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574764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0841.0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号:

CN105131586A

公开日:

2015.12.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L 77/02申请公布日:201512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77/02申请日:20140625|||公开

IPC分类号:

C08L77/02; C08L67/02; C08K3/22; C08J3/22; D01F6/90; D01F6/62; D01F1/10; D03D15/00; D01F8/12; D01F8/14; D01D5/34; D01D5/253; D01D5/24

主分类号:

C08L77/02

申请人: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有志; 张琪咏; 李冠谕; 洪子景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

优先权:

103118968 2014.05.30 TW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代理人:

程伟; 王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所述吸光蓄热母粒是由熔融挤出一含有一吸光蓄热粉体及一第一聚合物的混合物所制得,其中,该吸光蓄热粉体具有吸收波长介于0.7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以及在波长介于2至22微米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不小于0.85的特性。据此,本发明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成的制品,如:吸光蓄热膜、板或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自体远红外线放射率,因此除了能通过吸收太阳光而有效蓄热以外,还可放射出远红外线,能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光蓄热母粒,其是由熔融挤出一吸光蓄热粉体及一第一聚合物的混合物所制得;
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粉体具有吸收波长介于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的特性;以及,在波长介于2微米至22微米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不小于0.85的特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粉体包含一选自:
1)掺锑、氟或其组合的氧化锡;
2)包覆有掺锑、氟或其组合的氧化锡的二氧化钛粉体;以及
3)前述1)~2)的组合
所组成的群组的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其中以所述吸光蓄热母粒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为5重量百分比至40重量百分比。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其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10纳米至1微米之间。

6.  一种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其是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与一第二聚合物所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其为一吸光蓄热板、一吸光蓄热膜或一吸光蓄热纤维。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其中所述第 二聚合物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其组合。

9.  一种吸光蓄热纤维的制法,其步骤包含:
拌合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与一第二聚合物,以获得一拌合物;以及
熔融纺丝所述拌合物制得吸光蓄热纤维;
其中,以所述吸光蓄热纤维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吸光蓄热纤维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蓄热纤维的制法,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其组合。

说明书

说明书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光蓄热母粒,特别涉及一种除了能通过吸收太阳光而有效蓄热以外,还可放射远红外线的吸光蓄热组成物。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以及由所述吸光蓄热母粒所制得的纤维的制法。
背景技术
为能达到保暖效果又不因增加衣服厚重而影响舒适性,现有技术在纤维中添加远红外线放射材料来增加保暖效果。
英国专利公告号第2303375A号申请使用氧化锆、硅酸锆、二氧化硅作为远红外线放射材料;中国专利公告号第1558007号申请则使用竹碳作为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含有氧化锆、硅酸锆、二氧化硅及竹炭的纤维虽然能放射出远红外线,但其吸收热能效果不佳,必须与人体紧贴才能吸收人体热能,以放出远红外线并被人体吸收,因此,其保暖效果有限。
有鉴于此,纺织业便研究如何有效吸热,因此利用太阳光吸收材料变成为新的解决途径,日本专利特开平第1-132816号申请使用碳化锆、氧化锑、氧化锡作为太阳光吸收材料,可吸收太阳光里的近红外线,不过虽然含有碳化锆、氧化锑、氧化锡的纤维能吸收太阳光并蓄热,但碳化锆、氧化锑、氧化锡的远红外线放射效率不佳,因而使其保暖效果有限,且在无阳光或阳光微弱的室内环境就不具有吸光蓄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了能通过吸收太阳光而有效蓄热以外,还可放射远红外线的吸光蓄热母粒,可同时应用于室内及户外蓄热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吸光蓄热母粒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纤维的制法。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使该吸光蓄热母粒由熔融挤出一含有一吸光蓄热粉体及一第一聚合物的混合物所制得;其中,该吸光蓄热粉体具有吸收波长介于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的特性;以及,在波长介于2微米至22微米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不小于0.85的特性。
优选地,该吸光蓄热粉体选自下列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掺锑、氟或其组合的氧化锡、包覆有掺锑、氟或其组合的氧化锡的二氧化钛粉体、或上述组合。
优选地,以吸光蓄热母粒的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为5重量百分比至40重量百分比。
优选地,该第一聚合物包括聚酰胺(polyamid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酯(polyester)或其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聚合物为聚酰胺6(polyamide6)。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聚合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优选地,该吸光蓄热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10纳米至1微米之间。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使该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由如前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成。
优选地,该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为吸光蓄热板、吸光蓄热膜或吸光蓄热纤维。
优选地,该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垂直的断面呈圆形、中空形、芯鞘形、四边形、X形或Y形。
依据本发明的吸光蓄热母粒的制品,该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呈“芯鞘形”,是指该断面具有一芯层及一外层,外层环绕形成于该芯层的周围。
优选地,该芯层是由该吸光蓄热母粒所构成,该外层是由该第二聚合物所构成,该吸光蓄热粉体散布于该芯层中。
优选地,该外层是由该吸光蓄热母粒所构成,该芯层是由该第二聚合物所构成,该吸光蓄热粉体散布于该外层中。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使该吸光蓄热纤维的制法的步骤包含:拌合如前所述的吸光蓄热母粒与一第二聚合物,以获得一拌合物;以及熔融纺丝该混合物制得吸光蓄热纤维;其中,优选地,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为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
优选地,该第二聚合物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其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聚合物为聚酰胺6。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聚合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综上所述,通过具有吸收近红外线并放射远红外线;以及在波长介于2微米至22微米的远红外线放射率大于0.87的特性的吸光蓄热粉体,本发明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成的制品,例如吸光蓄热纤维及其所制得的布料,具有良好的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能够通过吸收太阳光而有效蓄热并放射远红外线,进而可达到良好的保暖效果并能可同时应用于室内及户外蓄热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2为实施例9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3为实施例10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4为实施例11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5为实施例12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6为实施例13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7为实施例14的吸光蓄热纤维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图。
图8为实施例1及比较例2的吸光蓄热粉体的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线光谱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吸光蓄热纤维
11A、11B芯层
12A、12B外层
20、20A吸光蓄热粉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吸光蓄热母粒制作>
将一吸光蓄热粉体、一分散剂与一第一聚合物利用高速混合机充分拌匀后,使一双轴挤出机在220℃至250℃的温度下将拌匀后的该吸光蓄热粉体、该分散剂与该第一聚合物共混挤出,制得一吸光蓄热母粒。
在本实施例中,该吸光蓄热粉体采购自美国英佛曼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InframatAdvancedMaterialsCo.,Ltd.)的掺锑氧化锡粉体,该掺锑氧化锡粉体中锑与锡的比例为1:9,该掺锑氧化锡粉体的二次粒径(secondaryparticlesize)介于40纳米至100纳米之间,该掺锑氧化锡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94,且该掺锑氧化锡粉体具有可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的特性。另外,该分散剂为购自于美国辛格玛艾瑞契有限公司(Sigma-AldrichCo.LLC)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该第一聚合物为购自于力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LiPengEnterpriseCo.,Ltd.)的聚酰胺6树脂(polyamide6resin,PA6resin),该掺锑氧化锡粉体、分散剂与第一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0.1:8.9,亦即以该吸光蓄热母粒的总重量为基准,该掺锑氧化锡粉体的含量为10重量百分比。
<吸光蓄热纤维制作>
将所制得的吸光蓄热母粒与一第二聚合物以1:9的重量比拌合获得一拌合物;以挤出机在240℃的温度下将拌合物挤出,制得细丝;使卷取机以3500公尺/分钟的卷速卷取细丝,得到110丹尼/48根细丝(110denier/48filaments,110D/48F)的局部配向丝,再以摩擦式延伸假捻机将该局部配向丝制为70D/48F的吸光蓄热纤维。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聚合物为聚酰胺6树脂,且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含有1重量百分比的吸光蓄热粉体。
请参阅图1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呈圆形,且该吸光蓄热粉体20散布于该吸光蓄热纤维10中。
<吸光蓄热布料制作>
以针织布机将该吸光蓄热纤维织成吸光蓄热布料。在本实施例中,该布料是由该吸光蓄热纤维所构成。
实施例2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如下。
在吸光蓄热母粒制作中,该吸光蓄热粉体、该分散剂与该第一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0.1:18.9,以该吸光蓄热母粒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为5重量百分比。
在吸光蓄热纤维制作中,该吸光蓄热母粒与该第二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4,且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含有1重量百分比的吸光蓄热粉体。
实施例3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如下。
在吸光蓄热母粒制作中,该吸光蓄热粉体、该分散剂与该第一聚合物的重量比为4:0.4:5.6,以该吸光蓄热母粒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为40重量百分比。
在吸光蓄热纤维制作中,该吸光蓄热母粒与该第二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39,且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含有1重量百分比的吸光蓄热粉体。
实施例4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如下。
在吸光蓄热纤维制作中,该吸光蓄热母粒与该第二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90,且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含有0.1重量百分比的吸光蓄热粉体。
实施例5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如下。
在吸光蓄热纤维制作中,该吸光蓄热母粒与该第二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且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含有5重量百分比的吸光蓄热粉体。
实施例6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如下。
在吸光蓄热母粒制作中,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日本石原株式会社(IshiharaSangyoKaisha,Ltd.)的包覆掺锑氧化锡的二氧化钛。该吸光蓄热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87,且该吸光蓄热粉体具有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的特性。该包覆掺锑氧化锡的二氧化钛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800纳米至900纳米之间。
实施例7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如下所述。
在吸光蓄热母粒制作中,该双轴挤出机在250℃至280℃的温度下将该吸光蓄热粉体、该分散剂与该第一聚合物共混挤出,制得该吸光蓄热母粒。其中,该第一聚合物为采购自于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FarEasternNewCenturyCorp.)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树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resin,PETresin),且该吸光蓄热粉体粉体、分散剂与第一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0.1:8.9。
在吸光蓄热纤维制作中,将所制得的吸光蓄热母粒与该第二聚合物以1:9的重量比拌合获得该拌合物,该第二聚合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树脂。该挤出机在285℃的温度下将该拌合物挤出,制得细丝;该卷取机以3200公尺/分钟的卷速卷取细丝,得到125D/72F的局部配向丝;最后,以该摩擦式延伸假捻机将该局部配向丝制为75D/72F的吸光蓄热纤维。其中,以该吸光蓄热纤维的总重量为基准,该吸光蓄热纤维含有1重量百分比的该吸光蓄热粉体。
实施例8吸光蓄热母粒、纤维及布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英国凯林沃克有限公司(Keeling&WalkerLtd.)的掺氟氧化锡(fluorine-dopedtinoxide,FTO),该掺氟氧化锡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100纳米至150纳米之间。该掺氟氧化锡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92,且该掺氟氧化锡粉体具有可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的功能。
实施例9吸光蓄热纤维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纤维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2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A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具有一芯层11A及一外层12A,该外层12A环绕成形于该芯层11A的周围,即该吸光蓄热纤维10A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为芯鞘形。在本实施例中,该芯层11A是由该吸光蓄热母粒所构成,该外层12A是由该第二聚合物所构成。其中,该吸光蓄热粉体20A散布于该芯层11A中,即该断面的中央位置。
实施例10吸光蓄热纤维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吸光蓄热纤维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3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B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的芯层11B是由该第二聚合物所构成,该外层12B是由该吸光蓄热母粒所构成。该吸光蓄热粉体20B散布于该外层12B中,即该断面的外围位置。
实施例11吸光蓄热纤维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纤维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4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C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呈环形,又称为中空形。
实施例12吸光蓄热纤维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纤维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5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D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呈四边形,具体而言,该断面呈长方形。
实施例13吸光蓄热纤维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纤维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6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E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呈Y形。
实施例14吸光蓄热纤维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纤维类似。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7所示,该吸光蓄热纤维10F与其长轴方向垂直的断面呈X形。
比较例1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 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宗洋企业有限公司的碳化锆(zirconiumcarbide),该碳化锆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800纳米至950纳米之间。该碳化锆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86,且该碳化锆粉体能吸收波长为1.2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
比较例2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宗洋企业有限公司的氧化锡(tinoxide),该氧化锡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300纳米至500纳米之间。该氧化锡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86,且该氧化锡粉体能吸收波长为1.2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
比较例3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美国辛格玛艾瑞契有限公司的氧化锆(zirconiumoxide),该氧化锆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800纳米至900纳米之间。该氧化锆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93,且该氧化锆粉体未能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
比较例4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1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宗洋企业有限公司的麦饭石粉体(porphyriticandesite),该麦饭石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800纳米至1000纳米之间。该麦饭石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91,且该麦饭石粉体未能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
比较例5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7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7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使用比较例1的碳化锆粉体。
比较例6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7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7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JiangshanLuyiBambooCharcoalCo.,Ltd.的竹碳(bamboocarbon)粉体,该竹碳的二次粒径介于30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该竹碳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93,且该竹碳粉体未能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
比较例7
本比较例与实施例7类似。本比较例不同于实施例7之处在于:该吸光蓄热粉体为购自于美国辛格玛艾瑞契有限公司的氧化铝(aluminiumoxide)粉体,该氧化铝粉体的二次粒径介于800纳米至900纳米之间。该氧化铝粉体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为0.94,且该氧化铝粉体未能吸收波长为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
测试例1温升性
使功率为500瓦(Watt)的卤素灯与布料的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00公分,并且使该卤素灯投射出的光线与布料的表面的夹角为45度。使该卤素灯照射布料的表面持续10分钟,以热显像仪(购自NECCorporation,型号ThermoTracerTH9100MR/WR)测量布料的表面温度。温升性以测试布料与基准布料之间的表面温度差异(ΔT1)表示。具有较高ΔT1的测试布料具有较佳的温升性。相比于具有较差温升性的测试布料而言,具有较佳温升性的测试布料较适用于内着。
其中,当测试布料为实施例1至6与比较例1至4的吸光蓄热布料时,基准布料为纯聚酰胺6布料。测试布料为实施例7及8与比较例5至8的吸光蓄热布料时,基准布料为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布料。本测试例的结果示于表1至4中。
测试例2吸收太阳光特性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布料放置于距太阳光模拟器(购自AllRealTechnologyCo.Ltd.,型号APOLLOSolarSimulator)12公尺的位置,使太阳光模拟器照射于所述吸光蓄热布料表面的能量为500瓦特/平方公尺的照度,持续照射所述吸光蓄热布料10分钟,并以热显像仪测量所述吸光蓄热布料照射前后的表面温度。吸收太阳光特性以受太阳光模拟器照射前后的表面温度差异(ΔT2)表示,具有较高ΔT2的布料具有较佳的吸收太阳光特性。其中,ΔT2作为判断布料是否具有良好的户外蓄热保暖性的依据,具有较高ΔT2的布料表示其具有较佳的户外蓄热保暖性。因此,具有较佳的吸收太阳光特性的布料亦具有较佳的户外蓄热保暖性。本测试例的结果示于表1至及表4中。
测试例3远红外线放射率
以购自美国布鲁克公司(BrukerCo.)且型号为VERTEX70的远 红外线光谱仪测量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布料在25℃的远红外线放射率。本测试例的结果示于表1至及表4中。其中,远红外线的波长介于2微米至22微米之间。
测试例4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线吸收光谱图
将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粉体与溴化钾粉体充分混合后,再以玛瑙研钵磨成细粉,该细粉经压锭机压锭后,制得一试片。以UV-Vis光谱仪(购自Hitachi,型号U-4100)中,测量该试片于波长介于300纳米至2000纳米之间的吸收光谱,得到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粉体的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线的吸收光谱图。
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测量比较例2的吸光蓄热粉体的近红外线吸收光谱图。本测试例的结果示于图8。
表1:实施例1至3的吸光蓄热粉体的种类、吸光蓄热母粒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吸光蓄热纤维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与吸光蓄热布料的温升性、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

由表1可知,实施例1至3的吸光蓄热粉体均为掺锑氧化锡粉体,由具有不同含量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得的具有相同含量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吸光蓄热纤维及布料,表现出同等的温升性、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特性。
表2:实施例1、4及5的吸光蓄热粉体的种类、吸光蓄热母粒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吸光蓄热纤维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与吸光蓄热布料的温升性、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


由表2可知,实施例1、4及5的吸光蓄热粉体均为掺锑氧化锡粉体,随吸光蓄热纤维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增加,所制得的吸光蓄热布料的温升性、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亦会增加。
表3:实施例1、6及比较例1至4的吸光蓄热粉体的种类、吸光蓄热母粒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吸光蓄热纤维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与吸光蓄热布料的温升性、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

由表3可知,使用掺锑氧化锡及包覆掺锑氧化锡的二氧化钛添加于纤维中,可使实施例1及6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得的吸光蓄热布料具有优于比较例1至4的温升性及吸收太阳光特性(户外蓄热保暖性)。其中,比较例1及2的最佳温升来源为吸收太阳光,比较例3及4的最佳温升来源为远红外线放射,实施例1及6的温升来源可为太阳光或远红外线。
请参阅图8,由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吸收光谱可知,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粉体(即掺锑氧化锡粉体)在波长700纳米以上即有明显的吸收,反观比较例2的吸光蓄热粉体(即氧化锡粉体)在波长为1200纳米以上才有吸收,且比较例2的吸光蓄热粉体在波长为700纳米以上的吸收度低于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粉体。显示相比于比较例2的吸 光蓄热粉体而言,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粉体在波长为700纳米以上即具有明显的吸收。
综合表3及图8的结果,可推知通过在波长700纳米以上即有明显的吸收的吸光蓄热粉体的使用,实施例1的吸光蓄热布料能具有优于比较例1的户外吸光发热性(ΔT2)。
表4:实施例7、8及比较例5至7的吸光蓄热粉体的种类、吸光蓄热纤维中所含有的吸光蓄热粉体的含量与吸光蓄热布料的温升性、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

由表4可知,使用掺锑氧化锡及包覆掺锑氧化锡的二氧化钛作为吸光蓄热粉体,可使实施例7及8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得的吸光蓄热布料具有优于比较例5至7的温升性及吸收太阳光特性(户外蓄热保暖性)。其中,比较例5的最佳温升来源为吸收太阳光,比较例6及7的最佳温升来源为远红外线放射,实施例7及8的温升来源可为太阳光或远红外线。
基于上述,通过选用掺锑氧化锡、包覆掺锑氧化锡的二氧化钛及掺氟氧化锡等能吸收波长介于0.7微米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及在波长介于2至22微米之间具有远红外线放射率不小于0.85的特性的材料作为吸光蓄热粉体,将实施例1至8的吸光蓄热母粒经熔融纺丝制成吸光蓄热纤维,该吸光蓄热纤维织成的吸光蓄热布料兼具有良好的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远红外线放射率,显示该吸光蓄热纤维可同时适合作为室内及户外的保暖材料。

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光蓄热母粒、其制品及其制品的制法,所述吸光蓄热母粒是由熔融挤出一含有一吸光蓄热粉体及一第一聚合物的混合物所制得,其中,该吸光蓄热粉体具有吸收波长介于0.7至2微米的近红外线;以及在波长介于2至22微米的远红外线放射率不小于0.85的特性。据此,本发明的吸光蓄热母粒所制成的制品,如:吸光蓄热膜、板或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收太阳光特性及自体远红外线放射率,因此除了能通过吸收太阳光而有效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