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合金,特别是钢材防蚀的热喷涂耐蚀层用含稀土的铝合金。 早在30年代,人们就在钢材上用锌进行防蚀,主要利用它的阴极保护作用,然而近年由于工业污染出现酸雨现象,使锌的腐蚀速度加速,因而出现了防蚀中的以铝代锌趋势。事实证明以铝代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是由於铝的防护主要依靠氧化膜的屏敝作用,然而氧化膜层不导电,对钢材没有阴极保护作用,即在出现膜层破坏时钢材首先受到侵蚀,导致膜层脱空、剥落的严重情况。鉴於上述原因,国外防蚀合金大多发展锌铝系为主,以发挥锌和铝的防蚀特性,形成综合的双重保护作用。如<武汉冶金>1987(1)P1-6报导“热喷涂Px Zn-Al合金线材研究及其应用”。但实际使用中锌铝合金效果不佳,在其共晶组织中出现了选择腐蚀现象,为了克服这一现象,世界上出现了锌铝双层结构防护层,但对防蚀表层,由于未采用有效的铝合金,效果欠佳。专利号为8510031的“稀土合金热浸镀层”,仅仅是在纯铝中加入稀土原素,以其净化除气和细化晶粒的作用达到增强铝的耐蚀性能,但是,其工艺是在热浸镀高温下进行,长期操作使铝的损耗和稀土的烧失都很大,用渣保护又要在操作时多次破坏渣层,必然会造成烧损率增大,性能不稳定现象。而且单层铝浸镀方案没有阴极保护作用,在防蚀工程中应用缺乏安全性,这类单层铝应用大多於高温氧化情况下,在防蚀工程中不宜推广。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锌铝两层结构为基础,进一步改进型的以锌为底,以新的稀土耐蚀铝合金为表的双层组织。克服了上述的选择腐蚀现象,使两种材料各自在适宜的位置上发挥综合地双重保护作用,即以锌为底对母材的阴极保护作用,加上以新的耐蚀稀土铝合金为表,使其氧化物屏敝保护作用充分发挥,这样构成双重保护效应能使防蚀效果安全,又能大大提高工程的耐蚀使用寿命。
镀覆用耐蚀铝合金及其应用,包含以纯铝为基体,以稀土原素为添加剂的镀覆用耐蚀铝合金,其特征是Aoo纯铝基体中加入混合稀土的基础上,还要添加微量元素Mg、B、Y,并且施以热喷涂法喷镀。先热喷镀锌为底,再热喷镀稀土铝合金为其表,以发挥其优良的工艺性及使用性。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在稀土铝合金中又加入了微量元素,更起到了净化除气和细化晶粒作用,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改善了表层氧化膜特性,大大增强了合金的耐蚀性能,双层复合涂层综合了锌和铝合金的防蚀特性各自就位发挥作用,起到了双层保护作用,极大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延长了防蚀寿命。其试验数据如下:
表1 稀土铝合金(∮2.3)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人造海水浸泡试验失重对比
从上表可见,本发明稀土铝合金较已有技术耐蚀性提高30-40%,加稀土及微量元素后进一步耐蚀性有较大的提高,达到100%水平。
由於镀覆采用热喷涂技术,适用范围很广,既可用於新产品的开发,亦可用於旧设备维修改造,几乎适应於所有钢结构的范围,特别适应於特大型钢结构的应用。
特别是稀土耐蚀铝合金性能优越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所以给工程带来很大效益,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为国家节约大量财富。
技术经济性分析:我们选用以下四种方案进行对比,见表3。
1、复合长效耐蚀铝锌双层合金喷涂:采用我们研究的新合金和工艺以及系统涂料配合。
2、热喷锌加两层乙烯树脂涂料。
3、无机富锌底漆加环氧聚氨脂中间层,再加聚氨脂面漆(即重防蚀涂层体系)。
4、防锈底漆加普通面漆。
表3 不同防护体系经济技术性分析对比
由表可见方案1综合效益最好,虽然一次投资较大,但使用寿命最长,免去维护开支,安全性好。
以下给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
原料:以Aoo纯铝为基料加入0.5-1.5%混合稀土,并在渣料中配入10%混合稀土氧化物或氟化物起到补充作用。在精炼期加入微量元素Mg、B、Y,其量不超过1%,随即搅拌均匀,注入锭模。锭模经退火、挤压、拉丝最后成∮2-3mm喷涂丝材。配料注意返回料不得超过本炉总量的30%,按中限进行配料,杂质标准应符合Aoo要求,对原料及返回料均应有详细化学分析结果。注意若成分中有较高的其他合金元素或杂质时(如Mn、Si、Cu)应适当提高加入的稀土含量,至1.5%。稀土中间合金加入在精炼期进行,为防止氧化在熔炼过程中应进行造渣,在渣中加入适当的稀土氧化物,另外加入含钇的尾矿灰,以加入微量的钇。调整好成份后应进行炉前分析,符合标准后,即可浇注,浇注温度为680℃。设备为电热式天气热式或焦炭加热均可,铸锭在压力机上挤压成∮9mm杆材,最后拉丝成∮2-3mm喷涂丝材,即为产品。注意丝材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局部氧化或压痕,应及时涂上防锈油。
喷涂方案为Zn厚50μ,Al厚100-150μ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