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丝绸制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蚕
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蚕丝被是一种以蚕茧的天然蛋白长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内胎
的被子,作为内丝胎的蚕丝被更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
保健等品质和优点。蚕丝被的内丝胎的制作主要是将经多次拉伸
蚕茧制成的片状体,即剥好的蚕丝棉兜进行拉丝再层层叠加,然
后经过翻被、定位等工序制成。常见的蚕丝被的内丝胎的拉丝多
通过人工进行,即需要四个人分别拉住片状体的四角同时进行拉
丝,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同
时拉丝的一致性,易导致蚕丝棉层厚度不均匀,这些都极大地制
约了蚕丝被丝内胎的加工生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
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文
献公开了一种用于蚕丝被内丝胎的拉丝装置[申请号:
201410690729.6],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
杆,第一驱动杆的中部与第二驱动杆的中部相互交叉设置,第一
驱动杆上分别设有第一移动套体和第二移动套体,第二驱动杆上
分别设有第三移动套体和第四移动套体,第一移动套体、第二移
动套体、第三移动套体与第四移动套体上均设有拉丝块,拉丝块
周向均匀分布且合围呈环形结构,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均与
拉丝驱动机构相连,架体连接有竖直驱动机构。上述方案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例如蚕丝被内丝胎人工拉丝
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但是由于该方案中的驱动杆与拉丝
块均位于同一侧易出现蚕丝缠绕,且上述方案还容易出现拉丝过
程中蚕丝棉兜滑脱现象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蚕
丝拉伸效果好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蚕丝被内
丝胎拉伸驱动装置,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底座背面一端的底侧通过第一安装结构设有沿底座横向设置的
横向驱动杆,所述的横向驱动杆的中部上方对称设有两根相互对
应且均倾斜设置的侧向驱动杆,且所述的侧向驱动杆通过第二安
装结构与底座背面相连,所述的侧向驱动杆一端均朝向横向驱动
杆中部,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底座另一端的两侧,在横向驱动杆上
分别设有第一移动套体与第二移动套体,所述的横向驱动杆连接
有能驱动横向驱动杆周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移动套体与第二移动
套体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的侧向驱动杆上分别
设有侧向移动套体,且所述的侧向驱动杆连接有能驱动侧向驱动
杆周向转动从而带动侧向驱动杆沿侧向驱动杆轴向往复移动的第
二驱动机构,在第一移动套体、第二移动套体与侧向移动套体上
均活动设有位于底座正面的蚕丝棉兜夹紧头。本装置中的蚕丝棉
兜夹紧头与各个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两侧,这样使得蚕丝拉
伸时不易发生缠绕现象,拉丝效果好。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一驱动机
构包括横向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横向驱动杆下方的横向槽,所述
的第一移动套体与第二移动套体分别贯穿于横向槽内且分别与横
向槽滑动相连,所述的横向驱动杆连接有能驱动横向驱动杆周向
转动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的横向驱动杆上设有当横向驱动杆周向
转动时能驱动第一移动套体与第二移动套体分别沿着横向槽滑动
且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连接结构。当第一驱动器驱动横向驱动
杆转动时能使得第一移动套体与第二移动套体分别沿着横向槽滑
动从而实现靠近或远离,这样使得固定在第一移动套体与第二移
动套体上的蚕丝棉兜夹紧头将蚕丝棉兜向着底座下端两侧牵拉。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连接结
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横向驱动杆上的第一外螺纹段与第二外螺纹
段,所述的横向驱动杆通过第一外螺纹段与第一移动套体螺纹相
连,所述的横向驱动杆通过第二外螺纹段与第二移动套体螺纹相
连,且所述的第一外螺纹段与第二外螺纹段螺纹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二驱动机
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底座上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侧向驱动杆
下方的侧向槽,所述的侧向移动套体贯穿于侧向槽内且分别与侧
向槽滑动相连,所述的侧向驱动杆连接有能驱动侧向驱动杆周向
转动的第二驱动器,所述的侧向驱动杆上设有当侧向驱动杆周向
转动时能驱动侧向移动套体分别沿着侧向槽往复滑动的第二连接
结构。当第二驱动器驱动两根侧向驱动杆转动时能使得两个侧向
移动套体同步沿着侧向槽滑动,这样使得固定在侧向移动套体上
的蚕丝棉兜夹紧头将蚕丝棉兜向着底座上端两侧牵拉。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二连接结
构包括设置在侧向驱动杆上的侧向外螺纹,所述的侧向驱动杆通
过侧向外螺纹与侧向移动套体螺纹相连。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安装结
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下端两侧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的横向驱动
杆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座内且横向驱动杆与第一安装座周向转动
相连。这样使得设置在底座背面的横向驱动杆转动时稳定性好。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安装结
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两个侧向驱动杆下方的第二安装座,
所述的侧向驱动杆一端分别与第二安装座周向转动相连,在侧向
驱动杆另一端与底座之间设有辅助座,且所述的侧向驱动杆与辅
助座周向转动相连。这样使得设置在底座背面的侧向驱动杆转动
时稳定性好。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所述的横向槽与侧
向槽内均设有若干防尘毛刷。防止蚕丝进入横向槽和侧向槽内,
避免了驱动部件被缠绕。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两根侧向驱动杆呈
V形分布设置,且所述的侧向驱动杆端部不相交。
在上述的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中,两个侧向槽呈V形
分布设置,且两个侧向槽的端部相交。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的优点在
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拉丝效果好,拉丝过程中蚕丝不易出
现缠绕现象,能保证拉丝过程中各个方向的一致性,拉丝过程中
蚕丝棉兜易出现滑脱现象,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第一安装结构2、第一安装座21、横向驱动
杆3、第一移动套体31、第二移动套体32、侧向驱动杆4、侧向
移动套体41、第二安装结构5、第二安装座51、辅助座52、第一
驱动机构6、横向槽61、第一驱动器62、第一外螺纹段63、第二
外螺纹段64、第二驱动机构7、侧向槽71、第二驱动器72、侧向
外螺纹73、蚕丝棉兜夹紧头8、防尘毛刷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
明。
如图1-2所示,本蚕丝被内丝胎拉伸驱动装置,包括呈水平
设置的底座1,底座1背面一端的底侧通过第一安装结构2设有
沿底座1横向设置的横向驱动杆3,横向驱动杆3的中部上方对
称设有两根相互对应且均倾斜设置的侧向驱动杆4,且侧向驱动
杆4通过第二安装结构5与底座1背面相连,侧向驱动杆4一端
均朝向横向驱动杆3中部,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底座1另一端的两
侧,在横向驱动杆3上分别设有第一移动套体31与第二移动套体
32,横向驱动杆3连接有能驱动横向驱动杆3周向转动从而带动
第一移动套体31与第二移动套体3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驱动
机构6,侧向驱动杆4上分别设有侧向移动套体41,且侧向驱动
杆4连接有能驱动侧向驱动杆4周向转动从而带动侧向驱动杆4
沿侧向驱动杆4轴向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在第一移动套
体31、第二移动套体32与侧向移动套体41上均活动设有位于底
座1正面的蚕丝棉兜夹紧头8,本装置中的蚕丝棉兜夹紧头8与
各个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1两侧,这样使得蚕丝拉伸时不易
发生缠绕现象,拉丝效果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横向设置在底座
1上且位于横向驱动杆3下方的横向槽61,第一移动套体31与第
二移动套体32分别贯穿于横向槽61内且分别与横向槽61滑动相
连,横向驱动杆3连接有能驱动横向驱动杆3周向转动的第一驱
动器62,横向驱动杆3上设有当横向驱动杆3周向转动时能驱动
第一移动套体31与第二移动套体32分别沿着横向槽61滑动且相
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连接结构,即当第一驱动器62驱动横向驱动
杆3转动时能使得第一移动套体31与第二移动套体32分别沿着
横向槽61滑动从而实现靠近或远离,这样使得固定在第一移动套
体31与第二移动套体32上的蚕丝棉兜夹紧头8将蚕丝棉兜向着
底座1下端两侧牵拉。其中,这里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
在横向驱动杆3上的第一外螺纹段63与第二外螺纹段64,横向
驱动杆3通过第一外螺纹段63与第一移动套体31螺纹相连,横
向驱动杆3通过第二外螺纹段64与第二移动套体32螺纹相连,
且第一外螺纹段63与第二外螺纹段64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两个分别设置
在底座1上且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侧向驱动杆4下方的侧向槽
71,侧向移动套体41贯穿于侧向槽71内且分别与侧向槽71滑动
相连,侧向驱动杆4连接有能驱动侧向驱动杆4周向转动的第二
驱动器72,侧向驱动杆4上设有当侧向驱动杆4周向转动时能驱
动侧向移动套体41分别沿着侧向槽71往复滑动的第二连接结构,
当第二驱动器72驱动两根侧向驱动杆4转动时能使得两个侧向移
动套体41同步沿着侧向槽71滑动,这样使得固定在侧向移动套
体41上的蚕丝棉兜夹紧头8将蚕丝棉兜向着底座1上端两侧牵
拉,其中,这里的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侧向驱动杆4上的侧
向外螺纹73,侧向驱动杆4通过侧向外螺纹73与侧向移动套体
41螺纹相连。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结构2包括分别设置在底
座1下端两侧的第一安装座21,横向驱动杆3分别穿设于第一安
装座21内且横向驱动杆3与第一安装座21周向转动相连,这样
使得设置在底座1背面的横向驱动杆3转动时稳定性好。同样地,
这里的第二安装结构5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且位于两个侧向驱动
杆4下方的第二安装座51,侧向驱动杆4一端分别与第二安装座
51周向转动相连,在侧向驱动杆4另一端与底座1之间设有辅助
座52,且侧向驱动杆4与辅助座52周向转动相连,这样使得设
置在底座1背面的侧向驱动杆4转动时稳定性好。为了防止蚕丝
进入横向槽61和侧向槽71内,横向槽61与侧向槽71内均设有
若干防尘毛刷9,这样避免了驱动部件被缠绕。本实施例中的两
个侧向槽71以及两根侧向驱动杆4均呈V形分布设置,且侧向驱
动杆4端部不相交,两个侧向槽71的端部相交。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
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
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第一安装结构2、第一安装座
21、横向驱动杆3、第一移动套体31、第二移动套体32、侧向驱
动杆4、侧向移动套体41、第二安装结构5、第二安装座51、辅
助座52、第一驱动机构6、横向槽61、第一驱动器62、第一外螺
纹段63、第二外螺纹段64、第二驱动机构7、侧向槽71、第二驱
动器72、侧向外螺纹73、蚕丝棉兜夹紧头8、防尘毛刷9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
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
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