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4946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4946ACN101934946A21申请号200910151515022申请日20090629B65H18/10200601B65H18/26200601B65H23/26200601D04B37/0020060171申请人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72发明人陈世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代理人吴贵明54发明名称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57摘要一种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包括设于该卷布机的驱动机构、卷布杆、压布机构及调整机构,该卷布杆及该驱动机构设有相应的传动轮并于传动轮上跨设。
2、皮带,使驱动机构驱动卷布杆卷收布料,而该压布机构具有设于该卷布机的作动臂及设于该作动臂的压布杆,该压布杆具有未与布料接触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布料接触而被布料撑起的第二位置,使得该调整机构于该压布杆的第一位置受该作动臂压制以抵触该皮带而增加卷布杆卷布初始的动力,并于该压布杆的第二位置受该作动臂作动以脱离该皮带,而使布料受压布杆的主动控制以达到布料紧密度一致的效果,由此提升卷布品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CN101934946A1/1页21一种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以一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卷布机卷布,并调整卷布张力,其特征在于,包。
3、括有一卷布杆30,枢设于所述卷布机并以一第一传动单元100与所述驱动机构20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单元100具有分别设于所述驱动机构20及所述卷布杆30的两个传动轮101、102,以及跨于所述两个传动轮101、102上的皮带103,使所述驱动机构20通过所述两个传动轮101、102及所述皮带103驱动所述卷布杆30卷收布料90;一压布机构40,具有设于所述卷布机的作动臂41及设于所述作动臂41的压布杆42,所述压布杆42具有未与所述布料90接触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布料90接触而被所述布料90撑起的第二位置;一调整机构,包括一与所述作动臂41相触的制动件60、一对应于所述皮带103的压触件80。
4、及一设于所述制动件60与所述压触件80之间的连结单元70,所述制动件60于所述压布杆42的第一位置受所述作动臂41压制,而通过连结单元70连动所述压触件80抵触所述皮带103以增加卷布张力,并于所述压布杆42的第二位置受所述作动臂41作动,而通过所述连结单元70使所述压触件80脱离所述皮带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60枢设于所述卷布机,且一端为对应于所述作动臂41的作动端61,而另一端为接设所述连结单元70的组接端6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布机设有供所述制动件60穿置的组装孔63,且于所述组装孔63设置一组装。
5、架64以枢接所述制动件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触件80包含一枢设于所述卷布机的活动杆81,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活动杆81且对应于所述皮带103的压轮8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布机设有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卷布机及所述活动杆81的弹性组件83。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单元70包含一枢设于所述制动件60的连结块71,以及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连结块71及所述压触件80的拉绳7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块71进一步设有一连结钩72,所述连结钩72。
6、的一端勾住所述拉绳73,而另一端与所述连结块71螺接以调整所述拉绳73的拉力。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布机设有一供所述拉绳73跨接的辅助轮74。权利要求书CN101934946A1/4页3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脚高速卷布机在卷布初始时用以控制布匹卷收紧密度的张力调整架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针织机所编织完成的布料,由一卷布机卷收成捆,如中国台湾第M243472号专利申请所示,该专利申请披露一种卷布机导布轴杆改良结构,该卷布机具有两个侧机箱,且两个侧机箱中段内侧设有两个向上斜伸的导轨,可供一卷布。
7、杆两端分别置入,并于这两个导轨的下方横设有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第一导布轴及第二导布轴,该卷布机进行卷布时,第一、第二导布轴带动布料至卷布杆上卷收,且卷布过程中,卷布杆上布料渐增,而使卷布杆带动布料沿着导轨向上移动;然而,该卷布机使用时易产生下列缺陷0003一、由于卷布杆上整捆布料向下压制于第一、第二导布轴上,当卷布杆上布料越卷越多时,布料变重且对第一、第二导布轴的下压力变大,而使布料越来越紧,造成松紧度不一的现象。0004二、由于卷布杆仅嵌入导轨中,其连结效果较差,在进行卷布作业时,若卷布杆易于机台运作时被甩出而造成危险。0005三、该专利申请所能提供的蓄布量小,约20KG左右,造成染整不便,且。
8、产生多于废料。0006鉴于此,另有相关改进技术,如中国台湾第M303921号专利申请,以及本发明申请人申请并获核准的中国台湾第I296293号专利申请所示,这两个专利申请所披露的卷布机其共通之处在于,卷布机具有两个侧机箱,以及设于两个侧机箱之间的一卷布装置及一导布装置,并设置驱动装置通过皮带及皮带轮来带动卷布装置及导布装置运转,其中,该导布装置具有一支架臂以及一设于支架臂的辗布轴;卷布作业时,随着该卷布装置其卷布杆上的布料越卷越多,卷收的布料越厚而向上抵制该辗布轴,使其相互摩擦来带动该卷布轴转动收布,因此,在进行卷布作业时,该辗布轴皆以整体的重量持续压制于布料上,进而能避免布料越卷越紧的现象发。
9、生;但这两个专利申请仍有下列美中不足之处0007一、在卷布初始时,为了确保卷布轴可以卷紧布料,必须将带动卷布轴的皮带及皮带轮逼紧,使卷布轴具有较大的卷动力来卷紧布料,但是,皮带及皮带轮在运转时,长时间处于迫紧状态下,皮带容易发生磨损,导致皮带的使用寿命过短,而需经常更换皮带,将增加维修成本及时间,不符合经济效益。0008二、承上,长久使用下皮带因处于迫紧状态而产生磨损后,将造成皮带与皮带轮之间摩擦力不足而容易发生打滑的现象,导致卷布轴起始卷布力不足,因此,造成卷布轴上的布料太松且易于卷布机高速运转时发生偏移,当布料越卷越厚时将随机台的运转而偏移到卷布轴的一侧,使机台无法维持平衡而产生卷布异常,。
10、最后造成机台运转中止。说明书CN101934946A2/4页4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以便提供卷布杆卷布初始时充足的卷布力,而使卷布初始时布料较紧且可稳定卷绕于卷布杆上而不会产生偏移。0010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其包括有设置于该卷布机的一驱动机构、一卷布杆、一压布机构及一调整机构,其中,该卷布杆以一第一传动单元与该驱动机构相连接,且该第一传动单元具有分别设于该驱动机构及该卷布杆的两个传动轮,以及跨于这两个传动轮上的皮带,使驱动机构通过两个传动轮及皮带驱动卷布杆卷收布料;而该压布机构具有设于该卷布机的作动臂及设于该作动臂的压布杆,该压布杆具。
11、有未与布料接触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布料接触而被布料撑起的第二位置;另外,该调整机构包括一与该作动臂相触的制动件、一对应于该皮带的压触件及一设于该制动件与该压触件之间的连结单元,使得该制动件于该压布杆的第一位置受该作动臂压制,而通过连结单元连动该压触件抵触该皮带以增加卷布张力,并于该压布杆的第二位置受该作动臂作动,而通过该连结单元使该压触件脱离该皮带,以降低皮带磨损而增加皮带寿命。0011如此一来,布料可稳定卷收而不产生偏移,且卷收后的布料紧密度一致,使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提升布料卷收的品质。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一。0013图2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二。001。
12、4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0015图41至图42为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一。0016图51至图52为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二。0017图61至图62为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0018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0019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卷布机张力调整架构,该卷布机包括有两个侧箱10,这两个侧箱10之间由下而上设置一驱动机构20、一卷布杆30、一压布机构40及一送布机构50,且侧箱10在驱动机构20与压布机构40之间还设有一调整机构,本发明进行卷布时,主要通过该调整机构受该压布机构40的作动来调整该卷布杆30的卷布张力;其中,该驱动机构20设置于两。
13、个侧箱10间靠近底部的位置,并从内部延伸出一轴杆21,且该轴杆21的两端分别贯穿至两个侧箱10的内部;该卷布杆30设置于两个侧箱10间靠近中央的位置,并以设于其一侧箱10的第一传动单元100与该驱动机构20相连接,且该第一传动单元100具有分别设于该卷布杆30及该驱动机构20轴杆21的两个传动轮101、102,以及跨于这两个传动轮101、102上的皮带103,使该驱动机构20通过两个传动轮101、102及皮带103驱动卷布杆30卷收布料。0020另外,该压布机构40包含分别枢设于两个侧箱10的两个作动臂41以及一设置于两个作动臂41之间的压布杆42,该压布杆42上设有一用以压制布料的摩擦部43。
14、,且该压布杆42通过一第二传动单元200、一第三传动单元300及一第四传动单元400而被该驱动说明书CN101934946A3/4页5机构20驱动;而该送布机构50配置于两个侧箱10间的顶部,且包含枢设于两个侧箱10的一主滚动杆51及两个副滚动杆52、53,该主滚动杆51及两个副滚动杆52、53通过第二传动单元200、第三传动单元300而被该驱动机构20驱动;其中,该第二传动单元200及该第三传动单元300相对于第一传动单元100配置于另一侧箱10内,且第四传动单元400配置于邻近于此侧箱10的作动臂41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第二传动单元200由四个传动轮201、202、203、204及一皮。
15、带205构成,传动轮201设于轴杆21的另一端,传动轮202枢接于轴杆21旁并与轴杆21上的传动轮201啮合,传动轮203与传动轮202同轴配置,而传动轮204则枢设于侧箱10内部高于卷布杆30的位置,且皮带205绕设于传动轮203、204。而第三传动单元300由两个传动轮301、302及一皮带303构成,传动轮301枢接于作动臂41的一端,传动轮302与主滚动杆51的一端枢接,而皮带303绕设于两个传动轮301、302以及第二传动单元200的传动轮204,通过此设计使第三传动单元300可受第二传动单元200的连动。此外,第四传动单元400由两个传动轮401、402及一皮带403构成,传动轮4。
16、01枢设于作动臂41对应于第三传动单元300的传动轮301的一端,而传动轮402枢设于作动臂41对应于压布杆42的一端,且皮带403绕设于两个传动轮401、402之间,通过此设计使第四传动单元400可受第三传动单元300的连动,以带动压布杆42转动。0021另外结合图3所示,该调整机构设置于第一传动单元100所在的侧箱10,并包括一枢设于侧箱10并对应于作动臂41的制动件60、一对应于该皮带103的压触件80,以及一设于该制动件60与该压触件80之间以连接该制动件60及该压触件80的连结单元70,其中,该侧箱10设有一组装孔63以供该制动件60插置,并于该组装孔63外设置一组装架64以枢设该制。
17、动件60,且该制动件60的一端为对应于该作动臂41的作动端61,而另一端为接设该连结单元70的组接端62;该压触件80包含一枢设该侧箱10的活动杆81以及一设置于该活动杆81且对应于皮带103的压轮82,并设置一弹性组件83使该弹性组件83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侧箱10及该压触件80的活动杆81;而该连结单元70包含一枢设于该制动件60的连结块71以及一拉绳73,该拉绳73两端连接该连结块71及该压触件80的活动杆81,该连结块71进一步设有一连结钩72,该连结钩72的一端勾住该拉绳73,而另一端与该连结块71螺接以调整该连结钩72的高度而控制该拉绳73的拉力,且该卷布机设有一供该拉绳73跨接的辅助。
18、轮74,使该拉绳73通过该辅助轮74改变方向而拉动该压触件80。0022操作时,布料90由送布机构50的主滚动杆51及副滚动杆52、53引导至该卷布杆30,且卷布初始时,该压布杆42尚未与布料90接触而位于第一位置如图41所示,且该制动件60于该压布杆42的第一位置受该作动臂41压制,使其作动端61被下压而组接端62升起如图51所示,并通过连结单元70的连结块71及拉绳73拉动该活动杆81及该弹性组件83,以连动该压轮82抵触该皮带103如图61所示,使皮带103抵紧传动轮101、102而不发生打滑的现象,以增加卷布杆30的转速并提高卷布张力,使布料90得以稳定地卷收于该卷布杆30上。0023。
19、随着操作时间的增加,卷布杆30上布料90的卷收量增加,而使该压布杆42与布料90接触并被布料90向上撑起至第二位置如图42所示,且该制动件60受该作动臂41升起作动,使其作动端61上升而组接端62下降如图52所示,并通过该连结单元70的连结块71及拉绳73松放该活动杆81,使该弹性组件83以其弹力将该活动杆81拉回而使该压轮82脱离该皮带103如图62所示,因此,若卷布杆30与压布杆42转速不同时,说明书CN101934946A4/4页6卷布杆30的皮带103与传动轮101、102将发生打滑,使布料90的卷收主要受该压布杆42控制,使得卷收的布料90紧密度可一致。0024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通。
20、过该调整机构的制动件60于卷布初始时受作动臂41在第一位置的压制,而拉动该连结单元70使该压触件80压触第一传动单元100的皮带103,以提升该卷布杆30初始的卷收力,使布料90于卷布初始可稳定地卷收于该卷布杆30,且于卷布机旋转卷布中,该卷布杆30上的布料90不会发生偏移;再者,卷布过程中布料90达到一定的卷收量后,该作动臂41被布料90撑起至第二位置,使该制动件60受作动臂41作动而以连结单元70使压触件80脱离皮带103,不但降低皮带磨损而增加皮带寿命,且此时卷布杆30同时被放松,让布料90由压布杆42主动控制而卷布杆30辅助控制,使卷收后的布料90其紧密度一致。0025经由上述可知,本。
21、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提升布料卷收的品质。0026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说明书CN101934946A1/9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2/9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3/9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4/9页10图41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5/9页11图42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6/9页12图51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7/9页13图52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8/9页14图61说明书附图CN101934946A9/9页15图62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