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壳座.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7302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4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8487.7

申请日:

2009.02.04

公开号:

CN101793265A

公开日:

2010.08.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40申请日:20090204|||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9/40

主分类号:

F04D29/40

申请人:

昆山广兴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银树

地址:

21530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南浜路1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代理人:

刘祖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风扇壳座,包含一座体、二通气孔、一组装部、二支撑肋及一出风口。该二通气孔及组装部均设置于该座体的底部,且该组装部位于该二通气孔之间;该二支撑肋形成在该二通气孔相邻接的位置,且该二支撑肋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座体的底部及该组装部;该出风口开设于该座体的侧墙。其中该座体以一分隔线为分界,区分出一出风区及一蓄风区,该出风区为该座体靠近该出风口的区域,该蓄风区则为另一区域,且该出风区未设置有完整的任一支撑肋。借此,避免气体在该出风区内形成扰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座体,具有一个容置空间及一个侧墙部,该容置空间形成于该侧墙部之间; 二个通气孔,设置于该座体的底部,且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个组装部,设置于该座体的底部,且位于该二个通气孔之间; 二个支撑肋,形成于该二个通气孔相邻接的位置,该二个支撑肋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座体的底部及该组装部;及 一个出风口,设于该座体的侧墙部; 其中该座体具有一个出风区及一个蓄风区,该出风区为该座体靠近该出风口的区域,该蓄风区为该座体远离该出风口的另一个区域,且该座体的出风区未设置有完整的任一个支撑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界定有一条分隔线,该分隔线在径向上与该组装部最接近该出风口的端部相切,该分隔线将该座体区分为该出风区及蓄风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支撑肋设置于该出风区以外的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界定有一条分隔线,该分隔线与该出风口端缘相互平行,且同时通过该组装部的中心位置,该分隔线将该座体区分为该出风区及蓄风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二个支撑肋设置于该分隔线上,该二个支撑肋分别对称形成于该组装部的中心位置的相对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通气孔设置于该出风区,其中另一个该通气孔设置于该蓄风区。
7: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通气孔的尺寸大于其中另一个该通气孔的尺寸,该大尺寸的通气孔靠近该出风口,且同时涵盖该出风区及该蓄风区,而该小尺寸的通气孔则位于该蓄风区,该二个支撑肋均位于该蓄风区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支撑肋的宽度大于其中另一个该支撑肋的宽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肋连接该座体的一端是顺着气体流动方向与该支撑肋连接该组装部的另一端形成角度偏移。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肋与该组装部相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该支撑肋与该座体底部相连接的另一端的宽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壳座另设有一个盖板,该盖板具有一个入风口,该盖板对位组装于该座体顶部,且该入风口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相连通。
12: 一种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座体,具有一个蓄风区及一个出风区,该蓄风区位于该出风区的一侧; 二个通气孔,设置于该座体; 一个组装部,设置于该座体,且位于该二个通气孔之间;及 二个支撑肋,形成于该二个通气孔相邻接的位置,该二个支撑肋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座 体及该组装部; 其中该座体的出风区未设置有完整的任一个支撑肋。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界定有一条分隔线,该分隔线在径向上与该组装部的端部相切,且该分隔线与该座体的至少一个侧缘相互平行。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二个支撑肋设置于该出风区以外的区域。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界定有一条分隔线,该分隔线在径向上是通过该组装部的中心位置,且该分隔线与该座体的至少一个侧缘相互平行。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支撑肋设置于该分隔线上,该二个支撑肋分别对称形成于该组装部中心位置的相对两侧。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通气孔设置于该出风区,其中另一个该通气孔设置于该蓄风区。
18: 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通气孔的尺寸大于其中另一个该通气孔的尺寸,该大尺寸的通气孔同时涵盖该出风区及蓄风区,而该小尺寸的通气孔则完全位于该蓄风区,且二个该支撑肋均位于该蓄风区内。
19: 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该支撑肋的宽度大于其中另一个该支撑肋的宽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肋连接该座体的一端是顺着气体流动方向与该支撑肋连接该组装部的另一端形成角度偏移。
21: 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肋与该组装部相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该支撑肋与该座体相连接的另一端的宽度。
22: 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壳座另设有一个盖板,该盖板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入风口及一个侧墙部,该盖板对位组装于该座体一侧,该容置空间形成于该侧墙部之间,且该入风口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风扇壳座,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壳座另具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开设于该盖板的侧墙部且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说明书


风扇壳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风扇壳座,尤其是一种具通风口的鼓风扇壳座。

    背景技术

    现有鼓风扇壳座,如美国专利公开第20070222331号的《SmallHeat-Dissipating Device,微型散热装置》发明专利案。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鼓风扇9大致包含一壳座91、一定子92及一扇轮93。该壳座91为具有一顶部开口的座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壳座91的底部设有三个通气孔911,该三个通气孔911在该扇轮93下方对位形成环状排列;该壳座91在三个通气孔911之间设有一组装部912,该组装部912经由三个支撑肋913与该壳座91的底部相连接,且各该支撑肋913分别位于各该通气孔911之间;该定子92及扇轮93容设于该壳座91的容置空间内,且组装于该组装部912上;该壳座91的顶部开口另盖合有一盖板94,该盖板94开设有一入风口941,该入风口941与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扇轮93相互对位。借此,当该现有鼓风扇运转时,该扇轮93可同时从该入风口941及该三个通气孔911双向吸入气体,并将该气体集中经由该壳座91的一出风口914送出。

    一般而言,现有鼓风扇为维持整体风扇出风量及降低噪音量,该鼓风扇应尽量减少在靠近该壳座91的出风口914的出风区(即图2中分隔线a靠近该出风口914的一侧的区域)内设置该支撑肋913或其他风扇构件,以避免扰流的情况发生;只是前述现有鼓风扇为了在该壳座91底部设置该三个通气孔911,以提升整体入风量,然而却难免于该出风区域内至少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肋913,造成气体流经出风区域时容易受到该支撑肋913的干涉而形成扰流,导致降低现有鼓风扇的整体出风量,且整体噪音量也因此而增加,故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壳座,主要目的是维持该风扇壳座的出风区域的顺畅度,以减少出风时的扰流。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借助该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功效包含有:

    一种风扇壳座,包含一座体、二通气孔、一组装部、二支撑肋及一出风口;该座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一侧墙部,该容置空间形成于该侧墙部之间;该二通气孔及组装部均设置于该座体的底部,且该组装部位于该二通气孔之间;该二支撑肋形成于该二通气孔相邻接的位置,且该二支撑肋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座体的底部及该组装部;该出风口开设于该座体的侧墙部。

    其中,该座体界定一分隔线,并以该分隔线为分界,将该座体区分为一出风区及一蓄风区,该出风区为该座体靠近该出风口的区域,该蓄风区则为另一区域,该出风区未设置有完整的任一支撑肋。

    借此,确保气体通过该出风区时,不容易形成扰流,进而提升风扇整体入风量及出风量,同时达到降低风扇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的目的。

    所述该二通气孔具有不同尺寸,其中靠近该出风口的通气孔面积同时涵盖该出风区及蓄风区,而该另一通气孔则完全位于该蓄风区的区域范围内,靠近该出风口的通气孔的尺寸大于该另一通气孔的尺寸,借此使该二支撑肋均位于该蓄风区内,且远离该座体的出风区,以达到避免气体在该出风区内形成扰流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现有风扇壳座应用于鼓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2:现有风扇壳座的俯视图。

    图3:本发明风扇壳座应用于鼓风扇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扇壳座的俯视图。

    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扇壳座的俯视图。

    图6:本发明风扇壳座应用于鼓风扇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扇壳座的俯视图。

    图8: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扇壳座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座体        10  容置空间    11  侧墙部      2   通气孔

    2’ 通气孔      3   组装部      31  轴座        4   支撑肋

    5   出风口      6   盖板        60  容置空间    61  入风口

    62  侧墙部      7   定子        8   扇轮        α  出风区

    β  蓄风区      a   分隔线      b   电源线路

    9   鼓风扇      91  壳座        911 通气孔      912 组装部

    913 支撑肋      914 出风口      92  定子        93  扇轮

    94  盖板        941 入风口      a   分隔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的风扇壳座在本实施状态下选择的是双向入风的鼓风扇的壳座,该风扇壳座为具有顶部开口地一座体1、二通气孔2、一组装部3、二支撑肋4、一出风口5及一盖板6,该座体1具有一容置空间10及一侧墙部11,该容置空间10形成于该侧墙部11之间,且该鼓风扇的一定子7及一扇轮8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0内;该盖板6对位组装于该座体1的顶部开口,且该盖板6设有一入风口61,当该盖板6盖合于该座体1的顶部开口时,该入风口61与该容置空间10相连通;该二通气孔2排列设置于该座体1的底部,该二通气孔2与位于该容置空间10内的扇轮8相对位,且连通该容置空间10;该组装部3呈圆形,且该组装部3设于该二通气孔2之间,而该二支撑肋4形成于该二通气孔2相邻接的位置,该二支撑肋4的两端分别与该座体1的底部及组装部3相连接。另外,该出风口5开设于该座体1的侧墙部11,当该鼓风扇运转时,气体经由该入风口61及通气孔2被吸入该容置空间10中,并经由该出风口5输出。

    本发明风扇壳座的主要技术特点为:该座体1在相对该扇轮8的径向上界定一分隔线a,利用该分隔线a可将该座体1区分出一出风区α及一蓄风区β,该出风区α为该座体1靠近该出风口5的区域,而该蓄风区β则为该座体1远离该出风口5的另一区域。借助不在该出风区α的范围内设置该支撑肋4,以避免流动气体在通过该出风区α时形成扰流;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座体1仅设有该二通气孔2,使本发明仅需保留最少数量的支撑肋4,以减少入风时气体受到过多支撑肋4阻挡而影响整体入风量。

    借助上述支撑肋4的设计概念,并依照该通气孔2与该出风区α及该蓄风区β间的相对配置形态的不同;以及该支撑肋4的不同结构变化,可以提供更为完善的功能。本发明的座体1大致可依前揭示的技术概念进一步区分为以下数种不同实施方式(其仅揭示了数种较佳实施例,其他可达到相同结合作用的结构设计,仍应涵盖于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其中:

    请参照图4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隔线a是在径向上与该圆形的组装部3最接近该出风口5的端部相切。

    该座体1的二支撑肋4均设置于该蓄风区β内,且该二支撑肋4连接该座体1的一端是顺着气体流动方向(相同于该扇轮8的旋转方向)与该支撑肋4连接该组装部3的另一端形成角度偏移,当该扇轮8转动时该二支撑肋4可顺向导引该蓄风区β内的气体沿着该扇轮8的转动方向朝该出风口5流动,进而避免在该蓄风区β内形成扰流;又,该座体1的其中一通气孔2同时横跨于该出风区α及蓄风区β内,而该另一通气孔2则完全设置于该蓄风区β内,且该二通气孔2具有相同的尺寸大小。

    如此一来,由于本发明仅保留最少数量的二个支撑肋4,以增加该通气孔2构成的整体入风面积,使得该鼓风扇运转时,该二通气孔2可辅助吸入较大入风量;再者,本发明的座体1并未在该出风区α内设置任一支撑肋4或其他支撑构件,进而确保气体进入该出风区α时,不易产生扰流,以维持风扇送风顺畅度。借此,本发明不但提升风扇的整体入风量及出风量,同时亦可降低风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量。

    请参照图5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扇壳座,该风扇壳座同样包含一座体1、二通气孔2、一组装部3、二支撑肋4及一出风口5。其中该座体1、二通气孔2、组装部3、出风口5等构件及分隔线a,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结构特征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位于该二通气孔2间的二支撑肋4具有不同的尺寸及结构变化;本实施例的二支撑肋4与该组装部3相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小于该二支撑肋4与该座体1底部相连接的另一端的宽度,使该二支撑肋4形成一扩径状,借此导引该蓄风区β内的气体顺着该扇轮8朝该出风口5流动,以避免在该蓄风区β内形成扰流。另外,该二支撑肋4具有不同尺寸的宽度,该较大宽度的支撑肋4不但可提供该组装部3更佳的结构强度,亦可提供一较大组设面积,以供本发明应用于风扇组装时具有较大尺寸的支撑肋4可供一电源线路b铺设,进而提升组装便利性。

    请参照图6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扇壳座,该风扇壳座同样包含一座体1、二通气孔2、一组装部3、二支撑肋4、一出风口5及一盖板6。其中本实施例的座体1仅为一平面板件,而该盖板6具有一容置空间60,且另外设有一入风口61及一侧墙部62,该容置空间60位于该侧墙部62之间,该入风口61与该出风口5分别与该容置空间60相连通;另外,该出风口5开设于该侧墙部62。

    请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隔线a在径向上通过该组装部3的中心位置(相当于该扇轮8的轴心位置),且该分隔线a与该座体1的至少一侧缘相互平行,该分隔线a也将该座体1区分出该出风区α及蓄风区β,该出风区α为该座体1靠近该出风口5的区域,而该蓄风区β则为该座体1远离该出风口5的另一区域。

    本实施例的二支撑肋4恰设置于该分隔线a上,其二者分别对称形成于该组装部3上的一轴座31的相对两侧,且与该出风口5的端缘相互平行;如此,该座体1的出风区α及蓄风区β分别位于该二支撑肋4的两侧,以使该二支撑肋4同时横跨于该出风区α及蓄风区β内;借此,使该座体1在该出风区α的范围内未设置有完整的任一支撑肋4,以避免流动气体在通过该出风区α时形成扰流;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座体1仅设有该二通气孔2,使本发明仅需保留最少数量的支撑肋4,以减少入风时气体受到过多支撑肋4阻挡而影响整体入风量。

    请参照图8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扇壳座,该风扇壳座同样包含一座体1、二通气孔2、一组装部3、二支撑肋4及一出风口5。其中该座体1、组装部3、出风口5等构件及分隔线a,与前述第三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结构特征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同样具有二通气孔2,且该二通气孔2具有不同尺寸,其中靠近该出风口5的通气孔2的尺寸大于该另一通气孔2’,借此使该二支撑肋4均落在该蓄风区β的范围内,而完全未落入该座体1的出风区α,以减少气体在该出风区α内形成扰流的状况发生。

风扇壳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风扇壳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风扇壳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扇壳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扇壳座.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风扇壳座,包含一座体、二通气孔、一组装部、二支撑肋及一出风口。该二通气孔及组装部均设置于该座体的底部,且该组装部位于该二通气孔之间;该二支撑肋形成在该二通气孔相邻接的位置,且该二支撑肋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座体的底部及该组装部;该出风口开设于该座体的侧墙。其中该座体以一分隔线为分界,区分出一出风区及一蓄风区,该出风区为该座体靠近该出风口的区域,该蓄风区则为另一区域,且该出风区未设置有完整的任一支撑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