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618446.5
2015.09.16
CN105179182A
2015.12.23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3D 11/00申请日:20150916|||公开
F03D11/00
孙麓轩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区物华道8号凯发大厦B座3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导雷装置,所述导雷装置为一个、两个或若干个,所述导雷装置贯穿所述叶片本体,所述导雷装置为独立设置、通过避雷导体部分连接、通过避雷导体全部连接,三者之一或其结合。有益效果为实现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导雷装置,所述导雷装置为一个、两个或若干个,所述导雷装置贯穿所述叶片本体,所述导雷装置为独立设置、通过避雷导体部分连接、通过避雷导体全部连接,三者之一或其结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雷装置至少有两点外露于所述叶片本体外,所述导雷装置两点外露部分之间的连接路径为贯穿路径。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路径为直线型或弧线形或环形。
说明书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附属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 背景技术 风能是可再生洁净能源,利用风力发电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资源。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吸收更多风能,风机的高度随着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增高不断升高,叶片的长度也越来越长,叶轮直径过已突破百米,加上风电机组一般安装在开阔地带或是山顶,其遭受雷击概率越来越大。根据统计显示,德国风电场每一百台风电机组一年的雷击事故率在8%左右,而风电机组雷击损坏的部件中风电机组叶片占到15%~20%。风电机组叶片损坏对发电量的影响最大,所需的维修费用也最高。 根据研究表明,不管风电机组叶片是材质是否由绝缘材料制成,雷电损害程度更多的取决于风电机组叶片的形式,风电机组叶片全绝缘并不能减少被雷击的危险,反而会增加损害的次数。现有的防雷方式为:在风电机组叶片的叶尖及中部安装接闪器来拦截雷电,由叶片-轮毂-转轴-塔基-地网入地,由于叶片和机舱是旋转的,即使叶片设计的很好,但是传导电流的系统(导流线、连接器和转动部分的各类防雷连接刷)和接地系统的电阻过大也会使得导流不畅,并在叶片上产生升温现象,导致出现叶片损坏。但是,即便在叶尖安装接闪器, 雷电还是有一定几率不击中接闪器而有可能直接击中叶片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以实现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导雷装置, 所述导雷装置为一个、两个或若干个, 所述导雷装置贯穿所述叶片本体, 所述导雷装置为独立设置、通过避雷导体部分连接、通过避雷导体全部连接,三者之一或其结合。 进一步,所述导雷装置至少有两点外露于所述叶片本体外,所述导雷装置两点外露部分之间的连接路径为贯穿路径。 在进一步,所述贯穿路径为直线型或弧线形或环形。 本发明通过贯穿与叶片本体的导雷装置,实现接闪并将雷电流向外释放,使得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导雷装置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导雷装置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导雷装置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导雷装置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该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上的导雷装置2,叶片本体1的尖端可以设置有金属(图中未示出),该金属与所述导雷装置2相连接。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导雷装置部分的剖式结构示意图,用来说明导雷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导雷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两侧的金属片11和连接所述金属片11的金属件12,该金属件12可以是导线、金属杆、金属带、金属网等,所述金属片11可以固定在所述叶片本体1外侧,也可以将所述金属片11镶嵌在所述叶片本体1上,当雷电击中其中一个金属片11时,由于整个导雷装置为金属,形成等电位,雷电流会从一个金属片流向另一个金属片,并通过另一个金属片向外释放,使得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 造成损坏,同时为了增加金属片11的尖端效应,更好的保证雷电击中导雷装置,而不击中旁边的叶片,在金属片11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若干个金属尖刺(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其结构同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导雷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导雷装置部分的剖式结构示意图,用来说明导雷装置的具体结构,两个所述导雷装置2之间通过避雷导体3连接。 所述避雷导体3可以是导线、金属杆、金属带、金属网等,所述避雷导体3可以设置在叶片本体1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的腔体内(图中未视出)。 同样,导雷装置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若干个,当设置为若干个时,导雷装置2可以通过避雷导体依次连接成一体,称之为通过避雷导体全部连接,或者,只连接其中的一部分,称之为通过避雷导体部分连接,另一部分单独设置,或者,全部单独设置,该部分作为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组合,很容易想到,不再赘述。 当雷电击中其中一个金属片11时,由于整个导雷装置为金属,形成等电位,雷电流会从一个金属片流向叶片另一面上的其中一个金属片,并通过叶片另一面的金属片向外释放,使得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同时为了增加金属片11的尖端效应,更好的保证雷电击中导雷装置,而不击中旁边的叶片,在金属片11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若干个金属尖刺(图中未 示出)。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该叶片,包括叶片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上的导雷装置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导雷装置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导雷装置2为形成闭环的金属带,该金属带固定在所述叶片本体1外侧,并与所述叶片本体1相贴合,为了保证更好的导雷效果,其叶片本体和/或导雷装置2的左端和右端可设置为尖刺形状(图中未示出),以增加叶片的尖端效应,有着更好的引雷效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导雷装置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导雷装置2为形成闭环的金属带,该金属带包括固定在所述叶片本体1外侧的外边和固定在所述叶片本体1内侧的内边,外边和内边依次首尾相连,外边形成位于叶片本体1外的凸点,更容易接闪和使得雷电流向外释放。 当雷电击中其中金属带时,该金属带为闭环,形成等电位,雷电流会通过金属带的另外一点向外释放,使得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其结构同实施例三,区别在于实施例四的导雷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雷装置2之间通过避雷导体3连接。 所述避雷导体3可以是导线、金属杆、金属带、金属网等,所述避雷导体3可以设置在叶片本体1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1的腔体内(图中未视出)。 同样,导雷装置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若干个,当设置为若干个时,导雷装置2可以通过避雷导体依次连接成一体,称之为通过避雷导体全部连接,或者,只连接其中的一部分,称之为通过避雷导体部分连接,另一部分单独设置,或者,全部单独设置,该部分作为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组合,很容易想到,不再赘述。 当雷电击中其中金属带时,该金属带为闭环,形成等电位,雷电流会通过金属带的另外一点向外释放,使得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导雷装置,所述导雷装置为一个、两个或若干个,所述导雷装置贯穿所述叶片本体,所述导雷装置为独立设置、通过避雷导体部分连接、通过避雷导体全部连接,三者之一或其结合。有益效果为实现雷电穿过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且不对其造成损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