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7120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63669.4

申请日:

2009.08.20

公开号:

CN101690456A

公开日:

2010.04.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9/02申请日:200908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9/02; A01G1/00; B28B1/14; B28B7/16; E02D17/20

主分类号:

A01G9/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发明人:

刘宏涛; 谢开骥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磨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朱盛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作业步骤是,用强化粉、细石子和水配制粘稠状浇筑体,用粘稠状浇筑体浇筑预留有槽口的硬质模块,槽口以利于草灌种植,三天硬化成型,选用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或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散铺或撒播草种在模块上,覆上一层细沙,20天后即可形成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本发明选用可形成穿透空隙的强化粉取代毫无透隙功用的水泥,30兆帕的强度可满足一般抗力需求,且可用于草灌混植;选用了草灌根茎或袋装苗用于混植生长,用于立体绿化具有可使植被与硬质模块较快形成结合

权利要求书

1: 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业步骤如下: 1)将强化粉、直径0.8-1.2cm的细石子、水按1∶4.9-5.1∶0.39-4.1的比例充分拌匀成粘稠状浇筑体, 2)按所需尺寸,用上述粘稠状浇筑体浇筑硬质模块,浇筑时模块中间需预留槽口,三天即可硬化成型,槽口尺寸为:槽长为边长的0.2±0.5,槽宽为槽长的0.15-0.25,槽穴直径为槽长的0.2-0.5, 3)将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或草种散铺或撒播在模块,上下均覆一层0.8-1.2cm厚的细沙,保湿管理10~20天,草即可植根于基础模块; 4)将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和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覆上一层0.8-1.2cm厚的细沙,保湿以利于根茎生长,20天后即可形成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

说明书


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地硬化的快速蔓延,绿地所需的土壤面层日渐稀少,在硬化铺装上形成可自我稳定的立体绿化景观必将成为趋势,但如何构造尚为难题。现有的绿地种植方式不能用于硬质面层的建植,无法绿化硬质面层。在硬质面层上种植的现只有中国专利《一种山药爬山虎配合栽培法》(专利号200310104105.3),在建筑物墙脚,提前两年以上预栽爬山虎,待爬山虎在墙面的攀爬高度达7米以上时,再开始在墙脚栽种山药,若墙脚为硬质地面,可用砖砌槽栽培,山药栽培时,若墙角为松软地面,先将地面夯实,再在夯实的地面或硬质地面上顺墙体用活动砖砌槽,槽中栽山药种子,山药苗出土后,利用爬山虎的藤蔓和叶柄攀爬上墙,使山药藤蔓充分舒展,从而达到高产、易收并提高墙体绿化效果的目的。它只限于墙角,只限于山药的藤蔓利用爬山虎的藤蔓和叶柄爬上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硬质面层,建植简单、立体景观形成迅速且稳定,造价成本低廉的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作业步骤如下:

    1)将强化粉、直径0.8-1.2cm的细石子、水按1∶4.9-5.1∶0.39-0.41的比例充分拌匀成粘稠状浇筑体,

    2)按所需尺寸,用上述粘稠状浇筑体浇筑硬质模块,浇筑时模块中间需预留槽口,三天即可硬化成型,槽口尺寸为:槽长为边长的0.2±0.5,槽宽为槽长的0.15-0.25,槽穴直径为槽长的0.2-0.5,

    3)将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或草种散铺或撒播在模块,上下均覆一层0.8-1.2cm厚的细沙,保湿管理10~20天,草即可植根于基础模块;

    4)将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和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覆上一层0.8-1.2cm厚的细沙,保湿以利于根茎生长,20天后即可形成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

    1)本发明选用了可形成穿透空隙的强化粉取代毫无透隙功用的水泥,将细石子粘结成硬质模块,30兆帕的强度可满足一般抗力需求,且可用于草灌混植,

    2)选用了草灌根茎或袋装苗用于混植生长,可较快形成立体绿化,达到自我稳定的生态群落,构造了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模块,建植简单、立体景观形成迅速且稳定,造价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质面层立体绿化方式,解决了硬质面层无法构造立体绿化和硬质边坡生态绿化景观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本发明构造成的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用本发明构造成的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模块由强化粉1、细石子2、硬质模块3、槽口4、、草茎或草籽5、细沙6、灌木扦插苗或袋装苗7构成。

    本发明的作业步骤如下:强化粉1、细石子2和水配制粘稠状浇筑体,用粘稠状浇筑体按所需尺寸浇筑硬质模块3,模型中间需预留槽口4以利于草灌种植,三天硬化成型,强度可达30兆帕,适用于需硬化的面层铺装。选用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和草籽5散铺或撒播在硬质模块上,上下均覆一层细沙6,保湿管理10~20天,草即可植根于基础模块。

    选用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和袋装苗7种植于槽口处,洒上一层细沙6,保湿以利于根茎生长,20天后即可形成如附图所示的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

    下面举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例1、将重量比为强化粉∶直径1cm的细石子∶水=1∶5∶0.4、充分拌匀成粘稠状浇筑体,用粘稠状浇筑体浇筑所需尺寸硬质模块,浇筑时模块中间需预留槽口,三天即可硬化成型,槽口尺寸为:槽长为边长的0.3,槽宽为槽长的0.2,槽穴直径为槽长的0.3,将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或草籽散铺或撒播在模块,上下均覆一层1cm的细沙,保湿管理15天,草即可植根于基础模块;选用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和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洒上一层1cm的细沙,保湿以利于根茎生长,20天后即可形成如附图所示的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

    例2、将重量比为强化粉∶直径0.8cm的细石子∶水=1∶5.1∶0.41、充分拌匀成粘稠状浇筑体,用粘稠状浇筑体浇筑所需尺寸硬质模块,浇筑时模块中间需预留槽口,三天即可硬化成型,槽口尺寸为:槽长为边长的0.5,槽宽为槽长的0.25,槽穴直径为槽长的0.5,将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或草籽散铺或撒播在模块,上下均覆一层0.8cm的细沙,保湿管理10天,草即可植根于基础模块;选用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和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洒上一层0.8cm的细沙,保湿以利于根茎生长,20天后即可形成如附图所示的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

    例3、将重量比为强化粉∶直径1.2cm的细石子∶水=1∶4.9∶0.39、充分拌匀成粘稠状浇筑体,用粘稠状浇筑体浇筑所需尺寸硬质模块,浇筑时模块中间需预留槽口,三天即可硬化成型,槽口尺寸为:槽长为边长地0.2,槽宽为槽长的0.15,槽穴直径为槽长的0.2,将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或草籽散铺或撒播在模块,上下均覆一层1.2cm的细沙,保湿管理20天,草即可植根于基础模块;选用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和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洒上一层1.2cm的细沙,保湿以利于根茎生长,20天后即可形成如附图所示的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

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灌混合生态型硬质植被模块构造方法。作业步骤是,用强化粉、细石子和水配制粘稠状浇筑体,用粘稠状浇筑体浇筑预留有槽口的硬质模块,槽口以利于草灌种植,三天硬化成型,选用具备生长力的灌木扦插苗或袋装苗种植于槽口处,具备萌发能力的草茎散铺或撒播草种在模块上,覆上一层细沙,20天后即可形成草灌混植的生态型硬质模块。本发明选用可形成穿透空隙的强化粉取代毫无透隙功用的水泥,30兆帕的强度可满足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