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转向装置,车辆撞击另一车辆的一次碰撞之后,有驾驶员
撞击方向盘的二次碰撞。为了在二次碰撞时吸收冲击,提出了使转
向柱的一部分与车身分离并使转向柱沿柱轴方向移动的多种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9中,在固定至车身的车身侧托架中
设置有与柱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一对锁定切口。柱侧托架通过一对
锁定盒支撑,所述一对锁定盒通过多个锁定销分别保持在对应的锁
定切口中。锁定盒中的每个锁定盒均通过插入到每个锁定切口中的
螺栓联接并固定至柱侧托架。
用于保持所述一对锁定盒的多个锁定销包括内部的两排锁定
销和外部的两排锁定销,内部的两排锁定销设置在所述一对锁定切
口之间并且与柱轴方向平行地延伸,外部的两排锁定销设置在两侧,
在与柱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当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将所述一对
锁定切口夹在它们之间,并且与柱轴方向平行地延伸。
在二次碰撞时,保持每个锁定盒的所述多个锁定销断裂,由此
每个锁定盒均与对应的锁定切口分离,并且因此锁定盒和柱托架一
起沿柱轴方向移动。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2-121538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组装期间或在组装之前的运输期间沿横向方向施加冲击的
情况下,例如担心由树脂制成的锁定销的一部分可能损坏。由于这
个原因,担心二次碰撞时的分离负载可能发生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锁定销的阶梯部中发生剪断的情况下,用
作用于剪切锁定销的刃的元件变为与阶梯部的小直径部接触的单个
位置,并且因此产生使锁定销弯曲的力,并且因此剪切位置是不稳
定的。由于这个原因,剪切面积发生变化,并且因此担心可能发生
分离负载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其可以抑制二次
碰撞时分离负载的变化。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
装置(1),该转向装置(1)包括:
固定托架(23),该固定托架(23)包括固定至车身侧构件(13)
的第一板(30);
可移动护罩(16),该可移动护罩(1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
向轴(3),该转向轴(3)的一端连接有转向构件(2);
可移动托架(24),该可移动托架(24)支撑可移动护罩以在二
次碰撞时与可移动护罩一起沿柱移动方向(X1)移动,并且该可移
动托架(24)包括面向第一板的第二板(32);
悬吊机构(T1、T2),该悬吊机构(T1、T2)包括悬吊轴(25),
悬吊轴(25)连接第一板与第二板,从而经由可移动托架来悬吊可
移动护罩,并且该悬吊机构(T1、T2)构造成在二次碰撞时与第二
板一起沿柱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树脂销(61;61A、61B、61C),该树脂销(61;61A、61B、
61C)插入到设置在第一板中的第一孔(66;66A、66B、66C;66Q)
以及设置在第二板中的第二孔(67;67P;67Q)中,从而连接第一
板与第二板,并且该树脂销(61;61A、61B、61C)构造成在二次
碰撞时断裂以使第二板从第一板的预定位置分离,
其中,该树脂销相对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至少一者在与柱移
动方向正交的方向Y1上具有预定量的游隙。
另外,括号中的字母数字标记表示将在后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
相应的构成元件。然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应仅限于这些实
施方式。这同样适用于以下段落。
此外,第二孔至少在与柱移动方向侧相反的一侧的区域中可以
具有呈弧形形状的截面形状。
树脂销可以包括具有直的截面形状的柱状部(64),并且该柱
状部可以延伸跨过第一孔和第二孔。
此外,转向装置还可以包括:套环(62),该套环(62)配合到
柱状部上并且插入到第一孔中。该套环可以包括内周、外周以及在
轴向方向上的端部(622),该内周具有圆形的截面并且配合到柱状
部的外周上,该外周面向第一孔的内周,该轴向方向上的端部(622)
与第二板的第二孔的周缘接触。
转向装置可以还包括:第一套环(620),第一套环(620)包
括配合到柱状部的外周上的内周、以及面向第一孔的内周的外周;
以及第二套环(680),第二套环(680)包括配合到柱状部的外周上
的内周、以及配合到第二孔的内周上的外周,其中,第一套环和第
二套环包括彼此接触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622、681)。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树脂销相对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至少一者在与
柱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预定量的游隙,其中该树脂销插入到
第一板的第一孔以及第二板的第二孔中,从而连接第一板与第二板。
因此,在组装期间或在组装之前的运输期间,即使存在使固定托架
和可移动托架的位置在与柱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位的冲击,也
可以抑制树脂销发生剪切。以这种方式,二次碰撞时树脂销的剪切
负载是稳定的,并且因此可以抑制二次碰撞时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第二板的第二孔的周缘中的位于与柱移
动方向侧相反的一侧的区域具有呈弧形形状的截面形状,从而用作
剪切树脂销的剪切刃。因此,在二次碰撞时,树脂销被顺利地剪断
而不会沿柱移动方向掉落(所谓的掉下),并且因此可以抑制二次碰
撞时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树脂销的具有直的截面形状的柱状部被
剪断,并且因此可以使剪切面积恒定。以这种方式,可以抑制二次
碰撞时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套环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以及第二板的
第二孔的周缘用作剪切树脂销的一对剪切刃。以这种方式用作一对
剪切刃的套环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与第二板的第二孔的周缘彼此接
触,并且因此可以抑制用以使树脂销在二次碰撞时弯曲的力的发生,
并且因此可以抑制剪切负载的变化,并且最终可以抑制树脂销在二
次碰撞时的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轴向方向上的端
部用作彼此接触的一对剪切刃,并且因此,树脂销的剪切位置和剪
切面积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抑制二次碰撞时分离负载的变化。此
外,仅仅通过改变树脂销的外径以及每个套环的内径就可以在不引
起大量制造费用的情况下以及在不改变诸如固定托架或可移动托架
之类的大零件的规格的情况下,对剪切负载进行调节并且最终对树
脂销在二次碰撞时的分离负载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并且
示出了转向装置的示意性构型。
图2为图1的转向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示出了沿着图1的
线II-II的截面。
图3为图1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托架、一对悬吊机构和连接及分
离机构的局部剖切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并且示出了包括树脂销的轴线的沿前后方向的截面。
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碰撞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剖视
图并且示出了第二板由于树脂销的剪断而已经从第一板的预定位置
沿柱移动方向分离的状态。
图7为沿着图2的线VII-VII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第一板和连
接及分离机构的截面。
图8为沿着图2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第二板和连
接及分离机构的截面。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托架、一对悬吊机构和
连接及分离机构的局部剖切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状
态的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包括树脂销的轴线的沿前后方向(柱移动方
向)的截面。
图11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碰撞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剖
视图并且示出了第二板由于树脂销的剪断而已经从第一板的预定位
置沿柱移动方向分离的状态。
图12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板和连接及分离机构的剖视图。
图14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板和连接及分离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图1为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示意性构型
的示意图。参照图1,转向装置1设置有:连接至诸如方向盘之类
的转向构件2的转向轴3、通过万向节4连接至转向轴3的中间轴5、
通过万向节6连接至中间轴5的小齿轮轴7、以及作为被转向轴的
齿条轴8,齿条轴8具有与设置在小齿轮轴7的端部附近的小齿轮
7a啮合的齿条8a。
转向机构A1构造有包括小齿轮轴7和齿条轴8的齿条齿轮机
构。齿条轴8通过固定至车身侧构件9的壳体10支撑,以能够在沿
着车辆左右方向的轴方向(与图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尽管
未在图中示出,但齿条轴8的每个端部均通过对应的拉杆和对应的
转向节臂连接至对应的转向轮。
转向轴3具有上轴11和下轴12,上轴11和下轴12通过使用
例如花键联接件连接成能够一起旋转并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地移
动。转向轴3由固定至车身侧构件13和车身侧构件14的转向柱15
通过轴承(未图示)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转向柱15设置有:装配成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移动的管状上护
罩16(可移动护罩)、管状下护罩17以及连接至下护罩17的轴向
方向上的下端的壳体18。壳体18中容置有减速机构20,该减速机
构20减小用于转向助力的电动马达19的动力并将减小的动力传递
至下轴12。减速机构20具有驱动齿轮21和从动齿轮22,其中,驱
动齿轮21连接至电动马达19的旋转轴(未图示)以能够一起旋转,
从动齿轮22与驱动齿轮21啮合并且与下轴12一起旋转。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于本发明应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示例来进
行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手动转向装置。此外,在该实施
方式中,基于转向装置1能够倾斜调节的情况来进行描述。然而,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不具有倾斜调节功能的转向装置并且还可以应用
于能够倾斜调节且能够伸缩调节的转向装置。
如图2中所示,图2为示意性截面图,该转向装置1设置有一
对悬吊机构T1和T2,所示一对悬吊机构T1和T2通过固定托架
23支撑并且经由作为可移动托架的倾斜托架24悬吊上护罩16。悬
吊机构T1和T2在二次碰撞时与倾斜托架24和上护罩16一起沿柱
移动方向X1(参照图1,并且在图2中为与图的平面正交的方向)
移动。
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2中所示,作为可移动托架的倾斜托架
24悬吊在固定至车身侧构件13的固定托架23上,该悬吊通过作为
所述一对悬吊机构T1和T2的悬吊轴的悬吊螺栓25实现。另一方
面,柱托架26固定至转向柱15的上护罩16。
如图1和图2中所示,转向装置1设置有锁定机构29,该锁定
机构29根据操作杆27的操作在倾斜调节之后由紧固轴28通过倾斜
托架24来锁定柱托架26的位置或解除该锁定。换句话说,锁定机
构29在倾斜调节之后锁定上护罩16和转向构件2的位置,或解除
该锁定。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倾斜托架24设置有一对侧板41,并且
如图2所示,柱托架26呈槽状并且设置有一对侧板71和连接板72,
其中,所述一对侧板71分别面向倾斜托架24的所述一对侧板41,
连接板72连接所述一对侧板71的下端部。
参照图2,紧固轴28由穿过倾斜托架24的侧板41以及柱托架
26的侧板71的螺栓构成。通过由操作杆27的旋转动作使旋拧到紧
固轴28上的螺母73旋转,侧板41和侧板71均紧固在作为紧固轴
28的螺栓的头部与螺母73之间,并且因此,侧板41和侧板71均
被锁定。以这种方式,在倾斜调节之后转向构件2的位置被锁定,
并且因此实现了倾斜锁定。
此外,转向装置1设置有连接及分离机构R1,该连接及分离
机构R1连接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与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
并且在二次碰撞时使第二板32沿柱移动方向X1从第一板30的预
定位置(图5中示出的位置)分离,如图6所示。
如图2和图4中所示,图4是局部剖切的示意性平面图,在与
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连接及分离机构R1设置在所述
一对悬吊机构T1与T2之间。也就是说,在方向Y1上,连接及分
离机构R1设置在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一对长孔31(之后描
述的)之间。具体地,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连接
及分离机构R1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长孔31之间(也就是说,位于
一对悬吊螺栓25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参照图1,固定托架23设置有与二次碰撞时的柱移动方向X1
(相当于转向轴3的轴向方向)平行的第一板30。第一板30中形
成有平行于柱移动方向X1延伸的用于悬吊机构T1和T2的长孔31。
另一方面,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设置有面向第一板30的第
二板32。第二板32中形成有用于悬吊机构T1和T2的圆孔33,其
中每个圆孔均面向长孔31的一部分。
悬吊螺栓25构造为这样的螺栓:其插入到第一板30的长孔31
以及第二板32的圆孔33中并旋拧到螺母34中。连接第一板30与
第二板32的悬吊螺栓25与螺母34相配合地经由倾斜托架24(可
移动托架)和柱托架26悬吊上护罩16(可移动护罩)。此外,在二
次碰撞时,悬吊螺栓25可以与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柱托架
26和上护罩16一起沿着长孔31在柱移动方向X1上移动。
固定至车身侧构件14的下托架35支撑作为枢转轴的倾斜中央
轴36。倾斜中央轴36通过转向柱15的壳体18将下护罩17支撑成
能够围绕倾斜中央轴36摆动。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悬吊机构T1和T2中的每者均构造有悬
吊螺栓25、例如由碟簧构成的板簧42、螺母34等。连接及分离机
构R1构造有在二次碰撞时被剪断的树脂销61以及配合到树脂销61
的轴向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的圆筒形套环62。套环62由具有比形成
树脂销61的树脂的硬度高的硬度的材料(例如,诸如铁或铝之类的
金属、高硬度树脂、陶瓷等)形成。
参照图3,固定托架23设置有一对侧板37和一对安装板38,
所述一对侧板37分别设置成从第一板30的一对侧边缘向下延伸,
所述一对安装板38分别设置成从所述一对侧板37朝向外侧延伸。
固定托架23例如由金属板形成。安装板38中的每个安装板均通过
固定螺栓40(参照图4)固定至车身侧构件13,固定螺栓40插入
到设置在每个安装板38中的螺纹插入孔39(参照图3和图4)中。
以这种方式,固定托架23固定至车身侧构件13。
参照图2至图4,在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中,设置有与所
述一对悬吊螺栓25对应的一对长孔31。所述一对长孔31平行于二
次碰撞时的柱移动方向X1延伸,并且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
向Y1上彼此间隔开。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例如由金属
板形成。倾斜托架24设置有第二板32和所述一对侧板41并且呈槽
状,其中,所述一对侧板41设置成从第二板32的一对侧边缘向下
延伸。如图2和图3中所示,位于第二板32与每个侧板41之间的
连接部可以形成弯曲形状。
在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中,设置有与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
对应的一对圆孔33。悬吊螺栓25中的每个悬吊螺栓顺序地插入到
例如由碟簧构成的环形板簧42、第一插置板43的对应插入孔44、
第一板30的对应长孔31、以及第二板32的对应的第二圆孔33中
并且旋拧到螺母34中。以这种方式,悬吊螺栓25悬吊倾斜托架24。
如图3和图4中所示,第一插置板43由沿与柱移动方向X1正
交的方向Y1延伸的长板构成,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插置板43插
置在两个板簧42与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之间。第一插置板43
的位于至少第一板30侧的表面例如由诸如氟树脂之类的低摩擦材
料构成。也就是说,第一插置板43全部可以由低摩擦材料构成,并
且第一插置板43的位于第一板30侧的表面可以由低摩擦材料涂覆。
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插置有第二插置板45和第三插
置板46,第二插置板45和第三插置板46用于在二次碰撞时第二板
32相对于第一板30沿柱移动方向X1移动时减小滑动阻力。
第二插置板45构成槽状的单元45U,该单元45U锁定至第一
端部321,第一端部321为第二板32的位于柱移动方向X1侧的端
部。也就是说,单元45U设置有第二插置板45、面对板47和连接
板48,其中,第二插置板45沿着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以及第一
板30的下表面30b,面对板47面向第二插置板45并沿着第二板32
的下表面32b,连接板48连接第二插置板45与面对板47并且与第
二板32的位于柱移动方向X1侧的端部边缘接触。
第二插置板45的位于至少第一板30侧的表面例如由诸如氟树
脂之类的低摩擦材料构成。也就是说,第二插置板45或者单元45U
可以由低摩擦材料构成,并且第二插置板45的位于第一板30侧的
表面可以由低摩擦材料涂覆。
第三插置板46构成单元46U,该单元46U锁定至第二端部302
和第二端部322,第二端部302为第一板30的位于与柱移动方向
X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端部322为第二板32的位于与柱移
动方向X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也就是说,单元46U设置有第三
插置板46和面对板49,其中,第三插置板46沿着第二板32的上
表面32a和第一板30的下表面30b,面对板49面向第三插置板46
并沿着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此外,单元46U设置有连接板50
和具有例如统一的钩形形状的锁定部51,其中,连接板50连接第
三插置板46与面对板49并且与第一板30的位于与柱移动方向X1
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边缘接触,锁定部51钩挂并锁定至第二板32
的第二端部322。
第三插置板46的位于至少第二板32侧的表面例如由诸如氟树
脂之类的低摩擦材料构成。也就是说,第三插置板46或者单元46U
可以由低摩擦材料构成,并且第三插置板46的位于第二板32侧的
表面可以由低摩擦材料涂覆。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悬吊螺栓25中的每个悬吊螺栓均设置有
头部52、大直径部53、小直径部54、阶梯部55和螺纹部56,其中,
大直径部53与头部52是连续的并且具有比头部52小的直径,小直
径部54与大直径部53是连续的并且具有比大直径部53小的直径,
阶梯部55形成在大直径部53与小直径部54之间,螺纹部56设置
在小直径部54中。头部52中设置有具有例如六边形孔形状的工具
接合部57。
如图2中所示,大直径部53插入到环形板簧42、第一插置板
43的插入孔44以及第一板30的长孔31中。阶梯部55与第二板32
的上表面32a接触并且被上表面32a接纳。第二板32被夹紧在阶梯
部55与螺母34之间,并且因此悬吊螺栓25和第二板32彼此固定。
头部52与阶梯部55之间的距离H1(等于大直径部53的轴长
度)形成为比插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的第二插置板45
的板厚度(或第三插置板46的板厚度)、第一板30的板厚度、沿着
第一板30的上表面30a的第一插置板43的板厚度、以及板簧42
在最大压缩时的板厚度之和更大。以这种方式,板簧42经由第一插
置板43将第一板30朝向第二板32侧弹性地偏压。
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树脂销61设置有头部63和轴部64,其
中,头部63具有例如圆形截面,轴部64为具有比头部63小的直径
的柱状部。圆筒形套环62配合到轴部64的外周上。套环62的外径
形成为与树脂销61的头部63的外径相等。套环62的轴向方向上的
第一端部621与树脂销61的头部63接触,并且套环62的轴向方向
上的第二端部622被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接纳。以这种方式,防
止了树脂销61和套环62掉到第二板32的下侧。
另一方面,第一插置板43设置成覆盖树脂销61的头部63的
上侧,由此防止了树脂销61向上侧脱落。此外,在第一插置板43
中,比头部63的外径小的观察孔65形成为面向树脂销61的头部
63。在组装连接及分离机构R1之后,通过借助于第一插置板43的
观察孔65来观察树脂销61的头部63,就可以容易地确定诸如未能
组装树脂销61之类的工作缺陷。
树脂销61的头部63以及套环62的大部分均插入到固定托架
23的第一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一孔66中。套环62
的一部分从第一孔66突出。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从套环62突出
的部分641插入到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32的用于
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二孔67中。如图5和图6中所示,在二次
碰撞时,随着第一板30与第二板12的相对运动而发生剪切,使得
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部分641与轴部64的剩余部分分离。
如图7中所示,图7为沿着图2的线VII-VII的截面图,在与
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第一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
构R1的第一孔66设置在位于用于悬吊机构T1和T2的长孔31之
间的中间位置处。也就是说,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
树脂销61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此外,第一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一孔66形成
为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较长的横向长孔。以这种方
式,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在套环62的外周与第
一孔66的内周之间设置有间隙S1和间隙S2。
由于存在这些间隙,因此即使由于运输期间或组装期间的一些
外力而使得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
Y1上发生少量的位置移动,树脂销61也不会被剪断。
如图8中所示,图8为沿着图2的线VIII-VIII的截面图,在
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的用
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的第二孔67设置在用于悬吊机构T1和T2
的所述一对圆孔33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第二孔67形成为圆孔,该
圆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树脂销61的轴部64的外径。
在二次碰撞时,树脂销61的轴部64通过套环62的第二端部
622的配合面与第二板32的配合面的移位而被剪断。由套环62的
第二端部622的内周边缘构成的剪切刃具有圆弧形状,并且由第二
板32的第二孔67的边缘部分构成的剪切刃也具有圆弧形状。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树
脂销61相对于第一孔66具有预定量的游隙(等同于间隙S1和S2),
其中树脂销61插入到第一板30的第一孔66以及第二板32的第二
孔67中,从而连接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因此,在组装期间或者
在组装之前的运输期间,即使存在使固定托架32和倾斜托架24(可
移动托架)的位置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移位的冲击,
仍可以抑制树脂销61发生剪切。以这种方式,树脂销61在二次碰
撞时的剪切负载是稳定的,并且因此可以抑制二次碰撞时分离负载
的变化。
此外,如图8中所示,第二板32的第二孔67的周缘中的位于
与柱移动方向X1侧相反的一侧的区域具有呈弧形形状的截面形状,
从而用作在二次碰撞时剪断树脂销61的剪切刃。因此,在二次碰撞
时,树脂销61被顺利地剪断而不会沿柱移动方向X1掉落(所谓的
掉下)。因此,可以抑制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树脂销61的轴部64——即具有直的截
面形状的柱状部——被剪断,并且因此可以使剪切面积恒定。以这
种方式,可以抑制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具有比树脂销硬度高的硬度的套环62(例
如由金属制成)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部以及由诸如铁之类的金属制成
的第二板32的第二孔67的周缘用作剪断树脂销61(轴部64)的一
对剪切刃。以这种方式用作一对剪切刃的套环62的轴向方向上的端
部和第二板32的第二孔67的周缘彼此接触,并且因此可以抑制用
以使树脂销61(轴部64)在二次碰撞时弯曲的力的产生,并且因此
可以抑制剪切负载的变化,并且最终可以抑制分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将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的第二板
32沿柱移动方向X1从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预定位置(参照
图5)分离的连接及分离机构R1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
Y1上仅设置在由一对长孔构成的长孔31之间,并且因此,抑制了
在二次碰撞时发生倾斜托架24相对于固定托架23的扭转,并且因
此可以使倾斜托架24沿柱移动方向X1直线移动。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作为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
上设置在所述一对长孔31之间的单个销的树脂销61被剪断,从而
使倾斜托架24的第二板32从固定托架23的第一板30的预定位置
分离。在二次碰撞时,可以抑制在树脂销61周围发生力矩不平衡,
由此抑制了托架23和托架24发生扭转,并且因此可以使倾斜托架
24沿柱移动方向X1直线移动。
特别地,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连接及分离机
构R1设置在位于所述一对长孔31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并且因此,
在二次碰撞时,可靠地抑制了扭转的发生,并且因此可以使倾斜托
架24沿柱移动方向X1可靠地直线移动。
此外,如图2中所示,在使悬吊螺栓25的阶梯部55与第二板
32接触的状态下,插置在悬吊螺栓25的头部52与第二板32之间
的板簧42将第一板30朝向第二板32侧弹性地偏压,并且第二板
32被夹紧在阶梯部55与螺栓34之间。以这种方式,第一板30和
第二板32紧固至彼此。也就是说,所谓的紧固类型的悬吊螺栓25
的紧固力不影响在二次碰撞时相对移动的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
间的摩擦,并且因此容易进行紧固力矩的管理。
此外,在诸如悬吊螺栓25之类的单个构件中,头部52和阶梯
部55的位置精度较高,并且头部52与第二板32之间的距离由具有
较高位置精度的头部52与阶梯部55之间的距离H1决定,并且因
此,可以精确地设定头部52与第二板32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
精确地设定板簧42的初始负载,并且因此,可以抑制二次碰撞时分
离负载的变化。
此外,即使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设置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
的情况下,由于悬吊螺栓25为所谓的紧固类型,因此仍不需要诸如
交替地紧固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之类的工作,并且因此,可以显著
地减少组装步骤的数目。此外,不需要将螺母34熔接至第二板32
或者将螺母34压紧至第二板32或悬吊螺栓25的工作,并且因此就
这点而言,还可以减少组装步骤的数目。
此外,插置在板簧42与第一板30之间的第一插置板43的滑
动部与第一板30的滑动部中的至少一者由低摩擦材料构成,并且因
此,在二次碰撞时,可以使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一对板簧42等
沿柱移动方向X1平稳地移动。
此外,第一插置板43为沿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延
伸并使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插入到其中的单个的长板,并且因此,
在二次碰撞时,可以使所述一对悬吊螺栓25等沿柱移动方向X1直
线移动而不会造成扭转。
此外,在二次碰撞时与第二板32一起移动的第二插置板45插
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并且第二插置板45的位于至少第
一板30侧的表面由低摩擦材料构成。此外,通过第一板30保持并
且在二次碰撞时相对于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相对地移动的第三插
置板46插置在第一板30与第二板32之间,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二板
32滑动的第三插置板46的位于至少第二板32侧的表面由低摩擦材
料构成。
通过第一插置板43、第二插置板45和第三插置板46的作用,
可以使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在二次碰撞时更加平稳地相对移动。
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发生扭转。
本发明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实施为以下第二至第四实
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9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图
4的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如下。这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替
代图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及分离机构R1,如在图9中所示,使
用包括设置成沿柱移动方向X1排列成单排的多个树脂销61A、61B
和61C的连接及分离机构R10。
各树脂销61A、61B和61C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第一孔66A、66B
和66C中。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成排的树脂销
61A、61B和61C设置在所述一对长孔31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第一孔66A、66B和66C中的每一者均形成为沿与柱移动方向
X1正交的方向Y1延伸的长孔,并且分别与第一孔66A、66B和66C
对应的树脂销61A、61B、61C中的每一者均在与柱移动方向X1正
交的方向Y上设置有预定量的游隙的情况下配合到第一孔66A、66B
和66C中的每一者中。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具有与图4的第一实施方式中
的效果相同的效果。此外,可以通过选择树脂销61A、61B和61C
的数目来容易地设定分离负载。在图9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
中,与图4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由与图4的
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和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0和图11中
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与图5和图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
要区别如下。这里,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及
分离机构R1中,使用插入到第一孔66中的单个套环62。
相比之下,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及分离机构R1P中,如图
10中所示,使用第一套环620和第二套环680,其中,第一套环620
的内周配合到树脂销61的轴部64(柱状部)的外周上,其外周面
向固定托架23的第一孔66的内周,第二套环680的内周配合到轴
部64的外周上,其外周配合到倾斜托架24(可移动托架)的第二
板32的第二孔67P的内周上。套环620和680中的每一者均由具
有比形成树脂销61的树脂的硬度高的硬度的材料(例如,诸如铁或
铝之类的金属,高硬度树脂、陶瓷等)形成。
第一套环620具有与图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套环62的构型相
同的构型。然而,图5的实施方式的套环62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
部622(轴向方向上的端面)被第二板32的上表面32a接纳,而第
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套环620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二端部622(轴向方
向上的端面)仅被第二套环680的轴向方向上的第一端部681(轴
向方向上的端面)接纳。
也就是说,第一套环620的第二端部622以及第二套环680的
第一端部681彼此接触,并且因此,如图11中所示,如果固定托架
23和倾斜托架24在二次碰撞时沿柱移动方向X1相对移动,则套环
620和套环680的面对的端部622、681用作一对剪切刃。在图10
和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中,与图5和图6中示出
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由与图5和图6中示出
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二次碰撞时,具有比树脂销61的硬度
高的硬度的第一套环620和第二套环680的面对的端部(第二端部
622和第一端部681)用作彼此接触的一对剪切刃,并且因此,树脂
销61的(轴部64的)剪切位置和剪切面积是恒定的。因此,可以
抑制二次碰撞时分离载荷的变化。此外,仅仅通过改变树脂销61
的(轴部64的)外径以及套环620和680中的每一者的内径就能够
在不引起大量制造费用的情况下以及在不改变诸如固定托架23或
倾斜托架24之类的大零件的规格的情况下,对剪切负载进行调节并
且最终对二次碰撞时树脂销61的分离负载进行调节。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与
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如下。也就是说,在第一至第三实
施方式中,第一板30的第一孔66、66A至66C形成为在与柱移动
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较长的横向长孔,并且第二板32的第二
孔67形成为圆孔。
相比之下,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第一
板30的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R1Q的第一孔66Q形成为圆孔,并且
如图12和图14中所示,第二板32的第二孔67Q形成为沿与柱移
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延伸的横向长孔。以这种方式,在与柱移
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上,在树脂销61的轴部64与第二孔67Q
的内周之间设置有间隙S3和S4。
同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运输期间或在组装期间由于一
些外力而在第一板30和第二板32中沿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
向Y1发生略微的移位,树脂销61也不会被剪断。
本发明不局限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并且例如,在第一至第四
实施方式中,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任一者形成为沿与柱移动方向X1
正交的方向Y1延伸的横向长孔,然而,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第一
孔和第二孔均可以形成为沿与柱移动方向X1正交的方向Y1延伸的
横向长孔。另外,在权利要求中陈述的范围内,各种改变可以应用于
本发明。
附图标记列表
1:转向装置
2:转向构件
3:转向轴
13:车身侧构件
15:转向柱
16:上护罩(可移动护罩)
23:固定托架
24:倾斜托架(可移动托架)
25:悬吊螺栓(悬吊轴)
26:柱托架
27:操作杆
28:紧固轴
29:锁定机构
30:第一板
31:长孔(用于悬吊机构)
32:第二板
33:圆孔(用于悬吊机构)
34:螺母
42:板簧
43:第一插置板
44:插入孔
45:第二插置板
45U:单元
46:第三插置板
46U:单元
52:头部
53:大直径部
54:小直径部
55:阶梯部
56:螺纹部
61;61A、61B、61C:树脂销
62:套环
63:头部
64:轴部(柱状部)
65:观察孔
66;66A、66B、66C;66Q:第一孔(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
67;67P;67Q:第二孔(用于连接及分离机构)
620:第一套环
622:第二端部
680:第二套环
681:第一端部
R1;R10;R1P;R1Q:连接及分离机构
T1,T2:悬吊机构
X1:柱移动方向
Y1:与柱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