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棒浇铸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244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7141.6

申请日:

2009.10.14

公开号:

CN101670428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22D 25/02申请日:20091014授权公告日:20110824终止日期:201610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D 25/02申请日:20091014|||公开

IPC分类号:

B22D25/02

主分类号:

B22D25/02

申请人:

蒋春生

发明人:

蒋春生

地址:

225414江苏省泰兴市珊瑚镇洋港村九组1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研磨棒浇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一模具组件,第一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一浇铸槽;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二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二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二浇铸槽;组装串接完成的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使工作面相互拼接,第一浇铸槽与第二浇铸槽组成浇铸空间;将钢汁自所述浇铸空间的一开口注入浇铸空间中;待钢汁冷却成型后,制得研磨棒。通过上述方法,由多个模具组件串接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研磨棒浇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所述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一浇铸槽;
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二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所述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二浇铸槽;
组装所述串接完成的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工作面相互拼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浇铸槽与第二浇铸槽组成浇铸空间;
封闭所述浇铸空间的一个开口,将钢汁自所述浇铸空间的另一开口注入浇铸空间中;
待钢汁冷却成型后,制得所述研磨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相互串接的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的各结合面上分别开设结合槽,通过复数个螺栓以可拆状锁定于所述结合槽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相互拼接的工作面侧对应开设复数组锁定槽,通过复数个螺栓分别锁定于所述锁定槽中从而完成对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的组装。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组装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时,先通过分别设置于各自工作面上的定位凸块与定位孔进行定位。

说明书

研磨棒浇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浇铸方法,尤指一种研磨棒的浇铸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般研磨机中用到的研磨棒,该种研磨棒安置于研磨机中,研磨机以一定的速度转动带动安置于其中的多根研磨棒滚动,从而将进入研磨机的大颗粒材料打碎;目前的研磨棒多是通过锻造工艺制得的,但是锻造的制造成本很高,且锻造工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件加热时间长;而与之相比,随社会科技得进步,铸造技术发展得很快,现在很多的铸造工艺已经大大得改变了传统得铸造方法,不但劳动强度低,操作简单,工作环境也比以前有很大得变化;铸出得工件也比以前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工量比锻造还要小而且各种复杂形状都可以铸出来。
对于研磨棒而言,采用铸造技术已完全可以达到其在强度上的要求,又可以大大的节省成本;惟由现有的浇铸方法来看,其为了铸造出细长形的研磨棒,故而制作出了相应的长条状浇铸模具,倘欲铸造出长度达三公尺的研磨棒,其模具长度即会超过三公尺;倘欲铸造出长度达六公尺的研磨棒,其模具长度即会超过六公尺,虽然此类模具在生产技术上没有问题,在进行铸造时亦能够依要求铸造出适当长度的研磨棒,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浇铸模具的长度长,生产成本高,运输、搬移及储存均存在不便;第二、当需要生产多种不同长度规格的研磨棒时,需要准备多种不同长度的浇铸模具,造成设备成本上的负担;第三、因为模具本身在进行铸造时亦必须承受热胀冷缩的温度变化,因而此类长条状的浇铸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会发生断裂,追究其原因乃在于其超长的长宽比例,致使其在热胀冷缩时的变形不均匀,因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发生断裂,此严重影响到浇铸模具的使用寿命,并有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实需要提供一种合适的浇铸方法来解决现有浇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研磨棒浇铸方法,其能够克服使用时因热胀冷缩而导致断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磨棒浇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所述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一浇铸槽;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二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所述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二浇铸槽;组装所述串接完成的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工作面相互拼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浇铸槽与第二浇铸槽组成浇铸空间;封闭所述浇铸空间的一个开口,将钢汁自所述浇铸空间的另一开口注入浇铸空间中;待钢汁冷却成型后,制得所述研磨棒。
通过上述方法,由多个模具组件串接进行浇铸,减小了浇铸过程中模具的长宽比例,能够克服使用时因热胀冷缩而导致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相互拼接的工作面侧对应开设复数组锁定槽,通过复数个螺栓分别锁定于所述锁定槽中从而完成对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的组装。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组装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时,先通过分别设置于各自工作面上的定位凸块与定位孔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提到的研磨棒的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浇铸方法中用到的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浇铸方法中用到的模具的第一模具组件串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浇铸方法中用到的模具拆分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浇铸模具可由一个以上的模具单元相串接组成(图中所示是显示两个模具单元相结合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每个模具单元分别由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拼装而成,其中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形状结构相同且为对称设置,故此处以第一模具组件10为例详细介绍其结构特征。
如图3中显示了两个互相串接的第一模具组件10,第一模具组件10包括一组件本体11,该组件本体11包括一用于与第二模具组件20拼接的工作面111以及位于两端的结合面100,在该工作面11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浇铸槽112,组件本体11与工作面111相邻的顶面和底面上间隔形成有若干对称的凹槽113,每个凹槽113包括有一个凹槽底面1131及四个侧壁1132,其中位于工作面111侧的侧壁1132上开设有若干个锁定槽1133;另在位于结合面100处的侧壁1132上形成有一结合槽1001;
第二模具组件20相对第一模具组件10对称设有结构相同的工作面、结合面、第二浇铸槽及锁定槽、结合槽;
作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第一模具组件10的工作面111上设置有复数个定位凸块114,相对的在第二模具组件20的工作面上对应定位凸块114位置开设有定位孔115,在拼装时通过定位凸块114与定位孔115的配合使模具组件更易定位。
再配合图4所示,其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浇铸模具的二模具单元分开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即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浇铸模具可由多个模具单元相结合而形成一所需长度的浇铸模具;该种设计便于模具的搬运,且可根据不同的需要拼接浇铸任意长度的研磨棒;并且,在每个分组件上分别设有一个吊环12以方便模具的搬运。
需要浇筑时,首先进行模具的拼装: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通过定位凸块114与定位孔11完成组件定位,对齐所述工作面及锁定槽,利用螺栓(图中未示)锁定于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的锁定槽中,此时第一浇铸槽112与第二浇铸槽即组成了浇铸模具的浇铸空间;该种组合式的模具有效的缩短了其长宽比,而能够大幅降低因热胀冷缩所造成的断裂问题;然后封闭所述浇铸空间的一个开口,将钢汁自所述浇铸空间的另一开口注入浇铸空间中;
待钢汁冷却成型后,制得所述研磨棒。

研磨棒浇铸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研磨棒浇铸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研磨棒浇铸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磨棒浇铸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磨棒浇铸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研磨棒浇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一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一模具组件,第一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一浇铸槽;串接一个以上的第二模具组件,以获得所需浇铸研磨棒长度的第二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具有一工作面,且在工作面上沿轴向形成一第二浇铸槽;组装串接完成的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使工作面相互拼接,第一浇铸槽与第二浇铸槽组成浇铸空间;将钢汁自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