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57141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7672.2

申请日:

2009.08.18

公开号:

CN101672340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F 9/32公开日:201003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9/32申请日:20090818|||公开

IPC分类号:

F16F9/32; F16F15/16; B21D22/14; B21D22/20

主分类号:

F16F9/32

申请人:

山东光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蒋积良; 斯里克; 曲克堂

地址:

261000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8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宫克礼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油减振器壳体,包括盆状大壳体,盆状小壳体和环形空腔,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所述大壳体盆壁内侧、所述小壳体盆壁外侧和所述大壳体盆底形成所述环形空腔,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所述大壳体盆壁和在所述大壳体盆壁上设置的皮带轮槽一次旋压成型;结构简单,而且密封性能好,避免了硅油外泄,延长了使用寿命;制造工序简单,减振器壳体兼作皮带轮节约了空间,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旋压成型的大壳体盆壁强

权利要求书

1.  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盆状大壳体,包括大壳体盆底,所述大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大壳体盆壁;
盆状小壳体,包括小壳体盆底,所述小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小壳体盆壁;
环形空腔,用于安装硅油减振器的惯性体,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所述大壳体盆壁内侧、所述小壳体盆壁外侧和所述大壳体盆底形成所述环形空腔,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壳体盆壁的外周面上设有皮带轮槽。

3.
  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小壳体制造步骤:将钢板在冲床上冲裁成圆形板材,然后将落料所得的圆形板材在冲床上利用拉伸模形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小壳体毛坯;
大壳体制造步骤:将钢板在冲床上冲裁成圆形板材,然后将落料所得的圆形板材在旋压机床上利用旋压刀具进行旋压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大壳体毛坯;
焊接步骤:将小壳体套装在大壳体内,通过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机加工步骤:将焊接完成的壳体毛坯冲孔、切除毛边,完成壳体的制造。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制造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壳体制造步骤中,在旋压成型所述盆状大壳体毛坯的大壳体盆壁的同时,将所述大壳体盆壁的外圆周面上旋压成型皮带轮槽。

说明书

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硅油扭振减振器的壳体,还涉及制造该壳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3和图4所示,硅油减振器壳体9内安装有惯性体10,减振器壳体9内充填有硅油,减振器7通过惯性体10的惯量及硅油的阻尼吸收振动能量,减少轴系的振动。密封的减振器壳体9先经抽真空操作,再将硅油注入减振器壳体9内。传统工艺拉伸形成的壳体刚性较差,减振器7在满负荷工作时会产生变形,降低了减振性能,而且容易导致硅油外泄,缩短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减振作用失效,曲轴断裂等重大事故。在发动机的曲轴8前端除减振器7外通常还会安装有皮带轮6,以带动水泵和电机,但这样的设计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结构不紧凑,并且发动机扭转振动大,并不适于前端输出功率。拉伸成型的减振器的壳体无法实现多楔带槽在壳体外圆周形成,这样减振器就无法兼作皮带轮,增加了成本,增大了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不易泄漏的硅油减振器壳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硅油减振器壳体,包括盆状大壳体,所述盆状大壳体包括大壳体盆底,所述大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大壳体盆壁;盆状小壳体,包括小壳体盆底,所述小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小壳体盆壁;环形空腔,用于安装硅油减振器的惯性体,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所述大壳体盆壁内侧、所述小壳体盆壁外侧和所述大壳体盆底形成所述环形空腔,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大壳体盆壁的外周面上设有皮带轮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硅油减振器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小壳体制造步骤:将钢板在冲床上冲裁成圆形板材,然后将落料所得的圆形板材在冲床上利用拉伸模形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小壳体毛坯;
大壳体制造步骤:将钢板在冲床上冲裁成圆形板材,然后将落料所得的圆形板材在旋压机床上利用旋压刀具进行旋压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大壳体毛坯;
焊接步骤:将小壳体套装在大壳体内,通过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机加工步骤:将焊接完成的壳体毛坯冲孔、切除毛边,完成壳体的制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大壳体制造步骤中,在旋压成型所述盆状大壳体毛坯的大壳体盆壁的同时,将所述大壳体盆壁的外圆周面上旋压成型皮带轮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硅油减振器壳体,包括盆状大壳体,所述盆状大壳体包括大壳体盆底,所述大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大壳体盆壁;盆状小壳体,包括小壳体盆底,所述小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小壳体盆壁;环形空腔,用于安装硅油减振器的惯性体,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所述大壳体盆壁内侧、所述小壳体盆壁外侧和所述大壳体盆底形成所述环形空腔,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所述大壳体盆壁和在所述大壳体盆壁上设置的皮带轮槽一次旋压成型;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避免了硅油外泄,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制造工艺简单,减振器壳体兼作皮带轮节约了空间,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旋压成型的大壳体盆壁强度较高,提高了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皮带轮和减振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硅油减振器壳体,包括:盆状大壳体2,所述盆状大壳体2包括大壳体盆底21,所述大壳体盆底21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大壳体盆壁22;盆状小壳体1,包括小壳体盆底11,所述小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小壳体盆壁12;环形空腔4,用于安装硅油减振器的惯性体5,所述大壳体盆底21和所述小壳体盆底11同心焊接在一起,所述大壳体盆壁22内侧、所述小壳体盆壁12外侧和所述大壳体盆底21形成所述环形空腔4,所述大壳体盆底21和所述小壳体盆底11的结合面密封。所述大壳体盆壁22的外周面上设有皮带轮槽3。
制造所述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小壳体制造步骤:将钢板在冲床上冲裁成圆形板材,然后将落料所得的圆形板材在冲床上利用拉伸模形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小壳体毛坯;
大壳体制造步骤:将钢板在冲床上冲裁成圆形板材,然后将落料所得的圆形板材放置在旋压机上,在旋压机床上利用旋压刀具进行旋压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大壳体毛坯;通过旋压机由旋压模具对大壳体毛坯进行旋压,使皮带槽进行成型、挤压,金属按规定进行有序流动。旋压后的皮带槽精度很高,不需对其进行机加工;
焊接步骤:将小壳体套装在大壳体内,通过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机加工步骤:将焊接完成的壳体毛坯冲孔、切除毛边,完成壳体的制造。
所述大壳体制造步骤中,在旋压成型所述盆状大壳体毛坯的大壳体盆壁22的同时,将所述大壳体盆壁的外圆周面上旋压成型皮带轮槽3。
在制造所述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方法中使用的冲压和旋压成型方法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硅油减振器壳体,大壳体盆底21和所述小壳体盆底11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21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11结合面密封,所述大壳体盆壁22和在所述大壳体盆壁22上设置的皮带轮槽3一次旋压成型;结构简单,而且密封性能好,避免了硅油外泄,延长了使用寿命;制造工序简单,减振器壳体兼作皮带轮节约了空间,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旋压成型的大壳体盆壁22强度较高,提高了硅油减振器壳体的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作出的变形和改进,都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油减振器壳体,包括盆状大壳体,盆状小壳体和环形空腔,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所述大壳体盆壁内侧、所述小壳体盆壁外侧和所述大壳体盆底形成所述环形空腔,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所述大壳体盆底和所述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所述大壳体盆壁和在所述大壳体盆壁上设置的皮带轮槽一次旋压成型;结构简单,而且密封性能好,避免了硅油外泄,延长了使用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