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材料.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56973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5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53194.X

申请日:

2007.06.01

公开号:

CN101679393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409/04申请日:20070601|||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09/04; B32B15/088; B32B15/09; C07D409/14; C08L69/00; C09K11/06

主分类号:

C07D409/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本化学工业所

发明人:

田口裕士; 井上要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庞立志;李平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通式(I)表示的(双)吡唑啉荧光材料,其适用于含有金属箔的树脂层合板,耐热性、光稳定性优良且在紫外部~可视短波长区域具有吸收。通式(I)(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

权利要求书

1.  通式(I)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2.
  通式(II)

(式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3.
  通式(III)

(式中,R1和R3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a表示0或1,b表示0或1,其中,a为1时b表示0)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4.
  通式(IV)

(式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m表示0、1或2)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5.
  通式(V)

(式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m表示0、1或2)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6.
  树脂层合板,其是在聚酰亚胺类树脂或聚碳酸酯类树脂上具有金属箔的树脂层合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树脂中含有1种或2种以上在紫外部~可视短波长区域具有吸收的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7.
  液晶显示装置反射膜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种或2种以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稳定性优良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8.
  荧光检测剂,其特征在于,含有1种或2种以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稳定性优良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说明书

荧光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荧光材料以及使用它的树脂层合板,该荧光材料适用于聚酰亚胺树脂类、聚碳酸酯树脂类等,耐热性、光稳定性优良,且在紫外部~可视短波长区域具有吸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自动化、高速化、细微化越来越受到要求的光致抗蚀剂(photoresist)相关领域中,对用于其中的构成材料而言,各种性能受到要求。
尤其是耐热性的强化受到重视,为了对应于所要求的耐热性,不仅在高耐热性上,而且在电气、机械方面均持有良好特性的聚酰亚胺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不断被适用于树脂基材自身。这样,对于其中附带的添加剂也要求非常高的耐热性。
作为添加剂的荧光材料也是其中之一。在适用于以往的环氧树脂中时,虽然未被要求现在这样的高耐热性,但是在适用于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中时,以往的荧光材料中耐热性并不充分。
而且,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吡唑啉化合物中,如果进行聚酰亚胺特有的高温反应处理,则会伴随升华或分解。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双吡唑啉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但由于是不一定满足光稳定性的化合物,因此具有不能充分发挥本来的荧光效价的缺点,故耐热性良好、光稳定性优良的荧光材料受到期待。
另一方面,印刷电路基板的自动外观检查(AOI)(也称为自动电路检查)中的导体图案检查中,对于来自导体以外的树脂层(绝缘层、含荧光的层)的荧光反射,对其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灵敏度不足,因此具有不能识别正确图案的缺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208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184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5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引起印刷电路基板的自动外观检查中前述检测部的灵敏度不足;以及在自动图案校正装置中不需要的导体图案部分(短路部分)的导体自动削去工序中,对来自其终点部分、即来自削去了导体图案的正下方的绝缘层(含荧光的层)的荧光反射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灵敏度不足,具有削过(削去绝缘层的一部分为止)等缺点。
而且,在印刷电路基板的阻焊(solder resist)印刷中,与筛网(screen)印刷法相比,多为使用感光性抗蚀油墨(resist ink)的方法。紫外线固化型感光性抗蚀油墨通过照射紫外线来固化,但是两面同时曝光时照射的紫外线透过基板内部、直至相反面的抗蚀油墨而互相影响。为了防止这种问题,虽然也添加荧光材料、紫外线吸收材料,但是如上所述,由于聚酰亚胺层合板在制作时实施非常高的高温处理,因此在以往的荧光材料、紫外线吸收材料中,一部分发生分解,防粘脏(裹移り)效果降低。
而且,对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反射膜)等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也需要高温处理,因此以往的荧光增白剂中而言,一部分发生分解,无法得到满意的增白效果,或由于光稳定性差而具有不耐长期使用的缺点。
作为克服上述各种问题的荧光材料,本发明提供下述通式(I)、(II)、(III)、(IV)及(V)表示的耐热性、光稳定性优良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I)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II)

(式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III)

(式中,R1和R3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a表示0或1,b表示0或1,其中,a为1时b表示0)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IV)

(式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m表示0、1或2)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V)

(式中,R1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m表示0、1或2)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提供树脂层合板,其是在聚酰亚胺系树脂或聚碳酸酯系树脂上具有金属箔的树脂层合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树脂中含有选自在紫外部~可视短波长区域具有吸收的通式(I)、(II)、(III)、(IV)及(V)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组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进而,本发明还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反射膜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或荧光检测剂,其特征在于,含有选自通式(I)、(II)、(III)、(IV)及(V)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组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
从实施例、对比例以及参考例等可知,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即使进行高热处理,也会在荧光强度、防粘脏效果不降低的情形下保持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以下化合物。
1-苯基-3-(2-噻吩基)-5-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叔辛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3-氯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甲氧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3-甲氧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二乙基氨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甲氧基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3-氯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4-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4-叔辛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3-氯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4-甲氧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3-甲氧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4-二乙基氨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2-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4-氯苯基)-3-(2-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2-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3-噻吩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4-氯苯基)-3-(3-噻吩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2-甲氧基苯基)-3-(3-噻吩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叔辛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甲氧基苯乙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乙烯基)-5-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乙烯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乙烯基)-5-(4-叔辛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3-噻吩基乙烯基)-5-(4-甲氧基苯乙烯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2-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4-氯苯基)-3-(2-噻吩基)-5-(4-叔辛基苯基)吡唑啉
1-(2-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4-叔丁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4-叔辛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4-二乙基氨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甲氧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氯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叔丁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3-甲基苯基)-3-(4-叔丁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4-氯苯基)-3-(4-甲氧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4-甲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2-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4-氯苯基)-3-(2-噻吩基)-5-(4-叔辛基苯基)吡唑啉
1-(2-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
1-苯基-3-(4-叔丁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4-叔辛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4-二乙基氨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甲氧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氯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苯基-3-(3-叔丁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3-甲基苯基)-3-(4-叔丁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4-氯苯基)-3-(4-甲氧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
1-(4-甲基苯基)-3-(4-甲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
1,4-双[1-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4-甲氧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3-氯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3-甲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苯基-3-(2-噻吩基)-吡唑啉-5-基]苯
1,4-双[1-苯基-5-(2-吡唑啉)-3-基]联苯
1,4-双[1-[4-乙氧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3-基]]联苯
1,4-双[1-[4-乙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3-基]]联苯
1,4-双[1-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4-甲氧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3-氯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3-甲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3-基]苯
1,4-双[1-苯基-5-(3-吡唑啉)-3-基]联苯
1,4-双[1-[4-乙氧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3-基]]联苯
1,4-双[1-[4-乙基苯基-5-(3-噻吩基)-吡唑啉-3-基]]联苯
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可以如下述所示地由各种方法制造。
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例如可以将通式(VI)

(式中,R2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表示的酮,与式(VII)

表示的噻吩甲醛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由此生成通式(VIII)

(式中,R2和n如上述定义)表示的查耳酮类。
然后,使通式(VIII)表示的查耳酮类和通式(IX)

(式中,R1如上述定义)表示的苯肼在醋酸中反应,由此可以得到通式(I)

(式中,R1、R2和n如上述定义)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I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中n=1时,例如除了将式(VII)

表示的噻吩甲醛在丙酮和乙醇水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以外,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同样进行制造。
通式(I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中n=0时,例如除了将式(X)

表示的乙酰噻吩,和式(VII)

表示的噻吩甲醛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以外,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同样进行制造。
通式(II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中a=0时,例如除了将式(X)

表示的乙酰噻吩,和通式(XI)

(式中,R3和n如上述定义)表示的醛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以外,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同样进行制造。
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中a=1时,例如除了将式(VII)

表示的噻吩甲醛和通式(XI)

(式中,R3和n如上述定义)表示的醛、和丙酮,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以外,与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同样进行制造,由此从生成的通式(I)、(II)和(III)表示的化合物等的混合物中通过色谱法、分别萃取、分别结晶、分别蒸馏或其组合来分离通式(II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
通式(IV)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例如除了将通式(XII)

(式中,m如上述定义)表示的二乙酰(聚)对亚苯基以及式(VII)

表示的噻吩甲醛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以外,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同样进行制造。
通式(V)表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例如除了将通式(XIII)

(式中,m如上述定义)表示的二甲酰(聚)对亚苯基,和式(X)

表示的乙酰噻吩在乙醇溶液中、在哌啶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缩合,由此可以与通式(I)表示的吡唑啉化合物同样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由于耐热性和光稳定性优良,特别是由于高耐热性且对合成树脂材料的易溶性,因此作为紫外线吸收材料、紫外线遮蔽材料、紫外线检测材料添加在聚酰亚胺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中,通过其遮蔽所带来的防粘脏效果,使两面同时曝光成为可能,可实现操作性的高效率化。另外,可以利用反射荧光用于自动电路检查等。当然,也可用于其他的各种层合板,更不用说可以作为一般树脂材料的荧光增白剂使用。
本发明的树脂层合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在合成树脂的前体共聚物中,以得到的树脂固体成分为基准,混合0.01%~5.0%,优选0.05%~3.0%的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在金属板上进行烧成等高温处理而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树脂层合板中可以使用的合成树脂,可以列举以聚酰亚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为代表的各种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树脂层合板中使用的金属,可以列举金、银、铜、其他的金属。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定。另外,实施例中的份全部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苛性钠3.2份溶解于19份水中,加入甲醇56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4-叔丁基苯甲醛10.5份和2-乙酰噻吩8.0份的混合液,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6.1份,在冰醋酸150份中、在110℃反应3小时。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析出物,用甲醇洗净,在60℃干燥,得到熔点为162~164℃的1-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14.8份。
[实施例2]
将苛性钠8.8份溶解于18份水中,加入甲醇90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2-噻吩甲醛10.0份和丙酮2.6份的混合液,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4.2份,在冰醋酸120份中、在110℃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物,用甲醇洗净,在60℃下干燥,得到熔点为152~155℃的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2-噻吩基)吡唑啉10.2份。
[实施例3]
将苛性钠4.0份溶解于24份水中,加入甲醇95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2-噻吩甲醛8.9份和2-乙酰噻吩10.0份的混合液,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7.8份,在冰醋酸200份中、在110℃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物,用乙醇洗净,在60℃下干燥,得到熔点为148~152℃的1-苯基-3-(2-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13.2份。
[实施例4]
将苛性钠4.0份溶解于24份水中,加入甲醇70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反式-肉桂醛7.4份和2-乙酰噻吩7.5份的混合液,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5.0份,在冰醋酸180份中、在110℃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物,用甲醇洗净,在60℃下干燥,得到熔点为130~136℃的1-苯基-3-(2-噻吩基)-5-苯乙烯基吡唑啉11.2份。
[实施例5]
将苛性钠4.0份溶解于8.0份水中,加入乙醇130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4,4’-二乙酰基联苯12.0份和2-噻吩甲醛22.4份,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9.3份,在冰醋酸200份中、在110℃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物,用乙醇洗净,在60℃下干燥,得到熔点为283~290℃的4,4’-双[1-苯基-5-(2-噻吩基)-2-吡唑啉-3-基]联苯18.6份。
[实施例6]
将苛性钠4.0份溶解于8.0份水中,加入乙醇120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对苯二甲醛6.7份和2-乙酰噻吩12.3份,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9.3份,在冰醋酸150份中、在110℃下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物,用乙醇洗净,在60℃下干燥,得到熔点为270~276℃的4,4’-双[1-苯基-3-(2-噻吩基)-2-吡唑啉-5-基]苯16.7份。
[实施例7]
将苛性钠4.0份溶解于8.0份水中,加入乙醇120份进行搅拌。向其中加入2-噻吩甲醛11.2份和4-乙酰甲苯6.7份,在20~30℃搅拌4小时。过滤析出物,加入苯肼5.0份,在冰醋酸150份中、在110℃下反应4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物,用乙醇洗净,在60℃下干燥,得到熔点为142~148℃的1-苯基-3-(4’-甲基苯基)-5-(2-噻吩基)吡唑啉12.8份。
[实施例8]
聚酰亚胺前体共聚物(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
在均苯四酸二酐4.36份和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58.0份的N-甲基吡咯烷酮600ml溶液中,在30℃以下混合6-氨基-2-(对氨基苯基)苯并咪唑44.9份,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得到聚酰亚胺前体共聚物(聚酰胺酸)溶液707份(固体成分浓度15重量%)。得到的溶液分成各小部分,用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9]
在聚酰胺酸67.0份中,溶解实施例1中得到的荧光材料[1-苯基-3-(2-噻吩基)-5-(4-叔丁基苯基)吡唑啉]0.02份,得到相对于聚酰胺酸含有0.2%的荧光剂的溶液。将该聚酰胺酸溶液在铜板上浇铸使其厚度为规定的厚度,在140℃下热干燥5分钟后,在350℃加热10分钟得到聚酰亚胺共聚树脂层合板。对其进行蚀刻处理除去铜,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实施例2得到的荧光材料[1-苯基-3-(2-噻吩基乙烯基)-5-(2-噻吩基)吡唑啉]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全部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实施例3得到的荧光材料[1-苯基-3-(2-噻吩基)-5-(2-噻吩基)吡唑啉]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全部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实施例4得到的荧光材料[1-苯基-3-(2-噻吩基)-5-苯乙烯基吡唑啉]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全部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实施例13]
除了使用实施例5得到的荧光材料[4,4’-双[1-苯基-5-(2-噻吩基)-2-吡唑啉-3-基]联苯]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全部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实施例14]
除了使用实施例6得到的荧光材料[4,4’-双[1-苯基-3-(2-噻吩基)-2-吡唑啉-5-基]苯]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全部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比较例1]
除了使用已知的荧光材料4-甲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比较例2]
除了使用已知的荧光材料1,3,5-三苯基-2-吡唑啉0.02份代替实施例1得到的荧光材料0.02份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进行,得到聚酰亚胺树脂层。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
[对比例1~8](未进行高热处理制成的试料)
将实施例9~14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各荧光材料以及比较例1~2中使用的已知的各荧光材料在氯乙烯树脂中以0.2PHR(每一百份树脂)在170℃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捏合,实施成型处理得到树脂层。得到的氯乙烯树脂层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RF-5300PC测定荧光反射。将它们的测定值以及对应的实施例中得到的荧光反射的测定值、以及求出的荧光的衰减率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对比例  试料  对比例的  荧光强度①  实施例或比较例的  荧光强度②  衰减率(%)  ①-②/①×100  1  实施例9  100  92  8.0  2  实施例10  105  96  8.6  3  实施例11  100  93  7.0  4  实施例12  103  95  7.8  5  实施例13  116  107  7.8  6  实施例14  103  94  8.7  7  比较例1  247  31  87.4  8  比较例2  98  21  78.6

应予说明,“对比例的荧光强度”,是以实施例9中得到的荧光材料的荧光强度作为基准值(100)记载的其相对值。
由表1的结果明确可知,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作为聚酰亚胺树脂层即使进行高热处理,荧光强度的降低也小,显示了优良的耐热性。
[参考例1]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5和实施例6得到的各荧光材料的0.2%DMF溶液100ml放入量瓶中,用紫外线耐光试验机(スガ试验机FAL-3H)照射5小时后,将照射前和照射后的试料制备成10ppm的浓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制造UV-2400PC)测定吸光度。
[参考例2]
除了使用已知的荧光材料4,4’-双(1,3-二苯基-2-吡唑啉-5-基)苯以外,全部与参考例1同样,将照射前和照射后的试料制备成10ppm的浓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制造UV-2400PC)测定吸光度。
[参考例3]
除了使用已知的荧光材料4,4’-双(1,5-二苯基-2-吡唑啉-3-基)联苯以外,全部与参考例1同样,将照射前和照射后的试料制备成10ppm的浓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制造UV-2400PC)测定吸光度。
将参考例中得到的紫外线吸光度的测定值、以及由它们的测定值求出的吸光度的衰减率的结果示于表2。
[表2]
  测定试料  紫外线照射前的  吸光度①  紫外线照射后的  吸光度②  衰减率(%)  ①-②/①×100  实施例1  0.808  0.734  9.2  实施例2  0.802  0.725  9.6  实施例3  0.810  0.735  9.3  实施例5  0.807  0.739  8.4  实施例6  0.802  0.727  9.4  参考例2  0.812  0.647  20.3  参考例3  0.803  0.646  19.6

由表2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类作为荧光材料在紫外线照射后吸光度的降低也小,显示了优良的光稳定性。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双)吡唑啉化合物显示优良的耐热性和光稳定性,作为荧光材料使用时,可以得到以往的荧光材料无法得到的含有荧光材料的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制作层合板时可以两面同时曝光,由此可以期待将其应用于自动电路检查等。

荧光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荧光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荧光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荧光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荧光材料.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通式(I)表示的(双)吡唑啉荧光材料,其适用于含有金属箔的树脂层合板,耐热性、光稳定性优良且在紫外部可视短波长区域具有吸收。通式(I)(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卤素、碳原子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氨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烷基氨基或二烷基氨基,n表示0或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