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循环冷却单元.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72202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77509.5

申请日:

2012.12.04

公开号:

CN104995459A

公开日:

2015.10.2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4F 1/00登记生效日:201805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ABB 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瑞士苏黎世变更后权利人:瑞士巴登|||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00申请日:20121204|||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2011.01)I; F24F5/00; F24F13/20; F25B45/00; F25D23/00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ABB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R.哈恩; K.兰登; L.拉斯森; M.尼尔斯森; M.梅梅多维

地址:

瑞士苏黎世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代理人:

李强; 肖日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需要监视和维护的多个构件(7-13)的再循环冷却单元(1)。冷却单元的内部包括开放空间,其称为服务区域,其设计成容纳在空间中工作的人员,且构件布置成以便它们可从服务区域接近,且冷却单元设有开口,开口设计成允许人员进入冷却单元且进入服务区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再循环制冷单元(1),包括需要监视和维护的多个构件(7-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的内部包括开放空间(5),其在下文中称为服务区域,其设计成容纳在所述空间中工作的人员,且所述构件布置成以便它们可从所述服务区域接近,且所述控制单元设有开口(6),其设计成允许人员进入所述冷却单元且进入所述服务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7-20)围绕所述服务区域定位在至少两侧,优选在所述服务区域的至少三侧。

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泵(7)和膨胀容器(9)。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包括需要监视的多个仪器(16-20),且所述仪器布置成从所述服务区域可见。

5.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包括流量计(16、18)、压力传感器(17)和电导率传感器(20)。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冷却单元(1)的控制面板(24),且所述控制面板布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内,以便其可从所述服务区域接近。

7.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包括可从所述控制面板控制的至少一个泵(7)。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泵(7)和用于驱动所述泵的电机(8),以及包括用于将功率供应提供至所述电机的设备且控制所述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的控制柜(22),且所述控制柜布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内,以便其可从所述服务区域(5)接近。

9.   根据权利要求7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4)布置在所述控制柜(22)上,使得所述控制面板面朝所述服务区域(5)。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包括去离子容器(11)、粗滤器(12)和细滤器(13)。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冷却单元(1)定位在底部框架(3c)上,且所述服务区域(5)具有布置成连接到所述底部框架上的地板。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循环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1)在三侧是固定的,且所述冷却单元的前侧设有所述开口(6)。

说明书

说明书再循环冷却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需要监视和维护的多个构件的再循环冷却单元。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功率传输和工业过程的水冷却单元。冷却单元包括需要定期服务/维护的若干构件,如,泵和换热器。
背景技术
再循环冷却单元布置成将液体(通常是水)再循环来提供冷却。冷却单元包括需要定期维护的多个构件,如,泵、电机和过滤器。因此,冷却单元必须布置成以便有可能在冷却单元安装之后在所有构件上提供维护。如果冷却单元并未设有任何壁,则通常将冷却单元布置于在建筑物的房间中的中部中,以便有可能绕过单元和从冷却单元所有侧到达构件。
一些冷却单元设有包括包绕冷却单元的构件的壁的壳体。构件的维护从壳体的外侧完成。为了便于维护,壳体设有开口,如检查孔,其布置成以便需要维护的构件可通过检查孔接近。为了能够到达需要服务的各个构件,需要在壳体的所有壁中提供检查开口。作为备选,壳体布置成以便有可能从壳体除去壁。
这个的问题在于通常难以到达构件,且执行构件的维护的空间很紧。另一个问题在于单元必须定位成以便有可能绕过单元来取决于单元设计从三侧或四侧到达构件。
US2007/0000280A1示出了其中为了维护而容易接近所有构件的再循环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设有开放的后部的壳体,且附接到开关盒或机房的竖直侧。壳体的内部由分隔壁分成前部和后部部分区域。后部部分区域容纳蒸发器、泵和柜。前部部分区域容纳液化器和风扇,且经由在前壁中的开口与周围连接。压缩机容纳在接收区域中,接收区域桥接两个部分区域,且可经由在壳体的前部中的开口接近。在后部部分区域中的构件可经由壳体的后部开口接近。前部部分区域可经由布置在壳体的前壁中的开口接近。该系统的缺点在于其需要工作空间来在壳体的前部以及壳体的后部容纳服务技术人员。此外,需要更多空间来允许服务技术人员从冷却系统的前侧移动到后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促进再循环冷却单元的维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减少冷却单元的服务/维护所需的地板空间。
该目的通过如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冷却单元来实现。
该冷却单元特征在于冷却单元的内部包括开放空间,其在下文称为服务区域,其设计成容纳在该空间中工作的人员,且构件布置成以便它们可从冷却单元内的服务区域接近,且冷却单元设有开口,其布置成与服务区域连通且设计成允许人员进入冷却装置和移动至服务区域。
服务区域布置在冷却单元内,且构件围绕服务区域布置,以便它们可由站在服务区域中的人员给予维护。作为优选,服务区域的尺寸使得人员可在提供构件维护的同时笔直站立在服务区域内。在冷却系统维护期间需要到达的所有构件都定位从服务区域可到达范围内。因此,服务技术人员可从一个位置执行冷却单元的构件的维护,且不必绕冷却单元移动且从单元的不同侧提供不同构件的服务。此外,维护所需的总空间显著减小,因为冷却单元外没有地板空间需要为了维护而保留。由于服务区域整体结合到冷却单元中,故不需要单元前部或冷却单元的任一侧的地板空间来用于维护。
服务区域布置成以便其可经由在单元中的开口从单元的外侧容易地到达。例如,开口布置在单元的前壁中。这是有利的,因为所有构件可从单元的一侧到达,且所需的所有服务/维护活动可从单元的一侧(例如,从前侧)进行。因此,构件不必从另外三侧可接近。这意味着冷却单元可为固定的(build in),且因此节省地板空间。
将服务区域整体结合在冷却单元内使得冷却单元紧凑,且不需要附加的服务空间。所需的所有服务都可从单元的一侧接近。
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泵和膨胀容器。例如,构件还可包括去离子容器、细滤器和粗滤器。作为优选,构件围绕服务区域定位在服务区域的至少两侧,且更优选在服务区域的至少三侧。因此,服务区域的尺寸减小,且实现冷却单元的紧凑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冷却单元包括需要监视的多个仪器,且仪器布置成从服务区域可见。例如,仪器包括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该实施例使得人有可能从服务区域监视冷却单元的仪器。因此,便于冷却单元的维护和故障跟踪。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冷却单元包括用于控制冷却单元的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布置在壳体内,以便其可从服务区域接近。该实施例使得人有可能从服务区域控制冷却单元及其构件。有利的是,服务技术人员能够控制构件,且同时例如在启动、维护和故障跟踪期间接近构件。此外,有利的是,服务技术人员能够在控制冷却单元的构件的同时监视冷却单元的仪器,例如,在构件的启动、维护和故障跟踪期间。作为优选,冷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泵,其可从控制面板控制。有利的是,能够从服务区域且同时控制构件,如,泵和阀,且查看由于某些控制动作而发生了什么。因此,显著地促进了冷却单元的启动、维护和故障跟踪。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泵和用于驱动泵的电机,以及包括用于将功率供应提供至电机且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的设备的控制柜,且控制柜布置在冷却单元内,以便其可从服务区域接近。有利的是,能够在例如用于提供功率供应至电机的设备的安装和修理期间接近控制柜、服务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面板布置在控制柜上,使得控制面板面朝服务区域。该实施例减小了服务区域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冷却单元在三侧是固定的,且冷却单元的前侧设有开口。因此,所有构件都可从单元的前侧接近,且节省了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冷却单元定位成服务区域具有布置成连接到底部框架上的地板。该实施例便于人进入服务区域中,因为服务区域主要在与冷却单元外的地板相同的水平上。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描述且参照附图来更接近地阐释本发明。
图1在正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再循环冷却单元。
图2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再循环冷却单元。
图3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在图1和2中所示的再循环冷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前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再循环冷却单元1。 图2在透视图中示出了除去侧壁的冷却单元,且图3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冷却单元。冷却单元1包括需要监视和维护的多个构件,且在三侧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冷却单元在三侧由实心壁包绕。冷却单元的前侧设有开口6,其设计成允许人员进入冷却单元。在该实施例中,冷却单元的整个前侧打开。作为备选,前侧可设有保护壁,且保护壁可设有开口,例如,门洞,以允许人进入冷却单元。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却单元包括构架2,其包括顶部条3a、侧部条3b和底部框架3c。作为备选,构架2仅包括底部框架3c,且除去了侧部条3a和顶部条3b。冷却单元的构件例如可定位在底部框架上,或直接定位在容纳冷却单元的房间的地板上。
冷却单元1包括布置在冷却单元内的开放空间5,其设计成容纳在空间中工作的人员,在下文中称为服务区域。需要服务/维护的冷却单元的所有构件布置成以便它们可从服务区域接近。服务区域的尺寸应当足够大来允许至少一个人在坐在冷却单元内的服务区域中时执行冷却单元的构件的服务/维护监视。作为优选,服务区域的高度使得可允许人在维护期间直立站立。服务区域布置成与开口6连通,以允许人进入冷却单元,且移动到服务区域和离开服务区域。因此,所需的所有服务和维护可从冷却单元的前侧接近。
如图2中所示,冷却单元定位在底部框架3c上,且服务区域具有布置成连接到底部框架上的地板。地板可为在容纳冷却单元的建筑物中的地板的一部分,或连接到底部框架的单独的地板。
如在图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构件绕服务区域定位在服务区域的三侧。这实现了冷却单元的很紧凑的设计。然而,有可能将构件仅定位在服务区域的一侧或两侧,以实现长形的冷却单元。还有可能在服务区域的第四侧具有一些小构件。
构件的数目和构件的类型在不同冷却单元之间不同。然而,大多数再循环的冷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泵、换热器和膨胀容器。在下文中,图1-3中所示的构件将更详细地被阐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类冷却单元,而是适于具有尺寸足够大来允许人进入冷却单元中的任何类型的再循环冷却单元。
图1-3中所示的冷却单元包括需要维护的以下构件:
两个主循环泵7。再循环泵所需的维护为机械密封件的更换。
用于驱动主泵的两个电机。电机所需的维护例如为轴承的更换。
膨胀箱9。膨胀箱中的水位和气压需要在启动期间且关于维护进行调整。
换热器10,例如,板式换热器。所需的维护包括例如,除去和清洁板。
去离子容器11,其一般一年更换一次。
主回路粗滤器12,其一般一年检查一次。
细滤器13,其一般一年更换一次。
用于泵电机的服务开关14,其用来允许泵和电机在泵的、电机的维护期间关闭。
替代换热器,冷却单元可包括干液体冷却器。
冷却单元还包括需要监视的多个仪器,且仪器布置成可从服务区域接近和可见,以允许仪器从服务区域5读取。
在图1-3中所示的冷却单元包括需要监视的以下仪器:
在原始水侧处的流量计16,
压力传感器17,
在处理回路中的流量计18,
温度传感器19,
电导率传感器20。
仪器可被读取,且如果它们有缺陷,则可通过站在服务区域中的服务技术人员修理或替换。
在图1-3中所示的冷却单元还包括控制柜22,其包括用于将功率供应提供至电机8的设备和用于控制和监视冷却单元的控制设备,例如,以控制电机8的启动和停止,且因此控制泵7。控制设备包括可编程逻辑,如,PLC、CPU或FPGA。控制柜22布置在冷却单元内,以便其可从服务区域接近。控制柜定位在接近服务区域的适合位置处,所以其易于从服务区域接近。在图1-3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柜定位在服务区域的相对侧,来作为进入单元的开口6。
必须存在在控制柜前部的安全区域,且需要必须大于1.2m的安全区域的长度。有利的是,将在服务区域中的地板布置成与容纳冷却单元的房间中的地板相同的水平上,且没有任何门阶。由此,在控制柜的前部中的安全区域可延伸到冷却单元外,且可包括服务区域的地板的一部分和冷却单元外的地板的一部分地板。因此,触电的人有可能后回而不绊倒和摔倒,或撞击东西。
在图1-3中所示的冷却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冷却单元的控制面板24,且控制面板24布置在冷却单元内,以便其可从服务区域5接近。控制面板24布置成紧邻服务区域,且面朝服务区域5。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控制面板24布置在控制柜22上,使得控制面板面朝服务区域。控制面板为对控制设备的MMI,且包括用于实现在服务区域中的人员与控制柜22中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器件。控制面板可包括显示装置,例如,触摸屏、按键和按钮来用于控制冷却单元的构件,来例如启动和停止泵7。控制面板与控制柜22中的设备通信。因此,有可能使服务技术人员经由控制面板控制和监视冷却单元。
将服务区域整体结合在冷却单元内使得单元紧凑,且不需要附加的服务空间。所需的所有服务均可从控制单元的前侧接近,如,
去离子容器的更换。
细滤器的检查或更换。
在清洁主管中的滤网的清洁。
更换在泵中的机械密封或更换整个泵。
所有仪器都可从服务区可见。
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和改变。例如,服务区域的尺寸和形状可变化,只要服务区域的尺寸足够大来允许至少一个人在位于服务区域中时执行周围构件的维护。此外,关于服务区域的构件的定位可变化,只要它们可从服务区域接近。

再循环冷却单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再循环冷却单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再循环冷却单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循环冷却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循环冷却单元.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需要监视和维护的多个构件(7-13)的再循环冷却单元(1)。冷却单元的内部包括开放空间,其称为服务区域,其设计成容纳在空间中工作的人员,且构件布置成以便它们可从服务区域接近,且冷却单元设有开口,开口设计成允许人员进入冷却单元且进入服务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