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478403.1
2015.08.06
CN105134655A
2015.12.09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04D 29/42申请公布日:201512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42申请日:20150806|||公开
F04D29/42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徐思友; 张俊跃; 佟鼎; 张继忠; 辛鸿; 赵力明; 宋志伟; 郝晓静
300400天津市北辰区永进道96号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马倩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蜗壳体,所述蜗壳体内部设有水滴形的控制体,所述控制体把蜗壳体内部的流道分离为双流道。本发明所述的压气机蜗壳结构,通过控制体把蜗壳体内部流道分离为双流道结构,保证了后级叶轮的进气均匀性。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2)的蜗壳体(5),所述蜗壳体(5)内部设有水滴形的控制体(3),所述控制体(3)把蜗壳体内部的流道分离为双流道(4)。
说明书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转速的提高,增压压比不断提高,势必提高叶轮进气口的相对马赫数,使得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为跨声速流动。复杂的跨声速激波、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旋涡分离流动等现象,导致离心压气机稳定性急剧下降,增压器可用的流量范围变窄,使得柴油机与增压器的最佳匹配越来越困难,因此提出一种宽流量范围的增压技术,即采用双面叶轮增压技术,及双级进气结构。 但在该项技术中,由于轴承跨距和增压器结构布置限制,后级叶轮为180度转弯进气,转弯进气结构带来了入口流动的复杂性,使得入口流动分布不均匀,如何使得入口进气条件变得更加均匀,即如何控制后级叶轮进气畸变,达到提高压气机气动性能是一项关键技术,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宽流量范围增压技术的压气机蜗壳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以控制后级叶轮进气畸变,保证气体在压气机进气口及蜗壳内部流动均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蜗壳体,所述蜗壳体内部设有水滴形的控制体,所述控制体把蜗壳体内部的流道分离为双流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压气机蜗壳结构,通过控制体把蜗壳体 内部流道分离为双流道结构,保证了后级叶轮的进气均匀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口,2-出气口,3-控制体,4-双流道,5-蜗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包括带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2的蜗壳体5,所述蜗壳体5内部设有水滴形的控制体3,所述控制体3把蜗壳体5内部的流道分离为双流道4结构,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保证了进气口流速分布的均匀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气机蜗壳结构,包括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蜗壳体,所述蜗壳体内部设有水滴形的控制体,所述控制体把蜗壳体内部的流道分离为双流道。本发明所述的压气机蜗壳结构,通过控制体把蜗壳体内部流道分离为双流道结构,保证了后级叶轮的进气均匀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