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中驱动马达的马达支撑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装备机动车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设备领域。本发明具体地描 述了能够确保对分布在设有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设备的机动车驾驶舱内的气流进行暖风 处理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本发明也涉及配备于所述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中 的电动风扇机组, 涉及作为所述电动风扇机组整体中不可缺少部分的马达支撑件以及包括 所述电动风扇机组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装备机动车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设备使用一个或若干个加热、 通风和 / 或 空调装置。该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能够产生干净的气流, 使其通过管道流动以完成在 机动车驾驶舱内的气流分布。特别地,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包括产生气流的电动风扇 机组, 后者通过螺旋泵壳装入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机箱中并赋予气流合适的动力 学性能。 电动风扇机组基本上由驱动马达组成, 使得涡轮机旋转, 以便于在其旋转作用下产 生气流。 电动风扇机也包括含有驱动马达接收槽的马达支撑件, 以确保对驱动马达的支撑。 为了组装, 马达支撑件的表面被利用以实现马达支撑件在螺旋泵壳上的对接。设置在马达 支撑件上的周边密封部件与螺旋泵壳外表面接触以防止气流外漏。
在驱动马达的使用过程中, 其组成组件受热, 所以需要确保驱动马达的冷却以保 证其良好的运转。
为此, 通常利用在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中流动的气流来冷却驱动马达。为了 实现该功能, 由电动风扇机组产生的一部分气流被抽出并导入驱动马达。气流利用高气压 优先地从螺旋泵壳内部抽出。 一个或若干个冷却孔道将抽出的气流注入到电动风扇机组的 驱动马达中, 尤其是离受热区域最近的地方, 其通常位于驱动马达的底部有驱动马达电刷 的地方。冷却孔道通常符合一定的斜面以促进将抽出的气流导入驱动马达底部。
需要克服的困难在于斜面的设置以及将斜面集成到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中。需要考虑到与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安装区域的环境有关的限制, 以及与加热、 通 风和 / 或空调装置安装便利性有关的限制, 如其尺寸。尤其是希望斜面不会导致加热、 通风 和 / 或空调装置的体积增大, 特别是电动风扇机组的尺寸增大。
另外, 使用冷却孔道将抽出的气体导入驱动马达底部不应该成为电动风扇机组方 便安装以及螺旋泵壳与电动风扇机组组装的障碍。
此外, 包括冷却孔道和斜面的马达支撑件应该可以容易地获得, 尤其是可以通过 铸模获得。
最后, 电动风扇机组和螺旋泵壳之间密封性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良好运转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使用冷却孔道将从涡轮机中抽出的气流导入 驱动马达的底部, 不应该给电动风扇机组与螺旋泵壳之间的密封性带来风险隐患。
如众所知, 在电动风扇机组的马达支撑件上设置斜面是为了导通抽出的气流。马 达支撑件形成螺旋泵壳的轴向关闭的罩以及包括气流入口的斜面。 该入口位于涡轮机底部
附近并通向螺旋泵壳的内侧。斜面由驱动马达接收槽内壁的加固件构成, 这些加固件从螺 旋泵壳延伸至驱动马达底部。例如, 可以参考法国专利 FR2831928 的要求。
也有人提出在螺旋泵壳的凸出部分设置斜面用来将抽出的气流导向螺旋泵壳, 且 该斜面成径向地延伸至马达支撑件内侧。螺旋泵壳通过旋转嵌合组装到电动风扇机组上。 例如, 可以参考欧洲专利 EP0595336 的要求。
然而, 在一些已知的实施例中, 螺旋泵壳与马达支撑件之间的密封可以是不确定 和 / 或马达支撑件或螺旋泵壳的外形体积是很重要的。另外, 螺旋泵壳与马达支撑件形式 复杂, 不便于以低成本获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装备 ( 尤其是机动车的 )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 电动风扇机组中的马达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特别涉及包括内表面、 外表面、 环形边缘以及至 少一个冷却孔道的马达支撑件。 所述内表面界定接收槽, 该接收槽适合于接收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电动风扇机组的涡轮机的驱动马达。 所述外表面形成至少部分对接面, 该对 接面包括周边密封部件。所述环形边缘界定接收槽的上端。所述冷却孔道设置于马达支撑 件中, 适于将冷却气流导向驱动马达从而将其冷却。 冷却孔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出气口 通向接收槽中。尤其是, 冷却孔道的进气口在轴向上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该第 一平面包括至少部分周边密封部件。该第二平面包括至少部分环形边缘。
本发明同样涉及设有马达支撑件的电动风扇机组以及包含电动风扇机组的通风 机。该电动风扇机组用于装备 ( 尤其是机动车的 )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需要克服的限制和困难。 本发明旨在提出设有马达 支撑件的电动风扇机组, 该马达支撑件能够通过限制电动风扇机组的容积从而有效地冷却 驱动马达, 且不影响电动风扇机组和螺旋泵壳之间的密封结合。
有利地是, 冷却孔道的进气口在径向上位于马达支撑件的内表面与马达支撑件的 对接面之间。
轴向和径向的概念是以马达支撑件轴线延伸的方向作为参考。 所述马达支撑件轴 线延伸方向以优选的方式与驱动马达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从而与涡轮机的旋转轴线平行或 重合。
进气口的位置在轴向上使得冷却孔道与螺旋泵壳内侧在高压区域直接相连。 进气 口与螺旋泵壳内侧直接相连, 无论使用何种组装方式, 不需要考虑在马达支撑件与螺旋泵 壳之间组装的精确的径向定位。
进气口的轴向和径向位置不影响组装的支撑件与螺旋泵壳之间的密封性。 该进气 口位于周边密封部件和涡轮机之间, 并且在侧向上, 直接通向马达支撑件外部和螺旋泵壳 内侧。
在径向方向上, 位于接收槽内侧的进气口的位置可以减小马达支撑件的径向尺 寸, 所述接收槽界限被划定在驱动马达接收内表面和对接面之间。
马达支撑件的构造, 尤其是用于接收螺旋泵壳对接面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更加 特别地是, 对接面的轮廓均为圆形或多边形构造。 再者, 对接面的轴向延伸均为规则的或不 规则的, 和 / 或通常朝向均为平行于或横穿于马达支撑件的延伸方向。该延伸方向以优选
的方式与驱动马达轴线平行或重合, 从而与涡轮机的旋转轴线平行或重合。
尤其是, 第一平面位于冷却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
根据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方案, 冷却孔道与供给斜面协同操作。 在这个结构下, 供 给斜面优选地在环形边缘上形成, 并随着远离环形边缘而倾斜以使其逐渐与冷却孔道的进 气口相连。
特别地, 供给斜面的深度从环形边缘处开始不断增加直至供给斜面与进气口的连 接处。特别地是, 进气口在对接面上形成。同样, 优选地, 进气口沿着轴向从密封部件一直 延伸到环形边缘。
根据实施例的各种相对应的可选方案, 由进气口限定的表面循着总平面延伸。所 述总平面相对于马达支撑件的方向平行地或横向地定向。 进气口这样的定位为马达支撑件 内部的冷却孔道的放置提供了自由度。该自由度可以有利于减少马达支撑件壁的厚度。在 所述壁上设有冷却孔道和 / 或为了更好的符合马达支撑件以使得以较低的成本通过铸模 完成制造。
由进气口划定的表面的构造可以是任意的, 尤其是为了适应所要求的空气热力学 性能从而捕获用于冷却驱动马达的有用冷却气流。通常的做法是, 进气口划分出一个设于 马达支撑件中且通向螺旋泵壳内侧的平面。
优选地, 在总平面上, 进气口通向马达支撑件侧翼外表面上, 尤其是通向对接面 上。 进气口有利地直接朝向螺旋泵壳内侧以便有利于接收驱动马达冷却用的气流进入冷却 孔道中。
根据各种可选方案, 周边密封部件由轴肩组成, 例如, 可设置成唇形或其他密封的 类似部件。螺旋泵壳与该轴肩相对, 适合于在螺旋泵壳上的电动风扇机组组装位置上获得 弹性支撑。密封部件在轴向上位于第一平面上。该第一平面位于冷却孔道的进气口与出气 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冷却孔道的设置, 使得进气口朝向涡轮机内侧, 并通向对接面。
本发明也适合于电动风扇机组, 此类电动风扇机组包括设置在如前所述的马达支 撑件的接收槽中的涡轮机的驱动马达和含有与该电动风扇机组组装在一起的螺旋泵壳的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优选地, 螺旋泵壳在内表面上包括导向斜面, 所述导向斜面适用于将从螺旋泵壳 内抽出的冷却气流导向马达支撑件中冷却孔道的进气口。
本装置中, 进气口直接朝向螺旋泵壳内侧, 并且可以将冷却气流导向冷却孔道中 而不引起马达支撑件轴向上的明显堵塞。
螺旋泵壳设有至少一个针对马达支撑件周边密封部件的轴向弹性支撑面。 轴向弹 性支撑在带有螺旋泵壳的电动风扇机组的组装作用下, 有可能导致周边密封部件的弹性变 形。例如, 在通过嵌合实现电动风扇机组与螺旋泵壳的组装的情况下, 尤其是通过 “四分之 一周” 式或 “卡口插” 式或类似方式的旋转嵌套情况下, 螺旋泵壳向周边密封部件施加轴向 压力, 会导致其变形。基于在电动风扇机组的周边密封部件和向螺旋泵壳上施加反向压力 的部件之间设置轴向弹性支撑, 在电动风扇机组和涡轮机之间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密封连接 模式。
为了产生气流并促进冷却气流的捕获, 进气部设置在螺旋泵壳中, 尤其是通过轴向关闭的壁。该壁罩着涡轮机且关闭螺旋泵壳。进气主要是指, 设置在涡轮机上用来从涡 轮机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外将空气引入涡轮机的进气。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出现在附图的描述部分。 该部分给出示例但不局限于 给出的示例。该示例可以用于补充对本发明的理解和示出实施例, 但同样也可以用于下述 定义 :
图 1 至图 3 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装备有电动风扇机组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 置的部分透视图。图 1 示出的是包含有已安装马达的马达支撑件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 装置的机壳。图 2 示出的是如图 1 所示的包含有马达支撑件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的机壳, 但该图中马达支撑件不带有驱动马达。图 3 示出的是如图 1 和 2 所示的加热、 通风 和 / 或空调装置的机壳, 但不带有由马达支撑件和驱动马达组成的电动风扇机组。
图 4 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马达支撑件的 透视图。
图 5 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图 6 示出的是图 5 的详细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至图 3 示出了用于装备机动车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的部分, 该装置 中安放了用于分担对气流 F 进行空气热力学处理的不同元件。所述气流 F 通过管道 3 在车 内分配。特别地,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可以安放蒸发器 ( 未在图中示出 )。该蒸发 器属于空调环路的一部分, 与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一起组成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 设备。此外,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可以安放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流经的加热散热器 ( 未在图中示出 )。另外,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也可以包括补充电散热器 ( 未在图 中示出 )。
在空调模式下, 气流 F 偏向散热器偏生出的通道中。在加热散热器和补充散热器 的下游, 空气管道 3 将空气分配到车舱内的出口 ( 未在图中示出 ), 借助受控的阀将空气分 配并混合 ( 未在图中示出 )。
如图 1 所示,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包括专用于产生气流 F 的电动风扇机组 4, 该气流 F 的空气热力学特性可在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中得到专门的修改。进气 部 34( 未在图 1 至 3 中示出而在图 5 中示出 ) 使外部气流和 / 或在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 装置 1 内循环的气流进入以产生要处理的气流 F。
气流 F 通过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导入。气流 F 通过管道 3 流向加热、 通风 和 / 或空调装置 1 中不同的组件, 以改变气流 F 的热力学特性、 然后分配到车舱里。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设备可装备有一个或多个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每个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均可与一个或若干个管道 3 相连。
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包括专用于容纳电动风扇机组 4 的机壳 8。机壳 8 的 至少一部分被设计成合适的形状以形成螺旋泵壳 5。优选地, 电动风扇机组 4 和螺旋泵壳 5 之间按轴向组装。此外, 螺旋泵壳 5 包括至少一个将气流 F 排放到螺旋泵壳外的出气口 6, 以通过管 道 3 引导气流穿过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流向空气热力学处理部件。
进气口 34 被设计为穿过关闭机壳 8 的壁。该壁没有在图 1 至 3 中所示的本发明 中示出, 以便于介绍机壳 8 的内部。
在图 1 中, 电动风扇机组 4 装配在螺旋泵壳 5 上。电动风扇机组 4 包括专用于通 过驱动轴 10 驱动涡轮机 25( 未在图 1 至 3 中示出 ) 转动的驱动马达 9。为了产生气流 F, 涡轮机 25 设置在螺旋泵壳 5 的内部。涡轮机 25 示出在图 5 中。
在图 1 中, 驱动轴 10 露出在驱动马达 9 之外以用来沿轴向接收涡轮机 25。驱动马 达 9 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中。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可选方案, 马达支撑件 11 可以支撑驱动马达 9 且可以用来将电 动风扇机组 4 安装到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的机壳 8 上, 特别是螺旋泵壳 5 的壁上。
在图 1 和图 2 中, 马达支撑件 11 包括圆柱形或其它类似形状的接收底座 7。该马 达支撑件 11 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内壁 12, 形成明显的内孔以沿轴向接收驱动马达 9。 尤其是, 驱动马达 9 的接收底座 7 由内表面 12 所限定。
此外, 马达支撑件 11 包括界定接收底座 7 上端的环形边缘 24。另外, 环形边缘 24 围绕马达支撑件 11 的接收底座 7 的开口。 最后, 马达支撑件 11 包括外壁。该外壁形成对接面 13 的至少一部分以便于将马 达支撑件 11 安装到机壳 9 上。更确切地讲, 对接面 13 用来在轴向上将电动风扇机组 4 和 螺旋泵壳 5 组装在一起。对接面 13 为马达支撑件 11 的外壁。该外壁与内壁 12 一起, 在径 向上, 限定了环形边缘 24 的边界。
优选地, 对接面 13 和内壁 12 基本上均为圆柱形。对接面 13 和内壁 12 的转轴相 互平行或重合, 内壁 12 包含在支撑对接面 13 的圆柱中。如此定义下, 对接面 13 的直径大 于内壁 12 的直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马达支撑件 11 整体上为圆柱结构。但需要明确的是, 马达支 撑件 11 可以是沿着轴向延伸的任意结构, 并在内壁 12 上包括适合于接收驱动马达 9 的部 件。驱动马达 9 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内部且在轴向上与径向上不可移动。
驱动马达 9 的冷却, 尤其是驱动马达 9 中通常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接收底座 7 深 处附近并包含电刷的一部分的冷却, 由螺旋泵壳 5 中冷却气流 Fr 的抽出来保证。
马达支撑件 11 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孔道 16。该孔道使得从螺旋泵壳 5 内部抽取冷 却气流 Fr, 并将其导向驱动马达 9 的底部, 以完成其冷却。
优选地,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有两个冷却孔道 16。特别地, 冷却孔道 16 的数量对应 驱动马达 9 电刷的数量。本发明不局限于为冷却驱动马达 9 而引导冷却气流 Fr 的冷却孔 道 16 的数量。根据另一种实施例, 冷却孔道 16 在径向上平均分布。
冷却孔道 16 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壁内。冷却孔道 16 在马达支撑件 11 的厚度中 基本上沿着轴向和径向延伸。这样, 冷却气流 Fr 通过由马达支撑件 11 壁的加固部件 32 构 成的冷却孔道 16 被导入接收底座 7 的深处。
图 3 为根据本发明所述装备有电动风扇机组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部分 透视图。该图示出了未加电动风扇机组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的机壳。
如图 3 所示, 为了方便冷却气流 Fr 进入冷却孔道 16, 螺旋泵壳 5 包括至少一个有
利于引导冷却气流 Fr 的导向斜面 17。该冷却气流 Fr 从螺旋泵壳 5 周围 ( 尤其是在一个高 气压的区域 ) 抽出, 并导入如图 4 所示的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中冷却孔道 16 的进气口 18。
冷却孔道 16 包括由形成槽的加固部件 32 构成的第一部分。该槽的截面基本为 U 形, 通过出气口 23 向马达支撑件 11 的接收底座 7 的内部开口。根据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 案, 加固部件 32 沿着径向延伸。
另外,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 每个冷却孔道 16 与供给斜面协同操作。该供给 斜面取决于环形边缘 24 的局部形变。供给斜面 15 位于环形边缘 24 上, 并随着远离环形边 缘倾斜, 以便于逐渐与冷却孔道 16 的进气口 18 相连接。供给斜面 15 组成了冷却气流 Fr 流动的导流面。同样, 供给斜面 15 的深度从环形边缘 24 开始逐渐增大, 直到进气口 18 处 供给斜面 15 与加固部件 32 相连接。
根据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 马达支撑件 11 不含有供给斜面 15, 而仅含有至少一 个冷却孔道 16。
然而, 根据电动风扇机组 4 或其在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中安装的几何约 束, 可行地, 冷却孔道 16 沿轴向和径向具有弯曲的形状。
本发明指出导向斜面 17 的数量倾向于与冷却孔道 16 的数量相等。但是, 可以考 虑导向斜面 17 的数量多于或小于冷却孔道 16 的数量, 以马达支撑件 11 经过调整的几何尺 寸为媒介, 将冷却气流 Fr 从导向斜面 17 导向冷却孔道 16。 有利地是, 导向斜面 17 横向位于螺旋泵壳 5 内部的内表面上。
图 4 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的马达支撑件 11 的透 视图。如图所示, 马达支撑件 11 的对接面 13 包括周边密封部件 19。如图 5 所示, 在电动风 扇机组 4 与螺旋泵壳 5 的轴向组装时, 该密封部件 19 对面的螺旋泵壳 5 的支撑面 20 受其 弹性支撑。有利地是, 周边密封部件 19 通过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对接面 13 周边的轴肩来 实现。
已提前考虑使螺旋泵壳 5 和电动风扇机组 4 协同操作的组装方法, 尤其是通过 旋转嵌合。该组装方法是使用至少一个凸出位于螺旋泵壳 5 上的凸缘 21, 该凸缘与装在 马达支撑件 11 的对接面 13 上的导轨 22 协同操作。这样一来, 旋转嵌合可以是 “卡口插
” 式。 优选地是, 螺旋泵壳 5 包括若干凸缘。 所述凸缘与位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对接面 13 上相同数量的导轨 22 协同操作。
组装后, 凸缘 21 和导轨 22 在螺旋泵壳 5 和马达支撑件 11 之间产生轴向的推力与 反推力。组装时, 在与支撑面 20 相对的周边密封部件 19 的形变作用下, 马达支撑件 11 和 螺旋泵壳 5 之间的轴向支撑是弹性的。为此, 有利地是, 周边密封部件 19 通过铸模集成在 马达支撑件 11 中。承受弹性支撑使得螺旋泵壳 5 与电动风扇机组 4 之间的密封得以实现。
图 5 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加热、 通风和 / 或空调装置 1 的部分示意图。图 6 为图 5 更具体的详细示图。
参照图 5, 根据本发明所述, 冷却孔道 16 的进气口 18 的具体位置, 在轴向上位于第 一平面 P1 和第二平面 P2 之间。所述第一平面 P1 包括周边密封部件 19, 所述第二平面 P2 该 处于涡轮机 25 的下底和环形边缘 24 之间。涡轮机 25 的下底相当于涡轮机 25 的冠部, 冠部的一个面指向驱动马达 9。另外, 第二平面 P2 包括涡轮机 25 的下底或环形边缘 24。此外, 第二平面 P2 可以 取如前所述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所有中间位置。
根据周边密封部件 19 和 / 或环形边缘 24 的形状和旋转 (évolution), 可以考虑周 边密封部件 19 并非全部包含于第一平面 P1 中, 和 / 或, 环形边缘 24 并非全部包含于第二 平面 P2 中。然而, 本发明也涵盖了周边密封部件 19 和 / 或环形边缘 24 在平面中不具有旋 转轮廓的实施例。
同样, 根据本发明所述, 第一平面 P1 至少部分包括周边密封部件 19, 而第二平面 P2 至少部分包括环形边缘 24。
优选地, 第一平面 P1 垂直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接收底座 7 的轴线 X-X, 且从周边密 封部件 19 的至少一点通过, 第二平面 P2 垂直于马达支撑件 11 的接收底座 7 的轴线 X-X, 且从环形边缘 24 的至少一点通过, 使得周边密封部件 19 和环形边缘 24 整体位于第一平面 P1 和第二平面 P2 之间的空间中。
最终, 第一平面 P1 和第二平面 P2 可以朝向任意方向, 使得第一平面 P1 和第二平 面 P2 不垂直于马达支撑面 11 的接收底座 7 的轴线 X-X。
根据径向方向, 冷却孔道 16 的进气口 18 的具体位置限定为, 马达支撑件 11 的内 表面 12 与马达支撑件 11 的对接面 13 之间, 其中, 所述马达支撑件 11 明确了驱动马达 9 的 接收槽 7。
这样的装置可确保螺旋泵壳 5 与电动风扇机组 4 之间密封结合的可靠性, 也可以 以某种方式将螺旋泵壳内抽出的冷却气流 Fr 通过优化的通道导入驱动马达 9 的冷却孔道 16。
而且, 减小制造误差精度, 尤其是角偏差, 可以减小通过铸模制造螺旋泵壳 5 和马 达支撑件 11 的成本。
如图 4 所示, 冷却孔道 16 的进气口 18 在侧面上通向对接面 13。冷却孔道 16 的进 气口 18 轴向地和成角度地在对接面 13 上展开。
更具体地是, 进气口 18 相对于涡轮机 25 下底从轴肩 19 处循着轴向延伸, 直到马 达支撑件 11 的环形边缘 24 处。
当冷却孔道 16 包含供给斜面 15 时, 进气口 18 在轴向上通向环形边缘 24。在此结 构中, 进气口 18 在环形边缘 24 上也径向地和成角度地展开。
同样, 相对于涡轮机 25, 螺旋泵壳 5 在其对面通过在涡轮机 25 下底的对立位置盖 住涡轮机 25 的关闭舱壁 33 来关闭。关闭舱壁 33 包括一个开口, 所述开口相对于涡轮机 25 构成了进气口 34。
有利地是, 进气口 34 包含于第三平面 P3 中, 以使马达支撑件 11 中冷却孔道 16 的 进气口 18 位于第一平面 P1 与第三平面 P3 之间。所述第一平面 P1 包含周边密封部件 19。 所述第三平面 P3 包含进气口 34。
明显地是, 本发明不局限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 它包括不同的改进, 不同的形状和 其他有关本发明的业内人士能够想到的方案, 以及前述不同实施例的所有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