流筒共同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送到燃烧炉中。本方案污泥不会在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通过先让污泥仓中的污泥形成二号压紧污泥块后再将二号压紧污泥块输送到燃烧炉中的污泥仓中的污泥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
作为优选,在上刀槽的右端和下刀槽的右端分别设有上刮落孔和下刮落孔,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分别滑动布置在上刮落孔内和下刮落孔内。上刮落孔和下刮落孔分别能够刮下上切刀上和下切刀上粘附的污泥。
作为优选,在八号管的上表面上朝上设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设有能上下转动的上下转动机构,在上下转动机构上设有击落喷气口朝右下方布置的击落喷气头,所述击落喷气头的击落喷气口呈向下弯折的半圆弧状,所述击落喷气口的竖直中心线与八号管的右端口的竖直中心线在同一个竖直面内;一台二号气泵的出气软管与所述击落喷气头相连通;所述上下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和二号气泵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击落喷气头朝右下方吹出击落气 流,击落气流与围墙保护气流筒相交叉,强迫进入燃烧炉内的二号压紧污泥块尽快下落到燃烧炉中。击落气流可间隙性喷射出来,击落气流只要能在二号压紧污泥块到达燃烧炉的炉进料孔后能够将该二号压紧污泥块击落到燃烧炉中即可。在二号压紧污泥块从H处投入到燃烧炉的过程中会从其上脱落一些污泥碎块。击落气流保证了污泥碎块也能及时落入燃烧炉中,避免了污泥碎块飞溅到燃烧炉外。
作为优选,在击落喷气头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摄像头。摄像头便于远距离实时监控二号压紧污泥块的投入情况,使用方便简单。
作为优选,在所述八号管的右端口正前方设置有前无叶风扇,所述前无叶风扇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前无叶风扇的引入气流进风孔端朝向所述八号管的右端口布置,所述前无叶风扇的风孔圈的内圈直径大于所述八号管的外管直径。
前无叶风扇产生的风扇气流增强了八号管的右端口到燃烧炉的投入输送距离的风力输送能力,能够将重量更大的二号压紧污泥块投入到燃烧炉中,并且若在八号管的右端口和燃烧炉的炉进料孔之间的空间中布置若干个前无叶风扇,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风力输送能力,而且还使得八号管以及八号管上的设备远离高温的燃烧炉,隔热效果更好,设置在八号管上的设备使用寿命更长。
一种适用于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的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将一号管的上端连接在污泥仓下端的出料口上,并关上电磁阀,并把燃烧炉的炉进料孔布置在八号管的右端口正前方;并在炉进料孔正对方的燃烧炉的炉壁上设有炉出风孔,炉进料孔和炉出风孔正对布置;
设一号管的下端口与二号管的右端口的连接处为D处,设三号管的右端口与四号管的下端口的连接处为E处,设三号管的右端口与五号管的上端口的连接处为F处,设六号管的右端口与五号管的下端口的连接处为G处,设六号管的右端口与七号管的上端口的连接处为H处;
一号活塞的右端部向右移动能到达的最右端处位于E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上移动能到达的最上端处位于E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下移动能到达的最下端处位于G处;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上移动能到达的最上端处位于F处;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下移动能到达的最下端处位于H处;
设一号活塞的右端部的初始位置在D处,设二号活塞的下端部的初始位置在E处,设三设号活塞的上端部的初始位置在F处;
(6-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电磁阀,让污泥仓中干化后的污泥从污泥仓的出料口经一号管流入到三号管中,当三号管中装满污泥关闭电磁阀;然后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伸长把一号活塞的右端部移动到三号管中对污泥进行压紧后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
(6-3)然后,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和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同时向下移动,或者三号活塞的上端先向下移动到五号管的管腔内后,二号活塞的下端再往下移动到五号管的管腔内;在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往下移动的过程中,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将位于二号活塞的下端部正下方的一号压紧污泥块进行裁切得到裁切污泥块;
(6-4)当二号活塞的下端和三号活塞的上端均在五号管的管腔内后,三号活塞的上端停止不动,二号活塞的下端继续往下移动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
(6-5)然后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下移动到H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下移动将二号压紧污泥块推入到六号管的右端口H处;
(6-6)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一号气泵向环形腔输入气流从而在环形腔的环形口喷射出横截面呈圆筒状的围墙保护气流筒;
(6-7)气压推力投送器启动后瞬间向六号管的管腔中输入高压推力气压形成高压推力气流将二号压紧污泥块从八号管的管腔中推出后投入到燃烧炉中;并且二号压紧污泥块从八号 管的管腔中推出后,二号压紧污泥块会受到围墙保护气流筒的保护,使从二号压紧污泥块上分离下来的污泥碎块不会逃逸到围墙保护气流筒外而出现污泥碎块的飞溅,从而使污泥碎块也被送入到燃烧炉中;
(6-8)然后让一号活塞的右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D处,让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E处,让三设号活塞的上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F处;
(6-9)至此,输送装置完成一次污泥从污泥仓到燃烧炉的污泥输送作业;若重复步骤(6-2)至步骤(6-8),污泥入炉输送装置即可实现对污泥从污泥仓到燃烧炉的污泥输送作业直至污泥输送作业结束。
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发明的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先对污泥进行压紧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然后从一号压紧污泥块上裁切下裁切污泥块,再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最后通过高压推力气压和围墙保护气流筒共同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送到燃烧炉中。本发明使污泥不会在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污泥仓中的污泥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污泥进入到二号管内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一号活塞挤压出一号压紧污泥块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二号活塞裁切出裁切污泥块后后,在用二号活塞的下端和三号活塞的上端在五号管的管腔内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将二号压紧污泥块推入到六号管的右端口H处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上切刀在上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二号活塞分离和用下切刀在下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三号活塞分离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将二号压紧污泥块从H处投入到燃烧炉中的M处的一种使用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击落喷气口的一种正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48处的一种局部放大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参见图1、图2、图9、图10所示,包括控制器(46)和设有电磁阀(16)的一号管(1),还包括二号管(2)、三号管(19)、四号管(18)、五号管(7)、六号管(9)、七号管(10)和八号管(22);并且二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三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四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五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六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七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和八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都分别为方形管腔口,其中,二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三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六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和八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都分别相等;四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五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和七号管的横截面管腔口大小都分别相等。
一号管的下端、二号管的右端和三号管的左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三号管的右端、四号管的下端和五号管的上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五号管的下端、六号管的右端、七号管的上端和八号管的左端分别相互连通连接在一起。二号管的管心线与三号管的管心线落 在同一条水平直线A上;四号管的管心线、五号管的管心线和七号管的管心线均落在同一条竖直直线B上;六号管的管心线与八号管的管心线落在同一条水平直线C上。在二号管的左端设有一号气缸(3),在二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一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一号活塞(4)。在四号管的上端设有二号气缸(20),在四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二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二号活塞(17)。在七号管的下端设有三号气缸(12),在七号管内密闭滑动设有与三号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三号活塞(11)。在六号管的左端设有能朝六号管内提供高压推力气压的气压推力投送器(8)。
在八号管的外管壁上密封套紧连接有连接圈(30),在连接圈的外圈壁上密封套紧连接有九号管(23),九号管的管心线落在水平直线C上,九号管的右端口到五号管的距离大于八号管的右端口到五号管的距离;从而在九号管的内管壁和八号管的外管壁之间形成右端为环形口(32)的环形腔(31);一台一号气泵(14)的输出管(13)与环形腔相连通。由于本实例中增加了九号管,所以把支撑杆固定在九号管上,其实把支撑杆固定在八号管上也是可以。
在六号管管腔内的右上端管壁上水平朝右设有上刀槽(54),在六号管管腔内的右下端管壁上水平朝右设有下刀槽(51),在上刀槽内和下刀槽内分别设有上气缸(53)和下气缸(52),并且上气缸的伸缩杆和下气缸的伸缩杆分别水平朝右布置,在上气缸的伸缩杆上和下气缸的伸缩杆上分别水平朝右固定连接有刀口朝右的上切刀(49)和下切刀(50)。在上刀槽的右端和下刀槽的右端分别设有上刮落孔(55)和下刮落孔(56),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分别滑动布置在上刮落孔内和下刮落孔内。上刮落孔和下刮落孔分别能够刮下上切刀上和下切刀上粘附的污泥。
电磁阀的控制端、一号气缸的控制端、二号气缸的控制端、三号气缸的控制端、气压推力投送器的控制端、一号气泵的控制端、上气缸的控制端和下气缸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还包括转动连通器(21),转动连通器包括上连通口和与上连通口相连通的下连通口,下连通口与上连通口正对布置;五号管包括上段管(5)和下段管(6),上段管的下端口对接连接在转动连通器的上连通口上,下段管的上端口对接连接在转动连通器的下连通口上;转动连通器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例通过转动连通器能够左右转动五号管的下段管,五号管的下段管带动九号管的右端口也左右转动,从而能够让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九号管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入到燃烧炉中的不同位置,这样投入到燃烧炉中的二号压紧污泥块就不会落入到同一个地方,若干二号压紧污泥块在燃烧炉中呈面状铺开,增加了二号压紧污泥块在燃烧炉中的面积,从而增加了二号压紧污泥块在燃烧炉中的燃烧效果。
在九号管的上表面上朝上设有支撑杆(24),在支撑杆上设有能上下转动的上下转动机构(25),在上下转动机构上设有击落喷气口(47)朝右下方布置的击落喷气头(26),击落喷气头的击落喷气口呈向下弯折的半圆弧状,击落喷气口的竖直中心线与九号管的右端口的竖直中心线在同一个竖直面内;一台二号气泵(27)的出气软管(28)与击落喷气头相连通;上下转动机构的控制端和二号气泵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例击落喷气头朝右下方吹出击落气流(43),击落气流与围墙保护气流筒相交叉,强迫进入燃烧炉内的二号压紧污泥块尽快下落到燃烧炉中。
击落气流可间隙性喷射出来,击落气流只要能在二号压紧污泥块到达燃烧炉的炉进料孔后能够将该二号压紧污泥块击落到燃烧炉中即可。在二号压紧污泥块从H处投入到燃烧炉的M处的过程中会从其上脱落一些污泥碎块。击落气流保证了污泥碎块也能及时落入燃烧炉中,避免了污泥碎块飞溅到燃烧炉外。击落喷气头的击落喷气口呈向下弯折的半圆弧状。参加图8所示,击落喷气口呈“(”半圆括号状。这种结构的击落喷气口喷射出来的击落气流能够很好的把污泥碎块击落到燃烧炉中。
在击落喷气头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摄像头(29)。本实例摄像头便于远距离实时监控二号压紧污泥块的投入情况,使用方便简单。
在九号管的右端口正前方设置有前无叶风扇(33),前无叶风扇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电连接,前无叶风扇的引入气流进风孔端朝向九号管的右端口布置,前无叶风扇的风孔圈的内圈直径大于九号管的外管直径。本实例前无叶风扇产生的风扇气流(46)增强了九号管的右端口到燃烧炉的投入输送距离的风力输送能力,能够将重量更大的二号压紧污泥块投入到燃烧炉中。若在九号管的右端口和燃烧炉的炉进料孔之间的空间中布置若干个前无叶风扇,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风力输送能力,而且还使得九号管以及九号管上的设备远离高温的燃烧炉,隔热效果更好,设置在九号管上的设备使用寿命更长。本实例中设有两个前无叶风扇,分别为一号前无叶风扇(34)和二号前无叶风扇(35)。本在实例中,前无叶风扇的风孔圈不仅起到导风作用,还起到加强风力的作用。
在炉进料孔正对方的燃烧炉的炉壁上设有炉出风孔(38),炉进料孔和炉出风孔正对布置。在燃烧炉右方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后无叶风扇(62),后无叶风扇的内圈直径大于炉出风孔的直径,后无叶风扇的引入气流进风孔端朝向炉出风孔布置。后无叶风扇能够加强从炉进料孔进来的风顺利排出,减小从炉进料孔进来的风对燃烧炉燃烧的影响。
在后无叶风扇与炉出风孔之间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撞击传感器(61)。当有污泥碎块从炉出风孔飞出后落入撞击到撞击传感器上时,说明高压推力气流过大,减小高压推力气流即可控制污泥碎块落入到燃烧炉中。
一种适用于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的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参见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将一号管的上端连接在污泥仓(15)下端的出料口上,并关上电磁阀,并把燃烧炉(36)的炉进料孔(37)布置在九号管的右端口正前方。
设一号管的下端口与二号管的右端口的连接处为D处,设三号管的右端口与四号管的下端口的连接处为E处,设三号管的右端口与五号管的上端口的连接处为F处,设六号管的右端口与五号管的下端口的连接处为G处,设六号管的右端口与七号管的上端口的连接处为H处。
一号活塞的右端部向右移动能到达的最右端处位于E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上移动能到达的最上端处位于E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下移动能到达的最下端处位于G处;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上移动能到达的最上端处位于F处;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下移动能到达的最下端处位于H处。
设一号活塞的右端部的初始位置在D处,设二号活塞的下端部的初始位置在E处,设三设号活塞的上端部的初始位置在F处。
步骤(6-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电磁阀,让污泥仓中干化后的污泥(39)从污泥仓的出料口经一号管流入到三号管中,当三号管中装满污泥关闭电磁阀;然后一号气缸的伸缩杆伸长把一号活塞的右端部移动到三号管中对污泥进行压紧后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40)。
步骤(6-3)然后,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和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同时向下移动,或者三号活塞的上端先向下移动到五号管的管腔内后,二号活塞的下端再往下移动到五号管的管腔内;在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往下移动的过程中,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将位于二号活塞的下端部正下方的一号压紧污泥块进行裁切得到裁切污泥块(41)。
步骤(6-4)当二号活塞的下端和三号活塞的上端均在五号管的管腔内后,三号活塞的上端停止不动,二号活塞的下端继续往下移动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42)。
步骤(6-5)然后三号活塞的上端部向下移动到H处,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向下移动将二号压紧污泥块推入到六号管的右端口H处;并用上切刀在上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二号活塞分离和用下切刀在下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三号活塞分离。
步骤(6-6)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一号气泵向环形腔输入气流从而在环形腔的环形口喷射出横截面呈圆筒状的围墙保护气流筒(44)。
步骤(6-7)气压推力投送器启动后瞬间向六号管的管腔中输入高压推力气压形成高压推力气流(45)将二号压紧污泥块从八号管的管腔中推出后投入到燃烧炉中;并且二号压紧污泥块从八号管的管腔中推出后,二号压紧污泥块会受到围墙保护气流筒的保护,使从二号压紧污泥块上分离下来的污泥碎块不会逃逸到围墙保护气流筒外而出现污泥碎块的飞溅,从而使污泥碎块也被送入到燃烧炉中。二号压紧污泥块在高压推力气流的推动下,从H处前进到八号管中的I处,再从I处前进到九号管中的J处,再从J处前进到前无叶风扇中的K处,再从K处前进到燃烧炉中的L处,再从L处落入到燃烧炉中的M处。二号压紧污泥块从H处投送到M处就像投掷一颗炮弹一样,本实例能够很方便准确的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入到燃烧炉中。不会出现塔桥堵塞的现象,可靠性高。
步骤(6-8)然后让一号活塞的右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D处,让二号活塞的下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E处,让三设号活塞的上端部复位到初始位置F处。
步骤(6-9)至此,输送装置完成一次污泥从污泥仓到燃烧炉的污泥输送作业;若重复步骤(6-2)至步骤(6-8),污泥入炉输送装置即可实现对污泥从污泥仓到燃烧炉的污泥输送作业直至污泥输送作业结束。
本实例先对污泥进行压紧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然后从一号压紧污泥块上裁切下裁切污泥块,再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上切刀在上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二号活塞分离,下切刀在下气缸的作用下让二号压紧污泥块与三号活塞分离。最后通过高压推力气压和围墙保护气流筒共同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送到燃烧炉中。本方案污泥不会在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污泥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污泥仓中的污泥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
上面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实现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

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拨料风干化污泥入炉输送设备及其入炉输送控制方法,属于污泥入炉输送技术领域,污泥不会在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中形成污泥搭桥,污泥不会堵塞入炉输送装置的管路,污泥仓中的污泥能顺利的输送到燃烧炉中。本发明先对污泥进行压紧得到一号压紧污泥块,然后从一号压紧污泥块上裁切下裁切污泥块,再对裁切污泥块进行压紧后得到二号压紧污泥块,最后通过高压推力气压和围墙保护气流筒共同把二号压紧污泥块投送到燃烧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