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及其在制备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抗肿瘤药物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合成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及其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以4-哌啶酮为中间体与芳香醛缩合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过敏、治疗糖尿病等活性,但目前未有文献报道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及其在制备治疗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化合物。
本发明的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化合物通式如下:
本发明也可采用含有治疗有效量的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来组成组合物。其中Ar所代表的基团为:取代苯基或杂环,苯基上的取代基可以是R1,R2,R3,R4,R5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或者有两个取代基如R1,R3,也可以三个取代基如R3,R4,R5,最多可以有五个取代基R1,R2,R3,R4,R5,R1,R2,R3,R4,R5可以是相同的基团也可以是不同的基团,如可以R1=R2,也可以,R1≠R2,所述的取代基优选烷基,烷氧基,卤素或硝基,最优选甲氧基,1-4个碳的烷基,氟或硝基;所述的杂环优选吡啶基,吡咯基或呋喃基,最优选3-吡啶基或2-呋喃基。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化合物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化合物可由芳醛或杂环醛与N-BOC-4-哌啶酮进行Claisen-Schimidt反应得到。反应方程式示意如下: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及其组成的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可用于但不局限于作为制备治疗白血病、皮肤癌、胃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药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可以治疗的癌症的例子包括但不局限于白血病、皮肤癌、胃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能够显著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见表二,说明本发明的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可用于作为制备治疗白血病、皮肤癌、胃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等的药物。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收率高,达到66%以上,最高可达到8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合成原料:N-BOC-4-哌啶酮(又称N-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芳醛、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 Avance III,400MHZ),质谱仪(Agilent 1100LC/MSD Trap离子阱液质联用仪);显微熔点仪(X-4,上海精密仪器厂)。
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的合成通法
N-Boc-4-哌啶酮0.995g(5mmol),氢氧化钠40mg(1mmol),无水乙醇20mL,混合后室温搅拌,待澄清后加入芳醛(10mmol),室温下反应48小时,抽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真空干燥。
实施实例一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2-氟苯苯甲醛;获得3,5-(E)-二(2-氟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1)黄色粉末,收率88%,mp 168~170℃,结构式见表一的No1。ESI-MS:434.3(M+Na);1H-NMR(CDCl3,ppm)δ:7.85(2H,s,-CH=),7.40~7.35(4H,m,Ph-H),7.21~7.11(4H,m,Ph-H),4.61(s,4H,-CH2-),1.25(s,9H,-C(CH3)3)。
实施实例二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3,4-甲撑二氧基苯甲醛(胡椒醛);获得3,5-(E)-二(3,4-甲撑二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2)黄色粉末,收率80%,mp 225~228℃,结构式见表一的No2。ESI-MS:486.2(M+Na);1H-NMR(CDCl3,ppm)δ:7.70(2H,s,-CH=),6.96(2H,d,J=8Hz,Ar-H),6.92(2H,s,Ar-H),6.86(2H,d,J=8Hz,Ar-H),6.01(4H,s,O-CH2-O),4.70(4H,s,-CH2-),1.33(9H,s,-C(CH3)3)。
实施实例三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3,4-二甲氧基苯甲醛;获得3,5-(E)-二(3,4-二甲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3)黄色粉末,收率77%,mp 158~160℃,结构式见表一的No3。ESI-MS:518.3(M+Na);1H-NMR(CDCl3,ppm)δ:7.75(2H,s,-CH=),7.06(2H,d,J=8Hz,Ar-H),6.98(2H,s,Ar-H),6.92(2H,d,J=8Hz,Ar-H),4.76(4H,s,-CH2-),3.95(12H,s,-OCH3),1.33(9H,s,-C(CH3)3)。
实施实例四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苯甲醛;获得3,5-(E)-二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4)白色粉末,收率82%,mp 182~185℃,结构式见表一的No4。ESI-MS:398.2(M+Na);1H-NMR(CDCl3,ppm)δ:7.81(2H,s,-CH=),7.43~7.35(10H,m,Ph-H),4.73(4H,s,-CH2-),1.27(9H,s,-C(CH3)3)。
实施实例五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2-呋喃甲醛;获得3,5-(E)-二(2-呋喃亚甲基)-N-Boc-哌啶-4-酮(5)黄色粉末,收率85%,mp 185~187℃,结构式见表一的No5。ESI-MS:378.2(M+Na);1H-NMR(CDCl3,ppm)δ:7.60(2H,d,J=3.2Hz,furanyl-Hα),7.50(2H,s,-CH=),6.72(2H,d,J=1.6Hz,furanyl-Hβ′),6.53(2H,dd,J1=1.6Hz,J2=3.2Hz,furanyl-Hβ),4.89(4H,s,-CH2-),1.42(9H,s,-C(CH3)3)。
实施实例六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4-甲氧基苯甲醛;获得3,5-(E)-二(4-甲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6)淡黄色粉末,收率81%,mp193-196℃,结构式见表一的No6。ESI-MS:458.2(M+Na);1H-NMR(CDCl3,ppm)δ:7.76(2H,s,-CH=),7.41(4H,d,J=8Hz,Ar-H),6.95(4H,d,J=8Hz,Ar-H),4.73(4H,s,-CH2-),3.85(6H,s,-OCH3),1.31(9H,s,-C(CH3)3)。
实施实例七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2-甲氧基苯甲醛;获得3,5-(E)-二(2-甲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7)亮黄色粉末,收率66%,mp162~164℃,结构式见表一的No7。ESI-MS:458.2(M+Na);1H-NMR(CDCl3,ppm)δ:8.00(2H,s,-CH=),7.36-7.24(4H,m,Ar-H),6.99-6.91(4H,m,Ar-H),,4.60(4H,s,-CH2-),3.86(6H,s,-OCH3),1.26(9H,s,-C(CH3)3)。
实施实例八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2,6-二甲氧基苯甲醛;获得3,5-(E)-二(2,6-二甲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8)淡黄色粉末,收率88%,mp200~203℃,结构式见表一的No8。ESI-MS:518.2(M+Na);1H-NMR(CDCl3,ppm)δ:7.78(2H,s,-CH=),7.30-7.25(2H,dd,J=8Hz,Ar-H),6.56(4H,d,J=8Hz,Ar-H),4.24(4H,s,-CH2-),3.83(12H,s,-OCH3),1.20(9H,s,-C(CH3)3)。
实施实例九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2,5-甲氧基苯甲醛;获得3,5-(E)-二(2,5-甲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9)亮黄色粉末,收率82%,mp177~179℃,结构式见表一的No9。ESI-MS:518.2(M+Na);1H-NMR(CDCl3,ppm)δ:7.95(2H,s,-CH=),6.91-6.83(4H,m,Ar-H),6.79(2H,s,Ar-H),4.59(4H,s,-CH2-),3.80(12H,s,-OCH3),1.26(9H,s,-C(CH3)3)。
实施实例十
合成方法和合成条件同通法,芳醛采用2,4,5-三甲氧基苯甲醛;获得3,5-(E)-二(2,4,5-三甲氧基苯亚甲基)-N-Boc-哌啶-4-酮(10)桔黄色粉末,收率80%,mp180~182℃,结构式见表一的No10。ESI-MS:578.3(M+Na);1H-NMR(CDCl3,ppm)δ:7.98(2H,s,-CH=),6.82(2H,s,Ar-H),6.54(2H,s,Ar-H),4.63(4H,s,-CH2-),3.86(18H,s,-OCH3),1.30(9H,s,-C(CH3)3)。
表一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化合物结构式
实施例十一
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检测:
使用的肿瘤细胞株有: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K562,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SW1116,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以上细胞均来源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
细胞培养于添加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将一定数量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一定密度接种于96孔板里(贴壁细胞待贴壁后),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对照组加同浓度溶剂,另设空白组(只加培养基,无细胞),每组设三个平行孔,37℃培养48h,加入5mg/ml的MTT溶液20ul/孔,继续培养4h后,离心弃上清,加入DMSO 150ul,振荡10min,充分裂解后,用全自动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生产)检测570nm处的吸光度(OD570)值。根据吸光度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生长抑制率=[OD对照-OD实验]/[OD对照-OD空白]×100%。
以同一药物的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反应曲线,根据线性回归方程求出该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0%的浓度即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见表二,表二中的化合物编号1~10代表实施实例一~十所合成的化合物。从表二可以看到,N-Boc-3,5-(E)-二芳基-4-哌啶酮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
表二N-Boc-3,5-(E)-二芳基亚甲基-4-哌啶酮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地IC50(x±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