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656350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98711.X

申请日:

2013.05.24

公开号:

CN103832201A

公开日:

2014.06.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3/00申请公布日:2014060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4C 5/00申请日:20130524|||公开

IPC分类号:

B44C5/00; A44C25/00

主分类号:

B44C5/00

申请人:

衣姵丝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柏翰; 刘泳沛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板桥区四川路二段58号亚东育成中心60403A室

优先权:

2012.11.23 TW 10114391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包含:植物基材;着色层,形成于该植物基材的表面上;水性树脂包覆层,形成于该植物基材与该着色层的四周表面;固化树脂包覆层,形成于该水性树脂包覆层的外表层上;与低黏度树脂层与高黏度树脂层,形成于该固化树脂包覆层的外表面上,其中,该低黏度树脂层的黏度≧1000cps,且该高黏度树脂层的黏度≧10000cps。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在本发明中,借由水性树脂的应用可轻易制成植物保存物,以便于后续加工形成植物饰品,尤其利用冷冻干燥法维持植物外观外形也可以达到将水分减少的目的,使含水率约5%~10%左右。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包含:
进行取样程序,以取样植物基材;
进行上色程序,以着色于该植物基材上并形成着色物;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将该着色物完全浸入第一树脂溶液中,以使得该第一树脂完全包覆于着色物表层上并形成水性树脂包覆物;
进行干燥程序,以干燥该水性树脂包覆物并控制含水率为5%~10%以内;
进行第二树脂包覆程序,以涂布或含浸该水性树脂包覆物于第二树脂溶液中,并定型形成固化树脂包覆物;与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以包覆第三树脂于该固化树脂包覆物的外表面上并形成该植物饰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一包覆程序更包含含浸步骤与干燥步骤。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35℃~40℃,操作时间小于10分钟。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一树脂更包含水性树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水性树脂为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胺基甲酸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干燥程序更包含冷冻干燥步骤或常温干燥步骤,其中,该冷冻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20℃,且该常温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30~35℃。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二树脂更包含UV硬化型树脂或热固型树脂。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二树脂更包含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三树脂为环氧树脂、UV硬化型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更包含:
借由起始黏度≧1000cps的混掺溶液进行浸润步骤,该浸润步骤的浸润溶液为第三树脂的主剂与硬化剂的混掺溶液;与
待该混掺溶液的黏度爬升至≧10000cps时,进行涂布步骤,以便于增加厚度。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硬化剂更包含胺类、酸酐类、甲醛类。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静置硬化程序,至少12~24hr指触不黏手,其操作时间小于2天。

13.  一种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该植物饰品包含:
植物基材;
着色层,形成于该植物基材的表面上;
水性树脂包覆层,形成于该植物基材与该着色层的四周表面;
固化树脂包覆层,形成于该水性树脂包覆层的外表层上;与
低黏度树脂层与高黏度树脂层,形成于该固化树脂包覆层的外表面上,其中,该低黏度树脂层的黏度≧1000cps,且该高黏度树脂层的黏度≧10000cps。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水性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胺基甲酸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衍生物:UV硬化型树脂、热固型树脂。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聚碳酸酯型树脂。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UV硬化型树脂。

18.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更包含硬化剂,该硬化剂的材料选自下列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胺类、酸酐类、甲醛类。

19.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植物饰品,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高黏度树脂层与低黏度树脂层是由同一材质组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植物加工产品,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植物保存方面的研究,初期多关于抗菌及防腐研究,并不注重植物原色的保存。最传统的植物标本保存法是腊叶保存法,此法将植物组织干燥后利用压片保存,保存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会褪色。传统园艺的保鲜工艺品,主要为丙烯酸树脂材质的容器中装入溶液以及植物构成,但其成功保存的植物,组织内多含大量胡萝卜素(carotene)以及叶绿素(chlorophyll)(例如小黄瓜、郁金香等),对于主要由花青素呈色的植物保存成效不彰。花青素为大部分植物花朵呈色的主要色素,保存花青素是花朵保色的主要关键,但此类水溶性分子化性不稳定且保存难度高。
目前的保存法大致上分为两种,一为绿色标本保存法:将绿色植物的叶片或是果实洗净消毒后,在高温下浸泡富含铜离子的酸性溶液(如醋酸),主要的保色原理是因为叶绿素(chlorophyll)里卟啉(porphylin)中的镁离子可被H+、Cu2+、Zn2+所置换。用酸来处理样品,H+易进入叶绿素,置换镁离子形成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又称为植物黑素,会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再与溶液中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会比原来稳定,达成保色的效果。以铜离子取代之后,再将样品取出浸渍在酸性的甘油溶液中(如亚硫酸甘油溶液)保存(Huang Zhao-yu,Jiang Bo,Qin Xue-mei.Studying on Keeping Color of Color primaries in Plant Specimen.Journal of Yulin Teacgers College.Vol.27,NO.3,126-128)。
另一种则为黄色花果保色方法:此类方法多半是针对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的保存来研究。可分为前置步骤以及保存液两个部分,前置步骤为将花果样本以低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数小时。浸泡完成的样品再置入低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保存。绿色以及部分黄色植物的保存方法是目前较成功的保存方法,其原因在于此类植物的主要呈色色素为较稳定的胡萝卜素或是叶黄素,而主要呈色色素为花青素的花朵保存的浸渍保存方法,目前尚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亦为本领域所欲克服的问题。
此外,美国专利号4272571、5227205中亦有关于花朵浸渍保存法的研究,但其仍无法达到良好的保存效果。在美国专利号4272571实施例中所 使用的醇类为三级丁醇(tert-butanol),此醇类脱水效果很好,但脱水太快容易使某些植物色泽产生改变。以玫瑰为例,实验证实该配方会使玫瑰变色,偏向紫色而无法呈现原先的鲜红色。美国专利号5227205中的作法是将花朵浸渍2小时后取出烘干,再置入高度真空的容器中保存,此作法相当繁复,过程中变因太多。其他种类的植物保存方法在多篇专利中都有相关研究,像是利用冷冻干燥技术、插枝吸收法等,国内也有相关的发明,在2007年国际花展中展出的「不老花」即为其中一项,方法主要是将鲜花急速冷冻,利用其专利的灌油技术,再将花朵做灌油处理来达到保存效果,花朵经由此处理后可常保其光泽及弹性而不凋谢。但此方法须将花朵与枝叶分开处理后接上,仍有其不足之处。
此外,对于后续市场上制作相关商品的业者大都未经过干燥处理即以树脂包覆或涂布于真花上,真花的颜色容易受到树脂本身及其溶剂的影响而变色;若是经过干燥处理后的真花再去包覆或涂布树脂,真花所受到树脂及其溶剂的影响较小,花朵的颜色保存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大约6~12个月,但仍无法使真花的美貌与形态长久保存。
不论前述的任一种植物保存方式,由于以溶剂系统为主,因此对于真花颜色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其保存后,仍难以应用于后制加工的程序上。即便能进行饰品加工,传统的花卉干燥方式所花费的时间,快则1~2周的干燥时间,慢则3~4周的干燥时间,使得其总制作工时通常需达30~90天,相当耗时,而如此长时间的干燥亦无法遂行量产的标的。对于当今饰品市场而言,工时过长,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庞大支出将无法做市场竞争,亦难以广泛地应用。因此,如何缩短花卉干燥时间又不破坏花卉的外观及色泽,将是本领域研发的关键技术,据此,更是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植物饰品及其制造过程,即为当前产业亟欲发展的重要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本发明借由水性树脂的应用可轻易制成植物保存物,以便于后续加工形成植物饰品,尤其本发明能将真花色彩强化,借由水性树脂多层含浸包覆,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处理完的真花以树脂薄层涂布包覆定型,最后再以环氧树脂增加其透亮质感与厚度。本发明的制造过程不但能将制作工时轻易地缩短至3~5天,且能保持良好的植物色调,大幅降低制造过程成本。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先上色再形成保护层的方式,以避免上色色彩因干燥程序的冷冻干燥过程而产生龟裂状况,借此提升制造过程中的良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冷冻干燥法将花卉急速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花卉中的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真空度下,使冰直接 升华为水蒸气,再用真空系统中的水气凝结器(捕水器)将水蒸气冷凝,而除去花卉中含水的方法。冷冻干燥温度一般为-45~-50℃;压力为-2大气压,通常需要1~10小时干燥时间(依花朵的数量而定)。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不但可维持花型也可以达到将水分减少的目的,使含水率约5%~10%左右。据此,本发明的特征可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的商业与工业中以达成产业亟需发展的重要标的。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该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包含进行取样程序,以取样植物基材;进行上色程序,以着色于该植物基材上并形成着色物;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将该着色物完全浸入第一树脂溶液中,以使得该第一树脂完全包覆于着色物表层上并形成水性树脂包覆物;进行干燥程序,以干燥该水性树脂包覆物并控制含水率为5%~10%以内;进行第二树脂包覆程序,以涂布或含浸该水性树脂包覆物于第二树脂溶液中,并定型形成固化树脂包覆物;与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以包覆第三树脂于该固化树脂包覆物的外表面上并形成该植物饰品。上述的第一包覆程序更包含含浸步骤与干燥步骤,上述的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35℃~40℃,操作时间小于10分钟。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前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其中上述的第一树脂更包含水性树脂,且上述的水性树脂为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胺基甲酸酯(PU)、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上述的干燥程序更包含冷冻干燥步骤或常温干燥步骤,其中,该冷冻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20℃,且该常温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30~35℃。上述的第二树脂更包含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上述的第三树脂为环氧树脂、UV硬化型树脂、聚胺基甲酸酯树脂。上述的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更包含借由起始黏度≧1000cps的混掺溶液进行浸润步骤,该浸润步骤的浸润溶液为第三树脂的主剂与硬化剂的混掺溶液;与待该混掺溶液的黏度爬升至≧10000cps时,进行涂布步骤,以便于增加厚度,其中上述的硬化剂更包含胺类、酸酐类、甲醛类。上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更包含静置硬化程序,至少12~24hr指触不黏手,其操作时间小于2天。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该植物饰品包含植物基材;着色层,形成于该植物基材的表面上;水性树脂包覆层,形成于该植物基材与该着色层的四周表面;固化树脂包覆层,形成于该水性树脂包覆层的外表层上;与低黏度树脂层与高黏度树脂层,形成于该固化树脂包覆层的外表面上,其中,该低黏度树脂层的黏度≧1000cps,且该高黏度树脂层的黏度≧10000cps。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前述的植物饰品,其中上述的水性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胺基甲酸酯(PU)、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衍生物者:UV硬化型树脂、热固型树脂。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PU)、聚碳酸酯型树脂。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PU)、UV硬化型树脂。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更包含硬化剂,该硬化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胺类、酸酐类、甲醛类。上述的高黏度树脂层与低黏度树脂层是由同一材质所组成。该植物饰品更包含至少一个缀饰,该缀饰为水晶、宝石、珍珠、金、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借由水性树脂的应用可轻易制成植物保存物,以便于后续加工形成植物饰品,尤其利用冷冻干燥法维持植物外观外形也可以达到将水分减少的目的,使含水率约5%~10%左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流程方法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植物饰品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110:取样程序
115:上色程序
115A:石蜡包覆程序
120:第一包覆程序
122:含浸步骤
124:干燥步骤
130:干燥程序
132:冷冻干燥
134:常温干燥
140:第二树脂包覆程序
150:第三树脂包覆程序
152:浸润步骤
154:涂布步骤
160:静置硬化程序
200:植物饰品
205:植物基材
210:着色层
215:着色物
220:第一树脂溶液
225:水性树脂包覆物
225A:水性树脂包覆层
240:第二树脂溶液
245:固化树脂包覆物
245A:固化树脂包覆层
250:第三树脂
250A:低黏度树脂
250B:高黏度树脂
255A:低黏度树脂层
255B:高黏度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植物饰品,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结构及其元件与方法步骤。显然地,本发明的施行并未限定于植物饰品的技艺者所熟习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结构及其元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此外,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使熟悉该项技艺者能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图示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的尺寸而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的比例会被突显而显得夸张,且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亦未完全绘出,以求图示的简洁。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且本发明范围不受限定,其以之后的专利范围为准。
参阅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200的形成方法100,首先,进行取样程序110,以取样植物基材205(以花为 例:可选取白色系的花朵,以便日后着色处理,再以45°角斜剪,可放在水中或4℃冰箱保存);然后,进行上色程序115,以着色于植物基材205的表层上,即以形成着色层210于表层上,并形成着色物215,借以使得植物基材205能保持鲜艳色彩并提高色彩鲜艳度,此外,上色程序115必须优于其他程序的处理,以避免色彩的龟裂或因其他物层的先行介入而导致彩色不足,其中,上色程序115完成后,可选择性地进行石蜡包覆程序115A,以便于借由石蜡215A包覆于着色层210的外层表面上,以作为隔绝层来保护真花使其不受后续树脂涂布对植物基材205的着色层210的影响。
之后,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120,将着色物215完全浸入第一树脂溶液220中,以使得第一树脂220完全包覆于着色物215的表层上,形成水性树脂包覆层225A,其整体即为水性树脂包覆物225,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120包含含浸步骤122,包覆此水性树脂有两个目的:1.隔绝植物基材205的着色层210与后续涂布的树脂,以免影响着色。2.利用水性树脂强化植物基材205的外观型态,以免在冷冻干燥处理时变形;与干燥步骤124(35℃~40℃,10分钟以内),超过此温度操作条件,会使得植物基材205干燥太快而变色枯萎,其中,上述的第一树脂220至少包含水性树脂,例如: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胺基甲酸酯(PU)、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接着,进行干燥程序130,以干燥水性树脂包覆物225并控制含水率为5%~10%以内,植物基材205干燥处理还是需要些微含水率,以免植物基材205太干而脆化干枯变色,其中,干燥程序130更包含冷冻干燥132的步骤(-20℃,干燥时间小于等于10hr)或常温干燥134的步骤(30~35℃,抽气干燥至少24hr)。
之后,进行第二树脂包覆程序140,以涂布或含浸水性树脂包覆物225于第二树脂溶液240中,以形成固化树脂包覆层245A于水性树脂包覆物225的外表层上,整体并定型形成固化树脂包覆物245,其中,上述的第二树脂240为固化树脂,固化树脂更包含UV硬化树脂(其照射时间不可过长,不可超过10sec),例如,光硬化型树脂或热固型树脂,例如,常温硬化型热固型树脂(环氧树脂)或聚碳酸酯型(Polycarbonate)的聚胺基甲酸酯(PU)树脂等;随后,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150,以包覆第三树脂250于固化树脂包覆物255的外表面上并形成植物饰品200,其中,第三树脂250为常温硬化型树脂,常温硬化型树脂更包含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型(Polycarbonate)的聚胺基甲酸酯(PU)树脂,上述的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150更包含浸润步骤152,以便于浸润包覆低黏度树脂250A于固化树脂包覆物245的每个部分,并形成低黏度树脂层255A于固化树脂包覆物245的整体外表面上,使与外在空气隔绝;与涂布步骤154,以涂布高黏度树脂250B于低黏度树脂层255A上,并形成高黏度树脂层255B, 借此增加其透亮质感与产品厚度,以利于饰品后续加工,提升附加价值。上述的浸润步骤152的浸润溶液为第三树脂250主剂,例如,环氧树脂,与硬化剂的混掺溶液,其黏度≧1000cps,其中,硬化剂更包含胺类、酸酐类、甲醛类,而涂布步骤154是待混掺溶液的黏度爬升至≧10000cps时始进行,以便于增加厚度;最后,进行静置硬化程序160,至少12~24hr指触不黏手,7天后可完全硬化。上述的形成方法100中,可先借由固定件(如铁丝、细线)将植物固定,以利于含浸时不将植物变形的制作方式。再者,完成的植物饰品200后续可以珠宝或水晶等缀饰于其上,以添加流行时尚的元素。
参阅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方法100所形成的植物饰品200,包含植物基材205,植物基材205的表面上具有着色层210,着色层210的外层表面上具有石蜡215A,植物基材205与着色层210的四周表面具有水性树脂包覆层225A,且水性树脂包覆层225A的外表层上具有固化树脂包覆层245A,固化树脂包覆层245A的外表面上具有低黏度树脂层255A与高黏度树脂层255B。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22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CN 103832201 A (21)申请号 201310198711.X (22)申请日 2013.05.24 101143913 2012.11.23 TW B44C 5/00(2006.01) A44C 25/00(2006.01) (71)申请人 衣姵丝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板桥区四川路二段 58 号亚东育成中心 60403A 室 (72)发明人 黄柏翰 刘泳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 张华辉 (54) 发明名称 一种植。

2、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 , 包含 : 植物基材 ; 着色层, 形成于该植物基材的表面上 ; 水性树脂 包覆层, 形成于该植物基材与该着色层的四周表 面 ; 固化树脂包覆层, 形成于该水性树脂包覆层 的外表层上 ; 与低黏度树脂层与高黏度树脂层, 形成于该固化树脂包覆层的外表面上, 其中, 该低 黏度树脂层的黏度 1000cps, 且该高黏度树脂 层的黏度 10000cps。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饰 品的形成方法。 在本发明中, 借由水性树脂的应用 可轻易制成植物保存物, 以便于后续加工形成植 物饰品, 尤其利用冷冻干燥法维持植物外观外形 也可以达到将水分减少的。

3、目的, 使含水率约 5% 10% 左右。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2201 A CN 103832201 A 1/2 页 2 1. 一种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包含 : 进行取样程序, 以取样植物基材 ; 进行上色程序, 以着色于该植物基材上并形成着色物 ;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 将该着色物完全浸入第一树脂溶液中, 以使得该第一 树脂完全包覆于着色物表层上并。

4、形成水性树脂包覆物 ; 进行干燥程序, 以干燥该水性树脂包覆物并控制含水率为 5% 10% 以内 ; 进行第二树脂包覆程序, 以涂布或含浸该水性树脂包覆物于第二树脂溶液中, 并定型 形成固化树脂包覆物 ; 与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 以包覆第三树脂于该固化树脂包覆物的外表面上 并形成该植物饰品。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一包覆程序更 包含含浸步骤与干燥步骤。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干燥步骤的操作 温度为 35 40, 操作时间小于 10 分钟。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

5、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一树脂更包含 水性树脂。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水性树脂为水性 丙烯酸树脂、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 聚乙烯醇、 聚乙二醇。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干燥程序更包含 冷冻干燥步骤或常温干燥步骤, 其中, 该冷冻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 -20, 且该常温干燥 步骤的操作温度为 30 35。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二树脂更包含 UV 硬化型树脂或热固型树脂。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二树。

6、脂更包含 环氧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树脂。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第三树脂为环氧 树脂、 UV 硬化型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树脂。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次的第 三树脂包覆程序更包含 : 借由起始黏度 1000cps 的混掺溶液进行浸润步骤, 该浸润步骤的浸润溶液为第三树 脂的主剂与硬化剂的混掺溶液 ; 与 待该混掺溶液的黏度爬升至 10000cps 时, 进行涂布步骤, 以便于增加厚度。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硬化剂更包含 胺类、 酸酐类、 。

7、甲醛类。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静置硬化程序, 至 少 12 24hr 指触不黏手, 其操作时间小于 2 天。 13. 一种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该植物饰品包含 : 植物基材 ; 着色层, 形成于该植物基材的表面上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2201 A 2 2/2 页 3 水性树脂包覆层, 形成于该植物基材与该着色层的四周表面 ; 固化树脂包覆层, 形成于该水性树脂包覆层的外表层上 ; 与 低黏度树脂层与高黏度树脂层, 形成于该固化树脂包覆层的外表面上, 其中, 该低黏度 树脂层的黏度 1000cps, 且该高黏度树脂层的黏度 1。

8、0000cps。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水性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 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 聚乙烯醇、 聚 乙二醇。 15.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 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衍生物 : UV 硬化型树脂、 热固型树脂。 16.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 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环氧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 聚碳酸酯型树脂。 17.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低黏。

9、度树脂层的材料选自 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环氧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 UV 硬化型树脂。 18.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更包含硬化 剂, 该硬化剂的材料选自下列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胺类、 酸酐类、 甲醛类。 19.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植物饰品, 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高黏度树脂层与低黏度树 脂层是由同一材质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2201 A 3 1/6 页 4 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植物加工产品,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

10、2 关于植物保存方面的研究, 初期多关于抗菌及防腐研究, 并不注重植物原色的保 存。 最传统的植物标本保存法是腊叶保存法, 此法将植物组织干燥后利用压片保存, 保存样 品在干燥过程中会褪色。传统园艺的保鲜工艺品, 主要为丙烯酸树脂材质的容器中装入溶 液以及植物构成, 但其成功保存的植物, 组织内多含大量胡萝卜素 (carotene) 以及叶绿素 (chlorophyll)( 例如小黄瓜、 郁金香等 ), 对于主要由花青素呈色的植物保存成效不彰。花 青素为大部分植物花朵呈色的主要色素, 保存花青素是花朵保色的主要关键, 但此类水溶 性分子化性不稳定且保存难度高。 0003 目前的保存法大致上分为。

11、两种, 一为绿色标本保存法 : 将绿色植物的叶片或是果 实洗净消毒后, 在高温下浸泡富含铜离子的酸性溶液 ( 如醋酸 ), 主要的保色原理是因为叶 绿素 (chlorophyll) 里卟啉 (porphylin) 中的镁离子可被 H 、 Cu2 、 Zn2 所置换。用 酸来处理样品, H 易进入叶绿素, 置换镁离子形成去镁叶绿素 (pheophytin), 又称为植物 黑素, 会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再与溶液中铜离子结合, 形成铜代叶绿素, 颜色会比原 来稳定, 达成保色的效果。以铜离子取代之后, 再将样品取出浸渍在酸性的甘油溶液中 ( 如 亚硫酸甘油溶液 ) 保存 (Huang Zhao-。

12、yu,Jiang Bo,Qin Xue-mei.Studying on Keeping Color of Color primaries in Plant Specimen.Journal of Yulin Teacgers College. Vol.27,NO.3,126-128)。 0004 另一种则为黄色花果保色方法 : 此类方法多半是针对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的保存 来研究。可分为前置步骤以及保存液两个部分, 前置步骤为将花果样本以低浓度的硫酸铜 溶液浸泡数小时。浸泡完成的样品再置入低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保存。绿色以及部分黄 色植物的保存方法是目前较成功的保存方法, 其原因在于此类植物的主。

13、要呈色色素为较稳 定的胡萝卜素或是叶黄素, 而主要呈色色素为花青素的花朵保存的浸渍保存方法, 目前尚 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亦为本领域所欲克服的问题。 0005 此外, 美国专利号 4272571、 5227205 中亦有关于花朵浸渍保存法的研究, 但其仍 无法达到良好的保存效果。在美国专利号 4272571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醇类为三级丁醇 (tert-butanol), 此醇类脱水效果很好, 但脱水太快容易使某些植物色泽产生改变。以玫 瑰为例, 实验证实该配方会使玫瑰变色, 偏向紫色而无法呈现原先的鲜红色。美国专利号 5227205 中的作法是将花朵浸渍 2 小时后取出烘干, 再置入高度真空的。

14、容器中保存, 此作法 相当繁复, 过程中变因太多。 其他种类的植物保存方法在多篇专利中都有相关研究, 像是利 用冷冻干燥技术、 插枝吸收法等, 国内也有相关的发明, 在 2007 年国际花展中展出的 不老 花 即为其中一项, 方法主要是将鲜花急速冷冻, 利用其专利的灌油技术, 再将花朵做灌油 处理来达到保存效果, 花朵经由此处理后可常保其光泽及弹性而不凋谢。但此方法须将花 朵与枝叶分开处理后接上, 仍有其不足之处。 说 明 书 CN 103832201 A 4 2/6 页 5 0006 此外, 对于后续市场上制作相关商品的业者大都未经过干燥处理即以树脂包覆或 涂布于真花上, 真花的颜色容易受到。

15、树脂本身及其溶剂的影响而变色 ; 若是经过干燥处理 后的真花再去包覆或涂布树脂, 真花所受到树脂及其溶剂的影响较小, 花朵的颜色保存时 间也比较长一些, 大约 6 12 个月, 但仍无法使真花的美貌与形态长久保存。 0007 不论前述的任一种植物保存方式, 由于以溶剂系统为主, 因此对于真花颜色有很 大的影响, 尤其在其保存后, 仍难以应用于后制加工的程序上。即便能进行饰品加工, 传统 的花卉干燥方式所花费的时间, 快则 1 2 周的干燥时间, 慢则 3 4 周的干燥时间, 使得 其总制作工时通常需达 30 90 天, 相当耗时, 而如此长时间的干燥亦无法遂行量产的标 的。对于当今饰品市场而言。

16、, 工时过长, 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成本的庞大支出将无法做市场 竞争, 亦难以广泛地应用。因此, 如何缩短花卉干燥时间又不破坏花卉的外观及色泽, 将是 本领域研发的关键技术, 据此, 更是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植物饰品及其制造过程, 即为当前产 业亟欲发展的重要标的。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 本发明借由水性树脂的应用 可轻易制成植物保存物, 以便于后续加工形成植物饰品, 尤其本发明能将真花色彩强化, 借 由水性树脂多层含浸包覆, 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处理完的真花以树脂薄层涂布包覆定型, 最 后再以环氧树脂增加其透亮质感与厚度。 本发明的制造过程不但能将制作。

17、工时轻易地缩短 至 3 5 天, 且能保持良好的植物色调, 大幅降低制造过程成本。此外, 由于本发明的方法 采用先上色再形成保护层的方式, 以避免上色色彩因干燥程序的冷冻干燥过程而产生龟裂 状况, 借此提升制造过程中的良率。 000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冷冻干燥法将花卉急速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 使花 卉中的水分变成固态的冰, 然后在适当的真空度下, 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再用真空系统 中的水气凝结器 (捕水器) 将水蒸气冷凝, 而除去花卉中含水的方法。冷冻干燥温度一般 为 -45 -50 ; 压力为 -2 大气压, 通常需要 1 10 小时干燥时间 (依花朵的数量而定) 。 以这样的。

18、方式处理, 不但可维持花型也可以达到将水分减少的目的, 使含水率约 5% 10 左右。据此, 本发明的特征可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的商业与工业中以达成产业亟需发展的重 要标的。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 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该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包含进行取样程序, 以取样植物基材 ; 进行上 色程序, 以着色于该植物基材上并形成着色物 ;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 将该着色物 完全浸入第一树脂溶液中, 以使得该第一树脂完全包覆于着色物表层上并形成水性树脂包 覆物 ; 进行干燥程序, 以干燥该水性树脂包覆物并控制含水率为 5% 10% 以内。

19、 ; 进行第二 树脂包覆程序, 以涂布或含浸该水性树脂包覆物于第二树脂溶液中, 并定型形成固化树脂 包覆物 ; 与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 以包覆第三树脂于该固化树脂包覆物的外 表面上并形成该植物饰品。上述的第一包覆程序更包含含浸步骤与干燥步骤, 上述的干燥 步骤的操作温度为 35 40, 操作时间小于 10 分钟。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2 较佳的, 前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其中上述的第一树脂更包含水性树脂, 且 说 明 书 CN 103832201 A 5 3/6 页 6 上述的水性树脂为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

20、 (PU) 、 聚乙烯醇 (PVA) 、 聚乙二醇 (PEG) 。上述的干燥程序更包含冷冻干燥步骤或常温干燥步骤, 其中, 该冷冻干燥步骤的操 作温度为 -20, 且该常温干燥步骤的操作温度为 30 35。上述的第二树脂更包含环氧 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树脂。 上述的第三树脂为环氧树脂、 UV硬化型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树脂。 上述的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更包含借由起始黏度 1000cps 的混掺溶液进行浸 润步骤, 该浸润步骤的浸润溶液为第三树脂的主剂与硬化剂的混掺溶液 ; 与待该混掺溶液 的黏度爬升至 10000cps 时, 进行涂布步骤, 以便于增加厚度, 其中上述的硬化剂更包含 胺类、。

21、 酸酐类、 甲醛类。上述的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更包含静置硬化程序, 至少 12 24hr 指触不黏手, 其操作时间小于 2 天。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 种植物饰品, 该植物饰品包含植物基材 ; 着色层, 形成于该植物基材的表面上 ; 水性树脂包 覆层, 形成于该植物基材与该着色层的四周表面 ; 固化树脂包覆层, 形成于该水性树脂包覆 层的外表层上 ; 与低黏度树脂层与高黏度树脂层, 形成于该固化树脂包覆层的外表面上, 其 中, 该低黏度树脂层的黏度 1000cps, 且该高黏度树脂层的黏度 10000cps。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及。

22、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5 较佳的, 前述的植物饰品, 其中上述的水性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 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聚胺基甲酸酯 (PU) 、 聚乙烯醇 (PVA) 、 聚乙二 醇 (PEG) 。 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衍生物者 : UV硬化型树脂、 热固型树脂。上述的固化树脂包覆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环氧 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 (PU) 、 聚碳酸酯型树脂。 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 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环氧树脂、 聚胺基甲酸酯 (PU) 、 UV硬化型树脂。。

23、 上述的低黏度树脂层 更包含硬化剂, 该硬化剂的材料选自下列族群及其衍生物之一或组成者 : 胺类、 酸酐类、 甲 醛类。上述的高黏度树脂层与低黏度树脂层是由同一材质所组成。该植物饰品更包含至少 一个缀饰, 该缀饰为水晶、 宝石、 珍珠、 金、 银。 0016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 效果 : 在本发明中, 借由水性树脂的应用可轻易制成植物保存物, 以便于后续加工形成植物 饰品, 尤其利用冷冻干燥法维持植物外观外形也可以达到将水分减少的目的, 使含水率约 5% 10% 左右。 0017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

24、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 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流程方法示意图。 0019 图 2 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植物饰品结构示意图。 002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 100: 植物饰品的形成方法 0022 110: 取样程序 0023 115: 上色程序 说 明 书 CN 103832201 A 6 4/6 页 7 0024 115A: 石蜡包覆程序 0025 120: 第一包覆程序 0026 122: 含浸步骤。

25、 0027 124: 干燥步骤 0028 130: 干燥程序 0029 132: 冷冻干燥 0030 134: 常温干燥 0031 140: 第二树脂包覆程序 0032 150: 第三树脂包覆程序 0033 152: 浸润步骤 0034 154: 涂布步骤 0035 160: 静置硬化程序 0036 200: 植物饰品 0037 205: 植物基材 0038 210: 着色层 0039 215: 着色物 0040 220: 第一树脂溶液 0041 225: 水性树脂包覆物 0042 225A: 水性树脂包覆层 0043 240: 第二树脂溶液 0044 245: 固化树脂包覆物 0045 24。

26、5A: 固化树脂包覆层 0046 250: 第三树脂 0047 250A: 低黏度树脂 0048 250B: 高黏度树脂 0049 255A: 低黏度树脂层 0050 255B: 高黏度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 以下结 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饰品及其形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0052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植物饰品, 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 将在下列的描 述中提出详尽的结构及其元件与方法步骤。显然地, 本发明的施行并未限定于植物饰品的 技艺者所熟习的特殊。

27、细节。 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的结构及其元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 以避免 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此外, 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使熟悉该项技艺者能理解本发明 的发明内容, 图示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的尺寸而绘图, 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的 比例会被突显而显得夸张, 且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亦未完全绘出, 以求图示的简洁。 本发明的 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 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 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 说 明 书 CN 103832201 A 7 5/6 页 8 他的实施例中, 且本发明范围不受限定, 其以之后的专利范围为准。 0053 参阅图 1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

28、种植物饰品 200 的形成方法 100, 首先, 进行取样程序 110, 以取样植物基材 205(以花为例 : 可选取白色系的花朵, 以便 日后着色处理, 再以 45角斜剪, 可放在水中或 4冰箱保存) ; 然后, 进行上色程序 115, 以 着色于植物基材205的表层上, 即以形成着色层210于表层上, 并形成着色物215, 借以使得 植物基材205能保持鲜艳色彩并提高色彩鲜艳度, 此外, 上色程序115必须优于其他程序的 处理, 以避免色彩的龟裂或因其他物层的先行介入而导致彩色不足, 其中, 上色程序 115 完 成后, 可选择性地进行石蜡包覆程序 115A, 以便于借由石蜡 215A 包。

29、覆于着色层 210 的外层 表面上, 以作为隔绝层来保护真花使其不受后续树脂涂布对植物基材 205 的着色层 210 的 影响。 0054 之后,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 120, 将着色物 215 完全浸入第一树脂溶液 220 中, 以使得第一树脂 220 完全包覆于着色物 215 的表层上, 形成水性树脂包覆层 225A, 其整体即为水性树脂包覆物 225, 至少一次的第一包覆程序 120 包含含浸步骤 122, 包覆此 水性树脂有两个目的 : 1. 隔绝植物基材 205 的着色层 210 与后续涂布的树脂, 以免影响着 色。 2.利用水性树脂强化植物基材205的外观型态, 以免在冷冻。

30、干燥处理时变形 ; 与干燥步 骤 124 (35 40, 10 分钟以内) , 超过此温度操作条件, 会使得植物基材 205 干燥太快而 变色枯萎, 其中, 上述的第一树脂 220 至少包含水性树脂, 例如 : 水性丙烯酸树脂、 水性聚胺 基甲酸酯 (PU) 、 聚乙烯醇 (PVA) 、 聚乙二醇 (PEG) ; 接着, 进行干燥程序 130, 以干燥水性树脂 包覆物 225 并控制含水率为 5% 10% 以内, 植物基材 205 干燥处理还是需要些微含水率, 以免植物基材 205 太干而脆化干枯变色, 其中, 干燥程序 130 更包含冷冻干燥 132 的步骤 (-20, 干燥时间小于等于10。

31、hr) 或常温干燥134的步骤 (3035, 抽气干燥至少24hr) 。 0055 之后, 进行第二树脂包覆程序 140, 以涂布或含浸水性树脂包覆物 225 于第二树脂 溶液 240 中, 以形成固化树脂包覆层 245A 于水性树脂包覆物 225 的外表层上, 整体并定型 形成固化树脂包覆物 245, 其中, 上述的第二树脂 240 为固化树脂, 固化树脂更包含 UV 硬化 树脂 (其照射时间不可过长, 不可超过 10sec) , 例如, 光硬化型树脂或热固型树脂, 例如, 常 温硬化型热固型树脂 (环氧树脂) 或聚碳酸酯型 (Polycarbonate) 的聚胺基甲酸酯 (PU) 树脂 等。

32、 ; 随后, 进行至少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 150, 以包覆第三树脂 250 于固化树脂包覆物 255的外表面上并形成植物饰品200, 其中, 第三树脂250为常温硬化型树脂, 常温硬化型树 脂更包含环氧树脂、 聚碳酸酯型 (Polycarbonate) 的聚胺基甲酸酯 (PU) 树脂, 上述的至少 一次的第三树脂包覆程序 150 更包含浸润步骤 152, 以便于浸润包覆低黏度树脂 250A 于固 化树脂包覆物 245 的每个部分, 并形成低黏度树脂层 255A 于固化树脂包覆物 245 的整体外 表面上, 使与外在空气隔绝 ; 与涂布步骤154, 以涂布高黏度树脂250B于低黏度树脂层25。

33、5A 上, 并形成高黏度树脂层 255B, 借此增加其透亮质感与产品厚度, 以利于饰品后续加工, 提 升附加价值。上述的浸润步骤 152 的浸润溶液为第三树脂 250 主剂, 例如, 环氧树脂, 与硬 化剂的混掺溶液, 其黏度 1000cps, 其中, 硬化剂更包含胺类、 酸酐类、 甲醛类, 而涂布步骤 154 是待混掺溶液的黏度爬升至 10000cps 时始进行, 以便于增加厚度 ; 最后, 进行静置硬 化程序 160, 至少 12 24hr 指触不黏手, 7 天后可完全硬化。上述的形成方法 100 中, 可先 借由固定件 (如铁丝、 细线) 将植物固定, 以利于含浸时不将植物变形的制作方式。

34、。再者, 完 成的植物饰品 200 后续可以珠宝或水晶等缀饰于其上, 以添加流行时尚的元素。 说 明 书 CN 103832201 A 8 6/6 页 9 0056 参阅图 2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方法 100 所形成的植物饰品 200, 包含植物基材 205, 植物基材 205 的表面上具有着色层 210, 着色层 210 的外层表面上具有石蜡 215A, 植物 基材 205 与着色层 210 的四周表面具有水性树脂包覆层 225A, 且水性树脂包覆层 225A 的 外表层上具有固化树脂包覆层 245A, 固化树脂包覆层 245A 的外表面上具有低黏度树脂层 255A 与高黏度树脂层 2。

35、55B。 0057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 , 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 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832201 A 9 1/2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201 A 10 2/2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2201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装饰艺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