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72967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2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75529.9

申请日:

2015.05.26

公开号:

CN104964505A

公开日:

2015.10.0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5D 11/02申请公布日:2015100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D 11/02申请日:20150526|||公开

IPC分类号:

F25D11/02; F25D21/04

主分类号:

F25D11/02

申请人: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宁; 刘明勇; 吴光瑞; 李士东; 梁星; 王原; 唐海东

地址:

266101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代理人:

薛峰; 姜楠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该防凝露方法包括: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根据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当判断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进行防凝露处理。本发明的防凝露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防凝露处理,从而智能有效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以避免不必要的加热对冷藏冷冻设备的制冷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
当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进行防凝露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中通过下式获得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Tf=T1-T1-T2h2(1h1+1h2+δλ)]]>
其中,Tf表示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T1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T2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h1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空气与所述隔热部件内表面的隔热系数,h2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空气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隔热系数,δ表示所述隔热部件的厚度,λ表示所述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包括:
在焓湿图中查找与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相对应的露点温度,从而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中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包括:
比较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的大小;
若所述露点温度大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则判定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中所述防凝露处理包括:
启动位于所述隔热部件上的加热装置,以将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所述露点温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中所述防凝露处理还包括: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相应的加热功率对所述隔热部件进行加热。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在所述防凝露处理还包括:
使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保持在所述露点温度或高于所述露点温度一温度差值。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在获得所述露点温度之前还包括: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且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或者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温控器的档位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方法,其中所述隔热部件为位于所述冷藏冷冻设备正面的隔热部件。

10.  一种冷藏冷冻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判断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以及
防凝露装置,配置成当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对其进行防凝露处理。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冷冻设备,还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配置成: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且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或者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温控器的档位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藏冷冻设备,其中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冷冻设备,其中
所述防凝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隔热部件上的加热装置,配置成当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将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所述露点温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藏冷冻设备,其中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段式加热丝或者多个独立控制的加热丝。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冷冻设备,其中
所述隔热部件为位于所述冷藏冷冻设备正面的隔热部件。

说明书

说明书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
背景技术
凝露是由于高温、高湿的气体在遇到低温物体时,当达到露点温度而在低温物体表面液化为液体的现象。由于如冰箱、冷柜等冷藏冷冻设备运行时,其箱体内的温度远低于箱体外部的温度,箱体箱门的两侧、上横梁、中横梁以及门封等隔热部件由于直接受箱体内部冷气的作用,在其表面容易产生凝露现象。为防止凝露,一般在这些隔热部件内表面粘贴加热装置,通过电加热方式提高表面温度。目前,加热装置一般是按照固定周期进行加热。由于冷藏冷冻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及湿度随时都在变化,采用固定周期方式势必将做很多无用功,这无疑增加了冷藏冷冻设备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其能够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其内部的温度自动判断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危险,从而更加精确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尽量减少额外能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
当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进行防凝露处理。
可选地,通过下式获得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Tf=T1-T1-T2h2(1h1+1h2+δλ)]]>
其中,Tf表示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T1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T2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h1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空气与所述隔热部件内表面的隔热系数,h2表示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空气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隔热系数,δ表示所述隔热部件的厚度,λ表示所述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
可选地,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包括:
在焓湿图中查找与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相对应的露点温度,从而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包括:
比较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的大小;
若所述露点温度大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则判定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
可选地,所述防凝露处理包括:
启动位于所述隔热部件上的加热装置,以将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所述露点温度。
可选地,所述防凝露处理还包括:
根据所述露点温度与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使所述加热装置以相应的加热功率对所述隔热部件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防凝露方法在所述防凝露处理还包括:
使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保持在所述露点温度或高于所述露点温度一温度差值。
可选地,所述防凝露方法在获得所述露点温度之前还包括: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且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或者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温控器的档位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隔热部件为位于所述冷藏冷冻设备正面的隔热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判断模块,配置成根据所述露点温度和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所述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以及
防凝露装置,配置成当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对其进行防凝露处理。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设备还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配置成: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且
采集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或者根据所述冷藏冷冻设备的温控器的档位获得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防凝露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隔热部件上的加热装置,配置成当所述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将所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所述露点温度。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段式加热丝或者多个独立控制的加热丝。
可选地,所述隔热部件为位于所述冷藏冷冻设备正面的隔热部件。
本发明用于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防凝露处理,从而智能有效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与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按照固定周期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不但节省加热装置的能耗,同时也可避免由于对隔热部件不必要的加热对冷藏冷冻设备的制冷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本发明防凝露方法可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计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隔热部件的外表面温度,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控制防凝露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防凝露方法在进行防凝露处理后,当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露点温度时,可使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保持在露点温度或高于露点温度一温度差值,直至再次获得的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内部的温度中至少一个值发生变化时,根据重新计算的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从而有效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
此外,本发明防凝露方法可根据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 使加热装置以相应的加热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从而可防止在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较小时,对隔热部件过度加热;而在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较大时,以较大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从而快速将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露点温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设备的防凝露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设备1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参见图1,该冷藏冷冻设备1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00、判断模块300以及防凝露装置400。
处理模块200配置成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并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10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的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这里的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即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相应地,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即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判断模块300配置成根据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防凝露装置400配置成当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对其进行防凝露处理。
冷藏冷冻设备10正面的隔热部件,如门体、门体和顶板之间的上横梁、门体和门体之间的中横梁等,相比冷藏冷冻设备10其他部位的隔热部件更容易产生凝露,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热部件优选为位于冷藏冷冻设备10 正面的隔热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即为隔热部件外侧的温度和湿度,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即为隔热部件内侧的温度。
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设备10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防凝露处理,从而智能有效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与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按照固定周期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不但节省加热装置的能耗,同时也可避免由于对隔热部件不必要的加热对冷藏冷冻设备10的制冷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设备10可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以及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计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隔热部件的外表面温度,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设备10获得的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控制防凝露的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设备10还可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00,其配置成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和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在这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100可包括设置在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其中,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其中,温湿度传感器也可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也可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的温控器的档位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在这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100无需在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而是通过与冷藏冷冻设备10的温控器电连接获取温控器的档位,从而获得该档位所对应的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
数据获取模块100还配置成将其获取到的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发送至处理模块200。处理模块200根据数据获取模块100提供的数据获得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并将其发送至判断模块300。当判断模块300根据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可发送一启动指令至防凝露装置400,以使防凝露装置400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0中可预先存储有焓湿图,或者处理模块200与存储有焓湿图的模块或设备相连,以使处理模块200可根据温度和湿度在焓 湿图中查询到其对应的露点温度,从而可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其对应的露点温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0中也可预先存储有根据温度和湿度计算露点温度的计算式,以使处理模块200可根据温度和湿度计算其对应的露点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200中也可预先存储有隔热部件的厚度和隔热系数,以及根据隔热部件内外两侧温度、隔热系数和厚度计算隔热部件的外表面温度的计算式,以使处理模块200可根据隔热部件内外两侧温度计算隔热部件的外表面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凝露装置400可包括位于隔热部件上的加热装置402,配置成当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将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其露点温度。当防凝露装置400接收到判断模块300发送的启动指令后,即可开启加热装置402。
加热装置402可包括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加热的加热丝。特别地,加热装置402包括多段式加热丝,多段式加热丝通常为多段加热丝(每段加热丝之间有间距)以串联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多段式加热丝可布置在隔热部件内表面的不同区域处,以对隔热部件的加热更加均匀。加热装置402也可包括多个独立控制的加热丝。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不同数量的加热丝工作从而实现改变加热装置402的加热功率。从而可使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设备10可根据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使加热装置402以相应的加热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
处理模块200和判断模块300可集成于冷藏冷冻设备10的主控板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所涉及的冷藏冷冻设备10可以为冰箱、冰柜、冷藏罐或其他具有制冷功能的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设备10的防凝露方法。根据本发明的防凝露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防凝露处理,从而智能有效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设备10的防凝露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防凝露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02至步骤S108。
步骤S102,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步骤S104,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10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步骤S106,根据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 露风险。若判断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则执行步骤S108,否则,返回步骤S102和步骤S104,重新获取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步骤S108,进行防凝露处理。
步骤S102和步骤S104没有特定执行顺序,可同时执行,也可不同时执行。
本发明的防凝露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防凝露处理,从而智能有效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与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按照固定周期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不但节省加热装置402的能耗,同时也可避免对隔热部件不必要的加热对冷藏冷冻设备10的制冷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防凝露方法在步骤S102之前还可包括:
步骤S101,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的防凝露方法中,步骤S102和步骤S104可根据步骤S101采集的数据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步骤S106中若判断隔热部件没有凝露风险,则可返回步骤S101,重新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也可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的温控器的档位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可以通过焓湿图查找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可以在焓湿图中查找与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相对应的露点温度,也就获得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具体地,在焓湿图中,干球温度(可近似等于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与含湿量(可近似等于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湿度)交点降温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值即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也可以通过公式(1)和(2)计算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Td=(T1,RH)a-γ(T1,RH)---(1)]]>
其中,γ(T1,RH)为中间变量,且
γ(T1,RH)=aT1b+T1+ln(RH/100)---(2)]]>
其中,Td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T1表示冷藏冷冻设 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RH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a和b为常数。具体地,a可取值为17.27;b可取值为237.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到的湿度均为相对湿度,即为T1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和T1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温度均为摄氏温度。当步骤S101中采集的湿度数据不是相对湿度和/或温度为非摄氏温度时,可将其相应地转换为相对湿度和摄氏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上公式(1)和(2)是基于Magnus-Tetens近似法进行计算的,该近似法仅在以下范围时有效:0℃<T1<60℃,且1%<RH<100%,且0℃<Td<50℃。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还可以通过公式(3)计算获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
Td=T1-(100-RH)5---(3)]]>
其中,Td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T1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RH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相对湿度,且RH>50%。也就是说,当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可通过公式(3)的简易近似法计算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的空气露点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中,可以通过式(4)获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
Tf=T1-T1-T2h2(1h1+1h2+δλ)---(4)]]>
其中,Tf表示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T1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T2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h1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空气与隔热部件内表面的隔热系数,h2表示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空气与隔热部件外表面的隔热系数,δ表示隔热部件的厚度,λ表示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直接作为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或者利用温度传感器直接检测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然而,实际上隔热部件外侧环境的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并不相同;并且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不能直接通过器件测 量得到,或者说难以通过器件测量准确地得到。在本发明防凝露方法中,根据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以及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计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从而可较为准确地获得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在本发明的防凝露方法中,可通过传感器、温度计等器件精确地采集到T1和T2两个数据;根据T1和T2容易获得h1和h2;对于隔热部件来说;λ是常数;δ可以通过简单的测量得到。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简单易得的、且准确性较高的两个温度数据以计算的方式得出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隔热部件的外表面温度,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控制防凝露的精确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热部件优选为位于冷藏冷冻设备10正面的隔热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6可包括:比较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的大小;若露点温度大于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则判定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否则,返回步骤S101、步骤S102和步骤S104,重新获取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内部的温度,并重新计算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根据新获得的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继续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8可包括启动位于隔热部件上的加热装置402,以将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高至露点温度。也就是说,冷藏冷冻设备10的隔热部件上设置有对其进行均匀加热的加热装置402,在隔热部件具有凝露风险时,启动加热装置402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直至隔热部件的温度升高至露点温度。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02的加热功率是可调的,步骤S108还可包括根据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使加热装置402以相应的加热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具体地,当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较高时,例如该差值在2-5℃之间时,则表明隔热部件的凝露风险较高(或者已经形成凝露),可使加热装置402以最大加热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当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一般时,例如该差值在1-2℃之间时,则表明隔热部件的凝露风险一般,可使加热装置402以中等加热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当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较低时,例如该差值在0-1℃之间时,则表明隔热部件的凝露风险较低,可使加热装置402以最小加热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由此可见,本发明防凝露方法可根据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使加热装置402以相应的加热功率 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从而可防止在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较小时,对隔热部件过度加热,对冷藏冷冻设备10的制冷性能带来过度的不利影响;而在露点温度与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的差值较大时,以较大功率对隔热部件进行加热,从而快速将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升至露点温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8还可包括:使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保持在露点温度或高于露点温度一温度差值。该温度差值可为预先设定,例如为1℃、2℃或3℃等。
在本发明的防凝露方法中,在启动加热装置402使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保持在露点温度或高于露点温度一温度差值期间,可以返回步骤S101,继续采集冷藏冷冻设备10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10内部的温度,直至再次获得的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内部的温度中至少一个值发生变化时,重新计算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并重新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从而智能有效地防止隔热部件产生凝露。
为了便于准确获得加热后的隔热部件外表面温度,可在隔热部件的设置有加热装置402的部位的内外表面附近(在远离加热装置402的其他位置的温度可能不会上升得特别明显)检测隔热部件外侧的温度和其内侧的温度,从而根据式(4)计算出经加热的隔热部件的外表面温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设备及其防凝露方法。该防凝露方法包括: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获得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露点温度;根据冷藏冷冻设备外部环境的温度、冷藏冷冻设备内部的温度以及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部件的隔热系数,获得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根据露点温度和隔热部件外表面的温度判断隔热部件是否有凝露风险;当判断隔热部件有凝露风险时,进行防凝露处理。本发明的防凝露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