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识别患者以及标记所述患者生物样本容器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识别患者以及标记所述患者生物样本容器的装置和方法。
在几乎任何情况下,患者在卫生机构获得服务的途径包括患者的身份以及相关的敏感记录和个人数据。
这样的话,卫生机构要核对患者的真实身份,并提供任何所需的个人材料以用于服务(例如准备样本所用的试管)。
这一过程中最重要也是从以往经验看最有问题的阶段是完全保证患者与所分析的样本(试管和其它容器中盛放的各种生物材料,像尿液、血液等)之间具有唯一明确的对应关系。
通常,患者的身份由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登记来确认。在这些数据以及患者提供的其他文件的基础上,操作者完成输入实验室/医院数据库的电子表格,药方表格上标明的要做的测试由家庭医生完成。交付所需测试相关的标签、其他任何必须的消耗材料(例如用于样本的试管)和其他概括了要完成的诊断程序的表格时,登记工作就结束了。
在采样过程中,生物材料的采样和与患者相关联,或者使用带有条形码的容器或条形码标记的容器,或登记阶段的条形码,或者使用登记过程中总交付给患者的条形码标签。
现在让我们详细看一下通常实验室里采样过程的各个阶段:
●登记阶段后,患者来到采集生物材料样本的实验室区,称作“采样点”。
●有时患者需要在等候室排队等待。
●在采样点,患者向采样人员提供用于采样的生物样本的容器,如果必要,所述容器在登记时已经贴上标签,所述标签粘贴在其他容器和任何概括了要完成的诊断程序的表格上。
●生物材料被导入特定的容器里。
●在采样时执行这样的操作,即使生物样本对应于已经采样的患者;事实上,每个容器上必须粘贴识别生物样本的特定标签。通常该过程由操作者人工完成,一旦试管装满,操作者要根据所执行的测试选择正确的标签贴于试管。
由于人工操作者和使用者的错误以及操作过程中系统固有的错误导致上述过程具有多种严重的缺陷,并且“没有效率”。
让我们仔细的看一下:
●“错误匹配”的危险。测试实验室遇到的最大危险是患者和所采集的生物材料之间以及在随后阶段患者与医学报告之间是错误的对应关系。鉴于整个过程中人工操作的程度比较高,很容易理解,由于所谓的“错误匹配”会产生大量的错误,即不同患者的试管和/或分析结果(报告)被调换。这种危险在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想象一下,例如在等候室等待时,不同患者的生物样本容器就有可能调换。如果在采样阶段对患者身份没有进一步的管理,患者会把其他患者的试管或标签交给采样操作者。如果发生这样的错误,患者会发现其并不知道样本的测试结果是其他患者的。
●工作过程没有效率。整个过程显得很慢,有时很容易拖延时间。试想,例如在采样时,操作者必须将标签贴于试管,控制所执行测试的正确关联性(通过试管盖的颜色区分)。
●产生很多纸件。在柜台处,会提供给所有的使用者一份附个人详情以及要进行测试的摘要表,该表将作为信息表提供给采样操作者。在等候室里这些表格可能会遗失或与其他使用者的调换,而采样操作者看不到这种调换。
可以预见,上述问题很容易并且很频繁地发生,必须强调,按照平均规模的实验室来看,每天都收到数百个(或数千个)要测试的试管;这些试管中每个装有生物样本的测试试管(母试管)又会产生一定数量的试管(子试管)来分配生物材料。有时相同的生物样本要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或结果确认测试。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用于生物材料的装置和对所述生物材料进行登记/采样/识别的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目的是通过在采集要分析的生物材料的过程中识别患者以及标记与所述患者相关联的实验室试管的装置来实现的,该装置包括:
·以高度安全的方式处理和存储患者数据的便携式硬件装置,其能与患者的个人和生物计量详情相关联,
·读取所述便携式硬件装置并用于患者的生物计量识别的装置,
·与操作者交互并连接计算机网络的个人电脑,其通过应用软件与远程数据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用于试管的计算机化的标示组件,其包括标签上条形码的打印机,该打印机适于从所述个人电脑接收打印指令,随后比较所要求的试管与所检测的试管,所检测的试管安装于所述标示组件支撑的定位和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和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试管存在的存在传感器,用于检测试管长度的长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试管的盖子颜色的颜色传感器,试管由外壳支撑,外壳具有延伸部以适合不同长度的试管,所述外壳可在支撑标签的卷带的置换和装载位置与识别和标示试管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存在传感器、所述颜色传感器和所述长度传感器能识别试管的尺寸特征和相应的盖子的颜色。
根据本发明,第二目的是通过识别患者以及标示采样阶段与所述患者相关的实验室试管的方法来实现的,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生物计量识别装置鉴别患者,
·通过读取能处理和存储高度安全数据的便携式硬件装置获取个人电脑上的患者个人详情,所述的生物计量识别装置提供用于访问所述便携式硬件装置内存储的数据的代码,
·获得要进行的测试的列表,该列表与所识别的患者相关联,并在患者登记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从远程存储装置存储,
·获得所要求的试管列表,所要求的试管装满生物材料并带有相应颜色的盖子,
·将盛放生物材料的试管放置于带有打印机的计算机化的标示组件,
·通过计算机对比所要求的试管来识别所放置的试管,
●打印标签上的条形码,
●为试管贴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包括检测试管的存在,检测试管的长度,检测盖子的颜色,以及计算机对比所述读取的数据与所要求的存储数据。
条形码代表一串字符,适合在采样后读取,以向操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用于分析盛放在试管中的生物材料。
电脑网络可以是例如本地内网或因特网。
标示组件包括卷带,其用于支撑要打印并随后要贴于试管的标签。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以及其他特点将通过下文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变得更清楚,所述实施例以非限制性的方式在附图中予以公开,其中: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表示标示组件的透视图;
图3是与图2相似的局部透视图,带有放置和识别被贴标签的试管的装置,在打开位置以便装载支撑标签的卷带;
图4表示图3构型中标示组件的局部正视图;
图5表示图2构型中标示组件的平面俯视图;
图6表示根据图5的线VI‑VI的截面图;
图7表示根据图5的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表示用于放置和识别试管的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9表示与图2相同的透视图,但是没有盖子;
图10表示标示组件的盖子的透视图。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其包括:患者的个人智能卡1,该卡具有带计算和存储功能的微处理器;和生物识别装置2,其能够读取患者的生物计量数据和智能卡1里存储的数据。
智能卡1内存有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生物计量详情。个人信息也存储在实验室的数据库3中。生物计量详情仅存储在智能卡里,在数据库3中没有这些信息。这能确保对患者隐私的保护。
可以设计如EP0712525和EP1292937所记载的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表带,或其他任何具有带计算和存储功能的微处理器的便携硬件设备来代替智能卡1。
在该实施例中,生物计量数据是一个或多个手指的印记,但也可以是患者的虹彩、面部的生物识别数据、手部、或其他物理特征。
图1所示的装置还包括带有监视器(优选触摸屏)30和实验室网络连接数据库3的个人电脑4,以及自动或半自动标示组件5。
所述标示组件5包括支撑标签7的卷带6(图9)、条形码打印机8(图10)、以及被有色盖子11封闭的定位和识别试管或容器10的装置9(图2),用于盛放生物材料。
卷带6和打印机8放在用盖子25封闭的支撑外罩26内。
装置9包括检测有无试管出现的传感器12、检测盖子11颜色的颜色传感器13,以及检测试管10长度的长度传感器14(图4)。
传感器12和14是红外线反射类型的,而传感器13是颜色转换器制成的芯片,所述颜色转换器由分别具有颜色过滤器RGB(红‑绿‑蓝)的四列十六个光电二极管组成。
试管10由外壳15支撑(图2和7),该外壳15具有延伸部16(图7和8),以适合不同长度的试管10。
所述外壳15能在卷带6(图3)的置换和承载位置与试管10的识别/标示位置(图2)之间转动约90°。
除了数据库3是外部的(远程),上述装置的所有元件部分都与本地电脑网络50(内联网)连接。
现在让我们详细看一下采用由智能卡1和试管10的半自动标示组件5支持的上述生物识别装置所执行的实验室采样阶段和患者生物材料匹配阶段。
该方法的上游是第一阶段,即产生和确定带有其个人和生物计量数据(印记或其他生物计量数据)的患者智能卡1。
在上述步骤后(只一次),已收到其医生处方的患者进入实验室登记处,如果所述处方还没有通过计算机送达,则对其进行“数据输入”。
如果医生具有与登记中心(CUP)连接的电脑,则患者不必在实验室/医院登记处排队等待,可以直接进入采样点。当轮到某位患者时,通过提供智能卡1能毫无疑义地识别其身份,所述智能卡1通过患者的生物计量数据证实个人和临床数据。如果生物计量数据与智能卡1(实际患者的证明)中的一致,应用程序也就是安装在采样点的个人 电脑4中的软件,引导操作者对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正确的采样程序。
换句话说,通过使用智能卡1确定患者的正确身份后,该系统提供含有患者个人详情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询问实验室的数据库3,提取与该患者相关的测试列表(在登记阶段进入数据库3)。一旦获得测试列表,所述应用程序将在触摸屏30上显示下列数据:
●要进行的测试的列表,
●根据要进行的测试的数量和类型,确定要充满生物材料的试管10的数量和类型(用盖子的尺寸和颜色区分),
●列表上的每个测试与盖子的颜色和尺寸(高或低)相关联,所述盖子是试管必须要有的,
●患者的一些个人详情。
一旦获得该信息并取得样本,操作者将装满生物材料的试管10放置在安装于标示组件5上的特定外壳15内。通过形成在半自动标示组件5上的传感器12‑14,从试管10读取下列信息:
●通过传感器12读取反射光和红外线的存在。二极管连续发射红外线,这些红外线通过紧邻传感器附近的任何物体朝着光电晶体管反射。在这一特定阶段,当试管10安装在外壳15内时,传感器检测试管10的盖子11是否存在。
●读取颜色。通过颜色传感器13,测定处于光读(light read)状态的颜色元件RGB(红‑绿‑蓝)的亮度,以及一般常情况下的光读状态的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当试管10安装在外壳15内,颜色传感器13读取试管10的盖子11的颜色。通过发射白色光的发光二极管60组成的发光分装置,能保证颜色读取的可靠性。这样,可以用统一的方式照亮目标,因此,能将因环境条件变化而使传感器所读取的颜色发生改变的因素最小化。
●读取长度。该装置带有基于反射红外线传感器的长度传感器14。发射二极管连续发射红外射线,这些红外线由于紧邻传感器附近的任何物体的存在而朝着光电晶体管反射。在这一特定情况下,传感器14朝向滑窗20,该滑窗20位于试管10的外壳15的基部。当存在 短的试管10时,滑窗20关闭,因此,光线被反射,当试管10较长时,滑窗20打开,光电二极管发射的光线不再被反射。
由存在传感器12所获取的试管存在数据在操作过程中传送给应用程序,并准备接收随后的数据。
将表示位于标示组件5的外壳15内试管的颜色和长度数据与要求试管的列表进行比较。
当有差异时,屏幕上显示试管与所列试管不相符的信息,并且不提供标签7。
当试管与装置所要求的相符时,应用程序向标示组件的用户发送打印的确认信息。
打印机8提供带条形码的标签,该条形码包含识别生物材料样本所需的信息,并为操作者提供大量有用的详细信息,例如样本的所属者(患者)、所进行的测试、和在标示阶段之前被装置识别的试管的物理性质。
标示组件提供的标签通过绕试管轴转动而贴于试管。在该实施例中,该操作是手工完成的(因此称作半自动标示组件),但是也可以通过使标示组件配备合适的装置(自动标示组件)成为自动的。
标示步骤不断重复,直到所观察的试管都装满。
上述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完全保证“管理链”的维持,就是保证患者与其生物样本容器之间的正确和双确定关系,考虑到该容器在患者识别阶段同时提供,因此避免产生任何可能的“误配”操作。
●提高采样过程的速度。
●限制产生纸件。
●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所必须的标示过程中,易耗材料的有较高可靠性。这种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理解为在实施临床方法过程中,正确标示容器且没有发生与容器本身有关的识别问题。
●消除关于标示容器与盖子颜色不一致的人为错误,限制容器本身的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