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指示壳体构造.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740627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0574.X

申请日:

2009.02.26

公开号:

CN101820732A

公开日:

2010.09.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5K 5/00申请日:20090226授权公告日:20120411终止日期:201302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5/00申请日:20090226|||公开

IPC分类号:

H05K5/00; G09F13/20; G21H3/02

主分类号:

H05K5/00

申请人: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佳昌; 杨璨辉; 黄成良

地址:

52830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熹涌伦兴中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其中,光指示壳体构造利用放射性发光材料中之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Beta Rays,β-ray)。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放射性发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而光线会经由壳身之透光部射出,使光指示壳体在光线不足之情况下形成发光状态。并藉由具自发光性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应用于电子装置,在不必耗费额外电力之条件下,解决在光线不足之场所中无法以肉眼辨识标的之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指示壳体,其特征是包括有: 一壳身,该壳身包括有一本体及一设置于该本体之储料室,该本体至少具有一对应于该储料室之透光部;以及 一放射性发光材料,具有自发旋旋光性,该放射性发光材料设置于该储料室中产生光线自该透光部射出,其中该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一放射性元素以及一荧光材料,该光线是通过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而产生, 并且该本体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
2: 一种光指示壳体,其特征是包括有: 一壳身,该壳身包括有一本体及至少具有一连接于该本体之储料管,且该本体至少具有一对应于该储料管之透光部;以及 一放射性发光材料,具有自发旋旋光性,该放射性发光材料设置于该储料管中产生光线自该透光部射出,其中该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一放射性元素以及一荧光材料,该光线是通过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而产生, 并且该本体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该储料管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并具有可透光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光指示壳体,其特征是,更包括: 一反光部,该反光部可置于该壳身之内部或外部,且该反光部能将该储料管中所产生之光线,反射至该透光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光指示壳体,其特征是,该反光部包括至少一个凹凸反射面。

说明书


光指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指示壳体,且特别是一种具自发旋旋光性之光指示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持续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装置集合包括信息撷取、文书处理,以及视听娱乐之功能,不论是商业用途或是娱乐用途上,都适用于各种公众或私人场合。举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行动电话、MP3拨放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液晶电视、桌上型计算机,以及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皆拥有输入装置及标示,以期使用者能够方便输入指令、开关操作,以及连接其它装置。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由于主机、屏幕,及输入装置...等整合于一体,因此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能方便使用笔记型计算机输入装置,以操纵笔记型计算机。然而,在光线不足之情况下,使用者因无法以肉眼辨识笔记型计算机上之标示,进而增加使用者操纵笔记型计算机的难度。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笔记型计算机键盘的照明能力,遂在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中增加可发光层,并利用电力使可发光层产生光线,从笔记型计算机键盘内部进行投射。在光线穿过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可透光壳体后,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便形成发光之型态,以方便使用者在光线微弱处操作。然而,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可发光层所采用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若要对笔记型计算机进行有效能之电源管理,就意味着必须削减不必要之电力耗费。因此,以电力发光之笔记型计算机键盘,除了维持计算机运作的基本电力之外,更揭露出必须持续耗费额外电力,以维持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照明,而与电源管理所需之技术造成技术冲突之问题。

    承上段所述,为了解决必须持续耗费额外电力,以维持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照明,而与电源管理所需之技术造成技术冲突之问题,遂有将荧光材料代替一般材料印刷于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图标,或将荧光材料篓空印刷于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图标。该原理为利用荧光材料在白天能吸收并储存各种可见光,包括日光、荧光、灯光、紫外光...等杂散光。经过一定时间后,荧光涂料便可实现自发光功能,在一段时间内于阴暗处发光,且使用者亦能凭着荧光而辨识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图标。但是利用荧光材料之笔记型计算机键盘同时也揭露出下列问题:荧光材料容易因外在因素而产生磨损,以及持续在阴暗处发光之时间。荧光材料产生之荧光随着磨损而逐渐转弱,当荧光材料耗尽时,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图标便不再发出光线。另一方面,荧光材料持续在阴暗处发光之时间,与荧光材料吸收并储存各种可见光之程度有关。当荧光材料没有吸收并储存各种可见光时,笔记型计算机键盘之图标便无法在阴暗处发出光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可发光之电子装置必须持续耗费额外电力,而与电源管理所需之技术造成技术冲突,以及荧光材料容易因外在因素而产生磨损,与荧光材料无法长时间在阴暗处发光之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自发光性之光指示壳体构造,藉由具自发光性所产生之光线,穿过电子装置之可透光壳体,使电子装置标的形成发光之型态,以解决在光线不足之场所中无法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标的之问题。

    因此,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发明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其原理在于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此外,壳身包括有本体及储料室。储料室设置于本体,并用以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而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壳身亦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该储料室的透光部,使光线经由透光部发散,成为具自发光性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并且该壳身本体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

    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之光指示壳体构造,本发明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其原理在于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而壳身包括有本体及储料管。储料管与本体连接,并用以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该本体至少具有一对应于该储料管之透光部。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使光线经由透光部发散,成为具自发光性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并且该壳身本体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该储料管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并具有可透光性。

    此外,光指示壳体构造更包括反光部,此反光部可置于壳身之内部或外部,且反光部之目的为将储料管中所产生之光线,反射至透光部。因此,反光部包括至少一个凹凸反射面,以配合光线之反射。

    由上所述,本发明之光指示壳体构造,是利用放射性发光材料形成自发光源。在不需耗费额外电力于照明功能之情况下,使照明与耗电的技术冲突得以解决,并增进电源管理之效能。也由于本发明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具自发光性,进而达成长时间持续照明之功效。另外,由于放射性发光材料隔着壳身而不为人体直接接触,亦解决因外力而产生发光材料磨损之问题。

    有关本发明之详细特征与实作,兹配合图示在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之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之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图。

    图2为光指示壳体构造之剖面图。

    图3为光指示壳体构造之另一剖面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立体图。

    图5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组件示意图。

    图6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透视图。

    图7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组件示意图。

    图8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透视图。

    图9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组件示意图。

    图10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自图1起所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之一种具自发光性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但不局限使用于个人数字助理、行动电话、MP3拨放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液晶电视、桌上型计算机,以及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面板或标示。为详细说明使用者在光线不足之情况下,能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之图标,以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实施例说明皆以计算机键盘之键帽为例。

    图1为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图,图2为图1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剖面图。请合并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100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140。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140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此外,壳身100包括有本体110及储料室120。该本体110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储料室120为本体110所形成之容置空间,储料室120用以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140。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不论图标之第二透光部130,或本体之第一透光部111,均可由透明、不透明,以及部分透明之材质加以组合。实际上,亦可考虑将透光部经雾化处理,以达成特殊透光效果。其中,储料室120可于表面形成反光材质,使得光线藉由储料室120的反光材质多次反射后,经由第二透光部130发射至外界,藉以提高光指示壳体上的字符辨识度。

    图3为图1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另一剖面图。请合并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100以及放射性发光涂料141。其中,放射性发光涂料141包括放射性元素、荧光材料,以及黏合剂。放射性元素、荧光材料与黏合剂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增加黏合剂的用意是减少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的扩散途径,并增进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的效率。此外,壳身100具有本体110。为配合放射性发光涂料141,本实施例以涂层方式置入放射性发光涂料141于本体110。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不论图标之第二透光部130,或本体之第一透光部111,均可由透明、不透明,以及部分透明之材质加以组合。实际上,亦可考虑将透光部经雾化处理,以达成特殊透光效果。

    由于本发明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可使用放射性发光材料与放射性发光涂料,以下用其它实施例说明光指示壳体构造时,虽以放射性发光材料为例,但是可将放射性发光材料置换为放射性发光涂料。

    图4为另一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立体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100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140。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140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此外,壳身100包括本体110,以及相对图标(未显示)所在位置,于本体110所形成之储料室121。储料室121除了为本体110对应于图示所形成之容置空间外,并用以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140。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壳身100以篓空印刷方式将图示至于储料室121之上,且图示必须为具有可透光性之材质。

    为更进一步建立防贝他射线穿透之机制,以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使用储料管将放射性发光材料与本体作为区隔。如此一来,由于多一层隔阂,进而降低贝他射线在本体受到损坏的情况下,发生辐射外泄之可能性。

    图5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组件示意图,图6为图5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透视图。请合并参照图5、图6,本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100、储料管150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未显示)。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此外,壳身100之本体110与储料管150连接,且储料管150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该本体110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该储料管150之材质为能防止贝他射线穿透之材质,并具有可透光性。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放射性发光材料所产生之光线要依序通过储料管及壳身。因此除了储料管150必须具有可透光性外,不论图示之第二透光部130,或本体之第一透光部111,均可由透明、不透明,以及部分透明之材质加以组合。实际上,亦可考虑将透光部经雾化处理,以达成特殊透光效果。

    为了达到提高光指示壳体构造之辨识度之目的,本发明揭露另一较佳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图7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组件示意图,图8为图7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透视图。请合并参照图7、图8,本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100、储料管150、放射性发光材料(未显示),以及反光部160。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壳身100之本体110与储料管150连接,且储料管150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为了以肉眼辨识电子装置,放射性发光材料所产生之光线要依序通过储料管及壳身。因此除了储料管150必须具有可透光性外,不论图示之第二透光部130,或本体之第一透光部111,均可由透明、不透明,以及部分透明之材质加以组合。实际上,亦可考虑将透光部经雾化处理,以达成特殊透光效果。

    呈上段所述,最后反光部160包括至少一个凹凸反射面,置于壳身100与储料管150之间,并用以配合光线之反射。增加反光部160之用意是将放射性发光材料所产生之光线集中于透光部,并提高光指示壳体构造之辨识度。

    图9为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组件示意图,图10为图9之光指示壳体构造之立体透视图。请合并参照图9、图10,本实施例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100、储料管150、放射性发光材料(未显示)。其中,放射性发光材料包括放射性元素以及荧光材料。放射性元素与荧光材料混合后,利用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荧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本实施例考虑到集中辨识图示之程度,因此在壳身100之本体110与图示之第二透光部130间形成容置空间。储料管150在置入放射性发光材料后,以适当之形状填入容置空间中,以产生集中辨识图示之效果。至于图示之第二透光部130必须由可透光材料组成,使自发光性之光源能通过第二透光部130。本实施例强调于集中辨识图示,本体之第一透光部111遂必须由不透光材料所组成。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之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为之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之专利保护范围。

    

光指示壳体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指示壳体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指示壳体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指示壳体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指示壳体构造.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光指示壳体构造,包括壳身以及放射性发光材料。其中,光指示壳体构造利用放射性发光材料中之放射性元素射出贝他射线(BetaRays,-ray)。贝他射线撞击荧光材料后,使放射性发光材料内不纯物之离子发生电子跃迁并产生光线,即自发光性之光源。而光线会经由壳身之透光部射出,使光指示壳体在光线不足之情况下形成发光状态。并藉由具自发光性之光指示壳体构造应用于电子装置,在不必耗费额外电力之条件下,解决在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