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使用过的医疗器具进行消毒的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对使用过的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广为周知。在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中使用的消毒液由水等稀释液将过乙酸等原液(也称为浓缩液)稀释为规定浓度(耐多次使用的程度的浓度)而调制。消毒液储存于设置在装置内的消毒液罐,在消毒工序时从消毒液罐向收容有内窥镜的清洗槽内供给规定量。在消毒工序中,使内窥镜浸泡在消毒液中,除去病原菌或病毒,或消灭其病原性。
消毒液由于被调制成耐多次使用程度的浓度,因此当然在一次的使用中消毒效果不消失。消毒液在消毒工序结束后从清洗槽向消毒液罐回收,且在消毒效果消失之前反复使用。消毒液在消毒工序之前的清洗或洗涤工序中由残留在清洗槽或流通消毒液的配管中的水慢慢地稀释。因此,消毒液随着消毒工序的实施次数的增多而浓度下降,不久之后消毒效果消失。消毒效果消失的消毒液从消毒液罐排出并更换新的消毒液。
以往,为了调查消毒液的更换时间,而进行消毒液的浓度测定。浓度测定例如日本特开2002-085350号公报记载所示,由穿戴有护目镜、面罩、手套、保护服等的操作者从消毒液罐采集消毒液并将试纸浸在其中进行。浓度测定的理想情况是以高频率进行,推荐在每次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前进行。但是,存在操作者大多避免麻烦的浓度测定而不进行推荐程度的浓度测定的倾向。
在实施一次的消毒工序时,消毒液的浓度下降多少能够通过在消毒前后测定消毒液的浓度而进行调查。因此,从消毒液使用次数能够推断消毒液的浓度。因此,取代浓度测定,而对消毒液使用次数(内窥镜的清洗次数)进行计数,在使用次数达到规定的耐用次数时,可知道消毒液的更换时间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广为周知(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272822号公报)。
另外,在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后输出清洗信息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也广为周知(例如,参照日本特许第3403653号公报)。在该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中,对消毒液使用次数进行计数,并将该计数值作为清洗信息的一个项目进行输出。
消毒液不仅使用于消毒工序,而且使用于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内的管路的消毒,此时由于残留水而浓度下降。而且,在消毒液中,即使不使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浓度也下降。因此,通过使用次数推断消毒液的浓度的情况与实际进行浓度测定的情况相比不准确,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参考。因此,希望一种使操作者不感到负担而能够进行消毒液的浓度测定,并能够进行更准确的浓度管理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
另外,在达到消毒液更换时间时,必须马上进行消毒液的更换作业,使其成为适当的浓度的消毒液。但是,在更换作业中,在从消毒液罐排出消毒效果消失的消毒液后,由于需要重新将原液和稀释液导入消毒液罐进行混合,因此花费相应的时间。出现需要紧急处置的患者时,马上对使用过的内窥镜进行洗涤消毒而使用。如果在消毒液到达更换时间时进行消毒液的更换作业,则清洗消毒、进而内窥镜检查的开始会延迟消毒液更换作业的时间。因此,希望一种在需要迅速地进行洗涤消毒时没有消毒液的更换作业而马上能进行清洗消毒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规定的时机自动地进行消毒液的浓度测定的消毒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地在于提供一种在紧急时刻不更换消毒液而能够消毒医疗器具的消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消毒装置具有:罐,其对用于医疗器具消毒的消毒液进行收纳;浓度测定机构,其测定该消毒液的浓度;浓度测定控制机构,其在规定的时机驱动所述浓度测定机构。
所述浓度测定控制机构在消毒开始前、消毒中、消毒结束后、或者装置的电源接通时或电源断开时驱动所述浓度测定机构。所谓消毒开始前是例如从消毒液罐向收容槽供给消毒液之前,所谓消毒结束后是例如从收容槽向消毒液罐回收消毒液后。
也可以具有对由所述浓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消毒液的浓度值是否处于适当范围内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也可以具有将由所述浓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消毒液的浓度值与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的至少一个向规定的输出目标输出的输出控制机构。所述输出控制机构将由所述浓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消毒液的浓度值与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的至少一个在打印机打印输出。在打印机打印输出的时机优选为打开收容有医疗器具的收容槽的盖的时刻。
优选具有在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不适当时进行警告的警告机构。而且,也可以具有在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不适当时对规定的动作进行限制的限制机构。作为由所述限制机构限制的规定的动作是消毒结束时的收容有医疗器具的收容槽的盖的解除锁定。而且,也可以使消毒不开始。在规定的解除操作或更换消毒液后解除由所述限制机构进行的限制。
设置有对消毒液更换后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进行计数的计数机构。所述浓度测定控制机构在由所述计数机构计数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达到第一规定次数或第一规定天数之前,不驱动所述浓度测定机构。
也可以具有向消毒液罐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的追加供给机构和控制所述追加供给机构的驱动的追加供给控制机构。在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与由所述计数机构计数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达到第二规定次数或第二规定天数时的任一种情况下,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第二规定次数和第二规定天数比所述第一规定次数和所述第一规定天数多。
本发明的消毒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消毒液罐,其储存有使用于医疗器具消毒的消毒液;追加供给机构,其向所述消毒液罐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追加供给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追加供给机构的驱动。
设置有输入用于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的信号的第一操作输入机构。在操作所述第一操作输入机构时,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
优选具有对消毒液是否适合于消毒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在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在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也可以通过第一警告机构进行警告。
设置有对储存于消毒液罐的消毒液的浓度进行测定的浓度测定机构。所述判定机构对由所述浓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消毒液的浓度值是否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判定。在所述消毒液的浓度值不在适当范围内时,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
设置有输入储存于消毒液罐的消毒液的浓度的手动测定结果的第二操作输入机构。所述判定机构对从所述第二操作输入机构输入的消毒液的浓度的手动测定结果是否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判定。在从所述第二操作输入机构输入的消毒液的浓度的手动测定结果不在适当范围内时,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
设置对更换消毒液后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进行计数的第一计数机构。所述判定机构对由所述第一计数机构计数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是否达到规定次数或规定天数进行判定。在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达到规定次数或规定天数时,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
所述第一计数机构在更换消毒液时重新设置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在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而向所述消毒液罐追加供给原液时不进行重新设置而继续计数。
设置对当天的到作业结束时刻为止的剩余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机构。所述判定机构对由所述计时机构计时的剩余时间是否在规定时间以下进行判定。在所述判定机构判定为由所述浓度测定机构测定的消毒液的浓度值或从所述第二操作输入机构输入的消毒液的浓度的手动测定结果不在适当范围内、或者由所述第一计数机构计数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达到规定次数或规定天数且由所述计时机构计时的剩余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下时,所述追加供给控制机构驱动所述追加供给机构。
所述追加供给机构追加供给使消毒液的浓度恢复到适当范围内的量的原液。所述追加供给机构在即使继续追加供给也不能使消毒液的浓度恢复到适当范围内的次数之前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也可以具有:第二计数机构,其对由所述追加供给机构进行的消毒液的原液的追加供给次数进行计数;第二警告机构,其在由所述第二计数机构计数的追加供给次数达到即使继续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也不能使消毒液的浓度恢复到适当范围内的次数以上时进行警告。
所述追加供给机构由与所述消毒液罐分别设置并储存有消毒液的原液的副罐和从所述副罐向所述消毒液罐供给原液的供给路及供给泵构成。
在所述副罐连接有在与封入有消毒液的原液的供给瓶和所述消毒液罐连接的注入路的中途分支的分支路。从供给瓶向所述消毒液罐注入的消毒液的原液的一部分从所述分支路向所述副罐流入。
也可以具有对由所述追加供给机构追加供给的原液和所述消毒液罐的消毒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优选由所述消毒液罐和使消毒液在收容有医疗器具的收容槽与所述消毒液罐之间循环的循环路及循环泵构成。
优选具有将由所述追加供给机构追加供给的与原液相称量的消毒液从所述消毒液罐向外部排出的排出机构。
也可以具有在所述判定机构的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对规定的动作进行限制的限制机构。在由所述追加供给机构进行原液的追加供给时,解除由所述限制机构进行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规定的时机自动地实施储存于消毒液罐的消毒液的浓度测定,因此能够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如果在消毒结束后立即实施消毒液的浓度测定,则能够准确地测定由收容槽或配管等的残留水稀释后的消毒液的浓度。
由于将通过浓度测定得到的表示浓度值或消毒液的浓度是否适当的判定结果向规定的输出目标进行输出,因此容易确认。
由于在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进行警告或者对规定的动作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误使用由浓度不适当的消毒液消毒的医疗器具的情况。如果对收容槽的盖的锁定解除进行限制,则不能够从收容槽取出由浓度不适当的消毒液消毒的医疗器具。如果限制为未实施消毒,则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由浓度不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消毒的情况。
由于在规定的解除操作或更换消毒液后解除限制,因此能够满足即使受限制也想要紧急取出内窥镜或想要使装置动作的愿望。
由于消毒液更换后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在达到第一规定次数或第一规定天数之前不进行浓度测定,因此能够省去多余的动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向消毒液罐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因此能够在紧急时刻不进行消毒液的更换作业而马上进行消毒。
另外,由于通过操作输入进行追加供给,因此能够成为符合操作者的需要的使用方法。
由于在表示消毒液的消毒是否适当的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进行追加供给,因此能够省去操作者操作的麻烦。而且,由于在判定结果为不适当时进行警告,因此操作者能够判断是追加供给还是更换消毒液。
由于通过自动测定或手动测定的消毒液的浓度、或者更换消毒液后的消毒液使用次数或经过天数等对消毒液是否适合消毒进行判定,因此能够选择适合于装置的规格的判定的组合。
由于在进行追加供给时不重新设置消毒液使用次数而继续计数,因此没有错过消毒液的更换时间的担心。
由于对追加供给的原液与消毒液进行搅拌,因此能够使进行追加供给后的消毒液的浓度分布均匀。如果通过在收容有医疗器具的收容槽与消毒液罐之间使消毒液循环的循环路及循环泵进行搅拌,则可以不设置专用的搅拌机构。
由于排出与追加供给的原液相称量的消毒液,因此能够将消毒液罐内的消毒液的量保持为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内窥镜收容于清洗槽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装置主体内的概略的配管系统的配管图。
图4是表示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的电结构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5是表示清洗信息印刷品的俯视图。
图6是对装置主体的各部进行控制的CPU的功能框图。
图7是表示清洗消毒装置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消毒液的调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消毒液使用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之前不实施浓度测定的清洗消毒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添加了向消毒液罐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的结构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的配管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例子的消毒液的调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消毒液的原液的追加供给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消毒液的原液的追加供给顺序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设置追加供给按钮的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15是表示根据到作业结束时刻为止的剩余时间追加供给消毒液的原液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在原液注入路追加电磁阀的结构的局部配管图。
图17是表示对消毒液的原液的追加供给次数进行计数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10具有箱状的装置主体11。在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收容使用后的内窥镜12(参照图2)的清洗槽13。清洗槽13是打开上部的水槽,由例如不锈钢等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等优良的金属板形成。
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覆盖清洗槽13的上部的顶罩16。顶罩16是由例如透明的塑料形成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体,由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的合叶17轴支承一边而成为开闭自如。在顶罩16的内面侧的外周设置有用于密闭清洗槽13内的衬垫16a。
在装置主体11内装入有使配置在正面下部的脚踏开关20与顶罩16联动的联动机构。顶罩16在踩踏脚踏开关20时打开,在解除踩踏脚踏开关20时关闭。
在装置主体11内设置有在关闭顶罩16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23(参照图4)。锁定机构23通过螺线管或马达等促动器驱动卡止爪,使卡止爪与设置在顶罩16的内表面的被卡止爪16b卡合,从而在关闭顶罩16的位置进行锁定。锁定机构23在开始清洗消毒处理的同时锁定顶罩16,在结束清洗消毒处理后解除锁定。
在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周缘设置有对顶罩16的开闭进行检测的开闭传感器26。如果在未完全关闭顶罩16的状态下进行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则污染的清洗液或消毒液从清洗槽13泄露。因此,在开始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时,通过开闭传感器26确认顶罩16是否完全关闭。
在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跟前配置有操作面板29及显示面板30。操作面板29由在装置10的各种设定、操作中使用的多个操作按钮等构成。操作按钮为例如开始清洗、消毒时使用的开始按钮、调制消毒液时使用的消毒液调制按钮等。显示面板30为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各种设定画面、各工序的剩余时间、清洗信息、故障发生时的警告消息等。
在装置主体11的前表面上部设置有对印刷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的信息的清洗信息印刷品32(参照图5)进行排纸的排纸口33。清洗信息印刷于从记录纸辊抽出的记录纸。通过从排纸口33切除该印刷的部分,能得到清洗信息印刷品32。该清洗信息印刷品32使用于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结果的确认、管理等。
在装置主体11的前表面设置有在从装置主体11抽出的抽出位置与进行收纳的收纳位置之间滑动自如的瓶收纳托盘35。在瓶收纳托盘35内收纳有储存消毒液(例如过乙酸)的原液的供给瓶36(参照图3)。供给瓶36在瓶收纳托盘35内与内置于装置主体11的消毒液罐37(参照图3)连接,并向消毒液罐37内供给原液。
在瓶收纳托盘35的侧方设置有同样滑动自如的药液托盘40。在药液托盘40内收纳有洗涤剂罐、酒精罐。在洗涤剂罐储存有在内窥镜12的清洗中使用的洗涤剂。在酒精罐储存有在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后向钳子通道等各通道内流动的酒精。
在设置在清洗槽13的角部的倾斜部13a设置有将在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中使用的液体向清洗槽13内供给的供给口43。在供给口43设置有向清洗槽13内弯曲的供水喷嘴44、洗涤剂供给喷嘴45、消毒液供给喷嘴46。这些喷嘴44~46配置在比储存于清洗槽13内的液体的液面高的位置。在顶罩16设置有收容供给口43的突出部16c。
供水喷嘴44向清洗槽13内供给水,而且洗涤剂供给喷嘴45将储存于洗涤剂罐内的洗涤剂向清洗槽13内供给。附着于使用后的内窥镜12的体液或污物由混合水与洗涤剂的清洗液冲洗。消毒液供给喷嘴46将储存于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向清洗槽13内供给。由清洗液未冲洗掉的病原菌或病毒通过消毒液去除或消灭病原性。
如图2所示,内窥镜12以其操作部50沿清洗槽13的右侧的内侧面13b且插入部51卷绕于配置在清洗槽13的大致中央的小件清洗筐52的周围的方式收容于清洗槽13内。通用电线53沿清洗槽13的内侧面13c、13d弯曲而收容,且前端的连接部54在设置于清洗槽13的底面13e的角部的废液口55的附近进行配置。废液口55从清洗槽13将使用过的水、清洗液、消毒液排出。
在清洗槽13的内侧面13b设置有在内窥镜12的送气/送水通道、吸引通道及钳子通道内的清洗、消毒中使用的通道清洗口58。在通道清洗口58设置有送气/送水通道用耦合器59、吸引通道用耦合器60、钳子通道用耦合器61。
在分别与送气/送水通道、吸引通道及钳子通道连接的安装口50a、50b及钳子口50c连接有具有柔软性的管64~66的一端。管64~66的另一端安装于各耦合器59~61,并将从各耦合器59~61供给的水、清洗液、消毒液、酒精、及压缩空气等的液体及气体向送气/送水通道、钳子通道及吸引通道内供给。
在内侧面13d的附近设置有液面传感器69和温度传感器70。液面传感器69是例如根据液面使浮子上下移动的浮子式水平传感器,对储存于清洗槽13内的液体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70对储存于清洗槽13内的液体的温度进行测定。
小件清洗筐52是例如上部开口的圆形的筐,收容有从内窥镜12的安装口50a、50b及钳子口50c卸下的送气/送水按钮73、吸引按钮74、钳子口帽75等小件物品。
图3表示装置主体11内的配管系统。在清洗槽13的下表面安装有橡胶加热器78和超声波振荡器79。橡胶加热器78对储存于清洗槽13内的清洗液或消毒液进行加热。超声波振荡器79使储存于清洗槽13内的清洗液或消毒液振动,对内窥镜12进行超声波清洗。
在供水喷嘴44连接有使水、清洗液、消毒液流动的供液路82。供液路82的另一端与电动三向阀83的喷出口连接。在电动三向阀83的一流入口连接有供水路84。
供水路84引出到装置主体11的外部并与自来水的水龙头连接。在供水路84从水龙头侧依次设置有电磁阀87、滤水器(WF)88。电磁阀87切换相对于供水路84的自来水的供给、停止。WF88捕捉自来水中含有的异物或细菌。电动三向阀83在向清洗槽13内供给水时连接供液路82与供水路84。
在洗涤剂供给喷嘴45连接有洗涤剂供给路91。洗涤剂供给路91的另一端与储存有洗涤剂(例如液状酶洗涤剂等)92的洗涤剂罐93连接。在洗涤剂供给路91设置有水泵(WP)94。WP94吸引洗涤剂罐93内的洗涤剂92并从洗涤剂供给喷嘴45喷出。
在消毒液供给喷嘴46连接有消毒液供给路96。消毒液供给路96的另一端与储存有消毒液97的消毒液罐37连接。在消毒液供给路96设置有吸引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97而从消毒液供给喷嘴46喷出的WP98。
在消毒液罐37设置有原液注入路100、稀释液供给口101、回收口102、排出口103。原液注入路100是与消毒液罐37内连通的管状部件且前端以朝向斜上方的方式倾斜。原液注入路100的前端加工成针状,在关闭瓶收纳托盘35时对供给瓶36的盖(未图示)进行开塞而进入供给瓶36内。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实际上与供给瓶36一体地装填有储存将消毒液97的pH保持为恒定的缓冲剂的缓冲剂瓶,向消毒液罐37供给原液的同时,也向消毒液罐37供给缓冲剂。
稀释液供给口101将用于稀释消毒液罐37内的原液而调制规定浓度(耐多次使用程度的浓度)的消毒液97的稀释液向消毒液罐37供给。在稀释液供给口101连接有将来自供水路84的水(自来水)作为稀释液进行供给的稀释液供给路106。在稀释液供给路106设置有对其进行开闭的电磁阀107。
在清洗槽13内使用于内窥镜12的消毒的消毒液97通过回收口102回收于消毒液罐37内。由于消毒液97在多次使用中消毒效果不消失,因此返回消毒液罐37内循环使用。消毒效果消失的消毒液97从排出口103排出。在排出口103连接有引出到装置主体11的外部的排出路110。在排出路110设置有对其进行开闭的电磁阀111。
在清洗槽13的废液口55连接有废液路114。废液路114在下游侧分支为排水路115和回收路116。排水路115将内窥镜12的清洗中使用的清洗液、洗涤用的水通过WP117向装置主体11的外部排出。回收路116与回收口102连接,使在内窥镜12的消毒中使用的消毒液97通过。排水路115及回收路116由分别设置的电磁阀118、119的开闭进行切换。
在废液口55也连接有循环路121。在循环路121设置有吸引清洗槽13内的液体的WP122。循环路121在下游侧分支为第一循环路123和第二循环路124。第一循环路123与电动三向阀83的另一流入口连接。电动三向阀83连接第一循环路123与供液路82,将由WP122从清洗槽13内吸引的液体从供水喷嘴44向清洗槽13内喷出并使其循环。
第二循环路124与通道清洗口58的送气/送水通道用耦合器59、吸引通道用耦合器60、钳子通道用耦合器61连接。由WP122从清洗槽13内吸引的液体从各耦合器59~61向内窥镜12的各通道内供给。
在通道清洗口58除第二循环路124之外还连接有向各通道内送风而除去水滴的送气路(未图示)或在各通道内流动酒精而进行干燥的酒精供给路(未图示)等。
在消毒液罐37内设置有检测液体的液面而接通的原液传感器128和稀释液传感器129。原液传感器128对从供给瓶36应该供给规定量的原液进行检测。稀释液传感器129对为了稀释储存于消毒液罐37内的规定量的原液并调制规定浓度的消毒液97而应该供给的规定量的稀释液进行检测。
在消毒液罐37的内壁上表面安装有与消毒液97接触并在内窥镜12的消毒结束后对消毒液97的浓度进行测定的浓度传感器132。作为浓度传感器132,能够使用例如使用电化学反应测定过乙酸浓度的部件等。关于使用电化学反应的过乙酸的浓度测定方法等,请参照例如,日本特许第323485号公报、日本特许第350493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005-147944号公报等。
如图4所示,装置10具有多个电部件,并与对这些装置整体进行统一控制的CPU135连接。ROM136除装置10的控制中使用的控制程序、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中使用的清洗程序等之外,还存储预先设定的各种控制信息。清洗程序根据内窥镜12的种类准备有上部消化管用、经鼻用等多种程序。各清洗程序的清洗方法或清洗时间、消毒时间等不同。
RAM137是从ROM136读出的控制程序的执行区域。实时计时器(RTC)138是计算当前时刻的电路,向CPU135提供年、月、日、时、分、秒的数据。
EEPROM141除装置号码、各种设定信息、各种控制信息等之外还存储清洗信息。装置号码是附加于每个装置10的识别信息。装置号码可以在制造装置10时进行存储,也可以在运用装置10的医院内存储为容易识别的号码。设定信息除涉及装置10的各种设定的信息之外,还包含有使用的洗涤剂名、消毒液名等信息。洗涤剂名及消毒液名从操作面板29输入。
在控制信息中包含例如消毒液97的耐用次数。所谓耐用次数是在消毒液97维持消毒效果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内窥镜12的消毒的消毒液使用次数,表示消毒液97的大概寿命。由于耐用次数根据使用的消毒液97而不同,因此在EEPROM141中能够变更地进行存储。耐用次数可以从操作面板29直接输入,也可以基于消毒液名自动地进行设定。
另外,在存储于EEPROM141的控制信息中也包含消毒液97的浓度值的适当范围。所谓该适当范围是表示适合于内窥镜12的消毒的浓度值的范围的值,在对通过浓度传感器132测定的浓度值的是否适当进行判定时利用。
此外,由于消毒液97的耐用次数归根到底只是寿命的近似值,因此耐用次数未必与浓度值的是否适当一致。如果有超过耐用次数但浓度值适当的情况,则也有在到达耐用次数之前浓度值成为不适当的情况。
清洗信息是每次执行内窥镜12的清洗而生成的信息,例如,“患者名”、“范围号码”、“操作者”、“清洗日期”、“装置号码”、“消毒液浓度”、“消毒液温度”、“消毒液使用次数”、“洗涤剂名”、“消毒液名”、“总清洗次数”、“总消毒次数”、“使用的清洗程序”等的项目(一部分参照图5)。清洗信息能够存储几年的量,能够通过操作面板29的操作调出而在显示面板30进行显示,或者作为清洗信息印刷品在纸上进行打印。
“患者名”、“操作者”例如从操作面板29输入。此外,也可以在装置10设置读卡器,从患者的诊断卡或医疗从业者的ID卡等读取姓名等。“洗涤剂名”、“消毒液名”从EEPROM141读出。“清洗日期”包含进行清洗的年月日和清洗的开始时刻及结束时刻,从RTC138得到。“消毒液使用次数”是在内窥镜12的消毒中使用消毒液97的次数。CPU135对来自消毒液97的调制时的使用次数(调制时为0次)进行计数,作为控制信息存储于EEPROM141,并将其读出。
“消毒液浓度”、“消毒液温度”能够从浓度传感器132及温度传感器70得到。消毒液浓度能够使用从浓度传感器132得到的浓度值与基于浓度值对消毒液97的是否适当进行判定的判定结果的任一方或双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判定结果,例如通过“○”、“×”等符号表示消毒液97的浓度值是否适当(参照图5)。“○”表示消毒液97的浓度适当(有希望的消毒效果),“×”表示消毒液97的浓度不适当(没有消毒效果)。同样地,消毒液使用次数比耐用次数少时表示“○”,消毒液使用次数在耐用次数以上时表示为“×”。
“范围号码”是在例如作为内窥镜12的用户的病院内为了识别各个内窥镜12而附加的识别信息。如图2所示,范围号码存储在内置于内窥镜12的操作部50的无线标签144。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规定部位的特征阅读器145(参照图4)在无线标签144存在于通信圈内时,从无线标签144接收范围号码。
“总清洗次数”及“总消毒次数”是内窥镜12到当前为止清洗、消毒的次数的合计,作为范围号码的附加信息存储于无线标签144的存储器。总清洗次数及总消毒次数在通过特征阅读器145读入范围号码时一起读入。然后,在清洗、消毒结束后,通过特征阅读器145对无线标签144内的总清洗次数及总消毒次数进行更新(增加)。
本例的清洗信息的项目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不包含上述项目的全部。而且,也可以在清洗信息中添加上述以外的项目,例如所谓内窥镜12的型号或制造号码的项目、或者有无实施下述的追加供给等。由于清洗信息是用于确认是否相对于内窥镜12进行了清洗的信息,因此优选至少含有表示何时实施清洗的清洗日期。而且,为了能够对应于内窥镜12,优选含有内窥镜12的范围号码。关于其它的项目,根据用户的要求标准进行适当选择。
打印机148在记录纸打印清洗信息而作成清洗信息印刷品32,并从排纸口33排出。如图5所示,在清洗信息印刷品32中,在上部印刷有输出时间32a。印刷的清洗信息为例如,患者名32b、范围号码32c、操作者名32d、清洗日期(开始、结束时刻)32e、清洗装置号码32f、消毒液浓度32g、消毒液温度32h、消毒液使用次数32i。
打印于清洗信息印刷品32的清洗信息并不局限于上述项目,也可以打印前面列举的全部的项目。而且,也可以只印刷范围号码32c、清洗日期32e、消毒液浓度32g等了解内窥镜12的清洗结果的最少限度的项目。
扬声器151在装置10的清洗消毒处理的开始时、结束时、故障发生时等的各动作时,发出电子音、声音等进行通知。网络IF152是用于将装置10连接于其它的清洗装置或管理用PC等的接口。虽然在图4中未图示,但是在CPU135连接有分别对显示面板30、电动三向阀83、各电磁阀87、107、111、118、119、各WP94、98、117、122、橡胶加热器78、超声波振荡器79等进行驱动的驱动器。
图6是表示CPU135按照控制程序动作时的功能的功能框图。清洗控制部155在对操作面板29的开始按钮156进行操作时,按照清洗程序控制各部,实施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处理。浓度测定控制部157在由清洗控制部155进行的消毒处理结束之后,在浓度传感器132中对消毒液97的浓度进行测定。判定部158对由浓度传感器132测定的浓度值是否在适当范围内进行调查,并对相对于内窥镜12的消毒的是否适当进行判定。具体来说,浓度值在适当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判定为适当,比下限值小判定为不适当。而且,判定部158在消毒液使用次数比耐用次数少时判定为适当,在消毒液使用次数在耐用次数以上时判定为不适当。
输出控制部161由从判定部158输入的判定结果和从EEPROM141、特征阅读器145读出的各种信息生成清洗信息。然后,在通过开闭传感器26检测到打开顶罩16时,向显示面板30、EEPROM141、特征阅读器145、打印机148等的规定的输出目标输出清洗信息。
在打开顶罩16时输出清洗信息是为了防止操作者不在装置10附近时从排纸口33对清洗信息印刷品32进行排纸而丢失清洗信息印刷品32或不能取得与内窥镜12的对应的情况。因此,对打印机148以外的清洗信息的输出也可以在清洗结束后马上实施。
在对操作面板29的消毒液调制按钮165进行操作时,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根据控制程序控制各部并在消毒液罐37内调制新的消毒液97。计数部166对消毒液使用次数进行计数。如果通过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调制新的消毒液97,则重新设置计数部166。
在消毒液使用次数为耐用次数以上时或者用判定部158判定消毒液97为不适当时,清洗控制部155通过显示面板30、扬声器151通知其内容,催促更换消毒液97。同时,即使在清洗消毒处理结束后也使锁定机构23继续为锁定状态,阻止打开顶罩16。作为清洗控制部155实施上述处理的条件,可以是消毒液使用次数在耐用次数以上并且用判定部158判定消毒液97为不适当。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参照图7简单地进行说明。由操作者操作操作面板29,选择清洗程序。CPU135将选择的清洗程序从ROM136载入RAM137,成为执行待机状态。在此期间由操作者输入患者名、操作者名等。
如果由操作者踩踏脚踏开关20,则通过联动机构打开顶罩16。将使用过的内窥镜12收容于清洗槽13,将安装口50a、50b及钳子口50c经由管64~66与各耦合器59~61连接。设置内窥镜12后,解除踩踏脚踏开关20,关闭顶罩16。
如果无线标签144进入通信圈内,则特征阅读器145与无线标签144进行通信而读入内窥镜12的范围号码。范围号码存储于EEPROM141。
如果由操作者操作开始按钮156,则清洗控制部155通过锁定机构23在关闭顶罩16的位置进行锁定(S1)。在通过开闭传感器26检测到未完全关闭顶罩16时,使用显示面板30、扬声器151等警告其内容,在完全关闭顶罩16之前不实施清洗消毒处理。
清洗控制部155基于清洗程序控制各部,实施清洗工序(S2)。清洗控制部155驱动电磁阀87、电动三向阀83、WP94等,向清洗槽13内供给规定量的水和洗涤剂92,并通过橡胶加热器78进行加热。
通过液面传感器69及温度传感器70测定清洗液的液面位置及温度。测定结果达到规定值时,清洗控制部155使WP122工作,吸引混合水与洗涤剂92的清洗液。由WP122吸引的清洗液经由循环路121、123、124等进行循环,从供水喷嘴44向内窥镜12喷射。这样,对附着于内窥镜12的外表面的污物进行冲洗。而且,在内窥镜12的各通道内也流动清洗液进行清洗。清洗后,清洗液通过废液口55、废液路114、排水路115排出。此外,通过清洗程序,在由清洗液进行的洗涤中或洗涤后,实施使用超声波振荡器79的超声波清洗。
清洗控制部155向清洗槽13内供给水并使该水循环,对残留在内窥镜12的外表面及各通道内的清洗液进行洗涤。在洗涤中使用的水也通过废液口55、废液路114、排水路115排出。
清洗工序结束后,清洗控制部155在从计数部166读出的消毒液使用次数(上次的次数)上增加“1”,算出这次的消毒工序后的消毒液使用次数(S3)。清洗控制部155将算出的消毒液使用次数与从EEPROM141读出的耐用次数进行比较(S4)。
在消毒液使用次数比耐用次数少时(S4为是),清洗控制部155基于消毒程序开始消毒工序(S5)。清洗控制部155驱动WP98吸引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97,并以规定量的消毒液97填满清洗槽13内。消毒液97由橡胶加热器78进行加热。与清洗工序相同,消毒液97在清洗槽13及内窥镜12的各通道内循环,除去在清洗工序中未冲掉的病原菌或病毒,或消灭病原性。
消毒工序结束后,消毒液97经由废液口55、废液路114、回收路116回收入消毒液罐37内(S6)。然后,与清洗工序相同,从内窥镜12通过水对消毒液97进行洗涤。此外,根据清洗程序,实施由送气及酒精使内窥镜12的各通道内干燥的干燥工序。
浓度测定控制部157在结束清洗消毒处理后在浓度传感器132测定消毒液97的浓度(S7)。浓度传感器132将测定的浓度值输入判定部158。判定部158从EEPROM141读出浓度值的适当范围,对从浓度传感器132输入的浓度值是否处于适当范围进行判定(S8)。判定结果输入清洗控制部155及输出控制部161。输出控制部161生成包含输入的判定结果的清洗信息。
清洗控制部155在浓度值处于适当范围时(S8为是),解除由锁定机构23进行的顶罩16的锁定,并容许从清洗槽13取出内窥镜12(S9)。
在由开闭传感器26检测到打开顶罩16时(S10为是),输出控制部161向显示面板30、EEPROM141、打印机148输出清洗信息(S11)。显示面板30显示清洗信息。EEPROM141存储清洗信息。打印机148在印刷纸打印规定的项目的清洗信息,而将如图5所示的清洗信息印刷品32从排纸口33排出。而且,通过特征阅读器145对存储于内窥镜12的无线标签144的总清洗次数及总消毒次数进行更新。
由此,由于在输出清洗信息时操作者必须在装置10附近,因此可靠地将清洗信息向操作者传达。而且,由于没有放置、丢失清洗信息印刷品32的情况,因此能够准确地管理内窥镜12与清洗信息的对应。
另一方面,在消毒液使用次数与耐用次数的比较(S4)中,在消毒液使用次数在耐用次数以上时(S4为否),清洗控制部155不实施消毒工序而成为待机状态,实施警告处理(S12)。而且,在判定消毒液97的浓度值(S8)中,在浓度值不适当时(S8为否)也实施警告处理(S12)。
在警告处理中,使用显示面板30、扬声器151等,对消毒液使用次数在耐用次数以上的情况或浓度值不适当的情况进行通知。进而,通知催促更换消毒液97的消息。清洗控制部155在进行警告处理(S12)的同时控制输出控制部161而输出清洗信息(S13)。此时输出的消毒液浓度为“×”。
清洗控制部155在实施警告处理(S12)期间,不解除锁定机构23的锁定。由此,在消毒液使用次数比耐用次数小(S4为是),浓度值不适当时(S8为否),能够防止从清洗槽13取出未进行适当的消毒的内窥镜12。
操作者接受催促更换消毒液97的消息,为了更换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97,操作操作面板29的消毒液调制按钮165。如图8所示,如果操作消毒液调制按钮165,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根据控制程序控制各部。首先,打开电磁阀111,将消毒效果消失的旧的消毒液97从消毒液罐37排出(S20)。消毒液97的排出状况由稀释液传感器129及原液传感器128检测。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在原液传感器128断开后,在经过将消毒液97从消毒液罐37全部排出所需要的时间之后关闭电磁阀111。
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打开电磁阀87、107,从稀释液供给口101供给水并清洗消毒液罐37内(S21)。在消毒液罐37内的清洗中使用的水与旧的消毒液97同样从排出口103排出。在消毒液97的排出及消毒液罐37内的清洗中,在显示面板30显示正在排出消毒液的内容。
作为相对于操作者的信息,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在显示面板30显示引出瓶收纳托盘35更换供给瓶36的内容。如果设置新的供给瓶36而关闭瓶收纳托盘35(S22),则将原液注入路100插入供给瓶36。供给瓶36内的原液通过原液注入路100流入消毒液罐37内。
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在原液传感器128接通时(S23为是)打开电磁阀87、107,并向消毒液罐37内供给作为稀释液的水(S24)。然后,在稀释液传感器129接通时(S25为是),关闭电磁阀87、107。由此,在消毒液罐37内储存有规定量的调制成规定浓度的消毒液97。调制消毒液97后,消毒液调制控制部164重新设置计数部166(S26)。此外,在调制消毒液97后,为了调查是否具有规定的浓度值,也可以通过浓度传感器132实施浓度测定。
此外,在规定时间内原液传感器128未接通时,由于存在对空的供给瓶36或原液的存储量少的供给瓶36进行设置的可能性,或者存在原液泄漏的可能性,因此例如在显示面板30显示出错信息等来通知操作者。
返回图7,如果更换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97(S14为是),则再次实施S3以后的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在规定的时机自动地实施消毒液97的浓度测定,因此能够大大地减轻操作者的负担。而且,由于在内窥镜12的消毒结束后实施消毒液97的浓度测定,因此能够准确地测定由清洗槽13或各配管内的残留水稀释的消毒液97的浓度。
由于将浓度测定的结果向规定的输出目标输出,因此容易进行确认,也能够进行内窥镜12与测定结果的对照。而且,由于输出表示是否处于适当范围内的判定结果,因此与输出浓度值的情况相比,容易判断消毒液97是否适当。
由于在消毒液97的浓度不适当时进行警告并解除锁定机构23的锁定,因此能够防止从清洗槽13取出消毒不完全的内窥镜12。而且,由于在更换消毒液97后在内窥镜12的再消毒结束时解除锁定机构23,因此能够使用进行了适当消毒的内窥镜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每次内窥镜12的消毒结束之后进行浓度测定,但是由于更换后的消毒液97的浓度存在于适当范围内的概率高,因此进行浓度测定的必要性较低。因此,也可以在从更换消毒液97到消毒液使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为止不实施浓度测定。
例如,在EEPROM141预先存储作为开始浓度测定的消毒液使用次数的测定开始次数。测定开始次数比所述的耐用次数少,是成为消毒液97的开始恶化的标准的次数,根据消毒液97的种类适当设定。如图9所示,在回收消毒液97(S6)后的S30中,对从计数部166读出的消毒液使用次数与从EEPROM141读出的测定开始次数进行比较,在消毒液使用次数比测定开始次数少时(S30为否),不进行浓度测定而解除锁定机构23(S9)。另一方面,在消毒液使用次数为测定开始次数以上时(S30为是),实施浓度测定(S7)。这样,由于仅在浓度测定的必要性高时实施浓度测定,因此能够在更换消毒液97后省去立即实施浓度测定等的多余的动作。
作为消毒液97使用过乙酸时,在一天大约发生相当于三次量的消毒的经时恶化。因此,也可以与消毒液使用次数合并而对更换消毒液97后的经过天数进行计数,并将其换算为消毒液使用次数,而对计数部166的计数值进行加算。由于也加入装置10未工作的休息日等的经时恶化,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判定消毒液97是否适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内窥镜12的消毒结束之后进行浓度测定,但是也可以在内窥镜12的消毒开始前进行浓度测定。此时,浓度测定结果为不适当时,控制为使清洗消毒处理不开始。而且,也可以在清洗槽13内设置浓度传感器132,并在内窥镜12的消毒期间在清洗槽13内进行浓度测定。
作为替代在内窥镜12的消毒结束后每次进行浓度测定,也可以进行一天一次或多次等的定期性地浓度测定。例如,也可以在装置10的电源接通时或断开时进行浓度测定。与对每清洗消毒处理每次进行浓度测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与浓度测定的实施时间量相应的清洗消毒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消毒液罐37内设置浓度传感器132,但是也可以在排出路110的电磁阀111的跟前设置浓度传感器。
优选,在具有与多台装置10连接而管理它们的管理用PC时,也可以向该管理用PC输出清洗信息。而且,显示面板30、特征阅读器145、打印机148除内置于装置主体11之外,也可以通过电缆或网络进行连接。
作为浓度测定结果不适当时的警告处理,可以使指示灯点灯或闪烁。而且,作为浓度测定结果为不适当时的限制动作的另一个例子,列举有,由于如果断开装置10的电源则消毒不完全的内窥镜12留在清洗槽13或者不能重新进行消毒液97的更换作业或消毒工序,因此使装置10的电源断开无效。
也可以设置通过手动解除动作限制的机构。例如,相对于顶罩16的锁定机构23,设置在紧急时刻解除锁定的解除机构。由此,能够在紧急时刻从清洗槽13取出内窥镜12。或者,也可以通过从操作面板29输入密码进行解除操作。而且,优选在进行下述的原液追加供给时也解除限制。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消毒液97的更换作业花费相应的时间。在需要紧急进行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的时刻而消毒液97达到更换时间时,如果进行消毒液的更换作业,则清洗消毒进而开始内窥镜检查会延迟消毒液更换作业的时间。因此,设置将消毒液97的原液向消毒液罐37追加供给的机构,不进行更换作业也能够应急地进行几次清洗消毒。此外,对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结构及作用的部件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10中,装置200具有储存有消毒液97的原液201的副罐202。在副罐202连接有从原液注入路100分支的第一分支路203和第二分支路204。第一分支路203位于比第二分支路204靠供给瓶36侧(原液注入路100的上游侧)。第一分支路203将从供给瓶36流出而通过原液注入路100的原液201的一部分向副罐202引导。第二分支路204使储存于副罐202的原液201返回原液注入路100。
副罐202比消毒液罐37尺寸小。在副罐202内设置有检测原液201的液面并接通的原液传感器205。原液传感器205通过向浓度下降而达到更换时间的消毒液罐37的消毒液97进行追加供给使消毒液97的浓度恢复到适当范围,在储存有能进行一次或两次消毒的程度的量的原液201时接通。因此,在未开封的供给瓶306封入有为了调制与消毒液罐37的容量相称的消毒液97而需要的量与为了储存于副罐202而需要的量的合量的原液201。
在第一分支路203设置有电磁阀206。电磁阀206以在原液传感器205断开时打开、接通时关闭的方式进行开闭控制。在第二分支路204设置有WP207。WP207在要求追加供给原液201时,通过从副罐202吸引原液201并经由第二分支路204返回原液注入路58来将原液201向消毒液罐37追加供给。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实际上设置有与副罐202相同的缓冲剂用的副罐,并将向消毒液罐37供给的缓冲剂的一部分进行分流而储存于副罐。然后,在将原液201从副罐202向消毒液罐37追加供给的同时,也将缓冲剂从副罐向消毒液罐37追加供给。
在图11中,通过本实施方式操作消毒液调制按钮165时,在副罐202的原液传感器205接通(S41为是)之前打开第一分支路203的电磁阀206(S40),如果接通则关闭电磁阀206(S42)。其它与图8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消毒液使用次数为耐用次数以上时(图7的S4为否),或者由浓度传感器132测定的消毒液97的浓度值为不适当时(图7的S8为否),催促更换消毒液97,同时从副罐202向消毒液罐37供给原液201。
在图12及图13中,消毒液使用次数为耐用次数以上时,或者由浓度传感器132测定的消毒液97的浓度值为不适当时,清洗控制部155在进行警告处理(图7的S12)和输出清洗信息(图7的S13)后,如图12的S50及图13(A)所示,打开电磁阀111规定时间,并从排出口103及排出路110排出规定量的消毒液97。稀释液传感器129暂时断开。此时,排出的消毒液97的量与储存于副罐202的原液201的量、即此后追加供给的原液201的量相同。打开电磁阀111的时间是预先求出的排出追加供给的原液201的量所需的时间。
接下来,如图12的S51及图13(B)所示,驱动第二分支路204的WP207。使储存于副罐202的原液201通过第二分支路204返回原液注入路100,并通过原液注入路100向消毒液罐37追加供给。如果将副罐202内的原液201全部向消毒液罐37追加供给,则稀释液传感器129再次接通(参照图13(C))。
追加原液201后,如图12的S52及图13(C)所示,清洗控制部155使WP98工作的同时打开电磁阀119。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97由WP98吸引并在消毒液供给路96、消毒液供给喷嘴46、清洗槽13、废液口55、废液路114、回收路116中循环而返回消毒液罐37。这样,搅拌追加供给原液201后的消毒液97,使消毒液97的浓度分布均匀。搅拌在短时间也有效果,但是通过进行某种程度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效果。而且,由于使用已存在的WP98或管路、清洗槽13搅拌消毒液97,因此无需在消毒液罐37设置专用的搅拌机构。
经过上述各处理,消毒液罐37内的消毒液97恢复为能够进行一次或两次消毒程度的浓度。能够不进行消毒液97的更换作业而马上消毒内窥镜12。在没有时间进行消毒液97的更换作业、需要紧急进行内窥镜的清洗消毒时方便。
原液201的追加供给归根到底只是紧急的情况。因此,计数部166在更换消毒液97之前,即使进行原液201的追加供给,也不重新设置消毒液使用次数而继续进行如图7的S3所示的计数。
在追加供给原液201后也依然不改变消毒液97的更换时间。因此,需要在通过追加供给进行容许的一次或两次消毒,并在当天的作业结束之后马上或者第二工作日的作业开始前更换消毒液97。在更换消毒液97为止,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显示面板30显示催促更换消毒液97的消息。
作为进行原液201的追加供给的条件并不局限于消毒液使用次数为耐用次数以上的情况或者由浓度传感器132测定的消毒液97的浓度值为不适当的情况。也可以是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而且,也可以基于不是由浓度传感器132测定的浓度值而是操作者通过手动测定的结果追加供给原液201。此时例如操作操作面板29,通过手动输入浓度测定的结果。
叙述了在满足上述任一条件时自动地追加供给原液20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29等能够选择是否进行追加供给。
例如图14所示,在操作面板29配置对追加供给原液201进行指示的追加供给按钮210,并在进行了催促更换消毒液97的警告处理后接受追加供给按钮210的操作。操作追加供给按钮210时,执行如图12及图13所示的一连串的处理而追加供给原液201。在进行消毒液97的更换作业的时间充分且没有需要紧急清洗消毒的内窥镜12时,与以往相同地更换消毒液97。操作者能够仅在确认为紧急时使用追加供给的功能。
也可以对自动地进行原液201的追加供给的方式与通过手动进行的方式进行合成。例如,当天的到作业结束时刻为止的剩余时间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时为自动,此外为手动。如果在当天的到作业结束时刻为止的剩余时间为之后还有一次或两次消毒就结束的程度的时间时进行更换作业,则剩余时间无法进行清洗消毒。如果此时自动地追加供给原液201,则可以在当天的作业结束之后或者在第二工作日的作业开始之前进行消毒液的更换作业,因此能够避免当天的作业时间中的装置10的工作时间的损失。
此时,操作操作面板29将作业结束时刻和与剩余时间比较的阈值预先登录在EEPROM141。作为阈值,基于一次或两次内窥镜检查所花费的时间和伴随于此的内窥镜12的清洗消毒所花费的时间的合计时间决定(例如四小时)。
然后,如图5所示,在满足上述的任一条件时(S60为是),以RTC138的输出为基础,计量当天的到作业结束时刻为止的剩余时间(S61)。该剩余时间为阈值以下时(S62为是),自动地追加供给原液201(S63)。此时,在显示面板30显示例如所谓“向消毒液追加原液。”意思的通知文字。剩余时间大于阈值时(S62为否),在进行警告处理后,接受由手动进行的原液201的追加供给(S64)。优选,在进行警告处理时,显示例如“请更换消毒液。在需要急于进行消毒作业的紧急时刻,请操作追加供给按钮。”等的消息,并事先旁注也可以操作追加供给按钮的内容的文字。如果操作追加供给按钮210(S65为是),则追加供给原液201(S63),不操作时(S65为否)适合进行消毒液97的更换等。
此外,储存于副罐202的原液201的量也可以不是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能进行一次或两次消毒的程度的量。也可以稍多地存储原液201。此时,驱动第二分支路204的WP207而追加供给原液201,并在稀释液传感器129接通时停止驱动WP207。
或者,也可以在副罐202存储能进行一次或两次消毒程度的量的几倍~几十倍(例如30倍)的量的原液201。与此相呼应,封入供给瓶36的原液201的量也增多。或者,对供给瓶36分几次替换而供给原液201。为后者时,如图16所示,在原液注入路100的第一分支路203与第二分支路204之间设置电磁阀215,在向消毒液罐37供给规定量的原液201后关闭电磁阀215,将来自供给瓶36的原液201全部向副罐202供给。这样,原液201的追加供给不局限于一次,而能够进行几次~几十次,且可以尽量不进行花费时间的消毒液97的更换作业。而且,例如日本特开2004-154166号公报记载所示,与在到使用限度次数之前使用消毒液而反复进行全量的更换相比,如上所述依次进行原液的追加供给更能得到原液的节约效果。
但是,随着追加供给原液201的次数增加,由消毒液97的有效成分进行分解或缩合而变化为各种不纯物的量也增加。因此,如果追加供给原液201的次数成为某种阈值以上,则即使进行追加供给也不能恢复消毒效果。
因此,预先通过实验求出追加供给原液201的次数的阈值,需要以在阈值以上的次数不进行追加供给的方式进行应对。作为应对方法,使存储于副罐202的原液201的量比能进行一次或两次消毒的程度的量×阈值少。而且,如图17所示,将阈值存储于EEPROM141的同时对原液201的追加供给次数进行计数(S73)。然后,如果计数的次数成为阈值以上(S70为是),则在显示面板30显示此后不能追加供给的内容和催促更换消毒液97的消息(S71)。该消息的显示在实际更换消毒液97之前持续。
此外,也可以分别设置对用于调制消毒液的原液进行供给的供给瓶和对储存于副罐而为了追加供给而使用的原液进行供给的供给瓶的瓶收纳托盘、原液注入路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追加供给的原液的量规定为使消毒液的浓度恢复到能够进行一次或两次消毒的适当范围的浓度为止的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能够进行三次以上消毒的量。总之,只要通过追加供给不超过适当浓度范围的上限值就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副罐202而储存原液201,但是副罐202不是必需品。也可以用供给瓶36代替副罐202。在供给瓶36封入多余的原液201,与图16的情况相同,在原液注入路100预先设置电磁阀,调制消毒液97时将规定量的原液201向消毒液罐37供给之后关闭电磁阀,指示追加供给时打开电磁阀从供给瓶36直接追加供给原液2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调制消毒液时首先向消毒液罐供给原液之后供给稀释液,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改变原液传感器与稀释液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首先向消毒液罐供给稀释液之后供给原液。此时,与追加供给原液201时相同,可以在调制消毒液97后使其在消毒液供给路96或回收路116等中循环而搅拌消毒液97,也可以在消毒液罐37设置专用的搅拌机构。
此外,也可以使稀释液供给路106在电磁阀119的下游侧与回收路116合流,将稀释液供给口101与回收口102汇总为一个口。
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没有内窥镜的清洗功能的内窥镜消毒装置。而且,也能够利用于内窥镜的处置用具或其它的医疗器具等的消毒装置。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要内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