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白细胞介素11脂质体口服剂型 本发明为消化道粘膜保护药物。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化学治疗手段的进步,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发的感染性消化道疾病,如菌痢、霍乱、阿米巴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同时伴随人类科技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由物理化学因素、免疫系统紊乱及应激等因素引发的非感染性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道粘膜损伤的保护药物,其有效成份为人白细胞介素11。人白细胞介素1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促进消化道干细胞分化为粘膜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增生以及T细胞依赖的B细胞、巨核细胞、原始多核祖细胞、红细胞的形成、分化和增殖等。人白细胞介素11脂质体口服制剂可有效地保护和修复受损的消化道粘膜,具有服用方便和毒副作用小,局部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
天然人白细胞介素11于1990年由Paul等人发现,其蛋白分子量为19KD,是一种多功能的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及其衍生物涉及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组成的突变及缺失的改变,其生物学功能与天然白细胞介素11相似。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注射用粉针由美国Genetics Institute公司开发生产,已用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地治疗。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尚在消化道粘膜损伤、白血病、牛皮癣等的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人白细胞介素11对非感染性困素引起的消化道粘膜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保护作用。此结论在临床前多种动物消化道损伤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动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显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皮下给药后在胃肠道组织分布较高,可能是其发挥粘膜保护作用的基础之一。由于人白细胞介素11在血液中的快速代谢,不能有效地发挥其消化道粘膜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治疗上如注射给药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和痛苦。本发明的人白介素11脂质体口服剂型能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药物包封率可达80%。2.制成口服液或软胶囊服用方便,不易被消化道蛋白酶破坏。3.药物直达作用部位缓慢释放,可在消化道粘膜局部形成较高且稳定的作用浓度。
用磷脂形成的脂质体已应用于临床,其结构和性能已十分了解。它由直径为500-1000nm的多层磷脂包裹而成,有效药物成分人白细胞介素11以水溶液形式被包被其中。因此,人白细胞介素11能抵抗消化道的破坏,在局部形成较高药物浓度,并能被吸收入血液中。用于包裹的磷脂正常存在于日常食物中无毒副作用,如蛋黄卵磷脂和棕榈酰磷脂酸等。脂质体内的磷脂是混合磷脂,至少应包含中性磷脂和酸性磷脂二类。天然中性磷脂主要是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天然酸性磷脂指棕榈酰、硬脂酰或油酰磷脂酸,如二棕榈酰磷脂酸、二硬脂酰磷脂酸。
本发明中所述人白细胞介素11脂质体口服制剂采用手摇分散法,其主要特征是含人白细胞介素11的水溶液被悬浮的混合磷脂包被而成。制成的人白细胞介素11脂质体可以再制成口服液或软胶囊形式口服给药。蛋黄卵磷脂和磷脂酸在有机溶液中混合,超声悬浮,经减压浓缩形成薄的磷脂层后,加入人白细胞介素11水溶液后在玻璃珠的巨烈摇均下形成乳液状脂质体,浓缩的脂质体可进一步离心而得。通过此工艺而得的人白介素11脂质体,其中人白细胞介素11包被率达80%,脂质体直径在500-1000nm之间,性质稳定。
发明实例:
一、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口服脂质体的制备
取250ml茄形烧瓶2个,每个烧瓶内加入1g/10ml的蛋黄卵磷脂乙醇溶液50ml和20mg/ml的二棕榈酰磷脂酸氯仿溶液10ml。将烧瓶和旋转蒸发仪的真空泵连接,于45℃下旋转蒸发,直至在烧瓶内些形成脂质薄膜。向其中一个烧瓶内加入1.0mg/ml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生理盐水溶液100ml,加入2mm直径的玻璃珠适量,剧烈摇动5-10分钟,使脂质膜从烧瓶内盐完全脱离,静置后溶液移至另一烧瓶内,加入适量玻璃珠后同上振摇,直至脂质膜完全脱离形成脂质体。将两个烧瓶内的上层乳白色液体转移至离心管中,27000g离心20分钟,收集上层脂质体部分40℃下密闭贮存备用。两个烧瓶内振摇后形成的下层液体蛋白浓度测定,经计算药物的包封率在80%左右。用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为多层脂质体,粒径范围500-1000nm,该脂质体各双分子层之间含有较小的水性空间,在膜材中加入酸性磷脂可使双分子层之间互相排斥,扩大水性空间,从而增大了包封容积。上述制备的脂质体可溶于0.9%生理盐水制成口服液,其中可加入矫味剂和稳定剂等成分,以增加稳定性。也可将脂质体悬液灌装入软胶囊。软胶囊可选择用于结肠定位释放的pH依赖性浆合物包装材料,如Eudragit S、L或S/L及乙酸纤维素酞酸酯(CAP),或直接装入已商品化的结肠定位释放系统,如pulsincapR。
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脂质体口服给药对肠型放射病小鼠肠道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取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药高低剂量组。给药组动物造模前1小时灌胃给药0.5ml,剂量为100,250ug/kg,溶剂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和模型对照组动物以Co60r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照射剂率为2.5688Gy/min,剂量为25Gy。于造模后48小时取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病检。结果模型显示对照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肠道充血、小肠缩短、肠腔扩张和肠粘膜坏死脱落等病理变化,而给药组动物病理变化的程度和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其中尤以250ug/kg组的保护效果较好,有关结果见下表:
给药后小鼠小肠的长度、宽度、粘膜完好率的变化
组别 长度(mm) 宽度(mm) 粘膜完好率(%)
空白对照 51-53 4-6 100
模型对照 35-40 6-7 40-50
低剂量组 42-46 5-7 70-80
高剂量组 45-48 4-6 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