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增加电采暖设备的散热面积,提高其电热转化率及热效率,使用方便,控制灵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及其构成的采暖系统。
所述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位于所述发热体另一侧的所述金属散热框架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保温绝热层为硬质发泡保温材料。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铆柱,所述铆柱穿过所述发热体伸至所述保温绝热层内。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铆柱位于所述保温绝热层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其中一个所述电源连接插头上连接有温控器和/或限温器。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设置有远红外辐射强化层。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
所述采暖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由前面所述的板式电取暖器组成,所述板式电取暖器至少有两个,所述板式电取暖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源连接插头,所述板式电取暖器之间并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面状电热材料制成的发热体,大大增加散热面积,且发热体的一侧为金属散热框架,另一侧为保温绝热层,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散热框架向外侧单向辐射热量,与传统的对流散热方式相比,能够大大提高电热转化率及热效率;两个或多个板式电取暖器之间采用互相并联连接,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板式电取暖器的数量,控制灵活;可以实现通过温控器控制,可以实现温度的自由调节,使用舒适,采暖精确;金属散热框架的外表面还可以采用波浪形,增加其辐射热量的有效面积;金属散热框架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远红外辐射强化层,增加电热远红外辐射转化率,降低电耗、增强采暖效果和增加环境舒适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2,发热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1,位于发热体2另一侧的金属散热框架1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3,金属散热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2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7。
保温绝热层3为硬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选择其它硬质隔热耐温阻燃发泡材料。
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个铆柱5,铆柱5穿过发热体2伸至保温绝热层3内。
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上连接有温控器6。
发热体2选择金属基、碳基或复合高分子基的面状电热材料,或恒电阻或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材料均可;发热体2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紧贴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通过金属散热框架1向外辐射热量,能够把采暖负荷的均匀功率平摊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整个平面上,实现低功率大面积采暖。
通过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铆柱5,加固强化板4固定在铆柱5上,在金属散热框架1内灌入作为保温绝热层3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后,由于铆柱5的另一端和加固强化板4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硬质发泡聚氨酯凝固后,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牢固的连接成一个整体,有效避免金属散热框架1变形,金属散热框架1和发热体2之间产生空隙,与保温绝热层3剥离;一旦金属散热框架1变形,取暖器的品相变丑,甚至无法使用;一旦金属散热框架1与发热体2之间产生空隙,将影响散热效果,甚至影响发热体2的寿命;一旦发热体2与保温绝热层3剥离,取暖器的整体强度大为降低,甚至导致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三方分体。可以根据金属散热框架1的大小及其他结构要求,在其内侧设置多个铆柱5,以确保将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紧密的连接起来、应力场均匀。
通过在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在灌入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凝固后,不仅能够使金属散热框架1、发热体2和保温绝热层3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作为保温绝热层3的硬质发泡聚氨酯灌入金属散热框架1内时,挤入到发热体2和加固强化板4之间的硬质发泡聚氨酯,在加固强化板4固定的前提下,硬质发泡聚氨酯推动发热体2向金属散热框架1一侧移动,从而使发热体2紧紧的贴靠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有效提高热效率。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通过温控器6连接到电源上,可以实现温度的智能调节,使用舒适,采暖精确。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2,发热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1,位于发热体2另一侧的金属散热框架1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3,金属散热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2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7。
保温绝热层3为硬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选择其它硬质隔热耐温阻燃发泡材料。
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个铆柱5,铆柱5穿过发热体2伸至保温绝热层3内。
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上连接有温控器6。
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设置有远红外辐射强化层8。
发热体2选择金属基、碳基或复合高分子基的面状电热材料,或恒电阻或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材料均可;发热体2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紧贴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通过金属散热框架1向外辐射热量,能够把采暖负荷的均匀功率平摊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整个平面上,实现低功率大面积采暖。
通过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设置远红外辐射强化层8,增加电热远红外辐射转化率,采暖时受热直接,热舒适性好。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板式电取暖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电取暖器,包括面状发热体2,发热体2的外侧设置有一侧开口的金属散热框架1,位于发热体2另一侧的金属散热框架1开口侧内填充有保温绝热层3,金属散热框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发热体2电连接的电源连接插头7。
保温绝热层3为硬质发泡聚氨酯,也可以选择其它硬质隔热耐温阻燃发泡材料。
金属散热框架1的内侧端面中心上设置有一个铆柱5,铆柱5穿过发热体2伸至保温绝热层3内。
铆柱5位于保温绝热层3内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加固强化板4。
右侧的电源连接插头7上连接有温控器6。
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
发热体2选择金属基、碳基或复合高分子基的面状电热材料,或恒电阻或具有自限温功能的材料均可;发热体2为薄片面状发热材料,紧贴到金属散热框架1上,通过金属散热框架1向外辐射热量,能够把采暖负荷的均匀功率平摊在金属散热框架1的整个平面上,实现低功率大面积采暖。
金属散热框架1的外侧端面为波浪形,增加有效散热面积,提高采暖效率。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暖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采暖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由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板式电取暖器组成的,板式电取暖器设置有四个,四个板式电取暖器之间互相并联连接。
可以根据采暖面积的大小和围护结构特点,选取合适数量的板式电取暖器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板式电取暖器通过电源连接插头7使两者的电路形成并联连接,然后将其中一个端部的板式电取暖器直接或通过温控器6连接到电源上即可,另一端的板式电取暖器空闲的电源连接插头7,为了用电安全,用一个与电源连接插头7形状相同的封头堵死即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加或减少板式电取暖器的数量,使用方便,控制灵活。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取暖器或由其组成的采暖系统,既可以固定在墙上、顶棚上使用,也可以放在桌面上或踏在脚下使用;既可以在普通地方使用,也可以在浴室等特殊地方使用;既可以选择带调温功能的单块单独使用,也可以把多块不同型号产品互相并联连接起来,再接入智能温控设备组成电采暖系统使用;既可以局部间歇式采暖,也可以整体连续式采暖。使用方式和地点不受限制,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低功率大面积远红外辐射采暖、按实际需要采暖、智能化控制采暖的融合,集便捷、高效、环保、节能、舒适和保健于一身,克服了传统电采暖设备功率集中、采暖效果差、成本高等不足,适合各区域整体采暖或局部采暖、各种住宅或公共建筑的主要或辅助供暖、工业建筑供暖及工业设备伴热等多个场合和领域的各种采暖或伴热需要,尤其适合各种岗亭哨所、移动建筑、简易建筑、特种建筑、无人执守场所等的冬季采暖或伴热,其在精确按需采暖方面的优势是其他采暖设备所无法比拟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